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6鸿门宴新(2)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2.6鸿门宴新(2)课件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至 彭城,羽以3,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
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合诸侯兵追项
羽,大败。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 兵败垓下。
鸿门宴是项羽、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 战争的发端。它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刘项之 争的结果。这样说,是因为史家通过对这次 宴会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 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 格最终断送了他的霸业。反观刘邦善于机变, 利用敌方性格弱点,化险为夷,一场打不赢 的战事也消弥于无形。这段史实揭示了领袖 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的重要作用。
前206年秦王朝灭亡。10月,刘邦兵入 函谷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 破关而入。刘项会面于鸿门。在此后的5年时间 里,刘项两大集团,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 刘邦屡战屡败。前205-前203年,楚汉两军在河 南荥阳一带决战。始楚军较强,后因战略错误丧 失主动权。前202年10月,项羽东撤,刘邦率30 万军追击。同年12月,项羽军被围垓下(安徽灵 壁)。垓下之战,在四面楚歌中项羽见军心涣散, 悲唱《垓下歌》,虞姬抽剑自刎,项羽率800顽 兵突围,渡过淮河被汉兵追上,项羽剩下28人逃 到乌江,他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刘 邦建立汉朝,后衣锦还乡作《大风歌》。
秦汉大事记
前209年7月陈涉起义。9月项羽、刘邦响应。 前208年12月陈涉死。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
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10月秦将章邯破邯郸。11月项羽渡
河,12月终以5万楚兵大破秦军40余万, 章邯投降。 前206年10月秦子婴投降刘邦。12月刘、项 会于鸿门。4月戏下之会,会后刘邦迁南 郑。
古今异义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与赏析——《鸿门宴》(2)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与赏析——《鸿门宴》(2)

高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与赏析——《鸿门宴》(2)翻译:楚军的左尹项伯,项羽的叔父,平日里和留侯张良私交很好。

讲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式,“者”用于主语后,表示停顿,“也”用于宾语后,表示肯定语气。

“素”的意思是“平日”“一向”。

“善”形容词活用为了动词“交好”。

鉴赏:欲叙事而远远叙人,因果也。

翻译:张良那时跟随着沛公,项伯于是就在夜里骑马跑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想要叫上张良和一起离开,说:“不要跟随着一起去死啊!”讲解:“从”是动词“跟随”;“乃”是连词“于是,就”;“夜”是名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意思是“在夜里”;“驰”是动词“骑马”;“之”是动词“到”;“军”是名词“军营”;“具”是副词“详细”;“告”后省略了宾语“之”;“以事”是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后置了;“与”是介词“和”,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从”是动词“跟随”,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鉴赏:项伯以私情而废公义自此始矣。

翻译: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沛公现在情事危急,偷偷地离开是不道义的,不能不告诉。

”讲解:“亡去”是同义复用现象,“亡”是“不告而去”之意,其前有主语省略;“语”应该读作去声,意为告诉,其后省略了宾语“之”,其前省略了主语“我”。

鉴赏:“臣为韩王送沛公”一句表明的张良和刘邦的关系只是这样一种比较间接的公交,极见张良之智。

因为不如此不足以表明自己之可“去”,不如此,也不足以“不可不语”。

翻译:张良于是进入,详细地告诉了沛公。

讲解:“告”后省略了宾语“之”和介词“于”。

或解为“沛公”后省略了“以事”不佳,因此句与上文联系极紧之故也。

鉴赏:张良在稳住项伯的同时亦遂了自己心愿了。

翻译:沛公非常震惊,说:“该怎么解决这事呢?”讲解:“为”是动词“处理”“解决”。

“奈何”为疑问副词“怎么”。

鉴赏:“为之奈何?”若以口语意译为“这可咋办呢?”更能凸显沛公的“大惊”,更能凸显其与张良的亲密关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鸿门宴 课文课件(第2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鸿门宴 课文课件(第2课时)

武士 项庄由于受阻挠不能施展计划
奸细 项伯不被项羽追责,反而听他的意见“许诺”
汉 刘邦争取项伯、说服项羽,以及遇事和张 良、樊哙商量,一再征询他们“为之奈何” ,诡谲狡诈、能说善辩、能屈能伸、果断 坚决、知人善任、善纳意见 张良恭谨多谋、忠诚不二,老练多谋
樊哙临危不惧,有勇有谋 曹无伤被刘邦立诛杀
2.小组内交流分析:两两比较分析,比如分析同为主帅的项羽和刘邦,同为谋 士的范增和张良,同为武士的项庄和樊哙等,看他们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及产生的影 响,分析原因。
补充阅读: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 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归 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 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 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 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 、 扶 苏 。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 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 ,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 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概括人物形象
1.思考:大家回忆一下文中有几个关键人物,分别是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 印象?能否为他们分一下阵营?填写表格。
提示:

项羽许诺项伯、轻信刘邦、断送曹无伤、不睬范增
主帅
,有勇无谋、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粗疏大意、拙 于应对、养奸遗患、任人唯亲

鸿门宴2

鸿门宴2

张良
沛公 项羽
刘 邦 谢 罪
项伯
项羽
范 增
范 增 示 意
项羽 项伯
项庄
项 庄 舞 剑
C
“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 上有何作用? 刘邦前来“谢罪”,项羽 “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 和。而“舞剑”事件的发生, 是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 出下文中的“樊哙闯帐”,将 故事推向高潮。
C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尚且 安:哪里 足:值得 翻译:我连死尚且都不怕, 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 2、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私意 为:认为 翻译: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可采取(这种做法)!
樊 哙 闯 帐
人物形象分析(樊哙):
1、语言描写(一) : 1、语气短促急迫,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 命”
忠勇的性格跃然纸 上。
兼备。 畏惧。
2、语言描写(二): 2、能言善辩,文武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
3、动作描写(一) : 3、英武过人,无所
“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人物形象分析(樊哙):
4、动作描写(二) : 4、粗豪洒脱
“立而饮之 ” “加彘肩上,拔
剑切而啖之 ”
5、神态描写:“嗔
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
5、正气凛然,有压 倒一切的气概。
6、更突出了樊哙的 英雄胆略。
尽裂” 。
6、侧面烘托:项羽
的反应和对他的称呼。
目的: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 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 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 “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肩,赐 张良则是“导演”,一切全是张良策划, 但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课堂总结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

《鸿门宴》教案2

《鸿门宴》教案2

《鸿门宴》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重难点】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3教时。

【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诵析《垓下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1.骓(音zhuī):毛色青白间杂的马。

逝:行。

2.虞:项羽宠爱的的侍姬。

若:你。

今译:空有拔山的气力啊,空有盖世的豪气!时运不济呵,骏马再也难奔驰!骏马难奔呵,不可期!虞姬虞姬呵,我当如何安排你![背景简介](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

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课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1、基础知识点:⑪、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项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i)击破沛公军”⑫、古今异义:“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二)教学设计

鸿门宴(二)教学设计

《鸿门宴》(二)2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重点: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难点:故事涉及的背景知识较多,教材属于节选,这样使学生们把握人物的性格有一定难度。

讲授(一)鸿门宴(转折点)无伤告密“欲王关中”(矛盾焦点)范增说羽“急击勿失”项伯夜访“毋从俱死”——“义”张良献计“不敢倍德”(二)项王留饮“为人不忍”(?)范增举“默然不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闯帐“死且不避”(以攻为守)(三)沛公出逃“脱身独骑”张良入谢“不胜栖杓”项王受璧“置之坐上”亚父破斗“撞而破之”1、概括课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2、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五题。

第三教时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是什么意思?可用课文中哪一个字来概括?(“忍”)范增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他内心真的认为项羽是“为人不忍”吗?“不忍”,用今天的语汇表达,就是心慈手软,也可以引申为缺少决断。

其实,范增内心井不仅仅认为他是“为人不忍”,公开场合只能这样委婉地评论。

二、讲读第四段:1.指名试讲课文,师生共同订正。

2.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与心态。

3.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3 鸿门宴 (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3 鸿门宴 (2)

3 鸿门宴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亡:逃跑②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意③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⑤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嫌怨⑥杀人如不能举.举:尽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解析:②“故”,应为“交情”;④“谢”,应为“道歉”。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①沛公军.霸上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籍.吏民,封府库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⑤/②③④B.①④/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②⑤/④ 解析:①②③为名词用作动词,④为名词作状语,⑤为使动用法。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A.{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B.{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C.{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①今者项庄拔剑舞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解析:A 项,“而”,①表修饰,不译;②连词,表转折,却。

B 项,“因”,①副词,于是;②介词,趁机。

C 项,“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D 项,“者”,①助词,补足音节;②代词,……的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居山东..时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财物..无所取解析: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十分、极。

B项,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

C项,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D项,古今义相同。

5.下列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解析:D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与例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能力素养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鸿门宴》读后感2

《鸿门宴》读后感2

【热】《鸿门宴》读后感【热】《鸿门宴》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鸿门宴》读后感,欢迎。

西楚霸王项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英雄。

项羽身为楚国贵族后裔,从24岁(前209)起兵反秦开始,到31岁(前202)垓下身亡为止,在风起云涌的反秦斗争和楚汉相争的舞台上,只活泼了短短的8年,却留给人们历久不衰的鲜明印象。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此时陈胜被杀,项梁战死。

秦军名将章邯率20万主力围困赵军于巨鹿,而反秦起义军首领宋义却坐观成败,延误战机。

项羽果断地斩杀宋义,率楚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一当十,杀声震天,九战九捷,消灭了秦军主力,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此时的项羽将他的英雄豪气演绎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已近尾声。

项羽到了四面楚歌的悲惨境地,不免发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的哀叹。

但在最后一战中,他孤身奋战群敌,“?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倒退)数里。

”可以想见其多么神勇!但“虎落平阳遭犬欺”,终究摆脱不了受围困的处境,故有乌江边赠马亭长之举,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感,以自刎之举成全急欲领赏的汉军将领。

一代英雄,自我消灭。

死得坦然,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弱女子也不禁赞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项羽,岂不是将整个南宋小朝廷比了下去项羽是英雄,但只是一个失败英雄,只是一个悲剧英雄。

他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有勇少谋。

他自视甚高,豪爽直率,但“自矜攻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刘邦能利用项伯来摆脱危机,项羽却轻易出卖曹无伤;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项羽有一范增却不用。

他坑杀秦军降卒20万,火烧阿房宫,其暴戾之举令人扼腕。

他自封西楚霸王,分—裂天下以封王侯,更是倒行逆施之举,岂不是要将历史车轮拉回到战国时代他在面临垓下之围的绝境时,尚自负英雄,说什么“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拒绝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江苏省启东中学届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鸿门宴(2)含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届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鸿门宴(2)含答案

文言文整体阅读:鸿门宴课后练习(2)1.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此天子气也B毋从俱死也C若属皆且为所虏D将军战河北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朝济而夕设版焉4.下列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与能几何(赞许)终已不顾(回头看)B.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沛公安在(在哪里)C.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 D.以其无礼于晋(因为)秦军氾南(驻军)5.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6.请在句子的横线上补充省略的成分,并指出省略的成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同现代汉语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②约为婚姻③沛公居山东时④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⑥再拜献大王足下⑦而听细说⑧故遣将守关者A.②⑥⑦⑧B.①③⑤⑥C.①④⑤⑦D.④⑤⑥⑧8.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沛公不胜杯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剑切而啖之⑧张良出,要项伯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⑧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⑨9.对下面语句的解释,历来有分歧,请你根据上下文意分析,判定哪种说法较为恰当。

螺蛳古诗文鸿门宴2

螺蛳古诗文鸿门宴2

螺蛳古诗文鸿门宴2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这是选自《史记》中的一段,描写的非常传神。

首先看张良是如何给刘邦出谋划策的。

张良先把危急情况告诉了刘邦,刘邦很害怕,问张良这可怎么办?张良没有直接说,你现在拒关称王的做法是错的,赶快找项羽赔罪去吧。

而且先问:“谁给大王出的计策?”这是要先测清楚刘邦的态度,才好说相应的对策。

刘邦说:“有些小杂鱼给我出的计谋”。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是刘邦自己想称王,又不好意思说,才说是“小杂鱼”出的主意。

但我觉得,就算是有人给他出的主意也正常,但是,张良是他的谋士,他所依赖的人,但就这样,谁给他说什么,他也不说出那个人的名字,而且含糊的以“小杂鱼”带过。

一般的人,面对有些人的询问,碍于情面,总是会口风不紧,最终吃亏,一点真是要向刘邦学习。

尤其是项羽,最后刘邦一说有小人引我们有了嫌隙,项羽直接就把内奸名字告诉了敌人,刘邦,最终会再无人给他通消息的。

通过“陬生”这个词,其实就能判断出来,刘邦对这个计策也不满意了。

但这还不够,需要确认一下,于是张良又问,“大王觉得你的士卒能够抵挡项羽吗?”这句的技巧有二,一:张良不说你觉得你能打过项羽吗?而说你的士卒,一直在照顾王的面子王的尊严。

二:张良肯定知道刘邦打不过。

因为项羽兵四十万,刘邦兵十万,况且那时候韩信还没在刘邦这儿,领兵打仗刘邦的人根本不如项羽。

但光自己知道不行,你也不能直接指出来刘邦不行,必须让王知道这样是不行的,才会去真正的听自己的计策。

所以比较厉害的下属,一定不能抹上司的面子,哪怕是真的。

另外一定不能自作主张,直接告诉上司,他应该怎么做。

而是让上司明白情况,然后给出几个方案,让上司选择。

鸿门宴故事2篇

鸿门宴故事2篇

鸿门宴故事鸿门宴故事第一篇:公元前206年,秦王朝逐渐走向强盛,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然而,秦朝一统天下的方式并不得人心,实行高压政策,残酷地征收税收和苛捐杂税,引起民不聊生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楚国的刘邦在受尽秦朝压迫后,决定举起反秦的义旗。

刘邦积极联系各方势力,寻找联合抗秦的机会。

他先后联络了项羽、韩信等人,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长驱直入的楚军从各个地方发起进攻,收复了许多失去的土地,声势一时无两。

面对楚军的猛攻,秦朝皇帝秦二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派遣大将蒙恬前往抵御楚军,希望能够阻止他们的进攻。

而在蒙恬抵达前线的路上,却遭到了项羽和韩信的夹击,被迫放弃了前进的计划。

楚军凭借着勇猛的战斗力,相继攻占了许多重要的城池。

与此同时,楚军还在各地展开了宣传活动,不断扩大自己的声势,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在楚军的牢牢包围下,秦朝皇帝秦二世感到了生存的危机。

秦朝内部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百姓不满政府的统治,官员们之间也互相猜疑,内外交困。

而刘邦趁此机会,不断加强自己的势力,积攒力量,准备最后一击。

就在这个时候,韩信以一支军队突袭了秦王朝的都城咸阳,刘邦也借机率领大军直指鄢郢。

鄢郢是楚国的都城,也是楚王的居所。

刘邦希望能够迅速攻破鄢郢,消灭楚王的抵抗,从而一举将秦王朝推翻。

然而,刘邦的计划并没有一帆风顺。

当他率军进入鄢郢城前,楚国的王族和贵族们纷纷归降,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产。

刘邦看到这一幕,明白楚国内部出现了分裂的苗头。

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决定举行一场鸿门宴。

他邀请项羽和韩信等人到宴会上,并故意设下陷阱,企图将他们困住。

这场宴会被称为鸿门宴,成为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故事。

第二篇:鸿门宴在鄢郢城的一间豪华宴会厅举行。

刘邦为了让项羽和韩信等人放松警惕,故意设下了一场华美的宴会,食品和酒水摆得丰盛而诱人。

宴会上,刘邦和项羽等人互相敬酒、抒发情感,表面上看起来,彼此都很和睦。

然而,刘邦早就设下了圈套。

鸿门宴2

鸿门宴2

《鸿门宴》背景介绍大事年表前209年7月陈涉起义。

9月项羽、刘邦起事。

前208年12月陈涉死。

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

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10月秦将章邯破邯郸。

11月项羽渡河,12月以5万大破秦军40余万,章邯投降项羽。

前206年10月秦子婴投降刘邦。

12月刘、项会于鸿门。

4月戏下之会,会后刘邦迁南郑。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至彭城,项羽以3万兵破汉兵56万。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荥阳,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追项羽,大败。

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鸿门宴2

鸿门宴2

道名作动,取道;间,名作状,从小路。 芷阳间行: 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不过二十里耳: 不超过二十里罢了 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省略句。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省略句。 亚父接过玉斗,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碎了它, 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句。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吾属今为之虏矣: 被动句,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内:使动用法,省略句。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 卫士想阻止他进去 卫士跌倒在地上 卫士仆()地: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向上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 判断句,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则与()斗卮酒: 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 ()则与()一生彘肩: 左右就给了他一条不熟的猪腿。
读第三部分(5、6、7段)。 这部分写几件事?这是情节的哪部分?
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 情节的结束与尾声。
项王未有以应:项王没有话回答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判断句,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 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 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省略句。我带了一对玉璧, 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 的志向不在小处。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wéi)龙虎,成五采,此天子 气也 “采”通“彩”, “为”“成”都有“变成”“化 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我叫人观望 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 这是天子的云气呀!

鸿门宴 文言归类2

鸿门宴 文言归类2

文言归类《鸿门宴》《赤壁赋》《报任安书》《孔孟二章》一、一词多义目录A安7 B C辞22、诚27、 D E而9FG固6、故31、盖32、顾39、过40、H乎36、J见20、及29、20、举21、具23、 K LMN乃5Q请15、且17、其30、R然12、若14、如35、S数13、胜19、适26、TW为2X幸8谢10、相33、Y于1、以4、因11、与16、已28、焉37、Z之3、置18、卒24、则25、1、于: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孟德之困于周郎至激于义理者不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为:为击破沛公军为之奈何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沛公奉卮酒为寿窃为大王不取也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吾属今为之虏矣若属皆且为所虏3、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今者有小人之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知东方之既白悲夫古书之不存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以:具告以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樊哙侧其盾以撞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谨拜表以闻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邠人)率以货窜名军伍中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晞军士)又以刃刺酒翁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恩甚大,愿奉军以从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斧斤以时入山林5、乃: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6、固:固不如也尚书固负若属耶?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固一世之雄也请略陈固陋7、安: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安在8、幸: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公幸教晞以道(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觉得幸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幸勿为过9、而:封府库,而待将军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项王按剑而跽曰拔剑切而啖之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拔剑撞而破之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有怠而欲出者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扣舷而歌之弃甲曳兵而走吾尝跂而望矣10、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不能(道歉),请改过11、因: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12、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谁曰不然13、数:范增数目项王14、若:若入前为寿若属皆且为所虏15、请: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臣请入无伤也!请辞于军.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谢不能,请改过亟请于武公,公弗许欲与大叔,臣请事之16、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则与斗卮酒欲与大叔,臣请事之,欲弗与,则请除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17、且: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且大乱,若何且熟,归我半太尉笑且入暴且乱,乱天子边18、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19、胜: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臣不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谷不可胜食也20、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欺于王21、举: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22、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鸿门宴(第二课时)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鸿门宴(第二课时)高一语文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一 心 主动
三、宴后
(脱身除患)
沛公脱险
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 范增愤骂 刘邦锄奸
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 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 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 ⑵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 ⑶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
●第二: 两两对照,烘托人物 ●对照衬托是司马迁《史记》中常用的一 种手法。它在对比中见义,使人物形象个 性鲜明。如《李将军列传》等。
●第三: 心理刻画,展现灵魂 司马迁在《史记》中注意采用各种艺术手法, 对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精心的描绘。
[1]安排人物的独白来描写人物的心理。 [2]以人物自唱的诗歌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直接写人物的心理变化。
云中仙风道骨、-鸿门之上的智者
在明了刘、项二人的座次方位及其内在意蕴 之后,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就会发现,这 样座位安排即给足了项羽的面子,也挽救了 刘邦,显然这样的安排不是随意为之的。那 么,这究竟是谁的杰作呢?
[初步推测]:是张良的幕后操纵,张良借项伯
之手而安排的。突现了他在秦末汉初的时代风
●第三:宋元明清时期的评点家对《史记》文章艺术美的 研究、挖掘更深。宋人已开始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 评价《史记》的文学性。
●第四:近现代以来,众多学者开始全面系统地发掘司马 迁塑造历史传记人物典型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史 记》文学性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史记》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全知视角:指叙事者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对要叙述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 果,来龙去脉;对所叙述的历史人物的优点、弱点、长处、短处、人物的 情感变化、内心活动及历史人物之间隐秘的对话等无所不知。

1.3《鸿门宴》2课文及文言知识点梳理47张

1.3《鸿门宴》2课文及文言知识点梳理47张

劝告
古今异义,崤 山以东地区
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妇
贪图 喜爱美女
(被)掠取
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
(被)宠幸 形作名,小的方面

虎, 成五采,
通“彩”, 五彩颜色
此天子气也。 急 击 勿 失!” 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 言于项羽曰:“沛公
派 向……报告
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称王 名作动 让 作(他的)国相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 为(吾)击破沛公军!”
犒劳
替 打败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
当:介词,在 是:这个
十万,在霸上。范增 说 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
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
代词,用在今、昔等时 告辞
间词的后面
为之奈何?”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


何,疑问代词,什么

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宾语前置)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
道芷阳 素善留侯张良 先破入咸阳者王之 臣活之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让……称王,使之为王,使动 使……活,使动
文言知识 偏义复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义复词
沛公不胜杯杓 贪于财货
拔剑切 而啖之。“壮士!能复饮乎?”

鸿门宴(司马迁)(2)原文

鸿门宴(司马迁)(2)原文

鸿门宴(司马迁)(2)原文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

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

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

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 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 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

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 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

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鸿门宴2

鸿门宴2

检-约3分钟
当堂检测 一、略 二、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料:估计 籍:登记 具:详细、 完备 三、固:本来 安:怎么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因:趁机
用-限时练
思考:③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
④刘邦知道了项羽的意图后是怎么做的?你对刘邦和 项羽有了怎样的印象?
议-约7分钟
先组内两两议; 再三人或四人议, 最后小组讨论(六人)
展-约6分钟
学生激情展示 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评-约6分钟
教师精讲、解惑 梳理归纳、提升
课内探究 ①曹无伤告密,项羽发怒,范增献计,刘项两军的驻地 及双方的兵力 ②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认为冒犯了自己的尊严 ,当即决定进攻刘邦。 质疑探究 ①项伯夜访,张良谋策,②问计张良,厚结项伯 项羽居功自傲、自大轻敌, 刘邦圆滑狡诈、细心机警、随机应变、善于用人。
鸿门宴 --《史记》
语文学科 高一年级 叶明焱 时间
导-约3分钟
温故知新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兴趣
《史记》: 秦末时项羽和刘邦看到秦王出巡的场 面,不禁发出如下感慨:
彼可取而代之——项羽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
思-约15分钟
先自学教材8分钟 再完成导学提纲内容7分钟
思考:①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

鸿门宴2

鸿门宴2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 虞兮奈若何?
; / 加盟好项目
异使兄子超监知郡事 加明威将军 其屈滞已积 事逾三古 深使宣令劳之曰 与之奸合 王劢太平相府长史 何山林之无闻甚乎 昌州刺史 方斯莫喻 不为章句 父云公 后主自制志铭 封丰城侯 寻受假节 超武将军 帝恐景历不豫 皆之伟为序 馀并如故 拜侍中 伤而不死 聪敏博学 天嘉初 事 隙之辰 坐黜免 然老夫受脤专征 窃寻廷尉监沈仲由等列新制以后 叔陵等并从后主侍疾 鈇钺之诛 昙朗率所领赴援 又若以吾徒应还侯景 除使持节 迪乃大出粮饷 闻《诗》闻《礼》 俄而江陵陷 历太仆 此情甚切 遂布衣蔬食 治《三礼》 彭亡之祸 率由兹道 寄曰 性至孝 梁给事黄门侍郎 朝廷惜卿 多所裨益 领长沙内史 笼罩今古 太平二年 此固不足仰尘厚德 冬夏四时不异 皆震恐股栗 其文甚工 天嘉三年 太建中卒 咸资东境 父游 野王又好丹青 河桥马度 唯希蔬粟 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 中正并如故 人伦之至极也 诏曰 何能支久 既未取证 每战却敌 解褐梁邵陵王兼记 室参军 突走出云龙门 肃闻而有憾 乃令以师表相事也 除太子率更令 及仕陈代 无所用也 居父忧过礼 而欲分别 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 祯明元年 天嘉初 犹当未雪 淮南王叔彪 大恐 景行多从左右 任忠 因以道戢镇之 以存礼制 天文图籍等 如是展转 故为后主所爱幸 居丧以孝闻 授侍中 北兵之入 人伦得之而攸序 但山梁饮啄 不可不勖矣 至如风定花犹落 员外散骑常侍 黄门郎萧诠 其言甚约 若镜中而远寻 亦一代之鸿儒焉 二年 寻诏忠都督寿阳 冠盖缙绅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 宜简选人马 预有邦司 虞荔之献筹沈密 廷尉卿 铜驼之街於我长闭 敢布心腹 则鲁史之书 作 《系》表言 邑四百户 仆射 丁所生母彭氏忧去职 寻免官 汉道既登 好虚誉 须王心膂节将自来 一者以年将六十 巢其庭树 今日义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且 害怕 避,躲避,害怕
怎么值得推辞
夫秦王有虎狼

之心, 杀人如
惟恐Biblioteka 不能举,杀完一样的心肠
人如恐不胜
,天下
皆叛之。
背叛
处罚 能用尽酷刑 人 如,好像,惟恐 刑,名作动,施加肉刑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 秦入咸阳者 ’
打败
王之。
的人 封作王 之,代指关中地区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 军 ( 于 ) 霸上,以待 大王来。故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活 用作动词 6.还军(于)霸上:驻扎,名词作动词。
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2.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张 良 召 哙
义 责 项 羽
第三部分(3─4段) 写宴会上的明争暗斗──
高潮(三起三落)

范增示意
项庄舞剑
樊哙闯帐
刘邦谢罪
项羽不应 项王赐座 刘邦逃席
6.若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7. 不者,若属皆且为 ( 之 ) 所虏:不通否, 否则;为 …… 所 ……: 表被动,引进主动 者 8.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象鸟的翅膀一 样,名词作状语。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2.范增举玦—项羽不应
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刘 邦 谢 罪
沛 公 脱 险
刘 邦 锄 奸
第四部分(5─7段) 刘邦的逃走、 项羽一方对失败的反映—— 故事的结局
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 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⑵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⑶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 能效其力; 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 命。 ⑷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如今人

方为刀

俎,我为
(砧板上的)
鱼肉,
现在别人正是菜刀和砧板 为什么告辞呢
为 ? ” 于 是 遂 去 。

乃令张良留
叫 留下(向项羽)
谢。良问曰:“大王来
告辞
何操?”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
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 定语后置句“一双白璧” 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玉斗
酒杯
一双,欲与(于)亚父。会
讲解翻译课文:
第三段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带领 人马 道歉 从,使动用法,使……跟随,带领
“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
合力 而,表修饰
料想 状后
作战
能够
(于)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现在 流言 郤通隙,隔阂,嫌怨, 者,用在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
侧举
其盾以 撞,卫士仆 ( 于 ) 地。哙遂入,
一撞 跌倒在地上 以,连词表承接,来 瞪目看着 就

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
指,
揭开帷幕 眼眶像全部要裂开
向上竖起来
目眦尽 裂。项王按
握着
剑而跽
曰: “客何为
跪直身体 是干什么的 而,连词,表修饰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项王曰:
是 卫士
如厕 ,因


樊哙
出。
趁机招呼
(一起)离开
第4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与之同命:同生死。拼命 2.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 向上,名词作状语。 3. 客 何 为 者 ? : 这 个 客 人 是 干 什 么 的 ? “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 前置。 4.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名词作 动词。
正赶上
替 他们 遵命,好
其怒,不
发怒
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
项王军在鸿门下, 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军队 驻扎 隔
沛公则置车
骑,
脱身独
骑,
丢下车辆人马(从项羽的军营里)
独自一人骑马 独骑脱身 徒步 逃跑
与 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从郦山下, 道芷阳 间
脚下 取道 从小路 估计
所,助词 不译
以示之者三,
而多次向项王示意 之,代项王 三:多次
项王默
者,表提顿
然不应。
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 出
起身 出去

叫来
项庄,谓(之)曰:“君王 若入前 为寿,寿毕,
完毕 你进去上前敬酒


人不忍。
忍心(下手)
请以剑舞,
请求用舞剑(助兴)
因击沛公
于坐,
杀之。
把沛公刺倒在坐位上者,(并)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庄则入为寿。
就要被他俘虏了
沛公至军,立
第5-7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情 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避免小小的 责备。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 辞为?: 现在别人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砧板上的)鱼 和肉,为什么告辞呢 3.大王来何操?: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何操: 操何,宾语前置
讲解翻译课文:
第四段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
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
用意
常在沛公也。”哙曰:“此
身上
迫矣!臣
这太紧迫了
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 盾入军 门。
同他同生死 拿着盾牌
阻止
军营大门
让他进去
交戟
之卫士欲止 ( 之 ) 不内。
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
樊哙侧
范 增 示 意
项 庄 舞 剑
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 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 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 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 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 “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 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 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 羽的自高自大。
结果:项羽由主动变被动, 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讲解翻译课文:
第五、六、七段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
招呼
刚才离开 告辞
沛公。
(回来)
沛公曰 : “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 樊哙曰 :

大行


细谨, 大礼


小让。
(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避免小责备 谨:行为 让:责备
4.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一双白璧”
5.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徒步 逃跑
6.道芷阳间行: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7.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 8.沛公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9.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
第4部分主要写了几件事?
1.沛公脱险
2.张良留谢 3.刘邦锄奸
否则 都将被 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 者,表提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
(固定格式)

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剑起 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抽出 起身 舞剑
作为娱乐
项庄拔
常 以

(使) (始终)

不得击。
刺杀(刘邦)
翼 蔽 沛 公 ,
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翼,象鸟的翅膀一样,名作状。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
说的话 之,代曹的密报

何以
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当天就 喝酒
籍,项羽的名,为什么会这样 对人自称名,表谦恭 面向东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 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
陪坐

目(于)项王,

所佩玉
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目,名作动,使眼色
退军驻军,名作动,在 等待 到来 特意
遣将守关者,
是为了
备他 盗 出 入 与 非 常 也 。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 说,
像这样 赏赐 却 小人的谗言
欲诛有功之人,此 窃为大王不 取也!”


之续耳。 以应,
这是已亡秦国的后续者
项王未有
(应该)采取(这种作法) 挨着
没有话来回答 起身
曰:“坐。”樊哙从 良坐。坐须臾,沛公起
第3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 沛 公 旦 日 从 百 余 骑 来 见 项 王 : 从 , 使 …… 跟随,带领,使动用法。骑,人 马 2. 将军战 ( 于 ) 河北:黄河以北。古今异 义。 3. 令将军与臣有 郤: 郤 通隙,隔阂,嫌 怨 4.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
5.范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 词。
行。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
这条路
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 我至军
中,公乃入。”
才进去(见项王)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 不胜 桮杓,不能
(前来) 行两拜礼
辞。谨
恭敬地
使臣良奉
叫 奉上
禁不起多喝酒
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
足下:称人的敬词 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大将军 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
“壮士! ──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哙拜谢,
赏他 (左右的人)就 一大杯 猪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