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石斧和骨镰,耧车在西汉时才开始出现,曲柄锄属于铁制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①③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项。

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选A。

从关于“家”的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而“豕”是指猪,故材料体现出了家畜饲养业的有关信息,再结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史实可知其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选B。

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 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解析:选A。

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高转筒车出现于宋朝、耦犁技术出现于汉朝时期、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

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解析:选B。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A. 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 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 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D.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答案】B【解析】“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实质上都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直接导致了土地私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选项B正确铁犁牛耕推广导致了赋税制度的变化选项A排除赋税制度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封建制度确立但是这不是赋税制度改革的直接作用排除C赋税制度改革不会直接促成奴隶主贵族世袭权力的废除排除D故选B2.《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A. 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B. 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C. 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D. 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答案】B【解析】A.根据材料“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并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兼具耕作和播种的工具耧车而该项指的是除草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根据材料“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耕作和播种功能结合所学可知耧车是兼具耕作和播种的工具耧车既可以平整土地也可以播种提高了劳动效率故B正确C.该项指的是耕作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该项指的是灌溉技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故选B3.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 上面写有“□□□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 “裹贴”的发现反映出()A. 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B. 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C.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D. 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元代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这有利于提高自己商品的知名度元代的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经营者注重广告宣传没有涉及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商品注重广告宣传不能体现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排除D项故选B4.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这一现象反映了()A. 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B. 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 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D.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它们都重视农业水利都出现了地方的善治说明水利影响地方的治理故A项正确“位置决定经济水平”表述绝对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战国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排除C项该图的主旨是“战国水利工程图” 与争霸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5.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 这可用来说明宋朝()A. 农业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B. 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政府彻底废除C. 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经济D. 商贸税收逐渐成为政府重要财源【答案】D【解析】6.下列关于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①商业产生——商朝②工商食官——周朝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春秋战国④长安、洛阳、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隋唐A. ②③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①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以物易物的现象最早的商业贸易出现故错误②西周时期官府垄断以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因此出现工商食官的现象故正确③私商取代官商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④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故正确故选A7.有学者说我国古代城市经历了城与市分离的原始城、城与市简单结合的城市以及城与市完全融合的城市三个阶段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城→城+市→城市这说明我国古代城市()A. 商品经济一直比较活跃B. 功能从单一向多元发展C. 商业受到政府严格控制D. 规模与数量在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城市) 其功能不尽相同发展趋势是由早期的军事护卫功能和政治功能向着军事、政治和商业功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后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向以经济和政治功能为突出特征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故选B项A项中“一直比较活跃”的表述错误故排除宋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故排除C项D项很难由材料得出故排除故选B8.明书《始丰稿·织工对》中写道“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民营手工业占主导D.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钱塘相安里一个富家有机杼四五具、佣工十数人”可知雇佣关系的出现 B正确据材料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劳动力成为商品但与问题“本质”的关系来讲这只是现象 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哪种手工业形式占主导的问题 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水平 D错误故选B9.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A. 手工工场兴起B. 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 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 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微澜”应该是指区别于自然经济的新经济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商品经济活跃故B正确A在明朝中后期出现故排除CD是明清时期商业的特点故排除故选B10.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 设“市令”、“丞” 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A. 通过征税直接监管市场B. 扩大税收解决财政困难C. 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D. 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官职的变化反映唐宋政府对市场管理模式的变化以税代管模式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故D项正确 A项错误B项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1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A.B.C.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依据图示可知 D项反映的是汉代耦犁属于农耕文明故D项正确A项涉及的是游牧经济排除B项涉及的是采集经济排除C项反映的是狩猎情景属于游牧经济排除12.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答案】D【解析】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促进农业发展故排除A西晋末年北方人口迁移促进民族交往故排除B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故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民族融合故D正确故选D13.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 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 《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 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 城市发展推动文化大众化C. 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 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有利于一般的市民进行理解和阅读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的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故B 正确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与学术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书籍出版适应了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与科举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学校教育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14.(2)材料二和三哪个更能真实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14.(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生产技术牛耕技术【解析】(1)抓住材料中“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即可得出答案【答案】(2)材料三其主要观点①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②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③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⑤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解析】(2)材料2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愿望材料3比较真实反映了农民生产生活情况根据材料三“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等信息概括出观点即可【答案】(3)条件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3)概括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15.(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答案】(1)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历史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解析】(1)基本特征根据材料“男耕女织”“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信息可知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历史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推动了小农经济的产生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经过各国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有助于小农经济确立【答案】(2)变化不禁“夜市” 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突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解析】(2)重大变化根据材料“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可知不禁“夜市” 打破了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根据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皆是即无容虚之屋”可知宋代城市商业可以沿街开设店铺突破了商业活动的空间限制1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建立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并分析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16.(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奠定疆域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答案】(1)政治经济制度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突出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官员由皇帝任命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以及修驰道、直道等深远影响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所确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解析】(1)根据材料一“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除此之外)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结合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响回答【答案】(2)措施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抗击沙俄入侵并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彻底击败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叛乱势力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权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加强了对边疆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以及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解析】(2)根据材料二“清代前期的有效管辖范围除18行省(兼有台湾)外还包括有奉天、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六盟、喀尔喀蒙古各部、唐努乌梁海、新疆和西藏是一个幅员广阔、疆界明确的统一多民族帝国这些地区无论在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民族民俗等方面均各具特色这就决定了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17.(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17.(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答案】(1)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析】(1)第一小问的模式依据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看出这是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二小问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可知与小农经济相对应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2)状况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解析】(2)本小问的状况依据材料二“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可以得出商帮出现依据材料三“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可以得出工商业城镇兴起【答案】(3)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消极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3)第一小问的政策依据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可以得出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小问的消极影响结合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影响概括即可。

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岳麓版必修二).doc

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岳麓版必修二).doc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中国农业经济的地域差别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作生产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粟的国家之一。

3.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中国有着丰富有农作物资源。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发展起来。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重要问题: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一是由采集产生了原始农业;二是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三是以种植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结合。

)二、从耒耦到曲辕犁(一)耕作工具1.西周及其以前,耕作工具以耒、耦为主。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铲、木耒、骨耕等。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步成为主要农具。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铁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运用。

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铁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

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这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唐代,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竝(又名江东犁)。

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辕犁的三个优点:①曲辕和犁槃的出现,淘汰了犁衡,不仅减轻了自身重量,而且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

②犁评、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

③犁底修长,犁梢手控,使得耕作时平稳、深浅•致,利于水山使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共55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共55张PPT)
材料二:‚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汉书· 食货志》 商周时期 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战国时期
个体小农生产
耕作方式与组织方式的比较 工具设施 原始社会 木石骨蚌 春秋战国 铁器、牛耕 耕作方式 (工具)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生产组织方 式(劳动者)
商周时期 木石为主,极少青铜 石器锄耕
千耦其耘
个体农耕
漕渠、白渠、王景 治黄、特色水利工 程——坎儿井
汉代 三国(曹魏) 唐代
灌溉工具翻车(马钧) 曲辕犁——传统步犁的定型、筒车
一、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 3、我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 (1)耕作方式的进步: 刀耕火种 (2)主要生产组织方式: 商周时期: 简单协作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农耕
(3)小农经济: 产生时间: 春秋时期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农业的起源
(1)标志: 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2)特点: 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 地域特点: 格局上——南稻北粟
产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一、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逐渐形成
生产工具、技术和 特点(材质、技术、 历史 水利设施的变化 动力、种类等) 时期 古 石斧、石铲、木耒、 原始 1.石、木、骨质; 代 骨耜、石镰 2.制作和用途简单。 社会 农 极少青铜农具,木石 3.人力为主,耕作工 商周 业 具为主 器为主 时期 生 产 铁农具、牛耕出现 1.金属生产工具不 春秋 力 断推广; 战国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的 2.耕作技术不断改 西汉 发 犁壁、牛耕推广 进,牛耕出现并推广。 中期 展 漕渠、白渠、坎儿井 3、牵引动力变化: 三国 翻车 人力—畜力—自然
(1)冶金、制瓷、纺织业发达, 长期领先于世界 古代手工业 (2)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 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3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3岳麓版必修2

【对点演练】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
“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是( )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解析:选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
主要耕作方式,因此选 C 项。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的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2.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 所有制并存,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3.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生产模式: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工程 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特点,故 B 项正确;A 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 项是古
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 A、C、D 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 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解析:选 A。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高转筒车出现于宋 朝、耦犁技术出现于汉朝时期、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①画线信息指政府对国家的约束不下到县级以下的行政单 位,县级以下行政单位由宗族治理,宗族全都是自治,宗族 自治依据伦理。 ②画线信息说明了小农经济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性。
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 最重要的变量”。 提示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的主 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

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点归纳岳麓版必修2

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点归纳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点归纳岳麓版必修2一、农业的起源(一)概况1、起源:约一万年前,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2、地域分布:①黄河流域,粟麦,半坡;②长江流域,水稻,河姆渡。

3、基础: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的出现。

4、农作物:培植粟、水稻,逐渐出现“五谷”。

5、家畜饲养:“六畜”、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并存发展。

(二)特点:1、地理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南稻北粟;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一)农业生产工具(农具、灌溉工具)的发展(二)影响: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水利工程1、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2、战国:(1)秦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2)秦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3、西汉:(1)西域:坎儿井(2)漕渠、白渠,大规模治河工程(王景治理黄河)四、耕作方式1、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齐耘”2、春秋:个体农耕,铁犁牛耕(1)原因:①生产工具(铁犁)和耕作技术(牛耕)进步(根本);②私有土地出现。

(2)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评价:①是什么?特点+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②积极: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稳定生活,有积极性;社会稳定的基础。

③局限:A、封闭性,自给自足,狭隘。

B、分散性,个体小农,难以扩大生产。

C、落后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

D、脆弱性,过度剥削容易使其破产。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模式;2、精耕细作日臻完善的农业生产模式;3、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

六、“精耕细作”的含义它是人们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这一技术体系以高度对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指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理论为其指导思想。

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

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①生产关系的调整;②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③民族、各地区、中外之间的交流;④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完善、水利工程的兴建;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⑥国家统治者的政策。

必修二课堂笔记

必修二课堂笔记

岳麓版必修二课堂笔记(简化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①产生起源:采集经济——种植经济(生产工具)②地域差别:南稻北粟③产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灌溉工具①曹魏——翻车(马钧发明)②隋唐——筒车(利用水力)5、农业经营方式(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大规模集体耕作)(3)春秋以来:小农经济(精耕细作)①产生原因:铁器牛耕、土地私有②主要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④评价:利——相对稳定生产积极弊——脆弱性(易受自然灾害、战争、苛政等因素影响)分散性(一家一户)封闭性(自给自足)落后性(近代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四、思考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堂笔记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①产生原因:国家出现,阶级分化②主要内容:周王代表贵族占有全国土地,通过分封将土地分给各级贵族公田——贵族占有私田——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③实质:国有名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④瓦解:春秋时期,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3、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①产生原因:铁器牛耕,生产力发展(根本原因)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②主要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要)自耕农土地私有制③评价:利——适应生产力发展弊——导致土地兼并(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四、思考——土地私有、土地兼并、地主土地所有制、租佃之间的关系1、土地私有制是导致土地兼并的根源2、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3、租佃关系随着土地兼并、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而发展4、租佃制下佃农所受剥削较重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金属冶炼①冶铜: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夏商时期)到春秋末期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②冶铁:春秋时期,冶铁/钢技术出现(块炼铁)魏晋时期,灌钢法③燃料:煤—--—汉代开始,北宋普遍焦炭——南宋开始,明朝流行2、纺织业①丝织业:上古时期,开始出现;西周时期,发展迅速汉代丝绸出口(丝绸之路),“丝国”唐代“缂丝技术”(通经断纬,色彩绚丽)②棉纺织业发展原因:宋末元初,棉花种植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三锭纺车)发展概况: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3、陶瓷业①制陶: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彩陶、黑陶、白陶)②制瓷:东汉晚期,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时期,制瓷业成熟;成为独立部门;日常生活用品;开始大量出口(瓷国)宋代,景德镇“瓷都”;地方瓷窑出现元代,彩瓷(青花、釉里红)45、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①历史悠久,领先世界;②官营、私营、家庭三种经营方式长期共存,发展趋势是官营逐渐取代私营。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习题精选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习题精选

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是我国古代画坛上的一幅著名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苏州怀胥桥商市的一幕场景。

它直接有助于我们研究( )清代《盛世滋生图》A、商业交换的起源B、商业都会的崛起C、庙会集市的萌芽D、民间集市的出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

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动机”是( )A、限制对外交往B、维护天朝统治权威C、实行闭关锁国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史学界几乎对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着不同看法,关于“闭关锁国”有如下三种观点:甲:清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在对外交往中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乙:闭关锁国是对16世纪以后欧洲海盗商人不法行为的一种合理答复丙:闭关锁国是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 )A、都有一定的合理性B、甲、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C、甲、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D、只有甲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②使用高转筒车③曾推行均田制④出现了曲辕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明洪武28年规定,凡洪武27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研课标说教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研课标说教材
研课标 说教材 促成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内容标准 1、课程目标
二 说教材
一 说课标
研 说 流 程
三 说建议
7、教学建议
8、评价建议
9、课程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初步认识人
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规律 深入地了解
历史发展的 基本线索
0.5
0 高2上期中
高2上期末
高2下期中
高2下期末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总分
三、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国旗下 讲话
校本 课程
班会
校刊、 阅览室
漫画
名人 名言
史料
校内课程 资源
教材内部 资源
图片
发课 利程 用资 建源 议开
自然、人 文景观
4、农 耕时 代的 手工 业
5、农耕时 代的商业 与城市
商业发 展
城市的繁 荣
重农抑 商
6、近代 前夜的 发展与 迟滞
资本主 义萌芽
海禁和闭 关锁国
横向整合 中国古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整合
经济
政治
必修2:专题一 中国古代农耕经 济
必修1:

专题一中

国古代政

治制度




文化
纵向整合 教材内容的立体整合——结构网络
解决问题
归纳概括 学生回顾,进行小结
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目标引领 激发兴趣,使学习
行为有章可循
巩固应用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总结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产生:由原始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转化发展而来。

(2)特征:①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形成地域差别。

②形成南稻北粟的作物结构。

③出现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特点,出现“五谷”,“六畜”。

注:宋代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

(2)春秋战国: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两汉: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王景治河;地方特色坎儿井。

都江堰后世作用:①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②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③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1.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2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而且也提出了关于水利建设的系统思路。

在明代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水利”一目占九卷,除总结前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外,还收录了西方传教士的《泰西水法》,提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规划,论及水利施工技术。

四、小农经济1.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种植业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产生原因: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1)小农经济表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高考考点-精耕细作: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小农经济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尤以冶金、制瓷、纺织三个领域成就最为突出。

(3)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4)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格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生产工具的发展是衡量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商周时期虽然进入文明时代,出现青铜制品,但是青铜制品十分珍贵,因此在农业生产领域仍然主要使用耒和耜。

春秋之后随着冶炼技术进步,农业上才逐渐使用铁器。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时期,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岳麓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思考:试将十二生肖分类,分别谈谈他们与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农具的进步
思考:说说这些农耕工具和技术产生的时间?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古代灌溉工具
筒车
筒车应用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农具的改进 •远古和商周:石、木、骨等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 •汉代:牛耕得到推广(犁壁) •唐代:曲辕犁(传统步犁定型)
提示: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豆(不同说法)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农业的起源
6000年前的炭化稻谷 先人制作的可爱陶猪
思考:两幅图能够反映出什么问题?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农业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我国古代农业是从 采集向种植发展而 来。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农业的起源
南方(云南米线) 北方(兰州拉面)
思考:为什么出现不同的饮食习惯?
家畜饲养业为辅; 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3、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三点 三十五分。
小结2:几组概念辨析
1、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千耦其耘;(原始社会)

历史-新课标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历史-新课标岳麓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 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的形成
第1课 │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农业体系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记忆最早的农 作物区域,主要农作物名称,主要农具,重要水利设施。 (2)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理解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 施的完善和小农个体农耕方式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 形成。 (3)分析理解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历 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到了近代,又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迟滞的原因。
第1课 │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由 此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难点]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 产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1课 │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1)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打出教材插图《神农氏尝百草》, 讲述中国古代关于农业起源的传说,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或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讲述农业起源的传说,再 由老师提示传说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从而讲述原始农业由采 集农业向种植业经济发展。
第1课 │ 课堂导学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唱段: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材料二 在小农经济下,一个农民,只要他不是太懒惰, 只要不是有什么旱涝灾害,就可以做到衣食无忧。但由于经营 规模狭小,缺乏积累和储备的能力,经不起风吹浪打。另外, 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生活比较稳定,一辈子不 和外界来往也可以生活,安土重迁。 [思考] (1)依据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有哪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本课需要掌握: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最早的农耕区域,主要农作物名称,古代主要农具,重要的水利设施,古代农耕方式的变化。

本课需要理解认识:“精耕细作”的含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耕农经济的影响。

知识梳理:本课第一目“农业的起源”,讲中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重点讲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农耕区及其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

第二目“从未耙到曲辕犁”,介绍从原始社会后期到隋唐时期基本定型的主要农业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

第三目“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叙述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水利建设。

第四目“从千祸其耘到个体农耕”讲述古代耕作方式由大规模简单协作到自耕农为主的个体小农经济。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随着农业的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生产技术、水利事业的发展,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

自春秋以后,随着自耕农的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占代社会长盛不衰的经济墓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区别于西方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

因果关系:重点难点:1 .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一是由采集产生了原始农业:二是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三是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结合。

2 .什么是“刀耕火种”所谓“刀耕火种”,就是先民在初春时期,先将山间树木砍倒,然后在春雨来临前的一天晚仁,放火烧光,用作肥料,第二天乘土热使用笨贡的农具下种,以后不做任何田间管理直至收获。

3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第二,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第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

4 .小农经济有何特点?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l )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一定封闭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负担沉重;自耕农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难以扩大再生产,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差,承受能力弱。

( 2 )评价:一方面,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因此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精耕细作,上地利用率较高,从而在较长时间里在~定程度仁促进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其狭小汾散的经营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仁,使劳动生产率低下,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也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规模。

且在旧的制度和分散经营的条件下,不可能在更大规模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可能在生产结构的总体上建立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到近代以来,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进程看,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5 . “精耕细作”的含义它是人们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这一技术体系以高度对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井以“三才”(指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

6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①生产关系的调整;②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③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④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农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完善、水利工程的兴建;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末相,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的出现D .全体小农经济的产生2 .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的两个农耕地域是①淮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珠江流域④黄河流域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3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这主要取决于()A .当地的自然条件B .当地居民的喜好C .政府的鼓励措施D .受外来作物的影响4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千耦其耘B .个体农耕C .刀耕火种D .代田法5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 ①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④已出现了曲辕犁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种类不同B .各人身体状况决定的C .地域的差异D .统治阶级推崇导致7、观察下图,图中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A .商周时期B .战国时期C .西汉时期D .隋唐时期8 .以上农业生产工具,用于灌溉的是() ①犁壁②翻车③筒车④曲辕犁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9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的发明是()A .铁犁B .曲辕犁C .翻车D .耧车10 .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但依然泽惠于成都平原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 .郑国渠B .灵渠C .芍破D .都江堰11 .下列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是()A .芍破B .都江堰C .郑国渠D .白渠12 .下图的作者是()A .李冰B .马钧C .徐光启D .潘季驯13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 .铁器牛耕的使用B .社会人口的增加C .国家分裂的影响D .统治阶级的提倡14 .中国占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有()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借用牛力耕田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④“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5.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B .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C .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D .有利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铸铁、冶铁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唐代曲辕犁详图请回答:( l )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 2 )比较材料二中春秋与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3 )据材料三,图中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有何作用?( 4 )材料三、四中的两种牛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

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材料二:春秋时楚相孙叔放在淮河流域修的芍肢,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崛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浸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一一白居易《朱陈村》请回答:( l )材料一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什么进步?有什么作用?( 2 )材料二中提到的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4 )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1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日:“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赢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卷六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赢政)日:“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日:“……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于诸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卷八七请回答:( l )在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 )结合郑国渠的修建,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

一、选择题1、C2、D、3、A、4、C、5、B、6、C、7、B、8、C、9、B、10、D、11、D、12、D、13、A、14、D、15、D二、非选择题16 . ( l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铁农具逐渐取代石制、木制工具并被广泛使用。

( 2 )不同: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与战国时期相比,较为笨重、粗糙。

反映了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和铁器使用的进一步推广。

( 3 )图中是汉代的“二牛抬杠”犁。

它出现了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使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 4 )优点:减轻了自身重量,克服“回转相妨”的缺点;使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随心所欲;耕作平稳,利于水田使用;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

17 . ( l )对牛的控制,反映了当时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利用畜力可以节省人力,提高耕作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巨大进步。

( 2 )都江堰的科学巧妙的设计可使江水分流,既可防止江水溢洪,又可分江水灌溉川西平原,起到了防洪、灌溉、治沙、航运等多种作用,解决了成都平原的崛江水害和土地灌溉问题,所以使成都平原能成为著名的“天府之国”。

( 3 )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耕农经济。

特点主要是规模小,分工简单,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难以抵挡外部因素冲击的脆弱性。

( 4 )条件有生产工具和技术、水利兴修及安定的社会环境,还有统治者的宽松开明政策等。

18 . ( l )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逐客”建议。

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 2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投资大、见效慢,但是它会极大的改善社会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有力地推动一国经济长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本课需要掌握:中国占代的主要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主要土地经营方式。

本课需要理解:“井田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租佃制”等历史概念。

知识梳理:本课第一目“废井田,开叶陌”,讲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过渡,重点交待了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过程。

第二目“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讲战国以来在中国延续了2 000多年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上地所有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因果关系制形式及其各自在古代演变的情况,重点交待了土地兼并以及由此引发的历朝政策调整问题。

第三目“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讲租佃关系的产生、发展,重点讲述了宋代以来的租佃关系逐步发展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以及这种形式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