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与孟浩然隐逸思想比较
王维、孟浩然诗歌的创作特点
王维和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创作特点各有特色。
王维的诗歌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他擅长以自然景物表现禅意和深远的人生哲理。
王维的诗歌主题常常涵盖自然、人生、佛理等多个层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艺术手法上,王维采用了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的特点。
孟浩然则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多采用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方式,语言自然纯净,呈现出一种淳朴的美。
孟浩然的诗歌主题多围绕隐逸生活展开,表达他对自由、恬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见解。
孟浩然的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而不失高雅,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总体来说,王维和孟浩然的诗歌都表现出深刻的情感和人生哲理,但风格迥异。
王维的诗歌呈现出空明和宁静的特点,而孟浩然的诗歌则更显淳朴自然。
他们的创作特点充分展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孟浩然王维隐逸思想比较
隐居下去, 此生不就一切皆休了吗?这又怎能不叫 他忧心呢? 孟浩然后期的隐逸思想具有忧心和愤心的性 质。孟浩然前期本以为走 “ 终南捷径” 和应试科考 可以入仕, 结果落了空。后期本以为可以通过官员 朋友, 特别是官场上的 “ 忘形之交” 的引荐有仕进的 希望, 结果也是事与愿违。 “ 平生重交结, 迨此令人 疑” , 既是他对包括 “ 忘形 ( 《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 ) 之交” 在内的官员朋友的彻底失望, 也是他深感仕 进希望彻底破灭后的一声长吟。至此, 少年时代就 有的 “ 冲天羡鸿鹄, 争食羞鸡骛” ( 《 田园作》 ) 的高 远志向, 已完全化为了乌有, 他也就只有隐居家园终 了此生, 这岂不叫他忧心!想当年, 诗才超群, “微 云淡河汉, 疏雨滴梧桐” 的佳句, 使京师长安的官员
。王维虽
然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官场为官, 但隐逸思想却 一直伴随他的仕进思想同行, 那么, 孟浩然的隐逸思 想与王维的隐逸思想相比较, 又有何异同呢? 就相同点而言, 二人的隐逸思想都与仕进思想 或仕进遭遇密切相关。 孟浩然的隐逸思想, 可以他开元十六年进京应 进士试为界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前期的隐逸思想 与仕进思想有关, 或者说是在 “ 为仕而隐” , 即在隐 居中创造入仕的条件。诚如陈贻先生所言: “ 不能 贸然得出结论, 说他 ‘ 为隐居而隐居’ , 实际上他这 一段生 活 ( 指 开 元 十 六 年 以 前 的 隐 居 生 活。笔 者 注) 是有目的的, ……是努力在为科举, 为入仕作准 备。 ” 唐代 是 以 科 举 考 试 为 取 士 的 主 要 途 径 的。
[ >] ( =7575 ) 试时, 曾满 外, 他 “ 年四十来游京师, 应进士”
;
朱起予先生的观点是, “ 孟浩然身上的出世与入世 这 对 矛 盾,是 前 者 占 了 上 风,成 为 主 要 的 一 面”
_清_不同_空_相异_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比较
葛力力荩“清”不同“空”相异———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比较盛唐大量写作山水诗并取得高度成就的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他们又是好友,人们习惯把王孟并称。
他们又具有相同的艺术风格———“清空”[1]他们诗歌有“清”的共性,又有差异。
但是,传统诗论往往囿于简略的断语或形象的比喻,因此,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二人的经历、思想、审美观,着重于山水诗范畴(王维的山水诗以后期为主,本文所引所论亦是他的后期创作),从前人述之较少的用语层面就二人的“清空”风格作一番辨析,期望能就他们的同中之异阐述得更加具体清晰。
一、孟浩然与王维的思想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史上记述少。
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有人说是“为出而隐”[2]。
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后来做过短期的张九龄(时为荆州长史)的幕府。
孟浩然生活于武后至玄宗朝的太平盛世期间,且卒于安史之乱前,除了仕与隐的矛盾,经历相对简单。
孟浩然的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三家思想对他都有明显的影响。
孟浩然与那个文化开放时代的众多士人一样,也熟悉释道经典,也喜欢谈玄,可是,对他一生发生决定性影响的,仍然是儒家思想。
孟浩然称自己为儒家亚圣孟子的后代,“惟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书怀贻京邑周好》)。
孟浩然的名字即昭示世人,自己要继承祖先之志,养“浩然之气”。
而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使他能把求仕与隐居较为和谐地统一起来。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其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诗的总体风格是淡秀清远。
清,就是清新活泼,明净娟秀。
这是因为孟浩然厌恶人世间的污浊腐朽,从而向大自然寻求精神的补偿;另一方面,齐、梁、陈等浮艳文学已经日益阻碍文学的发展,急需一种题材更广,更贴近人性、生活的文学样式出现,于是,孟浩然的作品就以自己的生活和性情承载着谢灵运、陶渊明亲近自然的笔意,流露出一种冲淡、清远的韵味。
清的另一个含义是清真,而清真则是孟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也是至美至妙的诗境。
略论王维与孟浩然的隐逸.kdh
收稿日期:2008-04-15作者简介:黄桂云(1976-),女,安徽固镇人,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宿州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代文学研究。
在中国文学史中,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不管是诗歌的创作,还是生活经历,都引起后人探讨的兴趣。
王维从19岁中进士后,除了几次短暂隐居于淇上与嵩山外,一生都在做官,在终南山和蓝田辋川中,过的是亦官亦隐的吏隐生活。
而孟浩然的一生中,除了两次入京求仕及到张九龄幕府中一度任从事外,没有什么别的功名与官职,大多数时间过着游历与隐居的生活。
两人在仕途上的归宿都是隐逸,但王维因仕途坎坷曲折而隐逸,孟浩然则因仕途无路而隐逸,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一王孟二人之所以都走上归隐之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大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王维生于701年,死于761年;孟浩然生于689年而死于740年,生活在武则天与唐玄宗执政时期,而二人真正的社会活动还是开元、天宝年间。
开元盛世是唐代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
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版图辽阔,这些都给这一时代的隐士们提供了一定的条件[1]。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仍然有奸臣、小人的存在。
王维做官期间非常支持张九龄,在张九龄为相时,王维被擢拔为右拾遗,但时过不久,张九龄即为奸臣李林甫所取代。
这一权要人事的变动,对一向受张九龄赏识和器重、政见上又与张保持一致的王维来说,不仅意味着政治靠山的失去,更意味着其理想中开明政治的幻灭。
仕途上的挫折,使王维陷于极为尴尬的政治处境:他是张所重用之人,岂能不被张的政敌李林甫所忌,而李林甫是狡诈阴险之徒,为了避免残害,王维选择了隐居。
但仍有一些心怀报国之志的有才之人由于对朝廷失望而隐居,孟浩然则为其代表。
孟浩然前期隐居是为了出仕而隐,当他在开元十六年出山求仕时,却得不到当权之人的认可,在出仕不得的情况下,只好选择归隐,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他后期的隐居可以说是失意的隐居。
2.在盛唐,儒道佛思想都非常兴盛,对人们有着很大影响。
王维与孟浩然隐逸思想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隐逸思想比较作者:王萍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7期内容摘要: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与孟浩然并称,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儒道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二人最终都走上了隐逸之路,然而他们的隐逸思想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的产生和二人的身份、经历、心态、审美偏好等的不同均有深厚的关系。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隐逸迥异原因一.“王孟”隐逸思想之成因首先,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文人的“入仕”情结与仕途不畅之间的矛盾冲突激烈碰撞后,诗人内心调和的结果儒家思想及儒家文化深深影响着封建时代的每一个文人,入世性是儒家思想的显著特点。
《庄子》中讲到“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这里的方,即社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儒生的座右铭;积极入世,以自己所学建功立业,践行“学而优则仕”,几乎是每个儒生毕生之所求。
王维(公元701--761年),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参与社会活动正是开元、天宝盛世时期。
经济的繁荣及国力的强盛,成就了唐代士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科举制的推行拓宽了仕进道路,让更多的寒门学士有了仕进的可能,进一步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
参加科举,积极干谒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王维自幼聪颖过人,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十五岁独自游学长安,超群才能为皇族诸王所赏识,与歧王李范、薛王李业、宁王李宪交往密切,并在其帮助之下,高中进士及第,得以顺利步入官场。
得张九龄赏识、提携,王维被擢拔为右拾遗,后张九龄之相位为奸臣李林甫所代。
得张九龄器重、正见与张一致的王维,在这一权要人事变动之时,不仅意味着政治靠山的失去,更意味着其理想中开明政治的幻灭。
为明哲保身、远祸自全、避免李林甫的打击,王维一度隐居终南山;后来经营蓝田别业,半官半隐。
惬意的山野恬淡生活,不但让他养成了山水禅寂的审美趣味,也逐渐让他找到了心灵的自我满足和精神的诗意栖居地。
孟浩然,40岁以前隐居于鹿门山,修身养性,苦练文章,以孟子后裔自居,立志要继承先祖遗志,养己“浩然之气”。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区别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区别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区别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南朝谢灵运、谢跳以山水诗著称,陶渊明则以田园诗闻名。
盛唐形成的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较之前人,不再是一般地模山范水,而能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空灵超然、脱世拔俗而俊采职逸。
在表现山水田园的自然美方面,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开拓和创新,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和层次.但是,王维、孟浩然由于家庭出身、环境、经历,自身素质和创作风格的不同.诗风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王维十五岁便离开家乡赴长安谋求功名,并以自己的才能博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
开元九年,中进第,为太乐丞,时年仅二十一岁。
但是此后王维的仕途却坎坷不断、起起伏伏,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的遭遇,使得王维对官场产生厌倦。
开始了长期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曾隐居终南山。
又购置辋川别业,在公余暇时游息其中。
孟浩然出生于小地主家庭,自幼饱受正统的儒家教育。
四十岁以前,他在家闭门苦读,隐居于距鹿门山附近。
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与王维、张九龄等人相交,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一联名动京师.但却不幸落第,失落还乡。
随后,满怀失意的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过起了游历的生活。
后虽短暂入仕却终又离开,归乡终老。
从王、孟的生平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二者同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但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却存在在着很大的差异。
而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差异造就二人不同的`性格气质,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王维与孟浩然也同样存在着差别。
“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麓堂诗话》)。
“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胡鹿麟《诗薮》)。
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王维受佛、禅影响较深,其山水田园诗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反映农村生活的情趣:孟浩然诗则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
浅析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异同
浅析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话之异同内容摘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王孟”。
盛唐山水田园诗始于孟浩然而成于王维,二者都擅长山水诗,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是活淡而韵味悠长。
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气质性格的不同,其经历和思想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诗歌艺术风格既有共性乂有个性。
因此对二者山水诗风的探讨,对于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比较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在盛唐诗坛的灿烂星空中,山水田园诗是一条绚丽壮阔的星河。
盛唐山水田园诗始于孟浩然成于王维。
因此,王维、孟浩然是这条绚丽壮阔星河中两颗最璀璨的星星。
山水田园诗,许多诗人学者是指歌咏寄情山水自然之景, 田园生活的诗歌然而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人等劳动人民为题材。
田园诗不管是以田的性格,还是以园的性格出现,都离不开山水景物。
在此也把描绘山水和田园的诗结合而言,称为山水田园诗,或简称田园诗。
古代描写山水田园的诗人有许多,其中以“开千古平淡之宗”的陶渊明,创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和诗风自然淡雅的孟浩然最具代表性。
后两者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在中国古代田园诗史上影响很大。
王士源更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孟浩然集序》)。
而王维、孟浩然同届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题材体裁、意境风格方面看上去也是大体相同的,故而称之为王孟诗派。
但认真研究,由于他们的经历、性格、志趣,特别是世界观中在仕、隐心态上的差异,使得王、孟对生活体验的程度、观察事物的角度、选择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所塑造的意境和形成的艺术风格方面都有相异之处。
下面,我将粗浅谈论王、孟山水田园诗歌的异同。
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一一隐逸。
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
其实不然,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
比较王维和孟浩然
有种单纯明净的美。
同样是创造明秀诗境,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
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孟浩然与王维是有区别的。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
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其实,孟
浩然并非无意仕进之人,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
望,其《临洞庭赠张丞相》诗云: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赠张说的(一说赠张九龄),“临渊羡鱼”而坐观垂钓,把希
欲湿人衣;白云雾霭的பைடு நூலகம்有时无,如水墨点染出山峦的浓淡静穆,皆是
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创造。诗人深入到自然界的万千变化中,写出具有诗
的情调和意境氛围的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在当时,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诗人是孟浩然。他
的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
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李白说:“吾爱孟夫子,
有惋惜之情,却无迹可寻。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相较而言,似比
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在乘舟漫游吴越水乡的过程
中写了不少山水诗。遇景入咏时,常从高远处落笔,自寂寞处低徊,随
孟浩然的生活经历简单,除因求仕到过长安。漫游吴越,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襄阳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题材比较单纯,主要是隐居生活的反映或摹写旅途的景物风光,思想内容不够丰富,当然。与初唐诗歌相比,孟诗在题材、语言、格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显示出从初唐向盛过渡的痕迹,对于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他有自己的贡献。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文/张琳摘要王维和孟浩然都以山水田园诗写作见长,但因个人的阅历和身世不同,同是山水田园诗却体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感情色彩,王维的恬淡闲适,孟浩然的愁闷无奈;王维的题材丰富,孟浩然简单唯一;王维是一名田园生活的观察者,孟浩然是田园生活的体验者;王维的诗平淡自然,孟浩然的诗清幽绝妙;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的诗画意较少;王维后期的诗偏于禅宗隐逸,而孟浩然则一直处于立志报国,实现人生理想的状态;但两者都有表现祖国雄伟壮丽的山川风貌,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比较第一、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首先在感情色彩上不同。
王维的诗大部分体现出闲适恬静,悠然自得的特点,而孟浩然的诗却透着壮志未酬的愁闷、怀才不遇、孤寂焦急的色彩。
如王维的《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云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
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
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诗人极力写了桃源的山水之美,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闲适。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
比较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异同点作者:佚名时间:2007-4-9 17:37:22 来源:会员转发人气: 5460 王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看: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然后从艺术特点看: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山居秋暝》是自如美与心境美融为一体,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孟浩然诗是从高远处入笔,自寂寞处低徊,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
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所描述的境界是宏阔,气势是壮大。
《春晓》的笔调似有惜春之情,却无迹可寻,语言自然纯净内秀。
《宿建德江》所写的是客愁,其语句平淡,诗味却很醇厚。
其次从诗风格看: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词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
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
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飘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
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
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中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最后从诗的内容看:王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比孟诗略胜一筹。
就山水诗而言,王维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处处可见受绘画影响的痕迹,这些在孟诗中都很难找到;就田园诗而言,王维善于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幽静;而孟诗中的静往往是"寂静",是直写其静;王诗中的景色是一幅幅静美的田园画,孟诗则如一个个蒙太奇镜头;王诗"物我一体",是"无我之境",孟诗往往有诗人活动的影子,是"有我之境",孟诗喜直接抒情、议论,王诗多以景见情,情景交融。
论王维与孟浩然隐逸思想之迥异及原因
失落
,
疗 救饱 受创 伤 的心 灵
。
,
亲 近 山水
“
、
归
陕 西省商业 学校 教师
,
主 要从事 中职语文教学
隐田 园
【 中 图 分类号 」: 12 0 6 [ 文献 标 识 码 」 :A
2 2 13 9 [ 文章 编号 ] 门 0 0 ( 20 16卜 0 3
一
其次
02
,
佛家 的
“
静
”
与
“
空
。
’ , ,
这种 思 想 影响让 王 维更乐 于 往 返 山 林
。 。
寻 求寂
首先
儒 家 思 想 影 响 下 的 中 国文人 的
,
入仕
”
情结 与 仕
。
静
,
追 慕 物我合 一 的境 界
道 家 的 创 始人 老子 日
途 不 畅 之间的矛盾 冲 突激 烈碰撞 后
。
诗 人 内 心调 和 的结果
,
、
“
道 隐无 名
,
”
道 家认 为人 以 道 为
二人最终 都 走 上 了隐 这与二人 的 阅历
、
达 了诗 人 希 望通过张 九 龄援 引一 登仕途 的迫 切 心 情 现 了不 甘寂寞儒 者 的豪 逸 情 怀
突剧 烈地 撞 击 着诗 人 的 心 灵
,
充 分体
。
逸之路 然 而其 隐 逸思想存在 着 差 异
,
,
心
然而
、
,
现 实却 是 残酷 的
态
、
性格 等 的 不 同 有 密切 关系
,
在 家 乡的 田 园 山 水及 先 贤高 士 的精 神 怀 抱 之 中
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区别
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区别一、从内容看,王维反映生活的深广度虽有限,却比孟诗略胜一筹。
孟诗的题材领域狭窄些,除田园山水诗之外还抒写仕与隐的矛盾痛苦。
王诗既有山水田园之作,又有抒发理想抱负之作,也有讴歌边塞将士之作,揭露社会现实之作,宣传佛家教义之怍以及倾诉妇女怨情之作。
孟诗以自我为中心收拢起来,王诗以自我为中心辐射开去。
二、从情调看,王孟都乐于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逸趣。
但王诗往往夹杂着“幽冷寂灭”的心绪,孟诗往往夹杂着耿介郁勃的心态。
如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
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此诗写晚春游园的景色,笔调清新、闲雅,表达了“知音难觅,功业无望”的惆怅。
孟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矢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谈罢泪沾襟。
”此诗表露了诗人自叹不如羊祜的心情。
王维,外貌不及孟浩然旷达、飘逸,但静默淡泊。
王维在观赏景物时,外在表现为不喜用“剪红刻翠之语”,而用“色淡神寒之词”,常用“静、冷、淡、清”等字词。
如《清豁》,“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又如:《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的“色淡神寒之词”与王维信佛教有关,有人说王维“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王维强调用心灵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
他在诗中所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
如《渭川田家》:“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还有《淇上即事田园》:“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枯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若论意境的浑成,固然得力于禅法的运用,但这样表现农家景象和田园生活,完全看不到当时农村中重赋酷役、土地兼并,民生凋敝、户口流亡的现实情景,只是一派宁静闲逸的牧歌式的氛围。
王维与孟浩然隐逸思想的迥异及原因
王维与孟浩然隐逸思想的迥异及原因王维与孟浩然隐逸思想的迥异及原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与孟浩然,受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儒道佛思想影响,二人最终都走上了隐逸之路,然而其隐逸思想存在着差异,这与二人的阅历、心态、性格等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观此二人一生,都走上归隐之路,其诗歌亦多表现诗人返归自然、怡情养性的审美情趣和隐逸山野生活的闲情逸致。
王孟隐逸思想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二者隐逸思想的差异性与个人性格气质、人生阅历、审美趣味等有关。
一、“王孟”隐逸思想之成因首先,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文人的“入仕”情结与仕途不畅之间的矛盾冲突激烈碰撞后,诗人内心调和的结果。
儒家思想及儒家文化深深影响着封建时代的文人,入世性是儒家思想的显著特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儒生的座右铭,积极入世,以自己所学建功立业,践行“学而优则仕”,几乎是每个儒生毕生之所求。
王维(公元701--761 年),孟浩然(公元689 --740年),参与社会活动正是开元、天宝盛世时期。
经济的繁荣及国力的强盛,成就了唐代士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科举制的推行拓宽了仕进道路,让更多的寒门学士有了仕进的可能,进一步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
参加科举,积极干谒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王维自幼聪颖过人,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十五岁独自游学长安,超群才能为皇族诸王所赏识,与歧王李范、薛王李业、宁王李宪交往密切。
中进士及第,得以顺利步入官场,得张九龄赏识、提携,王维被擢拔为右拾遗。
后张九龄的相位为奸臣李林甫所代,在这一权要人事变动之时,王维不仅意味着政治靠山的失去,更意味着其理想中开明政治的幻灭。
为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王维一度隐居终南山;后来经营蓝田别业,半官半隐。
惬意的山野恬淡生活,不但让他养成了山水禅寂的审美趣味,也逐渐让他找到了心灵的自我满足和精神的诗意栖居地。
孟浩然,40岁以前隐居于鹿门山,修身养性,苦练文章,以孟子后裔自居,立志要继承先祖遗志,养己“浩然之气”;迎合崇儒习儒的风尚,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经国济世,这些都强劲地催生着孟浩然执着求仕的心迹和历程。
王维和孟浩然诗歌比较
王维和孟浩然诗歌比较王维和孟浩然,这俩人简直是唐代诗坛的一对活宝,一个是山水画的大师,一个是清流中的隐士。
说到他们的诗歌,简直就像是品茶,清淡中透着香气,细腻而又充满情感。
王维的诗啊,往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的《山居秋暝》就是个例子。
哎,光是想象那山间的秋色,白云悠悠,远处的山峦被夕阳染得金灿灿的,真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听说他还是个画家,看来这诗和画的结合,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再说说他的《鹿柴》,那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能听到树叶沙沙作响,偶尔还可以瞧见几只鹿悠然自得地漫步,简直让人心驰神往。
反观孟浩然,他的诗就像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清新而不失温暖。
《春晓》就是个好例子。
你想想,那种春天的气息,鸟儿在枝头啾啾叫,花儿争先恐后地绽放,真是让人心情大好。
孟浩然的诗就像是春天的第一缕阳光,让人倍感亲切。
还有他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之榻》,写得真是细腻动人,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读来让人心里暖暖的。
王维的诗啊,很多时候带有一种禅意,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不仅要看表面,更要感受内心的平静。
他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感觉像个隐士,活得非常洒脱。
特别是他在《终南山》中写的那种恬淡,简直让人心里一阵向往。
那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仿佛让人可以抛开烦恼,心灵得到洗涤。
想想自己在忙忙碌碌的都市中,真的是有点羡慕他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不过,孟浩然的诗同样让人陶醉。
他的笔下总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细腻的描绘让人如沐春风。
每当读到他的《月夜忆舍弟》,那种思念之情简直能戳中人心,像是一种温暖的怀抱,虽然距离遥远,但心却紧紧相连。
就像是老朋友相聚,总会提起那些美好的回忆,感慨万千。
再看看他的《过故人庄》,那种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让人觉得真是人间至情。
说实话,王维的诗和孟浩然的诗,虽风格迥异,但都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王维的山水画卷让人觉得宁静,孟浩然的春风细雨则让人觉得亲切。
每当读到他们的诗,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清新的空气,和那份无拘无束的自由。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
浅析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不同孟浩然和王维是唐代山水诗中的两大代表。
虽然他们都创作了许多关于自然风光的诗歌,但在形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方面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通过对他们的诗歌进行分析,探讨其山水诗的不同之处。
首先,从诗歌形式上来看,孟浩然和王维有明显的区别。
孟浩然的山水诗形式多为七绝和律诗,其中七绝以句式简短、言简意赅、语言朴实为特点,律诗则更为严谨、工整、韵味深厚。
而王维则更多创作绝句和五言诗,绝句常常通过细腻、含蓄的笔触,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五言诗则以清丽、流畅的节奏,吟哦出深情的赞美和悠远的思索。
其次,在表现手法上,孟浩然和王维也有差异。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以现实为基础,注重临场感受和随笔记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亲身体验和直接感受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例如《登高》中“人行涧底花纷飞,巨落无人见泪垂”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自然景观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而王维则更多以情感为主导,偏向于抒发脱俗之情,诗人常以自然山水作为情感表现的依托,将自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例如《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方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另一方面也借景抒发了对离群、追求自由和洒脱人生的恒久追求和向往。
最后,在思想情感上,孟浩然和王维也存在差异。
孟浩然的山水诗更加接近生活,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生态意识。
他的山水诗语言真实自然、朴素质朴,在诗中常常反映出对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平等、共生、信任和敬畏的思考和体验。
而王维则更多从情感层面出发,展现了脱俗的佛家情怀和惟物的哲学思考,它的核心在于通过对外部景物的描写,抒发出对内心境界的透彻分析和准确表达,借大自然之力寻求自我跨越和境界的升华。
总之,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在形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方面都存在差异,但不同的艺术手法却表达出相似的庄严和豁达,让人在欣赏山水诗中体验文学的魅力,也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无限情感共鸣。
比较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
比较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2)比较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总的来说,王维和孟浩然在创造意境之时,虽然都旨在描绘自然风光,但是在塑造手法上有所不同。
正是这些不同,使得他们拥有各自迥异的风格。
王维以空明纯净入画,细工雕琢,意境优美,而孟浩然则是以平淡自然入诗,多即兴之作,不假雕饰,更为自然。
(三)以禅入境与以真入境王维的'诗歌除了具有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多夹杂着禅意。
这是诗人在田园风光中得出的一些感悟。
而孟浩然因为长期隐居,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因此其诗中不乏真实的生活。
诗人经常在诗中以“我”、“余”称,借以表达最为淳朴的诗意。
下面着重以王维的《终南别业》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为例来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王维的《终南别业》描写的是其在中年时期亦官亦隐的生活,其中表现了他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了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信奉佛教的事情。
颔联中的“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第三联,即言上句的“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算哪,不知不觉,竟来到了流水的尽头,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表现了极致悠闲的心情。
诗人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两句表面上是写诗人的行为动作,实质上却蕴含了很大的禅机。
这是王维在一番官场经历后所顿悟出的道理,也是一种淡然的心境,禅意十足。
最后一联突出了“偶然”二字。
遇见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也是乘兴而去,也带有偶然性。
“行到水穷处”又是一个偶然。
“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引线。
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诗风格对比与评析
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诗风格对比与评析引言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们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比和评析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诗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
王维的山水诗风格王维以其疏朗、含蓄、意境深远而闻名。
他善于利用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感悟。
王维的作品中常常出现“青山”、“明月”、“流水”等意象,他通过精炼而雅致的文字描绘出宁静、恬淡、虚无缥缈的山水景色,让读者产生一种超越现实世界、思考生命意义的感觉。
孟浩然的山水诗风格与王维不同,在孟浩然笔下,山水始终与人文相结合。
孟浩然的作品往往融入自己的感情和哲思,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展示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敬畏。
孟浩然笔下的山水常常充满着奔放、豪迈、富有激情和感性色彩,他以此来抒发自己对人世间纷繁复杂、人生命运变幻不定的思考和感受。
对比与评析王维与孟浩然在山水诗创作中虽然都表现出了对自然景色深入探索的意愿,但他们选择角度和表达手法上有所区别。
王维注重山水场景本身所带来的宁静和超越感,而孟浩然则更加注重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强调山水景色与内心情感之间的呼应。
这两位大诗人之间的不同风格也反映了他们对世界观、审美理念以及诗歌理想等方面的不同追求。
其中,王维倾向于追求“道”的意境,强调超凡脱俗、恬淡宁静;而孟浩然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结论王维与孟浩然都是杰出的山水诗人,他们在表达自然景色、描摹情感以及传递思想理念方面各有独到之处。
无论是王维还是孟浩然,他们的山水诗作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而迷人的一面。
通过对两位诗人作品的对比与评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欣赏到他们在山水诗创作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字数:296)。
王维、孟浩然诗艺比较
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同中有异,各有千秋,一、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同属“清派”,但孟浩然的风格更显清淡。
孟浩然的山水诗创作,明显地受谢灵运和张九龄的影响,其清淡风格一脉相承。
在孟浩然诗中,有的淡到令人怀疑有诗还是无诗。
如《万山潭作》诗:“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全诗意境清淡,而诗人的心境也是悠闲、清净、旷达、淡泊的,可以说诗景清、意境清、心境清。
王维的山水诗多于简易闲淡之中寓深远无穷之味。
看似随意写来,不事雕琢,然而真切生动,含蓄隽永。
二、王维是南宗画派的宗师,其山水田园诗追求音律美和气韵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向人们展示的自然与人文之美,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三、观照自然角度上,孟诗多为动态纪游,王诗多为静观写生;在抒情方式上,孟诗重主观抒情,王诗重客观描绘;在创作技艺上,孟诗重在诗法,平畅疏朗,王诗融汇诗画,精密雅致;在体裁上,孟诗重五言,王诗众体兼工;在风格上,孟诗更显疏淡、朴素,王诗则于冲淡之外别有精工秀丽。
王孟创作差异,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山水田园诗的共时性演变。
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涵着意味深长的佛理禅趣,孟浩然诗中则禅趣全无。
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诗境与禅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契合点,两两相通:禅意深远,给人以恬淡平和的绵绵遐想。
而孟诗则无一点禅趣。
总之,如果说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与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交融的艺术理想。
如果说孟浩然的山水诗是以感受为主,而较少刻画,以淡化意象取胜的话;那么王维则更擅长于精确刻画形貌特征,用精心结构的画面表现丰富的感受,因此他笔下的山水无论色彩或构图都比孟浩然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 种 思 想影 响让 王 维 更 乐 于 往
返 山林 , 寻求 寂静 , 追 慕物我合 一
的境 界 。
道 家 的创 始 人 老子 日 “ 道 隐 无 名” 。道 家 认 为 人 以道 为 法 则 就 要 抛却 名利所 累。 顺 应 自然 , 即无 为。 庄子 的思 想 与 老 子 相 通 , 庄 子 在 仕 隐之间的选择很坚决 , 即 隐 。这 种 思想影 响着王 维 ,当官场失意之 时, 他便会抛却 世俗, 亲 近 山水 , 在 仕 隐进 退 之 间保 持 自身 人 格 的 完 整, 追 求 自由快 乐 的 田园生 活 。 第三, 深 厚 的 荆 楚 文 化 和 历 史 悠久的隐逸传 统 , 深深地影响着孟 浩 然 的隐 逸 自然 环 境 优 美 的 湖 北 襄 阳是 孟 浩 然 的 家 乡 ,他 早 年 隐 居 鹿 门 山, 潜 心读书 , 性 情 得 以 陶 冶 。此 外, 当 时 的荆 楚 之 地 , 隐 逸 之 风 盛 行, 智绝诸葛亮 、 高士庞德公 、 水 镜 先生司马徽等 , 都对他向往山林隐 逸、 追 求 清 高 淡 远 生 活 有 深 远 的 影 响。 闻 一 多 先 生说 : “ 孟 浩 然 原 来 是 为隐居而隐居 , 为 着 一 个 浪 漫 的 理 想, 为 着对 古 人 的一 个 神 圣 的 默 契 而 隐居 ……无 疑的那成 为默 契 的 对 像 便 是 庞 德 公 。” 虽 然 他 也 曾踌 躇满志 , 但荆 楚 先 贤 的淡 泊 超 然 让 他 羡慕 神 往 , 而 且这 种 神 往 之 心会 随 着人 生 阅历 的加 深 而 不 断 强 化 。
诵佛经 。受家庭影 响 , 王维信奉佛 教, 一 生 乐此 不 疲 。尤 其 在 遭 遇 恩
师张 九 龄 罢 相 及 “ 安 史之乱” 以后, 他更 是 一 头 投 入 “ 佛” 的 怀抱 , 为自 己 寻求 精 神 归 宿 。 佛家的静 、 空, 讲 求 万 事 万 物 以 自身 的方 式 自我 呈 现、 自 由往 还 , 即 人 与 万 物 冥 合 为
学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圜 囝 王维 与孟 浩 然 隐逸 思想 比较
圃 王 辜
内容 摘 要 : 作 为 盛 唐 山水 田 园诗 派 的代 表 诗 人 ,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 , 特 定 的历 史 环 境 和 儒 道 佛 思 想 深 深 地 影响着他们, 二 人 最 终 都 走 上 了 隐逸 之 路 , 然 而 他 们 的 隐逸 思 想 存 在 着 差 异 。这 种 差 异 的产 生和 二人 的身 份 、 经历、 心态 、 审 美偏 好 等 的 不 同均 有 深 厚 的 关 系 。 关键词 : 王 维 孟 浩 然 隐逸 迥异 原 因
尚。
全、 避免李林 甫 的打击 , 王 维 一 度 隐居 终 南 山 ;后 来 经 营蓝 田别 业 , 半 官 半 隐 。惬 意 的 山 野恬 淡 生 活 , 不 但 让 他 养 成 了 山 水 禅 寂 的 审 美 趣味, 也 逐 渐 让他 找 到 了心 灵 的 自 我满 足 和精 神 的 诗 意 栖居 地 。 孟浩然 , 4 o 岁 以前 隐居 于鹿 门 山, 修身养性 , 苦练文章 , 以孟 子后 裔 自居 ,立 志要 继 承 先 祖 遗 志 , 养 己“ 浩然之气” 。 再 加 之 社 会 大 环 境 崇儒习儒 , 他 希 望 有 朝 一 日金 榜 题 名, 飞黄 腾 达 , 经 国济 世 , 这 些 都 强 劲 地 催 生 了 孟 浩 然 执 着 求 仕 的 心 迹 和历程 。《 旧唐书 ・ 孟浩 然传 》 记 载, 孟浩 然“ 年 四十 , 来游 京师 , 应 进 士不 第 ” 。 科举受阻 , 诗人 转 而 寻 求 官友 荐 举 。著 名 的 干 谒 诗 《 望 洞 庭 湖赠 张丞 相 》 “ 坐观垂钓者 , 徒 有 羡鱼情 ” 一联 , 即表达 了诗人希望 通 过 张 九 龄 援 引 一 登 仕 途 的迫 切
中讲 到 “ 儒家游方 之内, 道家游 方之 外 ” , 这 里 的方, 即社 会 。“ 修 身、 齐家、 治 国平 天下 ” 是 每 个儒 生 的座 右铭 ;积 极 人 世 , 以 自己 所 学建 功立业 , 践行 “ 学 而优则仕 ” , 几 乎 是 每 个 儒 生 毕 生之 所 求 。 王维( 公元7 0 1 —7 6 1 年) , 孟 浩 然( 公元6 8 9 —7 4 0 年) , 参 与 社 会 活 动正 是 开 元 、 天 宝 盛 世 时 期 。经 济 的 繁 荣及 国力 的强 盛 , 成 就 了唐 代 士 人 积极 的人 生 态 度 。 科举 制 的推 行 拓 宽 了仕 进 道 路 , 让更 多 的寒 门 学 士 有 了仕 进 的可 能 , 进 一 步 激 发 了 知 识 分 子 的 参 政 热 情 。参 加 科 举 , 积 极 干 谒 成 为 一 种 时 代 风
一
.
“ 王孟 ” 隐逸 思想 之 成 因
首先 ,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 中国 文人 的“ 入仕” 情 结 与 仕 途 不 畅 之 间 的矛 盾 冲突 激 烈 碰撞 后 , 诗人 内
心 调 和 的结 果
儒 家 思 想 及 儒 家 文 化 深 深 影
响 着 封建 时代 的每 一 个 文 人 , 人 世 性 是 儒 家思 想 的显 著 特 点 。 《 庄子》
王 维 自幼 聪 颖 过 人 ,多 才 多 艺, 琴 棋书画无一 不精 , 十 五 岁 独 自游学 长 安 , 超 群 才 能 为 皇 族 诸 王 所 赏识 , 与歧王李范 、 薛王李业 、 宁 王 李 宪 交 往 密 切 ,并 在 其 帮 助 之 下, 高 中进 士 及 第 , 得 以 顺 利 步 入 官场 。 得 张 九龄 赏 识 、 提携 , 王 维被 擢拔为右拾遗 , 后 张 九 龄 之 相 位 为 奸 臣李林甫所代。得 张九龄器重 、 正见 与 张 一 致 的 王 维 , 在 这 一 权 要 人事变动之时 , 不 仅 意 味 着 政 治 靠 山 的失 去 , 更 意 味着 其 理 想 中开 明 政 治 的幻 灭 。为 明 哲 保 身 、 远祸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