2.5.2 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5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5探索规律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规律的发现和表达。
2. 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规律的发现和表达。
2. 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
2. 学生准备一些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
2. 学生用语言或符号表达他们发现的规律。
3.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
三、应用规律(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字,让学生根据已发现的规律,推测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2. 学生分享他们的推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用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规律。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推测,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规律”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规律的探索不仅是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分析与解答:搭1个长方形需要5根小棒,搭2个长方形需要()根小棒,搭3个长方形需要()根小棒,搭4个长方形需要()根小棒……有21根小棒,可以搭()个长方形,还剩()根。
列式计算:答:可以搭()个长方形,还剩()根。
3.一个数的因数是指能够整除这个数的数,例如6的因数有1、2、3、6,求30的因数。
分析与解答:30÷()=(),30÷()=(),30÷()=(),30÷()=(),所以30的因数为()、()、()、()。
4.填一填。
1)一袋米有5kg,XXX买了3袋,一共买了()kg。
2)8÷()=2……2,所以()×()=8.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cm,宽是4cm,周长是()cm,面积是()cm²。
温馨知识准备: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因数的概念和计算。
提示学具准备:若干根小棒。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参考答案:1.12102.xxxxxxxx13.1、2、3、5、6、10、15、304.(1)15(2)4、25.周长20cm,面积24cm²内容2.一艘船最多载10人,现有52人要分成几批乘船,最后一批有几人?分析与解答:求52人分成几批乘船,每批人数相同,最后一批人数不足以填满一艘船,用除法计算,列式为()。
试商:5×10=50,比52小;6×10=60,比52大,所以商应该是(),余数为()。
正确解答为()。
答:分成()批乘船,最后一批有()人。
3.有余数的除法,商一定是一个()数。
4.用竖式计算。
56÷7=48÷6=90÷8=5.某个城市有1200辆公交车,每辆车可乘坐50人,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间,每辆车平均载多少人?温馨知识准备: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
提示学具准备:纸和笔。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参考答案:1.5......24......11 (1)2.5(批),2(人)3.整4.8……6……11……5.每辆车平均载40人。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2.5细胞中的无机物导学案
高中生物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知道水和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正确理解多种化合物的相互关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
2.无机盐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一对一检查过关四、学习内容:第一课时水(一)细胞中的水1.细胞中水的含量: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化合物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质糖类核酸所占比例(%)70 1 15 2 3 7由这个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几种不同生物体中水的含量生物水母鱼类蛙哺乳动物藻类高等动物水的含量(%)97 80—85 78 65 90 7由这个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人体中几种不同器官或组织中水的含量组织器官牙齿骨骼骨骼肌心肌血液水的含量(%)10 22 76 79 83由这个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讨论:生物体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含水量是否相同?思考:从表面上看血液是流动的,而心脏是坚实的,但是两者含水量仅相差4%,为什么?2.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阅读课本总结出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各自的定义、含量及功能形式定义含量功能自由水结合水课堂讨论:(1)刚收下的小麦种子经过暴晒后种子变干,是不是小麦种子里就不含水分了呢?暴晒失去的水应该是哪一种形式?小麦干种子中的水主要是哪一种形式存在呢?思考: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与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的关系:联系生活:粮食入库前应如何处理?而播种前又要如何先处理?为何要这样处理?知识链接:(1)自由水:填充在有机固体颗粒之间,可流动、易蒸发,加压可析离.是可以参与代谢的水。
(2)结合水: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是一种水胶体(如鸡蛋清).不能蒸发,不能析离,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是生物体的构成物质,具有生命活性。
平哥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5.2光的反射和折射 导学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2.5.2光的反射和折射2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23【学习重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1、我们平时家里使用的镜子的表面是平的,反面涂水银的,它叫做____________。
2、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对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对光线有作用。
生活中常见凸面镜有生活中常见凹面镜的例子如。
3、结合生活常识尝试解释:1)回家试试站在穿衣镜前,当你走近或者后退时,感觉镜中的像怎样变化?实际上呢?2)仔细观察汽车的后视镜手电筒有反光镜,分别有什么特点?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平面镜成像规律(参阅课本P70探究实验方案,认真完成实验)(这个实验并不仅限于用蜡烛,使用其它等大物体也可以,如果教室偏暗,用带灯座的小灯泡效果更好)思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主要探究的是像与物的哪两方面内容?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与进行实验:1.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垂直白纸中间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 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的像是否相同。
4. 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 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分别测量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分析表格得出结论: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
合作与交流:(1)实验中,我们用薄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像的具体位置,从而更有利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实验中,玻璃板(平面镜)如果不竖直放置,对实验有何影响?(实验中试试)5:平面镜成虚像问题1: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统计、段落分隔符等。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精心的学案导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意义、方法、设计与实践,评价导学效果,并提出导入实施策略,旨在探讨学案导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积极作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2 问题阐述在思考教学问题的也要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和专业发展。
教师在学案导学中需要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设计和实施导学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教师设计和实施学案导学的能力,提升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的应用,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积极影响,有助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从多个方面来看,小学数学是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也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学效果评价和导入实施策略,有助于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教学改革和优质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物理必修一:2.5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2019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陈湖第7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编制人:审核人: 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重点:知道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无关,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难点:理解并能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落体运动问题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熟记基础知识。
2.限时15分钟。
3、题目前没有标号的是基础训练和基本探究点,标有★的是中等难度的知识点训练及探究,标有★★的是高难度知识点及探究。
I.知识准备实验探究:生活中,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释放硬币和纸片,硬币比纸片先落地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当它们处于真空环境时会同时落地.Ⅱ.教材助读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亚力士多德的观点2、伽利略的研究3.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二、自由落体定义:1.只在________的作用下,物体由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特点(1)初速度Vo=____;(2)只受____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三、重力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____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____表示.2.方向:________.3.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______,一般计算中g取9.8 m/2s,在粗略计算中g取10 m/2s.点拨: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但并不一定指向地球球心.预习自测1.关于物体下落快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可能下落的快。
B.轻的物体可能下落的快。
C.不论重的物体还是轻的物体,它们下落一样快。
《空气的主要成分导学案》
《空气的主要成分》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2. 掌握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
3. 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是多少?3. 空气的重要性及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的环境,你们认为空气是什么?空气中都包含哪些成分?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空气?第二步:进修空气的主要成分1.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其中,氧气占空气的21%,氮气占78%,二氧化碳占0.03%。
2. 氧气是我们呼吸的气体,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
氮气对人体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大气环境中起到稀释氧气的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的气体,也是我们呼出的废气。
3. 除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空气中还含有少许的氩气、氦气、氖气等稀有气体。
第三步:探讨空气的重要性1. 空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空气我们无法生存。
呼吸是人类的生命活动之一,通过呼吸,我们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2. 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
3. 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环境。
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导致癌症等严重后果。
第四步: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空气质量,珍爱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空间。
四、课后作业1. 请同砚们用自己的话简要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2. 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空气质量?请谈谈你的看法。
3. 请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污染情况,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学习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加法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计算:2+(-4)=____-2____;(-4)+2=__-2______.发现:2+(-4)=(-4)+___-2____.归纳:几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即a+b=b+a.(2)加法结合律计算:[2+(-4)]+(-1)=____-3____;2+[(-4)+(-1)]=__-3_____.发现:[2+(-4)]+(-1)=2+[(-4)+(-1)].归纳:几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将其中的部分加数先相加,即(a+b)+c=a+(b+c) .2.有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相加;(2)几个数相加可得整数时,可先相加;(3)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4)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二、自主学习例题精讲例l 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1)(-23)+(+58)+(—17)+(+32)=[(-23)+(—17)]+[ (+58)+(+32)]=(-40)+90 =50(2)(—2.8)+(—3.6)+(—1.2)+3.6 =[(-2.8)+(—1.2)]+[ (-3.6)+3.6] =-4+0 =-4(3) (+614)+(+12)+(-6.25)+ (−56) + (−32) +(−16) .=[(+614)+(-6.25)]+[ (+12)+ (−32)]+[ (−56) +(−16)] =0+(-1)+(-1) =-2三、巩固知识[典型问题]1.计算:(1)(-9)+4+(-5)+8; (2)123213553⎛⎫⎛⎫⎛⎫⎛⎫-+++++- ⎪ ⎪ ⎪ ⎪⎝⎭⎝⎭⎝⎭⎝⎭;(3)(-36.35)+(-7.25)+26.35+(+714)+10;(4)(-3.75)+2.85+(-114)+(-12)+3.15+(-2.5).2.有10袋大豆,以每袋50千克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的记为负,记录如下(单位:千克):-3,+1.5,+0.5,0,-2.5,+1.8,+1.2,-1,-0.5,0.这10袋大豆共超过(不足)多少千克?总重量为多少?[四基训练]等于( ) 3.如果a>0、b<0,那么a bA.a-b B.a+b C. b-a D.-a-b4.早晨的气温为-5℃,中午上升6℃,半夜下降8℃,则半夜的气温是( )A.-8℃B.-7℃C.7℃D.-19℃5.绝对值不大于6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A.-10 B.0 C.10 D.206.计算:(1)(-7)+(+10)+(-1)+(-2);(2)(-6) +4+(-8)+(-4)+12;(3)4131127373⎛⎫+-++⎪⎝⎭;(4)()331.1251 3.2548⎛⎫+-++-⎪⎝⎭.7.计算:(1)(-23)+(+38)+(-12);(2)(-3.9)+(-5.4)+(-1.1)+(+5.4);(3)12556767⎛⎫⎛⎫+-+-+⎪ ⎪⎝⎭⎝⎭;(4)(-1.63)+4.47+(-1.47)+(-3.37);(5)(-7.56)+13.76+7.56+13.24;(6)112135433234⎛⎫⎛⎫⎛⎫-++-+-⎪ ⎪ ⎪⎝⎭⎝⎭⎝⎭.[拓展提升]8.已知:1233132331733+++⋅⋅⋅+++=⨯求:132639412319332963399 -+-+-+-+⋅⋅⋅+-+-+-9.蚂蚁从点O 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则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记为(单位:cm):+5,-3,+10,-8,-6,+12,-10.(1)蚂蚁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O? (2)蚂蚁离开出发点O 最远是多少?(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 cm 奖励一粒糖,那么蚂蚁一共得到多少粒糖? 答案: 1.计算:(1)(-9)+4+(-5)+8; (2)123213553⎛⎫⎛⎫⎛⎫⎛⎫-+++++- ⎪ ⎪ ⎪ ⎪⎝⎭⎝⎭⎝⎭⎝⎭;=[(-9)+(—5)]+( 4+8) =[(-13)+(—123)]+[ (+35)+(+25)] =(-14)+12 =(-2)+1 =-2 =-1 (3)(-36.35)+(-7.25)+26.35+(+714)+10; =[(-36.35)+26.35]+[ (-7.25)+ (+714)]+10=(-10)+0+10 =0(4)(-3.75)+2.85+(-114)+(-12)+3.15+(-2.5).=[(-3.75)+ (-114)]+(2.85+3.15)+[ (-12)+(-2.5)]=-5+6+(-3)=-22.有10袋大豆,以每袋50千克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不足的记为负,记录如下(单位:千克):-3,+1.5,+0.5,0,-2.5,+1.8,+1.2,-1,-0.5,0.这10袋大豆共超过(不足)多少千克?总重量为多少?解:(-3)+(+1.5)+0.5+0+(-2.5)+(+1.8)+(+1.2)+(-1)+(-0.5)+0=[(+1.5)+(-1)+(-0.5)]+[ (-3)+ (+1.8)+(+1.2)]+[ 0.5++(-2.5)]=0+0+(-2)=-210×50+(-2)=500+(-2)=498答:这10袋大豆共不足2千克,总重量为498千克.巩固练习:3.如果a>0、b<0,那么a b等于( A ) A.a+(-b)B.a+b C.-a +b D.-a+(-b)4.早晨的气温为-5℃,中午上升6℃,半夜下降8℃,则半夜的气温是( B )A.-8℃B.-7℃C.7℃D.-19℃5.绝对值不大于6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B )A.-10 B.0 C.10 D.206.计算:(1)(-7)+(+10)+(-1)+(-2); (2)(-6) +4+(-8)+(-4)+12; =[(-7) +(-1)+(-2)] +(+10) =[(-6) +(-8)]+[ +4+(-4)]+12 =-10+10 =(-14)+0+12 =0 =-2(3)4131127373⎛⎫+-++ ⎪⎝⎭; (4)()331.1251 3.2548⎛⎫+-++- ⎪⎝⎭.=(147+37)+[(-213)+13] =(1.125+1.375)+[(-0.75)+(-3.25)] =2+(-2) =2.5+(-4) =0 =-1.57.计算:(1)(-23)+(+38)+(-12); (2)(-3.9)+(-5.4)+(-1.1)+(+5.4); =[(-23) +(-12)] +(+38) =[(-5.4) +(+5.4)]+[ (-3.9) +(-1.1)] =(-40)+38 =0+(-5)=-2 =-5(3)12556767⎛⎫⎛⎫+-+-+ ⎪ ⎪⎝⎭⎝⎭; (4)(-1.63)+4.47+(-1.47)+(-3.37); =[16+(−56)]+[(−27)+57] =[(-1.63) +(-3.37)]+[ 4.47+(-1.47)]=(−23)+37=(-5)+3=(−1421)+921 =-2 =−521(5)(-7.56)+13.76+7.56+13.24; (6)112135433234⎛⎫⎛⎫⎛⎫-++-+- ⎪ ⎪ ⎪⎝⎭⎝⎭⎝⎭.=[(-7.56)+7.56]+( 13.76+13.24 ) =[(-313+(-423)]+[224+(−134)]=0+27 =(-8)+94=27 =−234 8.已知:1233132331733+++⋅⋅⋅+++=⨯求:1+(-3)+2+(-6)+3+(-9)+4+(-12)+---+31+(-93)+32+(-96)+33+(-99) 解:1+(-3)+2+(-6)+3+(-9)+4+(-12)+---+31+(-93)+32+(-96)+33+(-99) =[1+(-3)]+[2+(-6)]+[3+(-9)]+[4+(-12)]+---+[31+(-93)]+[32+(-96)]+[33+(-99)] =(-2)+(-4)+(-6)+(-8)+---+(-62)+(-64)+(-66) =-(2+4+6+8+---+62+64+66) =-[2×(1+2+3+---+31+32+33)] =-(2×17×33) =-11229.蚂蚁从点O 出发,在一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则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记为(单位:cm):+5,-3,+10,-8,-6,+12,-10.(1)蚂蚁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O? (2)蚂蚁离开出发点O 最远是多少?(3)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 cm 奖励一粒糖,那么蚂蚁一共得到多少粒糖? 解:(1) (+5)+(-3)+(+10)+(-8)+(-6)+(+12)+(-10) =[(+10)+(-10)]+[ (-3)+(-8)+(-6)]+[ (+5)+(+12)] =0+(-17)+17 =0答:蚂蚁最后是回到出发点O (2)(+5)+(-3)=2(+5)+(-3)+(+10)=12(+5)+(-3)+(+10)+(-8)=4(+5)+(-3)+(+10)+(-8)+(-6)=-2(+5)+(-3)+(+10)+(-8)+(-6)+(+12)=10(+5)+(-3)+(+10)+(-8)+(-6)+(+12)+(-10)=0答:蚂蚁离开出发点O最远是12 cm(3)5+3+10+8+6+12+10=5454×1=54答:蚂蚁一共得到54粒糖。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导学案
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2.会从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学习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会找同类项【学习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一.【复习回顾】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1)100×2+252×2=(100+ )×2 =( )×2(2)100t —252t=( - )t =( )t(3)2222(_____)________)(_______53ab ab ab ab =-=-思路点拨:根据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得二.新知探究【动脑筋】如图,在一块长为x ,宽为y 的草地中间,挖了一个面积为xy 31的水池后,剩余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回答下列问题:原来草地面积为 水池的面积为剩余草地的面积 = 原来草地面积为 -即 = -1.观察: y x y x xy xy 225,31-和和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我们把像 称为同类项,如1和-5也是同类项 请归纳同类项的特点:y x y x xy xy 225,31-和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展示交流】: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 与3mx 是同类项。
( ) (2)2a b 与-5a b 是同类项。
( ) (3)是同类项与22313yx y x - ( ) (4)是同类项与2332。
( )2、已知2y x m 与-5n y x 5是同类项,则m= ,n= 。
3、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1)3x -2y+3+3y -2x -4; (2)5541322---++y x x x y x4、解决: (1)xy xy 31- = ( - )xy = xy小组讨论:(2)多项式5541322---++y x x x y x 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吗?如果能合并,那怎样合并呢?四.自主检测1.下面几组是同类项吗?是的在括号内画“√”,不是的在括号内画“×”。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5去括号法则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5去括号法则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快乐启航1.你记得乘法分配律吗? 用字母如何表示?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12)1(3261-)(12)2(3141--二、我会自主学习1.用类比的方法计算下列各式:(1)2(χ+8)=(2)-3(3χ+4)=(3)-7(7y-5)=2.在上题中,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3.去括号法则:去掉“+( )”,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
去掉“–( )”,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改变。
用三个字母a 、b 、c 表示去括号前后的变化规律:a+(b+c)=a+b+ca -(b+c)=a -b -c三、我会合作交流探究1.读一读下面顺口溜,你是怎样理解的?去括号, 看符号: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你明白它们变化的依据吗?2.a+b 与a -b 的相反数各是什么?3.计算:(1)-5a+(3a-2)-(3a-7) (2)()()19y-32y 13++四、我会实践应用1.口答:(1)a + (–b + c ) =( 2 ) ( a –b )–( c + d ) =( 3 ) –(–a + b )–c =( 4 ) –(2x –y )–( - x² + y²)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1)3(8)38x x +=+(2)3(8)324x x --=--(3)2(6)122x x --=-+(4)4(32)128x x --=-+3.利用去括号的规律进行整式的化简: (1)82(5)a b a b ++-2(2)(5a-3b)-3(a -2b)五、我会归纳总结你觉得我们去括号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1.去括号时要将括号前的符号和括号一起去掉2.去括号时首先弄清括号前是“+”还是“-”;3.去括号时当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应用乘法分配律,切勿漏乘。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研究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研究【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旨在探讨问题导向教学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教育现状,指出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接着介绍了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然后阐述了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原则,提出了设计导学案的方法和要求。
随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问题导向教学的实际效果。
最后对导学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了问题导向教学对高中化学教育的促进作用以及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未来研究展望中指出需进一步完善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案、问题导向教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高中化学教育现状、问题导向教学理论、导学案设计原则、实践案例分析、导学案效果评估、促进作用、教学效果、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足够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现状和理论基础,揭示问题导向教学的潜在价值和作用机制,探讨基于问题的导学案设计原则,借助实践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探讨问题导向教学和导学案设计对高中化学教育的影响和未来研究方向。
部分完。
1.2 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教育是学生中普遍认为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之一,学生们往往对化学知识缺乏实际应用的认识。
基于问题的高中化学导学案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加富有探究性和实践性。
问题导向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提高学习动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化学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内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五.自由落体运动[要点导学]1.物体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我们所研究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实际运动的一种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忽略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主要因素(重力)。
生活中的很多落体问题,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因此,对生活中的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是有实际意义的。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初速度v0=____,加速度a=____,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通常用符号_____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g的大小随地点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地球表面上赤道处重力加速度最小,数值为________,南、北两极处重力加速度_______,数值为_______;g的大小还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越大,g 值______。
但这些差异并不是太大,在通常计算中,地面附近的g取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g还可以取10m/s2。
4.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个特例,因此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来推导。
速度公式:v t=g t位移公式:h=gt2/2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2=2gh在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题时,通常选取方向为正方向。
5.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通常有两种方法: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和用频闪摄影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研究的原理和过程与前面对小车运动的研究相同,在对纸带或照片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时,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1)图象法求重力加速度以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对实验得到如图2-4-1所示的纸带进行研究。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1=(x1+x2)/2T,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或选好计时起点作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013-2014学年高二数学2-3导学案: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
1 4
1 3
1 6
则 E(X)=
,V(X)=
课外作业——2.5.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
姓名:
3
1. 已知 X 的分布列为 X P 则 V(X)等于 -1 0.5 0 0.3 1 0.2
2. 抛掷一颗骰子,设所得点数为 X,则 E(X)=
,V(X)=
3. 设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 p, 进行 100 次独立重复试验, 当 p= 成功次数的标准差的值最大,其最大值为
2. 已知 X 的分布列为 X P 0 p 1 q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中 p (0,1) ,则 E(X)=
,V(X)=
3. 有两台自动包装机甲与乙,包装重量分别为随机变量 X1,X2,已知
E( X1 ) E( X 2 ),V ( X1 ) V ( X 2 ) ,则自动包装机
的质量较好
4. X 的概率分布如下: X P 1 2 k 3 4
课题:——
2.5.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
姓名: 备 注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事例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的离散型随 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 2、通过探究概念的过程,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探究方法。 二:课前预习 1、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方差,记为 V(X)或 ,即 V ( X ) 2
2
,其中 pi 0, i 1, 2,
, n, p1 p2
pn 1 。随机变量 X
的方差也称为 X 的 的方差,X 的方差 V(X)的 称为 X 的标准差,即 = 2 、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偏离均值的平均程 度,方差或标准差越 ,则随机变量越 3、若离散型随机变量 X 服从两点分布,则 V(X)= ,若离散型随 机变量 X~B(n,p)则 V(X)= 三:课堂研讨 例 1: 已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如表所示, 求方差 V (X) 和标准差 V ( X ) X P 0 1—p 1 p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2021年秋修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2021年秋修订)小数乘整数研究目标: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研究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研究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
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
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
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
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1.根据250×9=2250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25×90=25×900 =2500×9=2.2.5+2.5+2.5= 2.5 ×()=()6.3+6.3+6.3+6.3+6.3=()×()=()求几个不异加数的和能够用()来举行轻便计算。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把75缩小到它的是()。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5.两个因数相乘(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一.自主研究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
(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1).加法算式:(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5角×3=()角=()元()元+()元=()元方法二:把3.5元转化成35角3. 5元35角×3×31 0. 5元1 05角结果:3.5元×3=()元(3)练一练:5个单价是4.6元的风筝多少钱?2.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2.5.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导学案答案
2.5.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前预习】知识点1.外切 相交 内切2.(3)Δ=0 Δ>0 d>r 1+r 2 |r 1-r 2|<d<r 1+r 2d=|r 1-r 2|诊断分析(1)√ (2)× (3)× (4)× [解析] (1)由两圆相交的概念知结论正确.(2)若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则这两个圆可能外离也可能内含,故结论不正确.(3)若两圆外切,则两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但反之不成立,若两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两圆可能外切也可能内切,故结论不正确.(4)当两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无解时,两圆外离或内含,故结论不正确.【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1)D (2)C [解析] (1)由题意得圆C 1:(x-1)2+(y+2)2=1,圆C 2:(x-2)2+(y+1)2=14,则两圆的圆心分别为C 1(1,-2),C 2(2,-1),所以圆心距d=|C 1C 2|=√(2-1)2+(-1+2)2=√2.因为1-12<√2<1+12,所以两圆相交,则这两个圆的公切线有2条.(2)由题意得|O 1O 2|=√(3+1)2+(-2-1)2=5.∵圆O 1和圆O 2相内切,∴|O 1O 2|=|r-1|,即|r-1|=5,解得r=6或r=-4(舍去).故选C .变式 (1)D (2)(√5,3√5) [解析] (1)圆C 2的方程可化为(x-m )2+y 2=m ,所以m>0,即两圆的圆心分别为C 1(0,0),C 2(m ,0).设圆C 1,C 2的半径分别为r 1,r 2,则r 1=2,r 2=√m ,所以|C 1C 2|=m=r 1+r 2=2+√m ,可得m=4.故选D .(2)易知圆C 1的圆心为C 1(0,0),半径为m ,由x 2+y 2-2x-4y-15=0,得(x-1)2+(y-2)2=20,所以圆C 2的圆心为C 2(1,2),半径为2√5.因为圆C 1与圆C 2恰有两条公切线,所以圆C 1与圆C 2相交,所以|2√5-m|<|C 1C 2|<2√5+m ,又|C 1C 2|=√(1-0)2+(2-0)2=√5,所以可得√5<m<3√5,即m 的取值范围是(√5,3√5).探究点二例2 (1)B (2)D [解析] (1)由x 2+(y-2)2=5和(x+2)2+y 2=5两式相减得弦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x+y=0,点(0,2)到直线x+y=0的距离d=√2=√2,所以|AB|=2×√5-2=2√3.故选B .(2)由x 2+y 2=1与x 2+y 2-2x+2y+F=0(F<1)两式相减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2y-1-F=0.圆O 2的方程可化为(x-1)2+(y+1)2=2-F ,可得圆O 2的圆心为O 2(1,-1),半径r=√2-F ,则圆心O 2到直线2x-2y-1-F=0的距离d=√4+4=2√2,则(2√2)2+(√22)2=r 2=2-F ,可得F=-3,故r=√5.故选D .变式 解:(1)设两圆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A ,B 两点的坐标是方程组{x 2+y 2+6x -4=0,x 2+y 2+6y -28=0的解, 将两方程相减,得x-y+4=0.因为A ,B 两点的坐标都满足此方程,所以x-y+4=0即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方法一:解(1)中的方程组,得{x =-1,y =3或{x =-6,y =-2.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a ,b ),因为圆心在直线x-y-4=0上,所以b=a-4,则√(a +1)2+(a -4-3)2=√(a +6)2+(a -4+2)2,解得a=12,故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12,-72),半径为√892.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2+(y +72)2=892, 即x 2+y 2-x+7y-32=0.方法二: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6x-4+λ(x 2+y 2+6y-28)=0(λ≠-1),则其圆心坐标为(-31+λ,-3λ1+λ),代入x-y-4=0,解得λ=-7,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2+y 2-x+7y-32=0.探究点三例3 (1)ABC [解析] 设M (x ,y ),∵|MA|2+|MB|2=12,∴(x-2)2+y 2+x 2+(y-2)2=12,∴(x-1)2+(y-1)2=4.∵圆C :(x-a )2+y 2=1上存在点M ,使得|MA|2+|MB|2=12,∴圆C 与圆(x-1)2+(y-1)2=4相交或相切,∴1≤√(a -1)2+1≤3,∴1-2√2≤a ≤1+2√2,故选ABC .(2)解:由题意,圆C 1:x 2+(y+4)2=1,圆C 2:x 2+(y-2)2=1,可得两圆的半径都为1,两圆的圆心分别为C 1(0,-4),C 2(0,2). 由题意得|CC 1|=|CC 2|,可知圆心C 的轨迹是线段C 1C 2的垂直平分线,又因为线段C 1C 2的中点坐标为(0,-1),直线C 1C 2的斜率不存在,所以圆C 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y=-1.变式 解:(1)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点A 的坐标为(x 0,y 0),因为点B 的坐标是(6,5),且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x =x 0+62,y =y 0+52,于是有{x 0=2x -6,y 0=2y -5①.因为点A 在圆C 1:(x-4)2+(y-3)2=4上运动,所以(x 0-4)2+(y 0-3)2=4②.把①代入②,得(2x-6-4)2+(2y-5-3)2=4,整理得(x-5)2+(y-4)2=1,所以点P 的轨迹C 2的方程为(x-5)2+(y-4)2=1.(2)将圆C1:(x-4)2+(y-3)2=4与圆C2:(x-5)2+(y-4)2=1的方程相减得 2x+2y-19=0.圆C2:(x-5)2+(y-4)2=1的圆心为(5,4),半径r=1,且圆心(5,4)到直线2x+2y-19=0的距离d=√22+22=√24,所以|MN|=2√r2-d2=2×√1-18=√142.。
2.5.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导学案
- 1 -§2.5.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2)主备人:杨天学 审核人:赵如山 学科组审核: 教导处审核:【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某些代数式的变形。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若一元二次方程x 2+10x +16=0的两根是x 1、x 2,则x 1 + x 2 =___ _,x 1 • x 2 =_______。
2.关于x 的方程10422=-+kx x 的一个根是-2,则方程的另一根是_ _,k =_______。
3.甲乙同时解方程2x +px+q=0,甲抄错了一次项系数,得两根为2和7,乙抄错了常数项,得两根为3和-10。
则p=_ _,q=_______ 。
4.以-3和5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______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1.已知方程0652=--x x 的根是x 1和x 2,求下列式子的值:(1)2221x x + + 21x x (2)1221x x x x +例2.若一元二次方程2x +ax+2=0的两根满足:21x +22x =12,求a 的值。
例3.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1)104x k x k -+++=,且方程两实根的积为5,求k 的值。
例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 2(k -1)x + k 2-1 =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 - (1)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2)0可能是方程的一个根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另一个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三、自我诊断,当堂训练1.方程(2x -1)(3x+1)=x 2+2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其中a=____ ,b=____ ,c=____ 。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nx+m 2+3m=0有一个根为零,则m 的值等于_____。
2.5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学习课题】第二单元第6课【核心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时期特征,建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理解春秋时期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春秋时期的战争、争霸等事件,培养对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形成对春秋时期的客观认识。
3.历史解释:通过对春秋时期特征和重要事件的深入理解,运用历史知识对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唯物史观和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
4.价值观念:通过学习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诸侯争霸的过程,理解和平、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重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诸侯争霸【学习难点】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王室衰微1.时代背景: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前期被称为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和的状态,逐步瓦解。
2.王室衰微: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虽然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
3.诸侯争霸: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_______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_的地位,他们操控政治,进项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二)诸侯争霸1.口号:。
2.霸主:第一个霸主是,他任用为相,实行改革。
后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先后称霸。
3.影响:(1)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出现了大规模的,在密切联系往来中,这些民族产生了观念。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 和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它们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手工业规模扩大, 更加细致,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 货币得到广泛使用。
2.5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导学案-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第2章第5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海洋空间利用方式。
2.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梳理教材,夯基固源】一、海洋空间的重要性1.为人类提供。
2.对沿海国家的安全也具有极为重要的。
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1.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与海洋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面及水体、海底和四个部分。
2.传统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多限于海上运输、海港、围海造陆等,开发活动大部分集中在海洋沿岸及水区。
3.现代海洋空间利用方式(1)海域上空的利用: 航线等。
(2)海面及水体资源利用:跨海大桥、岛、平台等。
(3)海底资源利用:海底、海底等。
三、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1.海域上空(1)海空:一般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及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的重要空间。
(2)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海域上空影响着一国的 ,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海面及水体(1)海上通道的重要性: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经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也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和具有重要意义。
(2)海岛①概念:散布于海洋中,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②重要性:海岛具有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3.海底空间(1)海底隧道的重要性: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 ,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2)海底光缆的重要性:海底光缆以、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
4.海岸带(1)优势: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2)我国的海岸带:对外程度最高、经济的地区。
(3)我国海岸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缺乏统一规则、陆海统筹,开发过度, 等。
【问题探究一】材料一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东南约350千米的东海西部凹陷区域,由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江中学初二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导引
课题2.5直角三角形(二)(课型新授课)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直角三角形中,30o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学会用上述两个性质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直角三角形中,有关“两个一半”的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上述两个性质的推导及在推理和计算中的综合(结合其它知识点)运用.
Rt△ABC斜边AB上的中线,CE是AB边上的高,∠
生生合作,探究学习
如图,△ABD和△ABC中,∠ACB=∠ADB=Rt∠,E
的中线,则DE∥BC
.不能确定
.如图,在Rt△ABC中,∠B=90°,∠ACB=60°,延长BC到点D,使
,则AC与BD的长度之比为( )
1 B.3 1 C.4:1 D.
二、填空题
.如图,在Rt△ABC
上的中线,DE⊥AC,则BC=2DE,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