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基本动作说课稿
东北秧歌舞蹈教案
东北秧歌舞蹈教案教案标题:东北秧歌舞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东北秧歌舞蹈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东北地区的文化和舞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展示东北秧歌舞蹈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对这种舞蹈有初步了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东北秧歌舞蹈的起源、发展和文化背景。
2. 解释舞蹈中常见的动作和技巧,如踢腿、转身等。
3. 讲解舞蹈的基本形式和编排结构。
三、动作学习(20分钟)1. 分步骤教授秧歌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踢腿、转身、手臂动作等。
2. 强调动作的节奏感和舞蹈的整体协调性。
3. 练习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四、编舞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简单的秧歌舞蹈。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结合已学的动作和技巧,展示个人风采。
3. 指导学生在编舞过程中注重节奏和团队合作。
五、表演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编排的秧歌舞蹈。
2. 全班一起观看并评价每个小组的表演。
3. 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对东北秧歌舞蹈的进一步探索。
教学资源:1. 东北秧歌舞蹈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2. 音乐播放器和适合秧歌舞蹈的音乐。
3. 舞蹈教学辅助道具,如练功鞋、长裙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动作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编舞过程中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对东北秧歌舞蹈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或参与东北秧歌舞蹈的实际演出。
2. 深入研究东北地区的其他舞蹈形式,如锅庄舞、葫芦丝舞等。
3. 探索东北地区的传统音乐和乐器,与舞蹈相结合进行综合艺术表演。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同时,教案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教学内容的合适性和可行性。
东北秧歌说课稿
东北秧歌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东北秧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及舞蹈艺术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本课内容在音乐、舞蹈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音乐特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主要内容1. 东北秧歌的历史背景:介绍东北秧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间的流传情况,使学生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底蕴。
2. 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分析其音乐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学习东北秧歌的步伐、手势、身段等基本动作,掌握其舞蹈风格。
4. 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了解东北秧歌的表演套路、队形变化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东北秧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掌握基本动作和表演形式,能独立或合作完成一段东北秧歌表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练习、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表现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音乐特点及表演形式。
2. 教学难点:东北秧歌的动作协调性、音乐节奏感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针对难点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北秧歌的艺术特点。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时,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东北秧歌的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其音乐风格。
(二)示范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我将采用示范法进行教学。
东北秧歌说课稿
东北秧歌说课稿第一篇:东北秧歌说课稿东北秧歌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手绢舞》。
下面我对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教材是选自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五年制师范舞蹈系列教材)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东北秧歌素材的基础下,进行以了解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为主题,从而引发学生对《手绢舞》的丰富舞蹈语汇和灵动活泼的表现风格产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肢体协调,节奏感,美感,都有很明显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东北秧歌《手绢舞》的风格特点及动作要领2、能力目标:将学习短小的素材舞蹈过程,体验舞蹈动作多样性,培养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民族意识②培养舞者气质③加强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三、教学内容:持巾花的做法、秧歌前踢步、后踢步+秧歌上肢动作组合四、说课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注意步伐和上身动作自下而上的连锁反映的协调性,以脚下的踏步带动上身的扭摆及腕部的绕花。
2.教学难点:动作组合的连贯性五、说教法 1.教学理念舞蹈教育应以舞蹈审美为核心,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
要以兴趣爱好为学习的基本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舞蹈活动。
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艺术与相关科学,使学生感受、体验舞蹈内容和情绪,从《手绢舞》舞蹈中了解中国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从而培养学生对民间舞题材的舞蹈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积极参与舞蹈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在舞蹈活动中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营造教学环境(1)利用多媒体辅导教学,视听结合。
引起学生共鸣,尽可能地使学生融入舞蹈的氛围中,使其愉悦地学舞蹈,享受舞蹈的美感。
(2)设情境,开展多样化的舞蹈活动,分组合作训练,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获得主体经验,并互相交流,评价,促进共同发展。
六、说学法舞蹈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放松的课。
大班《秧歌舞》说课稿
大班《秧歌舞》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
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了解民族音乐,通过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二、说教法这节课我运用“情境-陶冶”模式和“参与-体验”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施教,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具体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⑴情景导入法。
⑵合作学习法。
⑶角色扮演法。
⑷听唱法。
⑸鼓励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表演与秧歌舞有关的手绢舞。
2.师:你们知道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吗?学生回答(手绢舞)。
3.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乐曲中都有哪些乐器?边听边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
(锣、鼓、镲)4.提问:用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热闹)。
5.讲解有关秧歌的知识。
6.画出十字步图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二)新课教学1.学生欣赏歌曲录音。
2.按节奏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的读法。
3.学唱歌谱,教师指导。
4.学生听琴学唱歌词。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唱得不准的地方。
5.随着音乐完整地演唱。
6.展示锣、鼓、镲三种乐器,学生上台演奏。
7.出示三种节奏,学生连线,选择适合每种乐器演奏的节奏谱。
(三)扩展1.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选择一项(舞蹈组、乐器组、歌唱组),进行探究活动。
2.各小组汇报成果。
3.教师总结表扬。
设计思路:秧歌舞是我们中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设计平罗中学王雪芳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风格各异的汉族民间舞蹈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殿堂中,从而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中;2.过程与方法:运用教育学的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东北秧歌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东北秧歌基本动作,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舞蹈动作表现东北秧歌,能够较好的掌握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或造型,并且了解汉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秧歌的起源及胶州秧歌,这节课了解东北秧歌的文化及基本动作,并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动作,并结合基本动作创编小舞蹈,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三、重点难点本着东北秧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
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手臂动作和基本步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依据:只有掌握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才能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
)而本节课的难点则在于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四、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手绢花五、教学过程【导入】(一)导入环节师生相互问好!1、同学们下面观看视频,分辨这种是哪各地方的秧歌?这段秧歌的特点是什么样的?陕北秧歌: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
师:欣赏了陕北秧歌秧歌,让我们感受了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特点、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受这些因素影响,所以各地方的秧歌各具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东北秧歌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陕北秧歌了解陕北秧歌的特点,从而使同学们感受秧歌舞蹈是在特定的地域孕育出来的。
2、出示课题,幻灯片展示。
二新课教学1、了解东北秧歌的地域文化类型及特点。
(出示幻灯片讲解)师:了解了东北秧歌的特点,让我们体会到只有热情的黑土地才能孕育出东北秧歌的哏俏脆幽、热情爽朗的特点,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并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及手绢花的绕花。
东北秧歌教案
东北秧歌教案
教案主题:东北秧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东北秧歌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秧歌舞蹈的欣赏和参与,培养学生对东北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
1. 东北秧歌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秧歌动作和表演技巧。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将播放一段东北秧歌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东北秧歌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了解东北秧歌(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东北秧歌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其起源、形成和演变过程。
3. 学习秧歌动作(25分钟)
教师领导学生一起学习秧歌的基本动作,包括手动作、脚步和身体移动等。
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秧歌的基本表演技巧和节奏感。
4. 分组演练(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段秧歌表演,要求每个小组都能展示自己的特色和创意。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和欣赏(10分钟)
让每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秧歌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给予评价。
教师在展示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东北秧歌的历史和特点,学习了基本的秧歌动作和表演技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通过展示和欣赏,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同了东北秧歌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第四章《东北秧歌》。
详细内容包括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身段及组合练习。
具体章节为:4.1节“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4.2节“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4.3节“东北秧歌组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配合、组合练习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镜子、把杆。
学具:舞蹈服装、扇子、手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东北秧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基本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步伐学习:讲解并示范东北秧歌的基本步伐,让学生跟随老师练习。
3. 手势与身段学习:讲解并示范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让学生分组练习。
4. 组合练习:将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融合,进行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组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所学内容,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2. 内容:基本步伐:前进步、后退步、踏步、十字步等手势:抓、绕、翻、扔等身段:扭、摆、颤、跳等组合练习:步伐+手势+身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段30秒的东北秧歌组合,要求包含所学的基本步伐、手势与身段。
2. 答案示例:步伐:前进步、后退步、踏步手势:抓、绕、翻身段:扭、摆、颤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看更多关于东北秧歌的视频,了解其文化背景,提高舞蹈素养。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民族民间舞蹈比赛,锻炼舞台经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东北秧歌的手势与身段配合、组合练习的节奏感。
2.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组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东北秧歌《动律组合》说课稿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东北秧歌《动律组合》说课稿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研室:郭勇慧说课题目:东北秧歌《动律组合》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教法与学法、三、教学程序、四、效果预测。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高教社版中职舞蹈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一节,是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学习的重要技能,因此是学生必修内容。
在本节课通过教授东北秧歌的《动律组合》,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艮、俏、稳、美、浪。
知道东北秧歌节奏明快,动作讲究:“活在手,扭在腰,艮在脚”的特点。
并能熟练掌握东北秧歌的三种基本动律:1、上下动律2、划圆动律3、前后动律并完成东北秧歌《动律组合》。
因为我们身处东北地区,作为东北人更应学好本地域舞蹈----东北秧歌。
本节课是学习东北秧歌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动作特点外,主要是对其进行东北秧歌动律训练,学生只有学会了秧歌的基本动律才能表演好东北秧歌舞蹈,因此本节课是学习东北秧歌的重中之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幼师一年级学生。
我校一年级幼师学生,入学前舞蹈为零基础,按着幼师舞蹈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民族民间舞,本节课是一堂实践技能课,就学生自身能力而言,要想准确的把握好东北秧歌舞蹈表演风格、韵律动作特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本节课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让学生把知识学“实”,技能用“活”,学以致用,为以后的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舞蹈教学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能力,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动作特点,掌握东北秧歌的三种动律动作要领,并能熟练完成东北秧歌《动律组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力,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东北秧歌舞蹈的表现力。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优质教案(推荐5篇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优质教案(推荐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民族民间舞》教材中第四章“东北秧歌”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东北秧歌历史起源、基本动作和组合、音乐节奏以及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学生将全面解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舞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和组合。
2. 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音乐节奏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和组合、音乐节奏把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兴趣和热爱,提高舞蹈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舞蹈服装、手绢、扇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东北秧歌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2. 讲解:介绍东北秧歌历史起源、基本动作和组合、音乐节奏等内容。
3. 示范:教师示范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和组合,让学生跟随学习。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5. 互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心得,提高舞蹈表现力。
7. 拓展延伸:让学生解其他地区民间舞蹈,比较它们异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2. 基本动作和组合3. 音乐节奏4. 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编写一段关于东北秧歌简短介绍,包括基本动作、音乐节奏和文化内涵。
2. 答案示例:东北秧歌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它基本动作有“十字步”、“划船”等,音乐节奏明快,表现东北人民豪爽和热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东北秧歌表现出较高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动作掌握方面仍有困难,需要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地区民间舞蹈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对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和组合掌握2. 音乐节奏感知能力培养3. 教学互动环节有效性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1. 在示范环节,我会将动作分解,逐一讲解,确保学生能看清、听懂。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教案:东北秧歌舞蹈
一、教学目标:
2.学习基本的东北秧歌舞蹈动作;
3.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东北秧歌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2.东北秧歌舞蹈的舞蹈动作;
3.东北秧歌舞蹈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向学生介绍东北秧歌舞蹈的背景和概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播放一段东北秧歌舞蹈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热情。
步骤二:学习东北秧歌舞蹈的动作(30分钟)
1.向学生示范东北秧歌舞蹈的基本动作,如踏步、跳跃、摆臂等。
2.分组让学生跟随音乐学习这些动作,互相矫正和帮助。
3.联合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表演,学生之间交流和取长补短。
步骤三:学习东北秧歌舞蹈的表现技巧(40分钟)
1.向学生介绍东北秧歌舞蹈的表演技巧,如扭腰、晃头、摇臂等。
2.分组让学生尝试这些表演技巧,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3.学生进行全班表演,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步骤四:总结(10分钟)
1.学生讨论东北秧歌舞蹈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们在舞蹈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向学生介绍下一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四、教学评价:
1.学生的跟随能力和舞蹈动作的规范程度;
2.学生对东北秧歌舞蹈的理解和表现力;
3.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延伸:
1.邀请东北秧歌舞蹈老师来学校进行进一步培训和指导;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舞蹈比赛和演出活动;
3.设计舞蹈剧本,进行舞蹈创作和演出。
东北秧歌《动律组合》说课稿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东北秧歌《动律组合》说课稿哈尔滨市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研室:郭勇慧说课题目:东北秧歌《动律组合》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教法与学法、三、教学程序、四、效果预测。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高教社版中职舞蹈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一节,是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学习的重要技能,因此是学生必修内容。
在本节课通过教授东北秧歌的《动律组合》,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艮、俏、稳、美、浪。
知道东北秧歌节奏明快,动作讲究:“活在手,扭在腰,艮在脚”的特点。
并能熟练掌握东北秧歌的三种基本动律:1、上下动律2、划圆动律3、前后动律并完成东北秧歌《动律组合》。
因为我们身处东北地区,作为东北人更应学好本地域舞蹈----东北秧歌。
本节课是学习东北秧歌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动作特点外,主要是对其进行东北秧歌动律训练,学生只有学会了秧歌的基本动律才能表演好东北秧歌舞蹈,因此本节课是学习东北秧歌的重中之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幼师一年级学生。
我校一年级幼师学生,入学前舞蹈为零基础,按着幼师舞蹈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民族民间舞,本节课是一堂实践技能课,就学生自身能力而言,要想准确的把握好东北秧歌舞蹈表演风格、韵律动作特点,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本节课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让学生把知识学“实”,技能用“活”,学以致用,为以后的东北秧歌舞蹈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舞蹈教学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能力,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韵律、动作特点,掌握东北秧歌的三种动律动作要领,并能熟练完成东北秧歌《动律组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力,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东北秧歌舞蹈的表现力。
东北秧歌说课
《东北秧歌》说课材料一、说教材本课选自我校校本教材《东北秧歌》。
选取了东北秧歌的起源、特点、音乐、队形、伴奏乐器等十项内容。
可以说这些都是东北秧歌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同学们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作为校本教材的第一节课,看似内容很多,但我只将东北秧歌的传统曲牌、基本步伐作为重点内容,其他只做简单了解即可,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发展,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东北秧歌有很多很多有意义且有趣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和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定为: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鼓励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东北民间艺术。
2、能够简单了解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并能初步掌握“十字步”的跳法和《句句双》的旋律,学会扇子的基本用法。
3、能与他人合作利用所学内容创编简单的秧歌动作。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与突破1、重点:(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
(2)简单了解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并能初步掌握“十字步”的跳法和《句句双》的旋律。
确立及突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习的前提,当代的中学生对身边的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虽然很熟悉,但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东北秧歌的传统曲牌和基本步伐同学们却并不陌生,作为最基本的内容学生也很容易掌握。
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在第一节课上体验到扭秧歌的快乐,扭秧歌的质量可以在以后慢慢地提高,而这节课学生却能充分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突破方法主要以欣赏教师现场优美的舞姿和精彩的秧歌视频为主。
2、难点:秧歌的创编确立及突破:初步尝试秧歌,创编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稍有难度,针对于此,我先播放一段秧歌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模仿,并为他们提供几个创编的主题,同时,教师再示范几个动作作为素材,学生创编起来自然容易多了。
四、说教法: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和体验的原则采用以下教法:1、激趣设疑法:出示手绢,学生试着转一转,并说一说看到手绢后会想到哪种艺术形式。
东北秧歌教案
东北秧歌教案教案标题:东北秧歌教学教案目标:1. 了解东北秧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东北秧歌的相关知识和动作,准备相关音乐和录像资料;2. 学生准备:舒适的服装和鞋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东北秧歌的起源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讲解东北秧歌的特点和基本动作(15分钟)1. 通过播放相关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秧歌的特点和表演形式;2. 详细讲解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如“剪子腿”、“拐子腿”、“剁脚”等,并示范演示;3.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并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基本动作的技巧。
Step 3:分组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领舞并指导其他小组成员跟随动作练习。
教师可以适时辅助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掌握秧歌的基本动作。
Step 4:整体表演(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表演,每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他们的秧歌表演。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5: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的东北秧歌的特点和基本动作,并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想。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东北秧歌的曲目,编排更精彩的舞蹈动作;2. 可以邀请专业的东北秧歌表演团体来校进行交流和演出;3. 组织校内的东北文化展,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东北秧歌的文化内涵。
教学反思:1. 教案设置合理,环节清晰,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2.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 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4. 可以通过观摩、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和热情。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教学设计平罗中学王雪芳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风格各异的汉族民间舞蹈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殿堂中,从而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中;2.过程与方法:运用教育学的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东北秧歌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东北秧歌基本动作,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舞蹈动作表现东北秧歌,能够较好的掌握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或造型,并且了解汉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秧歌的起源及胶州秧歌,这节课了解东北秧歌的文化及基本动作,并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动作,并结合基本动作创编小舞蹈,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三、重点难点本着东北秧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
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手臂动作和基本步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依据:只有掌握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才能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
)而本节课的难点则在于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四、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手绢花五、教学过程【导入】(一)导入环节师生相互问好!1、同学们下面观看视频,分辨这种是哪各地方的秧歌?这段秧歌的特点是什么样的?陕北秧歌: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
师:欣赏了陕北秧歌秧歌,让我们感受了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特点、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受这些因素影响,所以各地方的秧歌各具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东北秧歌的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陕北秧歌了解陕北秧歌的特点,从而使同学们感受秧歌舞蹈是在特定的地域孕育出来的。
2、出示课题,幻灯片展示。
二新课教学1、了解东北秧歌的地域文化类型及特点。
(出示幻灯片讲解)师:了解了东北秧歌的特点,让我们体会到只有热情的黑土地才能孕育出东北秧歌的哏俏脆幽、热情爽朗的特点,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并进行基本动作的练习及手绢花的绕花。
东北秧歌踢步组合教案
东北秧歌踢步组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踢步动作,了解其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踢步动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东北秧歌的基本踢步动作。
2. 踢步组合的练习方法。
3. 踢步组合在舞蹈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踢步动作。
难点:将踢步动作与舞蹈相结合,表现出秧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动作要领。
2.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营造舞蹈氛围。
3. 教学道具:展示舞蹈服饰和道具。
五、教学方法
1. 示范法:教师示范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要领。
2. 讲解法: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原理。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共同进步。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东北秧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风格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东北秧歌的基本踢步动作,让学生了解其基本要领。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踢步动作,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运用踢步动作。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踢步动作,互相指导,共同进步。
5. 踢步组合练习:教师带领学生练习踢步组合,让学生逐渐掌握其节奏和韵律。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练习,传承传统文化。
大班《秧歌舞》说课稿
大班《秧歌舞》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活动课,是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民族的舞步》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首流传于东北地区的脍炙人口的秧歌舞曲。
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准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理解民族音乐,通过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水平。
二、说教法这节课我使用“情境-陶冶”模式和“参与-体验”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实行施教,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实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水平。
具体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⑴情景导入法。
⑵合作学习法。
⑶角色扮演法。
⑷听唱法。
⑸鼓励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局部1.教师表演与秧歌舞相关的手绢舞。
2.师:你们知道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吗?学生回答(手绢舞)。
3.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听一听这段乐曲中都有哪些乐器?边听边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
(锣、鼓、镲)4.提问:用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热烈、欢快、热闹)。
5.讲解相关秧歌的知识。
6.画出十字步图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二)新课教学1.学生欣赏歌曲录音。
2.按节奏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的读法。
3.学唱歌谱,教师指导。
4.学生听琴学唱歌词。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唱得不准的地方。
5.随着音乐完整地演唱。
6.展示锣、鼓、镲三种乐器,学生上台演奏。
7.出示三种节奏,学生连线,选择适合每种乐器演奏的节奏谱。
(三)扩展1.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选择一项(舞蹈组、乐器组、歌唱组),实行探究活动。
2.各小组汇报成果。
3.教师总结表扬。
设计思路:秧歌舞是我们中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东北秧歌教案范文
东北秧歌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培养他们的舞蹈表现力。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舞蹈的丰富多样性,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东北秧歌中的部分技巧动作,如“跨步”、“扭腰”等。
教学重点: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表演风格和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舞蹈服装、手绢、扇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播放一段精彩的东北秧歌表演,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动作、表情和节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东北秧歌的历史起源、表演特点以及基本动作。
3. 实践教学(20分钟)(1)教师示范并讲解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如“跨步”、“扭腰”、“摆臂”等。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动作要领和节奏感。
(3)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动作练习。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段具有代表性的东北秧歌表演视频,分析其中的动作技巧和表演风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东北秧歌2. 内容:(1)东北秧歌的历史起源(2)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3)东北秧歌的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2. 答案:(1)跨步: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向下蹲,然后迅速跳起。
(2)扭腰:身体保持挺直,腰部用力向左右扭动。
(3)摆臂:双臂自然下垂,随身体扭动摆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表演风格,但部分动作技巧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民间舞蹈比赛,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
(2)邀请民间舞蹈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动作示范与指导。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
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第一篇: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案(一)教学内容:介绍东北秧歌基本知识、学习基本动律学习目标:1.通过对东北秧歌的介绍,让学生熟悉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东北秧歌的兴趣。
2.通过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让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其基本体态和动律特点。
教学准备:音乐;东北小曲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手巾花教学重点、难点:1.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的把握。
2.能较熟悉地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基本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2.3.4.5.6.7.8.一、检查作业(还课)1.提问:东北秧歌的文化背景?2.提问:东北秧歌所运用的道具?3.提问:这个道具的作用和意义?4.提问:东北秧歌的风格和动作特点?二、导入新授课1.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2.教师简述东北秧歌的基本知识。
其内容如下:东北秧歌市汉、满两个名族之间歌舞艺术的结晶,它源自中原,又深深印上了黑土地所滋养出的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感情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由于特殊的地域与习俗,东北秧歌形成了稳中带浪,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伴奏乐器不同的功能和声色赋予了舞蹈独有的韵味。
唢呐的悠长旋律与小钵的急促节奏互相呼应,充满张力,相得益彰。
音乐的特殊性使舞蹈动作突出三点,延伸“线”,动静相宜。
而大钵和鼓则激发出热辣的情绪,使东北女性特有的“温中浪”得以更充分的表现。
丰富多变的手巾花是东北秧歌富有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手巾花与舞姿,动态结合,细致的刻花出女性性格中的不同侧面。
里外片花带着内在的秀美;“小燕子展翅”直接表现了小姑娘的俏丽活泼;出手花的抛接直观的体现出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
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采用高跷秧歌的动作形态并结合当地秧歌发展而成。
课堂中虽不踩跷,但依然遵循高跷秧歌的动律特征:以下肢带“艮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扭动,随即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手巾花)由下至上的协调是体现“艮俏”劲儿的关键,是不可缺失的过程。
高中音乐人音版公开课教案东北秧歌基本动作
1、整理:放松练习
2、课小结:布置课外练习,宣布下次课内容
教学反思
8、撤左脚,右前踏步位,双护胸右手揽回,4拍,并右脚,1点正步位,双护胸左手揽回,4拍。
9、双护胸,右起划圆动律,2拍1次,做4次。
10、撤左脚,迅速并右脚,压右旁腰,2拍退,分2组做。左右脚交替快速上步,上身划圆动律2次,1拍1次,右前踏步位,微蹲。
11、并左脚,右起划圆动律,2拍1次,做4次。
12、同动作11。
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
1、课代表整队集合、点名、检查 着装。
2、师生问好
基本部分
体态动律训练组合
准备:双手胯前交叉打开至两侧,双叉腰手位。
1、压脚后跟,4拍1次,做2次。
2、左起上下动律,4拍1次,做2次。
3、压脚后跟,2拍1次,做4次。
4、右起前后动律,2拍1次,做2次。右起划圆动律,2拍1次,做2次。
2、三种动律在“艮”与“扭”的关系中,由脚下的“艮”(即点)带动腰部的“扭”(即线)
难点:压脚后跟强调起的低,压的快,分量沉重,重拍在下,切分不容易把握,强调稳、艮,压脚后跟压在正拍上,上身动律把在附拍上,艺诀称“踩在板儿上,扭在眼儿上”。
教学手段与方法
示范法、动态纠正法、静态纠正法北秧歌(体态动律训练组合)一
教学课时
第8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掌握东北秧歌的基本特征、手位、脚位。
2、东北秧歌的动律训练:压脚跟、上下、前后、划圆动律,“扭”。并掌握常用舞姿,为今后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
3、认识鼓的叫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东北秧歌的韵律核心为“艮中扭”,动律训练中强调“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进课室就给评委老师问好:“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45°角鞠躬)”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是号,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说课。
我说课的课题是:东北秧歌---基本动作(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第一章第三节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东北秧歌的概述及训练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而本课题在学习东北秧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理论部分,后面是本教材的实践部分,本课题的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鼓励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东北民间艺术。
其次能够简单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常用手臂动作和基本步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东北秧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东北秧歌的兴趣。
并能初步掌握东北秧歌的手臂动作和基本步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依据:只有掌握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才能理解和掌握东北秧歌。
)
而本节课的难点则在于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答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认为应从学生的角度切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东北秧歌产生兴趣。
提示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针对学生的课堂上的表现,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
(激趣设疑法、激情示范法、启发引导法、鼓励评价法、激励谈话法)
五、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
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用视觉的观察来模仿老师的动作和图片的动作,并在基本掌握动作的情况下分组练习。
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升华。
(模仿体验法、合作纠错法)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设计意图:】为了集中学生学习精力,调动学生情绪
导语: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样礼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啊?
1、教师从身后转出一对手巾花,让学生尝试着转一转。
2、教师设疑:看到手绢会想到哪种艺术形式。
过渡语: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咱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有哪些组成呢?
过渡语:不清楚也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东北秧歌。
[设计意图:通过手绢沟通师生情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二)了解与体验环节
过渡语:提起东北秧歌,同学们是不是都看过啊?相信同学们对之前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都了解了,下面的时间就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大胆地说出来,我们共同来探讨。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1、东北秧歌基本手形、手位、脚位[了解即可]
2、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课件介绍(屈伸、压脚跟、左右摇身、前后扭身)3、东北秧歌的常用手臂动作:【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模仿】(挽花、单臂花、双臂花、蝴蝶花、交臂花、蚌壳花、上捅花、搭肩花)
4、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模仿】(前踢步、后踢步、走场步、蹲裆步)
[设计意图:由于之前对东北秧歌有所了解,所以我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与体验,意在让学生对秧歌有初步地认识和掌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秧歌的兴趣。
](三)练习环节
过渡语:光说不练那不是真本事,下面该到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看一段的秧歌视频,让大家边看边模仿。
学的怎么样?别着急,下面教师把刚才的舞蹈方面来一下。
同学们模仿动作边听教师讲解。
在基本掌握舞蹈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两组,相互练习动作,学习对方的优点。
并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要领后,充分地体验东北秧歌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和体验了东北秧歌,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和挖掘。
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同学们能渐渐地喜欢上他,从而把它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能够对东北秧歌产生兴趣的同时,使本课的情感目标得以升华】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教师: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