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二) 学生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2.上海世博会期间,为纪念孔子诞辰2561年,山东馆特意在此放置一尊高2.561米的孔子像,这位作揖迎宾的先哲显然“忙”得不亦乐乎,这一尊孔子的像,引起了广大游客的关注。
下列与该铜像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3.xx年1月中旬到2月初,我国南方雪灾期间,温总理三次南下指挥抗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4.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5.2010年10月12日,广州亚运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天坛举行。
下图是名为“潮流”的亚运火炬图案,它突出了“和谐”的主题,蕴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
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 )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达标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6.《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8.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9.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本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试测试卷
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本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试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这两种思想()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2.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朱熹的孔子”是指()A.知行合一B.天人感应C.先气后理的思想D.存天理,灭人欲3.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这句话强调的是()A. “理”是世界的本原B. “仁”的重要性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4.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中,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①古代学术思想从分到合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①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
这引起许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武帝赦免了他。
这段材料说明()A.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B.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C.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6.“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
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
后代儒益尊,儒者颜益厚。
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
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
2020级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说明他()A.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B.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偏见C.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建信仰D.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2.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①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①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①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①4.《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5.《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道德观”是指()A.兼相爱,交相利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6.有学者称古代某思想家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属于这位思想家核心主张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存天理、灭人欲D.以天随君,以君随天7.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字“忠、孝、廉、节”,这些题字反映了()①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①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①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8.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1 / 8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围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而进行了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旗鼓相当,英者云集,成为显学。
材料反映出A .春秋时期文化出现下移趋势B .儒学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针锋相对D .儒法两派符合当时统治者需求 2.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都对社会现实提出了改革时弊的方案,人们观点各异,畅所欲言。
出现了百家争鸣。
由此可以推知百家争鸣A .改变了官府垄断教育局面B .在整体上提高民众素养C .主要由士大夫推动和引导D .助推了传统文化的繁荣 3.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
材料表明孔子A .已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B .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C .对善恶出现了模糊认识D .在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论4.孟子指出,可以敌视残暴害民的国君,把他杀掉都不为过。
这一观点 A .体现了民本思想 B .代表了人民利益 C .否定了君主专制 D .解除了礼制束缚5.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所以“威势可以禁暴,厚德则不足以止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卷一、选择题1.韩非子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这里,他强调的是( )A.君主制定法律 B.法律受制于君权 C.法律的权威性 D.君臣均受法律制约2.“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A.老庄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孔孟之道3.高一·二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 )A.民为贵,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君臣父子,天之常理4.某同学参观李贽故居,最有可能看到的字幅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为彻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5.钱穆说:“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
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7.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8.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
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练习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唯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3.据《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郑国星占家裨灶预言郑将发生大火,人们劝子产按照裨灶的话,用玉器禳祭,以避免火灾。
子产回答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这突出反映了子产( )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C.发展了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D.反对尊神敬天4.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 )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6.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7.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一) 学生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历 史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围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而进行了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旗鼓相当,英者云集,成为显学。
材料反映出A .春秋时期文化出现下移趋势B .儒学形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针锋相对D .儒法两派符合当时统治者需求 2.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都对社会现实提出了改革时弊的方案,人们观点各异,畅所欲言。
出现了百家争鸣。
由此可以推知百家争鸣A .改变了官府垄断教育局面B .在整体上提高民众素养C .主要由士大夫推动和引导D .助推了传统文化的繁荣 3.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
材料表明孔子A .已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B .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C .对善恶出现了模糊认识D .在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论4.孟子指出,可以敌视残暴害民的国君,把他杀掉都不为过。
这一观点 A .体现了民本思想 B .代表了人民利益 C .否定了君主专制 D .解除了礼制束缚5.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所以“威势可以禁暴,厚德则不足以止乱”。
由此可知法家A .在治国上主张“法主德辅”B .主张严刑峻法强化中央集权C .人性论观点带有偏激色彩D .认识论不被当时社会认可 6.墨家将“子孝”与“父慈”并提,从不把“子孝”抬到重于“父慈”的地位。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答案 A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正确,B、C、D错误。
2.(2017·承德高二检测)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
”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仁者爱人、兼爱B.克己复礼、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D.克己复礼、非攻答案 B解析孔子出生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极力维护周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他代表小生产阶层的利益,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追求一种新社会秩序,故B正确。
3.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答案 C解析题干引文出自《老子》,认为人们应少私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样才能实现对天下的治理。
4.(2017·南宁高二检测)有学者研究《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
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讨论的“群体的仁”。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 B解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学说不涉及仁,故A错误;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他所提倡的“兼爱”思想体现了“群体的仁”,故B正确;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提倡仁义、王道,但未从群体的角度看待仁,故C错误;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不涉及仁,故D错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检测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老子3.“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
”为此他提出了() A.尚贤尚同 B.以德治国 C.君轻民贵 D.仁者爱人4.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5.《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上说:“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
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作者认为国家不能与民争利B.作者认为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C.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税收D.作者认为应由国家垄断商业6.“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
”这一观点属于()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7.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
这两种思潮是指()A.法家与道家 B.法家与儒家 C.墨家与兵家 D.黄老与儒家8.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9.孔子收徒讲学,西汉设立太学,都是对古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下列对两者分析有误的是()A.办学性质并不相同 B.教育对象都涉及社会中下层C.都推动儒学的传播 D.教授内容以《论语》等为主10.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综合检测(一)[学生用书P121(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9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保定高二期中)某思想家说道:“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如果遇到好时机,就专心干大事,如果生不逢时,就把自己深藏起来,随大流。
”此思想反映了( ) A.儒道思想对人生观的影响B.法家的“因时而变”主张C.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D.墨家的“尚贤与能”理想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中“专心干大事”可知是儒家思想,据材料“把自己深藏起来”可知是道家思想,故选A项。
法家的“因时而变”是要求改革,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积极进取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尚贤与能”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2.(2019·平顶山、许昌、汝州三市高二期中)孟子将人民、社稷和君主排定了位次。
人民排在第一位,社稷排在第二位,而一国之君则排在最后一位。
这一排名( ) A.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体现B.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C.说明孟子反对君主制度D.反映了社会民主化倾向解析:选B。
据题干可知,人民排在第一位,一国之君排在最后一位,体现的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社会的真实体现是一国之君排在首位,A项错误;材料不是反对君主专制,C项错误;社会民主化倾向是在近代,D项错误。
3.(2019·河南天一高二大联考)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
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B.提出了系统治国理论C.重视维护君主的权威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解析:选D。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法家主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选D项。
题干没有体现其思想内容的优越,A项错误;在百家争鸣中每一派都提出了系统的治国理论,法家不是例外,B项错误;先秦的儒家思想也是迎合统治,维护统治者权威的,不是法家独有的,C项错误。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
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倘若有人不以自己的利益作为利益, 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 那个人就一定是“圣君”,但其辛苦也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因而尧舜继君位而 又离开君位。后代人君却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 将
接任郡县官吏,汉武帝元朔五年朝廷诏令天下郡国全部仿照蜀郡建立官学,中
国地方官学制度就此确立。这表明
A.蜀郡教育模式受到中央重视B.蜀郡适宜于教育模式的尝试
C.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在强化D.蜀文化对全国各地影响深远
14.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 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公开宣扬“援佛人儒”。这反映出唐朝思 想界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法两家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并结合秦汉史实分析其
产生的不同影响。(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方略的认识。(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道教最高宗教目标就是在现实社会中肉体成仙,因而它就不能不受封
建专制集团的辖制。 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王权至上的传统思维方式在其
A.抨击传统儒学B.渴望开明政治
C.主张融会贯通D.推崇经世致用
22.有位明清进步思想家指出,“天子虽尊,亦人也”,封建君主并非“天地大神”
而只是天下众生中的普通一人。由此可知该思想家
B.对君权神授予以了否定
D.主张废除中国君主制度
“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王夫之的
B.对闭关锁国政策的不满
D.人欲对天理的空前冲击
A.对待儒学的态度B.领悟天理的方法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
“宽容”主要指( )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阶层的兴起D.“学在民间”答案 A解析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残酷性,而“宽容”主要指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社会上涌现出诸子“百家争鸣”,故选A项。
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排除B项。
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排除C项。
“学在民间”在春秋晚期已经出现,也是“百家争鸣”的条件,排除D项。
2.[2016·合肥质检]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①以德治国②以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
②“以法治国”属于法家思想,因此排除含②的A、B两项。
儒家“仁”“仁政”的主张中含以德治国、轻徭薄赋的内容,故本题选C项。
3.小亮的父母喜欢读荀子的著作,有一次得知小亮在外行窃,他们坚信荀子的理论,对小亮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的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所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答案 A解析由题干中“坚信荀子的理论”可以判断。
荀子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好好教育”符合用“礼”规范孩子的行为,孩子会改正错误即符合“使人向善”,故选A项。
4.“今上下之接,无子父之泽,而欲以行(仁)义禁下,则交必有郄(隔阂)矣。
且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韩非子此语强调了( ) A.墨家的兼爱主张B.儒家的仁义思想C.讲究君臣父子的秩序D.不能靠仁义来确立等级关系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韩非子的主张。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测试卷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
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为此,他主张()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天下为主,君为客”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3.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4.《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5.《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D.关注现实6.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7.“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8.有一种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
这说明了( )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2.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
而应该“以丧礼处之”。
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 )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法家C.墨家 D.道家4.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
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5.有学者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有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同时期的许多杰出思想家,虽然互不知晓,但是他们思考的问题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下列属于在当时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的思想观点是()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主张顺应自然③重视人的道德修养④“天理”是世界的本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
该治国策略所属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战国时,齐国在国都附近设稷下学宫,作为齐国的教育中心与学术中心;汉朝时汉武帝设立太学。
两者都( )A.以儒学五经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B.延续了私学在教育领域的意义C.培养了国家需要的管理人才D.表明官学是当时唯一的办学形式8.下列名人名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②“《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③“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④“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A.②①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9.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后被称为“六经”。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下表列举了四位先秦思想家的一些主张。
其共同点是人物主张老子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荀子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管仲危。
A.反对征收赋税 B.关注民众生活C.发展社会生产 D.重视强国富国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思想基础的是( )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3.战国时期,孟子有“无礼义,则上下乱”之语,墨子有“且夫义者政也”之说,韩非子称“遇诸侯有礼仪,则役希起(战争很少发生)”,庄子说“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距离甚远,但义者不可不遵守)”。
这反映出A.“百家”都在维护君主的权威 B.诸子都认同“义”的崇高地位C.各家提出了系统的治国理念 D.“百家争鸣”中也有共通之处4.“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5.《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6.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
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7.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
”儒术中的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三纲五常”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8.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限时训练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易》又称《周易》,是阐述关于阴阳变化之书,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
巧合的是,“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且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B.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C.儒道两家思想已呈融合之势D.晚年孔子因遭受困厄而热衷卜筮2.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
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 ) 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 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3.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据此可知其主张( )A.反对财产私有制度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C.建立博爱互利社会D.建立以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4.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他所说的“道”应指 ( )A.世界的本原B.封建社会的根本法则C.君主的权力D.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5.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建元”年号后,汉代年号大量出现了“元”“始”“初”等字,即所谓“与民更始”就是说从头重来一次。
然而一次一次的“更始”,使上帝的意志也慌忙得不亦乐乎。
此年号现象说明汉代( )A.确立了“民本”治国原则B.新儒学影响了政治理念C.武帝后政治局势长期动荡D.崇尚重农抑商经济政策6.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7.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孔子常说仁义,若是人们实行此种道德,世上也就不会有什么斗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孔子主张( )A.维护周“礼”,稳定社会秩序 B.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以德治民,缓和社会矛盾 D.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推动社会发展2.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3.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4.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5.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
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这种思想(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 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 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6.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对治国思想各有所求,各有所好,有的“重法黜儒”,有的“尊墨斥老”,有的“尚农折商”。
这说明( )A.文化融合推动“百家争鸣” B.多元政治格局促进思想活跃C.“百家争鸣”引发争霸战争 D.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更替频繁7.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8.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历 史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曾评价,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先秦诸子,莫不如此。
材料表明 A .人类历史在发展中出现了倒退 B 先秦诸子否定了社会的进步性 C .当时的大同社会为人类所向往 D .先秦诸子渴望大同时代的和谐 2.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不相生也。
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这反映了诸子百家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D .最终达到殊途同归3.“夏礼吾能言之,祀(把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宋国是商朝的后裔)不足征 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说明孔子A .熟悉夏商礼制B .感叹祀宋衰落C .重视文献记载D .重建礼法规范4.孔子在向老子问礼后对其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今见老子,其犹龙也!”材料反映出A .道家精髓高深莫测B .儒道思想渊源甚深C .道家文化植根传统D .儒道文化相得益彰 5.在战国时期,根据当时形势,韩非子认为,“上古竞于道德”,“当今争于气力”,必须通过战争手段来实现统一。
材料可用来说明法家A .在有意弱化儒家思想影响B .力图建立完整的自身体系C .主张以武力强化中央集权D .改变了上古重视道德的传统 6.墨子反对诸侯国互相侵伐,要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
由此可知墨家A .主张平均分配社会财富B .渴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C .主张立法缓和社会矛盾D .代表了百家争鸣最高成就 7.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收回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但是诸侯王仍在大量招致宾客,成为其政治上的助手和死党,中央集权亟待加强。
材料可用来说明 A .诸侯王仍有抗衡中央的实力 B .有为而治逐渐成为时代需要 C .无为而治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D .诸侯王权力在当时出现反弹 8.董仲舒在谈及吏治改革时,明确指出,“大夫不得世”,“观乎世卿,知移权之败”。
其出发点是A .维护中央集权B .宣扬纲常观念C .创新儒学体系D .强化思想控制9.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 .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 .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 .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10.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其曾孙汉宣帝却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霸王道”,是指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A.道家思想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D.严刑峻法1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学习科目为五经,由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每年只考试一次,考试合格者即可以做官。
汉武帝这一举措A.有利于学生思想自由发展B.改变了选官的不公平状态C.有利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D.成功压制了其他学说流传12.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
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B.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C.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D.凸显了传统经典的基础性13.儒术独尊后,在魏晋之际受到佛道冲击后,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宋明之时,理学、心学相继出现。
材料反映出儒学A.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B.据自我调节的功能C.地位未因冲击而动摇D.对各派均能兼容并包14.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是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
希圣向之人,须向自心上体察,明得自家心,便能达得圣贤意,便能获得本然之乐。
这反映出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出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15.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对历代史书广泛采用但又有所删减。
在以《汉书》为依据叙述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三策”这一内容时,司马光选择性地保留了礼乐教化的内容,而删除了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
这一做法反映了A.儒学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B.理学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C.史学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D.政府对人们思想控制加强16.朱熹要人们通过格物接受封建道德观念,王阳明则认为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通过“致良知”就可以了。
材料说明A.封建专制思想日趋强化B.儒家认识论出现了分歧C.心学逐渐脱离传统儒学D.心学旨在改造理学本源17.某位思想家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董仲舒B.朱熹C.程颐D.陆九渊18.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
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D.君主意图控制思想19.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20.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同寡妇再嫁,公然声称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
材料表明李贽A.主张求天理于人欲之中B.跳出了传统儒学的窠臼C.追求人性的自由和平等D.否定了宋明理学的天理21.黄宗羲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颂扬商贾对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提出“工商皆本”。
材料表明黄宗羲A.具有批判传统儒学之新理念B.顺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潮流C.有挑战现存经济秩序之意图D.代表新兴阶级进行舆论宣传22.明代著名学者费密指出,“古经之外,其言道也不中,不中必多虚少实”,“多虚少实”或许“可以自全”但“不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据材料可知A.经世致用思想为当时所重B.进步思想家传承了儒家精华C.理性空谈渐被思想界摒弃D.启蒙思想在明代影响深远23.顾炎武认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他希望能逐步改变百姓穷困的境遇,达到“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
他还认为,“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
这说明顾炎武A.具有经世致用情怀B.推崇工商皆本思想C.抨击重农抑商政策D.力图缓和社会矛盾24.明代儒学家王畿曾说,天地万物,一体相通,生生不息,儒者应该随其力之所及,在家仁家在国仁国,在天下仁天下。
材料可用来说明明清进步思想家A.认为儒学需要与时俱进B.主张治国应该兼采众长C.认为理论应为实践服务D.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II卷本卷包括两大题,共计52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诸子百家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天道、社会伦理、礼与法、政治论、认识论等等,这些问题也都是在社会变动时期才会被人们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各家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内容上大致一致。
各家既相互独立,虽然有时也相互攻讦,但又有相互学习、相互摄取的部分,而这些思想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流和传播的基础就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学习氛围和崇尚教育、不分贵贱的学术风气。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材料一董仲舒实现了对先秦诸子的真正综合,建构起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特别是由于他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武帝钦定,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主流意识形态的王座。
与此同时,他还为西汉封建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政治举描上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改革措施。
董仲舒的所有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都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促进了西汉王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于首奎《两汉哲学新探》材料二不难发现,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比其前辈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问题上,不仅没有提供什么新的东西,而且还使人的认识更远地背离了客观真理。
…董仲舒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发生重大影响,主要原因是他编造的一套“三纲五常”封建伦理规范,高度集中地反映了整个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以致尽管各个封建王朝的哲学形态有所改变,但它们却都直接间接、或明或暗地为“三纲五常”的合理性、“永恒性”作论证。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
(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位作者对董仲舒的态度并说明他们各自的理由。
(12分,只写态度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材料一有官员对王阳明说:“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王阳明回答说“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簿书讼狱之闲,无非实学。
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
”王阳明还指出:“夫学贵得之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席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乎?”材料二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
”他还说:“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材料一、二均摘编自张践《实心实学与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湖》(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