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模拟试验方法的改进
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鉴定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无偿献血者血型初筛鉴定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在无偿献血活动中,街头采血是很重要的形式。
血型鉴定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和高度责任性的工作,是采血前重要的工作环节,鉴定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输血安全。
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开展,流动采血车街头采血成为各地血站保证血源、保障血液供应的主要方式。
由于采血车受条件限制,ABO血型鉴定一般是用纸板法做正定型试验,难以同时进行反定型试验,势必造成一些血型鉴定的错误。
笔者调查了2010年3月~2013年12月,10236例街头无偿献血者初筛血型的报告, 发现有24例定型结果错误。
现对其错误原因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2010年3月~2013年12月街头无偿献血标本共10236例。
1.2 试剂初筛试剂为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经卫生部批检的抗- A和抗- B标准血清(单克隆抗体) , 效价为1∶128。
复核试剂为上海市输血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经卫生部批检的抗-A和抗-B标准血清(单克隆杭体),效价也均为1∶128。
标准红细胞为自制的多人份A、B、O 型红细胞。
1.3 仪器TDL离心机; TY-80R脱色摇床; 96孔U型板; 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血型正定型检定卡。
1.4 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和结果判断,在街头初筛血型采集手指血, 使用专用纸板和抗-A、抗-B标准血清做正定型; 复核血型时剪取血袋留样并在实验室严格按操作规程用另一试剂做下定型及自制红细胞做反定型。
2 结果2.1自2010年3月~2013年12月, 本站在街头采集流动无偿献血者血液10236例次, 经中心血型室复核后, 发现A、B、O血型鉴定错误24例。
2.2原因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2月检测的 10236份标本中,有24例初筛ABO 血型鉴定错误,其中18例实验室检验正反定型相符,6例正反定型不符,由于亚型等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定型错误 11例,占45.83%,人为因素导致的定型错误13例,占54.17%。
ABO血型鉴定实验改进探讨
ABO血型鉴定实验改进探讨摘要:在ABO血型鉴定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质疑,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同仁参考关键词:ABO血型鉴定实验;改进;探讨1、实验质疑ABO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学生学习《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兴趣。
但仔细深究该实验,发现《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杨壮来主编,供护理专业使用)上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1)“实验目标”不够详细,目的性不强。
(2)“实验原理”和“实验对象”缺乏。
(3)“实验材料”与临床脱节,应作些调整。
(4)“实验内容与方法” 的第二步要在实验教师注目下完成操作,以便节约抗A和抗B分型试剂。
(5)“实验内容与方法”中没有教会学生采血技巧。
(6)“实验内容与方法”中没有告诉学生红细胞凝集的形式。
(7)增加“实验报告”和“班级ABO血型分布调查”。
(8)“注意事项”应增加一些内容。
2、实验改进及分析带着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多年改进实验应用,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好评。
现将实验改进及分析如下:(1)实验目标是告诉学生经过本次实验后达到的目的,所以实验目标要详细一些,这样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也可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比如可改成:a理解间接鉴定血型的原理。
b掌握玻片法人体ABO血型鉴定的方法。
c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d加深理解ABO血型分型依据以及鉴定的意义。
(2)加上实验原理可学生加深对红细胞凝集的本质(抗原—抗体反应)和溶血的理解。
如实验原理以公式的形式加上:“A抗体+A抗原→红细胞凝集”,“ B抗体+B抗原→红细胞凝集”。
实验对象:人。
(3)实验材料中“小玻棒”可用“牙签”代替,这样可一次性使用,不会造成抗A与抗B试剂相互混合或人与人的血相互混合;“75%酒精”可用“碘伏” 代替,这样与临床上目前常用的皮肤消毒药一致;增加“小试管、小滴管和生理盐水”用于制作红细胞混悬液,这样既可节约采血量和预防凝血,又可将很多的红细胞混悬液用于教师示教或学生多次实验。
ABO血型鉴定实验的改进及其意义
ABO血型鉴定实验的改进及其意义作者:杨特清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12期摘要通过分组对比实验,比较同一实验内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一组采用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教学方法,另一组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即突出开放性和探讨性。
结果表明:后一种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ABO血型鉴定;验证型实验;改进型实验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2-0111-02Improvement and Meaning of ABO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Yang Teqing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effect of same experiment content with two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group contrast test. One group adopts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he validation type, another group adopts new teach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way will train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learning interest and other skills more effectively.Key words ABO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experiment of validation type; experiment of improved patternAuthor’s address Shaoyang Medical College, Shaoyang, Hunan, China 4220001 大中专医、护专业生理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生理学是医学、护士等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所以其实验课的设置也显得尤为重要。
血型检测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液学检测方法,对受试者的血型进行鉴定,了解其血型特征,为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血型鉴定是依据人类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进行分类的。
根据不同的抗原,血型可分为A、B、O、AB四种类型。
本实验采用凝集反应原理,通过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之间的反应,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血液样本2. 抗A、抗B标准血清3. 抗A、抗B、抗AB混合抗血清4. 生理盐水5. 试管、滴管、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1. 将受试者血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混匀后取少量置于玻片上。
2. 分别用滴管滴加抗A、抗B标准血清至玻片上,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3. 重复步骤2,加入抗A、抗B、抗AB混合抗血清,观察红细胞是否发生凝集。
4. 根据凝集情况,判断受试者的血型。
五、实验结果1.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与抗B血清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A 型血。
2.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B血清发生凝集,与抗A血清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B 型血。
3.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抗B血清均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AB型血。
4. 当受试者血液与抗A、抗B血清均不发生凝集时,可判定其为O型血。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鉴定了受试者的血型。
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的血型为____型(A型、B型、AB型或O型)。
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中,了解受试者的血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避免输血反应和移植排斥等不良反应。
此外,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以下问题: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剂的添加量和操作时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观察凝集现象时,应使用高倍显微镜,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之间的反应。
3. 在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试剂的添加量和操作时间准确。
血型血样标本采集流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血型/血样标本采集流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如果出现错误,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対输血各个环节的监控尤为重要。
针对我院血型和血样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护理部进行调研分析,从各方面对其流程进行改进。
一、存在问题:1.申请单信息错误:医生采用手写申请单,从而导致患者信息或血型填写错误。
2.标签信息打印错误:(1)搬床后患者电脑信息未及时更换。
(2)护士按照申请单上的床号打印,未仔细查看其它信息,医生若填写错误,则有可能打错。
(3)血型检测需从旧检验系统打印,目前我院旧检验系统与“军卫一号”、PDA 系统不同步刷新,如患者出院后,“军卫一号”系统患者信息已更改,但旧检验系统未同时更新,如果护士不刷新检验系统,有可能打印出已出院患者的血型检测条码。
3. 标签粘贴错误:护士一次粘贴多人的试管和申请单或血型检测单,致使申请单和标签信息不符,未落实双人核对、签名。
4.未严格落实两种以上方式核对患者身份:护士走错床号,未认真核对而抽错;他人躺在患者床上,护士核对姓名时“患者”答应而抽错等。
5. 护士抽血时一次带多人的采血试管,注血过程有拿错试管并注入错误的可能。
6. 未严格落实,未和患者或陪护人员当面确认。
7. 多人标本一起采集,试管与申请单卷错;未携带申请单,回治疗室卷单时候卷错。
8. 血标本与申请单卷错(护士、卫勤人员)二、改进措施:1.医生无特殊原因,不得开手工申请单。
护士打印标签时,尤其是血型,首先刷新检验系统,再仔细逐项查对申请单与患者电脑信息,无误后打印2份标签并粘贴(一份贴申请单,一份贴试管),结束后在申请单上签名(一对)。
另外一名护士再次核对、签名(二对),并将申请单与空试管卷好。
2.采血护士携带卷好的试管与申请单(一人一次一单一管,禁止携带多人),到床旁和患者/家属核对患者信息(如采集输血血样,应询问患者血型,核对医生填写是否有误),无误后抽血,采集结束后再次和患者或家属确认(请患者方查看申请单及试管),采血者签名(三对),将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卷在一起送回治疗室。
ABO血型鉴定实验中的问题及对策
ABO 血型鉴定实验中的问题及对策徐立峰(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济南250000)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中学ABO 血型鉴定实验过程中会发生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一种是血型鉴定与采血机构 或医院鉴定的结果不一致;另一种是与根据父母血型或遗传规律推导出来的结果不一致。
本文分别从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遥关键词血型遗传ABO 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原因及对策ABO 血型鉴定实验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尽管不是 中学规定的实验,但有些教师会把它作为自选实验。
ABO 血型鉴定的方法有多种,学生实验一般会采用玻片法、试管法,这两种方法便于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其中,玻片法操作简单、无需离心设备,在学生实验中 更为常用,该方法可采用人ABO 血型单克隆抗体代替 人血清ABO 血型抗体。
实验操作并不复杂,耗时也较短,但部分实验者会 出现血型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并不一致的状况:一种 情况是血型实验鉴定结果与采血机构或医院鉴定的结 果不一致;另一种情况是与根据父母血型或遗传规律 推导出来的结果不一致。
有些学生甚至会怀疑是否与 父母有着血缘关系,因而会产生焦虑症,影响身心健 康。
1血型鉴定与医院鉴定的结果不_致1.1原因采血机构和医院对血型的鉴定,是由专业 人员进行的,检测条件控制的非常严格,操作规范、方 法先进,并做正反定型,对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疑难血型 会做进一步的检测,因而准确率远高于学生的实验。
影响学生血型鉴定实验准确性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1)试剂已过有效期或保存不当而失效。
单抗是蛋白质,高温下长时间放置会因变性而失效,受微生物 污染会导致腐败变质。
(2)实验条件与方法受限。
为简化操作或缺乏相关设备和材料,加全血而不对红细胞进行洗涤,只进行 正定型不进行反定型。
玻片法由于无离心加速反应, 容易忽视较弱的凝集而导致定型错误。
不进行镜检, 靠肉眼观察为无凝集,镜检下仍有可能表现为显著凝 集。
(3)操作不规范。
抗体试剂与红细胞比例不合适,血液过多,未能被抗体试剂完全覆盖而发生凝固。
“模拟血型鉴定”实验的尝试与改进
型标 准血清 ,用 N a C O 溶液代表 B型标准血清 , 用 C a C 1 溶 液代 表 A型血 ,用 N a C O , 溶液 代表 B型 血 ,
纸分别 表 示 不同血 型 中的红 细胞 , 能组 合 在一起 表 示 会发生 凝 集反应 , 不 能组 合在 一起 表示 不 能发 生凝 集
反应 , 如 图 3所示 。
+ ” 表 示 有凝 集反 应 , “ 一 ” 表 示无 凝 集 反 应
2 模 拟血 型鉴 定 2 . 1 化 学 药品模 拟血 型鉴 定
“ 模拟血型鉴定” 是苏教版七年级《 生物学》 第十 章“ 人体 内 的物质运 输 和能量 供 给 ” 第一 节 “ 血液 和 血
型” 中 的一 个 实验 。《 义务教 育 生物 学课 程标 准 ( 2 0 1 1 版) 》 对 此 实验 提 出 了活 动建 议 , 建议 选 择合 适 的化 学 药 品模 拟 配制 四种 血液 和两 种标 准 血 清 ,并 举 例 如 下: 用 浓度 为 0 . 0 2 mo l / L的 P b ( N O ) : 代表 A型血, 浓 度为 0 . 0 2 m o l / L的 B a C 1 : 代 表 B型 『 f I L ,蒸 馏水 代表 O
用Z n S O 溶 液代表 AB型血 ,用 蒸馏 水代 表 O型血 。 笔者 在 四种 模拟血 液 中都 加 入 了红 墨水 , 通过 尝试 后 发 现 红 墨水 不 会 影 响实 验 效果 ,反 而使 实 验 更 加 逼 真、 形象。 2 . 1 . 2 模拟 血 型鉴定 原理 在 载玻 片 两 端 分 别 写 上 “ A ” 、 “ B ” 字样 , 然 后 在
血型模拟实验
血型模拟实验一、使用教材:201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二、实验器材:彩泥三、实验改进要点:在学习血型及鉴定部分如果能采集真实血液进行观察鉴定最为直观,但是采血过程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所以一般学校中采用的较少。
有些教师则采用的是化学试剂进行模拟实验。
但配置试剂需要的药品生物实验室并没有配备,需要化学实验室来协助完成,并且试剂和沉淀颜色多样,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疑惑。
我改进的方法是用彩泥制作血细胞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血液相容后的凝集现象清楚,还能从微观角度对凝集原理进行透彻的展示说明。
四、实验原理:ABO血型系统中分为四种血型,四种血型红细胞上带有不同凝集原,血浆中带有与自身不同的凝集素。
当同种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时结合,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
可以利用凝集现象进行血型的鉴定。
这也是输血原则的由来。
本实验采用两种颜色的彩泥制作凝集素和凝集原及红细胞模型,然后用彩泥制作的模拟血细胞进行模拟融合,通过拼图操作的方式模拟凝集现象。
使微观原理宏观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实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活动建议结合教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说出ABO血型系统中四种血型区别,了解血型鉴定原理及输血原则。
(二)能力方面:通过彩泥模型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血型鉴定的原理认识到输血原则的重要性。
关注血液与健康的关系。
六、实验教学内容:ABO血型分类系统对安全输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材从血量与输血的关系入手引出失血过多需要输血,但要做到安全输血就要知道每个人的血型,然后根据同型输血原则进行输血,最后提出无偿献血的倡议。
但书中只是介绍了不同血型血液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并未介绍凝集原理。
所以学生对血型及输血原则的掌握过于表面化,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
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形象具体的事物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实验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明确ABO血型区别。
“模拟血型鉴定”实验的改进
无毒; ④化学试剂 的价格应低廉 , 取材 方便 , 于实验的 便 开展 。因此 , 我们选 择 的实验材 料是 : 酸铁、 硫 氢氧化
钠、 维生素 B 药片、 碘化钠 、 , 碘、 蒸馏水及红墨水。
2 实 验原 理
家都禁止在中学 阶段采用真人 真血进 行教学实验 。为 了让学生能直 观地理解输 血时 , 同血型 的血液互 输 不
可能发生红细胞凝聚成团 , 而阻碍血液循环 , 至引 从 甚
硫酸 铁 与 氢 氧 化 钠 反 应 , 生 成 红 褐 色 的 F 可 e
( H 3 淀; O )沉 维生素 B ( l 硫胺 素 ) 可溶性维生素 , 是 它
液 。在每片维生素 B 药片只含 1m 维生素 B , l 0g l此外
F ¨ 与碱反应 , e 可生成红 褐色 的 r ( H 沉淀 。 eO ) 硫酸铁为 白色或浅 黄色粉末 , 溶液 的颜 色为无 色或略 带淡黄 , 因此我们 向溶液 中滴加红墨水 进行染色 , 用它 来模拟 B型血。
还含糊精 、 淀粉 、 磷酸 氢钙 和硬脂酸镁 等辅料 , 而配 因
制出的溶液不是无色透明的 , 它略带一些 白色悬 浮物 。 在进行化学反 应时, 药片中的淀粉也会与碘液反应 , 显 蓝色 , 它与维生素 B 和碘 试剂反应产生的红色沉 淀相
的 F2S 4 3 e ( O ) 溶液 , 然后 每 1O LF2 S 4 3 0 r e ( O ) 溶液 中 a
滴加 3— 4滴 红墨水 ) O型血 : ; 红色蒸馏 水 ( 1O L 每 0r a 蒸馏水 中滴加 3— 4滴 红 墨水 ) A ; B型血 : 液 和 F 2 碘 e
血液分组化验模型的优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血液分组化验模型的优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引言血液分组化验模型是一种用于确定血液样本中的血型的方法,是临床血液学中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该模型的优化研究对于提高血液分组化验的准确性、效率和成本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血液分组化验模型的优化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优化目标优化血液分组化验模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目标展开研究: 1. 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 2. 缩短化验的时间,提高效率; 3. 降低化验过程中的错误率; 4. 控制成本,实现成本效益的提升。
优化方法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优化方法:1. 优化试剂和标注方法•选择高质量的试剂,确保化验结果准确可靠;•优化试剂的保存方法,延长其有效期;•使用易于读取和辨认的标注方法,减少操作人员的疏忽和错误。
2.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仪器•使用血型分析仪等自动化设备,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分析和鉴定血型;•自动化设备可以大大缩短化验时间,提高效率;•通过减少人为操作的步骤,降低了化验过程中的错误率。
3. 改进人员培训和流程规范•培训化验人员,提高其对血型分组化验操作的熟悉度和技术水平;•建立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流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得到正确执行;•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4. 引入辅助技术和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鉴定系统,可以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和操作失误;•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分析模型,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引入条码技术,实现血液样本的自动追踪和管理。
优化效果评估为评估优化效果,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用的评估指标:- 准确率:通过与传统方法或金标准对比,评估新模型的血型鉴定准确性; - 时间效益:记录化验所需的时间,与优化前的时间进行对比; - 错误率:记录化验过程中的错误情况和错误原因,与优化前进行比较; - 成本效益:评估优化后的化验所需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优化后的血液分组化验模型经过优化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优化后的血液分组化验模型,该模型结合了以上提到的优化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 高准确性:优化后的模型在血型鉴定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2. 快速,高效:化验时间大大缩短,能够提高化验效率; 3. 低错误率:优化后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能够降低化验过程中的错误率; 4. 成本效益:该模型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化验过程的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分析血型鉴定易出现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31期 103·医学检验·0 引言伴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输血在临床工作里已经变得普通起来,但仍至关重要[1]。
所以,血型鉴定在临床输血上开始占据重要地位。
只有正确的鉴定血型才能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才能进一步地去挽救患者的生命[2]。
血型鉴定主要用于像患者大出血或血量不足等的临床输血上,在输血前先进行血型的检查,一般情况下只有血型相同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叉配血工作,而当最终的结果显示完全相同时方可开展供血工作[3]。
一旦血型鉴定过程中出现错误,就会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反应轻的本次输血无效,反应重的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4]。
本次主要分析血型鉴定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收集于2013年至2017年我院住院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在34.9岁。
1.2 鉴定方法(正反联合定卡氏法或试管法)血型鉴定常规方法用卡氏法进行检测,当正反定型不一致时用试管法和卡氏法进行复查。
1.3 鉴定标准根据是否出现凝集现象来作出鉴定。
2 结果在对200例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分析时发生以下三大类问题:有10例鉴定时技术上失误导致血型鉴定出现错误;有189例是患者自身血液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情况而导致错误;还有1例是因为血型卡质量问题。
3 讨论血型鉴定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血型鉴定的技术不够规范[5]。
技术人员在抽取患者的血液时,没有保护好血清试剂,导致血清实际失去效力。
或者是取出血液后,将血液长时间的放置于空中,让受检者的血液被细菌所污染。
在血液鉴定时,技术人员没有正确记录血型结果,或者混淆了试管,或是没有严格按照血型鉴定的步骤进行;②医护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出错。
在医院忙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人抽取多位患者血液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做好标记工作,就容易让患者的血型出现混淆,导致最终鉴定出现问题;③患者的血清类型也会影响结果。
高中小班化生物“血影实验”和“鉴定ABO血型实验”的结合与改进
高中小班化生物“血影实验”和“鉴定ABO血型实验”的结合与改进作者:张淼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1期[摘要]高中“血影实验”又名“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是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实验”。
“鉴定ABO血型实验”是在学习必修二遗传与变异过程中的科技班选修实验,并且与必修三的免疫一章抗原和抗体内容相关联。
在我校实行科技班小班化实验课后被做为提高学生理科科学素养的必做实验之一。
这两个实验我们结合到一次探究实验当中,占用一课时。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R3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326-01这两个实验设计中改变最大的就是采血这一环节,这两个实验我们都是使用学生自己采的指尖血,为了避免学生交叉感染,我们特地去医疗器械机构订购一批弹簧采血针和一次性无菌针头(图1、2),碘伏消毒,采血完毕帖创可贴。
整个采血过程无菌操作,避免过去三棱针采血痛苦大,学生操作难,易交叉感染的弊端,整个采血过程非常快,基本上感觉不到疼痛,改进方法后,每个同学都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自己的血液细胞,还找到了白细胞和血小板,并且看到滴加清水后自己的红细胞破裂,了解到如果输液的时候如果输液浓度稍有差别就会导致溶血现象。
在“鉴定ABO血型实验”中,实验的最大改进就是在抗体试剂的选择上,过去采用液体瓶装的试剂,存在不易保存,不易分装,现象不明显,显微观察存在较大误差等弊端。
现在采用固相法试剂盒(图3),不需要显微观察,只需要滴两滴血液在A,B两个抗体槽中,与抗体结合(图4),在用冲洗液冲洗,含有抗原的则被结合到抗体槽中,保持血红色,而不含抗原的血液则被冲洗掉,抗体槽中呈现白色(图5)。
这个固相法试剂盒具有精度大,误差小,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的好处,学生们每人发一个,测出血型的实际卡还可带走。
这两个对于高中学生做起来较困难的实验在改进后,在一节课内,师生们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完整个过程,是设计比较成功的案例,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
模拟血型鉴定实验课教案
2016年市级实验优质课教案模拟血型鉴定王俊毅洛阳市洛龙区第七实验学校 2016年6月模拟血型鉴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设计的该活动中选用AgNO3、NaI、Pb(NO3)2、BaCl2四种化学试剂代替血液和血清,利用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的现象来模拟凝集现象。
该设计有以下不足。
1、以上化学试剂配制出的溶液颜色和血液、血清相去甚远,化学反应产生的沉淀不明显,颜色为白色和浅黄色,与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差异很大,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概念;2、存在安全隐患,AgNO3对皮肤和粘膜有腐蚀及收敛作用,皮肤接触AgNO3见光后就会变黑,容易发生炎症;3、AgNO3和NaI的价格较高,很多学校不容易配齐。
一、改进后实验的材料改进了的实验材料包括硫酸铁、氢氧化钠、维生素B1药片、碘、碘化钠、蒸馏水及红墨水。
二、实验原理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维生素B1(硫胺素)是可溶性维生素,由于分子中含有嘧啶环和噻唑环,因此能与碘试剂生成红色沉淀。
而硫酸铁与维生素B1反应,碘液与氢氧化钠反应,均没有红色沉淀出现。
本实验利用以上两种能产生红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来模拟不同血型互输时,红细胞的凝集现象。
三、实验材料的配制3.1血清A型标准血清:浓度为0.05mol/L的NaOH溶液;B型标准血清:维生素B1溶液(将1-2片维生素B1药片溶于100mL 的水中)。
3.2血液A型血:碘液(先将2克碘化钾溶于5mL水中,然后加1克碘,充分溶解后,加水至100mL);B型血:红色Fe(SO4)3溶液(先配制浓度为0.05mol/L的Fe2(SO4)3溶液,然后每100 mL Fe2(SO4)3溶液中滴加3-4滴红墨水);O型血:红色蒸馏水(每100mL蒸馏水中滴加3-4滴红墨水);AB型血:碘液和Fe2(SO4)3溶液的等量混合液。
四、实验步骤教师将配制好的4种“血液”随机标上“赵”“钱”“孙”“李”,表示分别取自4位车祸伤员,他们急需输血。
血型鉴定模拟试验方法的改进
血型鉴定模拟试验方法的改进
施斌
【期刊名称】《教育界》
【年(卷),期】2012(000)024
【摘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得到结论:血型诊断试剂卡是一种非常安全而且可靠的临床输血诊断性产品,且较其他的试管法操作却更简便、省时,也容易判断,降低了在实际操作中的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在教学中,让更多学生了解到这方面的使用,提高学生动手的效率
【总页数】1页(P18-18)
【作者】施斌
【作者单位】福建闽北卫生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型鉴定模拟实验的改进研究
2.血型鉴定模拟试验方法的改进
3."模拟血型鉴定"实验的改进
4.“模拟血型鉴定”实验的尝试与改进
5.在实验中求真知——对初中生物实验《模拟“血型鉴定”》的创新改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血型鉴定_的模拟实验_陈乐东
献,通过多次反复的实验,选用了硫酸镁( MgSO4 ) 、碳 酸钠( Na2 CO3 ) 、氢 氧 化 钠 ( NaOH ) 和 氢 氧 化 钙 ( Ca ( OH) 2 ) 四种化学试剂来替代,其中硫酸镁替代硝酸银
文设想改用其他价廉且低毒的化学试剂替代,以解决 和硝酸铅; 碳酸钠替代碘化钠; 氢氧化钠替代氯化钡;
在3只实验小碗中甲和乙中大蒜的位置都易于操作适宜即可而丙中大蒜的位置不宜过低否则大蒜的头部被仪器顶住的话生长结果就会受到影响并且因为丙中的大蒜根部在上所以要不断地用蘸湿的棉花浸润根部以保证其正常生长的需要
·60·
生物学教学 2014 年( 第 39 卷) 第 1 期
“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
陈乐东 王 赢 ( 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230001)
每天用湿润的棉花将大蒜的根部浸湿一段时间,必要 起始时一致,否则实验结果就会出现误差。?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显。效果见图 1。
上述 4 种替代化学 试 剂,也 需 要 注 意 安 全 使 用。
有的试剂是碱性物质( 如氢氧化钠) ,具有轻度的腐蚀
型鉴定”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血型鉴定过程,帮助 据同型血与同型血清不产生凝集反应,异型血与异型
学生理解人类的 ABO 血型,以及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并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文
然而,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这一实验,其主要原因是由 于该实验的 化 学 试 剂 价 格 比 较 昂 贵。 同 时,有 些 化 学 试剂对人体还有毒害作用,对环境也有污染。为此,本
图 1 “逼真”的“血型鉴定”模拟实验 3 注意事项
( 致谢: 实验改进过程中得到了化学教师张晶的指 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血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血型》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摘要] 为调动职业院校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同学们自学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融合在一起,达到理论实验一体化。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分为学生自学及查阅资料,老师中途检查,课堂知识竞赛及实验操作,布置课后调查题目四个环节,这样让同学们感觉到了课堂的轻松,使大家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操作技能。
[关键词] 理论实验一体化竞赛积极性一、教学思路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状况,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学校、教师正在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不差,个人表现欲望强。
因此,我们应当尽量改变原本“我讲你听,我要求、你练习” 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避开职校学生的弱势而发挥他们的特长。
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天下”。
依据以上思路,本次血型教学创新课摒弃原本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的束缚。
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融合在一起,达到理论实验一体化。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提前一周布置教学任务,让同学们自学,分组查阅、搜集血型相关资料。
并告知一周后将举行有关血型内容的知识竞赛。
其次,老师中途指导,检查同学们自学成果及资料搜集情况。
然后,课堂教学,以知识竞赛为载体,串联讲解理论知识,鼓励动手操作,测出自身血型。
最后,布置课后调查题目,写出总结与体会。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各个小组间的竞赛并与平时成绩紧密联系,另外充分鼓励同学们放开手脚,实践操作,测出自身血型,以达到提高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第一步:由老师导入新课。
很多同学喜欢上网,而很多又会关注关于血型与性格的网页,我们暂且不谈血型与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缘分到底有没有联系。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输血在今天已经成为常规的医疗手段之一,不知多少人由于接受了输血治疗才挽回了生命。
因此,医学生必需掌握一定的有关血型和输血的知识。
模拟 血型鉴定 实验报告
模拟血型鉴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血型鉴定的过程,了解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掌握实验中常用的技术和操作步骤。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血型遗传规律,并从中理解血型与家族遗传之间的关系。
2. 实验原理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生物组织,其中包含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红细胞。
人的红细胞表面分布着不同的抗原,根据这些抗原的不同类型和表达情况,人的血型可以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在实验中,通过使用不同的抗血清和血液混合反应,可以确定被测试血液中存在的抗原类型。
在血型鉴定中,常用的抗血清有抗A、抗B和抗Rh(D)等。
3. 实验材料和方法3.1 实验材料- 实验人员新鲜采集的血液样本- 抗A血清- 抗B血清- 抗Rh(D)血清- 试管- 移液器- 酒精棉球- 塑料架3.2 实验方法3.2.1 血清试验1. 将被测试血液样本分别滴入三个试管中,每个试管的血量约为满滴。
2. 向第一个试管中滴加抗A血清,第二个试管中滴加抗B血清,第三个试管中滴加抗Rh(D)血清。
3. 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3.2.2 直接试验1. 将被测试血液与已知血型的血液混合。
2. 轻轻摇晃混合液,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
4. 实验结果4.1 血清试验结果根据血清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判断:- 若第一个试管中出现凝集反应,说明被测试血液中有A抗原。
- 若第二个试管中出现凝集反应,说明被测试血液中有B抗原。
- 若第三个试管中出现凝集反应,说明被测试血液中有Rh(D)抗原。
4.2 直接试验结果根据直接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判断:- 若混合液中出现凝集反应,说明被测试血液与已知血型的血液不兼容。
5. 总结和讨论通过模拟血型鉴定实验,我们成功地确定了被测试血液中的抗原类型,并验证了这些抗原在不同表达情况下的血型。
实验结果表明,血型鉴定可以通过血清试验和直接试验来进行,两种方法可以互相印证,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型鉴定模拟试验方法的改进
作者:施斌
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24期
【摘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得到结论:血型诊断试剂卡是一种非常安全而且可靠的临床输血诊断性产品,且较其他的试管法操作却更简便、省时,也容易判断,降低了在实际操作中的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在教学中,让更多学生了解到这方面的使用,提高学生动手的效率。
【关键词】血型鉴定实验方法改进引言
人的血型以及实际输血操作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在进行血型鉴定中可能会发生疾病感染以及传播,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禁止在中学教学阶段采用真人真血来进行学校的教学实验。
案例选用AgNO3、NaI、Pb(NO3)2、BaCl2等一些化学试剂充当血液以及血清,利用基本的化学反应造成的沉淀的现象来模拟血液中红细胞凝聚现象。
但我们也能够看到:以上那些化学试剂配制中显现出的溶液颜色与血液、血清相差较大。
化学反应形成的沉淀不够明显,颜色主要为白色以及浅黄色,与红细胞发生的凝聚现象差异很大,容易让很多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硝酸银对人体的皮肤以及粘膜都有一定的腐蚀以及收敛作用。
皮肤接触到这种硝酸银见光后很快就会变黑,容易发生一些炎症:并且AgNO3和Na的价格一般比较高,很多学校都难以配齐,因此,普遍的实验也比较难开展。
一、模拟实验材料的改进
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在经过许多次的试验,并且根据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摸索出了一些效果比较明显,试验中也简单易行的一些实验材料,对实验教学中模拟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通过反复的分析和推敲以及在实验中的尝试,最后发现了如下的一些兑换材料:
1.血清:碘液用来代表A型血清;鲜橙汁用来代表B型血清;
2.血液:纯净水用来代表O型血;鲜纯奶用来代表A型血;淀粉液用来代表B型血;鲜纯奶与淀粉液的进行等量混合液用来代表AB型血。
用来“模拟血型鉴定”的这些材料在进行替换后的实验反应。
这些进行一一对应的反应会得到下面的反应结果:
1. 鲜纯奶(蛋白质)+鲜橙汁(酸)
会得到橙色沉淀物质(白色发生性变的蛋白质+橙色具有酸性的橙汁反应会得到橙色沉淀)
2. 淀粉液(2g/100ml)+碘液(1%)
会得到蓝色沉淀(碘分子以及淀粉之间在反应中通过“范德华力”结合起来并形成一种物质即反应会得到深蓝色的浑浊液体)
3.(鲜纯奶)+淀粉+碘液
经过反应得到紫色沉淀(碘分子和淀粉反应后所形成一种深蓝色的浑浊液体+白色发生性变的蛋白质后形成紫色沉淀)
4.(淀粉液)+鲜纯奶(蛋白质)+鲜橙汁(酸)
经过反应生成浅橙色的浑浊液体(白色发生性变的蛋白质+橙色具有酸性的橙汁+淀粉液经过反应得到橙色沉淀)
经过试验证明:新替代材料,反应明显、色彩鲜艳、安全可靠、简单易行、来源丰富。
而且,可以触类旁通:碘液可用质量高的碘盐代替、橙汁可用醋替代、牛奶可用豆浆替代。
在这些模拟的实验中,很多的材料可以在普通家庭的厨房就能配齐,可促使同学自己动手和动脑能力的提高。
二、实验的分析讨论
在实验中,利用这个模拟的实验来反应不同的输液发生凝集反应后,红细胞产生聚集在一起的现象,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一些块状物,若没有发生凝集反应的那些红细胞则分布却十分均匀。
因此这个模拟实验就可以反应在进行输血时,如果受血者与献血者两个人的血型不合,则在输血后受血者红细胞会产生凝集成团现象,阻碍受血者体内血液循环,给受血者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可以证明在医学上进行输血时应当以输入同型血为主要原则。
三、模拟实验创新的贡献
对于这种一般学生进行的血型检测试验,一般只要求对体外进行定性分析来实现,而使用临床常用的检测试剂,这对于这类实验在学校全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普及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阻碍作用,并且,在通常临床上所使用的检验试剂其所出产的公司仅仅只供应诊断用的抗体,在诊断中需要的红细胞悬浮液体却很少提供,在检验诊断的过程中,其抗体对这些被检测者的体液样本以及分泌型等这些都难以做出判断。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改进这种大学血型定性校内实验,创新实验器材,让学生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深刻的理解实质性的内容。
四、结束语
在本实验中所选取的这些材料,都是非常容易获得的,其实验材料的价格也很低廉,但是由于本实验的反应的实验结果是十分明显的,所以由于其材料廉价而且易得,因此对于我国大多数的学校,特别是对于我国广阔农村学校来说,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卿,张捷,钟国萍,等. 血型鉴定卡式法与试管法比对实验的评价 [J]. 实用医学杂志,2006 (21):86-87.
[2]周建月,周吉成,杨海燕,等. ABO血型鉴定现状与未来 [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 (06):839.
[3]齐弋枢,贾慧,艾剑锋,等. 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37℃对血型鉴定、抗体效价及抗球蛋白试验的影响[J]. 中外医疗, 2010 (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