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诗三首 学案 (1)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登高》、《咏柳》、《春望》三首诗。
2.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感悟诗中的意境。
3.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背诵三首诗。
2.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诗三首》,分别是《登高》、《咏柳》和《春望》。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领略古典诗歌的魅力。
二、诗歌解析1.《登高》(1)作者简介: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其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诗史”。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62年,是杜甫流离失所时期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孤独、落寞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2.《咏柳》(1)作者简介:贺知章,唐代诗人,字维摩,号石山居士。
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53年,是贺知章晚年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
诗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3.《春望》(1)作者简介:王之涣,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鹿门山人。
其诗风格雄健豪放,善于抒发豪情壮志。
(2)诗歌背景:本诗作于公元752年,是王之涣晚年的作品。
(3)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春天景色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
(4)诗歌鉴赏: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
7.《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五言诗朗读指导: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五言诗在断句上一般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诵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知识链接】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翻译成为现代诗。
)二、逐句解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诗三首》学案高一语文制作:王志军共3课时。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一、学习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特点;2.朗读并背诵;3.鉴赏汉、魏、晋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魅力。
二、预习检查1.“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意思吗?2. 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代《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诵读课文自由读、齐读课文,读出诗韵与节奏。
四、问题探究(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1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2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3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3 体会“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五、课内训练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是()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
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内容感知《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艺术成就颇高。
本诗主要写的是采芙蓉送给心爱之人。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但最后两句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怀抱的代表作之一,颇能体现曹操慷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
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曹操的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主要写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后半部分主要写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古雅雄浑,气度非凡,体现了曹操的王者风范和英雄气度。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
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诗的开头几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误入官场)→思归→归隐田园。
中间写自己回归田园的生活、居住、守拙。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叙写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
全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遗(wèi)还顾(huángù)三匝(zā)羁鸟(jī)阡陌(qiānmò)故渊(yuān)榆柳(yú)后檐(yán)守拙(zhuō)暧暧(ài)墟里(xū)狗吠(fèi)掇(duō)衿(jīn)颠(diān)樊笼(fá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遗:赠送。
【精选】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阅读学案(教师版)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作“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人的一生,总要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的传统中,男子生命的价值就是得到别人的知赏和任用,很多人终生都在追求这个理想,包括像李太白那样不羁的天才。而女子一生一世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就在于得到一个男子的赏爱,所以女子的化妆修饰都是为赏爱自己的人而做的。“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这个女子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丽,而这种做法也就暗示了她的心中有一种对感情的追求。
人教版必修二 诗三首 归园田居 学案
第三课时归园田居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很多诗人写过描绘田园风光的诗篇,在他们当中有一位诗人被后人视为无法逾越的高峰,他在诗的题材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开拓,诗的语言上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以致盛唐山水诗人不得不有所回避,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今天我们将通过对他的作品《归园田居》的学习,感受他独特的魅力的同时提高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故事导入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这年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
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
而且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
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
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推进新课知识积累1.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静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l岁,以后终老农村。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课《诗三首》导学案
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目标择定】1.通过相关材料,了解古代诗歌的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通过对基本意象的分析,能够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意义。
3.通过对这三首诗的阅读鉴赏,能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熟读成诵,谈谈三首诗中诗人各自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1.《涉江采芙蓉》中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短歌行》中多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你能举几例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吗?3.陶渊明是怎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的?【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中国古代诗歌的流变》http://wenku.baidu/view/4726ab8e84868762caaed563.html2.《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http://zhidao.baidu/question/32813836.html?fr=qrl&index=03.《陶渊明诗词全集》/html/poemt/174.shtml第二部分必修②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列加横线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慷慨(kǎi)守拙(zhuō)青衿(jīn)B.笙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羁鸟(jī)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暧暧(ài)D.沉吟(yín)荫后檐(yìn )拾掇(duō)呦呦(āo)2.默写填空。
(1)同心而离居,。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3),。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4)户庭无尘杂,。
,复得返自然。
二、课文探究检测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熟读《短歌行》回答下面问题。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诗三首》含答案
《诗三首》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三首诗歌中的基础知识,熟悉三首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诗歌鉴赏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训练。
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1、字音遗(wèi)还顾(huán gù)三匝(zā)羁鸟(jī)阡陌(qiān mò)故渊(yuān)榆柳(yú)后檐(yán)守拙(zhuō) 暧暧(ài)墟里(xū)狗吠(fèi)掇(duō)衿(jīn)颠(diān)樊笼(fán)2、重点词义遗:赠送.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终老:度过晚年,直到去世。
子:对对方的尊称。
悠悠:长久的样子。
掇:拾取,采取.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通“宴"。
吐哺:吐出口里含着的食物。
误落尘网:文中是比喻说法,指随俗当了官。
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文中指有学问的人.衿,古式的衣领。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玩味,文中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星星少.后比喻伟大的人物出现,才能小的人相形见绌。
山不厌高:比喻品德越高尚越好。
天下归心:天下的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前来归顺.3、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语后置句,按现代语序应为“深巷中狗吠,桑树颠鸡鸣”)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二、诗歌内容赏析1、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果字词过关了,对诗歌的浅层次的鉴赏比较容易办到,但深层次的鉴赏恐非易事。
希望能够通过这三首诗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让学生诵读第一、二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2.第二课时,让学生结合陶渊明的生平,从情感深处与《归园田居》产生共鸣。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学习并鉴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二、整体感知《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
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涛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8 诗三首 2 七中马建民7 诗三首三维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入什么样的情感是让人黯然销魂的呢?当远方的游子采摘这些花草想借以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心情由欢欣转为失落.这样的叹息让人遗撼而悲切。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真实的心情记录一一一《涉江采芙蓉》。
诗词导入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钟嵘《诗品》说:“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句话评价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让我们一起来体味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文本解读知识积累基础积累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学案 Word版缺答案
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征;掌握有关的文学知识2、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能翻译诗歌。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2、读准字音遗.( )谁子衿.( ) 樊.( )笼何时可掇.( ) 三匝.( ) 越陌.( )度阡.( ) 吐哺.( ) 羁.( )鸟守拙.( )二、课堂思考(一)阅读《涉江采芙蓉》,回答下面的问题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3、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4、知识点拨:对写法“对写法”的“悬想”方式: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
(二)阅读《短歌行》,回答下面的问题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是景物描写,它有什么更深刻的内涵?2、本诗中曹操一再强调一个“忧”字,他有哪些忧愁呢?3、“青青子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三)阅读《归园田居》,回答下面的问题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守拙归园田”中,“守拙”是什么意思?三、反馈训练思考:陶渊明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为什么最后又要归隐?【学习小结】【课后作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子衿(jīn) 呦呦(yāo) 阡陌(mò) 离居(lí)B.朝露(zhāo) 吹笙(shēnɡ) 周匝(zā) 暧暧(āi)C.羁鸟(jī) 狗吠(fèi) 樊笼(fán) 俗韵(sú)D.守拙(zhuó) 方宅(zhái) 吐哺(pǔ) 荫蔽(yìn)2.下列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慷慨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榆柳我有佳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乌鹊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开荒复得返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还顾望旧乡(回头看) 长路漫浩浩(广阔无尽的样子)B.对酒当歌(面对) 青青子衿(古时的衣领)C.枉用相存(生存) (久别重逢)D.守拙归园田(固守节操)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高中语文诗三首教案1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教案
高中语文诗三首教案1涉江采芙蓉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泳,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又暗指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谊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搁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要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但这欢乐美好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
与众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相采摘着荷花,声言要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又能遗送给谁?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2.7诗三首(1)
2.7 《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3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作展露出的内心痛苦和惆怅,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体会隐逸诗人的恬淡心境、悠然情调。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较深层次的鉴赏。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
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有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
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1.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2.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明确: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人教版必修二 诗三首 学案 (1)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暧.暧( ) (2)守拙.( ) (3)譬.如( )(4)子衿.( ) (5)沉吟.( ) (6)呦.呦( )(7)掇.弄( ) (8)羁.鸟( ) (9)墟.里( )答案(1)ài (2)zhuō(3)pì(4)jīn (5)yín (6)yōu(7)duō(8)jī(9)xū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多芳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兰泽..(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公吐哺..(5)守拙归园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久在樊笼..(7)少无适俗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有兰草的沼泽地(2)古式的衣领(3)周,圈(4)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5)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6)比喻官场生活(7)本性、气质2.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契阔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宴”,宴会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而离居(1)同心..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齐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三首学案·知识概览·【作者简介】《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其文清峻通脱。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
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
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为最高。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
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
【重点理解】通假字词类活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榆柳荫.后檐(名词作动词,遮蔽)守拙.归园田(形容词作名词,愚拙的本性)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使动用法,使……归顺)去日苦.多(意动用法,以……为苦)古今异义同心..而离居古义:指感情深厚。
今义:齐心。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古义:内心。
今义:跟四周、上下或两端的距离相等的部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古义:明亮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古义: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今义:留恋,不忍离开。
复得返自然..古义:田园生活,自然的本性。
今义:自然界;理所应当的。
一词多义顾⎩⎨⎧还顾.望旧乡 (动词,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动词,探问,拜访)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动词,顾惜,顾念) 遗⎩⎨⎧采之欲遗.谁 (动词,送给)以光先帝遗.德 (形容词,遗留的) 适⎩⎨⎧少无适.俗韵 (动词,迎合)始适.还家门 (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 (动词,依照) 归⎩⎪⎨⎪⎧守拙归.园田 (动词,回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动用法,使…… 归服)不图子自归.(动词,回娘家) 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动词,对着)不久当.归还 (副词,必定,一定)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对等,比得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动词,把守) 存⎩⎪⎨⎪⎧枉用相存. (动词,问候,怀念)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动词,活着)求大同,存.小异 (动词,保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动词,存有)救亡图存.(动词,生存)文言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句)误落尘网中。
(省略句)开荒南野际。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狗吠深巷中。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鸡鸣桑树颠。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难点探究】1.“芙蓉”在全诗意境的营造上有什么作用?【答案】芙蓉,即荷花。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
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五、六句的“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答案】“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惆怅的形象和心情。
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几句诗的表达好在哪里?【答案】(1)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2)以“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3)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样的意境?诗人在描写田园景色时不事雕琢、不加渲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运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
营造了一幅宁静、安详、自然的田园风光画卷。
白描手法。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恋旧林”和“思故渊”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况?试加以赏析。
【答案】“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乡村的急迫心情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7.历朝历代都有两部分人。
一部分主张出世,或归隐山林,寄怀山水;或退归田园,亲近自然。
一部分主张积极入世,去实现自己经国济世的宏伟抱负。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对他的选择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他的归隐有积极意义,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流传百世的诗文。
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能力提升·【课内练习】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感激涕零慷概激昂沉吟忧思难忘B.春花秋月不绝如缕乌鹊鼓瑟吹生C.如临深渊月明星稀羁绊抱残守缺D.托物言志登高毕赋悲凉倾慕贤才2.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
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B.方.宅十余亩(四面、周围)C.桃李罗.堂前(排列)D.复得返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⑤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⑧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⑨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A.②⑨③/①⑤⑩/④/⑦/⑥⑧B.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C.①⑤/②⑨/⑦⑩/③/④/⑧/⑥D.②⑨③/⑤④/①⑩/⑦/⑧/⑥6.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涉江采芙蓉》,回答7~8题。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7.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8.“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看来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朋友,是古人常有的举动。
你能说说这首诗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在营造意境上的作用吗?阅读《短歌行》,回答9~10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10.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阅读《归园田居》,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12.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1. 解析:A.概—慨;B.生—笙;D.毕—必。
答案: C2.解析:B.这里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华的人。
答案: B3.解析:D.自然应是和官场生活相对的田园生活。
答案: D4.解析:A.“及时行乐”讲错了。
答案: A5.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需平时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