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
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预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预案根据国家卫生部[2010]71号、省卫生厅[2010]114号、市卫生局[2010]94号文件精神,关于做好“超级细菌”应对工作的通知,为加强(NDM-1)“泛耐药肠杆菌细菌”及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泛耐药肠杆菌细菌及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各级管理组织职责(一)、医院感控办、医务科、护理部、采取随机与定期相结合方式负责全院各相关科室部门的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工作的检查督导,并负责全体医务人员开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掌握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二)、各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日常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自查、督导。
(三)、检验科医院感染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对本科微生物室安全工作及多重耐药菌检测、报告、统计及自查督导工作。
(四)、微生物室负责对泛耐药肠杆菌细菌(NDM-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以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流程及措施(一)、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减少和避免交叉性感染。
医护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CRE精简版)
32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 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 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33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重点部门: 重症监护病〔ICU 新生儿室 血液科病房 呼吸科病房 神经科病房 烧伤病房
14
二.特点:
1.种类和数量仍在迅速增加;
〔耐药基因;抗生素选择;转移传播
2.病死率高;
3.医疗费用急剧上升……
形势严峻 !!!
15
三.感染部位:
呼吸道定植 皮肤定植
血源性感染
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 伤口定植和感染
16
四.传播方式:
飞 沫 传 播
皮屑
污染环境 痰
污染的设备
排泄物
定植者
空气传播
工作人员的手 接触传播
10
1
认识多重耐药菌
2
我院流行情况
3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
4
热点问题解答
11
一.认识多重耐药菌
12
一. 定义: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 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泛耐药抗菌药物同时呈 现耐药的细菌.
13
1920年 链球菌
1960年 1990年
MRSA
耐青霉素 的肺炎链 球菌
耐万古霉 素的肠球 菌
易感者
17
五.易感人群:
既往携带或感染了MDROs 在MDROs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高龄患者 高危手术 免疫抑制剂应用 插管或侵入性操作 长期住院患者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 呼吸机应用
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实验诊断、抗菌治疗及医院感染控制:中国专家共识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广泛耐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 XDR)是指除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外,细菌对几乎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
XDR常发生于革兰阴性杆菌(XDR革兰阴性菌以下简称为XDR-GNB),常见菌种有:肠杆菌科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用于XDR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很少,且缺乏大系列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
抗菌药物单药治疗(包括多黏菌素类及替加环素)的疗效往往并不满意,多需要联合用药。
由于XDR 细菌感染多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和/或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导致预后差,成为当前细菌感染领域极为棘手的问题。
本共识经国内有关感染病诊治的临床、微生物学及临床药理学专家们的多次深入讨论、修改而形成,期望有助于XDR 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治。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标本特别是痰标本中分离到XDR-GNB者,应首先区分其为感染抑或定植,本共识仅适用于 XDR-GNB 感染患者,定植者无使用抗菌药物指证。
1多重耐药(MDR)、XDR、全耐药(PDR)的定义2012年由欧洲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4(CDC)共同发起,欧美多国专家参与制定了一个MDR、XDR及PDR定义的共识,目前国内外多参照此共识对不同程度细菌耐药进行定义。
耐药是指获得性耐药,不包括天然耐药(如铜绿假单胞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噻肟为天然耐药)。
MDR:对在抗菌谱范围内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包括耐药和中介)。
在推荐进行药敏测定的每类抗菌药物中,至少1个品种不敏感,即认为此类抗菌药物耐药。
XDR:除1〜2类抗菌药物(主要指多黏菌素类和替加环素)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抗菌药物类别耐药的确定同MDR)。
PDR:对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中的所有品种均不敏感。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卫生部 解放 军总后 勤部卫生部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产 N M一 ( e e i tl— ~at s ,型新 德里 金 属 B一内酰胺 酶 ) 耐药 肠 杆菌 科 细 菌 ( D 1 N w D l ao lc mae1I h Me l a 泛 以
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进行初步筛查 , 如果达到 以下标准 , 需要进行表型确认 。 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 不推荐 用 于筛查试 验 。 1 K B法 : 罗培南 (0 纸 片 ) .— 美 1 g 或亚 胺 培南 (0 g纸片 ) 1 抑菌 圈直 径 ≤2 l。 2in n
Ⅲ
' / 1
2MI 定 法 : 罗 培 南 MI . C测 美 C≥2mg 或 亚 胺 培 南 对 大 肠 埃 希 菌 、 雷 伯 菌 属 、 门菌 属 和 肠 杆 菌 属 / L; 克 沙
采用 亚胺培南 ( 罗培南 ) D A复合纸 片进行 K B法 药敏试 验 , 美 / T E — 复合 纸片 比单药 纸 片的抑 菌 圈直 径增
大值≥5 m; 亚胺培南( m 美罗培南 ) D A复合 E试条协同试验测定 M C 单药与复合制剂的 M C比值 ≥8 / T E I, I , 即可判定产 金属 酶 。
( 基 因确 证 三)
三 实验 室诊 断
产 N M一 细菌 的实验室 诊断包 括表 型筛 查 、 型确认 和基 因确证 三个 步骤 。 D 1 表 ( ) 型筛查 一 表 在 细菌药 物敏感 性测 定 中 , 以美 罗培 南或 亚 胺培 南 纸片 法 ( — K B法 ) 最低 抑 菌浓 度 ( I ) 或 M C 测定 法对 肠
引起尿路 、 血流、 伤口、 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 加拿大、 日本、 国、 韩 澳大利亚 、 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 地 区等都 已经有感 染病例 报道 。 产 N M一 D 1细 菌 的传 播 方 式 尚无 研 究 报 道 , 根 据 患 者感 染情 况 以及 细菌 本身 特 点 , 能 主要通 过 密 但 可 切 接触 , 污染 的手 和物 品等方式 感染 。 如
产碳青霉烯水解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抗感染的治疗方案
常见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 阴沟肠杆菌等
南亚传入英国,很可能向全世界蔓延 ;大多 是在医院设置,但也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源,
关于多重耐药菌 MDR
MDR大多为条件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GNR 占 较大比例,如肺炎杆菌、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粘 质沙雷菌、枸橼酸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 以及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属、流感杆菌等,革兰氏 阳性菌中以MRSA和MRSE居多;万古霉素耐药肠 球菌 VRE 近年来在重症监护室 ICU 中的发病率 有明显增高;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PRSP 常致 肺炎和菌血症;以及人结核分枝菌等,此外尚有淋 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等,
多粘菌素
药代动力学:
粘菌素是一个前体药物,水解为多粘菌素,删 除多粘菌素E 甲磺酸纳盐后从肾脏排出,血 清半衰期两小时,
粘菌素的有效成分有一个相当长的半衰期, 粘菌素经过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和从体 内消除其确切的生物学机制仍然是难以捉 摸的,
多粘菌素
两个评估危重病人多粘菌素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发现相对较低的多粘菌素峰浓度,每天 三次的用量血药浓度不适当的低, 直到血药 浓度达到稳态;负荷量用于严重感染,
回顾
BUSH分类法,依底物及抑制剂谱不同,也将酶 分为4类: 第一类为头孢菌素酶 AmpC酶 ,由染 色体介导, 第二类为青霉素酶和超广谱酶, 第三类为金属酶, 第四类为其它不能被克拉维酸完全抑 制的青霉素酶,
回顾
AmpC 酶是AmpCβ内酰胺酶的简称, 是由肠杆菌科细菌或和绿脓假单胞菌的
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产生的一类β内酰胺酶,属β 内酰胺酶Ambler 分子结构分类法中的C 类和 Bush Jacoby Medeiros 功能分类法中第一群, 即作用于头孢菌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 的β内酰胺酶,故AmpC 酶又称作为头孢菌素 酶,
多重耐药菌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生部)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超级细菌治疗指南
卫生部发布诊疗指南替加环素可抗超级细菌2010年10月11日09:42重庆商报我要评论(6)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本报讯中国卫生部对“超级细菌”高度关注,近日已会同总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制定发布了《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并专门召开视频会议指导医疗机构应对。
主要引起肺部尿路感染国家卫生部9日提供的《指南》称,此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
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是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
研究显示,该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监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等都已有感染病例报道。
五类人群容易感染超级细菌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及细菌本身特点,专家认为,产NDM-1细菌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
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
专家强调,当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时,需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应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切实遵守无菌操作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几率。
超级细菌感染治疗方案抗菌药物:1.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
临床研究单用或联合用药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一定疗效。
2.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B和粘菌素两种。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臵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
HAP/肺化 脓症 医院肺炎
医院肺炎/ 肺化脓症
ESBL/KPC+肺炎克雷 标准剂量 伯(TG MIC 1mg/L) 16天
MDR肺炎克雷伯菌 (TG MIC 0.75)
标准剂量 11天
KPC+肺炎克雷伯菌 (TG MIC 0.75)
标准剂量5 周
46岁男性,心肌 梗死后搭桥术 53岁糖尿病男性, 慢性心衰,血透 74岁男性,糖尿 病,慢性肾衰,机 械通气 66岁男性,搭桥 术后
肖永红 等,抗生素类药物滥用公共问题研究,2008
为什么需要关注产NDM-1细菌
泛耐药导致的治疗挑战; 多种肠杆菌科细菌发现; 快速从南亚地区传播到欧美国家; 不仅在医院感染这种发现,同时社区感染
这种发现。
诊疗指南
• 定义与简介; • 病原与流行病学; • 临床特点; • 实验室诊断 • 抗菌治疗; • 预防与控制; • 其他.
细菌耐药的危害
产与不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后果比较
结果
耐药菌感染 敏感菌感染 RR(95%CI)
P值
(33例)
(66例)
病死率(%)
15
9
-
-
住院时间
11
(天)
矫正住院时
11
间(天)
医疗费用($) 66590
7
1.73
0.01
(1.14-2.65)
7
1.23
0.34
(0.81-1.87)
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ce, PDR):细菌对本身敏感的 所有药物耐药;
超级细菌(superbug):并非科学概念,一般指PDR与部 分MDR,没有确切定义,以下细菌属于此列: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 逐渐增强,其中产NDM-1泛耐药肠 杆菌科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 巨大挑战。
目的
制定本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 关于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导建议, 以优化患者管理和控制病菌传播。
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概述
加强手卫生
医护人员和患者应经常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 以减少手部携带细菌的数量。
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滥用有助于降低产NDM-1泛耐药肠 杆菌科细菌的传播和流行。
ABCD
严格消毒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
医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的消毒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加强监测和诊断
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对感 染源进行追踪和隔离。
产NDM-1泛耐药肠杆 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 南
目 录
• 引言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传播与流行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诊断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预防 •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未来研
究方向
定义
01
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是指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
菌引起的感染。
传播方式
02
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物品、水和食物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
者或医务人员传播。
临床表现
03
感染症状多样,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等,严重时
可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02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 科细菌的传播与流行
实验室诊断
血液培养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48949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最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洗手液洗手30秒,手部金葡菌的对数减少
值为2.54;铜绿假单胞菌的对数减少值为 2.8。
我们还能不洗手就接触病人吗??! 还对洗手无动于衷吗?
第二部分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
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
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
法》及有关规定,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多重耐药
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二O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我院近期发现个别科室反复培养出多重耐 药菌,且有暴发流行之趋势。
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
手卫生不当所致。
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3.9×1044.6×106。 培养皿显示: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 到暂居菌的污染。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病房
整洁,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电话 机、病床、床头柜等物体表面。
仪器:如呼吸机、雾化器等医疗器具应根据性能
进行相应消毒。
床单、被褥 等用床单位消毒机、紫外线或三氧机
照射消毒。
谢 谢
消毒。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心电监 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 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 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擦 拭、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 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主治医师应在 2 4小时 内上报感染科。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 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 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各项诊疗护理工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
标准預防措施
• • • • • • • • • 洗手 手套 口罩 眼罩 围裙 仪器用品 环境清洁 床单衣物 避免利器意外
处治前后的手指的细菌总菌数
Care 前後の手指の総菌数
(菌数)
一处理一洗手!
1200 1000 点滴交換 800 600 400 200 0 ケア前 ケア直後 手洗い後 口腔吸引 バイタルチェック 尿布交换 褥瘡処置
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3、洗手是防止病原菌蔓延的简单而最重要的措施,但往往 被忽视,应加强洗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4、减少或缩短侵入性装置的应用,如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和 导尿管插管,从而减少耐药菌株定植。
5、发现耐万古霉素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予以隔离,进入 病房时戴手套,防止细菌广泛污染物品表面,接触患者时应 穿隔离衣。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预防与控制
煤炭总医院 钟秀玲
“超级细菌”NDM-1暴发揭露 抗生素滥用危机
超级细菌是一切耐药菌的统称
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 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 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 长,包括: VRE、MRSA、VRSA、NDM-1、、、
= „contaminated workroom“
符合需要的清洁与热消毒
低危险类 A0 = 60 ? 病人
中危险类
A0 = 3000
A0 = 600 高危险类 A0 = 600
工作人员的手/皮肤
灭菌
厕所的门哪里最脏?(微生物学性)
三个问题:
1。 ------合理的小卫生循环规划体现了医院 管理水平,帮助医院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几率; 2。------小卫生循环配备先进的全自动快速清 洗消毒器,保证了每个科室必要的处理能力, 有效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3。------小卫生循环配置热力消毒的全自动快 速清洗消毒器,保证了每个科室合格的处理能 力,有效减少化学浸泡。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精选课件
产ESBL株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高于非产酶 株对FQ、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极高(>60%)对 碳青霉烯类、两种酶抑制剂精复选课方件的耐药率低
产ESBL株对β内酰胺类、FQ、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耐药率 比非产ESBL株高,对碳青霉精选烯课件类耐药率较2008年高
2009年14家医院4796株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86.8%)细菌的耐药率(%)
精选课件
超级细菌(superbugs)
■ 超级细菌就是指广泛耐药的细菌,对几乎 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称为产NDM-1细菌, 属肠杆菌科的PDR菌 ■《柳叶刀》中“superbugs” 主指产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 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1)的大肠埃希 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0.0
儿童医院
0/151
0.0
0/92
0.0
甘肃
0/92
0.0
3/60
5.0
新疆
0/93
0.0
0/51
0.0
合计
84/4034
2.1
333/3058
10.9
2007
129/3988
3精.选2 课件
76/2718
2.8
耐药菌管理
医院
社会
病人
治疗耐药菌
耐药菌防控
精选课件
“超级细菌”感染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 1、替加环素(tigecydine):四环素类衍生物,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精选课件
内容
◆ 耐药菌概念 ◆ 耐药菌现状 ◆ 抗菌药物与耐药菌 ◆ 耐药菌管理
精选课件
多重耐药
(MDR multidrug-resistance)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发《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各军区联勤部、各军兵种后勤部卫生部,总参三部后勤部,总参管理保障部、总政直工部、总装后勤部卫生局,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院(校)务部卫生部(处),武警部队后勤部卫生部,总后直属单位卫生部门:2010年8月以来,国际上陆续报道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地发现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俗称“超级细菌”),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
为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可能出现的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的诊疗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会同总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制定了《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卫生部办公厅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八日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 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下简称产NDM-1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疗十分困难。
为指导临床正确认识与诊疗这类细菌感染,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与流行情况细菌产生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临床分离细菌大多能产生β-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β-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结构和对β-内酰胺类水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根据分子结构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B类酶在其活性部位结合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
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
金属β-内酰胺酶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中发现。
近年来,在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也有发现。
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金属β-内酰胺酶除NDM-1外,还包括IMP、VIM、GIM、SIM、SPM等型别。
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产NDM-1的大肠埃希菌。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英国、印度等国研究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检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
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感染病例报道。
1产NDM-1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
二、临床特点与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相似,以下患者属于产NDM-1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
产NDM-1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别。
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
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三、实验室诊断产NDM-1细菌的实验室诊断包括表型筛查、表型确认和基因确证三个步骤。
(一)表型筛查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中,以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纸片法(K-B法)或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对肠杆菌科细菌产酶情况进行初步筛查,如果达到以下标准,需要进行表型确认。
厄他培南特异性较低,不推荐用于筛查试验。
1.K-B法:美罗培南(10μg纸片)或亚胺培南(10μg纸片)抑菌圈直径≤22mm。
2.MIC测定法:美罗培南MIC≥2mg/L;或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和肠杆菌属MIC≥2mg/L。
(二)表型确认双纸片协同试验:采用亚胺培南(10μg)、EDTA(1500μg)两种纸片进行K-B法,两纸片距离10-15mm,在含EDTA纸片方向处,亚胺培南抑菌圈扩大,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采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EDTA复合纸片进行K-B法药敏试验,复合纸片比单药纸片的抑菌圈直径增大值≥5mm;亚胺培南(美罗培南)/EDTA复合E试条协同试验测定MIC,单药与复合制剂的MIC比值≥8,即可判定产金属酶。
(三)基因确证采用NDM-1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及产物测序,确定菌株是否携带blaNDM-1基因。
各医院对阳性结果须加以复核,同时将菌株送有条件的参考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证。
四、治疗目前有关产NDM-1细菌感染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
产NDM-1细菌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抗菌药物耐药,同时由于细菌具有其它耐药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也多耐药,对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具有较高体外敏感性。
(一)治疗原则1.依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2.临床微生物室应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包括范围更广的非β-内酰胺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磷霉素、多粘菌素等),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3.去除感染危险因素,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及时拨出导管、脓肿引流等。
4.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5.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二)抗菌药物1.替加环素(tigecycline):四环素类衍生物,超广谱抗菌药物,对产NDM-1细菌MIC90值为2-8mg/L,敏感率56%-67%。
临床研究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有一定疗效。
22.多粘菌素(polymyxins):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包括多粘菌素B和粘菌素两种。
粘菌素对产NDM-1细菌MIC90为2-32mg/L,敏感率89%-100%。
小样本研究提示单用治疗效果差,需要和其它药物联合用药。
口服不吸收,需要静脉注射给药,肾毒性明显。
3.碳青霉烯类:产NDM-1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但体外MIC值差异较大,个别研究发现,对MIC值低(<4mg/L)的菌株感染有一定疗效,需要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
4.氨基糖苷类:不同药物间呈部分交叉耐药,我国临床分离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异帕米星具有一定敏感性。
对轻、中度感染可以单用,重度感染需要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用药期间注意药物耳肾毒性。
5.氟喹诺酮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突出,需要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药物。
6.磷霉素:体外研究表明对部分耐药菌有效,但缺乏临床研究数据。
(三)治疗方案1.轻、中度感染:敏感药物单用即可,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磷霉素等,也可联合用药,如氨基糖苷类联合环丙沙星、环丙沙星联合磷霉素等。
无效患者可以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2.重度感染: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择敏感或相对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如替加环素联合多粘菌素、替加环素联合磷霉素、替加环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联合多粘菌素、喹诺酮类联合碳青霉烯类等。
应严密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时根据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以及临床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防和控制(一)加强产NDM-1细菌的监测。
发现产NDM-1细菌后及时加以确认,并反馈相关科室,指导治疗与感染控制,同时按规定报告;各医疗机构应定期回顾耐药监测结果,如有产NDM-1细菌被遗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二)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将碳青霉烯类按照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进行管理。
(三)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培训,强化对NDM-1细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的认识。
2.在进行各种侵袭性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必须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4.加强对重点部门尤其是ICU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对医务人员和病人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生命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病人床栏杆和床头桌等,采用适宜的消毒剂,每天必须仔细擦拭、消毒,疑似或确认有产NDM-1细菌感染或带菌者,所处病室需增加消毒次数。
5.隔离确诊产NDM-1细菌感染或定植者,预防耐药菌传播。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隔离的方法,将病人安置单独房间,接触患者时需要穿隔离衣、戴手套,相关医疗器械或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需用后严格消毒。
隔离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耐药菌情况。
六、其他本指南也适合于其他类型产碳青霉烯酶耐药细菌感染的诊疗参考使用。
3专家解读耐药细菌知识1. 什么是耐药细菌?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2. 耐药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是天然存在的还是物种进化的结果?抗菌药物大多属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据此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按照是否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分为两类,一类为产抗菌药物微生物(主要是放线菌和链霉菌),另一类不能产生抗菌药物(大多数细菌属于此类),在自然界中这两类微生物常常相伴而生,前者由于能够产生抗菌药物,具有杀灭其他细菌的能力而获得生存优势,相反不产生抗菌药物的细菌则需要获得抵抗抗菌药物的能力,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可见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是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生物现象。
研究表明细菌、细菌产生抗菌药物以及细菌耐药的历史甚至早于人类的出现。
在人类研究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在自然界中寻找抗菌药物,或者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抗菌药物产量与抗菌效力,由此导致本身处于平衡状态的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的矛盾被破坏,抗菌药物在自然界、医疗环境、动物饲养场等浓度不断上升,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也通过不断的进化与变异,获得针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矛盾斗争中不断强化,细菌逐步从单一耐药到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最终成为超级耐药,对临床各种抗菌药物都变得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