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考图形折叠问题
中考数学折叠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折叠知识点总结一、折叠的基本概念1. 折叠是指将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折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图形的过程。
2. 折痕是指将纸张折叠成新形状所需的折痕线。
3. 折叠时需要确保折线上的点重合,折线上的两个点到折线的距离分别相等。
二、折叠和几何1. 折叠与几何题目密切相关,我们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几何题目。
2. 折叠可以用来求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平行线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三、折叠的技巧1. 折叠时需要仔细测量折痕的位置,可以使用尺子或折痕工具来辅助。
2. 折叠时需要保持手的稳定,避免折痕偏差,影响折叠结果。
3. 折叠后要仔细检查折线上的点是否重合,以确保折痕的正确性。
四、折纸作图1. 折纸作图是指通过对纸张进行折叠来完成一些几何图形的作图。
2. 折纸作图可以用来完成正多边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作图。
3. 折纸作图可以通过折叠来求解一些几何问题,如平行线的位置关系、角的平分线、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等。
五、折纸拼图1. 折纸拼图是指通过折叠纸张来完成一些图形拼图的过程。
2. 折纸拼图可以用来完成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折纸拼图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属性和对称关系来完成,需要灵活运用折叠的技巧来完成。
六、折纸数学问题1. 折纸数学问题是指通过折叠纸张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过程。
2. 折纸数学问题可以用来求解一些几何题目,如平行线的位置关系、角的平分线、相似三角形等。
3. 折纸数学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折叠的技巧和几何知识来完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
七、折纸的启发1. 折纸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2. 折纸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折叠来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 折纸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折叠知识是中考数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折叠的基本概念、折叠和几何、折叠的技巧、折纸作图、折纸拼图、折纸数学问题和折纸的启发等方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折叠知识,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考数学中折叠问题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探究中考数学中,经常通过折叠操作类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空间想象能力,题目灵活多变,趣味性强,更为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中激发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几何图形的折叠问题,实质上是轴对称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准折叠前后的两个全等图形。
确定其中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
折痕平分线段、平分角等条件。
下面分几个类型来探索这类问题的解答思路。
一、折叠求角度类此类问题往往利用折叠中的对应角相等,再通过邻补角、平行线性质等得到各角度的数量关系。
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低。
例1.将五边形abcde纸片按如图1的方式折叠,折痕为af,点e,d分别落在e′,d′。
已知∠afc=76°,则∠cfd′等于()a.31°b.28°c.24°d.22°分析:根据题意,由邻补角的关系求得∠afd=∠afd′=180°-76°=104°,则∠cfd′=104°-76°=28°,故选b。
例2.如图2,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a.50°b.55°c.60°d.65°二、折叠求线段类此类问题多通过折叠中的全等图形,确定对应线段的等量关系,再运用勾股定理或相似比寻求线段间数量关系,构建方程,从而求解。
方程建模思想的应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思路。
三、折叠求坐标类此类题目中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较多。
求坐标一般要通过求线段长来解决。
但有些题目中适当运用三角函数比运用相似图形解答会更便捷。
四、折叠求面积类此类问题的解答一般要借助线段长的求解,但问题的关键是确定所求图形的形状,再求面积;若图形是非规则图形,则要通过其他规则图形的面积关系转化求解。
中考数学八大题型集训:专题复习(5)图形的折叠问题含解析
专题复习(五) 图形的折叠问题折叠(翻折)问题常常出现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平面几何问题中,其实质是轴对称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到折叠前后不变量与变量,运用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方程等知识建立有关线段、角之间的联系.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宜宾)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得△ACB.若C(32,32),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思路点拨】 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CO ,AO 的长,进而得出A 、B 两点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解答】 连接OC ,过点C 作CD⊥x 轴于点D ,∵将△AOB 沿直线AB 翻折,得△ACB,C(32,32),∴AO =AC ,OD =32,DC =32,BO =BC ,则tan ∠COD =CD OD =33,故∠COD=30°,∠BOC =60°,∴△BOC 是等边三角形,且∠CAD=60°. 则sin60°=CD AC ,则AC =DCsin60°=1,故A(1,0),sin30°=CD CO =32CO =12.则CO =3,故BO =3,B 点坐标为(0,3),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3,把A(1,0)代入解析式可得k =- 3.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3x + 3.折叠(翻折)意味着轴对称,会生成相等的线段和角,这样便于将条件集中.如果题目中有直角,则通常将条件集中于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绵阳)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一点,且AD∶DB=1∶2,现将△ABC 折叠,使点C 与D 重合,折痕为EF ,点E ,F 分别在AC 和BC 上,则CE∶CF=( )A.34B.45C.56D.672.(·德阳)如图,△ABC 中,∠A =60°,将△ABC 沿DE 翻折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 =70°,那么∠A′DE 的度数为________.3.(·宜宾)如图,在Rt△ABC 中,∠B =90°,AB =3,BC =4,将△AB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与点B′重合,AE 为折痕,则EB′=________.4.(·滨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AOCD 沿直线AE 折叠(点E 在边DC 上),折叠后顶点D 恰好落在边OC 上的点F 处,若点D 的坐标为(10,8),则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类型2 四边形及其他图形中的折叠问题(·南充)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将△AMP 和△BPQ 分别沿PM 和PQ 折叠(AP >AM),点A 和点B 都与点E 重合;再将△CQD 沿DQ 折叠,点C 落在线段EQ 上点F 处.(1)判断△AMP,△BPQ ,△CQD 和△FDM 中有哪几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说明理由)(2)如果AM =1,sin ∠DMF =35,求AB 的长.【思路点拨】 (1)由矩形的性质得∠A =∠B =∠C =90°,由折叠的性质和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PQ =∠AMP =∠DQC ,所以△AMP∽△BPQ∽△CQD ;(2)设AP =x ,由折叠关系可得:BP =AP =EP =x ,AB =DC =2x ,AM =1,根据△AMP∽△BPQ 得:AMBP=AP BQ ,即BQ =x 2,根据△AMP∽△CQD 得:AP CD =AM CQ ,即CQ =2,从而得出AD =BC =BQ +CQ =x 2+2,MD =AD -AM =x 2+2-1=x 2+1,根据Rt △FDM 中∠DMF 的正弦值得出x 的值,从而求出AB 的值.【解答】 (1)有三对相似三角形,即△AMP∽△BPQ∽△CQ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 =∠B=∠C=90°.根据折叠可知:∠APM=∠EPM,∠EPQ =∠BPQ,∴∠APM +∠BPQ=∠EPM+∠EPQ=90°. ∵∠APM +∠AMP=90°,∴∠BPQ =∠AMP,∴△AMP ∽△BPQ , 同理:△BPQ∽△CQD. ∴△AMP ∽△BPQ ∽△CQD. (2)设AP =x ,∴由折叠关系,BP =AP =EP =x ,AB =DC =2x.由△AMP∽△BPQ 得,AM BP =AP BQ ,即1x =xBQ ,得BQ =x 2.由△AMP∽△CQD 得,AP CD =AM CQ ,即x 2x =1CQ ,得CQ =2.∴AD =BC =BQ +CQ =x 2+2.∴MD =AD -1=x 2+1.∵在Rt△FDM 中,sin ∠DMF =35,∴2x x 2+1=35.解得x 1=3,x 2=13(不合题意,舍去). 即AB =6.矩形中的一次折叠通常利用折叠性质和平行线性质求角的度数,或者利用折叠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矩形中的两次或多次折叠通常出现“一线三直角”的模型(如图),从而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求边或者角的度数.1.(·南充)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D 边的B′处,若AE =2,DE =6,∠EFB =60°,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A .12B .24C .12 3D .16 32.(·泸州)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24,tanC =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E 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 ,那么BD 的长为( )A.13 B.152C.272D.123.(·德阳)将抛物线y=-x2+2x+3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至x轴下方,图象的剩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图象,那么直线y=x+b与此新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情况有()A.6种 B.5种 C.4种 D.3种4.(·成都)如图,在□ABCD中,AB=13,AD=4,将ABCD沿AE翻折后,点B恰好与点C重合,则折痕AE的长为________.5.(·内江)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E为CD上一点,分别以EA,EB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D恰好落在AB边的点F处.若AD=2,BC=3,则EF的长为________.6.(·南充)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8,AD=17,将此矩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落在BC边的A′处,折痕所在直线同时经过边AB、AD(包括端点),设BA′=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绵阳)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4,AD=3,将矩形沿直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AE交CD于点F,连接DE.(1)求证:△DEC≌△EDA;(2)求DF的值;(3)如图2,若P为线段EC上一动点,过点P作△AEC的内接矩形,使其顶点Q落在线段AE上,顶点M、N落在线段AC上,当线段PE的长为何值时,矩形PQMN的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参考答案类型1 三角形中的折叠问题1.B 提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A =∠B=∠C=60°.又∵折叠△ABC,使得点C 恰好与边AB 上的点D 重合,折痕为EF ,∴∠EDF =∠C=60°,CE =DE ,CF =DF.∴∠ADE+∠FDB=120°.∴∠AED =∠FDB.∴△AED∽△BDF.∴AE BD =AD BF =DEFD .设等边△ABC 边长为6个单位,CE =x ,CF =y ,AE =6-x ,BC =6-y ,∴6-x 4=26-y =x y ,解得x =145,y =72.∴x ∶y =4∶5,故选择B.2.65°3.1.54.(10,3)类型2 四边形及其他图形中的折叠问题1.D 2.A3.B 提示:由题意,易知y =-x 2+2x +3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3,0)和(-1,0),顶点坐标为(1,4),顶点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1,-4).当直线y =x +b 过(-1,0)时,b =1,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只有一个交点;当b>1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无交点;当直线y =x +b 过(3,0)时,b =-3,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3<b<1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当直线y =x +b 过(1,-4)时,b =-5,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三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5≤b<-3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四个交点;观察图象,易知:当b<-5时,此时直线与新的函数图象有二个交点;综上,直线y =x +b 与此新图象的交点的个数的情况有5种,故选B.4.35. 6 提示:作AH⊥BC 于H.∵分别以AE ,BE 为折痕将两个角(∠D,∠C)向内折叠,点C ,D 恰好落在AB 边的点F 处,∴DE =EF ,CE =EF ,AF =AD =2,BF =CB =3.∴DC=2EF ,AB =5.∵AD∥BC,∠C =90°, ∴四边形ADCH 为矩形,∴AH =DC =2EF ,HB =BC -CH =BC -AD =1.在Rt△ABH 中,AH =AB 2-BH 2=26,∴EF = 6. 6.2≤x≤87.(1)证明:由矩形的性质可知△ADC≌△CEA,∴AD =CE ,DC =EA ,∠ACD =∠CAE. 在△CED 与△ADE 中,⎩⎪⎨⎪⎧CE =AD ,DE =ED ,DC =EA ,∴△DEC ≌△EDA.(2)∵∠ACD=∠CAE,∴AF =CF.设DF =x ,则AF =CF =4-x ,在Rt△ADF 中,AD 2+DF 2=AF 2,即32+x 2=(4-x)2,解得x =78,即DF =78.(3)由矩形PQMN 的性质得PQ∥CA, ∴PE CE =PQCA. 又∵CE=3,AC =AB 2+BC 2=5.设PE =x(0<x <3),则x 3=PQ 5,即PQ =53x.过E 作EG⊥AC 于G ,则PN∥EG,∴CP CE =PN EG. 又∵在Rt△AEC 中,EG ·AC =AE·CE,解得EG =125.∴3-x 3=PN 125,即PN =45(3-x).设矩形PQMN 的面积为S ,则S =PQ·PN=-43x 2+4x =-43(x -32)2+3(0<x <3).∴当x =32,即PE =32时,矩形PQM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3.。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专题:漫谈折叠问题(二)一、折叠问题小技巧A 要注意折叠前后线段、角的变化,全等图形的构造;B 通常要设求知数;C 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
二、折叠问题常见考察点(一)求角的度数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 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150°B.210°C.105°D.7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70°,将平行四边形折叠,使点D、C分别落在点F、E处(点F、E都在AB所在的直线上),折痕为MN,则∠AMF等于【】A.70° B.40° C.30° D.20°3.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BAC的平分线与AB的中垂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则∠CEF的度数是__________.【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
4. 如图,将正方形ABCD沿BE对折,使点A落在对角线BD上的A′处,连接A′C,则∠BA′C=__________度.5.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B=50°º.现将△ADE沿DE折叠,点A 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的点为A1,则∠BDA1的度数为__________°.【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对称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的性质。
(二)求线段长度1.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和AE、AF折叠,点B、D恰好都将在点G处,已知BE=1,则EF的长为【】A.32 B.52 C.94 D.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精选全文
精选全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近年来,在各地中考数学命题时,十分重视对图形语言、文字语音、符号语言的理解运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相互之间的转化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
这样,图形的折叠问题就成为一个亮点,有关翻折的考题日趋增加。
翻折问题的解决方法,抓住翻折后与翻折的图形是以折痕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这一关键,并运用代数方程,一般均可求得。
下面我们以中考题为例,谈谈翻折问题的几例类型及解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矩形为母体的翻折这种类型最多,以折痕的不同位置又可分下面几种:1、沿对角线翻折例1、(2000年山西省)已知:如图1,将矩形ABCD沿直线BD折叠,使点C 落在C’处,BC’交AD于E,AD=8,AB=4,求△BED的面积。
分析:因为BD是对称轴,∴∠CBD=∠C’BD,又AD∥BC,∴∠CBD=∠ADB,得:∠C’BD=∠ADB,∴ED=EB设ED=x,∴AD=8-x在Rt△ABE中,AB2+AE2=BE2,即42+(8-x)2=x2,∴x=5,∴ED=EB=5又BD=∴S△BED==10方法2:过E作EF⊥BD,垂足F,在得到BE=5,BD=4后,在Rt△BEF中,EF=,得S△BED=BD×EF=×4×=10方法3:∵Rt△BEF∽Rt△BDC’,∴EF:DC’=BF:BC’,得EF==(以下略)2、沿一直线翻折,使一顶点落在对边上例2、(2000年山东省)已知矩形ABCD的两边AB与BC的比为4:5,E是AB 上一点,沿CE将△EBC向上翻折,若B点恰好落在边AD上的F点,如图2,则tg∠DCF=______。
A、B、C、D、分析:因为CF=CB,∴CF:CD=5:4,得CD:DF=4:3,∴tg∠DCF==,应选(A)。
例3、(1998年台州市)如图3,矩形ABCD的长、宽分别为5和3,将顶点C 折过来,使它落在AB上的C’点(DE为折痕),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图形变换——折叠问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图形变换(一)—折叠图形变换历来是中考必考点之一。
考试大纲要求:会运用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作图与计算,并能解决相关动态需求数学问题,并能进行图案设计。
图形变换一般包括,折叠、平移、旋转、对称、位似和图形的探究。
在图形变换的考题中,最多题型是折叠、旋转。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应注意折叠前后相对应的边相等、角相等。
下面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三角形折折叠、特殊平行四边形折叠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形折叠三大类进行。
(一)三角形的折叠:题型1、一般三角形的折叠: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的一角折叠,使点A落在△ABC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γ=2α+βB.γ=α+2βC.γ=α+βD.γ=180°﹣α﹣β2、(2019•江西)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的点,∠BAD=∠ABC=40°,将△ABD沿着AD翻折得到△AED,则∠CDE=°.3、如图,在△ABC中,AB=10,∠B=60°,点D、E分别在AB、BC上,且BD=BE=4,将△B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B′DE(点B′在四边形ADEC内),连接AB′,则AB′的长为___.题型2、等腰或等边三角形的折叠:4、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24,tanC =2,如果将△ABC 沿直线l 翻折后,点B 落在边AC 的中点E 处,直线l 与边BC 交于点D ,那么BD 的长为_____.5、如图,D 是等边△ABC 边AB 上的点,AD=2,DB=4.现将△ABC 折叠,使得点C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且点E 、F 分别在边AC 和BC 上,则CF CE=_______.(利用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AED 相似△DBF)题型3、直角三角形的折叠:6、如图,在Rt △ABC 中,∠ACB=90°,BC=6,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将△BCD 沿直线CD 翻折至△ECD 的位置,连接AE .若DE ∥AC ,计算AE 的长度等于.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D为BC的中点,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EF为折痕,则sin∠BED的值是(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折叠:题型1、矩形折叠:1、(求角).如图,将矩形沿对角线折叠,点落在处,交于点,已知,则的度为A. B. C. D.2、(求三角函数值)如图,将矩形ABCD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如果AB:AD=2:3,那么tan∠EFC值是.3、(求边长)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 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CF,则CF的长为4、(求折痕长)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痕为EF,若AB=4,BC=2,那么线段EF的长为5、(求边的比)如下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则BC:AB的值为。
折叠问题涉及6种题型梳理
折叠问题涉及6种题型梳理一、问题导读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这类问题的解法思路,常常会困扰同学们,同样是翻折类题目,条件不一样,问题不一样,用到的知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遇到这类题目,如何找到突破口,如何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继而发现这类问题特有的解题思维模式。
二、典例精析类型1 直角三角形的翻折或翻折后产生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例1.(2018秋昌平区期末)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 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分析】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Rt△BN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NBD中,x +3 =(9﹣x),解得x=4.即BN=4.故选:A.例1变式1.(2018秋平度市期中)如图,在Rt△ABC中,直角边AC=6,BC=8,将△ABC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A.25/4 B.22/3 C.7/4 D.5/3【解析】由题意得DB=AD;设CD=x,则AD=DB=(8﹣x),∵∠C=90°,∴AD﹣CD=AC ,(8﹣x)﹣x=36,解得x=7/4;即CD=7/4.故选:C.例1变式2.(2018秋瑞安市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AB=4,AD=6,点E为BC 上一点,将△ABE沿AE折叠得到△AEF,点H为CD上一点,将△CEH沿EH折叠得到△EH G,且F落在线段E G上,当G F=G H时,则BE的长为_____.【解析】由折叠可得∠AEH=1/2∠BEC=90°,进而得出Rt△AEH中,AE+EH2 =AH,设BE=x,则EF=x,CE=6﹣x=E G,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方程x+4 +(6﹣x)+(6﹣2x)=(2x﹣2)+6 ,解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BE的长.BE的长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连接AH构造直角三角形AEH,这种折叠问题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方法策略模式:在折叠后产生的直角三角形中,把某条边设成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中考试卷中的图形折叠问题
中考试卷中的图形折叠问题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是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涌现出的一类新题型。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一般先作出折叠前后的图形形状及位置,然后再利用轴对称性质和其他相关知识进行解题.例1 (河南省中考题)如图,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沿折痕AE 翻折上去,使AB 和AD 边上的AF 重合,则四边形ABEF 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判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评析:注意到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沿折痕AE 翻折上去,使AB 和AD 边上的AF 重合,说明FAE BAE AFE ABE ∠=∠∆≅∆,,因此四边形ABEF 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理由是对角线平分内角的矩形是正方形.例2 (上海市中考题)如下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045=∠DBC .翻折梯形ABCD ,使点B 重合与点D ,折痕分别交边AB 、BC 于点F 、E.若AD=2,BC=8,求:(1)BE 的长;(2)CDE ∠的正切值.评析:(1)由题意得.,BE DE DFE BFE =∴∆≅∆在BDE ∆中,,45,0=∠=DBE BE DE.450=∠=∠∴DBE BDE.,900BC DE DEB ⊥=∠∴即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 2,BC = 8,易得,3)(21=-=AD BC EC .5=∴BE(2)由(1)得,5==BE DE ,在DEC ∆中,,3,5,900===∠EC DE DEC. ∴tan ∠CDE=ED EC =53 例3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题)如图,一张长方形纸沿AB 对折,以AB 中点O 为顶点将平角五等分,并沿五等分的折线折叠,再沿CD 剪开,使展开后为正五角星(正五边形对角线所构成的图形).则∠OCD 等于( )A 、108°B 、144°C 、126°D 、129°评析:这是一道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题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只要弄清题意,容易得出答案.也可以从最后的五角星图形中来计算出答案,应选择C.例4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题)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把BC 边向上翻折,使点C 恰好落在MN 上的P 点处,BQ 为折痕,则∠PBQ = 度.评析:根据题意,可知,DPQ BCQ ∆≅∆PBQ CBQ BP BC ∠=∠=∴,, 在BP BC BN BNP 2121==∆中,,,300=∠∴BNP 则,600=∠∴PBN又,PBQ CBQ ∠=∠.300=∠∴PBQ 例5(新疆中考题)在一张长12cm 、宽5cm 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李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FGH (见方案一),张丰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 折出∠CAE =∠DAC ,∠ACF =∠ACB 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 (见方案二),请你通过计算,比较李颖同学和张丰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A B C D MN P QA BAO评析:(方案一))(矩形菱形2302562145124cm S S S AEH =⨯⨯⨯-⨯=-=∆(方案二)设BE =x ,则CE =12-xAE ∴==由AECF 是菱形,则AE2=CE2 2225(12)x x ∴+=- 11924x ∴=)(矩形菱形221.352411952125122cm S S S ABE ≈⨯⨯⨯-⨯=-=∆比较可知,方案二张丰同学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方案一) (方案二) A B C DE F。
中考数学 折叠问题涉及6种题型梳理
折叠问题涉及6种题型梳理一、问题导读折叠型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问题,通常是把某个图形按照给定的条件折叠,通过折叠前后图形变换的相互关系来命题。
折叠型问题立意新颖,变幻巧妙,对培养识图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
这类问题的解法思路,常常会困扰同学们,同样是翻折类题目,条件不一样,问题不一样,用到的知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遇到这类题目,如何找到突破口,如何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继而发现这类问题特有的解题思维模式。
二、典例精析类型1直角三角形的翻折或翻折后产生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例1.(2018秋昌平区期末)如图,Rt△ABC中,AB=9,BC=6,∠B=90°,将△ABC 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分析】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Rt△BN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设BN=x,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D是BC的中点,∴BD=3,在Rt△NBD中,x+3=(9﹣x),解得x=4.即BN=4.故选:A.例1变式1.(2018秋平度市期中)如图,在Rt△ABC中,直角边AC=6,BC=8,将△ABC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A.25/4B.22/3C.7/4D.5/3【解析】由题意得DB=AD;设CD=x,则AD=DB=(8﹣x),∵∠C=90°,∴AD﹣CD=AC,(8﹣x)﹣x=36,解得x=7/4;即CD=7/4.故选:C.例1变式2.(2018秋瑞安市期末)如图,矩形ABCD中,AB=4,AD=6,点E为BC 上一点,将△ABE沿AE折叠得到△AEF,点H为CD上一点,将△CEH沿EH折叠得到△EH G,且F落在线段E G上,当G F=G H时,则BE的长为_____.【解析】由折叠可得∠AEH=1/2∠BEC=90°,进而得出Rt△AEH中,AE+EH2=AH,设BE=x,则EF=x,CE=6﹣x=E G,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方程x+4+(6﹣x)+(6﹣2x)=(2x﹣2)+6,解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BE的长.BE的长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连接AH构造直角三角形AEH,这种折叠问题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方法策略模式:在折叠后产生的直角三角形中,把某条边设成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中考总复习专题--折叠问题
轴 ∴△BQC≌△BQP
M
A
D
∴PB=BC=1
N是AD、BC 上的中点,BN=
∴PN= 3
2
∴MP=1-
3 2
∵M、1 2ຫໍສະໝຸດ PQ∴∠BP(2N)由=3(0°1)∴得∠PBBNN==12 6B0P°,
B
N
C
又∵BQ平分∠PBC,BQ=2QC=
23 3
∴PQ=
1 2
BQ=
3 3
. ∴PQ²=
1 3
即以PQ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
△ABD≌△C’DB BC’=∠C’DE,∠C’DB=∠CD
③相等的线段:
B=∠ABD
AE=C’E,BC’=BC=AD, AB=CD=C’D,BE=ED
返回目录
第二类 相对顶点重合
这类折叠问题的基本图形:
A
ED
O
BF
C
引例: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
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
返回
4.已知:将矩形ABCD沿着
E C'
直线BD折叠,使C落在C’处, BC’交AD于E ,AD=8,AB=4.
A
D
求△BED面积。(2000,山
西)
B
解二:作EF⊥BD于F
F
C
在矩形ABCD中 AD ∥ BC ∴EF:AB=DF:AD
∴∠DBC=∠EDB 当矩形ABCD沿着直线BD折
BD=4 5 ,DF=2 5
(2)常常利用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和矩形折叠形成的直角三角形来综合解 题
(3)前三道题的结论可以推广到平行四边 形上
(4)这类折叠问题的常用图形: C'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在中考数学中,折叠问题是一种常出现的问题,它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这种问题通常以一个二维图形经过折叠变为三维图形的方式出现,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解答。
折叠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折叠前后的形状变化问题,另一类是折叠后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问题。
前者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空间图形的变换和对称的理解,而后者则更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立体图形的认知。
解决折叠问题,首先需要理解折痕的含义。
折痕是二维图形折叠成三维图形时的痕迹,也是三维图形展开为二维图形时的路径。
在解决折叠问题时,需要找出图形中的对称点、线段和角度,并理解它们在折叠后的变化。
对于三视图问题,则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各个面,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纸片折叠后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纸片,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来实现。
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以及折叠过程中哪些元素发生了变化,哪些元素保持不变。
又比如,一个三角形纸片折叠后可以得到一个立体图形,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性质进行深入的理解。
解决折叠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
对于形状变化问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理解;对于三视图问题,可以通过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方式来寻找答案。
同时,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一些类似题目的练习,以增强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中考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是一种考察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性质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去解决问题。
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折叠最值模型是指将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使得折叠后的图形在直线的一侧,并且使得折叠后的图形在直线两侧的部分对称。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
初中数学中的折叠问题折叠问题(对称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型,学生往往由于对折叠的实质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对这类中档问题失分严重。
本文试图通过对在初中数学中经常涉及到的几种折叠的典型问题的剖析,从中抽象出基本图形的基本规律,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
其实对于折叠问题,我们要明白:1、折叠问题(翻折变换)实质上就是轴对称变换.2、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对称轴是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3、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在画图时,画出折叠前后的图形,这样便于找到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4、在矩形(纸片)折叠问题中,重合部分一般会是一个以折痕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5、利用折叠所得到的直角和相等的边或角,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 ,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一、矩形中的折叠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其中BC ,BD 为折痕,折叠后BG 和BH在同一条直线上,∠CBD= 度.2.如图所示,一张矩形纸片沿BC 折叠,顶点A 落在点A′处,再过点A ′折叠使折痕DE ∥BC ,若AB=4,AC=3,则△ADE 的面积是 .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得折痕DG ,求AG 的长.GCD4.把矩形纸片ABCD 沿BE 折叠,使得BA 边与BC 重合,然后再沿着BF 折叠,使得折痕BE 也与BC 边重合,展开后如图所示,则∠DFB 等于( )5.如图,沿矩形ABCD 的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的位置,已知BC=8cm ,AB=6cm ,求折叠后重合部分的面积.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折叠:对折,展平,得折痕EF (如图①);延CG 折叠,使点B 落在EF 上的点B ′处,(如图②);展平,得折痕GC (如图③);沿GH 折叠,使点C 落在DH 上的点C ′处,(如图④);沿GC ′折叠(如图⑤);展平,得折痕GC ′,GH (如图 ⑥).(1)求图 ②中∠BCB ′的大小;(2)图⑥中的△GCC ′是正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B AD‘DB C A E8.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8,将其沿EF 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9.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沿着折痕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的中点G 处,求四边形BCFE 的面积C'AM B'13.将宽2cm的长方形纸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14.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0°,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图aC FB C15.将一张长为70 cm的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称轴EF折叠成如图的形状,若折叠后,AB与CD间的距离为60cm,则原纸片的宽AB是()三、三角形中的折叠17.如图,把Rt△ABC(∠C=90°),使A,B两点重合,得到折痕ED,再沿BE折叠,C点恰好与D点重合,则CE:AE=D(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20.观察与发现: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得AC落在AB边上,折痕为AD,展开纸片(如图①);在第一次折叠的基础上第二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和点D重合,折痕为EF,展平纸片后得到△AEF(如图②).小明认为△AEF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实践与运用:(1)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BE(如图③);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D落在BE上的点D’处,折痕为EG(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2)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下步骤操作:将纸片对折得折痕EF,折痕与AD边交于点E,与BC边交于点F;将矩形ABFE与矩形EFCD分别沿折痕MN和PQ折叠,使点A、点D都与点F重合,展开纸片,此时恰好有MP=MN=PQ(如图④),求∠MNF的大小.21.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BC,如图,将纸片沿某条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直角边BC上,记落点为D,设折痕与AB、AC边分别交于点E、点F.探究:如果折叠后的△CDF与△BDE均为等腰三角形,那么纸片中∠B的度数是多少?写出你的计算过程,并画出符合条件的后的图形.22.下列图案给出了折叠一个直角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图1)的全过程:首先对折,如图2,折痕CD交AB于点D;打开后,过点D任意折叠,使折痕DE交BC于点E,如图3;打开后,如图4;再沿AE折叠,如图5;打开后,折痕如图6.则折痕DE和AE长度的和的最小值是()23.小华将一条1(如图1),沿它对称轴折叠1次后得到(如图),再将图沿它对称轴折叠后得到(如图3),则图3中一条腰长;同上操作,若小华连续将图1折叠n次后所得到(如图n+1)一条腰长为多少?.25.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纸片折叠,使A与点D n-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长()27.我们知道:任意的三角形纸片可通过如图①所示的方法折叠得到一个矩形.(1)实践:将图②中的正方形纸片通过适当的方法折叠成一个矩形(在图②中画图说明).(2)探究:任意的四边形纸片是否都能通过适当的方法折叠成一个矩形?若能,直接在图③中画图说明;若不能,则四边形至少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行?并画图说明.(要求:画图应体现折叠过程,用虚线表示折痕,用箭头表示方向,后图形中既无缝隙又无重叠部分)2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其中∠AOB=90°,OA=2,OB=4.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 交于点C ,与边AB 交于点D .(1)若折叠后使点B 与点A 重合,求点C 的坐标;(2)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设OB ′=x ,OC=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y的取值范围;(3)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且使B ″D ∥OB ,求此时点C 的坐标.。
中考折叠问题解题方法
中考折叠问题解题方法
在中考数学中,折叠问题通常涉及到图形的对称性、重合等概念。
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图形的折叠方式,明确题目中的要求和条件。
观察图形:给定图形可能是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折叠后形成一个三维立体图形。
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找出可以重合的部分。
标记关键点:在图形的关键部位标记点,这有助于分析和计算折叠后的位置。
利用对称性:如果题目中提到折叠是对称的,可以利用对称性质,找到对应部分的重合点。
应用数学知识:有时需要应用一些几何知识,如角度、直线段长度等,计算折叠后的位置。
确定关系:找到折叠后各部分的关系,可以是平行、重合、相交等。
画图解题:在草稿纸上画出图形,通过手动折叠或模拟折叠的方式,帮助理清思路。
检查答案:完成计算后,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尤其是对称性和重合性。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折叠问题的解题示例:
题目:若正方形纸张上有一只小猫,如图所示。
问折叠后两只小猫是否重合?
(图示一只小猫)
解题步骤:
观察图形,确定折叠轴。
在小猫的关键点标记,如眼睛、鼻子等。
利用对称性,确定折叠后的位置。
画出折叠后的图形。
检查关键点,判断是否重合。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较为清晰地解决折叠问题。
在实际考试中,应保持冷静,有条理地分析,避免粗心错误。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数学必备考点透析-第7章 图形及其变化微专题六 图形的折叠问题
答案:3
返回目录
5
方法点拨:解决三角形折叠问题的技巧主要包括利用轴对称及全等
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方程思想的运用以及数形结合的方法.这些技
巧不仅适用于解决折叠问题中的线段长度求解,还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折
叠问题中的几何关系和变化规律.
返回目录
6
【热身演练1】
(2023·凉山中考)如下图,在Rt△ ABC 纸片中,∠ ACB =90°, CD 是
涉及如何利用折叠前后图形的全等性、对称轴的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构造
直角三角形和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而且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好
题材,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返回目录
3
专题讲练
(2024·甘孜中考)如下图,在Rt△ ABC 中,∠ C =90°, AC
=8, BC =4,折叠△ ABC ,使点 A 与点 B 重合,折痕 DE 与 AB 交于点
处,则 cos ∠ CEF 的值为()
例3
A.
7
4
B.
7
3
3
C.
4
5
D.
4
返回目录
15
分析:∵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D = BC =8,∠ B =∠ C =∠ D =90°,
∴∠ CEF +∠ EFC =90°.
∵把△ ADE 沿 AE 折叠,点 D 恰好落在 BC 边上的点 F 处,
∴ AF = AD =8,∠ AFE =∠ D =90°,
∴ EF = BD = ×8=4.∵ EF ⊥ AO ,∴∠ OME =90°,∴ S△ OEF =
浅谈中考中的折叠问题
浅谈中考中的折叠问题在中考题目中出现许多折叠问题,是近几年来的新亮点,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识别和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探索和总结出规律。
折叠问题从图形看起来比较复杂,学生的点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找其中的规律性。
重合现象是折叠中经常出现的,我们可以抓住重合的图形是全等的关系,利用重合与全等的关系找出隐含条件,牵线搭桥,找到解题的中间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问题化难为易。
例1:(2006年山东枣庄)如图1所示,D、E为AB、AC的中点,将△ABC沿线段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若∠B=50°,则∠BDF=________度。
分析:抓住折叠中重合现象:△DEF与△ADE重合。
∵D为AB中点,∴BD=AD,又∵折叠后的△DEF≌△ADE,∴AD=DF∴BD=DF,∴在等腰△BDF中∠BDF=180°-2×50°=80°例2:(2007,江西,第16题3分)如图2所示,将矩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若∠DBC=2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A.6个B.5个C.4个D.3个分析:这道题,考查了考生对全等、余角、对顶角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由折叠易得∠1=∠2=22.5 °∴∠CBE=45°,由矩形定义得∠CBA=90°∴易得∠3=∠4=∠5=∠6=45°从而一共5个,故选B点拔:这类题型中∠1到∠6任意知道一个角,可以求出其余5个角。
如果考虑线段还有BC=BC′=AD,△BDE是等腰三角形,AB=CD=CD等信息。
例3:(2007,黑龙江,第10题3分)如图3所示,矩形ABCD,AB=8,BC=12,点M 在BC上,且CM=4,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D落在点M处,折痕EF,则AE的长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考图形折叠问题童桂恒(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 321000)图形折叠试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素质水平,而且也为“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实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起着导向和督促作用 ①.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图形折叠问题渐渐成了考查的热点问题.一 处理图形折叠问题的思想方法图形折叠问题实质是对称问题的应用.在处理图形折叠问题中,关键是抓住下面两点: (1)折叠前后的不变量:被折叠的图形与叠折后所得图形关于折痕所在直线成轴对称.因此,折叠前后对应的边相等,对应的角相等.(2)折叠前后的变化量:被折叠的图形与折叠后所得图形的对应顶点关于折痕所在直线对称.因此,折叠前后对应顶点之间的线段被折痕垂直平分.二 常见图形折叠问题的三种类型1.三角形折叠三角形折叠有三种形式:主要形式是沿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或高线、角平分线等)折叠;另两种形式是沿平行于底边的一直线折叠和使两顶点重合的折叠.例1 在△ABC 中,已知AB =2a ,∠A =3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若将△ABC 沿CD对折起来,折叠后两个小△ACD 与△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恰好等于折叠前△ABC 的面积的14,有如下结论:①AC 边的长可以等于a ;②折叠前的△ABC 的面积可以等于32a 2;③折叠后,以A 、B 为端点的线段AB 与中线CD 平行且相等.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2003年天津市中考题)分析 题中给出的三个结论,①、②属存在性结论,我们可采用构图法予以解决.构造图1-(1),AC = a ,∠A =30°,AD =DB =a ,则∠ADC =∠ACD =75°.把△ACD 沿CD 对折得图1-(2).根据折叠前后边角对应相等,在图中1-(2)中有:∠ADB =∠CDB-∠ADC =105°-75°=30°=∠A ,因此AC ∥DB ;又AC =DB =a ,故知四边形ACDB 是平行四边形,S重叠部分=S△CCD =12S△ACD =14S△ABC ,所以结论①正确.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知结论③也正确.对于结论②可构造图1-(3),便知结论正确(如图1-(4)).注释:①《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75页2.四边形折叠这类问题折叠方式有四种:沿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或一边上高线)折叠,沿平行一边的直线(如对称轴)折叠,沿指定的直线折叠和使两顶点重合的折叠.例2 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B =45°,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翻折后得△AB ′E ,求△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2001年上海市中考题)分析 如图2-(1),在Rt △ABE 中,∵BE =ABcos45CE =B ′E =BE>EC ,∴点B ′在EC 的延长线上(如图2-(2)).设AB ′与CD 交于点F ,则△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即为四边形AECF.∵△ABE ≌△AB ′E ,∴EB ′=BE CB ′=EB ′-EC =, ∠B ′=∠B =45°, ∠B ′AE = ∠EAB =45°.∴∠BAB ′=90°,即AB ′⊥AB.∵CD ∥AB ,∴AB ′⊥CD.∴△CF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F =FB ′=2CB ′=∴S重叠部分=S△AEB ′-S△CFB ′=S△ABE –S△CFB ′=12×2-12×2=例3 取一张矩形的纸进行折叠,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如图3-(1));第二步:再把B 点叠在折痕线MN 上,折痕为AE ,点B 在MN 上的对应点为B ′,得Rt △AB ′E(如图3-(2));第三步:沿EB ′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3-(3)).利用展开图3-(4)探究:(1)△AEF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2)对于任一矩形,按照上述方法是否都能折出这种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003年山西省中考题)分析 (1)由具体的折叠操作过程知:∠1=∠2=∠3=60°,∠4=∠5=30°, ∴∠6=90°-30°-30°=30°,∠EAF =60°.∴△AEF 是正三角形.(2)不一定,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矩形的长恰好等于等边△AEF 的边AF 时,即矩形的宽:长=AB ∶AF =sin60°=3∶2时正好能折出.如果设矩形的长为a ,宽为b ,可知当b ≤32a 时,按此法一定能折出等边三角形;当32a<b<a 时,按此法无法折出完整的等边三角形. 例4 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原点,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OA =10,OC =6.(1)如图4-(1),在OA 上选取一点G ,将△COG 沿CG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记为E ,求折痕CG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2)如图4-(2),在OC 上选取一点D ,将△AOD 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记为E ′.①求折痕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②再作E′F∥AB,交AD于点F,若抛物线y=-112x2+h过点F,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它与直线AD的交点的个数.(3)如图4-(3),一般地,在OC、OA上选取适当的点D′、G′,使纸片沿D′G′翻折后,点O落在BC边上,记E″.请你猜想:折痕D′G′所在直线与②中的抛物线会有什么关系?用(1)中的情形验证你的猜想.(2003年苏州市中考题)分析 (1)易知OGEC为正方形,OG=GE=EC=OC=6,∴G(6,0),C(0,6).∴CG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x+6.(2) ①设OD=m,则CD=6-m,DE′=OD=m,AE′=AO=10.由勾股定理得 BE′=(AE′)2-AB2=8,∴CE′=2.又由勾股定理得(CE′)2+CD2=(DE′)2,即4+(6-m)2=m2解得m=103.∴D(0,103),A(10,0).∴AD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13x+103.②∵E′F∥AB,设F(2,n),∵点F在直线AD上,∴n=-13×2+103=83.∴F(2,83). ∵抛物线y =-112x2+h过点F(2,83).∴83=-112×4+h,解得h=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12x2+3联立方程组213,12110.33 y xy x⎧=-+⎪⎪⎨⎪=-+⎪⎩消去y得x2-4x+4=0. ∵△=0,∴抛物线与直线AD只有一个交点.(3)猜想:折痕所在直线与抛物线y=-112x2+3只有一个交点.验证:在图4-(1)中,折痕为CG,将y=-x+6代入y=-112x2+3,得-112x2+x-3=0,∵△=1-4×(-3)×(-112)=0.∴折痕CG所在直线的确与抛物线y=-112x2+3只有一个交点.3 交互形折叠它是三角形折叠与四边形折叠的组合.折叠的图形更为复杂,需要分清每一步折叠过程,综合应用勾股定理,相似形(包括全等形)、方程等思想方法.例5 在长为4宽为3的矩形纸片ABCD中,先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C′位置,BC′交AD于G(如图5-(1)).再折一次,使点D与点A重合,得折痕EN(如图5-(2)),EN交AD于M.求折痕EN的长.(1999年济南市中考题改编)分析 由两点重合折叠过程知:AM =DM =12AD =2,EN ⊥AD ,MN =12AB =32.又由沿矩形对角线折叠过程知:∠C ′=∠C =90°,DC ′=DC =3.易证Rt △EMD ∽Rt △GC ′D. ∴''EM MD GC C D ,得EM =23GC ′.易证Rt △GC ′D ≌Rt △GAB ,∴C ′G =AG. 在Rt △DGC ′中,由勾股定理得:C ′G 2+32=(4-C ′G)2.解得C ′G =78,∴EM =23×78=712.∴EN =EM+MN =712+32=2512.附:如下中考试卷中的折叠问题可供练习用:1 如图,将矩形ABCD 沿着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 交AD 于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D =BC ′B .∠EBD =∠EDBC .△ABE ∽△CBD D .sin ∠ABE =AE ED(2002年黑龙江省中考题)2 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2003年陕西省中考题)A .矩形B .三角形C .梯形D .菱形3 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所示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的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对折四次可以得到 条折痕.如果对折n 次,可以得到 条折痕.(2003年南宁市中考题)4 已知: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BD 对折,使C 点在E 处,BE 与AD 相交于点O.写出一组相等的线段(不包括AB=CD和AB=BC).(2003年昆明市中考题)5 如图,将 ABCD沿AC折叠,点B落在B′处.AB′交DC于点M.求证:折叠后重合的部分(即△MAC)是等腰三角形.(2001年北京市崇文区中考题)6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BD折叠一次(折痕与折叠后得到的图形用虚线表示).将得到的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包括实线、虚线在内)用符号写出来.(200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题)7 已知:如图,矩形AOBC,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A坐标为(0,3),∠OAB =60°,以AB为轴对折后,使C点落在D点处,求D点坐标.(2002年青海省中考题)8 已知:如图(1).矩形ABCD中,AD>AB,O为对角线的交点,过O作直线分别交BC、AD于M、N.(1)求证:梯形ABMN的面积等于梯形CDNM的面积.(2)如图(2),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将矩形ABCD以MN为折痕翻折后能使C点恰好与A点重合?(只写出满足的条件,不要求证明)(3)在(2)中条件下,若翻折后不重叠部分的面积是重叠部分面积的12,求BM∶MC的值.(200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