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

合集下载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村 社 区 建设 进 一 步指 明 了方 向 。20 年 , 07 民政 部 在 全 国 范 围 内启 动 农 村 社 区 建 设
实 验工作 ,确 定 了34 国 家级实 验县 0个
( 、 )各 地 也确 定 了 不 同 层 次 的实 验 市 区 ,
委会 为农村社 区居委会 自治组 织 ,便 于
调统一的服务管理体制。 有些地方在农村社区运行机制上,
缺乏充满活力 、 热情的领导动员机制 , 村级组织 的号召力和 凝聚力弱 ,没有形成便捷有效的社区建设 的参与机制和系 统的社区规划体系。 3 公共服务 薄弱 , 务水平不 高。 . 服 城市 居民通过 城市社 区享受 到了社会 保障 、社会救
体 化 进程 。
Hale Waihona Puke 没有纳入 市政管理 范畴 , 能享受城 市社 区待 遇 , 村公 不 农
共服务提供 上仍显 不足 , 如农村 教育 、 卫生 、 化 、 会保 文 社 障以及农 民群众 日常生 活所必需 的便 民服务资 源相 对 比 较 薄弱 , 多数社 区服务 还停 留在传统性 、 里性 和救 助性 邻
随着农村 乡镇 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入发展 , 农村许 多社 区管理组 织 、 管理人员 的观 念仍 然 比较落后 。许多干部群 众对农村 社区建设 还 比较陌生 , 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大部 分农 民在思想认识 上存 在一个误 区, 即认 为农村社 区建设
括 在这些辖 区 内进行 经济 、 治 、 化 、 政 文 社会活动 的社 会群体 。农村社 区建设是 在党 和政 府领导下 ,在行 政村的地域 范
堕 震l
4 ~ …… ~ 一 …一。…… … 一 ~ ~ ……’…~ 。 …~ ~ … … … 一… …
查 墨 襄 塑 垦露 誉

构建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党建新机制——基于苏南农村的视角

构建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党建新机制——基于苏南农村的视角
党 的建 设 理 论 是 在 党 的 发展 进 程 中形 成 和 势 提 出 的 内 在 要 求 , 们 可 以从 以 下 三 个 方 面 我
来认识 :
发展 的 ; 的各 项 工 作 和 自身 建 设 , 其 是 基 层 党 尤 组 织 建 设 , 来 是 围绕 一 定 历 史 阶段 的 目标 任 历

要: 在城 乡一 体化发展 形势 下 , 苏南农村 党建 工作 机制 的创 新 主要 体现 在 设 置模 式 、
工作领域、 统筹能力和城 乡共建等四个方面的转 变, 相应地要优化农村 党组织覆盖、 服务、 领
导 、 展 机 制的路 径 。 发
关 键词 : 乡一体 化 ; 村 党建 ; 城 农 新机 制 中图分 类号 :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78 4 (0 1 0 -1 1 5 D6 A 10 .4 4 2 1 ) 20 4 - 0
21. 卷 学 会 学 01 s 哲 社 科 版 2第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 周 年】 0

构 建 适 应 城 乡 一 体 化 的 农 村 党 建 新 机 制
— —
基 于 苏 南农 村 的视 角
程 勉 中
( 南大学 人文学院 , 苏 无锡 242 ) 江 江 112
步强化。 农 村 社 会 组 织 结 构 的 新 变 化 , 党 的建 设 给
提 出 了新 挑 战 : 样 使 党 的 自身 发 展 与 社 会 发 怎 展 要 求 相 协 调 , 更 好 地 引 领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并
作 出新 的调 整 , 应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一 体 化 的 发 适
利 实施 与快 速 推进 提 供强 有 力 的组 织 保 障 。从 区域 经 济学 角 度 看 , 着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的快 随 速 形成 , 类 功 能 区块 在城 乡相 互交 叉 , 类 要 各 各 素 资 源在 城 乡 频 繁 流 动 , 乡 联 系 日趋 紧 密 。 城 优 化城 乡 党建 资 源 配 置 , 高 城 乡 党 建 工 作 效 提 益, 使城 乡党 建 要 素 相 互 渗 透 、 互 作 用 , 断 相 不

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

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发展是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到整个农村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

在当前国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农村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关系呢?首先,农村社区发展是新型农村建设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农村社区,是新型农村建设的基石。

农村社区发展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农村的发展和改变。

只有让每一个农村社区都发展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其次,农村社区发展与新型农村建设密不可分。

新型农村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等理念,这些都需要农村社区发展来支撑和实现。

只有让农村社区蓬勃发展起来,才能真正推动新型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

农村社区发展,应该注重规划引领。

规划是农村社区发展的第一步,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区发展的长远目标。

规划应该把农村社区的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人文特色等因素充分考虑,找准农村社区发展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农村社区发展,需要注重产业支撑。

产业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让农村社区的产业发展壮大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开拓市场销售等方式,推动农村社区产业的蓬勃发展。

农村社区发展,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发展的保障,只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提高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可以通过修建道路、建设供水供电设施、加强通讯网络建设等方式,提升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农村社区发展,需要注重公共服务建设。

公共服务是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让农村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可以通过建设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娱乐设施、教育培训场所等方式,提升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社区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农村社区发展可持续。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研究一、前言在全球城市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农村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困境。

城市化的加速对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由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方向,需要展开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围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以探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2.1 城乡一体化理念的提出中国政府提出城乡一体化战略,意在解决空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城乡一体化理念的实施,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平衡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和谐。

2.2 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和目标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农村发展模式。

新农村建设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其主要的目标包括:•构建现代化天然村庄和宜居乡村社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和城乡人居环境协调发展。

2.3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卫生、公共服务建设和民主自治。

产业发展方面,需要与农村基层实际相结合,共同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人居环境卫生方面,需要注重废弃物处理、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公共服务建设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系统;民主自治方面,需要通过选举和产生典型等活动,培养担当民主自治重任的村干部。

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3.1 城乡一体化带来的资源压力城市化加速,给城市和农村带来了不同的资源压力,包括食品、水资源和土地等,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3.2 农业产业发展的困难和瓶颈当前,中国农村仍然面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3.3 建设资金短缺新农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发展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之间的产业转移和农村人口流失,导致了城城之间的差距,农村地区的落后和贫困。

城乡一体化成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经验和思路。

本文将就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一、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渊源城乡一体化理论起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农村改革试点”提出了农村改革的思路。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城乡经济统一市场体制、加快农业技术改造的几个决定》,明确了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思路。

198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间资金、物资调剂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199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城市和农村统一市场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一系列的文件和规划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城乡一体化是指利用城市和农村的各自资源和优势,合理布局发展经济。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城市环境优化、农村资源开发、经济地理结构调整、人口聚集控制、资金和信息流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互支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系统集成、人口有序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等。

由于城乡一体化是一种系统性的发展模式,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加强协调和统筹,形成全面、协同的发展格局。

三、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经验1、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北京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注重城乡要素流动的平衡与协调,并通过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实现了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共同繁荣。

2、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苏省通过提高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加强不同地区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资源共享、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广东省通过完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

以上经验表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合作。

城乡融合视角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城乡融合视角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农村·农业·农民2023.06B 25乡村治理Xiangcun Zhili城乡融合视角下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摘 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则是基层治理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部分省份相继建设了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其目的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但是社区的治理体系尚不完善、治理能力较弱,这将会直接影响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探究城乡融合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关系,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在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治理方法、建设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城乡融合有效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城乡融合;基层治理;治理体系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能够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持社会稳定,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能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因此,国家治理成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城市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体系已日趋完善。

但是,新型农村社区的治理体系还刚刚起步,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所以,如何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使之成为城市和乡村优势互补的桥梁、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器,是当今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城乡融合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耦合机制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是以城镇和农村为基底、以城乡融合为路线、以新型城乡关系为主要目标,转变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治理体系,从而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对于新型农村社区而言,它是农村但又不像农村、像城镇但又不是城镇。

这种以“合村并居”“易地搬迁”等方式建立的新型农村社区为基层治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建设比较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社区建设比较研究

办事处作为国家一级 政府 ,是 国家政权组织 ,体现 国
家利益 ,不能体现社 区居民的 自治权利 。沈 阳市城市
社 区建设按照有利于政府管 理、有利于社 区 自治 、有
利于利用社 区资源的原则 ,将全市原有 的2 7 0 0 多个居
民委员会重组为 1 2 7 7 个新型社区。江汉 区则按照户数 在1 0 0 f - - 3 0 0 0 户之间的规模 ,将全 区2 2 7 个居委会调


城 乡社 区的 地域 范 围 、特征 比较
关于农村社 区建设范畴与边界 的界定 ,《 全国农村
社 区建设实验 县 ( 市 、区)工作 实施方案 》中指出 : “ 按照地域相近 、规模适度、群众 自愿的原则 ,科学界 定农村社区的区域范围,明确农村社 区的定位 ” 。各地 在推进农村 社区建设 中根据各 自的实际将农 村社 区定 位在不同的范围。江西省在农村社区建设 中从发挥村 民志愿者协会 的作用 出发将农村社 区定位于以 自然村
农 业现代化 同步发展 的需要 ,将城 乡社 区进行 比较 ,不仅 为二者发展提供相互借鉴作用 ,而且能够更广泛地 带动以城带 乡、城 乡一体化进程 中的农村社 区建设。
【 关键词】城 乡一体化
农村社区 城 市社 区 比较研 究
【 中图分类号】F 1 2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7 4 7 ( 2 O 1 3 ) 1 2 一 ( ) O 7 0 一 O 2
村 ,约 1 5 0 0 户居 民,社区服务 中心设立在一个交通 比
会资源匮乏 ,不利于发挥社 区资源整合能力 ;而街道
较便 利的村庄 ,服务相邻 的几个村 ,服务半径一般掌 握在两公里 以内 ;青 岛胶南市与南京市在农村社 区建 设中将农村社区定位在建制村 ( 村委会)这一层面 。 在城 乡社 区建设 中 ,由于全 国各地 区情况不一 , 各地根据社区所涵 盖的地域范 围在城乡社 区建设 中形 成 了不 同建设模 式。在城 市社 区建设 中,根据城市社 会管理体制变革的需要 ,将城市街道 与居 民委员会作 为城 市社 区边界定位的基础。在农村社 区建设 中 ,行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河南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商丘为例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河南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商丘为例

城 乡一体 化 进 程 中 的 河 南农 村 社 区建 设 研 究
— —
以商丘 为例
张春Biblioteka 芳 ( 商丘师范学 院 法学 院, 河南 商丘 4 7 6 0 0 0 )
摘 要: 城 乡一体化 是破 解城 乡二 元结 构 的战略 决策 , 解决“ 三农” 问题 的根 本 途径 。 其相 关理 论 与 实践 已经取得很 大的 实效 , 其 中农村 社 区建设 是城 乡一体 化 着眼 的战 略基 点。在 “ 三化 协调 ”
中图分 类号 : C 9 1 2 . 8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3 6 0 0 ( 2 0 1 3 ) 0 5— 0 1 3 0— 0 4


农村 社 区建设 对城 乡一体 化 的意 义
要素融合与一体化配置 的载体问题 , 促进 了生产要
素的城 乡流 动 , 为城 乡一体化 发展 创造 了条 件 。
党 的 十八 大 报 告 指 出 : “ 加 快 完 善 城 乡 发 展 一 体 化体 制机 制 , 着 力 在 城 乡 规划 、 基础设施 、 公 共 服 务等 方面推 进一 体 化 , 促 进 城 乡要 素 平 等 交换 和 公 共 资 源均衡 配 置 。 ” 通 过 新 型农 村 社 区建 设 实 现 城
新 型农 村 社 区建 设采 取 的是社 区 、 产 业 园 区 和
区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建设 的重要 内容 , 也是构建 和
谐社 会 的重要 渠道 , 对打 破城 乡二元 壁 垒 , 实 现城 乡

公共 服务 区配套 建设 的模 式 。进入社 区 的居 民不仅 可 以在产 业 园区实 现 非农 就业 , 找 到从 事 农业 生 产

城乡一体化视野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城乡一体化视野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于从“ 城乡分割” 城乡一体” 向“ 转型的关键时期 , 党在这一特 统农村社会组织迅速为代表 国家意志的 、 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农村社会 、 实现农村社会现代化 、 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 社 会的转变 , 达 市场及信息 因素也快速深入到农村 , 传统乡土 农村社 区: 农村社会变革 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了典型的城乡二元格局 , 割裂 了城 乡间的和谐互动 , 造成 了 城乡之间差距过大 、 发展不协调等问题 。其中导致诸多社会
问题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管理体制 , 已经成为妨碍城乡一体化
关系以及地缘关系为纽带 , 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传统的宗族治 理模式和独特 的乡土文化 , 其在传统 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着
中图分类号 : 92 2 C 1. 8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3 87 (091- 00 0 1O— 4720 )2 04- 3
长期 以来由于历史 、 体制、 观念等多方面原因 , 我国形成
中, 由于农 民对土地的依附 , 他们祖祖辈辈在固定的地域从 事相同的农业 生产 , 与外界社 会缺乏沟通交往 , 以宗族血缘
湖北 社 会科 学 2 0 0 9年 第 1 2期
城乡一体化视野中的农村社区建设
凌 新, 周小霞, 李广平
(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政法所 , 湖北 武汉 40 7 ) 3 0 7
摘要: 当前 , 我国经济社会正在 步入 “ 市带动农村” “ 城 、 工业反哺 农业” “ 乡一体化 ” 、城 的重要 时期 , 中央 党 提 出的建设新型农村社 区的策 略 , 为破 解我 国农村社 会发展 滞后 的 问题找到 了切入点 。在城 乡一体化 背景下 的农村 社 区建设 , 要确 立整体意识 , 变城 乡社 区“ 二元 治理” 为“ 体发展 ” , 观 一 观 实施城 乡社会 管理体制和 制度 创新 , 为农村社 区建设 营造 良好 外部宏观环境 , 通过 完善的服务将农 民凝聚起来 , 唤起 农民对社 区的认 同感。 关键词 : 乡一体化 ; 城 农村社 区; 公共服务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菏泽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问题研究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菏泽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问题研究


距离 1 公里 , 0 4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 %。 . 8 二 、 市农 村社 区生态 文 明乡村 建设存 在 的 问题 我 据调查有以下 因素影响农村社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的健康有序发展 : ( ) 一 对推进我市农村社 区生态文 明乡村建设 , 还缺 乏积极性 、 稳妥性 ; 对示范村的培育力度不够 , 采取的形 式, 多种渠道 培育试点村还需要加强。对基本达到生态 文明标 准的村 , 还要按照省委、 省政府制定 的标准 , 需要 进一 步完善提高 , 确保真正达到标准。对基本完成主体 工程 建 设 的村 , 需 抓 紧 做好 “ 还 四通 ” “ 、 五化 ” 工作 , 等 搞
2 1 年 第 1 期 02 3 ( 总第 2 2 ) 5期
世 纪桥
No a o 5 ) G nrl . 2 N 2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菏泽农村社区生态文明 乡村建设 问题研 究
王德 贞
( 菏泽市委党校 , 山东 菏泽 2 4 0 ) 7 0 6
收 稿 日期 :0 2 0 —1 2 1— 4 7
理“ 粪堆、 土堆、 柴草堆、 垃圾堆” , 等 相对达不到农村社 区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的标准 ; 对农 村垃圾集 中处理 , 农村
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争取农 民早 1入住 。对开工建设 3 的村 , 要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 抓好工作建设质量 , 尽 快建 成 生态 文 明村 。 ( ) - 资金 投入 力 度相 对不 够 。农 村 社 区生 态 文 明乡 要 27 ,0 1 3 个 2 1 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的达到 11 , 1 个 基本达到 村 建设 的难 点 在 于 资 金 不足 , 想 深 入 推 进农 村 社 区生 就必须切实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为此 , 生 态 文 明 标 准 的 村 有 2 个 。 目前 全 市 完 成 了 村镇 体 系 态文明乡村建设 , 6 在 于 资金 不 足 的情 况下 , 要 重 点统 筹 各方 力量 , 需 整合 土 规 划 , 年 初 步建 成 的 30 农 村 社 区生 态 文 明 村 都聘 今 0个 土 土 开发 区 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了规划设计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 地 金 融 政 策 , 地复 垦 政 策 , 地挂 钩 试 点 政 策 , 农 改水 、 气 、 村 医 院 、 改 农 学 是 农 村 社 区 生 态 文 明 乡村 建设 的关 键 , 这方 面进 行 了 建 设 政 策 , 村住 房 改 造 政 策 , 在 道路等方面的政策资金 , 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土地增减 探 索 和尝 试 , 有很 多 成功 的模 式 。我 市 农 村 经济 呈 现 了 校、 集 良好 的发展势头 ,0 2 1 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 18 6 1 7 . 亿元 , 0 挂 钩政 策 , 中 向农 村 社 区生 态 文 明 乡村 建 设 尤 其 是 重 点村 镇倾 斜 , 极做 好相 关 服务 工作 , 积 形成 工作 合力 。 增 长 3 % ; 民 人 均 现 金 收 入 达 到 580元 , 长 . 1 农 9 增 ( ) 础 设施 建设 需 要进 一 步加 强 。对 确 定 的农 村 三 基 2. 3 %。全 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 9 总产达到 17 2 1. 亿斤 , 2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的力 实现了连续八年增产。 目前 , 全市规模 以上农业龙 头企 社 区生态 文明乡村建设示范村 , 如村 村 通 水 、 电 、 路 、 宽 带 网 “ 通 通 通 四通 ” 程 、 工 业发展到 60 , 9 家 比去年增加 4 家 ; 0 主营业务收入达 到 度 不 够 , 实 现 硬化 、 化 、 化 、 净 亮 绿化 、 化 “ 化 ” , 对 达 不 到 美 五 等 相 60 元 , 比增 长 1. 9亿 同 1 %。 2 农 村社 区生 态文 明 乡村建 设 的标 准 ; 以 , 确 保 建一 个 所 要 我市 人 口和 地理 位置 基本 情况 菏 泽 市位 于 山东 省 西南 部 , 处鲁 、 、 、 四省 交 成 一个 , 到农 村 社 区生态 文 明 乡村 建设 标 准 , 需要 努 地 苏 豫 皖 达 还 对已建成的生态文明乡村 , 界 , 九铁 路 与新 欧 亚大 陆桥 在此 十 字交 汇 , 在 已成 为 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 京 现 健 制 建立 我 国纵连南北、 贯东西 的重要交通枢纽。虽然交通发 强 化 后 续 管 理 工作 , 全 管理 制 度 , 定 村 规 民约 , 横 展给人们出行和生活带来便利 , 同时对社会管理也增 日常保洁队伍 , 但 形成长效机制 , 还需要重视。 ( 农村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虽然2 1 年 9 四) 0 1 月份 加难度 。我市人 口9 0 , 占全省人 口的 11 ; 1万 约 / 土地总 0 我市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 但全市清 面积 1 3 平方公里 , 2 9 2 南北最长距离 17 5 公里 , 东西最宽 以来 , 总的看 , 我市对新农村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 , 对新农 村建 设 的 内涵 进一 步 丰富 , 采取 的措 施 更加 有力 。市委 、 市 政 府高 度 重 视 , 市 上下 全 力 搞好 农 村 社 区生 态文 明 全 乡 村 建 设 , 得 了 明 显 成 效 , 市 开 工 建 设 生 态 文 明村 取 全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i n e v i t a b l e t r e n d o f ur r l a s o c i l a e c o n o my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u t a l s o t l l e e f e c i t v e or f m t o b u i l d a h a r m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a n d r e a l i z e r u r l a we l l — o f s o c i e y.Re t s e a r c h h a s s h o w n t h a t i f s c a l c a p a c i t y , p i l o t e x p e ie r n c e a n d f a r me s w r i l l a l e he t ma i n p o w e r o f he t n e w yp t e r u r l a c o mmu n i y t
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撑力 强 有力 且持续 的资金支持和 不 断完善 的政 策保 障是 5 0年代 中期 , 美国学者 G . A . 希莱里在分析 、 比较 一些社 区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的有效支撑力。我 国 2 0 1 2年经济 总量 涵 义的概述 的研 究中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地域 、 共 同的纽带 约 5 2万亿元 , 跃居世界第二位 。财政收入 l 1 . 7万亿元 , 用 以及社会 交往是 构成社 区概 念必不可少的要素。可见 , 社 于“ 三农” 的投入达到 4 . 4 7万亿元 , 年均增 长 2 3 %。近年来 三农 ” 的财政投入 , 为新型农村社 区建 设 区 的概 述涉及 到地理要素 、 经济要 素、 社 会要素 以及社会 我国不断加大对 “ 河南省经济保持平稳较 心理要 素等 方面 , 它通指 生活在 同一地理 区域 内, 具有共 提供 了强大 的经济后盾。近几 年 , 快增长。2 0 1 2年河 南省经 济总量稳居全 国第 五位 , 生产 总 同意识、 共 同利 益和共 同特征 且相互联 系的社会 群体 。 值 2 9 8 1 0 . 1 4亿元 , 同 比增长 1 O . 1 %, 经济增速高 出全 国2 - 3 新型农村社 区是指在统筹 城乡发展 、 推 进城 乡一体化 总收入达 3 2 8 2 . 8亿元 , 的背景下 , 为整合社会 资源、 促进农村 全面发 展 , 在 科学规 个百分点。财政 收入也平稳增 长 , 同 比增长 1 5 . 1 %。河南省持续 、 快速增长 的经济和 财政 收 划、 合理 布局、 统一要求 、 广泛参 与、 稳步推进 的基 础上 , 通 过村 庄合并、 集 约发展 的方式 , 运用新 的建 设方式和 标准 , \ 入 为农村各项基 础设施 建设提供 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 有利 组 建 而 成 的新 的农 民生 产 生 活 共 同体 。 于 形成推 动农村基础 设施建 设的投资引导机 制 , 成为河南 省开展 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的根 本保证。近年来 , 国务院进 1 新 型农 村社区建设的压力

抓好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基于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抓好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基于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公共服 务等 收益 平 台的思路 、 对 策, 以期 农 村 社 区建设 健 康 有序 进 行 , 完善 城 乡一体 化 发展 体 制
机制 , 在全 国形成新 型 工农城 乡关 系。 关键词 : 山 东农 村 ; 社 区建设 ; 城 乡融合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9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1 3 4 8 6 / j . c n k i . 1 6 7 3 —2 6 1 8 . 2 0 1 4 . 0 1 . 0 1 4
( 一) 政府主导合村并居式
这 是一种 基于政 府 主导 的、 地 方 政 府 强 力 推 动
型模 式 。这种 社 区建 设 的基 本 动 因是 : 村庄多 , 规
模小 , 居住 分散 , 或 是“ 空 心村 ” 现 象 普遍 , 土 地 资源
浪 费严重 , 基 础设 施 建 设 薄 弱 , 以原 有村 庄 为 单 位 实施公 共 服务 成 本 过 高 , 效 益 差 。起 步 早 、 动 作 大
商, 用土地 置换 的方 式 , 政府、 商家 、 村 民三方 联 动 ,
第1 期
刘永红
抓好农 村社 区建设 , 促进城 乡深度融合
6 7
2 0 0 9年 就 已 经 由 全 市 8 3 1 9个 行 政 村 合 并 为 2 2 3 3 个 农村社 区 , 并居 工 作 仍 在 继续 ; 枣 庄 市 紧抓 国家
“ 城 镇建设 用地 增 加 与 农村 建 设 用 地 减少 相 挂 钩 ”
展 一体 化 的体制 机制 , 促进 城 乡要素平 等 交换 和公
共 资源 均衡 配置 , 形 成 以工 促 农 、 以城 带 乡 、 工农 互

浅谈城乡一体化建设

浅谈城乡一体化建设

浅谈城乡一体化建设摘要: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于转变现今的城乡二元化格局,以便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城乡一体化为切入点,借助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实施策略构想,以期使城乡一体化得以科学、规范的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策略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二者彼此依存、彼此影响,并且二者间有潜在的协调发展的共同要求。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城乡一体化建设概述城乡一体化建设释义所谓的城乡一体化,即是指城乡之间借助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等模式,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最终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

城乡一体化凸显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简单来说,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是指在区域整体利益的指导下,运用行政、经济和政策调控手段,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统筹城乡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联动发展,使之成为职能分工有所不同却又有机组合的区域整体,并逐步融合城乡社会经济,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复合社会系统。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发展逐步步入新阶段,即城乡一体化建设阶段。

此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看做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的新路径——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建设

城镇化的新路径——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建设


要 :0 7年 以来 , 村 社 区 建设 试 验 在 全 国 范 围 内展 开 , 20 农 而基 于 对 农 村社 区 内涵上 的 不 同理 解 和 本 地 城 乡发 展
的具体 实际, 农村社 区建设呈现 出多样化的特征 ; 同的模 式具有 差异性的路径 导向作 用, 多村一社 区” 式在发 不 “ 模 展路径上具有城镇化的功能 , 但也 面临着一 系列的 问题 和 阻碍 ; 以农 民需求为导 向, 构建 多 中心的服务供 给体 系, 实现城 乡基本公共服 务的均等化成为城 乡一体化发展 的 出发 点和落脚 点。 关键词 : 农村社 区建设 ; 城镇化 ; 乡一体化 ; 城 公共服务
中 图分 类 号 :9 2 8 C 1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17 (0 0 0 0 2 0 17 4 1 2 1 )3— 0 5— 4
Ne Pa h o b n z to w t f r Ur a i a i n
— —
Rua m mu i v lp e t rm h e s e t e o n e r t g Ru a n b n Ar a rl Co nt De eo m n O t e P rp c i fItg a i r l d Ura e s y f v n a L u — ig V J np n
第2 2卷
第 3期
DOI 1 . 9 9 J I S 1 7 —1 7 . 0 0 0 . 0 :0 3 6 / .S N. 6 4 4 12 1.305
城 镇 化 的新 路 径
城 乡一 体 化 视 角 下 的 农 村 社 区 建设
吕俊 平
( 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0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农村社区的健康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村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社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规范管理等对策来解决。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为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对策、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区管理、总结、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社区建设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社区建设的问题也愈发突显出来。

农村社区建设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老龄化等问题的加剧,农村社区建设亟需改进和完善。

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村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社区管理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深入研究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重点研究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农村社区建设的改善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帮助。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农村社区建设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对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区探究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区探究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区探究作者:单修秀赵复强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17期[提要] 本文以日照市社区建设为例,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照市社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社区建设的原则,以及社区建设的建议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民;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原标题: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社区探究——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收录日期:2013年6月24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城镇发展差距逐步扩大,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服务、文化服务、经济服务的发展。

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广大农民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教育、公共服务资源,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就使得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文化与公共服务建设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日照农村社区建设现状日照农村社区建设在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政府倡导的“一村一社区”和“多村一社区”型农村社区逐渐被广大农民接受,庄园式的特色农村社区将带领广大农民迈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1、农村社区向高水平的成熟社区方向发展。

目前,日照市已建成农村社区273个,覆盖行政村1,933个,总体覆盖率达到67.4%。

全市91个城市社区,配备社区工作人员717人、城市社区社会组织522个、志愿者队伍187支,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得到理顺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在2012年覆盖率达到80%的基础上,2013年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2014年以后,随着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向高水平的成熟社区方向发展,多数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标准。

2、农村社区建设产生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

当代经济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建设农村社区具有怎样的意义?

当代经济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建设农村社区具有怎样的意义?

当代经济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建设农村社区具有怎样的意义?农村社区是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建设的基础单元和基本载体。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下建设农村社区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一)理论意义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启动新农村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规划“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2017年中共十九大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启动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制度政策”。

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内容。

从五年规划、国家级区域规划和连续多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等中央政府文献来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或支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但关于这些政策如何才能真正地落实到解决“三农”问题,仍有许多重要课题有待研究和探索。

显然,新农村建设和振兴乡村的主体和效益受体首先都是农民,那么如何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和振兴乡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需要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

农村社区作为农村居民的社会活动共同体,是建设新农村和振兴乡村的载体单元和基本机制,也可以说是基础性的制度设计。

但关于这种制度和机制如何有效发挥作用,如何做到“精明”化,使农村社区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乃至城乡一体化的载体平台,还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深入分析研究。

本书从理论上研究探讨这些问题,并试图从理论上对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框架性的指导。

(二)现实意义研究农村社区建设对于优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优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农村社区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社会管理的平台和基础。

从行政管理和政令贯彻角度来看,我国权力体系的最下层是与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基层政府。

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农村社区治理研究

农村社区治理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社区治理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论文介绍了农村社区治理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重要性;其次,针对当前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缺失、行政效率低等,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领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等;最后,论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导引导;社会力量;科技创新;民主化;制度化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issues of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ir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of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Secondly,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such a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ck of public services, low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some solutions are proposed, such as government guidance,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nally, the paper combines practical cases analysis to further explore how to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democrat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Keywords: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ublic services; government guidance; social particip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mocrat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愈发得到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智库时代智言智语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必然的途径,就是开展农村社区建设。

城乡一体化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优化农村社会管理,重构农村社区平台建设,以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本文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首先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对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提出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要求,最后提出了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农村社区;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途径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11-0050-00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柏琳洁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现阶段,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城乡统筹发展,使农村社会的转型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并初步形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

而相比于城市社区建设,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却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相比还远远滞后。

为此亟待对农村社区管理进行创新,既要承接和过渡现有的框架体制,同时又要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一、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提出的挑战改革开放之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二元结构体制,而随着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以及缓慢的城镇化进程,也逐渐加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凸显了二元结构体制弊端。

为深入推动农村社会转型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方略,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工作。

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中,一此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了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的力度,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也日益模糊了传统的行政建制村的功能,行政村建制正在被农村社区建制所取代。

然而相比于农村社会的转型发展,现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却远远滞后,传统村级政务不能严格分开。

在国家的惠农政策下,只有妥善处理好村级组织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才能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更多支持。

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开始明显增加了农村社会的村务和政务。

而受制约于自身的人力和物力,对于繁多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事项,村委会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同时,村委会的行政化行为也再无资金支持。

这种行政化管理体制与现阶段农村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不符,也有悖于服务型政府功能。

二、城乡一体化对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要求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就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够相互协调各项管理体制,自由流通各种资源。

现阶段,已经逐渐暴露出“乡政村治”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亟待对农村社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在职能上,农村村委会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差异非常显著。

农村村委会作为一个多功能的组织,具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主要负责多项事务,如社会管理和生产经营等。

但自从诞生农村合作社等集体组织后,村委会的重任,就是增加收入,一些地方村干部职能交叉,管理相对混乱。

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完善村民自治,充分借鉴城市社区的管理经验,对农村公共设施进行改善,通过资源的高效整合,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管理。

(一)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作为基本的公共服务承载平台,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在农村基本服务领域中,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对农村社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给予满足。

改善过去农村公共服务“边缘化”的状态,形成社区式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完善村民自治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变革行政村建制为社区建制,及时纠正行政村的行政化倾向,对社区的自治功能进行凸显。

在农村社区管理中,为了使村民能真正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就需要政府加大公共服务下乡投入,将农村社会的生命力激发出来,以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三)高效整合资源相比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承载了包括文化管理、服务管理在内的各项管理功能。

需要对传统文化资源和人才物力等大力整合。

而农村又往往缺少各项资源,具有相对薄弱的基础。

对于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

为此,为了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应吸引多方主体经济参与,形成合力,对农村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发挥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途径(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运行机制首先,只有充分发挥组织、载体和平台的作用,才能加快构建农村社区组织。

通过建立多元参与的、上下联动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以高度契合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

为了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的运行机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范实施和运作农村社区自治管理。

农村社区管理的助推器,就是党和政府的主导。

为此,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力度,通过农村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的完善,对于农村社区自治进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为了实现农村社区民主公正的自治管理,还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农村社区的藕合剂就是民主自治机制,是通过民主协商、互助合作的方式,调动村民广泛参与,为农村社区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

为了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通过构建农村社区的市场机制,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为此,需要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中,以实现集约高效的物业管理;同时,将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引入到农村社区经济管理中,拓宽资金来源,提高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以此促进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升。

(二)合理安排农村社区管理制度,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农村社区管理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应对城市居民小区管理经验充分借鉴,并与农民集中居住的特点相适应,尽快理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打破过去单一的管理模式。

具体的制度建设是农村社区的运行与管理的必要保障,只有对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区自治,调动包括政府、市场、社区、(下转第62页)智库时代·62·财经智库(上接第50页)社会等多种力量参与农村社区管理中,以有效运行农村社区督导机制、自治机制等。

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理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

一是建立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现阶段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瓶颈,就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为此,需要对一种合理的供给制度进行构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和市场优化,提供多元化和全方位的供给,以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二是建立资源与整合制度。

现阶段,还没有完全建立农村社区市场体系,需要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整合与配置资源,以集体资产为支撑,利用市场化运作,对各种闲置资源充分利用,对农村人力资源积极整合,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实现对经济资源的高效开发;三是建立完善的文化制度。

文化的主要功能是规范、整合和凝聚。

而维系社会成员的重要纽带,就是社区文化。

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为此,应以制度为保障,营造特色文化和教育氛围,使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有声有色的开展;四是建立监督机制。

将社区相关信息定期在社区公开栏上公开,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采用多种形式和具体的措施,对社区监督机制进行完善,以形成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局面。

(三)建立一支稳定的社区管理队伍,提高农村社区管理水平在当前农村社区管理建设中,最紧迫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社区管理人员应以原有村组干部为基础,向社会或社区公开选聘部门管理人员,或是从乡村干部中分流。

今后应将轻新型管理人才逐步引进,构建一支稳定和专职的社区管理队伍。

明确社区管理人员的经费来源、报酬和级别,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组织筹建物业委员会,加强新社区组织与原行政村相互间理解,促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对农村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培养。

通过协商和探索,构建协调工作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使之具备高效率和制度化;三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帮贫扶弱工作,构建失地农民的创业机制,将更多的公益性岗位为其提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四是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四、结论新的历史时期,城乡一体化成为国家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农村社区管理应立足于农民需求,对城市社区管理的做法和经验积极借鉴。

全面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以真正适应农村一体化趋势,对农村居民的新需求给予满足。

【作者简介】柏琳洁,女,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

【项目基金】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制度改革路径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社会学一流培育学科项目,项目编号:qnsyshx2017011。

【参考文献】[1]胡文秀,李壮.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3): 84-89.[2]黄延廷,贾园园.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2014(1):44-48.[3]李学斌.论我国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1-66.[4]黄启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革新——物业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43.[5]柴海瑞.郑州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0):43-44.[6]赵伯松.海南农垦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初探[J].中国农垦,2011(7):40-42.[7]任登魁,张耀民,刘霞.关于商品房社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3):130-132.业培养的学生生存环境就是生产车间,为此生产车间管理才是这类学生未来管理的“用武之地”。

车间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下位概念,即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又有自己的特色。

1.强化车间管理内容车间作为企业的一级生产行政组织,是企业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车间是企业按产品各个阶段或产品组成部分的专业性质以及各辅助生产活动的专业性质而设置生产的基本单位。

但目前车间管理仅仅以生产管理作为一章内容设置在《企业管理》课程中,为此无论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现实人”学说,还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车间与企业的关系,都需要加强高职教育制造类专业《企业管理》中车间管理知识内容。

车间作为一个企业生产基层部门,它的生产是按照马克思生产过程理论组织的,其中涉及生产员工、生产要素、生产产品等要素,其中生产员工是核心要素。

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能力,遵循学生生长规律的顺序层次。

“知识体系”课程结构是按照知识的逻辑(概念-原理-应用)组织课程结构;“行动体系”课程结构是按照生产劳动过程组织课程结构。

马克思生产过程理论作为车间组织生产的重要宏观理论指导必然重要,但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不断融合,产业技术已成为产业创新的核心作用。

为此,在马克思生产过程理论指导下,应根据每个企业技术能力特点,将传统的车间“人”的管理转向“产业技术”管理,这就是按照生产流程技术管理生产车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