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犹太文化共生现象初探——以本雅明与格奥尔格圈的关系为例

合集下载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本雅明是20世纪的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思想对于理解当代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他的众多著作中,有一篇关于“文化工业”的文章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的题目是《论文化工业:对启蒙的致命打击》。

这篇文章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通过对当时的大众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和批判,本雅明揭示了文化工业的特点、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启示,对于我们思考当代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本雅明在文章中将“文化工业”定义为一种追求商品利润的文化生产方式,它将艺术、文化和娱乐产品当作商品生产和销售,通过大众传媒向大众进行传播。

他认为,文化工业将艺术和文化产品商业化,使之成为被大众消费的商品,这就导致了艺术和文化的降低和商业化,使得艺术和文化成为了娱乐和娱乐化的工具。

本雅明指出,文化工业的产生源自现代工业社会的经济和技术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文化工业采用大规模的生产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使得文化产品大量生产,且具有普遍性和可替代性。

与此文化工业通过广告和宣传手段将文化产品推向市场,使其得以大规模传播和销售。

这种以商业目的为导向的文化生产方式,使得艺术和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受到商业逻辑和市场需求的制约,追求利润成为了文化工业的首要目标。

在本雅明看来,文化工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影响是负面的。

他认为,文化工业导致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消费变得被动和肤浅,大众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欣赏变得模糊和平庸。

文化工业通过生产和传播大量廉价的文化产品,满足了大众的消遣和娱乐需求,但却使得人们对于真正的艺术和文化变得麻木和麻痹。

本雅明将这种现象称为“娱乐化”,他认为,娱乐化是文化工业的根本特点和最大危害。

本雅明还关注了文化工业对于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他认为,文化工业通过大范围的传播和商业化,削弱了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地位和影响。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文化工业”概念是法兰克福学派中心思想家、德国社会学家本雅明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对大众文化的生产和分发方式的称谓,这种文化追求快餐式的快捷性,假借着大众文化的繁荣和多样化来粉饰自己的作为,其本质则是大众消费和商业获取利益的手段和目的。

本雅明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他认为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别的文化生产方式,其特点在于节俭、均衡以及大规模的生产方式。

而这种生产方式所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为特定阶层或者特定群体进行的文化产品,而是以大众为本体制造的文化产品。

这些产品可以被大众广泛接受、消费以及享受,从而达到商业目的。

本雅明认为,对大众文化的生产和分发方式的掌控权被少数人所把握。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工业”被利用来满足市场需求,以谋取商业利益。

这种商业利益会导致大众文化的草率和浅薄,并在最终的效果上对大众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雅明还指出,文化工业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也是文化工业的一大特点。

文化工业的产出追求市场需求,而不是真正的价值和品质,所以与传统文化相比,“文化工业”产品的价值和品质存在更大的问题。

本雅明所指的传统文化是指那些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富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产物。

在本雅明看来,文化工业在现代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满足了大众文化的需求,并且在文化分配和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文化工业也摆脱了文化水平、趣味和审美标准降低的困境,这使得文化工业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空前的成功。

总的来说,“文化工业”这个概念让我们认识到了文化是如何被作为商品被控制和利用的。

因此,我们应该审视文化产业中的生产方式和商业与价值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保护好传统文化,将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我们也应该摆脱大众化、商业化的文化消费趋势,发掘并保护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文化作品,创造出更为优秀、多元化的文化产物。

论本雅明的经验观

论本雅明的经验观

审美经验的 过 程 是 审 美 主 体 在 审 美 活 动 中 感 受 审 美 愉 。“它不仅包 获得生命富足的过程 。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悦, 括人们作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 他们追求什么, 爱些什么, 相 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 信和坚持些什么, 响的, 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 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 以及他们 瑡 瑏 — —简言之, ” 观看 、 信仰和想象的方式 — 能经验的过程 。 这一 充满着完整性, 自然是美的 过程囊括了主客双方的相互作用, : “由于我们常常不考虑现在而考虑过去与将来, 显现 把对过 去的记忆与对将来的期望加入经验之中, 这样的经验就成为 这种完整的经验所带来的美好时刻便构成了理 完整的经验, 瑢 瑏 ” 想的美 。 杜威赋予艺术以经验, 充分肯定经验在审美和情感 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无疑深刻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 。 按理, 艺术作品中的灵韵也包含着某种经验的创造, 无论是从艺术 情况都是如此 。 然而, 伴随技术复 生产还是从艺术接受来看, 制时代的到来, 灵韵的消散和震惊的出现, 审美经验作为美的 特质和艺术的膜拜价值一面日渐贫乏, 它不再筑基于神性之 — —一种诗意的氛围之中 。 本雅明在商品拜物教的虚幻景 上— “巴洛克艺 象中发现了重构审美经验的可能, 他的作品中有关 的隐喻, 对拾垃圾者和游手好闲者的青睐凸显了以碎片式 术” 的经验反抗商品拜物教的努力, 连同他对普鲁斯特的评析, 都 为了这样一个目的: 召唤那些正在远离自己的经验, 为这个时 代留下医治经验贫乏的良方 。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救赎蓝 图。 经验的消失更源于人类对技术的失控 。 本雅明把马克思 通过考 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运用到艺术领域, 察艺术生产的发展, 创立了独特的艺术生产理论 。 在他看来, 艺术创作就是一种生产过程, 艺术家是生产者, 欣赏者就是消 “技术 ” ( 即技巧) 构成了艺术生产中的生产 费者 。 艺术创作的 力, 代表着艺术发展的水平 。 由于本雅明把艺术活动看成生 现代艺术无疑体现着艺术生产的规律, 产与消费的辩证运动, 其审美本质 、 技术表现与传统艺术截然不同 。 传统艺术具有 膜拜价值, 现代艺术则突出展示价值 。 当艺术由膜拜价值向 当艺术逐渐靠近展示价值, 依赖于展示价值发 展示价值转变, 挥自身的潜能时, 艺术和技术就显现为一种特殊关系 。 我们 以电影的发展为例 。 本雅明追溯电影的起源, 认为电影的产 生是机械复制技术使然, 给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 例如电影拓 宽了人的视野, 增强了感知的丰富程度, 尤其蒙太奇手段的运 使 得 景 物 呈 现 的 细 节 更 加 独 特。 用加深了艺 术 的 统 觉 能 力, , 电影的震惊效果还能给人提供“散心的感受之道 ” 促使人在 繁重的工作下消遣 、 定心 。 虽然电影带来了灵韵的消隐, 但电 影打破了灵韵笼罩下的传统艺术的贵族性 、 经典性外壳, 促进 了艺术的世俗化进程, 艺术不再深奥莫测, 高不可攀 。 本雅明 : “我们的艺术发 引用保罗 · 瓦雷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种情况 展已颇具形制规模, 其类别与用途的制定时代, 和我们今天极 为不同, 而过去的制定者对事物所能发挥的作用力比起我们 今天能做的 实 在 微 不 足 道 。 我 们 掌 握 的 媒 介 有 着 惊 人 的 成 长, 其适应性 、 准确性, 与激发的意念 、 习惯, 都在向我们保证, 瑣 瑏 ‘美 ’ ” 本雅 不久的将来在 的古老工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 。 明寄希望于电影在经验的重构中发挥重要功用, 即为“去魅 ” “复魅 ” , 了的艺术 是因为电影镜头面对的是真实世界, 能够摄 取本原信息 。 因此, 经验的重构不是简单的向传统文明的回 归, 而是包含了对现代技术的关切和体认 。 本雅明并不像法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摘要】本文将对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进行解读。

在将对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的定义进行探讨,分析他对文化工业的批判,以及他对文化工业的影响和未来展望。

将比较本雅明与其他学者对文化工业的看法。

在将总结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的启示和意义,探讨他在当代文化工业中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本雅明的思想,以及他对文化工业的独特见解,为当代文化工业的发展和思考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本雅明、文化工业、思想解读、定义、批判、影响、未来展望、学者比较、启示、意义、当代影响1. 引言1.1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本雅明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德国文化批评家和哲学家,他对文化工业的思想影响深远。

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它将文化变成了商品,使得文化失去了原本的独立性和价值。

他强调文化工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文化产品变得越来越商业化,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中对文化的压迫和剥削,它破坏了文化的真实性和自由性,使人们对文化的体验变得肤浅和功利。

他呼吁人们要警惕文化工业的影响,保持独立思考和审美品味,不被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所左右。

本雅明的思想对当代文化工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重视文化的原创性和独立性,保护和传承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传统,不让文化沦为商品化和娱乐化的工具。

2. 正文2.1 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的定义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新兴的生产方式,它将传统的手工艺生产方式转变为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文化工业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变得更为高效和大规模化,大大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速度和数量。

本雅明强调文化工业是商业逻辑的文化表达,它将文化产品同商品生产相结合,使得文化产品变成了可以被买卖和消费的商品。

这种商业化的文化生产方式使得文化产品更加市场化,进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

本雅明指出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控制和操纵群众思想的手段,它通过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

《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中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及论证思路

《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中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及论证思路

《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中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及论证思路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本文主题的简要介绍,以及对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的概述。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内容。

概述:《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是德国文化评论家沃尔特·本雅明的重要著作之一,该著作深入研究了艺术与社会的紧密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本文将围绕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展开分析,探讨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在本雅明的观点中,艺术被视为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力量,不仅仅是表达个体情感或审美追求的工具,更是文化、政治和社会力量的综合体现。

艺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而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艺术受社会影响的简单表现,还包括艺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与作用。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先介绍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观点,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分析本雅明对于文化工业与大众艺术的看法,以及技术媒介对艺术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些论证思路,我们将对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探索艺术社会学的意义和思考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1) 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背景和介绍。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分别是本雅明艺术社会学观点和论证思路。

- 本雅明艺术社会学观点将分为两个子章节进行探讨。

第一个子章节将介绍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分析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个子章节将探讨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如何通过艺术来改变社会现实。

- 论证思路也将分为两个子章节来展开。

第一个子章节将探讨文化工业与大众艺术的关系,分析文化工业对艺术产生的影响,以及大众艺术如何通过文化工业的媒介传播。

第二个子章节将探讨技术媒介对艺术的改变,如何通过技术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改变艺术创作和传播方式。

3) 结论部分将对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观点进行总结,回顾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观点,并提出一些对艺术社会学的思考,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

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

绪论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早期重要成员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从小深受犹太教的熏染,青年时期受到新康德主义影响,同拉齐斯、卢卡契、布莱希特、阿多诺、霍克海默等人的交往使其又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本雅明一生涉猎多个学术研究领域,虽然著述不多但其独特的思想给他同时代及后来的学者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学术遗产。

在本雅明众多的学术遗产中,本文选择大众传媒美学思想作为研究内容,主要是由于本雅明关于大众传媒美学理论的独特性及其对今天大众传媒研究影响的深远性。

本雅明身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他对大众传媒的理论思考却迥然不同于本学派的其他学者。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曾提出“文化工业”的概念。

一方面,他们认为大众传媒的载体如电影、电视、广播等只是一个具有反面性角色的大众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工具,它操纵、封闭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心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大众传媒接受者在各种机械复制技术的灌输中毫无选择的余地,只能沦落为受人摆布之物;此外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更是败坏了艺术的品味,改变了艺术的性质,降低了观众的审美能力。

本雅明的思考却与此有异。

早在20世纪初期,他就预见并提供了大众传媒的思想理论框架,主要散见于《作为生产者的作家》、《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作品中。

在这些文章中,本雅明给予当时大众传媒艺术的代表性载体摄影和电影以充分的肯定,提高了大众传媒接受者的地位,最具有意义的是,他为大众传媒理论的研究做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框架的构建,针对当时技术复制时代的背景提出了大众传媒载体、大众传媒传播者、大众传媒接受者的划分,这都为日后大众传媒的研究树立了方向。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大众传播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将大众文化产品普及到各个地方,大众传媒理论的影响波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学术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本雅明大众传媒理论的关注并不多,并没有看到他在大众传媒理论方面的真知灼见。

试析本雅明笔下的独特意象

试析本雅明笔下的独特意象

试析本雅明笔下的独特意象摘要:本雅明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有人将他归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

他文风晦涩,行文凝练,极具前瞻性。

他善于将琐碎的表象赋予深刻的内涵,并借此表现他对于社会的批判性。

而他笔下最独特的意象即“灵韵”和“闲逛者”。

关键词:本雅明;意象;灵韵;闲逛者一、本雅明其人其作瓦尔特·本雅明,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

他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犹太神秘主义理论的影响,并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联系密切。

他对于学问的态度并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依据学科分类来安置主题,而是根据好奇心和自我根源来提炼学术兴趣。

他的生命很短暂,但他所生活的年代却是最动荡最特别的年代: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现代都市的迅速兴起等等。

而他在这样的年代里创造出了极具批判性与前瞻性的作品,留给后人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本雅明笔下的意象19世纪的巴黎是充满活力并且最能代表现代性特征的城市。

这里有着瞬息万变的商品、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密密麻麻的陌生人群,而这样的现代都市也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本雅明的目光。

在《拱廊计划》中,本雅明利用对大量碎片的拼接和素描,构成一种星群似的密集表象,他以一定的意象表现当时的现代生活,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对学术现代性的分析与反思。

而在他的著作中,漫步巴黎街头的闲逛者承担了这些现代性的经验。

人群中的“游荡者”是本雅明关于文人的一大隐喻, 指“那种懒惰而有创造性的、没有任何目标或计划而富于想象的人”。

在前现代化时期, 生活节奏十分缓慢,人们对于任何事都有消化和应对的时间,个人是闲散而自由的,不必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马上接受并作出反应。

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个体被置入到了一个必须快速去应对不断出现之新现象的境地,并且是毫无选择地。

本雅明认为,个体生活在这样的境地中, 人的心理机制层面会渐渐并且不得不成长出一种快速反应能力,这对现代人的生活造成深刻的影响,使其不能像传统社会时期那样面对的都是熟悉的一切,而是要对一切熟悉与不熟悉的都做出快速的反应,这类对熟悉与不熟悉的都作出快速反应即是现代人的心理体验,它是现代人的心理机制,也是现代生活的特点。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摘要】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商业化的文化生产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迎合大众口味,推动消费主义。

他指出文化工业对艺术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剥夺了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立性。

对大众的影响则是使他们沉浸于消费和娱乐,进而成为被统治的对象。

本雅明批判文化工业是为了揭露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商业化浪潮中保持独立思考。

尽管他的反对意见受到争议,但他对文化工业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商业文化的启示。

现今,文化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也面临着商业化和标准化的挑战。

未来,我们需要关注文化工业的发展方向,促进多样性和创新,使其不仅是商业目的,更是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创造。

【关键词】本雅明、文化工业、思想解读、定义、影响、批判、反对意见、启示、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本雅明是20世纪德国著名社会思想家,其对“文化工业”的思想颇具深度和影响力。

他认为,文化工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大众文化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在他看来,文化工业不仅包括了艺术品的生产和传播,还包括了娱乐、媒体等领域的商业化运作。

本雅明将文化工业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控制和操纵手段,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大众成为了被动消费者和追随者。

本雅明的文化工业观念对当代社会仍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工业在不断扩张和演变,对社会、艺术、个体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和理解本雅明的文化工业批判,对于我们在当代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审美感知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雅明思想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文化工业的本质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挑战和变革。

2. 正文2.1 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的定义本雅明对文化工业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他《艺术作为产业》一文中。

在这篇文章中,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现象,它将艺术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将文化产品作为商品进行生产和销售。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文化批评家和哲学家,对于“文化工业”这一概念的思考和解读,为我们理解当代大众文化和现代性的变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以下将对他的思想进行解读。

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是指当代大众文化的一种特征和模式。

他分析了商业娱乐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他批评了文化工业的商品化倾向和标准化生产,认为这种生产方式使得文化产品趋于同质化,缺乏原创性和独特性,导致了文化的匮乏和贫乏。

他认为,商业娱乐产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关注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忽视了文化的深度和内涵,消解了文化的独立性和反抗性。

与此本雅明也指出了“阿多尔诺”式的人类学研究中的转型,即市场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并提出想要了解和分析这种文化工业对于个体的影响,我们应该关注个体在社会和经济结构下的地位和角色,而不是简单地界定个体的主体性和自由性。

本雅明对于文化工业的思考和批评,并不是对现代性的一味否定,而是从现代性的内部视角出发,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和矛盾。

他认为,文化工业作为现代性的表现形式,既具有建设和发展的一面,也具有消耗和破坏的一面。

它通过大众传媒和商业化生产,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娱乐,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便利。

它也导致了传统文化和社会关系的破裂,使得个体面临着信息过载、意识形态消解和人身权益受损等问题。

在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时,本雅明提出了一种批判性的立场,主张通过文化抗争和艺术创作来回应和抵抗文化工业的侵袭。

他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可能对抗文化工业的方式,因为它具有独特性和反抗性,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他强调了艺术的审美意义和观赏性,认为艺术不仅仅是用来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的,更是一种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来开启个体思维和自由意志的方式。

本雅明对于“文化工业”的思考和批评,提醒我们审视当代大众文化的现象和问题。

本雅明光晕理论【论本雅明的“光晕”理论的当代启示】

本雅明光晕理论【论本雅明的“光晕”理论的当代启示】

本雅明光晕理论【论本雅明的“光晕”理论的当代启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较早地对西方现代社会发生的艺术转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解释,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著作。

虽然文章要探寻艺术的政治革命作用,并号召无产阶级用“艺术的政治化”对抗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化”,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社会批判性,但是,它是围绕着艺术领域展开讨论的,主要内容是以“光晕”为中心的艺术理论,艺术理论部分是其保持经典魅力之所在,所以,本文将以“光晕”理论为中心解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探讨它所带来的当代启示。

一“光晕”理论1.“光晕”的涵义本雅明在文中对“光晕”做出如下定义:从时空角度上描述,光晕(aura)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如此贴近之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显现” 这种在一定距离之外又感觉如此贴近的事物就如同柏拉图所讲的“真理”。

光晕作为传统艺术品的本质属性,就像太阳一样是万物之源,是让人遥不可及的远方之物,而当这种本质属性被显现出来时,又感觉它就在眼前,成为贴近之物。

这种与人又远又近的距离赋予了光晕以神秘性和膜拜价值,它不仅是物质时空上的,更是一种超载了纯粹物质意义的哲学上或精神上的距离。

与此同时,本雅明又在另一处对“光晕”定义道:光晕是在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即传统艺术品的三大特征:原真性、权威性、永恒性,可以把这些特征概括为光晕概念。

这表明本雅明所说的光晕就是传统艺术品的三大特征。

2.“光晕”的衰竭本雅明所说的“光晕”的衰竭是指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的转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艺术特征。

古典艺术具有原真性、权威性、永恒性和不可修正性,现代艺术则是可重复的、暂时的、可修正的。

在机械复制时代,对艺术品的复制可能不大会触及原作的组成成分,却会使原作的即时即地性丧失,原真性受损。

艺术品的可修正性加剧了复制品的批量生产,每件复制品在样貌、历史、传统上都无差别也没有区分的意义,艺术品的永恒性由此消失,暂时的消遣娱乐代替了原来的凝神专注的接受方式。

本雅明之死与自由知识分子的灭绝

本雅明之死与自由知识分子的灭绝

本雅明之死与自由知识分子的灭绝【摘要】本文探讨了本雅明之死对自由知识分子的警示和自由知识分子的价值与特点。

在我们分析了本雅明之死引发的思考与讨论,自由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困境,以及他们的使命与责任。

我们还探讨了自由知识分子的灭绝原因和如何进行反思与反抗。

结论部分指出了保护自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学习本雅明之死的教训以及未来自由知识分子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引起人们对自由知识分子的关注,并警惕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本雅明、死亡、自由知识分子、警示、价值、特点、思考、讨论、处境、困境、使命、责任、灭绝、原因、反思、反抗、保护、重要性、教训、发展方向、未来。

1. 引言1.1 本雅明之死对自由知识分子的警示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犹太裔哲学家、文化评论家,他的死亡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在1939年逃离纳粹迫害的途中,本雅明选择了自杀,以避免被捕入狱并被处决。

他的死对自由知识分子们构成了一次强烈的警示,警示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和坚定,面对极端压力和境况时,要坚守信念和原则。

本雅明之死揭示了在极权主义的政治体制下,自由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极端困境和挑战。

他在被围困的巴斯夫集中营中,选择了自我了断,这不仅是对纳粹暴政的抗议,更是表达了他对自由知识分子处境的绝望。

他的悲剧性结局警示着自由知识分子们,要警觉对待极权主义的威胁,要坚守立场,绝不屈服于压力。

本雅明之死提醒我们,自由知识分子们要以他为鉴,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在面对压迫和迫害时,要勇敢抵抗,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行动,绝不背叛自己的信念和价值。

他的死亡不仅是一种悲剧,更是一次永恒的警示,唤醒自由知识分子们对自由、公正和人权的珍视和捍卫。

1.2 自由知识分子的价值与特点自由知识分子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客观分析问题,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知识分子通常具有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责任感,他们致力于追求真理和公正,不盲从权威,不随波逐流。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本雅明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文化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对于现代文化和文化工业的思想深刻而独特。

关于“文化工业”的思想更是备受瞩目,成为了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本文将从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出发,做一番深入的解读。

本雅明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

他认为,文化工业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以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为目的的产业。

这种产业体系的特点是集中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以高效、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

借助于技术手段和市场营销,文化工业能够大规模地生产和传播影视作品、音乐、出版物等各类文化产品,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一种新型的文化景观。

本雅明关于文化工业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和《论文艺复制时代的技术再生产》两部著作中。

在这两部作品中,他提出了机械复制对艺术品的影响,以及在文艺复制时代,技术再生产对于艺术和文化的重大影响。

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艺术生产和传播方式,使得艺术品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的欣赏,而成为了大众化的消费品。

这种情况下,艺术作品的价值被削弱,而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由此产生了一种“娱乐化”的倾向。

本雅明对于文化工业的思想贯穿于他整个思想体系之中,他将之与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义、技术进步、文化的大众化等现象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严谨而有力的理论框架。

在他看来,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传统文化的观念和形式得到了颠覆,同时也推动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大众化进程。

本雅明也对于文化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了担忧,认为这种大众化的文化产品会对人们的审美品味和思维方式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本雅明看来,文化工业的大众化特征造成了文化品味的贬值,使得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欣赏和理解愈发肤浅。

他指出,文化工业所生产的大众化产品,其目的在于迎合市场需求,塑造受众的审美趣味,而非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产品。

本雅明: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者

本雅明: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者

本雅明: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者本雅明: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者人物W敬f.【J,!HE我的终身挚友,他的天才兼具形而上学家的洞见, 批判家的解释能力和学者的渊博.他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死于西班牙的波堡.——舒勒姆《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德籍犹太思想家本雅明的一生堪称一部辗转流离的戏剧,他生前着述丰富却鲜为人知,1940年初秋,在他于逃亡途中选择自杀后,其挚友布莱希特曾如是说: "这是希特勒给德国文学界造成的第一个真正损失."二战后,在他的思想继承人和研究先驱阿多诺等人的努力下,德文两卷本(体雅明选集》得以出版,随即以其精辟睿智的理论观点掀起一阵"本雅明复兴"的热潮,震撼了整个理论界.美国着名学者杰姆逊甚至如此断言:本雅明是"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如今本雅明更被冠以了"上个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美称.对他的生前遭遇和后世声誉,人们不得不感叹"如果死后荣耀者生前也荣耀,那么一切将会多么不同". 本雅明于1892年出生于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早期他对语言哲学及宗教神学的传统思考较多,并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哲学,1924年他与拉脱维亚女导演拉西斯结识后,思想急剧左倾,而其后与布洛赫和布莱希特的交往以及对卢卡契(呖史与阶级意识》的阅读使其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倾向愈来愈浓,对唯物主义和法国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从1925年开始,本雅明走上了以卖文为生的自由职业者的道路,开始了他断断续续十几年的流亡生涯.当纳粹在德国上台之后,本雅明就去了巴黎,在那里他从1933年一直呆到1940年.巴黎对本雅明来说无疑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最伟大的作品((拱廊街计戈就表现出了其对法国文化的一种迷恋,为了保卫巴黎的文化阵地本雅明滞留法国而最终导致了他的个人悲剧.1940年9月,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学派领导人霍克海默的帮助下,从美国领事馆获得了签证.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本雅明计划从法国越过边界到西班牙,然后去美国.不幸的是当他和他的同伴到达西班牙的边界小镇波堡时,他们去西班牙的过境签证一夜之间就由于政府的命令失效,这就意味着所有从法国来的难民必须被遣返回法国.当处于绝望之中的本雅明认为逃脱纳粹迫害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时,他在波堡选择了死亡, 但是极富悲剧色彩的是他死后的第二天西班牙政府决定同意他的同伴们通过西班牙边境继续他们的行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本雅明自杀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本雅明的一生以悲剧告终.事实上,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本雅明身前除了大量见诸报刊的评论文章以及那本由随感,格言集合而成的作品婵向街》,惟一出版的着作就是1928年的德国悲剧的起.当然他的文学财富还包括随感,评论,各种片断性的文字,两卷本的通信录和大量未完成的拱廊街的手稿.造成本雅明死后荣誉的原因——就如本雅明生前好友汉娜?阿伦特所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本身的难以分类,作品的晦涩和思想的复杂性密切相关的. 本雅明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出众的才华,但其思想的矛盾性和不可思议的博学令人们无法将其归于固定的一类,从而轻易就被任何的分类网络漏掉了.他一直被视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心成员之一,但其思想却与以阿多诺为代表的学派主流思想大相径庭;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却又深深迷恋犹太教神秘主义,同时还推崇大众文化;在多个领域如语言哲学,文学批评,文化批判和历史哲学他都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观点,却从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本雅明的晦涩文风常使读者遭遇罕见的阅读困难, 给人们读解其作品带来困难.在青年时期,本雅明为了W,?K1.1JCl=L【lI人物获得父母持久的经济支持,保持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和维持他自身收藏书籍的爱好,曾经决定向法兰克福大学申请教授职位,但是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国悲剧的起溺被提交到德国语言文学系后,该系认为这篇论文不属于文学史领域,不适合在德国语言文学系答辩,因此转给了哲学系.但哲学系的教授和其助手霍克海默(其后成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认为论文不知所云. 由此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大学谋求教职的努力宣告失败. 不能在大学得到一个永久的职位意味着本雅明被放逐到了知识界的边缘,不再有可能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者,而只能成为一个卖文为生的文化知识分子,必须对周围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德国悲剧的起源))是本雅明惟一一部完成的专着,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玄妙难懂的着作.在本雅明生前,这部着作几乎不被理解.但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对它的评价越来越高,被视为20世纪德国文学一哲学批评领域最有创见的一部杰作.本雅明思想的复杂性在于其雅努斯面孔,他同时把握着"政治的和神秘的"两个目标,还在多个立场保持着微妙的平衡.本雅明受犹太教救世主义影响极深,犹太文化在本雅明的一生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同着名犹太教神学家舒勒姆的友谊一直从青年时代持续到辞别人世.舒勒姆在其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而写成的犹太教经典之一的(僦太教神秘主义主流》的扉页上,写下了本文开头的那段文字,以此表达对本雅明由衷的赞叹和怀念.对本雅明而言,他的终身挚友舒勒姆则是"犹太教活生生的化身".本雅明曾公开承认"犹太精神问题是我思考中最重要和最持久的问题之一".在舒勒姆的影响下,从一开始本雅明的思想就不仅仅是学术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与犹太教的"救赎"和拯救历史融为一体.犹太教的救赎要追溯到公元前587年,当犹太王国灭亡后,人们开始把流离在外的希伯来人称为"犹太人",意指"亡国之遗民".同时从那时起,在犹太人中出现了"弥塞亚"(救世主)观念.弥塞亚意识是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它为希伯来语音译,原意为"受膏者",在犹太教中凡是先知,大祭司,君王就任,都需要有一个在受封者头上上膏油的仪式,表明其是上帝派来的.弥塞亚最初与国家的复兴联系在一起,后来逐渐成为犹太人所盼望的拯救他们脱离苦难的救世主.本雅明的弥赛亚意识就指一生追求恢复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状态的情结,这种情结自始自终贯穿在本雅明寻求精神救赎的道路中.有趣的是犹太教的影响并不妨碍本雅明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1929年,经拉西斯介绍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相识,他们日益深厚的友谊使本雅明在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中领悟到了一种将艺术与革命潜能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布莱希特的戏剧通过抽掉一个理所当然的过程或者人物形象使观众对它产生惊异之情,由此引导观众对所表现的过程或人物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从而把握剧情所展现的真实.本雅明极力推崇布莱希特的艺术尝试,并写下了一批带有强烈政治倾向的理论文章,对艺术的革命实践化做了独特阐释,力图从艺术领域唤起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从而产生改造世界的革命激情.但是需要辨明的是,即使布莱希特对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于哈贝马斯也认为"布莱希特把本雅明推进到与风格和思想上的神秘主义相决裂"的地步,本雅明的作品之中仍然浸透了神学思想,他的"神学,墨水"的比喻就出现这一时期,而布莱希特也对他反复呈现出来的"犹太教"因素极为不满.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真正的天分和本真的思想模式是作为一个在世俗世界中探索着神启和救赎本质的世俗神学家所拥有的. 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也颇多争议.两者彼此引为同道,在本雅明陷入困厄的流亡时期,写作是他惟一的谋生手段,而最主要的援助之手便来自于霍克海默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所.从1935年起一直到他逝世, 他每年提供研究所创办的婚土会研究杂一篇论文,纳粹统治使德国国内期刊无法发表他的任何文章,生活上几乎完全依靠社会研究所的资助,可以说他在经济上依赖着学派,但他和学派其他成员的关系却很紧张,因为他的研究似乎总是不能为法兰克福其他成员所接受.他的观点也不尽雷同于法派的领袖人物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因此他采取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成为了"游离于主流之外的学派成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人类存在境遇的独特感受给阿多诺等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对于进步的"灾难性"认识在其思想继承者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批判思想中凸现为一种新的反叛纲领——启蒙辩证法,他的否定神学启发了阿多诺那部标志"全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逻辑发展的最高水平"的晒定的辩证法》以及马尔库塞在(弹向度的中所提出的 "大拒绝"战略即否定的不接受一切即予的,现存的不合理状况.本雅明,一个具有多种色彩的批判理论家,一个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者.他是诗人神学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他觉得自己的时代出了问题,也觉得自己与时代脱了节.在纳粹德国,他是一个犹太人,在莫斯科,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在巴黎,他是一个冷静的德国人.他没有家园,没有祖国,甚至没有职业,尽管他个人屡受挫折,但是他依然憧憬着现代人的文化和政治复兴.他最爱的格言就是:"只是为了那些毫无希望的人们,我们产生了希望."作为犹太人,他难逃二战的劫数,作为杰出的思想家,他拥有绝对超前的先锋禀赋,在哲学,文学等领域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简述本雅明的“神秘”思想

简述本雅明的“神秘”思想

简述本雅明的“神秘”思想摘要:瓦尔特·本雅明是德国著名思想家,他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艺学、美学领域中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也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法兰克福学派中,他的理论特别而另类,他的思想深邃而复杂,而他的文字晦涩零落,充满了神秘气息关键词:本雅明;光晕;灵韵;语言观;翻译观;艺术观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的本雅明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境的殷实让他从小过着富足的生活,但在充满日耳曼文化氛围的柏林,他的内心总是难以摆脱某种孤寂与疏离感,对于学校教育中的专制、压抑和惩罚,常常带有厌恶的情绪,这样的环境下促成了他忧郁、内向的性格。

在他人生中最后的八年时间里他颠沛流离四处流亡,最后为躲避盖世太保的迫害,本雅明在法西边境的逃亡中自杀身亡。

本雅明的犹太主义情节一直充溢着他的思想。

在他身上有一种纯粹和绝对的东西。

他完全投身于精神生活,就像个生在另一个世界的犹太经文抄写者,一直在寻找着他的“经文”。

神学教义式的口吻是典型的本雅明风格。

他用语言学的和神秘化的柏拉图回忆理论来诠释各种不同的理念。

然而其大多理念都来自于他自己的形而上学和神学思想模式。

在很多读者眼中,本雅明的思想涉猎范围较广且思路凌乱,加之晦涩的文字,往往使人摸不清思绪。

在本雅明的多数思想理论中都有着神秘色彩的成分。

可以说本雅明对语言的思考是他的文学和社会哲学思想的前提。

然而本雅明的语言观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神秘色彩的元语言观,即把语言看做一种广义的精神表达的观点。

在他看来,语言并不是人独有的,造化中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精神表达,因此都有自己的语言,音乐有自己的语言,雕塑有自己的语言,一盏灯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它表达的不是这盏灯本身,而是这盏灯的精神内涵。

因此,语言不仅与人类精神表达共存,而且与万物共存。

无论任何事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没有一样事物不以某种方式参与语言,用其不同的方式释放其内在的精神内涵,诉说其内在的神秘力量。

对于本雅明而言,人类语言是普遍语言中的特殊一种,从普遍角度来说,一切心灵的表达皆为语言。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雅俗文论话语反思——以本雅明“光晕”理论为参照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雅俗文论话语反思——以本雅明“光晕”理论为参照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雅俗文论话语反思——以本雅明“光晕”
理论为参照
续静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家》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当今文学、文化领域雅与俗的关系处理及相关古代文论话语转化问题已被摆到突出位置.法兰克福学派瓦尔特·本雅明的“光晕”范畴与中国“雅论”相关范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并在处理文学的功利与审美、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关系问题上具有一定参照意义.
【总页数】4页(P133-136)
【作者】续静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3
【相关文献】
1.西方理论视野下的中国集体抗争
2.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对西方生命伦理学的批判性反思
3.集体行动理论:中国现代治理下的反思与参照
4.中国视角下软实力理论的重构——基于对软实力理论西方话语权的反思
5.西方文化产业视野下的快感理论及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

本雅明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解读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对于文化产业的思考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他有关“文化工业”的思想进行解读。

本雅明的思考主要集中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工业的发展对个体和群体生活的影响上。

他认为,文化工业的出现导致了原本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媒介被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使得艺术变得商业化和标准化,从而丧失了原创性和独特性。

他将文化工业比喻为一种“文化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系统,它通过大规模生产和广告宣传将文化产品推向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在本雅明看来,这种商业化和标准化的文化产品使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文化工业将个体变成了被动的消费者,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消费那些被推向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而丧失了对于自己需求和欲望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文化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个体原创和独特性的表达方式,导致个体变得越来越相似和无差异。

本雅明认为,文化工业的商业化和标准化也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文化工业将文化产品变成了商品形式,使得社会关系变得冷漠和功利。

人们不再关注于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而只是将其看作一种消费品,只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和娱乐,从而削弱了个人和社会的精神追求和深度思考。

文化工业的商业化也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文化工业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塑造了一种被商业利益驱动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使得个体越来越陷入对物质欲望的追逐和崇拜,而忽视了精神和人类的内在需要。

在本雅明看来,面对文化工业的冲击,他主张要寻找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以反抗商业化和标准化的文化产品。

他提出,个体和群体应该重新寻找和发现那些独特的、本土的、原创的文化资源和表达方式,以保护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他也主张个体和群体应该拒绝被动地接受和消费那些被推向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而是要发展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保持对于商业化文化产品的怀疑和警惕。

本雅明的简介

本雅明的简介

本雅明的简介本雅明是德国柏林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的批判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本雅明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雅明的简介本雅明是犹太人,犹太人这个民族身份使得他颠沛流离,在欧洲各国如流浪一般生活,晚年的时候,本雅明去了美国定居。

在希特勒执政时期,本雅明因为犹太人的身份遭到迫害,不得已流亡世界各地。

本雅明在流亡各国的过程中写下了很多文学著作,深度分析当时的社会。

在本雅明简介中还要提到一点,本雅明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信仰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并未加入欧洲的共产党。

本雅明在1917年的时候与波拉客结婚,1928年的时候,他们两人分居,在两年后,他们选择了离婚。

本雅明一生只有一次婚姻,他也曾经爱慕过一位革命者,这位革命者名叫朵拉,是犹太复国主义者。

本雅明的性格与众不同。

本雅明性格怪异,他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上一百行字,据他自己说,他喜欢孤独,他喜欢旧玩具、明信片、邮票,在空闲的时候会一个人欣赏这些小物件。

本雅明还是一位收藏家,但是他是一位独特的收藏家,这一点需要在本雅明简介中着重说明。

本雅明不像一般的收藏家那样收藏一些古董。

本雅明收藏的只是一些书籍,而这些书籍价格很便宜,按照本雅明的说法,知识是需要收藏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从书中找到。

本雅明收藏的书包含各种类别,有艺术类别的,也有科学方面的书籍。

本雅明的思想本雅明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期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其一生的成就中,本雅明的思想是最受中外文学家关注的。

在本雅明一生的思想成就中,审美救赎思想、翻译思想以及历史哲学思想是最受世人关注的,同时,也是现在哲学家、文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审美救赎思想,是本雅明的思想中,关于美学方面的思想成果。

在这个方面,他既讨论了寓言的解构与重建,又讨论了现代电影的审美。

尤其是在寓言的解构与重建中,他认为寓言能够将死亡与重生、废墟和天堂等等这种相对立的概念融合在一起,从而引发了救赎的欲望和动力。

在这方面来讲,本雅明是成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 明 更 好 地 兼 收 并 蓄 了这 两 大 文化 的精 华 ,并 以 自己的 独 见 有 力地 推 动 了它们 在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的 发展 。
【 关 键 词 ] 德 意 志 文化 ; 犹太传统 ; 本雅 明 ; 格 奥 尔格 圈 ; 现 代 性 [ 中 图分 类 号 ] K 5 1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8 2 ( 2 0 1 5 ) 0 5 — 0 0 3 7 — 0 7
活?” [ 2 ] 1 。 。
( D e u t s c h t u m u md J u d e n t u m) 在 德 语 知 识 界 引 发 了
建 设这个 世界 , 但这个 世界不 属 于他们 。这个 世 界 的种种 标准 、 目的 、 语 言和 品 味都 不是 为他 们
而设 , 他 们 无 由享 用 。 ”[ 1 ] Ⅺ卢 卡 奇 在 追 忆 德 国浪 漫 派 的 论 说 文 中 也 在 悄 悄 地 影 射 他 们 这 个 族 群 的真 实处境 : “ 那 时 ,一 个 新 的 世 界 似 乎 是 诞 生


引言 : 2 O世 纪 犹太 人 身 份危 机 问题 的 由来
方 文 明本 身 随 之 走 向 了虚 无 主 义 的穷 途 末 路 : 二 是 由于 历 史 原 因 . 犹 太 民族 自失 国后 一 千 年 以 来

说 起 德 意 志 和 犹 太 两 种 文 化 的交 流 史 , 今 天 的人 们 往 往 习惯 于 将 之 视 为 一 段 血 泪 斑 斑 、 令 犹
有 关 讨 论 就 几 乎 没 有 中 断过 。在 一 百 多年 的这 两 大 文 化 交 流 史上 , 杰 出人 物层 出不 穷 。通 过 选 取 代 表 了这 两 种 文 化 的 两位 杰 出精 英 本 雅 明 和格 奥 尔格 作 为 主 要 研 究对 象 , 分析 犹 太 文 化 与
德 意 志 文 明之 间 的相 互 影 响 和 相 互作 用 。从 而得 出结 论 : 比起 其 他 母 语 为 德 语 的犹 太 同胞 , 本
2 0 1 5年 9月
S e p . 2 0 1 5
德 意志一犹太文 化共 生现象初探
— —
以本 雅 明 与格 奥 尔格 圈的 关 系为 例
吴 勇 立
( 复 旦 大学 外文 学 院 , 上海 2 0 0 4 3 3 )
[ 摘
要 ] 德 意 志~ 犹 太 文化 的共 生现 象 是 一 个 非 常 值 得 研 究 的 课 题 , 自1 9世 纪 中叶起 至 今
直处 于漂泊无根 的状态 , 在 欧 洲 各 地 饱 受 压 迫
太人不 堪 回首 的灾难史 , 仿 佛这是 两种在体 量上 完全不 成 比例 的文化 。前 者壮 健博大 , 后 者只能 处 于一 种 弱 势 的边 缘 地 位 。 1 9 、 2 0世 纪 在 德 语 界
名 声 最 响 的文 化 和 科 学 巨 人 , 比如 海 涅 、 马克思 、
和歧视 , 反犹 、 排犹 思潮未有一 刻停止 , 1 9世 纪 末
震 惊全 世 界 的“ 德雷 福斯 案 件 ” 更 是 打破 了他 们 和 欧洲 人 携 手 步 人 现 代 文 明 的最 后 一 丝幻 想 。用
君特 ・ 安 德斯 ① 的话 说 , 2 0世 纪 的 犹 太 人 是 一 群 “ 失 去 了世 界 的人 ” : “ 他 们 被 迫 在 一 个 不 属 于 他 们 的世界 生活 . 虽 然 他 们 日复 一 日以 自己 的辛 劳
子来 讲 , 不 啻 面 临着双 重 的灾难 : 一 是古 人 须臾
不可或 离的崇高 的秩序感 被完全 颠覆 。 生 活从 总 体 上 失 去 了成 全 万 物 发 展 繁 荣 的 意 义 和 价 值 , 西
了。 并给人们带来别样 5 — 0 6 — 2 6 基金项 目: 2 0 1 4年 度 教 育 部 人 文社 会 科 学研 究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 德 语 犹 太 文 学 作 品及 理 论 ( 1 9 0 0 —
爱 因斯坦 、 弗 洛伊 德 、 卡 夫卡 、 维特 根斯 坦 , 他 们 多 数 都 以 德 语 为母 语 , 很 少 有 人 笃 信 犹 太 教 并 终
生恪守 其教义 , 他们 在学术 或者文 学上 的卓 越成 就似乎跟犹太传统文 化没有 太紧密的关系 。尤其
在进入 2 0世 纪 以后 .对 于 当 时 的 犹 太 人 知 识 分
第3 7 卷 第 5期
Vo l - 3 7 No . 5
广西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他 人 都 是 犹 太人 。

3 7 —
仍 在 延 续 的 生 活 和 新 旧交 织 的 道 路 却 使 得 最 优 秀 的子 民 在其 中找 不 到容 身 之 所 。在 今 天 伟 人 的 存在 、 对 生活 的归 属 、 安 身 立 命 和 立 场 的选 择 越 来越危 险 , 越 来 越 令 人 困惑 。无 论 在 何 处 . 只 要 能 发 出生 活 表 达 的 声 音 。我 们 就 都 能 听 见 这 样 的 提 问 :今 天 的 人 应 该 怎 样 生 活 ,又 能 够 如 何 生
1 9 3 9 ) ” ( 1 4 Y J A7 5 2 0 1 6 ) 作者简介 : 吴勇立 , 男, 复旦 大 学 外 文 学 院德 文 系副教 授 , 硕士 生导师 , 文 学博 士 。
① 本文所 涉及的历史人 物, 除 了路德 、 福斯 、 洪堡 、 格奥 尔格 、 黑格 尔、 海德格 尔、 伽达默 尔、 康迈瑞 尔、 布莱希特、 凯斯特 纳 。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