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上课讲义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 色盲,颜色视觉异常。
✓ 全色盲:对颜色完全不能辨别,只能分辨物体的形状 和明暗。七色世界在其眼中是一片灰暗。
✓ 全色弱:亦称红绿蓝黄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对任 何颜色都能全部辨清;若颜色浅而不饱和,则分不清。
觉和知觉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 儿童最初的感觉与生俱来,健康的新生儿同成人一样 具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 知觉,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已经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因此,从新生儿期开始,很少有纯碎的感觉。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二、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 反映。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 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 联系。
◈ 与此同时,幼儿的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 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 觉和知觉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最新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教学讲义PPT课件
(二)学前儿童观察的特点
三、触觉
(一)口腔触觉——儿童一出生就有口腔触觉,而且通 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 腔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 周岁以前,口腔触觉是儿童认识物体的主要手段。
(二)手的触觉——抓握反射就是手的触觉的表现,手 的无意性抚摸是继抓握活动之后出现的手的动作。比如,婴 儿的手无意的碰到被子的边沿,他会沿着边沿抚摸被子,这 是一种无意地触觉活动,也是一种早期的触觉探索。
(四)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孩子一出生就表现出听觉 的个别差异
(五)学前儿童听力的保护与培养
1、避免噪音污染:45—60分贝的噪音,便会产生中度干扰,夜 间噪音应低于45分贝;80—90分贝的噪音,对听觉会有中度程度的 损害;90分贝以上,便是危害;120分贝,可致人暂时耳聋。2、创 设良好的音乐环境;3、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 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儿童一出生就有感觉,如新生儿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 这些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出生后不久,在感觉 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儿童最初的感觉是无条件反射。感知过程 是对刺激物的最初的分析和综合,这种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还是很低的。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1岁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 ▼ 由于语言发展的限制,婴儿常常是按照事物的明显特征辨认物体, 还不能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的属性,所以思维的概括要随着语言和思维 的发展而逐步产生。
第四章_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觉、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动 觉和平衡觉
感觉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当刺激物作用 于感觉器官时,能立即觉察并分辨出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
一、感觉、知觉的概念
爱听人的声音,最爱母亲的声音;爱 听柔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二、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6个月的婴儿能够敏感地识别母亲的声音; 7个月以后,婴儿听觉的发展主要与语言
的发展相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接
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婴 幼儿的听觉迅速发展起来。
三、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
4岁以后,幼儿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
“这个第一大,这个第二大,这个第三大···”
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即对方向的定位能力,出生后 已有所表现。
婴儿出生以后,已经能够对来自左边的声 音向左侧看或者转头,对来自右侧的声音 则有向右侧转的表现。
6个月以前的婴儿,在黑暗中能够依靠听觉指 导去抓物体;
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往往和概念联系起 来
能够知道“上午”“下午”
已经具有了时间概念
与此同时,幼儿的知觉活动已经发展到能 够观察了,也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
4~5岁以后,能够掌握观察方法了。
以上所讲,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及总括性 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视觉、听觉、触摸 觉等方面去讲述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同时也可以从这些内容中看到以上所讲述 的感知发展各阶段的具体表现。
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角形-五边 形-梯形-菱形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感知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何一种感觉或知觉的缺失都会对人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本章将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在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的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运动能力的发展感知觉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产生最直接联系的途径,离开这一过程,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都不可能发生。
学前阶段儿童探索外部环境,了解主客观世界的活动都依赖于动作的发展。
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儿童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儿童运动能力的每一次提高都使他获得了控制和探究环境的新手段,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新天地,因比,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甚至把运动能力的发展看做是认知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无论是感知觉的发展,或是运动能力的发展,还是感知觉和运动能力的相互作用,都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个体后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感觉是人类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主要依赖于分析器的正常运作。
当儿童的分析器发育成熟并能够接触到刺激物时便产生了相应的感受。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视觉:会清楚物体的特征及其在空间中的组织关系。
颜色视觉的发展。
2.听觉:幼儿的听觉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幼儿期儿童的纯音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
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教育在其中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对声音细微差异的分辨能力方面。
第二,幼儿的言语听觉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但是不同年龄之间纯音听觉的敏锐度和言语听觉的球锐度差别程度较大。
小、中、大班的幼儿分辨语音中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是不同的,小班幼儿还不会分辨,中班幼儿开始会分辨,大班幼儿已能基本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在12岁以前一直是增长的,成年时会稳定一段时间,以后逐年下降。
人的衰老常常是从听力开始的。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儿童观察的全面性较差,很难获得关于事物的 完整认识。
(四)观察的深刻性
儿童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难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
(二)做好观察的准备
明确目的与任务。
(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1.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嗅觉
在进化早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
3.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的味觉敏锐,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对甜味表现出偏好,4个月开始偏爱咸味。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
形式
理论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懂得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理论讲授
媒介:多媒体课件
2.感受性的变化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联觉
(三)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一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
2.时间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一、儿童触觉的发生
•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 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 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 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 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 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
种探索手段。
问题
“小朋友的手有四两糖”,为什么幼儿总是喜欢 咬手指等物品呢?
扩展知识:口唇期(弗洛伊德)
三、手的触觉探索
•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 (二)视触的协调
• (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 触觉的协调。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 一、视敏度的发展
•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
❖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 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头 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 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 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 ,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 这个反射越在生后两至三个月 消失。
返回
❖巴宾斯基反射
(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 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 向上张开的动作。以后 (约在8、9个月时)这 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
•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
继续发展。
•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
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 红、 、黑、黄、绿、蓝、橙、紫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用嘴去咬,知道它味道很甜;
用鼻子闻一闻,知道它有淡淡的清香; 拿在手上摸一摸,知道它表面光滑;
掂一掂,知道它有一定的重量。
我们的头脑接受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还反映机体本身的状况。如人们能够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 肢的运动以及身体的舒适与否等。例如,“洗澡后,我感觉凉爽多了”“我正在跑步”“我感觉 好渴啊”等就是感觉对机体本身状况的反映。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
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的观察的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
观察力就是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观察力既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我国现有的研究材料说明:
1~2岁的儿童视力为 3岁儿童的视力可以达到 4~5岁后儿童的视力 0.5~0.6 1.0 趋于稳定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3.颜色视觉的发生发展 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颜色视觉与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3种 特性有关。
新生儿是看不见色彩的,在他们的眼里,世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3岁前儿童缺乏观察力。3岁后,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加强
观察的持续性逐渐延长
观察的细致性逐渐增加
观察的概括性逐渐提高
观察方法逐渐掌握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笔记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一节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09-4 04-4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像名词解释感觉知觉简答题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08-4第二节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B )05-7A.2个阶段B.3个阶段C.4个阶段D.5个阶段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02-4(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第三节视觉的发展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C )11-7A.生活经验和成熟B.成熟和教育C.生活经验和教育D.选择和生活经验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 A )结合起来。
04-7A.名称B.明度C.色调D.保和度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 D )12-7岁时岁时岁时岁时名词解释:视觉敏度弱视简答题:1、用简单感测方法来发现儿童的视力缺陷:——P832、影响幼儿视力的因素——P84第五节触觉、痛觉和动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13-7A.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手的触觉进行的B.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高C.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要早于方位词的掌握D.婴儿没有距离知觉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及帮助幼儿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哪些09-7答: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提高。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低,婴幼儿年龄越大,对痛刺激的感受越敏感。
减轻疼痛的方法有:①改善外部环境。
减少环境中可能引起碰撞并造成伤害的因素,如降低地面的硬度、楼梯和家具尽可能做成圆角等。
②调节情绪。
采用积极暗示和分心等方法减少儿童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情绪,增强儿童对痛的耐受力。
第六节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D )13-4 11-4 10-7 07-4 06-4 05-7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D.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B )09-4A. 三角形B. 圆形C. 长方形D. 半圆形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D )08-4A.正方形B.长方形C.三角形D.圆形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 A )12-4A. 形状知觉B. 大小知觉C. 方位知觉D. 深度知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09-7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B )10-7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D.依靠成人教授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D )11-7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 A ) 11-7A.上下、前后、左右B.前后、上下、左右C.上下、左右、前后D.前后、左右、上下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A )12-7A.以视觉为主B.以运动觉为主C.以听觉为主D.以经验为主第七节幼儿观察的发展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D )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C.细致性的增加D.概括性的提高简单题:幼儿观察的发展有何特点13-4 07-4 11-4 12-7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分(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2分(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2分(4)观察的概括行提高1分(5)观察方法的形成1分试述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婴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婴儿感知觉、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感觉的发展(一)婴儿视觉的发展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个月以后,婴儿能看清距离眼睛20cm的物体;2个月时能根据物体距离远近的不同来调节视力;3个月时,双眼已经能同时盯住处于不同距离的物体;4个月末,眼睛的调节功能基本上接近成人了。
研究表明,婴儿最远的视觉焦距是31cm,刚好是被妈妈抱着的婴儿到妈妈的脸部的距离。
这一焦距能够促进母婴联结。
2.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是指辨别物体(或物像)细微差别的能力俗称“视力”。
视敏度以物体(物像)与双眼之间的距离为测量变量,即视敏度的指标是表示在一定距离辨别物像最小差别的能力。
新生儿能看见物体,就表明他们有一定的视敏度。
研究发现,成人在2米远能看清的物体新生儿则只能在0.2米远处看清,此时新生儿视敏度为6/60(表示在6 m处只能看到正常视力情况下在60m可以看到的视标)。
3.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辨色能力。
新生儿是看不见彩色的。
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黑、白、灰三色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婴儿慢慢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红颜色特别能够引起婴儿的兴奋。
心研究表明,出生只有2周的新生儿,能够区分红色和灰色。
2个月大的婴儿能够从白色中区分红、橙、绿、蓝,但不能区分黄、绿色。
(二)听觉1.听觉辨别力的发展婴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清楚地区分。
1个月时能够区分200赫兹和500赫兹纯音之间的差别;5~8个月时能在1000-3000赫兹范围内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为1%);在4000-8000赫兹范围内音高的差别阈限与成人的水平相同。
2.音乐听力的发展研究者发现,1-2个月的婴儿似乎偏好乐音(有规律而且和谐的声音)而不喜欢噪声(杂乱无章的声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说话的声音;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而不喜欢强烈紧张的音乐;7~8个月的婴儿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第四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感觉与知觉
• 记忆依赖知觉的具体材料
• 情绪和意志行为受到知觉的影响
六、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 新生儿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 • 这些是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 始的心理活动
•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Thank you!
• (三)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思考:感觉阈限高,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 度。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 的最小变化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 (四)感觉现象
• 1.感觉适应: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暂时发生变化的现象。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 • • 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对整体(事物全貌)的反映
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反映。 •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 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存 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
四、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 的作用
•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 如视觉的对暗适应(慢)和对光适应(快)、嗅 觉的适应、听适应等。 • 入兰作用后,暂时保
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 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 感觉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3.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
• 两眼视网膜上对同一物体形成的两 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 理解。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各个方面,包括发展阶段、影响因 素、促进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感知觉是学前儿童通过感受和理解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它对儿童的认知、语 言和社交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促进感知觉发展的方法
1 提供多样的刺激
给予儿童丰富多样的感 知刺激,如触摸、听力 和视觉刺激,以促进他 们的感知觉能力。
2 创造有趣的体验
通过创造有趣的活动和 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促 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
3 提供适当的挑战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能力 水平,提供适当的感知 觉挑战,帮助他们逐步 提高感知觉的能力。
感知觉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部分。通过深入了解感知觉的定义、 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促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的感 知觉发展。
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丰富的刺激和经验可以促进感知 觉的发展。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感知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可能会继承特定的感知觉能力,如对音乐、颜 色或形状的敏感性。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感知觉发展产生着影响。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颜色、形状和模式有 不同的偏好。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1触觉Biblioteka 发展婴儿时期,触觉是感知觉的首要形式,通过接触探索周围物体。随着年龄增长, 触觉能力逐渐细化和提高。
2
听觉的发展
婴儿能听到声音并对其作出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逐渐分辨声音的来源 和区分不同的声音。
讲课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高音调的声音。
整理课件
▪ 二、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 随年龄增长,学习语言、接触音乐环境和接 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婴幼儿的听觉迅速发 展:儿童的听觉阈限值逐渐降低,听觉感受 性提高。
整理课件
▪ 三、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 ▪ 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听觉反应已可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 知觉的发展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包括 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等。 ▪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 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 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 二、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整理课件
▪ 【简答】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 过渡阶段
▪ 1、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依靠知觉 的恒常性,2、1岁后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3、1岁多常按 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4随语 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 的概括性过渡。
整理课件
▪ 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 3岁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
见眼前东西,最佳视距在20cm左右; ▪ 2.婴幼儿的视觉敏度 ▪ 6个月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4个星期的
婴儿视力为20/60,8个星期为20/100, 5~6个月为20/20。
整理课件
▪ (三)视觉敏度的测定 ▪ 1.视力检查表测定: ▪ 一般的E字检查表; ▪ 专为儿童设计的图形视力表; ▪ 2.用简单观测方法。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PART 04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PART 04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
• 理解感觉、知觉、观察等概念,了解感知觉的作用和 种类。
3.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 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 胎儿出生后即有本能性触觉反应,如抓握反 射。手的真正意义上的触觉探索,出现在 4~5个月,是以伸手能够抓住东西为标志 的。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 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方位、形状、距离、大小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就时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 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的观察的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 观察力就是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观察力既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儿童在幼儿晚期,在教育影响下,开始有意识地借助于计时工具或其他反映时间流程的媒介认识 时间。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 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 其年龄呈正相关
(三)触觉的发展 1.儿童触觉的发生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如吮吸反射、防御反 射、抓握反射等,也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甚至早产儿也能发生巴宾斯基反射。
《学前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和主要阶段1、感觉: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主要与生理作用有关2、知觉:对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3、感知觉是认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4、感知觉是2岁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生最初的两年,即语言出现之前,儿童主要依靠感知认识世界。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生与发展1、触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2岁以前,触觉在认识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
2岁以后,视觉和听觉的作用越来越大。
2、触觉在人际关系特别是依恋关系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3、儿童出生就有触觉反应。
4、视触协调主角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眼手协调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是手的真正探索活动的开始。
5、手眼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手能抓住东西6、视觉是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新生对亮度的产别很敏感。
出生的第一分钟,就能发现光亮的变化7、视觉集中在2个月才明显出现。
8、胎儿对声音有反应,因此胎儿已经有听觉反应。
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与发展1、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整体感知2、知觉的恒常性: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但个体仍然能够按照原来的形状进行知觉。
3、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著名的“视崖”实验,说明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时间知觉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儿童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存在: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时间标尺的能力(计时器)与年龄呈正相关5、生活制度在学前儿童对时间上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
6、观察力的品质: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方法的完善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1、知觉的选择性: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知觉对象都作出反应。
只有当刺激之间有某种差别时,一部分刺激才能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另一部分刺激便成为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09-4 04-4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像
名词解释
感觉知觉
简答题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08-4
第二节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B )05-7
A.2个阶段B.3个阶段C.4个阶段D.5个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02-4
(1)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第三节视觉的发展
幼儿期对颜色辨别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C )11-7
A.生活经验和成熟
B.成熟和教育
C.生活经验和教育
D.选择和生活经验
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 A )结合起来。
04-7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保和度
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这一般是在儿童( D )12-7
A.2岁时
B.3岁时
C.4岁时
D.5岁时
名词解释:
视觉敏度弱视
简答题:
1、用简单感测方法来发现儿童的视力缺陷:——P83
2、影响幼儿视力的因素——P84
第五节触觉、痛觉和动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13-7
A.儿童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手的触觉进行的
B.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高
C.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要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D.婴儿没有距离知觉
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及帮助幼儿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哪些?09-7
答:儿童痛觉发展的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提高。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很低,婴幼儿年龄越大,对痛刺激的感受越敏感。
减轻疼痛的方法有:
①改善外部环境。
减少环境中可能引起碰撞并造成伤害的因素,如降低地面的硬度、楼梯和家具尽可能做成圆角等。
②调节情绪。
采用积极暗示和分心等方法减少儿童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恐惧、伤心、焦虑、烦躁等情绪,增强儿童对痛的耐受力。
第六节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
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D )13-4 11-4 10-7 07-4 06-4 05-7
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D.距离知觉(深度知觉)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B )09-4
A. 三角形
B. 圆形
C. 长方形
D. 半圆形
对于幼儿来说,下列几何图形中,最容易辨别的是( D )08-4
A.正方形B.长方形
C.三角形D.圆形
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型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 A )12-4
A. 形状知觉
B. 大小知觉
C. 方位知觉
D. 深度知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09-7
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
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
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
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B )10-7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
D.依靠成人教授
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D )11-7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
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
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幼儿空间方位词发展的顺序是( A ) 11-7
A.上下、前后、左右
B.前后、上下、左右
C.上下、左右、前后
D.前后、左右、上下
较小婴儿所具有的距离知觉是( A )12-7
A.以视觉为主
B.以运动觉为主
C.以听觉为主
D.以经验为主
第七节幼儿观察的发展
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 D )
A.目的性的加强B.方法的形成
C.细致性的增加D.概括性的提高
简单题:
幼儿观察的发展有何特点?13-4 07-4 11-4 12-7
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分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2分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2分
(4)观察的概括行提高1分
(5)观察方法的形成1分
试述幼儿观察能力发展的特点。
P106 05-7
答:幼儿观察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幼儿初期大多处于低级水平,不能接受任务。
幼儿中期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时不能克服,不能坚持。
6岁的幼儿开始逐渐能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观察。
②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5岁幼儿有所提高,从6岁开始观察持续的时间显著增加。
③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不细致。
经过细致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④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幼儿对图画的观察经历四个阶段,主要处于“个别对象”和“空间联系”阶段。
⑤观察方法的形成。
幼儿的观察,是以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
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的观察发展。
第八节感知觉规律
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B )10-4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当人从暗处走到明处,在最初一瞬间,会感到耀眼,什么都看不清,经过几秒钟,才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 )12-4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同时对比
D. 继时对比
某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在白色的背景上贴上大红花,以利于幼儿观察。
这位教师这样做是利用了知觉的( C )
A.刺激物的组合规律
B.对象的活动性规律
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规律
D.刺激物的排列规律13-4
名词解释:
适应:感觉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
论述题:
一、举例说明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P109 07-7
答:人的感知觉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能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好这些规律,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①适应现象,即人的感觉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
比如,人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待久了,会毫无觉察。
这是嗅觉适应。
根据这一现象,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②对比现象,即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比如,人的视觉存在同时对比现象,灰色的图形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比较暗一点,而放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一些。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颜色对比,提高幼儿的感受性。
③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规律。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受几种条件的影响。
一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两者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
比如,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教师要以绿树为背景。
教师的板书、挂图等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二是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因此,教师应当尽量多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以及幻灯、录象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三是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
因此,教师在绘制挂图时,为了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要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颜色。
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
四是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
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及涵义。
P109 06-7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应用的感知觉规律有: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①适应现象是指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的现象。
②对比现象是指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③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指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同样清楚地感知所接触的事物,有些刺激物会成为知觉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