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16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 2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湘教必修2
问题 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 高考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考查,一般不直接考查理论
本身,而是结合现实问题,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同学们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 的理解,真正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价值 观,并能广泛联系社会实际,以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在反思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和 发展问题后提出的,其内涵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 相关,对内涵四个观念可从下面的角度理解:
高考地理总复习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02022/1/102022/1/102022/1/10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环境问题:尖锐不可调和。 ②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谋求人地和谐,出现了和谐论。
可持续出现时间:20世纪80年代
③发展论理论内容: 、强调社会经 相济 协的 调发展与
、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______枯竭、________ 失调、________恶化。 (2)目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 同发展。 (3)战略实施——《21 世纪议程》和《中国 21 世纪议 程》。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当地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历史上营 植被的 人 为 原 因 破坏 造宫殿和战争的影响, 大量的原始森林 被破坏,这使雨水、径流、风力直接侵 蚀黄土地面,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 当地盛行轮流的耕作制度, 使泥土裸露 耕作制度 在外,易被水流带走 黄土高原的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地 开矿 区之一,尤其是煤炭资源,当地的采矿 破坏了地表土, 使土地抗侵蚀能力减弱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后果
内部富营养化加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 环境污染 剧,水草繁茂、 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 泥炭化加速 大量引水 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 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 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 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 少、干涸 流改向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核心整合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 (基本条件 )、地表物质松散 (物质基础 )和风力强劲(动力因素)。其中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 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而多年持 续干旱,则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②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 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湿地的消亡。湿地消亡 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 土壤侵蚀 围湖 (海 ) 造陆 影响 外部物质进 导致的后果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入, 填充作用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 加剧 剧减,乃至消失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B.氮、磷营养物 D.泄漏的石油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C.中、低纬近海
)
) B.大洋中部 D.高纬近海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备考策略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高考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集中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
面。从考查形式上看,结合某区域的城市化、人类生产生活 来考查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差异、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以 热点问题或生态破坏地区等为背景,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 影响及防治措施;以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为突破口,结合具 体案例,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途径、发展方向等;结合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考查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等。复习时以某一重大环境问 题为材料,详细分析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提取有 效信息、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
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 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 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 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加 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 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 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核心整合
高考地理考前夯实基础回归教材第十六讲可持续发展ppt优质课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广西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 最多时种植面积达200万公顷。近两年因“桉树是地下抽水机、耗肥机、 有毒……”言论的影响,广西各地“清剿”桉树,退林还田。但也有人认为, 桉树和森林一样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不应砍伐。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 中心经实地走访发现,广西桉树林下“寸草不生”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桉树 无毒,也并非抽水机。 材料二 桉树种植要求及生长特点。 材料三 广西桉树产业关系。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塞罕坝,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 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起初从1000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 树苗栽种,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 如今,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林场还利用无法造林的空地 发展风电项目且向外输出电力。2017年12月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 —“地球卫士奖”。
难点突破:如何区别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四种观念各有侧重点。 发展的观念强调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的发展权。 公平的观念强调人与人的平等权,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既体现 在同代人之间又体现在代际之间。 环境的观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性。 权利的观念强调人们享受的权利,既包括物质生活享受,又 包括环境享受。
答案提示:桉树生长初期耗水量大,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因缺水和除草剂 的大量使用导致肥力下降,甚至土地退化;林下植被因缺水缺肥而无法存活,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滑坡、洪涝等灾害增加,改变局地小地形; 改变局部小气候,使该地区气候变得干旱。
浙江省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九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
第 2 课时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课时训练 ]1.以下图中甲图为鄱阳湖平原表示图,乙图为该湖南部地域图。
联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剖析图示湖泊对其四周地域天气的调理作用。
(2)试剖析鄱阳湖水位比早年同期偏低的原由及带来的不利影响。
(3)乙图中 PQ铁路的建成对该地区铜矿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有益影响?(4)比较乙图中湖泊东、西双侧河流在开发利用上的差别,请说明原由。
分析第 (1) 题,湖泊对天气的调理作用可从气温、降水双方面剖析。
第(2) 题,湖泊水位比早年同期偏低应主要从入湖水量和蒸发量双方面考虑;湖泊水位较低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环境、渔民生产生活等方面考虑。
第(3) 题,铁路的修筑改良了交通条件,为工业的发睁开拓了市场。
第 (4) 题,注意东、西双侧河流流经的地形区不一样,进而致使河漂泊差大小的不同。
答案(1) 湖水的热容量较大,使湖泊四周地域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变小;湖泊四周地域空气润湿,降水量略偏大。
(2)原由:流域内降水较早年偏少,入湖水量小;高温时间偏长,蒸发旺盛。
影响:不利于湖区航运的发展;不利于湖区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生长;不利于以渔业活动为主的渔民的生产生活。
(3)铁路的修筑加大了铜矿的外运力度,扩大了市场。
(4)东侧河流流经山区,水力资源丰富,可利用水能资源发展小水电;西侧的河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域,水流安稳,合适航运、水产养殖等。
2.美国田纳西河的开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是美国最早实行洪泛区管理的地区。
读田纳西河上 M与 N城之间地形剖面图及 N 城市的天气资料图,回答以下问题。
(1)N 地天气种类是________天气,天气特色是_______。
(2)从图中看出, N 城市降水最多的季节为 ________,而 ________季降水相对较少。
这类降水分派特色对农业发展和河流航运的影响是________,针对上述问题,采纳的主要解决举措是____________。
(3)图中 M与 N 城之间河漂泊差约为 ________m,这类地形特色关于航运影响较大,试剖析原由_______。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5 第3讲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利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优势,又能实现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答案 (1)A (2)D (3)C
区域农业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
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 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如下图所示: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转移
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
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地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
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及产业转移。
区域农业的发展
1.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地区以干旱严重而闻名,像一条带 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 “ 旱腰带 ” 。这里人口密
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读图回答(1)~
(3)题。
(1) 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干旱严重的主要原因 是 ( )。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
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2)“ 旱 腰 带 ” 地 区 不合 理 的 农业 开 发 导致 的 恶 性循失加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 →扩大垦荒面积 B.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 垦荒→植被破坏
对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般要从转出地和转入地
两个地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相关图表资料,考查区域 特征、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区域发展
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这一考点出现的频率将会加大。 (2) 以热点区域或典型区域的发展为背景材料,突出表 现地理知识在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应用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 热点,特别关注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东部城市的工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17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17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考纲再现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a 2.控制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b 3.转变发展模式(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2)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b 4.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b回扣导图1.控制人口规模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其目的是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清洁生产和文明减少经济活动所3.(1)不可再生资源,应在加强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2)对可再生资源,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
例如土地资源,要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森林资源要合理利用,妥善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要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要伏季休渔、禁止滥捕、重视污染治理等。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1)协调人地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家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016·4月衢州二中选考科目模拟考题)下图为“某电厂循环经济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若H 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A .砖瓦厂B .钢铁厂C .玻璃厂D .化工厂2.该电厂的生产模式对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A .减弱噪声B .减少酸雨C .保持水土D .绿化环境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箭头顺序,指向H 厂的废渣是来源于石膏板材厂的废弃物,不能作为玻璃厂、钢铁厂、化工厂的原料,可以作为砖瓦厂的原料,经过处理后制成砖瓦。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
关闭
解析
答案
-23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4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7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答案: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 的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26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
环境 具体表现 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 污染、土壤污染 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噪声污染 主要成因 任意排放工业 “三废”和喷洒有害人体健 康的农药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建筑、娱乐、交通等
-6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核心思想
(3)局限性: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7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人类中心论 (1)产生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 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2)基本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 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3)评价: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对 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 的生存与发展。
二轮复习:高考地理尺度问题
小尺度区域气候差异:下垫面(湖泊、裸地)、地形、 人为因素(热岛等)
中等尺度区域:结合考虑
大尺度区域气候差异: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
1.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
5.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
的主导因素是 B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下垫面、人为因素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C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7~9题。 第7题此区域可以理解为中小 尺度,因此该区域年均温分布 主要考虑BC,而B整个岛屿处 在海洋之中,这一因素又得以 排除,从等温线呈闭合状可推 导出东部有山地。
D 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 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 冰雪覆盖的山 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5~6题。
2、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
要来源于[ C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
区域可能[ D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4.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 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 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 时地面气压场。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一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配套课
【分析】人地关系经历了采集渔猎时期基本协调→农业文明时
期开始不协调→工业革命以来的不协调→后工业时代的逐步走
向协调等过程。
6.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
【分析】人类是环境的一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占
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
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在人类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 同的响应。
伙伴论”,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
面的认识过程。可以看出,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
高,通过发展生产力,最终可以实现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典例1】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
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该思想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1.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 ) 【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 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 不断进步与深化。
2.任何历史条件下,除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外,其他人地关系的理
论都是错误的。( × ) 【分析】首先,各种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和观点都是在不同社 会经济、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有它的局限性;其次,每一种观点 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只不过是具有片面性而已;再次,可持续发 展观念也是在以往各种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3.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没有环境问题。( × )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大熊猫的栖 应和子孙后代共 息环境;我国的 享资源和环境; 《八七扶贫攻坚 各国都有发展权; 计划》 优先消除贫困 保持适度的开发 规模,合理开发 在各个海域实行 利用资源,处理 伏季休渔制度 好发展经济与保 护环境的关系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可持续发展》(教师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六)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善待自然——当今社会——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地域差异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如下图: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3)原则:____公平性___原则、___持续性____原则、____共同性___原则。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严峻挑战庞大的人口基数;
(2)人均资源不足;
(3) 环境污染严重。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①手段:环境无害化技术。
②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③资源利用方式:环境友好方式。
④目的: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工业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是:清洁生产。
即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
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价。
克服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
弊端。
(3)农业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是:生态农业。
即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
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三、备注(请注意复习《南方新课堂》的以下内容)
(1)P60点津:局部环境污染的成因、环境问题对策答题模板
(2)P64点津:环境问题题目的答题思路
(3)P66归纳与整理:全球性问题成因和案例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考情分析】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地理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及危害,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从命题形式上看,信息呈现方式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料等图表为主,题型为选择题、综合题并重,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仍将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实力上,留意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实力和获得信息实力的考查,留意了基础学问、基本原理的识记、迁移实力与人们关注的实际问题结合解决问题的实力。
2.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3S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多留意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
从考查内容看侧重“3S”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形式看多以资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
2009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灾难检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学问链接】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1)人口压力带来的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问题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个基本原则:(1)公允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须要共享资源和环境。
(2)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需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实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3)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在敬重各国主权和利益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5.人地关系相关模式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回答:①图中A代表___________,是人类通_____________活动从_______________输入人类社会的。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0讲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土 沙 垦、滥牧,破坏 地区;季风区 退化,植被覆盖面 管理,退耕
地 化 植被
的边缘地带 积减少
还林、还牧
荒 地表土层薄,土
漠 化
石 下基岩坚硬,地 漠 形坡度大,降水 化 多,冲刷作用强,
石灰岩广布 的高原山区
使山地成为荒漠, 人畜饮水困难,导 致土地退化
禁止陡坡垦 荒,实行封 山育林
植被破坏严重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 (1)概念: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 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 不利影响的现象。 (2)产生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 考点4
妨碍工农业 生产;影响经 济发展;影响 人类生存
开源节流,节约用 水,修建水库;跨流 域调水;植树造林, 涵养水源;避免污 染和浪费
均匀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环境 问题
主要原因
主要分布
严重后果
解决措施
土 气候干旱,降水 温带内陆干 生态环境恶化,耕 保护好现有
地 量少;滥伐、滥 旱、半干旱 地、林地、草地 植被;加强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 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 水质恶化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主要类型
内容
危害
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工矿企
土壤 污染
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
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 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 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 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 能失调、质量下降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2)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内容
危害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16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回扣16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考纲再现回扣导图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3.可持续可展的基本内涵(1)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2)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3)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1.下表中反映出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A.远古时代没有环境问题B.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只要改变生产工具就一定会改造和战胜自然D.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答案 D解析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度较小,但并非没有环境问题;人类的社会发展变化是随科技而变化的,自然因素只是基础因素;人类提高生产工具性能,可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从而加剧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但并不能战胜自然;表格中三个时代的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大,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观点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人定胜天C.天人合一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答案 C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天人合一体现了人地伙伴论,体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选项会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对立,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披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3~4题。
3.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4.“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基础知识回扣回扣16人地关系
回扣 16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连续发展考纲再现考试内容必考要求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a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a(1)可连续发展的看法b(2)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回扣导图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生产力对环境对人地关历史阶段人类活动水平的影响系的认识人类社会发极为有限,被动地极为低下收集与打猎浅薄展初期适应环境出现谋事在人的加大,要求改造自农业社会生产力有较大以畜力和金属工具思想看法,从而出然,出现各样环境期间发展进行农耕现天人有关论和问题就地取材思想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时间人地关系理论主要中心思想各地域人类活动的特点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19 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境的性质20 世纪初可能论人对环境拥有适应与利用的选择能力“二战”和睦论 ( 人地协调论 )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睦,令人此后地之间获得协调发展20 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80 年月可连续发展论要素相协调3.可连续可展的基本内涵(1) 中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成立在生态可连续发展、社会公正和人民踊跃参加自己发展的基础上。
(2)目标:既要令人类的各样需要获得知足,个人获得充足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辈人的生计和发展组成威迫。
(3)基本看法:发展的看法、公正的看法、环境的看法、权益的看法。
1.下表中反应出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时代太古时代古代近现代类型人类“人”“从”“众”生产工具石斧鲁班斧电锯资源“森”“林”“木”自然环境山清水秀环境问题渐显山秃鸟绝水浊桃红柳绿天黑尘扬地塌A.太古时代没有环境问题B.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要素C.人类只需改变生产工具就必定会改造和战胜自然D.跟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答案 D分析太古期间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度较小,但并不是没有环境问题;人类的社会发展变化是随科技而变化的,自然要素不过基础要素;人类提升生产工具性能,能够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从而加剧各样环境问题的产生,但其实不可以战胜自然;表格中三个时代的人类活动强度不停加大,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
高考地理 总复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33讲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必修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下列属于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洞庭湖围湖造田 B.东北林区集中采伐,发展木材加工业
√C.内蒙古地区退耕还牧
D.沿海湿地大规模围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简述酸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 酸雨可导致河湖水酸化,鱼类生存环境恶化;土壤酸化,影响农 作物生长;森林受损,环境效益下降。 答案 河湖水酸化,鱼类生存环境恶化;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森林受损,环境效益下降。
解析答案
必修Ⅱ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33讲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考试内容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必考要求考查点拨源自a 以选择题出现,主 要考查可持续发展 原则
a
b
内容索引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课时训练
“二战”以后
调论)
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20世纪80年代 可持续发展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__境__ 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答案
3.可持续可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_资__源__危__机__和环境污染问题日 趋严重。 (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 (3)行动纲领:《__2_1_世__纪__议__程__》_。
12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扣16 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
考纲再现
考试内容必考要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a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a
b
回扣导图
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历史阶段
生产力
水平
人类活动
对环境
的影响
对人地关
系的认识
人类社会发
展早期
极为低下采集与狩猎
极为有限,被动地
适应环境
肤浅
农业社会
时期
生产力有较大
发展
以畜力和金属工具
进行农耕
加大,要求改造自
然,出现各种环境
问题
出现人定胜天的
思想观念,进而出
现天人相关论和
因地制宜思想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时间人地关系理论主要核心思想
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
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
境的性质
20世纪初可能论人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的选择能力
“二战”和谐论(人地协调论) 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
以后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
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
因素相协调
3.可持续可展的基本内涵
(1)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2)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3)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1.下表中反映出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时代
类别
远古时代古代近现代
人类“人”“从”“众”
生产工具石斧鲁班斧电锯
资源“森”“林”“木”
自然环境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环境问题渐显
山秃鸟绝水浊
天黑尘扬地塌
A.远古时代没有环境问题
B.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只要改变生产工具就一定会改造和战胜自然
D.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答案 D
解析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度较小,但并非没有环境问题;人类的社会发展变化是随科技而变化的,自然因素只是基础因素;人类提高生产工具性能,可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从而加剧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但并不能战胜自然;表格中三个时代的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大,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观点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人定胜天
C.天人合一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答案 C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天人合一体现了人地伙伴论,体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选项会造成人与自然环境的对立,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披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3~4题。
3.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
4.“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牺牲人们健康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第4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和增白剂、防腐剂等。
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B.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C.加剧了人地矛盾D.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
6.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
A.垃圾分类填埋处理
B.露天焚烧
C.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
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
答案 5.B 6.C
解析第5题,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有效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故B项正确。
垃圾用来焚烧发电的电量有限,只能说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不能说解决,故A项错误。
建垃圾发电厂解决了垃圾围城的困扰,减少了固体垃圾,缓解了人地矛盾,故C项错误。
垃圾发电厂的余热有限,只能提供部分冬季供暖,故D项错误。
第6题,垃圾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故C
项正确。
7.(2015·3月诸暨月考)为减少“任性的天气”出现的频次,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有(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禁止砍伐森林③提高重工业比重④推行低碳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图片“任性的天气”是指立冬节气时,气温较高,违背常见的自然规律,这属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表现。
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多,使得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强,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行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有效减缓全球气候变暖,①④说法与题意相符;森林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禁止砍伐森林不切实际,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应减少森林的砍伐,同时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从而增加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消耗,减轻温室效应,②说法与题意不符;提高重工业比重会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③说法与题意不符。
8.(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
答案 D
解析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加雨水的下渗,是建设“海绵城市”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