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四年音乐上辽海版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教案.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教案合唱《铃儿响叮当》教案课程名称:合唱《铃儿响叮当》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模唱法、合作探究法3、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把握教学难点:二声部的配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乐谱教学过程:发声练习、歌曲欣赏、重点节奏讲解、歌曲学唱、课程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发声练习3213|211||mima注意声音的连贯,气息的控制1234|5432|1—||lilu注意寻找头声感觉,气息连贯和支持二、观看《铃儿响叮当》歌曲视频,欣赏不同语言演唱的音频。
让学生感受歌曲氛围,体会歌曲传递出的喜庆、欢快的情绪。
三、讲解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1、X一拍四分音符打一下X半拍八分音符打半下2、附点节奏X·XX·X3、连音线:记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符之间的连线。
注意歌唱时保持音乐的连贯。
4、反复记号:||::||反复记号之间的旋律重复一遍;:||从头反复一遍。
三、歌曲学唱跟琴学唱旋律声部,即第一声部。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声练习欣赏歌曲,感受、体会歌曲情绪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打节拍、唱谱。
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
五、课后反思:这首歌曲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熟悉,欣赏两遍之后就可以跟琴演唱,但是其间一些字词没有按照歌谱中的节奏演唱,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在学唱阶段尊重歌谱原貌进行教唱。
板书设计:铃儿响叮当3213|211||mima1234|5432|1—||liluX一拍四分音符X半拍八分音符附点节奏X·X八分附点X·X四分附点反复记号:中间反复:||::|| 从头反复:||。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学会唱《铃儿响叮当》这首儿歌。
2.认识、学习打击乐器铃铛的演奏方法。
3.提高学生的歌唱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铃儿响叮当》《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著名的童谣,具有简单、易学、易记、极具活力的特点。
本节课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教授学生唱这首歌,并且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应训练,让学生学会掌握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
2. 铃铛的演奏本节课还将教授铃铛的演奏方法。
铃铛是一种打击乐器,具有清脆的声音,演奏方法简单易学,非常适合儿童学习。
通过演奏铃铛,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这首歌的旋律,增强课堂上的互动效果。
1. 热身首先,老师应该为孩子们做好热身准备。
可以让学生进行两到三分钟的轻松体育活动,同时让学生大声说出一些文字,比如:你好、早上好、天气不错,这些语句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歌曲教学首先,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这首歌——《铃儿响叮当》,并且演唱出歌曲旋律。
儿童一般都比较喜欢听音乐,这首歌的旋律简单明快,非常适合儿童学习。
在学习这首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逐字逐句、分小节教唱的方式,让学生先学会其中的一小节,然后再把整首歌串起来。
3. 铃铛的演奏教学在学习完歌曲后,老师应该给学生介绍铃铛的演奏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敲击铃铛,让学生发出清脆的声音。
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动作示范,比如拿着铃铛敲打书桌等,让学生兴趣盎然。
4. 整合教学在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同时让学生唱歌、演奏铃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歌曲的美妙旋律。
如果学生能够自行演奏《铃儿响叮当》,建议老师最好以轮流演奏的形式进行。
为了检测学生对于《铃儿响叮当》和铃铛演奏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进行一些设计评估活动。
比如,让学生随机演奏铃铛,并尝试在其中插入这首歌的旋律。
另外也可以请学生到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音乐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而且还可以学会打击乐器铃铛的演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综合能力。
铃儿响叮当教案
铃儿响叮当教案教案: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朗读儿歌《铃儿响叮当》。
2.了解并掌握儿歌中的生词和词组。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儿歌《铃儿响叮当》的录音机或CD。
2.图片或PPT展示物品和动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铺垫,唱一首以“叮当”为主题的儿歌《叮当我去了一趟远方》。
2.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的录音,向学生展示物品和动作,诱发学生对歌词的好奇。
二、学习新课:1.教师朗读儿歌《铃儿响叮当》,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歌词中生词和词组的含义,例如"bells"表示铃铛,"sleigh"表示雪橇,"Jingle all the way"表示一路响着叮当声。
3.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知识,例如铃铛是圣诞节常见的装饰物品之一,雪橇是圣诞老人传统上用来载着礼物的交通工具。
三、巩固练习:1.教师给学生分发歌词,学生自己朗读和练习。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注意节奏和音调。
四、拓展活动:1.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其他以“叮当”为主题的儿歌,比如《铃儿响叮当》。
2.学生分组进行小小演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儿歌并进行表演,可以配合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五、总结: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学到的知识,复习儿歌的歌词和释义。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个以“叮当”为主题的短歌或小故事。
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并录制自己朗读《铃儿响叮当》的音频或视频,上传分享给班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儿歌《铃儿响叮当》。
同时,通过与学生一起唱歌、拓展活动和作业的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增强学生对儿歌的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儿歌中的生词和词组,拓宽了学生的词汇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音乐铃儿响叮当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音乐《铃儿响叮当》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能够唱出《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圣诞节的氛围和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掌握,以及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音乐播放设备。
3. 歌曲乐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和欢快的氛围。
2. 歌曲学习: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
3. 歌曲分析:讲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知识。
4. 歌曲演唱: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歌曲展示:让学生在班级或学校进行歌曲展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快乐和美好。
我也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歌曲教学中,我可能过于注重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音准和节奏准确。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能够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氛围。
3. 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
2.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圣诞节相关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铃儿响叮当音乐教案
铃儿响叮当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听、唱、演奏《铃儿响叮当》音乐,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
2. 学习使用乐器演奏《铃儿响叮当》。
3.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器、乐器、铃饰、幼儿音乐教材、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教师把铃饰放在教室的桌子上,引起幼儿的注意。
2. 听歌导入:教师播放《铃儿响叮当》音乐,让幼儿全神贯注地聆听。
3. 歌曲分解教学:
(1)教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铃儿响叮当》的内容,并和
幼儿一起唱一遍。
(2)逐句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师先唱一遍,幼儿跟读。
可
利用图片来辅助幼儿理解歌词的意义。
(3)教师教导幼儿歌曲的旋律,让幼儿跟随教师的指挥一
起唱。
4. 音乐朗读:教师模仿铃儿的声音,让幼儿随着教师朗读。
5. 音乐表演: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枚铃饰,让幼儿用铃饰演奏《铃儿响叮当》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奏。
6. 创意表演:幼儿分成小组,用乐器和身体语言表演《铃儿响叮当》的故事情节。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大家进行点评。
7. 评价总结: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学习本节课的成果,鼓励幼
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延伸:
1. 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加深对《铃儿响叮当》的理解和认知。
2. 组织幼儿制作铃饰并进行装饰,为日常生活增添音乐元素。
3. 邀请乐器演奏家来校进行现场演奏,让幼儿近距离感受音乐的魅力。
4. 组织幼儿参加校内或校外的音乐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上册《3.演唱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上册《3. 演唱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富有美国西部特点的民歌,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雪橇在雪地上飞速行驶的情景,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美国的西部文化,感受西部风光的美丽。
歌曲的调号为C大调,节奏为2/4拍,共有16小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在学习《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和感受美国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进一步拓宽音乐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西部风情。
3.引导学生了解美国西部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歌的热爱。
4.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西部风情。
3.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配合。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对比,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作演唱,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意义和西部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伴奏。
4.合唱谱:用于学生合唱时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认识和感受,引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如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配合。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检查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唱能力。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相关推荐《铃儿响叮当》的教案(精选2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铃儿响叮当》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篇1设计意图:小班正在进行“真好吃”主题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一边玩彩泥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必胜客的匹萨。
”、“那是元祖Much蛋糕。
”……应该说,他们对身边熟悉的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生活经验;小班后期,孩子对于颜色的认知又处于敏感期,因此,旨在培养孩子对玩色兴趣的角度,围绕“真好吃”主题的脉络,我预设了这一美术游戏“烤面包”:以各种颜色和熟悉的水果相对应想象,引出整个活动,孩子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扩散思维:“黄颜色的果酱是柠檬酱,也可能是香蕉酱。
”“红颜色的果酱是草莓酱,也许是红苹果酱。
”“绿颜色的果酱大概是猕猴桃酱。
”有一个孩子还说:“绿颜色的果酱是西瓜皮酱。
”……这种用颜色和实物“替换”的想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也留给孩子满足自己大胆想象的空间,无所谓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要乐意表达。
我提供的材料是普通的浆糊里掺入各种颜色的颜料,调匀后与真的“果酱”十分相似,也满足了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生活真实场景的游戏意愿,通过“舀”、“抹”、“涂”、“撕”等各种小肌肉动作的练习,小班孩子精细动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活动临近结束时,又加入了小年龄孩子最喜欢的“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扮演“爸爸”“妈妈”给娃娃吃面包,再一次满足孩子的游戏需要,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为游戏中的“模拟道具”,从而进一步推动班上孩子社会性角色游戏的发展。
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常见的颜色,说出它们的名称2、尝试在“娃娃家”中运用绘画材料进行游戏,丰富游戏内容活动准备:1、在黄、绿、蓝、玫红、白等水粉颜料内调入少许浆糊,盛在小罐里,每个小罐内放一把小勺2、用稍厚的'白纸剪成两片连在一起的“切片面包”3、餐巾纸盒做成的“面包烤箱”若干4、各色彩纸若干,淡黄色油画棒若干活动过程:一、分辨颜色名称,联系自己生活经验,想象各种常见的果酱颜色,如黄色为色拉酱、绿色为猕猴桃酱、白色为奶油、蓝色为蓝莓酱、玫红色为山楂酱、大红色为草莓酱、橙色为橘子酱等二、操作过程:1、将两片“面包”打开,“面包”上涂抹果酱:任选一、两种颜料,用小勺舀少许,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再加上少许白色后,把两片面包合拢。
铃儿响叮当教案 (2)
铃儿响叮当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童喜欢的儿歌《铃儿响叮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学习编排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播放《铃儿响叮当》歌曲,让学生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引发学生的兴趣。
2.歌词学习:分段教唱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记忆歌曲内容。
3.舞蹈编排:指导学生学习铃儿响叮当的舞蹈动作,并进行整体编排。
三、教学过程1. 歌曲欣赏•点播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内容和感受。
2. 歌词学习•将歌词投影或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读诵歌词。
•分段教唱歌词,逐句教唱并带领学生跟唱。
•反复练习歌词,确保学生掌握歌曲内容。
3. 舞蹈编排•指导学生学习铃儿响叮当的舞蹈动作,包括手臂的挥动、摇摆、蹲起等。
•带领学生在教室内进行舞蹈排练,根据学生数量和教室大小调整编排。
•引导学生探索合作和配合,使他们能够在集体舞蹈中互相配合。
四、教学辅助手段•播放歌曲的音频设备•投影或黑板,用于展示歌词•教室内的空间,用于舞蹈编排五、教学评估1.歌曲欣赏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对歌曲产生兴趣,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讨论。
2.歌词学习环节:评估学生是否能清楚地唱出歌词,是否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
3.舞蹈编排环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舞蹈动作,是否能够与队友协调合作。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创造和编排自己的舞蹈动作,让多种版本的铃儿响叮当舞蹈成为可能。
2.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喜爱。
3.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演出,让更多人欣赏学生们精彩的表演。
以上就是《铃儿响叮当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教案中的具体教学过程和评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祝您教学顺利!。
《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18篇)
《铃儿响叮当》教案《铃儿响叮当》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铃儿响叮当》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感受乐曲《铃儿响叮当》,能在模仿动作的基础上大胆创编各种肢体动作。
2、享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感受新年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课件、铃铛若干。
活动过程:一、兴趣导入1、律动:《喜洋洋》2、师:这是什么曲子?(叫什么名字?)【喜洋洋】你听了这首曲子觉得怎样?(一种怎样的气氛?)【热闹、喜庆、开心、热情】你们觉得什么时候是最热闹最喜庆的呢?【过生日、结婚、过新年】3、师:你们都是怎么庆祝新年的呢?(怎样过春节?)小结:有了这些挂灯笼、剪窗花、贴对联、放烟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的春节更加的热闹、喜庆了。
二、欣赏乐曲、感受旋律1、(ppt)新年老人:小朋友们,新年好!【引导幼儿与新年老人打招呼】今天,我要送你们一份新年礼物——带聪明的孩子去卡通城堡欢度新年。
/你们想去吗?/那我先考考你们!2、第一遍欣赏: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乐曲。
提问: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让你想到了什么?小结:这首曲子曲调活泼、情绪欢快。
让我们想到了放烟花、贴春联、挂灯笼,这些有趣的事情。
3、第二遍欣赏:提问:这首曲子都有哪些乐器演奏的呢?小结:因为有了琵琶、笛子、二胡、扬琴的共同演奏,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了更热闹喜庆的新年气氛。
好听的乐曲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
三、肢体表现乐曲过渡:瞧,卡通城堡的大门敞开了,我们赶快进去吧。
1、(图片:小公主)瞧,小公主在那边等我们呢!优雅的小公主做了个什么动作呢?你们会做吗?(引导幼儿模仿小公主的动作)除了这个动作,小公主还会做什么动作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肢体动作)我们看看小公主到底做了什么动作!(引导幼儿结合2副图片,连续得做动作)小结:原来一个静止的动作配上了身体某一个部位的变化,比如手的上下摆动,就能变成一个连贯的舞蹈动作。
《铃儿响叮当》教学教案优秀5篇
《铃儿响叮当》教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铃儿响叮当》教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活动准备:篇一1、知识准备:有关圣诞、圣诞老人的知识。
2、教具准备:图片、图示谱、音乐磁带。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二教学目标幼儿能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
幼儿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
感受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
在活动听、说英语。
教学过程一、透过雪花游戏引出活动主题1、雪花加法游戏2、雪花的颜色雪花想和大家一齐跳舞了。
二、分步初步学习群众舞1、感受音乐节奏(1)第一遍听音乐。
(2)三人一组自由跳舞。
2、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群众舞中的动作(1)幼儿观看大屏幕三位幼儿表演的群众舞。
(2)讨论他们是怎样跳的。
(3)再次观看,注意观看钻过门洞的部分。
(4)教师透过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总结舞蹈跳法。
1-4小节;左脚起步,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复两次。
5小节;拉着的手高举。
3号幼儿小跑步合拍地钻过1、2号举起的“门洞”。
在一小节音乐内完成钻门洞动作,并逐渐回原位。
6小节;2号幼儿随着3号幼儿也钻这个‘门洞’。
7小节:1号幼儿仍高举右手,同时向右后自转一周。
8小节;三人拉成圆形。
9-10小节:三人同时逆时针方向做跑跳步。
11-12小节;幼儿双手左侧拍手同时跺左脚各八次。
13-16小节:动作同9-10小节,方向相反。
3、学习群众舞中的难点部分“钻门洞”小猫想明白是怎样钻过门洞的。
(1)两个孩子和老师一齐戴上标志1、2、3示范,老师的标志是2。
(2)三个小朋友示范。
(3)幼儿分成两组戴上数字标志练习钻门洞。
一半练习,一半唱英语歌曲。
(4)选取跳得好得好的幼儿再次示范,强调钻门洞和自转。
(5)幼儿群众跳一次,教师扮作圣诞老人帮忙还没有会的幼儿。
《铃儿响叮当》精品教案
《铃儿响叮当》精品教案教案:《铃儿响叮当》一、教学目标:1.熟悉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曲调和歌词。
2.通过唱歌的方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律动。
3.培养孩子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CD或音频设备(播放歌曲用)2.铃鼓或其他打击乐器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铃儿响叮当》,快速播放一小段歌曲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律动。
2.合唱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歌词,进行合唱练习。
教师可以边示范边带领学生唱歌,重点注意歌曲的节奏感和表达方式。
3.打击乐表演(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铃鼓或其他打击乐器,并简单示范如何敲击乐器。
然后,教师分发乐器给学生,组织他们一起演奏歌曲的伴奏部分。
4.分组合作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2-3人合作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如唱歌伴奏、舞蹈伴奏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让学生丰富他们的表演内容。
5.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歌曲的节奏感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其他时间继续练习这首歌曲,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歌词和曲调特点。
2.指导学生创编新的歌曲或舞蹈,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反思:这堂音乐课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学唱和打击乐表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分组合作表演的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趣,学生参与度高。
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在其他时间练习这首歌曲,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023最新-《铃儿响叮当》的教案【3篇】
《铃儿响叮当》的教案【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3篇《铃儿响叮当》的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铃儿响叮当》教案篇一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演唱技巧。
3、创编节奏,并能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意境,用欢快生动的情绪演唱来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铃鼓、三角铁)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想知道是谁吗?(出示课件)你知道有关圣诞老人的故事吗?(学生自由回答)二、新授歌曲师:同学们对圣诞老人都很熟悉,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有关圣诞老人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播放课件)设问:歌曲是几拍子的?情绪怎样?(二拍子、欢快)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内容(课件出示歌谱)设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铃铛声)铃铛声是从哪里传来的?(雪橇、马车)师:是圣诞老人驾着马车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
彭特所作。
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啊?板书:结构A+B+A3、学唱歌曲第一部分,教师范唱后学生跟唱师:来,我们来甩一甩马鞭,让马车跑得再快一点?师生一起:“嗨!”4、学唱歌曲第三部分,加入刚才的练习,强化学生歌唱的气息支撑,最后“嗨!”结束。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1)教师范唱。
(2)学生随教师的琴声跟唱。
(3)找出较难的地方进行解决。
每句弱起部分,重点讲解并练习,力求唱准确。
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4)老师范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随琴一句一句跟唱。
(5)全体跟电子琴伴奏唱一遍。
6、整首曲子跟着电子琴伴奏完整唱一遍。
第4课《铃儿响叮当》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学唱《铃儿响叮当》,来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这两个重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和音乐符号。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音乐理论知识:认识并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等。
举例: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这些音乐符号进行演唱和创编。
(3)歌曲演唱技巧: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举例:教师需指导学生进行呼吸、共鸣等方面的练习,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2.教学难点
(1)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掌握复杂的节奏型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重点难点解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通过拍手和跺脚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并掌握复杂的节奏型。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铃儿响叮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更好地掌握歌曲节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节奏创编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节奏的创编过程,理解节奏的基本原理。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节奏创编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注意到个别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讨论。
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第8单元《3. 演唱 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填词演唱
注意一音多字的演唱,注意音准。
反复练习演唱,注意情感。
5、完整演唱歌曲
有感情的演唱。
6、请学生聆听原版《爱我你就抱抱我》,再欣赏改编版《爱我你就抱抱我》,说说两首歌曲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回答3/4和4/4的强弱规律的不同,再把《铃儿响叮当》的歌词按照3/4的节奏读出来。
8.隋琴演唱歌曲。
四、创作与表现
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创编舞蹈,为歌曲加打击乐器。
2、再听歌曲
再来欣赏一遍,歌曲是由几几拍子构成的?
歌曲唱什么内容?(出示歌谱)这首歌描写了什么情景?
3、朗读歌词
找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领读歌词(按歌曲的节奏读)
4、模仿秀
弹伴奏随时纠正错误,纠正音准、节奏。弹奏曲谱。指导学生哪个地方唱的重一些,哪个地方唱的轻一些。
指导学生一音多字的演唱。
5、完整演唱歌曲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演唱《铃儿响叮当》
总课时
教师
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体验在雪橇上急速飞奔时舒畅的心情。
2、配合打击乐器和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配合打击乐器或简单舞蹈动作,能较好地表现音乐风格和情绪。
二、创设情景
1、欣赏雪橇图片
马拉着雪橇
运送货物、交通工具、娱乐工具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情绪:活泼、跳跃
2、再听歌曲
聆听歌曲,说一说歌曲内容。
节拍:4/4,强弱次强弱
3. 演唱 铃儿响叮当-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3. 演唱铃儿响叮当-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能较准确地演唱歌曲;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感受力。
教学内容
•歌曲:《铃儿响叮当》;
•曲式:AABB;
•旋律:1.2.3.5.3.2.1.3.3.3.3.5.5.5.5.3.2.1;
•调式:C大调。
教学步骤
第一步:感受歌曲
1.播放《铃儿响叮当》音频或现场演唱;
2.让学生静听,感受歌曲意境和情感表现;
3.引导学生听出歌曲的基本情感,并让学生自由表述。
第二步:分析歌词和曲式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AB两段结构;
2.学生跟读歌词,掌握歌曲的意义;
3.教师与学生一起唱响歌曲,熟练掌握歌曲旋律;
4.教师以演唱的形式,引导学生记住歌曲的曲式和旋律。
第三步:练习演唱
1.教师先带领学生唱《铃儿响叮当》;
2.学生听清歌曲旋律后,跟着教师分段反复演唱;
3.学生分组合唱歌曲,多次练习,熟练掌握。
4.学生进行齐唱练习,并逐步提高演唱的效果。
第四步:扩展演唱
1.学生分组自选加入需重复口诀的歌曲(如数学公式)进行歌曲混合演唱。
2.班级分为多个组别,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表演。
教学要点
•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歌曲的结构和曲式;
•歌曲的旋律。
教学评价
•学生能较准确地演唱歌曲;
•学生丰富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技巧;
•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提高。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上册《3. 演唱 铃儿响叮当》教案
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上册《3. 演唱铃儿响叮当》教案一. 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富有圣诞节气氛的歌曲,选自辽海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西方的节日文化,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西方节日文化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西方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
2.对西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和节日文化,帮助学生理解。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歌唱技巧。
4.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乐谱和歌词。
2.制作相关节日文化的图片和资料。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4.安排适当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圣诞节的音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西方节日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铃儿响叮当》的背景和意义,展示歌曲乐谱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重点指导歌曲中的特殊音阶和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把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歌唱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铃儿响叮当”象征的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意义和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歌曲《铃儿响叮当》和西方节日文化,演唱歌曲给家人听。
3. 演唱 铃儿响叮当-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3. 演唱铃儿响叮当-辽海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铃儿响叮当》的歌曲来源及其演唱艺术特点;
2.学会演唱《铃儿响叮当》;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热情,增进集体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歌曲旋律和节奏;
2.学会通过合唱演唱展示个人的声音魅力。
三、教学难点
1.统一集体的唱腔;
2.合唱与独唱的错落有致。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演唱《铃儿响叮当》前几句来引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老师可以单独演唱,让学生跟唱。
2.歌曲教学
(1) 分配声部
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及个人意愿进行分配,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低两个声部,和声由老师担任。
(2) 声部练习
每个声部分别练习,熟练掌握自己的唱腔,注意音准和节奏感。
(3) 合唱排练
将两个声部进行合并,将单独练习的唱腔进行配合。
尤其注意声部交替及合声平衡。
3.完整演唱
熟练掌握歌曲后,全班一起演唱。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将自己的优点展现出来。
4.评价及总结
演唱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点评唱腔合理性和声音协调性,同时为学生实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加油努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铃儿响叮当》的唱腔,还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本课的教学方式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集体展示和表达。
总体而言,针对四年级学生的音乐教育,以唱腔教学为主要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动手能力,激发其音乐创造潜力,更好地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和自我表现能力。
铃儿响叮当教案
铃儿响叮当教案
教案题目:铃儿响叮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童谣《铃儿响叮当》的歌词、曲调。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
童谣《铃儿响叮当》的歌词、曲调。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老师播放童谣《铃儿响叮当》的音频,让学生聆听。
-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摇动身体,感受节奏。
2.讨论: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忆童谣中出现的铃铛、大钟等物品,了解这些物品的特点和作用。
3.学习歌词:
-老师给学生分发童谣《铃儿响叮当》的歌词,并给予学生适当时间阅读和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分角色朗读童谣的歌词,搭配动作表演。
4.合唱练习:
-全班一起合唱童谣《铃儿响叮当》。
5.音乐编排:
-根据曲调安排不同的人数集体动作,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6.游戏:
-老师与学生一起玩“变身游戏”:老师将不同的物品图片贴在墙上,当音乐响起时,学生按照指导发出相应的声音和动作。
-游戏结束后,学生与老师一起讨论游戏中使用的不同物品
和动作。
7.小结: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内容,回顾童谣《铃儿响叮当》中的歌词和动作。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学习了童谣《铃儿响叮当》,并掌握了歌词的内容和曲调。
通过音乐编排和游戏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下节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分小组合唱童谣,并进行创编和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
总第30 节
课题2《铃儿响叮当》专用教室音乐室第课时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指导学生把握住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学会识别、演唱曲谱,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歌表演。
教学要点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一.课前展示
二.情境导入三.自主合作探
又名《雪橇歌》,创作于1857
年,原是一首嬉游歌曲,为人们
冬季滑雪时所唱。
全曲旋律轻松
活泼,分主歌和副歌两部分。
演
唱时注意:主歌四个乐句均是弱
起拍开始,后半拍的起拍换气不
要太明显,尽量保持旋律的连贯
性(每两小节作一换气点);副歌
开始后音乐更加活跃、欢快,“叮
叮当”是模仿雪橇的铃声,最好
用顿音演唱方法去唱;全曲歌词
节奏较紧,多处出现十六分音符,
要注意咬字要灵巧、清晰。
最后
一句还可以处理成渐慢拖长音,
并渐弱结束,犹如雪橇越走越远。
学习这首歌曲时,注意不要
总是追究一处,
(如,弱起的地方)
而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完整地
再现歌曲。
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四.检测提升五.归纳反思
铃儿响叮当》的曲作者是彼
尔彭特,词作者已无从查考。
开
始,它只是一首圣诞节期间出游
时唱的欢乐歌曲;现在,他已不
仅仅限于在节日期间演唱了。
在欢庆圣诞节日期间,坐上
雪橇飞驰在积满白雪的街道和郊
外辽阔的雪原上去寻亲访友,观
赏冬日自然美景,的确是一件惬
意的事情。
一路上,再唱上这么
一首歌,更能增添人们的欢乐气
氛。
歌曲是4/4拍,共六个乐句
组成,分为两段,(1—8)小节为
第一乐段,(9—12)小节为第二
乐段是副歌。
前四个乐句活泼跳
跃、富有弹性,描写年轻人乘雪
橇出游的欢快心情。
后两个乐句,
即副歌部分较舒展,描写和模拟
雪橇飞驰时清脆的铃声,演唱时,
如果伴奏加上铃声效果,会为歌
曲增添浓郁的节日色彩。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板书设计:
2《铃儿响叮当》
教学反思:学生把握住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学会识别、演唱曲谱,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歌表演。
课时计划
总第节
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总第节
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总第节
课题专用教室第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