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学习的启示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ean Piaget和俄罗斯心理学家Lev Vygotsky等人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由个体主动地构建知识和理解的过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社会交往来建构新的知识。
在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首先,个体的主观活动是学习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主动地观察、实验、思考,积极地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这意味着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接受外界的知识和信息,而是通过个体的主观活动来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主观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学习的基础。
其次,社会交往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和交往的重要性。
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获得新的观点和知识,从而进一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社会交往的过程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学习,还能够提升个体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再次,学习的过程是个体逐步迁移认知结构的过程。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个体通过自我调整和适应来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社会交往,逐渐将已有的知识和理解纳入到新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认知结构。
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个体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
最后,学习的过程需要提供适当的情境和问题。
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适当的情境和问题可以激发个体构建新知识和理解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
通过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本质是个体进行主动的认知建构的过程。
学习并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建立在个体的主观活动和社会互动的基础上。
这个理论对我个人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我意识到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建构主义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关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认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个体对新信息的主动
处理和既有经验的再解释而完成的。
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
1.知识是由个体主动建构的。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并不是在一个“空白”的脑海中被
动地接收信息和知识,而是通过主动处理新信息和既有经验来建构知识,学习是个体
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
2.知识是建立在社会互动中的。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知识建构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
的影响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传统对于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知识是主观的。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是主观的,由于个体的背景和经验不同,因此有可能出现对同一信息存在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4.知识是不断重构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获得新经
验和处理新信息而不断更新和重构的。
建构主义的启示在于: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认知差异,强调教学环
境和师生互动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推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注重学生的情
境学习和探究学习。
总之,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引导教育者从学生的视
角来重新看待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自主学习。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
论述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启示建构主义是一种认识论和教育理论,强调人类通过主动的认知和思维过程不断建构知识和理解。
它主要关注知识是如何被构建并融入个体和群体的思维和行为中的。
以下是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启示。
1. 知识被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仅是从外部传递给个体,而是由个体通过主动的思维和认知过程来建构。
个体通过观察、解释和理解外部世界中的信息,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和调整,从而改变和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
这表明,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创造出适合个体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2. 社会交往对知识建构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是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
个体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来共同构建知识,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讨论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表明,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出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想法的学习氛围。
3. 知识是主观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不同个体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来理解和解释外部世界的信息,因此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观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表明,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4. 环境对知识建构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环境对知识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通过与环境中的信息和经验进行互动来建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这表明,教学应该创造出丰富、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对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仅仅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
其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造出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想法的学习氛围。
同时,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此外,教师应该创造出丰富、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其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思考和体验来建构知识。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这种方法的启示是,学习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学生应该被视为主体,并且他们应该被鼓励发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和独立思考。
这种方法强调学习的可延伸性,并且认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还认为,学生应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且他们应该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这种方法还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认为教师应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
总的来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学生应该被视为主体,并且他们应该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的主观思考能力,并认为学生应该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还认为,教师应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
在这种方法中,学生应该有机会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
另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还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它还能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估能力,并且能够帮助他们与他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大学教学活动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大学教学活动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定义为一种学习理论,即以主观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结合社会经验来建立理解的过程。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支持和关注学生的私人和文化背景,它把学习看作一个积极的、有张力的互动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力影响可以体现在大学课堂中。
一是建构主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要学习课程规定的内容,而且要以自主、尊重和调和的态度去探索实现学习目标。
二是建构主义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强教学互动。
大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建构主义可以营造一种互相交流、互相引导、互相探索、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创新和讨论,以更大的价值吸引学生自身的力量参与教学活动。
三是建构主义通过对学生的背景知识来建立学习行动。
由于每个学生的根据本身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学习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异;而建构主义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有效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推动学生理解新知识。
以上几点,可以有效运用建构主义不仅为大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提供启示,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成就、增强技能等,由此实现知识的真正智慧如何被活化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启示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应用中给教学或学习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以下观点:(1)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培养学习者的个性和易于发挥创造性。
(3)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
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3)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4)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5)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景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传统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景所具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从而启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景正是数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
1.2 情景教学1.2.1什么是情景?柏拉图有这样的说法: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好比住在洞穴里的人,背向洞口,面向洞壁,只看见影子而看不见投射影子的实物——这就是哲学里有名的『洞穴学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是什么
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学观给我的教学启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不可由他人替代。
学习是主动的,知识或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应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要和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共同促进学习过程的进展。
这两个观点对“学”与“教”都有了阐述凡事都有个过程。
从行为学习理论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理念转变有难度,实践操作层面更有难度。
我从事视障教育多年,深知老师难“讲”,学生更难“学”。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设施的完善,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我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过一些课堂教学试验,也通过测评,访谈等方式向学生做过了解,他们从内心来说喜欢以上理论阐述的“自由、民主”的课,希望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他们因为视力有限,可供盲人阅读的材料有限,书本东西不多,可以供学生挖掘的知识宝藏“深藏不露”。
加上老师在学法上的指导不够,有些盲生就云里雾里,不知道要怎么“学”,,也不知道“学”什么,一节课下来,觉得学到的东西不如过去老师讲课时学得多。
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奇怪。
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老师没有真正会上这种课,另一方面学校也还不具备可以供给学生优质教学资源的条件。
比方说:上网阅读,既做不到人手一机,也做不到有相应的阅读软件,影视资料也没法解读,学生查阅资料就没有或很少,充其量只是个“形”似;还有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学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也没进入自主学习的主人翁状态,在“自主学习”的圈外转。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学”。
对教学设施暂时无法完善,老师不能心存依赖,只能做足“内功”,在如何指导学生“学”好上下功夫。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在深入研究和实践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学习过程中知识构建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探索和经验积累来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这一理念极大地影响了我对于教育和学习的理解。
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探索和意义构建的过程。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资源、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还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不仅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还能够在交流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反思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鼓励学生在学习后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形成更为稳固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理念的实践,让我认识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中,我更多地扮演着顾问和协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自主地构建知识。
通过建构主义的学习与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观后感
建构主义观后感建构主义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论,强调认知活动是人的学习和思维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知识构建是主动、个性化和基于经验的。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和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引发了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革。
在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化,教学应该尊重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此外,建构主义理论还提倡通过实践、体验和反思促进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我意识到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主动构建知识。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的理念,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在教学中,我发现建构主义理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我发现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更容易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我发现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好,更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建构主义理论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也给教师带来了一些挑战。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目前 , 国已进入社 会转 型时期 , 我 社会 变动快 的特征要 求我们对很多问题都 必须重新 思考 。特别 是理性思 考 当代
大 学 生 价 值 观 的 重 塑 , 得 十 分 必 要 。基 于 此 , 文 从 建 构 显 本 主 义 的视 野 来 考 量 当代 大 学 生 价值 观 的 重 塑 , 期 拓 展 当前 以 大 学 生 价值 论 的产 生 与 发 展
在 皮 亚 杰 的 “ 知 结 构说 ” 基 础 上 , 恩 伯 格 ( . en 认 的 科 0 K r—
建构主义 (os ut i 也译 作结构 主义 , 认知心 理 cnt c v m) r is 是
学派 的一 个 分 支 。建 构 主 义 理 论 的 一 个 重 要 概 念 是 图 式 。
汤 保 梅
( 河科 技 学 院 , 南 郑 州 40 0 ) 黄 河 5 0 6
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关注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 , 强调要加 强学生所学 内容和他们 周围 实际的联 系, 引导他们在 活
动 与 交往 中运 用 原有 的知 识 经 验探 究 学 习 , 他 们 在 主动 探 究 学 习的 过 程 中形 成 主 动 求 知 的技 能 、 度 和 习惯 。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使 态 论 将促 使 大学 生 价值 观 教 育 过 程 中 的教 育者 , 早 转 变价 值 观 教 育观 念 , 悟 价 值 观教 育 的 内 涵 , 意 利 用 价 值 观 教 育 中的 环 境 尽 领 注 因素 , 建立 价 值观 教 育的 合 理 评价 体 系 。 关 键 词 : 构 主 义 理论 ; 学生 ; 值 观教 育 建 大 价 中 国 分类 号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5 2 20 )439 -3 G1 A 10 44(0 9 0 4 60 0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
论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教育启示一、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以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二、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的过程。
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
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
三、学生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2024年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学习者理解、建构知识受到特定学习情境的影响,知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需要针对具体情境的特殊性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把握它在各种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
客观环境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个体智力发展的源泉。
通过学习,我认为建构主义有如下特点:一、建构主义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认知结构的自我意识在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教师仅____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的研究,而把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作黑箱来对待。
然而,把知识结构完整、清晰地传递给学生,就尽到教师的责任了吗。
建构主义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提出了质疑,并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揭示了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的差异,并揭示出:教学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复杂过程。
毫无疑问,建构主义的这些理念,不仅是学习与教学观念、原则的深化和创新,而且为教师和学生更快地走向成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导向。
二、建构主义倡导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对话传统教学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知识的传授给和理解、记忆上。
建构主义则认为,学生知识的增加不等于智力的发展。
如前所述,建构主义对智力作了重新解读,认为智力起源于外部动作,是外部动作在头脑中的内化,因此,学生如果没有在现实活动对世界的把握,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的知识只是外在的,并没有转化为学生的智力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的智力观,建构主义把学习和发展联系起来,形成了教学理念中的活动观、交往观、对话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非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有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必然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
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启示
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方式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
认为,学习学生应该通过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并构建新知识,而不是直接学习新知识。
建
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把他们的日常经验视为建立知识的基础,以积极的、有创造性
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指引,倡导以学生为主人的教学方法,这将有效地改变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理论鼓励学生反思和发现,学习的过程需要支持和参与,学习环境应该注重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重视思想和行动的连接,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尝试,
发现,构建知识结构,从而建立起他们与学习内容的深刻联系。
每一次活动,学生都可以
运用自己的知识,并在思维方式上获得顿悟,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以前接受的
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使他们
关注知识的内容,加深记忆印象,使他们更加贴近学习内容,重视学生的发现,品味知识
的乐趣,从而实现对学习的转变,做到学以致用。
建构主义教学观实践意义(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主义教学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实践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
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构主义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1.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
2.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充分的沟通,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沟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实践。
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为我国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构主义教学观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1. 教师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作为一位教育学研究生,我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更多地通过被动吸收知识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表面的了解,缺乏创造性的思考和深层次的理解。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和有趣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知识,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与环境的互动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构建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知识传授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对象。
而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者被视为知识的建构者和主导者。
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构建来深入理解知识,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合作与互动。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来共同构建知识。
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中获得新的见解,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孤立地学习,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
然而,在真实的情境中,人们的学习和行为都是与环境和他人相互作用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强调合作与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实际的学习方式。
最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真实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环境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
学习的情境和实践所发生的地方是真实的,学生可以在其中真实地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效果。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在教室里进行抽象的学习,缺乏与实际情境的联系。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创造更真实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建构主义学习心得构建主义是一种教育理论和学习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个人经验和社会互动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在我过去的学习和教育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构建主义的价值和效果。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构建主义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主动参与进程,积极提出问题和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个讨论班上,我们讨论了一个与社会公正有关的话题。
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问题。
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回答问题,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还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学到更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其次,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思考和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并要求学生记住和重复。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一个实践项目中,我们被要求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然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进行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思考问题本身,还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我们最终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构建主义学习强调学生的社会互动和协作。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通常是孤立的,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很有限。
然而,在构建主义学习中,学生被鼓励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对学生的学习有何启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对学生的学习有何启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历经对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M.C.Wittrock)等人的早期建构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同时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一股强大“洪流”。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对学习也赋予了新的意义。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
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
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基于上述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具备五个基本特征:(1)学习的目标:深层理解。
学习目标是获得知识的意义。
但目标不是从外部由他人设定,而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由学习者自己设定。
其深刻程度可以用几个指标刻划: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现象;能否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和综合性问题;能否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问题中去。
(2)学习的内部过程:通过思维构造实现意义建构。
要求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形成假设、推论和检验。
学习是累计性的,不是简单叠加和量变,而是深化、突破、超越和质变。
(3)学习的控制:自我监控与反思性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如下观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如下观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第一、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因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协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但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
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所以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协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协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第二、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促动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第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学习的启示第3卷第4期2002年12月湖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 o1.3NO.4NOV.2002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学习的启示凌宇,凌云.(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新兴的一个流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征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者在认识过程中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非”依赖的变量”,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包括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及对原来经验的改造重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应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基于此,大学生应从被动学习尽快转变为主动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合作精神,学会研究问题而不是背诵答案.关键词: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主体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013(2002)04—0072—03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正酝酿着教育心理学界一场空前的革命,正如斯莱文(slavin,1994)所指出的那样:在教育心理学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叫法不一,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L1J.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给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对人类学习过程中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庞杂的社会科学理论,其思想来源驳杂,流派纷呈.建构主义作为人的一种认知方式或教育实践模式并不是当代才有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建构主义思想和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在谈到建构主义起源时,新西兰学者诺拉(Nola)指出,”在反对用直接教学方式以形成知识基础的原因方面,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从建构主义观点看,苏格拉底着名的”产婆术”无疑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成功范例[3]. 而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则可以追溯到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1668—1774),他认为, 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从哲学角度看,建构主义扎根于康德对于理性主义和经验收稿日期:2002—04—25作者简介:凌字(1976一),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主义的综合观点uJ.在随后的发展中,科学哲学家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科学哲学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观点,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凯利(G.A.Kelly)的个人建构理论都在不断地丰富与充实着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习者的主体性,学习过程单一化,学习评价刻板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冲击.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们开始关注新兴的学习理论对树立个人学习观的价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所了解,认同,吸收,运用大学生作为一个具备较高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学习群体,在感兴趣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开始对能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各种学习理论给予关注.在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下进行学习,掌握自己感兴趣又有价值的知识是每个大学生所追求的理想学习生活,学习本身开始成为大学生们日益关注的一门学问.一,建构主义知识观对大学生学习的启示当代大学生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传统知识型人才,是传统教学方法下的产物.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对学生知识储备的稳固性,全面性,细致性有较高要求,然而却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缺乏重视.第3卷第4期凌宇等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学习的启示73 从知识观来讲,当代建构主义,特别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激进建构主义,以V on Glasersfeld和Steffe等为典型代表,认为知识不过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 升华和改写,从而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知识也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了语言赋予了知识的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大学生在经历了以升学为目标的初,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开始了以择业为目标的学习.知识于大学生而言,不仅仅只是书本上那些一成不变的文字,而应是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知识不可能一用就准, 一用就灵,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大学生现今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源空前扩展,学习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并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学习效果也须在情境中进行评估.大学生学习的现实性,情境性与应用性的特点日趋明显.布鲁纳曾经强调指出:”人惟有凭借解决问题的努力才能学到真正的发现方法.这种实践愈积累,就愈能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概括为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式,对他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有效的.”L4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一个接受新信息,建构新结构的过程,也包括针对个人具体定位及复杂的现实情境将知识运用于具体活动,并得到及时反馈,从而不断调整内部认知结构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不仅需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大学生学习的启示作为一个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考上大学,其能力评定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这样一来,长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虽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解决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游刃有余,却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严重缺乏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一旦遇到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及新情境就束手无策.关于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他把学习者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变量”[4],反对传统观点把学习者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大学阶段学习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从依赖性到自主性的转变,大学生要积极适应这样一种转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当代社会建构主义者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是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世界,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学习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来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自纸上画画, 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识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 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如果说,在进人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指导与安排,而跨人大学校园则意味着将逐步离开老师的庇护,转由学生承担更多的自我管理任务,逐渐成为一个自我控制的学习者, 从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建构者.大学生应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在注重吸纳新知识的同时, 尽量使原有知识储备条理化,结构化,组织化,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知识,而非简单地存储知识,从而充分体现主体自身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那些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大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同时又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反思与批判能力和创新精神.三,建构主义教学观对大学生学习的启示在教学方面,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认为事物的意74湖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2月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了解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比较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进行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合作,往往只是把书本的内容,教师的讲授奉为金科玉律,一并吸收.到了大学阶段,学习的合作性既应体现在师生之间又应体现在同学之间.大学生们应看到自己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更是教师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重要来源,师生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互动,辩证协调,从而澄清问题,建构新的意义,使学习者非正式的先前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知识,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大力提倡的.在这样一种合作与交流的环境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帮助自己对知识的建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加强与人合作.建构主义理论广泛重视合作学习,提倡情境教学.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而获得的.学习的主要手段不仅是简单的记忆,更是高强度的思维,是学习者对新,旧知识经验的加工综合及推论假设,所以需要的学习用品及其功能也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它们将作为建构工具,更大程度地促进学习者的思考,探究和反思.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虚拟现实,来达到完成真实任务的目的.因此,除了运用Et 常的学习工具外,大学生还可使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外接各种传感器,更精确, 更方便地对光,声,力,运动等现象进行实验探索,实时地记录有关数据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变化曲线;也可利用一般的工具软件来帮助自己分析和思考;同时互联网也将为大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促进知识整合的学习环境.四,结语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在学习中进行充分沟通,合作和支持,运用多样的,情境性的信息与有力的建构工具.建构主义者对学习作了高级学习和低级学习的区分,其学习理论更适合于学习的高级阶段,正是这一理论与大学生学习有契合之处.只有基于对这一理论的学习, 大学生才会更加认识到学习是探究问题,而不是仅仅了解问题的答案;是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记忆;是在情境中理解,而不仅仅是获得一点信息;是同学问合作学习,互动和分享思想和信息,而不是闭目塞听,孤芳自赏.现代主体教育思想强调了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建构主义学习方法正是现代主体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当代大学生若能认真吸收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必将使自己善于学习,有利于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毛新勇,孙长根.国外教学理论的新进展[J].上海教育,1999,(1):63—64.1-2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 [J].学科教育,1998,(3):29—31.E33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1,(1):6-10.1-43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J].教育实验与研究,199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