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是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是近年来中考改革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核二融三层四维”命题理论探析
图1“一核二融三层四维”命题理论框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一个核心的指导思想,以此回答“为什么考,依什么考”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广西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曾哲,1971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研究;伍东波,1964年生,广西玉林人,正高教育评价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也就是说,命题本身必须能够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体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必须积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命题;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前言;用好考试评价这个工具,对教学进行正确的引导,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一)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之本。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领域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
这就要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2]。
试题命制必须始终奉行“无价值,不入题”的理念,无论是试题材料的取舍、情境的创设,还是题目的设问、任务的设计、内容的考查,都必须对学生成人成才有教育价值,体现正能量,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试题命制的各个环节,使“核心价值金线”贯穿每一道试题的命制过程当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思想品德复习备考技巧
辩证思维 的方法在 思想品德 课的学 习与考试 过程 中应用 最广泛 , 它是指分析 问题时坚持 用联系的 、 发展的 、 矛盾 的观点 看问题 , 特别是用全面 的观 点看问题 。我们在分析某一事件 、 某
一
观点 、 某一 行为时 , 一定要坚 持辩证思 维 , 既要知其一 , 又要
@ 吉林 教 育 JAO来自 JA0F l AII A初 审 迢想 品 键 复 习备考 技 巧
江 苏省 通 州市 平潮初 级 中学
随着新一轮课改 的实施 , 各地 中考 改革的不断探索 、 善 , 完 《 思想品德》 考试模式 、 题型也在不 断翻新 。考生考 后往往感觉 很好 , 任课 教师也感到试题正 中下 怀 , 但考分 一发布 , 师生又觉 得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 因可能 是多方面的 , 但从备考 的主观方 面看 , 同学 们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 答题技能欠佳 , 维过 程方法 思 单一 , 创新能力不够等应该是主要原 因。 开卷考试较大地提高了《 思想品德 》 学科能 力考查的层次 , 着力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 力度 , 减少 了识记再认题 的题 量和 分值 , 于是 部分考生便 产生了一 种误解 , 为只要在 考试 中翻 以
技能不到位的表现 。
《 思想 品德 》 中考 以问题 为中心 , 人类所 面 临和 关心 的 以 或现 实的 、 重大的 社会 问题 为素材 , 来考查 学生 的记 忆 、 解 理 和应用能 力。这里 的应用可 以理解 为 : 提取 有效信息进行 科学 合理 的判断 、 理 、 纳 、 测 , 推 归 预 分析 说明 成因或 解 决新问 题 。 这要求我们 具备从材 料中提取 有效信 息 、从材 料和 设问 中找 到答题方 向并准确运 用知识解 决问题 的基本技 能 。如何提 高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篇一:初中语文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初中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语文单元作业,难易适中。
基础知识紧扣课本,考查拼音识字书写、成语理解、名句运用与默写和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来源于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
作文以半命题形式,学生容易理解和把握,能抒发真情实感。
同时,强化书写质量,设置书写等级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基础知识部分的读音与字形题答得比较理想;名句默写从总体看掌握得尚好,但部分学生存在着会背却不会准确书写的现象,别字现象较普遍;少数学生的文言基础不够扎实,基本的字、词都没有掌握;语言的表达应用是一个难点,得分率不高;第二篇阅读涉及到电脑名词,带有选择性,故而对电脑知识了解不多的学生失分较多;此外,阅读题还存在审题不明,概括不全面,语言不够简练的现象。
三、改进措施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需要进一步强化书写。
2、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大检查力度,充分利用好基础训练习题,争取基础题不失分。
3、学以致用,将课本中涉及到的语言现象及时加以训练,加强语言的表达应用。
4、扩大阅读,指导阅读方法及相应的答题技巧,提高紧扣文本概括信息及语言的规范表达等能力。
5、加强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改,以表达真情实感为中心要务,进而要求生动形象。
篇二: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这次段考,七至九年级的试卷都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但也有几分的超纲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有关初中政治开放题论文
有关初中政治开放题的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开放题在我国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重视。
因为与传统的封闭性试题相比,开放题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政治开放题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并为之不断地探索。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开放题应运而生了[1]。
1、初中政治开放题的特点1.1立意高远传统旧大纲教学时期的政治题目多是以“知识立意”为命题原则,重点考查“双华”,即基础知识的一识记和基本能力的运用。
实际操作中,基本能力的考查实际土“徒有虚名”,因为更多的是识记能力层面的考查,形象地讲,死记硬背就能获得高分。
新课程改革至今,中考政治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己基本完成,无论是选拔胜考试还是水平性测试,无沦是闭卷考试还是开卷考试,开放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开放题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而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1.2情境新颖开放题特别重视考察社会生活、教育科学技术等方一面的知识,特别是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的相互联系,考试题目一般都有灵活多变的特点[2]。
政治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政治试题的问题背景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政治开放题更是如此,政治开放题的情境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1.3 设问巧妙一个好的问题,除了具有通过它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的功能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领。
”思维就好比捕鱼之技、点金之术,是扫训几知识宝库的钥匙。
少干放题中科学设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真意切、意远思趣的开放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地选择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融合时事与教材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一
身 体的极度疼痛 , 用1 分1 6 秒 的标 准停车动作 , 完 成 了靠边停车 、拉手刹 、打开双闪灯等保 障安 全的动 作, 让行驶在 高速上 的大巴稳稳停下 , 并挣扎着站起 来, 疏导2 4 名乘客安全离开 , 保全了车上2 0 多名乘 客 的性命 ……6 月1 日凌晨 , 吴斌经抢救无效去世 , 享年
2 . 让பைடு நூலகம்学 生参 与 课 堂教 学 中
亚里士多德说过 : “ 告诉我的会忘记 ,给我看的 会记住 , 让我参与 的会理解 。 ” 所 以, 思想品德课堂教 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参 与 , 在一定 的情景 中进入角色 , 才能深人体验 , 真正领会 , 促进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的 升华。例如 : 在学 习初三第一课《 责任》 时, 我们的 目 的是要 帮助 学生树立勇 于担 当的强烈 责任意识 , 还 要 让学生真切地 领悟 到 自己的责任所在 。为此笔者 给学生提供 的情 景事例是 :最 美司机吴斌事迹 的视 频 。吴斌在肝脏破裂 、 多根肋骨折断 的情况下 , 忍着
德 育课堂
@
融 合 时 事 与 教 材 提 升 学 生 追 德 素 质
一 石 又 珍
“ 三贴近”是历 年来思想 品德 中考命 题 的立 意 ( 原则 ) 。思想品德中考命 题思路已由“ 知识立意” 向 “ 能力立意 ” 转变 , 越来越 注重 考查学生综合 运用教 材理论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在解决 问题 的过 程中促 进学 生情感 的升华 。这也进一步指 引我们 的 思想 品德课 教学一定要 贯彻新课程改 革的理念 , 克 服过去那种重知识 , 轻能力 , 重 理论 , 轻实际 , 教学 内 容严重脱离社会 现实和学 生实 际的错误教法 。启示 我们在教学 中要更新 观念 ,与时俱进 ,主动整合教 材, 突 出时代性 和实践性 , 引导学 生关心时事 , 关 心 自身的发展 , 扩展教学资源 , 促进学 生的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得到升华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价值 观、 世界观 , 从 而提高课 堂效率 , 提高教学质量。 那 么 ,在 日常教学 中怎样将时事资源与教材进 行有机整合 , 融汇一体 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做法 :
走向素养立意的中考语文命题
走向素养立意的中考语文命题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语文命题逐渐走向素养立意。
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式强调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全面考察,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语文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命题趋势、分析素养立意在中考语文命题中的体现和实施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探讨走向素养立意的中考语文命题。
二、背景介绍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一目标要求中考语文命题从单纯的知识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
知识立意主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素养立意则更关注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综合素养。
因此,中考语文命题走向素养立意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必然趋势。
三、命题趋势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逐渐呈现出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语文应用能力的考察。
在阅读理解、写作等题型中,命题者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
2.强化思维能力的考察。
中考语文命题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
3.增加审美能力的考察。
中考语文命题中的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等题型,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关注文化素养的考察。
中考语文命题更加注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分析素养立意在中考语文命题中的体现1.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素养立意的命题中,阅读理解题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记忆文本内容。
例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学生需要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而命题者会通过考察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总结等来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题写作是考察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方式。
从“蚂蚁爬行问题”看数学教学本质
从“蚂蚁爬行问题”看数学教学本质作者:胡兴余来源:《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08年第01期近年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有关蚂蚁从几何体的某点出发,沿几何体表面爬行到几何体的另一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这是一类十分有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立意新颖,是一种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转化能力及分类讨论思想的好题.探究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素养,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化折为平”,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思考.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折平面展开有多种方式,也就是说蚂蚁从A点爬到B点有多种路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理性思考、分类比较才能确定其最短路程.但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出错率较高,甚至在教师发表的文章中也时有发生, 如文1,文2.图1题目1:如图1,是一个长方体盒子,它的长是70cm,宽和高都是50cm,在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B点处的食物,那么它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见文1)为了说明问题现将原文例2的分析过程摘录如下:原解:如图2,从A点爬到B点的路线有很多,通过分析研究、计算、比较,其最短路线还是如图2的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中线段AB的长度:“蚂蚁爬行问题”是一类十分有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是一类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转化能力及分类讨论思想的好题.探究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素养,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化折为平”,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思考.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折平面展开有多种方式,也就是说蚂蚁从A点爬到B点有多种路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理性思考、分类比较才能确定其最短路程.所以遇到此类问题时,一定要通过分析、比较、讨论所有可能路线的长度后才能得出结果,不能武断地下结论.本类问题的解答出现错误,究其原因是缺乏分类意识,没有对长方体的展开方式进行合理分类或是分类不够彻底所致.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不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关于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试题,不但题量增多,而且问题更为隐蔽,难度也更大,本类问题就是如此,这里展开图的不确定性是引起分类讨论的直接原因,另外棱长的变化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如题目2将长方体的宽改为10cm时,则按图2的方式展开蚂蚁爬行的路径最短.总之,在空间与平面的转换过程中,需对操作方式进行合理分类.此类问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新教材中“蚂蚁怎样走最近”的篇幅并不多,但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却很多,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理解和把握蚂蚁爬行问题背后的数学本质,并在教学中得到启示.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形成想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制作相应的空间图形,对空间图形进行展开与折叠、切裁等活动,旨在以学生活动经验为基础,初步体验二维和三维空间的相互转换关系,逐步发展空间的观念.与新课程同步,中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些理念新、内容丰富、操作性强、让人耳目一新的试题.如本题的蚂蚁爬行问题,较为抽象,看似一个难以解决的路径问题,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本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尝试动手操作,发挥想象,最终会发现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探究,在比较中寻求结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此题操作性很强,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平时运用这种素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关键是在操作中形成想象,进行理性分析,把操作背后的数学本质揭示出来,运用轴对称思想分析出折叠线,从而画出图形.2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分类讨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素养是通过长期的数学活动积淀下来的最本质的东西,而数学思想方法是具体的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如本题蚂蚁爬行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化归思想,分类思想及数形结合的思想.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中考改革的深入,中考试题从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对初中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查,特别是对常用的分类讨论思想的考查,都有所侧重,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找出问题中不确定因素是把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代数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如有些含有参数的式子、方程或不等式,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是引起分类讨论的直接原因.又如有些运算法则、定理本身是有条件的,条件之外的情形应归类加以讨论,如等比定理,成立的条件为b+d+…+n≠0,据我所知,初中生在学习公式、法则、定理时往往记住前半句,结果运用起来往往出错.解题中缺乏这种由条件引起的分类意识,也是出错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新课标十分强调,教师应该结合具体内容,采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为主线进行有效地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数学、掌握方法、获取知识.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数学地思维,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如本题蚂蚁爬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但它所采用的方法却蕴涵了重要的数学建模思想,更需要仔细品味.在建模时,首先通过动手操作,将空间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形,即可把蚂蚁在空间几何体上爬行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问题,并可直观判断实际问题中的抽象及特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建立“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使问题获得解决.而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数学思维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蚂蚁在各种几何体上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参考资料1漫谈“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中学数学研究,2005(5)2把握中考热点,关注方案设计题, 中学数学教育(初中版),2005(5)“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2023年中考英语试卷分析
2020年中考英语试卷分析一、命题思想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考验,不期而遇的新挑战,来到了全国人民面前。
全国各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
各地学子开展线上复习备考,学习方式不同以往,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
2020年河北省中考英语试题坚持“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的原那么,充分考虑学生居家学习带来的学情变化,注重试卷关键节点的衔接,使试题的难度梯度更平缓,致力于给考生获得感,发挥中考试题导向作用,表达了中考试题的责任感。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基础词汇的考查更加灵活,对课外阅读积累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试题难度“深浅”清楚,浅水区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做试题训练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抱有“差不多”的想法,细节决定成败;深水区试题区分度明显,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课标内不同话题及文化现象的理解把控能力和对语言的归纳总结能力。
试题从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了英语的整体性,由于中考全面使用答题卡,首先,将英语听力的Ⅱ卷61-65题提到了试卷的26-30题,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学生们听完Ⅰ卷完全放松,不能很快回归试卷的情况,另一方面更是增加了听力的连贯性,让整个听力考察一气呵成。
其次,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词语运用和基础写作,逐题展开,衔接自然,整张试卷共计11道大题,86道小题。
试题既置入时代背景,贴近时代,又具有长期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一)听力局部听力局部共30个小题,五个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局部。
该局部旨在考查考生从有声材料中获取语言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方式主要包括捕捉句子中的关键信息,语速适中,难度适宜。
听力局部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知识到能力,具有一定的梯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此套听力题略显简单,对有一定英语基础,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听力还存在薄弱的环节。
新课标下的中考文言文命题特点与对策探微
力度。
及古人的道德品质 , 如古代良吏勤政爱民、 志洁行端、 坚守 做人准则方面的事迹, 以及人生修养 , 如良母教子、 保家卫 国、 立志求学的事例等 , 总之, 意在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受 到一次真、 美的人文教育。 善、 ’
本考点 , 如字词释义、 句子翻译 、 内容理解、 感悟启示等 , 以
题的得分情况来看 ,要想提高中考文言文的测试成绩, 教 师和学生必须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 通过形式多样的诵 读练习来提高文言文诵读能力。例如: 通过“ 疏通文意” 的
读法, 可以正音识字、 读准句读 , 准确领会文中字词句的含
那么, 新课标下的中考文言文在命题意图、 测试材料、 考点设置上又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 教师和学生又 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为此 , 笔者详细研读了近五年来全 国各地 的 10 3 余份新课标中考文言文试题 , 并对这 10余 3 份中考文言文试题进行了分类数据统计和探究总结 , 从中 窥见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下面, 试从宏观 把握和微观透视两个层面 , 对近年中考文言文命题特点及
义和全文内容大意等 : 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 可以读 出文 言文的味道 , 读出文章的思想情感 , 出自己的感受和心 读 得等。一言以蔽之 ,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认真贯彻以读为本 的原则 , 让读贯穿始终 , 以此达到培养语感 , 领悟文意, 提 高文言文欣赏品味能力。
2释词译句 , . 夯实基础。学习文言文 , 无论是 朗读背 诵, 还是理解文意等 , 都必须建立在对文言文字上升的趋势 ; 课 体现 出淡化客观题 , 强化主观题的命 题趋 势。 对此 , 学所应采取 的对策 教
中考语文总复习可以分四个板块进行
中考语文总复习可以分四个板块进行考试作为评价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现在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已从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因此,我们在总复习中,要着眼于语文能力的提高。
既要系统复习三年来所学知识,又要关注生活,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要在一种动态的、开放的、主动的、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语文,以训练读、写、听、说、思的能力。
在5月份市质检前进行的第一轮复习中,一般可以按"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四个板块分块进行。
一、"积累与运用"板块这一板块考核的目标是语言文化的积累及语言的实际运用。
在"福州市中考考试说明"中,这一板块共有十个知识点,大致可分为"积累"与"运用"两个部分。
"积累"指常用字词,背诵默写、文学常识(包括"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等;"运用"一般指词语的运用、改病句、变换或仿用句式、整理句序、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
这些内容在中考试卷中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的题型出现。
从这一板块考查内容及题型设置来看,较为实用的复习方法是按知识专题逐项进行。
要夯实基础,特别是字词积累、背诵默写,应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运用来掌握。
"大纲"明确规定"语法修辞不列入考试范围"。
即不用名词术语考学生,涉及语法修辞等概念理解的试题如词类分析、短语结构、划分句子成份、划分复句、判断修辞方法等现在都已不列入考试范围了,但有关的知识也还要有所了解,因为在改病句、仿写句式等题型中,还会牵涉到相关的语法、修辞知识,只不过现在是从运用的角度来考查。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例文(4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例文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语文科的成绩稳中有升。
二、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强化目标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认为老师自己应该先认真解读《全区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全区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
近两年我区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
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相结合)。
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这一部分又包括:字形字音的掌握,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综合性学习,文言诗文的背诵与默写。
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
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扣____分,扣完为止)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诗词赏析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
关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的几点思考
2 60) 2 4 6
“ 众 ”而是“ 员 ” 观 , 演 .
以知识立 意命 题 的考 试 强调考 查 学生数
学 学 科 内的 知识 及 其运 用 , 当今社 会 的 很 而 多热点 、 焦点及 现实 生活 中的 问题 , 不是 运用 某 一 学科 的 知识 能解 答 清楚 的 , 必须 运 用 综 台 知识加 以解 决 也是 产 生能 力立 意命 题 这 的 主要 因素 当然 知识 与 能力 之 间不 是 完 全 对立 、 格不 人 的 , 格 它们 本 身就 是 相互 联 系 、 相辅 相 承 的矛 盾 的统 一 体 . 知识 是 能 力 的 基 础 , 考查学 生能力 的 载体 是 高考不 可 能脱 离
维普资讯
20 0 2年第 3期
中学数 学 月
关 于“ 识 立 意转 变 为 能力 立 意 ” 几 点 思 考 知 的
张必华 ( 苏省如 东县柑 莽 中学 江 随 着高 考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 学 高考 提 数
出了 命 题 要 把 以 知 识 立 意 转 变 为 能 力 立
2 J 学 习 能 力 .
复制者 , 又是 学生创 造能力 的培 养者 ; 既是 知
识 的 给 予 者 , 是 学 习 方 法 的 给 予 者 和 学 生 又
潜能 的挖掘 者 ; 教师 不冉是课 堂 上 的“ 演员 ” ,
而 是课 堂 上的 “ 演 ”学 生不 再 是课 堂 l 导 . 卜的
知 识 考 查 能 力 , 际 生 活 中 很 多 知 识 都 需 要 实
意 ” 这 一转 变遵 循 了高考 改 革 的 “ , 考查 目标 以 考查 能 力 与素 质 为 主 , 查 内容遵 循 教 学 考
大 纲 又 不 拘 泥 于 大 纲 , 查 试 题 增 加 能 力 型 考 与 应 用 型 试 题 ” 指 导 思 想 , 分 体 现 了素 质 的 充
明确考查方向 提高复习效率——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建议
我们不能把复习教学简单理解为知识回顾加上 习题
巩固。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选择、 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练 习题 目, 不能求全求难 , 以致重点不突出。备课求全” “ 包括 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 教师的备课除了题 目的准备 之外 , 更重要的是思考教法 , 如何使学生能从题 目中学到 数学本质的东西 , 莱布尼兹说过 : 数学本质不在于知识 , 而
下复习教学建议 。
一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 能够用统计的初步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在能力方面关注观察能力、 动手实
中考数学命题是以《 课标》 为根本依据, 关注《 课标》 中明确提出的核心观念和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进一步学
法的教 学活动。 学要认真研 究《 教 课标》 考试说 明》 明确考查方向 ; 及《 , 要努力改进教 学, 高复习教 学效率 ; 提 要深 入把握 学情 , 提升学生应考能 力; 要循序搞好基础知识复 习、 专题复 习和综合 复习。 关键词 : 中考 ; 学复 习; 学效率 ; 数 教 教学建议
“ 未知—— 已知”用字母表示数 、 、 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 、 函
数与方程思想, 及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化归思 以 想等基本思想方法 ; 已知与未知 、 了解 特殊与一般 、 正与 负、 等与不等、 常量与变量等辩证关系, 以及反映在函数概
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 了解反映在数与式的运算和求方程
识领域的结构 ,总结不同知识领域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 感
中考命题要求分三个层次: 基本要求—— 了解 、 ; 理解 中等要求——掌握、 会用; 较高要求——运用 、 解决问题。 三个层次的要求 , 依次逐级提高, 并通过对题 目的探索与 解答, 间接检验学生经历特定数学活动过程 , 以及体验在 具体情况中认识对象的特征所获经验的水平, 这都不是单 纯的题 目训练可以达成的, 它促使我们的教学由重视解题 训练转向重视对题 目的反思归纳 , 由重视知识积累转向重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今年我有幸参加了省中考研讨会,能有这样的机会外出学习、取经,很不容易,我特别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认真聆听,深刻反思。
与会的两天中听了省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的《初中语文中考科目说明解读及中考改革方向》报告,徐艳老师、刘芳老师等的复习建议及经验介绍,还有说课和精品示范课。
他们钻研业务知识的那种敬业精神、丰富的知识内涵,还有幽默的教学语言都值得我认真学习。
但我感悟最深的还是教研员提到的寻找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考改促课改,努力命制一套具有改革风向标意义的全新试题。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终级意义上讲,学校教育质量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质量,所以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志是学生的课业学习质量。
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既有鉴定的意义,即学生学业是否达到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有促进作用,即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努力改进学习。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考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指引课程改革的方向。
语文中考科目说明解读及中考改革方向的指导思想是:渗透新课标精神,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现有成果,努力恢复开卷的本来面目,以考改带动课改,真正使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如某教研员所说的:改革不是为难大家,确实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中国花这么大的力气和资源,培养出多数不能适应时代的学生,确实是性价比最低的教育。
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真正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更好教,更好学,应试教育是静态的,素质教育是动态的——理解、思考、应用、会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所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立足于课堂,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发挥其德育功能。
首先要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
立足新课标,积极探索初中数学的命题思路
立足新课标,积极探索初中数学的命题思路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施的推进,近年来初中数学命题已更好地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这一目的的转变。
如何科学地利用数学试题来评价一名学生在初中三年阶段的数学学习已成为初中数学命题的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为了了解我区初中数学教师的命题能力的实际水平,做好今后初中数学命题的指导工作,本学期区教研室组织数学教研大组成员对我区几所学校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中发现的有关问题,以及本人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作适当整理,供各位数学教师参考。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命题的理论依据的学习与研究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命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指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因此,要加强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它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数学命题的依据。
2005年浙江省三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杭州余杭、宁波北仑、金华义乌)学业考试的命题组成员余杭区数学教研员周丁丁老师在命题教师培训会议上作浙江省学业考试有关命题工作的报告时说到,命题时严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不带北师大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这当然可能说得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学业考试命题时以课程标准为蓝本那是肯定无疑的;所以数学教师要会进行数学命题,我觉得有必要经常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当然,研究《200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也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一项必做工作,从考试内容分布、考试要求分布、试题类型分布到试题难度分布,都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换句话说,新课程标准是理论层面上的,而学业考试说明是实践操作层面上的。
另外,我们还要研究各地的中考试题,尤其要深入研究2006年和2007年的衢州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其中的06卷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卷。
以能力立意统领中考命题改革及命题格式举证
规则的运用 问题的解决
说 明问题 变式辨析 模仿运用 迁移 分析 创新
在命题时一、二级能力指标可以给课标中规定
的一些主体 内容 定位 。在具体 命制每 一道题 时还要
考 虑 主 体 内容 的 “ 能力 亚 层 ”、 “ 干特 征 ”、 题 “ 案特 征 ”三 方面 的要素 ,这样 才能命制 出符合 答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4 06 期
考试研究
5 3
以能力立意统领中考命题改革及命题格式举证
宜昌市初 中化学命题 专家组
( 初中化学命题专家组,湖北宜昌 440) 410
摘 要:宜昌市与教育 部中考命题项 目指 导专家组联合的 中考命题 改革研 究 ,提 出了以能力为统领 的学生评价 体 系,制定了新的 “ 向细 目表 ”,对 宜昌市前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 了考量 分析 ,认 为命题需满足三个 原则 ,并 双 对命题格式进行 了举证 。 关键词 :能力立意 :中考命题 ;举证 文章编号 :10 -6 2 (0 6 O —0 5 —0 05 6920)4 03 3 中图分类号 :G 3. 7 6 24 4 文 献标识码 :C
本 次中考命 题第一 个难题 就是弄清楚化 学学科 要考察学 生哪些 能力 ?它 的级 别应该 怎样排列 ?经
过 与制定 新课标 的有 关专家探 讨 ,他 们 同意我们 的 中考 命 题 可 以主 要 集 中在 新课 标 要 求 的前 两 个方
面 ,即知识 与பைடு நூலகம் 能和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能力立意要 求 的题 ,下面 的举 证反 映的是我们 编制
准确把握中考命题趋势切实改进思想品德教学
准确把握中考命题趋势切实改进思想品德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将“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这些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近年来中考命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既继承了优秀传统,又蕴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
笔者近日搜集和整理了我省衡阳、岳阳、常德、长沙等市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从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改革创新气息,令人为之振奋。
仔细揣摩,觉得中考命题呈现出以下新特点:1.思想品德考试由闭卷变为开卷是一大必然趋势它切实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
更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套试卷除长沙采用文理综合闭卷形式外,其它三套均为开卷考试。
2.题型灵活多样,渗透课改理念不仅有大家熟悉的选择题、简答题、判断正误题,更有分析说明题、材料分析题,还有探究与实践题(衡阳卷)、活动探究题(岳阳卷)、阅读漫画简答题(长沙卷)。
常德市中考题第2卷则分为“注意安全,珍爱生命”“认识自我,融入社会”“和凿相处,文明交往”“民族团结,科学发展”四大板块,将湘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主干知识进行整合,采用文字、图表等材料,情境再现等形式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命题实现了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的转变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命题思路,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开放性、探究性试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如岳阳卷第34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一则简短材料后,运用思想品德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究:(1)谈谈岳阳创建文明城市具有哪些优势?(知我岳阳)(2)请你为市政府如何开展好“五创”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中考命题趋势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考命题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其命题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分析中考命题趋势。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中考命题始终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根本。
在新一轮中考改革中,基础知识考查将更加注重深度和广度。
命题者将更加关注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
因此,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二、强化能力立意中考命题将继续强化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命题者将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为此,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热点问题中考命题将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命题者将结合时事政治、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设置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因此,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时事热点,拓宽知识面。
四、注重跨学科综合考查中考命题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形成综合思维。
命题者将设置跨学科试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加强过程性评价中考命题将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命题者将设置一些与学习过程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总之,中考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能力立意、关注热点问题、跨学科综合考查和过程性评价。
面对这样的命题趋势,同学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步骤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步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步骤英语初中新教材,内容活泼,生动有趣,形式多样,口语性强,多以对话表演形式出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多数课文设有简单情景,图文并茂,语法寓于情景之中,形象直观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步骤,欢迎来参考!如果在教学中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够完美地落实好课堂教学步骤,就能得到课堂整体效益的最佳设计,就能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
实践证明,掌握新教材的特点,依据教学大纲,采取五步教学法,即Revision、Presentation(呈现)、Drill (操练)、Practice、Consolidation(巩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复习复习在每节课前开始,教师是“强化记忆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前面几节课的内容进行检查复习,以求巩固和掌握已学知识,如连珠炮似的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应答,也可以进行连锁操作,即学生间互相提问,这样不仅温习了旧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复习时可以使知识再现,是巩固所学的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标》是中考命题,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
从近年来中考来看,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和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核。
只有从《课标》出发,回归教材才可以紧扣要点。
《课标》明确了对考生所学语言知识的要求,列出了语言运用能力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具体要求,对英语总复习起着导向作用,《考试说明》则明确了中考要求的词汇、语法、句法、中考题型和具体考点,并附有经典的套题,包括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
二、呈现特定情景,引出句型,交换情景,操练句型。
此时教师扮演者“示范表演者”,通过幻灯片或者电视录像,展示情景,用较为易懂的英语讲诉课文内容和有关作者情况,讲诉时,以视听为突破口,声情并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中考数学命题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65[2014.5]推行素质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纵观近几年徐州市中考数学命题特点,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评价功能上,都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立意”,转为“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这种命题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能力的全新教学理念。
这种命题理念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社会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当然,也是完全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的。
这种命题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徐州市中考数学命题的改革,值得我们深思。
一、考查双基,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既要注重训练双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而奠定基础。
教学的最佳效果就是由教师教而达到不教,由教师导学而达到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下列题目,要求学生先阅读并理解例题,然后再根据例题完成相应的练习。
例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x-2>0.解:x 2-x-2分解因式,得:x 2-x-2=(x-2)(x+1),又x 2-x -2>0,所以(x-2)(x+1)>0.根据“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得:①x-2>0x+1>0{②x-2<0x+1<0{.解不等式组①得x>2,解不等式组②得x<-1。
因此,一元二次不等式x 2-x-2>0,解集为x>2或x<-1。
这个例题就是从能力出发来命制的,既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也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
这类活学活用型、阅读性命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知道,学习数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下面这个题目就能够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要正确解答这个题目,就需要将相反数概念与正方体展开和折叠的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有空间观念以及学生的周密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计算学法指导上海市普陀区兰田中学吴叶红一、上海中考计算命题趋势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阐述了化学世界里的科学知识,揭示了众多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的本质,所以在命题时常常考虑到出一些能检测考生是否接受和掌握化学知识的水平,如中考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是近年来中考改革的新特点,强调能力考查是中考改革的基本精神,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人才选拔的需要,因此中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对于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力要求高,而且还有一定的难度,有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特别是计算题,以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常感到头疼,甚至看到计算题,脑子中就一片空白,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自己的能力培养,我认为同学们应该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研究解题技巧,分析解题思路,从中找出解题的规律,以达到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历年来上海中考试卷中所涉及的计算大约占总分的17%左右,一般分布在选择、填空及计算题中,题目的形式越来越新颖,要求层层升高,下面就针对2001年至2003年的上海中考计算题,进行分析比较。
二、初中化学计算的学法指导化学计算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等综合应用的一种基本技能,它涉及到化学、数学,甚至其它领域的知识,从量的方面揭示物质的变化规律。
通过化学计算,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下面就针对初中阶段化学计算内容,如何应对中考中的计算作一个学法上的指导。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1、基本类型(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2)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4)一定质量的化合物中所含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5)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的计算(6)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解题关键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拓宽解题的思路,从多渠道方向思考,仔细琢磨,找出解题技巧,运用特殊方法计算结果。
3、学法指导A、原子个数配平法(变形法)例:X和Y两种元素,它们化合生成A和B两种化合物,A中X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为75%,B中X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为80%。
已知A的化学式为XY4,则B的化学式为()A、XY3B、X2Y2C、X3Y2D、XY2分析:在A化合物中X%=X/XY4×100%=75%,把B、C选择项变形(A和D无须变形):1/2X2Y2、1/3X3Y2,因为X在B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80%,比X在A中大,所以在保证了分子相同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式量比A 化合物小且接近的一项,那就是A。
B、恒值法例:由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氧元素含量为22%,则混合物中钠元素含量约为。
分析:观察化学式,并根据氧元素含量为22%,则Na2S%为78%,又因为钠与硫的原子个数比都是2∶1,所以混合物中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是46∶32(一恒值),46∶(46+32)=X%∶78%,X%=46%C、元素守恒法例:某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求混合物中氧化铜和氧化铁的质量比。
分析:根据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氧化铜和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之和,设氧化铜的质量为X,氧化铁的质量为Y,可以列等式:X〃16/80 + Y〃48/160=(X+Y)〃25%,X∶Y=1∶1D、平均值法例:某不纯的碳酸钙粉末中只含一种杂质,经测定该不纯的碳酸钙中含碳量为13%,则混入的杂质可能是()A、Na2CO3B、KHCO3C、MgCO3D、K2CO3分析:纯净的碳酸钙中的C%=12/100×100%=12%,现在含碳量大于12%,由平均值原理得到,杂质中含碳量必大于13%,再估算它们的含碳量,只有MgCO 3中 C%大于13% E 、假设极值法例: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的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 ) A 、 由CO 或CO 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 B 、 由CO 和CO 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C 、 由CO 和O 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D 、 由CO 2和O 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分析:假设组成的气体是CO ,那么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假设组成的气体是CO 2,那么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8,A 不成立。
现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5,可能是由CO 和CO 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也可能是除了CO 外,氧气过量。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基本类型(1) 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2) 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3) 已知混合物(含不反应的杂质或也反应的杂质)或溶液的质量,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解度和浓度的简单综合 2、解题关键(1)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是解题的基础(2) 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的方程式中任两物质之间都有它们的特定质量比——式量总和之比 (3)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一定是指纯净物的质量,如果所给已知条件是混合物的质量,必须换算到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3、学法指导 A 、元素守恒法此类题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种物质中的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原理进行求解。
例:将3.6克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会儿,冷却后测得剩余固体中钙的质量分数为57.6%,求碳酸钙的分解率。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钙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可以列等式:设残留物的质量为X , 3.6×40%=X 〃57.6% X=2.5 CO 2质量为3.6-2.5=1.1克 设反应掉碳酸钙Y 克CaCO 3高温→ CaO+CO 2↑10044Y 1.1Y=2.5CaCO 3 %=2.5/3.6×100%=69.4%B 、关系式法此类题涉及到的方程式不止一个,可以利用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写出关系式,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
例: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样品1.25克,把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为2.1克,计算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百分含量。
分析:该题所发生的方程式如下: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列出关系式: Fe 2O 3∽3CO 2∽3CaCO 3根据上述关系,可由碳酸钙的质量直接求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又快又清楚。
设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X 。
Fe 2O 3 ∽ 3CaCO 31603001.25X2.1 X=89.6% 注意: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C 、差量法此类题是利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差与方程式中任何量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解题过程较常规思路解题简单又方便。
例:把一根重70.5克的铁棒放入300克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假设硫酸铜已全部反应),把附有铜的铁棒从溶液中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质量变为72克,则原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分析:差量法 设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常规法 设反应掉Y 克铁 Fe+CuSO 4→Cu+FeSO 4 △m Fe + CuSO 4 → Cu + FeSO 4 56 160 64 8 56 160 64300X 72-70.5 Y 300Z 72-(70.5-Y )X=10% Y=5.25克设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Z , Z=10%以上相比较,差量法解题简捷 。
D 、平均值法(估算法)例:将某含有一种可溶性杂质的氯化钠样品1.17克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沉淀2.92克,则混入的杂质可能是( ) A 、MgCl 2 B 、ZnCl 2 C 、CuCl 2 D 、KCl 分析:设样品的平均式量总和为XNaCl*+AgNO3→AgCl↓+NaNO3*X 143.51.172.92X=57.5,现氯化钠的式量为58.5,说明杂质与硝酸银反应且等质量条件下生成的沉淀比氯化钠生成得多,即混入的杂质经配平,式量<57.5,四个选项的物质与硝酸银反应的关系式:1/2MgCl2∽AgCl、1/2ZnCl2∽AgCl、1/2CuCl2∽AgCl、KCl∽AgCl 47.5 143.5 68 143.5 67.5 143.5 74.5 143.5说明氯化镁同等质量下产生的沉淀比氯化钠多(47.5<57.5),所以应选A。
(三)溶液的计算1、基本类型(1)溶解度的计算(2)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3)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简单综合2、解题关键(1)公式不能写错(2)求溶解度或代入溶解度公式,必须是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
(3)当溶液饱和时,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是:C%=S/(100+S) ×100%(C<S)(4)有关浓度稀释的计算中,溶质不变列等式,加入的溶剂的质量是稀溶液减浓溶液,但体积不能直接相减,一定要转换到质量再减。
3、学法指导A、对于一个饱和溶液而言,一般情况下,恒温蒸发水,析出一定量的晶体,与溶解度的关系是:S/100= m析/ m蒸发水;大多数饱和溶液如从t1℃降低到t2℃,析出一定量晶体,与溶解度的关系是:(S1-S2)/(100+S1)= m析/ m(t1时的饱和溶液)例:有9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340克,(1)如果将它恒温蒸发80克水,可析出氯化铵固体多少克?(2)如果将它冷却到20℃,可析出氯化铵固体多少克?(已知氯化铵的溶解度:90℃时为71.3克/100克水,40℃时为45.8克/100克水)分析:(1)设可析出X克晶体,71.3 /100=X/80 X=57.04克(2)设可析出Y克晶体,(71.3-45.8)/(100+71.3)=Y/340 Y=50.6克B、对于一个不饱和溶液而言,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如蒸发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一旦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剩下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例:有500克15%的硝酸钾溶液。
保持恒温蒸发50.8克水,析出了37.5克硝酸钾晶体,求这种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分析:原来是不饱和溶液,但经过蒸发水,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代入公式的溶质和溶剂都是析出晶体后的量,S/(100+S)=(500×15%-37.5)/(500-50.8-37.5),S=25克/100克水例:现将60℃时200克40%的硝酸溶液,降温冷却到20℃时,可析出硝酸晶体多少克?(20℃时溶解度为32克/100克水)分析:原来也是不饱和溶液,但经过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代入公式的量应该是20℃的状态的量,注意的是溶剂还是原来的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