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第十章--病毒性皮肤病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三)生殖器疱疹
1.好发人群 性活跃人群,属于性传播疾病(STD)之一。 2.特征 (1)好发部位:外生殖器、肛周。 (2)群簇或散在的小水疱,2~4天后破溃形成 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3)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 (4)初发型病程2~3周,复发型病程7~10天。
生殖器疱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一)初发型 疱疹性龈口炎 新生儿单纯疱疹 疱疹性湿疹 接种性疱疹 (二)复发型
(三)生殖器疱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特点是簇集性水疱,有自限性,易复发。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HSV含双链DNA,依据病毒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分为: 1.Ⅰ型(HSV-1) 2.Ⅱ型(HSV-2)
(二)传播途径 HSV-1通过接吻或其他生活密切接触感染;HSV-2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复发型
1.好发人群
1~5岁儿童
2.特征
(1)好发部位:口周、鼻周、外阴。
(2)灼热→红斑→簇集状小丘疹和水疱→糜烂→结痂→愈合 (3)自然病程1~2周。
单纯疱疹 A,B分别示眼周和鼻周皮损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病毒性皮肤病
– 发病年龄:儿童或成人
– 潜伏期 :4-5天
– 皮损:多数水疱、糜烂或浅表溃疡,渐结痂而愈
– 局部症状:刺痛、瘙痒
– 全身症状:
发热、乏力腹股沟淋巴结肿痛或不明显
– 病程:约1-2周
– 预后:再发,表现为复. 发性生殖器疱疹
16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
儿童或成人发生 外生殖器发病 群集性水疱、一片或数片损害 局部灼痛
临床表现三种基本类型
– 全身性发病:e.g. 风疹、麻疹
– 局限性发病:e.g. 寻常疣、生殖器疱疹
– 隐性感染:e.g. 水痘病毒的隐性感染
皮疹的三种基本类型
– 新生物型:扁平疣、寻常疣
– 疱疹型:单纯疱疹、水痘
– 红斑发疹型:麻疹、风疹
.
2
病毒的基本概念
• 概念 concept
病毒 (Virus) 是一种形小体微、结构简单、寄生在细胞内的微生物
.
12
复发性皮肤疱疹 Recurent skin herpes simplex
➢成人发生 ➢颈部,前臂发病 ➢群集性水疱、1片或数片损害 ➢局部灼痛
.
13
疱疹性齿龈口腔炎 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 病因:多为HSV-1型病毒原发感染引起 – 发病年龄:1-5岁儿童及青年人多见 – 皮损:口腔、牙龈等部位数个 疱 疹或浅表溃疡
中寄生和繁殖,导致宿主细胞功能障碍、变性、死亡,引起疾病
.
3
HPV病毒免疫组化染色
显示胞膜、核膜病毒着色阳性
.
4
病毒及其所致的皮肤病
DNA病毒
病毒核酸为DNA
RNA病毒
病毒核酸为RNA
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 局部治疗同水痘。病程早 期(4天内)可酌情全身应用核苷类似物 等抗病毒药物,疗程7天;老年体健患者 病程早期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20~30mg/d,连服5~7天)以抑制炎症 过程和减轻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可 降低神经痛的发生率,但已形成PHN者继 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传染性软疣
■概念:由MCV引起的良性病毒性传染病, 以皮肤出现蜡样光泽的珍珠状小丘疹、顶 端凹陷并能挤出乳酪样软疣小体为特征。
■致病微生物和发病机制:
MCV属痘类病毒,病毒核酸为双股DNA,与 痘苗病毒有高度同源性。MCV具有亲表皮特 性,可通过性接触和非性接触两种途径感 染,前者主要见于中青年,故又属性传播 疾病,后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借媒介间 接传播,近来研究发现MCV可通过浴室、游 泳池、毛巾等传播。
病毒性皮肤病
•概念:是一类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皮肤粘 膜病变为主的可传播疾病。根据其皮损特 征可将本组疾病分为新生物型、疱疹型、 红斑发疹型等三型。
•病毒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微生物,其完 整的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主要由核酸和 结构蛋白组成,并按核酸的不同分为DNA病 毒和RNA病毒。常见引起病毒性皮肤病的 DNA病毒有:HPV、HSV、VZV、EBV、牛痘病 毒、MCV等;RNA病毒则包括柯萨奇病毒、 ECHO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口腔单纯疱疹:幼儿初次感染最常见为 急性疱疹性口龈炎,好发于口腔、舌、硬 腭、软腭、咽、牙龈等部位。皮损表现为 群集性小水疱或浅表溃疡,周绕红晕。可 伴有发热、头痛、颈淋巴结肿大。病程7~ 10天,愈后易再发,但再发病变通常不累 及口腔。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
人是单纯疱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约70%— 90%的成人皆曾感染过HSV Ⅰ。
原发性HSV Ⅰ的感染,主要发生于5岁以内 的幼儿,但很少发病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但也偶 见于成人。
单纯疱疹
HSV可存在于感染者的疱液、口鼻分泌物及 粪便中。
其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 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
单纯疱疹
初发型单纯疱疹
5.复发性疱疹性角膜结膜炎(recurrent herpetic keratoconjunctivitis) 常见的为树枝状角膜炎,同侧耳前淋巴 结可肿大。 初起时只发生表浅角膜浑浊,但反复发 作后,可引起瘢痕,而致永久性视力障碍。 除角膜外,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亦可 受损,发生白内障及视网膜色素改变。
治疗和预防
病毒感染的预防要比治疗成功得多,其中疫 苗接种非常有效,重组(DNA)技术支撑的病毒 疫苗如HSV -2的重组gD2亚单位疫苗已进入临床 试验阶段。
治疗和预防
抗病毒化学药物近年来已有很多种类,如三 氮唑核苷、阿昔洛韦、万乃洛韦、泛昔洛韦、更 昔洛韦、喷昔洛韦等能特异性地治疗和预防某些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所致。
HSV为DNA病毒,呈球形,由核衣壳及病毒 包膜组成。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
根据其抗原性质的不同,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 I 、II型 (HSV I及HSV II )=(或1、2型)=(HSV -1 、HSV -2)
干扰素(IFN)对所有的病毒感染都具有潜 在的作用。IFN-α、IFN-γ在病毒性皮肤病,如带 状疱疹、尖锐湿疣等病,其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的特点
01
01
传染性强:病毒性皮肤病可以通 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播
02
02
发病率高:病毒性皮肤病在儿童 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
03
03
症状多样:病毒性皮肤病可表现 为丘疹、水疱、脓疱等多种症状
04
04
易复发:病毒性皮肤病容易复发, 需要长期治疗和预防
2
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和 症状
定期进行身 体检查,及 时发现和治 疗病毒性皮 肤病。
01
02
03
04
05
06
病毒性皮肤病的预后和康复
01
预后:病毒性皮肤病通常预后良好,大多
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
02
康复时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
康复时间有所不同
03
康复措施: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使用
抗病毒药物,注意休息和饮食
04
预防复发:避免接触病毒,加强锻炼,提高
病毒性皮肤病
演讲人
目录
01. 病毒性皮肤病的概述 02. 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因和症状 03. 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
1
病毒性皮肤病的概述
病毒性皮肤病的定义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 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1
病毒性皮肤病可引起皮
肤红肿、疼痛、瘙痒等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皮
4
肤溃烂、感染等并发症。
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
感染:病毒性皮肤病可能 导致皮肤感染,如细菌感
染、真菌感染等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 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 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如颈
部淋巴结肿大等
病毒性皮肤病的诊断
1
2
3
病毒性皮肤病
图片
接种性疱疹
Kaposi 水痘样疹
二、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致的 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 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明显 的神经痛,俗称“蛇丹疮”。
病因和发病机理: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是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粘膜
(4)口腔疼痛明显,可伴发热,咽痛及局 部淋巴结肿大,病程2周。
3、新生儿单纯疱疹 70%患者由HSV-2型所致。多经产道感
染。 (1)多于生后5-7天发病。 (2)临床表现为皮肤(头皮),口
腔粘膜,眼粘膜出现水疱糜烂。 (3)严重者可伴发热,呼吸困难,
肝脾肿大,黄疸等。
4、疱疹性湿疹:又称 Kaposi水痘样疹(Kaposi
(2)复发型:阿昔洛韦1000mg/d,5次口服,或伐昔洛 韦1000mg/d,分2次口服,10d,或泛昔洛韦250mg/d,2 次口服5d。
(3)频繁复发者(1年复发大于等于6次)阿昔洛韦 600mg/d,3次口服,或伐昔洛韦500mg/d,口服6-12月
(4)原发感染较重或皮损泛发者:阿昔洛韦15mg/kg/d,3次 静滴,5-7天。 二、外用药治疗:
Virus, HSV)感染引起的,临床上表现为集簇性水疱,有
自限性,易复发。(中医称热疮)
病因和发病机理: 由HSV感染所致,HSV为DNA病毒,依据抗原
性不同,可将其分为1型和2型,即HSV-1 (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病变)和HSV-2 (生殖器及新生儿)。人是HSV的唯一宿 主,HSV→皮肤粘膜→进入人体。HSV-1→ 飞沫传播。HSV-2→性接触传播。
→进入血液→病毒血症→水痘/隐性感染→脊髓神经后根或 颅神经的神经结内→病毒→经感觉神经轴索下行→皮肤内 复制→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性坏死→疼痛。
皮肤性病学:病毒性皮肤病
预防和治疗
• 原则:缩短病程、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和全身播散、减少复发和传 播机会。
• 系统药物治疗 • 外用药物治疗
系统性药物治疗
• 目前认为核苷类药物是抗HSV最有效的药物。 • (1)初发型:阿昔洛韦1000mg/d,分5次口服;或伐昔洛韦
1000mg/d,分2次口服,疗程10天;或泛昔洛韦750mg/d,分3 次口服,疗程7-10天。 • (2)复发型:最好在出现前驱症状或皮损出现24小时内开始治疗。 阿昔洛韦1000mg/d,分5次口服;或伐昔洛韦1000mg/d,分2次 口服;或泛昔洛韦250mg/d,分2次口服,疗程一般为5天。
临床表现
• 原发感染一般潜伏期为2~12天,平均6天。 • 对于首发症状无法判断是原发还是复发,分为:初发型、复发型。
初发型
• 疱疹性龈口炎 • 新生儿单纯疱疹 • 疱疹性湿疹 • 接种性单纯疱疹 • 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疱疹性龈口炎
• 多见于1~5岁儿童。 • 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
腭、软腭、咽等部位。
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
• 定义: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 • 病毒分型:DNA病毒和RNA病毒
• DNA病毒:(1)乳头多瘤空泡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 扁平疣、寻常疣) (2)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 (3)痘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传染性软疣)
• RNA病毒:(1)小核糖核酸病毒—柯萨奇病毒(手足口病) (2)副粘病毒—麻疹病毒(麻疹) (3)Toga病毒—风疹病毒(风疹)
• 临床分型:
• 1.新生物型:多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皮损为疣状增生为主。如: 寻常疣。
第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2
37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蜡样光泽的圆形或半球形 丘疹,中央有脐凹,可挤出干酪样物质, 易于诊断。必要可做病理检查。 较少及较大的皮疹,表面有角化者应与 基底细胞癌、角化棘皮瘤等鉴别。这两 种病均无软疣小体,且各具特征性病理 改变。
38
[治疗] 主要是局部治疗。 在无菌条件下,用刮匙将疣体刮除,或用齿镊、 弯曲血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 以细竹签沾33%三氯醋酸,苯酚液或5%鬼臼 毒素亲水性乳膏外搽。 其他方法包括电灼、冷冻、激光等,如合并细 菌感染者应外用抗生素,待感染消除后再选用 上述方法治疗。
29
[诊断]: 病史 发病部位 皮损特点 特别注意鉴别阴茎珍珠样丘疹 醋白实验,现临床少用 组织病理学检查
30
[治疗]:
目前治疗方法甚多,常用的归纳如下: (一)足叶草脂外用:此系国外治疗本病的主要 药物。但因价格贵,破坏性大,有毒性,故国 外未大范围应用。 (二)高能治疗:国内常用的有冷冻疗法、Co2 激光,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微波,高频刀等, 但如组织破坏不足易复发,但破坏过度又形成 溃疡疤痕。操作时宜小心。 (三)手术:局麻下用利匙刮除疣组织。
42
43
44
45
4、皮疹常同时发生于手、足、口,但也有 患者呈不全表现。口腔侵犯率最高,90 %以上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 5、病程约l周,愈后极少复发。
46
[诊断与鉴别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口、手、足出现的特征 性皮疹,易与其他疾病区别。疱液、咽 拭子分离出相关的病毒及血清抗体检测 有助于确诊。 本病应与多形红斑、疱疹性咽炎、水痘 鉴别。
第九章 2
1
第三节
疣
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表 皮良性赘生物。 临床上常见的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 尖锐湿疣,因病毒存在于表皮棘细胞中, 促使棘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 疣的发生与消退与免疫功能有关,尤以 细胞免疫为主,例如免疫功能缺陷者, 疣的发生率增高。
病毒性皮肤病
水痘:禁用,以防止泛发和加重。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激素治疗的问题, 目前尚有争论。有人认为50岁以上中老 年患者若无明显禁忌症,应早期给予中 等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轻炎症, 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 破坏作用,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最好在起病5~7日内应用。一般应用泼 尼松20~30mg/d,分2~3次口服,连 用一周。
【病因】
病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为 DNA病毒,多为乳头瘤空泡病 毒科 A属,人是其唯一的宿主。 HPV 常见的有 1、2、3、4、10、11、18、28等亚型。 HPV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 易患此病。潜伏期约6-12个月不等疣通常可以 自行消退。 寻常疣:2、4、7型。 扁平疣:3、5、8、9、10、11型。 跖疣:1、3、4型。 尖锐湿疣:6、11、16、18型。
跖疣
【鉴别诊断】
病因 损害 数目 疼痛
鸡眼 胼胝 挤压 长期压迫、摩擦 角质栓 角质片 单发 1-2片 压痛明显 不明显
跖疣 病毒 角刺 多发 明显
3、扁平疣
(verruca plana)好发于青少 年,有称青年扁平疣。 部位:好发于面部、手背和前臂。 皮疹: 2-4mm 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 表面光滑,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划破可 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即 Koebner 现象 (同形反应)。 自觉症状:无或偶有痒感。 病程:长,可自愈。
4)、H2受体阻滞剂
可以结合H2受体,解除组胺的免疫抑制 作用,从而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毒作 用,促进带状疱疹恢复,缓解疼痛。可 选用甲氰咪胍。 5)、局部治疗 消炎、干燥、收敛、防 止继发感染。 丘疹、水疱未破:阿昔洛韦软膏、喷昔 洛韦软膏、1%-2%GV、干扰素凝胶、干 扰素软膏。 水疱已破溃:3%硼酸溶液或0.5%新霉 素溶液湿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粘膜病变。
病毒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和核糖核酸(RNA)病毒两大类。
根据病毒性皮肤病的不同临床表现特点,可将其分为3型:1.新生物型多由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少数由痘病毒所致。
皮损均呈疣状增生,常见者如各种疣(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尖锐湿疣)及传染性软疣等。
2.疱疹型多由疱疹病毒引起,少数由痘病毒及小RNA病毒所致。
皮损以疱疹为主,常见者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及手足口病等。
3.红斑发疹型多由RNA病毒引起。
皮损以红斑、斑丘疹为主,如麻疹、风疹等。
第一节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一、定义: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
皮疹以群集性小水疱为特征,能引起多种部位感染,但以口周、鼻腔、生殖器等处好发。
病程有自限性,但可复发。
二、病因:单纯疱疹病毒(HSV),属DNA病毒。
分为I型和II型,HSV-I 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和器官的感染;HSV-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和新生儿的感染。
三、临床表现(一)皮肤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唇缘、口角、鼻孔周围等。
初起局部皮肤发痒、灼热或刺痛,继而在红斑基础出现群集性米粒大小水疱,一般为1至2簇,疱液清,疱壁易破,约1周~2周干燥结痂而愈,愈后不留瘢痕。
(二)口腔单纯疱疹可发于任何年龄,但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软腭、咽等部位。
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浅表溃疡,也可一开始便是红斑、浅溃疡,疼痛明显,可伴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痛。
(三)生殖器疱疹 90%生殖器疱疹是由HSV-Ⅱ型起,约10%是由HSV-Ⅰ型引起。
具体内容在性传播疾病中介绍。
(四)新生儿单纯疱疹 HSV-Ⅱ型感染较HSV-Ⅰ型感染多见。
患有阴部疱疹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被感染的机会较多,感染的类型包括皮肤、眼、口腔、脑甚至播散性感染。
多数在生后4日~7日出现发热,咳嗽,口腔、皮肤出现疱疹。
重者伴发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出血倾向,惊厥,意识障碍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群集性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易于复发等临床特点,一般不难诊断。
本病应与带状疱疹、水痘、脓疱疮鉴别。
五、治疗本病有自限性。
治疗原则为缩短病程,防止感染和并发症,减少复发。
1.局部治疗以促进吸收、干燥、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可选用5%硫磺炉甘石洗剂,1%喷昔洛韦软膏,2%甲紫液等。
2.抗病毒药物目前以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疗效突出。
(1)对首次临床发作病例,可用阿昔洛韦0.2g/次,5次/日,或法昔洛韦0.25g/次,3次/日或万乃洛韦0.3g/次,2次/日,疗程均为7日~10日。
(2)对一般的复发病例,疗程可缩短为5日。
(3)对频繁复发,每年在6次~10次以上者,可用每日病毒抑制疗法:阿昔洛韦0.4g或泛昔洛韦0.25g,2次/日,可用至一年以上,可使复发次数减少75%以上。
(4)危重患者可用阿昔洛韦5mg/kg,每8h静脉滴注一次。
中枢神经系统的HSV感染病例可用阿昔洛韦10~15mg/kg,每8h静脉滴注一次,连用10日~20日。
(5)新生儿HSV感染可选用阿昔洛韦每日30~60mg/kg或阿糖胞苷30mg/kg,静脉滴注,疗程10日~21日。
3.对疱疹性口炎、眼炎,除选用上述方法外,尚应注意局部清洁杀菌。
如用0.1%苯扎溴铵溶液漱口,0.1%阿昔洛韦滴眼液等。
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varicella- herpes zoster)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两种不同的疾病。
水痘是一种以散在分布的水疱为特征、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多见于儿童。
带状疱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多见于成人,中医称为缠腰火丹。
一、病因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具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
二、临床表现(一)水痘:1.多数发生于儿童,潜伏期为14日~17日。
2.起病较急,少数患者在出疹前有1日~2日的前驱期,表现为发热、乏力等。
3.皮疹初为小的红色斑丘疹,1日~2日内变成疱疹,疱液初为透明,1日~2日变成浅黄色,周围有红晕,3日~5日后疱疹呈脐样凹陷,逐渐干瘪结痂,数日后痂皮脱落,不留瘢痕,常有瘙痒。
皮疹相继分批出现,故同时可见红斑、丘疹、疱疹、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疹。
4.常始发于头皮或躯干受压部位,呈向心性分布,头面部及躯干皮疹密集,四肢皮疹稀疏散在,口咽部及阴部粘膜也可出现损害,病程约2周。
5.水痘如发生于成人,症状较儿童为重,前驱期长,高热,全身症状明显,皮疹数目多。
(二)带状疱疹:1.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2.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局部疼痛。
3.在出现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1日~4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
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
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
4.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
局部淋巴结常肿痛。
5.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皮疹前发生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带状疱疹根据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有明显的神经痛,一般诊断不难。
应与单纯疱疹、脓疱疮鉴别。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疱液或脑脊液分离到病毒等有助于确诊。
四、治疗1.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外搽。
若疱疹已破溃,需酌情以3%硼酸溶液或0.5%新霉素溶液湿敷,或外搽0.5%新霉素软膏等。
2.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5mg/kg静脉滴注,每8h-次,疗程5日~7日。
此外尚有阿糖腺苷15mg/(kg·d),1次/日,缓慢静滴12h以上。
也可口服阿昔洛韦0.2g/次,5次/日,或法昔洛韦每次0.25g,3次/日或万乃洛韦每次0.3g ,2次/日,疗程均为7日~10日。
3.止痛药物可选用去痛片、颅痛定、布洛芬、吲哚美辛、扶他林等。
也可选用阿司匹林或卡马西平。
4.对泛发严重病例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
干扰素、丙种球蛋白、胸腺肽等对本病都有疗效,但多与抗疱疹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单纯应用疗效差。
5.局部理疗如氦氖激光、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第三节疣(verruca)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选择性感染皮肤或粘膜上皮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
临床分为四型,即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及尖锐湿疣。
一、病因本病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致。
人是其唯一的宿主。
HPV的类型很多,目前已发现有77种与疣类皮肤病相关,常见的有1、2、3、4、10、11、18、28等亚型。
HPV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但也有报道可经接触污染物传染。
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
二、临床表现(一)寻常疣(verruca vulgaris)俗称刺瘊。
1.皮疹为黄豆大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正常皮色的丘疹,表面粗糙,角化过度,坚硬,呈乳头状。
好发于手背、手指、足缘等处。
2.甲周疣:发生在甲周者称,发生在甲床者称甲下疣。
3.丝状疣(verruca filiformis):疣体呈细长状突起,顶端角化者,称好发于颈、眼睑。
4.指状疣(verruca digitalis):疣体表面呈参差不齐的指状突起者,好发于头皮及趾间。
(二)跖疣(verruca plantaris)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
初起为角质小丘疹,逐渐增至黄豆大或更大,因在足底受压而形成角化性淡黄或褐黄色胼胝样斑块或扁平丘疹,表面粗糙不平,中央微凹,边缘绕以稍高的角质环,疼痛明显。
去除角质层后,其下方有疏松的角质软芯,可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而形成小黑点。
(三)扁平疣(verruca plana)好发于青少年,多分布于面部、手背、颈、胸部和前臂及腿的屈侧。
皮疹为帽针头至黄豆大小扁平光滑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图8-4),如经搔抓,则可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即Koebner 现象。
皮疹数目较多,散在或密集分布。
自觉症状轻微或无。
病程呈慢性经过,个别患者或在1年~2年或更久自行消退,但可复发。
(四)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又称生殖器疣(详见性传播疾病)。
三、组织病理以颗粒层及棘层上部空泡细胞,核深染和电镜下可见核内病毒颗粒为共同特征。
寻常疣还有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
扁平疣有角质层内网状空泡形成,不规则的棘层增厚,但无乳头瘤样增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
必要时可做病理及电镜检查。
跖疣应与鸡眼、胼胝鉴别,面部扁平疣应与汗管瘤鉴别。
五、治疗一、局部治疗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很多,但缺乏一种对所有疣都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法。
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部位、皮损数目、大小等选用不同方法。
1.对数目少的病者可选用电灼、冷冻、激光、刮除等治疗方法。
2.对数目多及不宜选用上述方法者,可选用下述方法:① 3%酞丁胺霜或3%酞丁胺二甲基亚砜外用。
② 0.05%~0.1%维A酸软膏或阿达帕林霜外用,每日1次~2次。
③氟尿嘧啶软膏外搽可治疗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但应慎用,因该药对部分患者有刺激,并可遗留色素沉着。
④平阳霉素10mg用1%普鲁卡因20ml稀释,于疣体根部注射,每个疣注射0.2ml~0.5ml,1次/周,对寻常疣、跖疣有较好疗效。
二、全身用药对数目多或久治不愈者可选用下述方法:1.聚肌胞注射液2ml~4ml,肌注,2次/周。
2.干扰素1×106IU~5×106IU,皮下注射,1次/日,共10~14日;然后改为每周注射3次,连续4周;也可肌注,1次/日,共28日。
3.左旋咪唑,50mg/d,3次/日,连服3日,停11日,再连服3日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