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专题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合集下载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 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5、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6、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是()A.封国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7、《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实行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8、.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
①经济上: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消极:②政治上: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③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禁锢了思想。
“夏商周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 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 覆灭?
柳宗元认为“周之失在于制,不在政;秦 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发展③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长远利益 ④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
了积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古人对秦朝统治短暂原因的分析,最符合实际的是 A、“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B、“(亡于)六王(六国)之后(代)也” C、“失之在政,不在于制(制度)”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如何评价“挟书律”“焚书坑儒”?
实质:思想专制
危害:破坏了文化,激化了社 会矛盾,是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因 素。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积极: ②对秦朝: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 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 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土世袭
派遣
从中央和地方的 关系看其影响
从中央管理地方 的核心差别看郡
县制要义
地方容易出现 地方服从中央,
割据
加强了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
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 治取代贵族政治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三公九卿
中央行政机构


郡 中

地方行政机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含答案

材料题: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不得照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2.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②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
中一些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 皇帝私家服务的。
3、“朝议”制度 4、“挟书律” 如何评价“挟书律”? 5、“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体现在哪里?
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1、概念: 专制主义: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具体指皇帝个人
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 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对应,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 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绝对服从 中央。
时间:前230-前221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策略:远交近攻 意义:结束了数百年 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 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 王朝
2、开疆域
①北方:北击匈奴
河套地区
辽 东
临 洮
修长城
蒙恬通道,千八百里,残存路面的 修直道 宽度在30至50米之间
②南方:统一岭南
今日灵渠
漓 水
制度 类别
朝代
分封制
西周实行 与宗法制相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分封的诸侯,是世 袭的并拥有封地
郡县制
秦朝确立并推广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 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条件
内容
作用
特点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能世袭,有俸禄, 无封地 诸侯国独立性强,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和国家统一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湘 水
灵渠
目的: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 意义:这是西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的开端
③西南方:开辟“五尺道”, 征服“西南夷”
长城
陇 西
大 海
南海
影响: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标志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1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1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
指的是( )
【导学号:53082010】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D [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 D 项正确。A、C 两 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 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 “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等,这些名 称独一无二,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 (1)史料一体现了“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 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史料二] 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法 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不 官员的职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 在辖区内只有行政管理权,对
同 责范围 地的所有权
土地无所有权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历史作用
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的统一
相同点
都是为巩固统治;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 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转变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 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 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 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 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2011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

A 选不能体现,CD项说法错误。

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

2011年全国大纲卷第19题类似。

3.(2011年11月德州期中19题)《史记》记载:(秦始皇)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这表明①体现了韩非子的思想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皇帝行踪神秘化,维护皇帝的独尊地位④要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8题)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些规定和君主比如在服饰样式、颜色、车驾规格等一样,都旨在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的 统 一
匈奴
秦 公元前221年完成灭六国
西南 夷
越族
北至长城
如此庞大的帝国,该用 何种体制来管理,公元 前213年,关于帝国走 向的一场争论上演了?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各位爱卿:天下 初定,如何巩固 (1)他们讨论 秦的江山? 的中心问题是什 么? (2)概括丞相 绾和廷尉李斯的 主张。 (3)秦始皇最 终采纳了谁的主 张?你认为是否 正确?为什么?
皇帝的别称 在封建社会时代,“皇帝”虽是一个无比尊贵的称号,但 臣下在皇帝面前,却不能直呼“皇帝”二字,称呼皇帝常常只 用皇帝的别称。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时称皇帝为“国家”,这 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这些“皇帝的别称”有什么共同特点? 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 谈谈你对“皇帝”有什么认识? 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仍然沿袭这种称呼。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称皇帝为“圣人”,在 皇宫里面称皇帝为“宅家”,因为皇权至高无上,“以天下为 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代(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曾以庙、祖称皇帝,如 称宋神宗为“神祖”,称宋仁宗为“仁庙”。还有称“官家”、 “官里”的,是取“五帝宫天下,三王家天下”的意思。 此外,皇帝的别称还有天子、陛下、皇上、上、飞龙、乘 舆、车驾、驾、万岁、万岁爷、至尊、人主、圣、家家(北 朝)、狼主(辽、金)等,也有以年号作为皇帝别称的。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有种 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为天皇、 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 女娲、神农,按《史记· 五帝本纪》之说是黄帝、 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 的英雄人物。 改“王”为“皇帝”。秦统一后,嬴政认为 “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自以 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 “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跟踪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训练点1 “六王毕,四海一”1.“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中的这一材料反映出秦统一的意义是( D ) A.使人民脱离了强大诸侯国的控制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有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析:分析材料原意,秦朝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故答案为D项。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

这一年是公元前( D )A.2世纪前期B.2世纪后期C.3世纪前期D.3世纪后期解析: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建立了秦朝是在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后期,故答案为D项。

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不是公元前2世纪,排除A、B项;公元前221年不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排除C项。

3.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

”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解析: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

故选A。

训练点2 海内为郡县4.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A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郡县长官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解析: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A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长官各司其职、疆域规模的扩大都不是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排除B、C、D。

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PPT课件 人民版

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PPT课件 人民版

书”“坑儒”
颁布“挟书律” “焚 (二)、汉承秦制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 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专题一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课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型] 新授 [第课时][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二)、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材料导入:《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大梁人尉缭这样描述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师:“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pt 人民版

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ppt 人民版
万里长城
北 方 地 区
修建万里长城
辽东
临洮
南方和西南地区 • (1)、平定岭南,设郡管理—— 南越 • (2)、开辟“五尺道”, 任命官吏——西南夷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秦朝统一的原因
商鞅变法,国力强盛
雄才大略,策略正确
秦统一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影响: 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形成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元一体的, 统一是传统,是趋势,符合中华民 族整体利益的观念。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表现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
皇 帝
三公九卿制
( 行 政 )
丞 ( 相
军 事 )
太 尉
(御 监 察 史 )大 夫
皇帝
三公 御史 九卿 大夫 丞 相 太 尉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 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16、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 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42、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 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44、有志者事竟成。 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 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不好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萧伯纳 4、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5、如果愉悦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愉悦的。——赫拉克利特 6、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7、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儒效》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2、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3、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蒙田 14、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1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6、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家具广告) 17、平凡的脚步也能够走完伟大的行程。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处事》 20、咱们爱咱们的民族,这是咱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1、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 22、在真实的性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4、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2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26、行动不必须带来愉悦,而无行动则决无愉悦。 27、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28、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29、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领悟的过程,咱们应当在这过程中,领悟稳定冷静,领悟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心情说说) 3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告子下》 3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32、如果咱们都去做自我潜质做得到的事,咱们真会叫自我大吃一惊。 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励志名言——lz,)——罗大经《鹤林玉露》 34、你的选取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3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发奋,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36、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8、咱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9、把自我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4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1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3)皇帝制度的特征
A. 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皇权至上(核心)
本质:是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
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三公九卿
皇帝 三公
丞 相 太 尉
御史 大夫
九卿
奉 郎 卫 廷 典 宗 治 少 太 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 令 内 史
皇帝
有何特点?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李白《古风》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基本要求:
1、了解秦的统一; 2、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去影响。
发展要求:
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1、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
职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以皇权为中心的 中央行政体制, 御史大夫 太尉 三公在地位、职 (丞相)助手 责和权力方面相 监察百官 军事 互牵制,使军政 (位低权重) (虚有其位) 大权集中在皇帝 一人手中 九卿
“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 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 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 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 方绝对服从中央。
——柳宗元《封建论》
【译文】有管理人民的郡县制,可是不把地方政权交给郡县; 有管理人民的地方官,可是不让郡县官进行管理。郡县不 能发挥郡县制的作用,地方官不能行使职权,残酷的刑罚, 痛苦的劳役,使万民怨恨。问题的根源在于朝廷的暴政, 不在于郡县制,秦朝的情况就是这样。
治走 向 “ 大一统 大 一 统 ” 的 秦 政治制度 汉政
东灭六国
北击匈奴 南征岭南 西南开“五尺道”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朝议制度 郡县制

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必修一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形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历史作用与影响。

基础知识:一.秦统一过程1、兼并六国,统一天下(1)公元前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完成统一。

(2)意义:结束了以来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2、开疆拓土,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1)北击匈奴:公园前215年,率军夺回地区。

修筑和“”,加强了北部边防。

(2)统一岭南,开凿,沟通和水系,补充兵员和物资。

秦在岭南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的开端。

(3)控制西南:在“”地区开辟“”的交通路。

这是该地区进入的开始。

3、意义:扩大了的规模,推动了。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额建立及影响1.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度★(1)起源:时期(2)1、含义:“郡”是直属于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分别掌管、、;县”隶属于,县设、、;设置在地区的称为“道”。

县以下有“”“”“”三级(3)特点:(4)意义:(1)是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是政治取代政治的重要标志。

(3)消除了,加强了中央集权。

2.中央行政体制★(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称号,自称“”。

特点:(2)三公九卿制:三公: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九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三公九卿制作用:(3)朝议制度:含义:大臣以“”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

评价:①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制度下的决策失误,但秦始皇后期朝议制度遭到破坏②对西汉影响重大,史称“”三.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当堂检测: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2.今广州市归属中央王朝管辖始于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3.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同步教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型:新课制作:李佑洪审核:李佑洪使用时间:第二周[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六王毕,四海一”1.灭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2.定北方:公元前215年,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________和“直道”,加强了北方的统治。

3.平岭南:灭六国后,秦军征讨并平定岭南,实施管理。

岭南开始归中央王朝管辖。

4.收西南夷:秦在当时称为“西南夷”的地区,开辟“五尺道”,并任命官吏。

该地区开始进入统一政权版图。

5.秦统一的意义: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格局的形成。

二、海内为郡县1.建立:秦始皇采纳________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内容:“郡”是直属于________的地方行政区划。

“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等职责。

“县”隶属于郡。

3.特点:形成了中央________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__________,不得世袭。

4.巩固:西汉继续推行郡县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5.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__________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__________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秦王嬴政采用“________”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帝__________的地位。

2.中央官制(1)三公制:秦朝在中央设立________、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________系统。

(2)九卿制: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称之为“________”。

3.朝议制度(1)概念: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专题一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挟书律
(1)目的: 统一思想,维护中央集权和皇帝制度的权威 (2)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3)评价: a.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b.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C.是暴政的表现,是秦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
秦 朝 的 中 央 官 制
管 理 军 事
处协 理助 政皇 事帝
监 察 百 官
宫廷 宫门 宫廷 警卫 屯卫 御马 宗庙礼仪 教育事务
本课我们将学习如下几个政治制度
1.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制度
2.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4.朝议制 5.加强思想控制:挟书律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的条件
(提示:社会基础、秦国实力、 人民需要、 个人努力)
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③法家理论基础 ④秦王嬴政个人作用 ⑤人民渴望统一。
C、朝议制度(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始皇帝的由来:
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据《史记· 秦始皇本纪》为天皇、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 皇)。还有说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按《史记· 五帝本纪》 之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 的英雄人物。秦统一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 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朕”, 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从此“皇帝”就成了 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不得世袭
⑸影响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6)、内容 皇 帝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优秀课件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优秀课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 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 三权分立、位高权重、内外兼管、不得世袭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1.结构
(三)郡 县 制
里 里正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想想议议: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说 明郡县制的特点
重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不同点:
重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类问别题:从分封分制封制到郡县制反映的趋势郡是县制什么?
建立基础官血僚缘关政系治取代了贵族按地政域治划分; 传承制度中诸央侯王对位地世袭方的管理得官 世吏 袭到由加皇帝强任免,调动有,利官位概不 官吏权利于拥中有封央地集和相权应的和爵国位 家的官吏统只一有俸。禄,无封地
(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1)皇帝独尊
2、皇帝制度 主要特征
(2)皇权至上(核心)
(3) 皇位终身与世袭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 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 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 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的 发 展
秦的统一
强兵的改革变法运
B.C.221
动;人民渴望统一
B.C.475~B.C.221




四 海 一
秦 咸阳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专题一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课文档

专题一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课文档

官吏的 权力 不 官员的 同 职责范 点围
历史作 用
相同点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 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 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在辖区内只有行政管 理权,对土地无所有 权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 治秩序,但容易发展 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 强和国家的统一
都是为巩固统治;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 制度;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第4页,共27页。
(3)灭六国后,秦军又统一岭南地区。 (4)在“西南夷”的地区,开辟“五尺道”。是该地区 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2.统一的意义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的形成。
第5页,共27页。
二、海内为郡县 1.秦朝实行郡县制 (1)实行: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推行郡县制。 (2) 内 容 “ 郡 ” 是 直 属 于 中 央 的 地 方 行 政 区 划 。 “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 政机构称为“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 方基层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 “亭”。
第13页,共27页。
要点一 比较理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异同点
分封制
不同点
与宗法制相联 前提条件 系,以血缘关
系为基础
传承制度 世袭
与中央的 关系
诸侯国拥有很 强的地方独立 性
郡县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 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官吏由皇帝任免,不 得世袭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第14页,共27页。
第6页,共27页。
(3)郡县制与分封制比较:帝任免,不得世 袭。
(4)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 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时 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意义: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 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的形成。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专制主义
——与民主主义相对,体现在帝位 终身制和皇位世袭上,其主要特征是皇 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 身,具有很大的独裁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制 ——与地方分权相对,全国 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 完全由中央管理、控制。即:中 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儿时历难,少年成帝王; 励精图治,十年灭六国; 政治改革,建立大秦国; 焚书坑儒,苛政猛于虎; 向东求仙,寿终却归西。

开灵渠,筑长城。 废分封,行县制。 设三公,立九卿。
二 走向“大一统”的 秦汉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 3.郡县制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一)原因:
1)国力因素: 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
2)民心因素: 人民渴望统一 3)个人因素: 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4 ) 社会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 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一、秦统一六国:
(二)进程: 1)先灭弱韩:前230年 2)离间灭赵:前228年 3)水灌灭魏:前225年 4)王翦灭楚:前223年 5)北灭燕国:前222年 6)完胜灭齐:前221年
10年
秦灭六国
先灭弱韩 离间灭赵 水灌灭魏 王翦灭楚 北灭燕国

两翼
完胜灭齐
齐 ——策略得当(远交近攻)
长城
河套
陇 西
西南夷 岭南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指导文献、考古资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分析理解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政治的特点,由此培养分析材料、概括表达、比较归纳等的基本历史素养;
3.情感目标:体会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为中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分封制制度对比,以掌握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理解秦创立的政治制度和大一统的格局,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六王毕,四海一”
1.课题展示,统领本课知识线索。

2.秦灭六国,修长城、灵渠、直道和五尺道以巩固大一统格局(读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初步了解历史研究的方法。


二.海内为郡县
1.材料阅读,分封和郡县之辩。

(培养学生阅读和提炼史料的能力。


2.解读郡县制。

理解中央集权特点。

3.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三.百官公卿
1.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包涵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朝议制度。

2.知道汉承秦制,但小有变化,总体趋势——加强中央集权。

总结全课。

回归“课前提示”归纳性总结。

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公 九卿
廷尉:掌管刑罚; 御史
丞 太 典客:掌管少数民族和外交事物; 尉 大夫 相
宗正:掌管宗室亲属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谷货(国家财政); 治 奉 郎 卫 廷 典 宗
少 太 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作以供应 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 皇室(皇室财政); 令 内 太仆:掌管皇室车马。 史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王绾主张实行什么制度?
• 分封制
(2)根据材料,李斯又主张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特征? • 郡县制; 郡县的行政长官一律由皇帝调动任免,形成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的形式。 • (3)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采纳谁的建议?为什么? • 李斯;理由:井田制的破坏已经使分封制失去继续存在的经济基 础,分封制下中央和地方的分权模式不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
贵族政治
初期巩固统治,后期王 室衰微,导致诸侯混战
•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 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
1.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 2.从中你能看出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吗?
3.这则小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
秦朝的文化专制
• 表现:“焚书坑儒”、“挟书律” • 评价:
• ①从思想上控制整个社会,利于巩固秦的统 一。 • ②开思想专制之先河,束缚了思想,摧残了 文化,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最终也未能挽救秦பைடு நூலகம்统治。
少 ( 府 列 卿 )
郡 县 道 乡 里
郡 尉 县 尉 有 秩
地 方
三 老 里正
啬 夫
游 徼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 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 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 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 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 杀掉。
皇帝制度的内容:
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拥 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 军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 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特点: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
• 从秦朝开始,国君的称「皇帝」,意思是盖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拥有对国家一切事务的最高支配权和最后决定权。秦汉时期,与 皇帝有关的制度已经大体完备,除了独揽大权以外,还有以下四 个方面的内容: • (一)皇帝用词的特殊化。皇帝自称「朕」,命令文告称「制」、 「诏」,去哪儿称「幸某处」,用的东西、写和画的东西,前面 要加个「御」字,印章称「玺」等等。 • (二)皇位继承制度。全国所有官员都不再世袭,唯有皇帝例外, 法定继承人称太子,一般都在老皇帝去世前就已经确定。 • (三)后宫制度。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其他妃子称婕妤、美人等, 等级各不相同,后来贵妃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太子继位后, 如果年纪小,往往由母后摄政,容易造成外戚专权,汉武帝为除 此弊病,曾采用过杀母立子的野蛮做法。 • (四)宦官制度。皇帝多妻,宫内仆役以宦官为主,明清时又称 「太监」;宦官与君主接近,往往受到君主重用。东汉、唐、明 等朝代宦官干政、胡作非为的现象特别严重,东汉因此发生了著 名的党锢之祸。
郡县制示意图
郡 皇 帝 中央 地方 郡 守 县
三 老
啬 夫
游 檄



负 责 地 方 治 安 并 监 管 公 文 传 递
道(少数民族地区)
掌管行政
郡 尉
监 御 史
负责监察
掌管兵事
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
制度 类别 朝代 实施基础 权力 特点 影响
分封制
西周实行 以血缘为基础 诸侯世袭
郡县制
秦朝推广 以地域为基础 皇帝任免 官僚政治 中央集权制形 成的重要环节
在西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部 ④通“西南夷”:
分地区任命官吏。此举为该地入归中央 版图之始。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大 海
如此辽阔的疆域,该如何实行 有效的管辖?
南到南海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地远,不 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辛许。”始皇下 议其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 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 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 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 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 2.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 3.练习册上学过的部分习题做完。
秦朝统一的原因:
• 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 商鞅变法,国力强盛; • 雄才大略,策略正确。 秦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人们有了比 较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②扩大了疆域,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③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 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 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 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 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 蒙恬列传》
辽东
全长一万多华里
临洮
修驰道直道、统一车轨




“六王毕,四海一”
秦朝统一过程:
①扫平六国:
时间:(前230-前221年)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②北击匈奴: 前215年,派出名将蒙恬北击匈奴,收
回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形成北 方有效的国防体系。 ③一统岭南: 前214年,为征服岭南,开凿灵渠,沟 通湘水和漓水;后设郡,实施军事镇守 和行政管理。此举成为岭南归入中央王 朝管辖的开端。
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 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 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命 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 。 •王曰:去 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 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 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曰。自 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 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 随意性。主要是处理君臣关系。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 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 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 中央。主要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作业
• 1.预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中央官制
皇帝
有何特色?
职责明确
太尉
军务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相互牵制
位高权重
内外兼管
(虚有其位)
不得世袭
九卿
军权皇控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 三公九卿制 皇帝
郎中令:负责皇帝保卫和传达;
卫尉:掌管皇宫警卫;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本课的学习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秦始皇”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 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及影响。
学科指导意见: 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结合秦 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 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社会统一的重 要意义。
秦 朝 中 央 地 方 行 政 体 制
皇帝
中央机构 郡 县 乡 里 三公九卿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皇帝 中 央 太 尉
秦朝政府组织系统简表
郎 中 令 郡 守 县 令 县 丞 卫 尉 太 仆 监 御 史 廷 典 宗 尉 客 正 治 粟 内 史
丞 御史大夫 相
奉 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