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
《词五首》课文资料
【课文资料】什么是词?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
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的分类方法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分。
宋词发展历程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
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该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
苏轼词五首
苏轼词五首1. 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有余。
黄州赤壁矶是当地的名胜,他常来此地游览,触景生情,借古抒怀,表达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自己坎坷身世的感慨。
3. 赏析- 意境雄浑壮阔: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长江的浩瀚气势起笔,将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展现出来,为全词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地势和汹涌澎湃的江水,画面感极强。
- 人物形象鲜明:在描写周瑜形象时,“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通过描写周瑜的年轻有为、风度翩翩和军事才能,与自己的“早生华发”形成鲜明对比。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从容不迫,以少胜多,更衬托出苏轼对英雄的崇敬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
- 情感复杂深沉:既有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之情,又有对自己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悲叹。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归结为一种对人生的旷达态度,在感慨之余,又有一种超脱。
1.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苏轼与弟弟苏辙分别已经七年之久,他政治上不得意,又与亲人不得团聚,心情抑郁惆怅,于是借中秋明月抒发思念亲人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美好祝愿。
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
风住尘香花已尽,
由 交待季节特征—— 说明已是暮春鲜花凋零的时节。 景 自己年老株黄,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到 暗指: 人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 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这两句是通过描写景物、描写典型动作节来抒发情感。 (采用含蓄间接抒情。)
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 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 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 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 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 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千 帆 过 尽 皆 不 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夕阳余晖斜照江面, 江水悠悠无语默默 逝去。
叠音词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 不见老地点的恋人,怎不寸断 肝肠!
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写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
(从早到晚)
时间
跨度大
清晨
黄昏
含蓄 细腻
景物
(动景静 景相结合)
楼头
江水
千帆 斜晖
白蘋洲
感情(复 希望
1.写的是何地何时的景色?哪个字统 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边塞)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2.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秋一 到大雁迁徙到湖南衡阳过冬,一起飞不 回头,无留恋之情,这里的奇寒与内地 的暖有“异” 。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渔 家 傲
25词五首.
“闻说”“也拟”“只恐” 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 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 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 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 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 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1、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
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 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 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作 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 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 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 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 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范 仲 淹
衡阳雁去
上阕写景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异
长烟落日
借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景
抒
家万里- 归无计
情
抒发思乡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报国之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小结
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 出帅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同样也 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悲怆的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 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其 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 不相同。
赏析
上片极言眼前 景物之不堪, 心情之凄苦。
首句: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 地,而这又反衬出风之狂暴。
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 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 。
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 皆丧失,无一留存 ,欲哭泪先流。
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六单元_《词五首》
想一想: 1.你能概括上阙的内容吗?
2.“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三个典 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 2.年纪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气; 表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要抵御 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 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 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 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 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 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两首词,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 《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其次,写作 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最后抒发的感情相近, 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两首词都写闺 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还包括国家之恨、 故国之思.情感较为深广。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 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富于变化。《望江南》反 映了思妇喜悦、急切、兴奋、失望、伤心、哀怨的心理变 化。《武陵春》从愁思满怀写起。经历片刻的轻松,终于 忧愁难遣。大家一定要多体会。
想一想:
(1)“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 明了什么?
(2)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 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 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 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 作者的心。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 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 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 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情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2、《词五首》【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原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蒴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优秀实用课件:65页
筠( ) 嶂( ) 羌( )
寐( ) 擎( ) 骑( )
鬓( ) 麾( ) 炙( )
舴艋(
)
读准字音与节奏: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
江楼。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晖脉脉水 悠悠。肠断白频洲 。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 人,晚唐诗人、词人。是“花间派”的重要 作家,被誉为“花间鼻祖”。他精通音律, 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 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其诗 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 称“温韦”。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 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 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 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 张性的比喻,使其物质化。 “愁”与“恨”,通过视 觉艺术形象,化为可感的实体。
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 如李煜之“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 平乐》);此皆状其迢迢不断,绵绵无绝。言其深 广者,如秦观之“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 岁》)。更有甚者,如贺铸之“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 案》),连用三喻,使“愁”有弥天盖地之势。苏 轼已有“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虞美人》), 张元干《谒金门》中也说:“艇子相呼相语,载取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转入写景,夕阳余晖斜拂江面, 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 “肠断白蘋 洲”一句,只见水边一片白蘋 洲,令人愁思 满
25.词五首(确定)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 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 用 ‚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 ‚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 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 意。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 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点词 结词 演和 流两 拨牌 构的 唱乐 派大
婉约派
豪放派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 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 ‚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 人之词‛之正宗。风格委婉、绮丽。此派 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
译文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黄狗, 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 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 随太守观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像 三国的孙郎那样.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 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 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 (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 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 杀犯界的天狼.
九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课件(人教新课标)
诗词把握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景 抒情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长烟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下阙抒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主题把握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 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学习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认知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 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 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 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导入新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 川)人。 诗、词、文、书、 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学 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 作家之一。本文写于他密州 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研讨诗词
•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 见了什么? • 2. 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什么? •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词五首整合
语文学科教案整合——《词五首》教学整合整合思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由五首词组成,分别是:温庭筠的《望江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武陵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如果按照教材上所安排的诗人所处年代的顺序教学,显得比较散乱。
可以以诗中的“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综合赏析五首诗词从不同角度抒写的不同作者、不同人物心中之愁,以主题为“问君能有几多愁”进行整合教学。
核心环节有四:(1)自由朗读五首词,说一说如果以愁为分类标准,可以怎样为这五首词简单分类。
(2)细读《望江南》和《武陵春》,比较两位古代女子的愁,讨论她们各自在为何而愁?哪个女子更愁?(3)细读《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比较这三位诗人,谁的愁最重,谁的愁稍轻?(4)比较两位女子笔下的愁和三位男儿笔下的愁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望江南》和《武陵春》整合教案:一、介绍文体,明确流派,导入新课当王菲用轻灵的声音唱起《但愿人长久》,当周杰伦动情地演绎《东风破》的离情别绪,当岳飞《满江红》的豪壮之词被雄浑豪迈的声音唱响,我们顿时感到,唐诗宋词千年的美丽如影随形,至今犹存耳畔。
今天,让我们步入词作的精美殿堂,领略它“诗苑奇葩”的独特魅力。
二、描绘画面,花间寻美,品读《望江南》说到婉约派,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身——以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为创作主题的“花间派”,而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被清代评论家王国维评价是“惊艳绝人”,这倒不是说他本人如何美艳,而是评他绮丽的闺情词作,评他笔下一个个娇美含情的佳人倩女。
把镜头定格在《望江南》,看看这首小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精美的画面。
1.多媒体出示《望江南》,教师配乐诵读两遍,学生听后描述所想见的画面。
2.优美的词作还要美美地读,请大家想像着刚才所述的画面,有感情地诵读这首小词。
3.温庭筠明明一字未写这位女子的容貌,何以见得卿本佳人呢?①妆容美——“梳洗罢”,不正面写女子容貌而言其梳洗装扮停当,既写出了“女为悦己者容”的女性心理,又留给读者想像其美貌的空间,美得有余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1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3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一、原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二、解词1、选自《全唐五代词》。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脉脉(mòmò):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3、白 (pín):一种水中浮草。
三、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
四、赏析: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
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
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
眼见那悠悠流水,缓缓东流。
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莫不令人黯然神伤!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一、原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解词1、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千嶂:崇山峻岭。
5、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三、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课《词五首》
1、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浓郁的忧愁。
2作者内心浓重的愁绪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
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 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 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自己的愁重得 连船都承载不动。作者用形象的说法形容愁苦之重。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
由 交待季节特征—— 已是暮春时节。 景 暗指: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 到 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人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 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 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 燕然还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家之日无法 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每日哀伤落泪,直 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 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 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 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 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 语句可以读出? 哀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 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 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 甘归退。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课件 新人教版
背景简介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 ,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时年53 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 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 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 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朗读 正音
juà n
xī
武陵春· 李清照· 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立功扬名的志愿未能实现, 而人却老了。表达了诗人 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 忧愤之情。
诗词翻译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 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 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 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 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 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 报效朝廷。
探究: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 怎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 勃 勃,英武豪迈,弯弓劲射,保家 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即内容、情感、 破阵子 形象、语言诸方 面都豪放壮美的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品
辛弃疾
即陈亮,南宋词 人.主张北伐的 爱国志士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二十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 决主张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 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看宝剑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
写作背景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 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 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 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 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雄壮的词.即内容、情感、 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诵读
破阵子
【宋】辛弃疾
战事紧张 戒备森严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泪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主题
这首词是作者在西北边塞军 中所作。词中表现了他决心守 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 反映了作者及战士们的思乡忧 国之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 家”
这首词的结构:
实 写 醉态— — 虚 梦境— 写 —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实 现实— 写 —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主题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 描述,抒发作者渴望建功立 业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沉痛和悲愤。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 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 休,欲语泪先流。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 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 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 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 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 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 先流。
词五首(婉约派)
“婉约”“豪放”两大词派,因明张延“ 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 蓄,情思波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 表人物:秦观、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抒发强烈旳政治热情,豪 爽旳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 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 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 向高峰。
两首词情景交融,有独特旳意 境美。夕阳有情,流水有意,是心 灵旳抚慰;风停花谢尘留香,是伤 春,更是伤己。人景情水乳交融。
两首词都属于婉约词。《望江 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 婉。
课外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体 现“愁”旳诗句呢?
1.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 断肠处。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在心头。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体现了她失望和怅惘旳情怀。
归纳总结
本词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 景物描写渗透情感,情景交融,起了烘托人物, 深化主题旳作用。语言清新含蓄,耐人寻味。文 笔洗练,无雕琢之痕。短短27字容纳了诸多内容 :时间,从上午到傍晚;景物,从楼头、千帆写 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情感,从希望到 失望以至最终旳“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 凝练旳特点。另外,还多用白描、直叙旳手法却 又含蓄、细腻。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眸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五首》PPT课件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 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 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 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 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 情。
望 江 南
作者简介
本 名歧,字飞卿。唐诗人,词人,太 原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 李”。词风艳丽华美,有《花间 集》。
约1151),号易安居士。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 (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 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 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 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 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 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 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 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 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 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 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 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 情”,较少政治内容,极 尽“艳丽”之能事,花间 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约812~866)
诗歌诵读
望江南
温庭筠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 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 楼,凭栏眺望。 大江之上,千帆驶过, 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 所思念的人的归舟, 斜阳夕晖脉脉无言, 江水悠悠不尽。 看看那当年同爱人分 手的白频洲,不由得 愁肠寸断。
的是季节特征, 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 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 春时节。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 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 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 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 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 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无尽哀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渔家傲秋思、破阵子、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作品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三、朗读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望江南》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朝诗人、词人。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2、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话题拓展] 女性主题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拟人写景温庭筠斜晖脉脉水悠悠李白人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武陵春》1、朗读这首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动作描写写愁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神态描写些愁苦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欲抑先扬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比喻夸张写出愁苦的沉重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6、[诗中言情]《武陵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
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7、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8、布臵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第二课时一、检查导入: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
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江城子》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
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
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3、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总体分析: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质疑问难。
四、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臵作业: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渔家傲秋思 [宋]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肃杀之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
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
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
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
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
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范仲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异曲同工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