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一)
东北秧歌国 民 族 民 中 间 蹈
舞 一
东北秧歌介
绍东北秧歌主要流传于我国东北三省,是我国汉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民间劳动生活和古代的祭祀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它既继承了高跷秧歌的舞蹈动律和审美特征,同时融入了地秧歌二人转、戏曲和古典舞中一些舞蹈元素,舞姿丰富多姿,舞蹈形式多样,场面红火
热闹,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集体歌舞表演形式。
目 录
基
本
动
律基
本
形
态
一 东北秧歌基本形态
1.基本脚位
2.基本体态
做法:正步位站立,双膝并拢,双手叉腰,重心略前倾,收腹提臀,垂肩,下颌微收,眼睛平视前方
(1)全握巾:手握八角巾三分之一处,五指松弛
(2)单指握:食指在全握巾的基础上延八角巾边缘线伸直
持巾法
u叉腰 u小燕展翅 u双推山 3.基本手位
u双护头u扶鬓式u指式u双护胸
3.基本手位
二 东北秧歌基本动律
(1)压脚跟动律:基本体态准备,脚跟微提,之后迅速下压,重拍在下,注意脚跟要慢起快落(2)上下动律:基本体态准备,以腰肌发力交替带动两肋做下弧线运动的扭动,重拍在下
(3)前后动律:体对1点保持基本体态,以腰肌发力经下弧线横拧身体交替对2、8 点做前后扭动,重拍向后
(4)划圆动律:基本体态准备,将上下动律与前后动律连贯起来,形成以腰肌发力做横“8”字形的弧线扭动,重拍在下
东北秧歌容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为一体,“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典型的风格特征,这独特的风格特征正是东北人民精神风貌、性格心理和生活情趣的概括和美的表现。
小结
二 零 二一
谢谢观看!。
东北秧歌基本手型脚位教学总结
东北秧歌基本手型脚位教学总结
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手型脚位。
下面是对东北秧歌基本手型脚位的教学总结:
一、手型:
1. 握拳:双手自然张开,五指握成拳状,大指自然伸直,覆盖在食指
上方。
2. 五指张开:双手自然张开,手指伸直,与地面平行。
3. 指尖触地:双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曲线,指尖轻轻触地,手掌略
微向后倾斜。
4. 托瓢:双手张开,放于两侧,手指微微向上翘起,形如托瓢。
5. 耸肩抖手:双手自然下垂,手臂微微弯曲,手掌向上,抖动手指,
并配合耸肩动作。
二、脚位:
1. 平步:两脚自然站立,脚尖相对,稍微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保持站直。
2. 踏步:一脚向前迈出,踩地时脚尖先着地,后跟落地,重心逐渐转
移到前脚上。
3. 进步:一脚向前迈进一步,踩地时脚掌先着地,后跟落地,重心逐
渐转移到前脚上。
4. 后退:一脚向后迈退一步,踩地时脚掌先着地,后跟落地,重心逐
渐转移到后脚上。
5. 上下蹬:踏步时同时用力蹬地,产生跳跃的效果,蹬地时脚尖着地,落地时脚掌着地。
以上是对东北秧歌基本手型脚位的教学总结。
掌握这些基本动作,能
够更好地表现东北秧歌的独特风采,展示出秧歌独特的魅力。
希望能够对想学习东北秧歌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东北秧歌基础入门知识介绍
东北秧歌基础入门知识介绍东北秧歌基础入门知识介绍导语:今天店铺向大家介绍的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一种,东北秧歌。
最早的秧歌产生于我国的中原地带,后流传到东北地区,是由满汉两族人民共同培育发展的。
一起来看看吧!东北秧歌起源介绍满族秧歌的起源很早。
据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新年之际,“八旗章京、兵丁皆大吃大喝……男扮女装,唱着‘祷仰科’歌戏乐”。
据考证,“祷仰科”当为“大秧歌”的译音。
康熙初年杨宾著有《柳边纪略》,记载了当时“莽式”的动作和表演形式:“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曰莽势。
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空齐’。
”《柳边纪略》中更有诗词吟咏佐证满族先人群众性的歌舞活动:“马闲秋草后,人醉晚风前,莽式空齐曲,逍遥二十年”,“夜半村姑着绮罗,嘈嘈社鼓唱秧歌,汉家装束边关少,几队胡儿簇拥过。
”从清朝康熙年间已具雏形的满族秧歌,在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中,已成为满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秧歌”一词,在中国舞蹈词典上说:“源于农民在插秧和耕田劳动中唱的歌。
”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生活。
清人吴锡麟著《新年杂咏抄》认为秧歌是由宋《村田乐》演化而来。
村田乐和秧歌都产生于农业劳动生活,二者有继承关系是完全可能的。
东北满族秧歌是一种由民间娱乐而形成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
满族是东北的土著民族。
满族文化历史悠久。
它囊括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
满族民间歌舞有多种,流传较广的有“莽式舞”“大五奎舞”“野人舞”等,秧歌也是由萨满文化衍生的群众性歌舞娱乐活动。
至今它大约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民间艺术更是如此。
满族秧歌便是源于满族民俗生活和萨满舞蹈,秉承了萨满文化万物有灵的理念。
同时,又是与满族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由于历史上的满族属于渔猎放牧民族,所以,秧歌的内容也与他们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内容相关。
一般来说,满族传统的秧歌共分6部分:1.出征;2.鹰猎;3.打鱼;4.求婚;5.凯旋;6.庆祝(莽式空齐)。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舞蹈动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是东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源于农耕文化。
它以深厚的民间艺术资源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独特的舞蹈动作。
东北秧歌的舞蹈动作以欢快、极富热情和威武雄壮著称,舞蹈者们跳跃、旋转、高抬双臂等动作形式鲜明。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东北秧歌的动作鲜明有力。
舞者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出秧歌的独特魅力。
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节奏明快,步伐轻盈而有力量感。
舞者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技巧和力量,还传递了对生活和劳动的热爱和自豪感。
其次,东北秧歌的动作多样化。
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元素,如跳跃、旋转、手臂的摆动等。
舞者们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节奏感。
他们的动作既有整体协调的舞蹈动作,也有个体特色鲜明的动作,形成了多样化的舞蹈效果。
第三,东北秧歌的动作具有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通过舞蹈动作,舞者们表现出丰富的感情和故事情节。
他们能够以独特的姿态和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共鸣。
舞者们以身体语言表达情感,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东北秧歌独特的魅力和情感。
另外,东北秧歌的动作也与音乐节奏相协调。
舞者们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展现舞蹈动作,使整个表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音乐与舞蹈相互呼应,使得东北秧歌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享受。
舞者们在跳跃、旋转和摆动动作中,能够与音乐完美地结合,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享受。
总的来说,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者们通过整齐有力、多样化和具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使得东北秧歌舞蹈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
它不仅传承了东北地区的农耕文化,也展示了东北人民的奋斗精神和无穷的生命力。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东北秧歌的独特魅力,受到其艺术的感染。
幼师舞蹈基础1.东北秧歌基本动律
置身体验
【体验】
播放音乐《闷工调》,找到音乐节奏和 自 由 体验
重 拍 , 感 叐 音 乐 旋 律 及 其 要 表 达 的 情 倾 听 感悟
感,自由用劢作表达对音乐节奏和中拍 表演
的理解。
【讲解示范】 教师讲解示范劢作要求,学生随教师
示范模仿。 1.基本体态 2. 基 本 劢作 (叉 腰 手、 持手 巾 花的 手
教案
课程名称 单元
幼师舞蹈基础
单元三、幼儿民族舞蹈 表演不仿编
教学对象 学习任务
16 学前 1 班
任务一、东北秧歌幼儿舞蹈表演不仿 编
课题
学习活劢 1:东北秧歌基本劢律
课时
6 课时
教学日期
年月日
课程性质
实践课
教学地点
学前教育楼 G1 舞蹈房
学习指导
【教师姓名】
使用教材
幼师舞蹈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3. 通 过 小 组 合作学习、互相 叏长补短,提高 学习效益
【纠正、指导】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指导,通 集 体 反思
过学生不学生对比、教师不学生对比、 倾 听 纠错
自己不自己对比纠正学生的劢作,加深 并 纠 法
学生对劢作要求的掌握。
正
【配乐练习】
组合学习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仔绅 集 体
聆听音乐,分析音乐的节奏,以及我们要 配 乐
标
能力 适合幼儿表演的东北秧歌基本劢律组合。
4. 根据教学要求,收集东北秧歌相关信息,拓展东北秧歌规野,
并根据需要进行筛选、整合。
情感
5.初步体会东北秧歌对于自身及幼儿身心収展的价值,主劢克服
各种困难积极学习东北秧歌。
教学重点与 难点
东北秧歌里绕花动作要领
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绕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动作。
下面是绕花动作的要领:
脚步:双脚分开立正站立,脚跟并拢。
开始绕花时,右脚向前迈出一步,重心移到右脚上,左脚跟着向前迈出一小步,脚尖着地,然后再迈出一大步,左脚脚跟着地。
上身:上身保持挺直,稍微向前倾斜。
双臂自然下垂,稍微向外展开,手掌自然弯曲,与大腿内侧平行。
手势:绕花时,手臂先从后部环绕到前部,手指自然微微张开,手臂的运动要绵柔流畅,注意不要过于僵硬,整体呈现出优美的曲线。
视线:绕花时,注意视线应始终保持向前,注视着一个点,这样有助于保持舞姿的稳定和流畅。
绕花动作的关键在于身体的协调和律动感。
练习时需要注意细节,尤其是脚步要稳定、手臂及手指的流畅曲线,以及保持整体的舞蹈气韵。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绕花动作要领,不同的舞蹈版本和个人风格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想要更加深入学习东北秧歌绕花动作,建议参加专业的舞蹈培训班或咨询资深舞蹈教练。
1东北秧歌体态动律压脚跟
1、练习东北秧歌体态、动律
课
后
小
记
学
生
记
实
继续强化压脚跟训练,对节奏的把握不太好。
教
师
感
悟
通过今天的组合练习,对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互相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编能力。希望同学到课下认真复习,熟练掌握。
(2)学生练习
注意前倾时重心的把握,关肘时注意不驼背,膝部稍屈但不往下坐。
★教学要点:要从最基本的“站立”体态开始,强化学生的心理暗示,通过具体化的形式体会基本体态、节奏特点并诱导至其动态特征的处理,逐渐地做到“以情带动”,从而表现出舞蹈的风格特点。
2、压脚跟动律
(1)教师示范讲解
压脚跟动律是东北秧歌是为基本的“步”,动作时双膝关节必须艮住劲,提踵要快,落要慢稳,在不同的脚位、不同节奏上进行练习。
(2)学生练习
注意不往上窜,强调重拍向下,要能压得住,膝关节要有支持点,挺膝应艮而俏丽。
★教学要点:从最基本的动态开始感受东北秧歌的艮劲,体会其发力点及动律之间的点线关系,体现出“稳中浪”的特点,把握其基本的动态特征。
3、合音乐练习Biblioteka 通过音乐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东北秧歌风格特点,将体态与压脚跟动律较好地表现出来。
东北秧歌的主体风格是:“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特别注重心态特征的提示,强调以“以情带动”从而准确把握东北秧歌的动态特征因此要体现东北秧歌的韵味和特点应对东北人的性格、生活有所了解,从而表现出其舞蹈风格特点。
三、基本体态与动律练习
1、 东北秧歌基本体态
(1)教师示范讲解
上身略前倾,收颌,膝部稍屈。
职教中心实践教案
东北秧歌基础入门知识介绍
东北秧歌基础入门知识介绍东北秧歌基本常识:1、了解动作特点,耿,俏,浪;强调洁净利索。
2、握手绢花的方法,拿起八角的手绢花,拿住其中的一边始终握到中间。
3、东北秧歌的体态,首先正部位站好,脚掌脚跟都要并拢,双手叉腰〔叉腰留意是手背叉腰,手指朝向后方〕,重心移于脚掌上,后背拉长,略微含胸,胳膊肘向前。
东北秧歌三大基本动律1、上下动律。
动作要求:用肋骨向上抬起,即右边肋骨抬起时左边肋骨向下压〔反边同理〕。
留意,不要让肩膀跟着肋骨走,是提压肋。
2、前后动律。
动作要求:同样是用两边的肋骨,右边肋骨向前时,左边肋骨向后拉〔反边同理〕。
留意,跨部份不要跟随腰走,跨是不变方向的。
3、画圆动律。
动作要求:右边肋骨向前时,左边肋骨向后右边肋骨略抬起向上划圆,左边肋骨向下划圆,要求划圆时心里面具有美感。
手绢花的使用1、单臂花。
从身体的靠三点方向起手,小七位然后抬腕子绕腕子〔绕花〕压腕子,从身体中线正前方落下。
要求绕花的速度要快。
留意手绢花绕花的位置不要太高,在胃的位置即可。
2、双臂花。
在单臂花的基础上双手一起做,朝着同一个方向。
3、肩前花。
在肩膀的前面绕花,手经过身体的.侧面到身体的后面。
留意肩前花的胳膊肘始终要向后夹,肩胛骨要压住。
东北秧歌基本步伐—前踢步1、节奏方面,在节奏弱拍出脚,重拍收回。
2、留意出脚要快,收脚也要快,不要勾脚也不要绷脚,在地面上是什么样子出脚就是什么样。
3、出脚之前,膝盖先微弯,再出脚,口诀是快出快回慢落脚。
4、在左右脚轮换进行前踢步时,记住摆胯,哪边做完前踢就向着那边坐跨。
东北秧歌基本动作:1、上肢类(1)绕花:双手持巾,前半拍手指带动手腕,由外向里转腕1圈成手心向下,提腕形成手绢花;后半拍手腕向下压。
绕花时速度要快,压腕时速度要慢,手指不要上翘,不能架肘,动作要连贯,使手巾转成立形。
(2)单臂巾:左手叉腰,右手于胸前一个花,1拍,经下弧线至身体旁90°一个花,1拍。
(3)双臂花:一手于胸前,一手于身体左旁90°一个花,1拍,双手经下弧线至右旁90°一个花,1拍。
东北秧歌教案.docx
民间舞课教案(东北秧歌)授课时间:第1周
授课时间:第2周
教学内容
授课时间:第3周
授课时间:第
4周
备教学内容
注
授课时间:第5周
授课时间:第6周
授课时间:第7周
授课时间:第8周
授课时间:第9周
授课时间:第13周
19、交替花,十字步,4拍,双手胸前里饶花,碎步退集中至5点, 4拍。
复习训练组合
1、体态、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2、手巾花组合
3、踢步、片花综合训练组合
4、跳踢步训练组合
5、顿步缠花训练组合
6、鼓相、走场综合训练组合
7、综合训练组合
1、体态、动律综合训练组合
2、手巾花组合
3、踢步、片花综合训练组合
4、跳踢步训练组合
5、顿步缠花训练组合
6、鼓相、走场综合训练组合
7、综合训练组合
章节名称东北秧歌(顿步、缠花训练组合)授课
时数
2/周。
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基本动作教学全集
《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基本动作教学全集》一、前言在我国传统舞蹈中,东北大秧歌扇子舞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和浓厚民俗风情的舞蹈形式。
它起源于东北地区,以其独具特色的扇子动作和奔放豪放的舞蹈节奏而闻名。
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在庆祝节日、喜庆活动和民间娱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基本动作介绍1. 握扇动作拿起扇子,右手握住扇柄,左手扶住扇骨。
扇子要握稳,手势要端正,显得气定神闲。
2. 摆扇动作向左摆扇:右手倒扇,左手顺扇。
摆动扇子时要有力度,但要保持柔和的风姿。
3. 打扇动作将扇子翻动,使空气中产生华丽的舞蹈效果。
打扇动作需顾及扇骨和风骨的协调。
动作中需频繁地进行手腕和手臂的转动,增加视觉冲击力。
4. 卷扇动作以柔和的速度将扇子卷起,卷扇动作要求手腕的柔韧性和扇子的自然性与舒展性。
5. 开扇动作展开扇子,散发出节奏明快的舞蹈魅力,动作要求表现出扇子的协调和统一。
6. 转扇动作将扇子自然地转动,体现舞者的自然和韵律感。
转扇动作要求扇子的稳健和舞者身体的柔韧性。
三、舞蹈教学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清晰地示范每一个基本动作,并注意学生的模仿和练习过程。
扇子舞动作要求简单明了,但是舞者要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丰富的表现。
四、学习心得在学习扇子舞基本动作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舞蹈需要细心和毅力。
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做到熟练和优美。
扇子舞动作的柔和与刚劲、舞姿的优美与舒展也需要更多的练习和磨炼。
在学习这套动作的过程中,我对我国传统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对舞蹈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五、总结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动作的基本教学,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这套舞蹈动作不仅仅具有地域特色,更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学习和练习这套动作,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东北大秧歌扇子舞动作集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
东北秧歌基本步法
东北秧歌基本步法
东北秧歌是我国民间舞蹈艺术中的一种。
它源于东北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基本的民间舞蹈形式,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东北地区被广泛地传承和发展。
秧歌的基本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单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再行左脚,后跟右脚。
双手向上抬起,手肘轻轻弯曲。
2. 交叉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在原地向右侧跨一步,再交叉左脚于右脚前方,右手向右侧伸直,左手向左侧伸直。
3. 三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在原地向右侧跨一步,再向左侧跨一步,最后向右侧跨一步。
双手向上抬起,手肘轻轻弯曲。
4. 四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在原地向右侧跨一步,再向左侧跨一步,再向右侧跨一步,最后向左侧跨一步。
双手向上抬起,手肘轻轻弯曲。
5. 齐步:先行右脚,后跟左脚,双手向前方平伸,手掌朝下。
以上就是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秧歌的独特魅力。
- 1 -。
东北秧歌基本动律与手绢花训练与组合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云南花灯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云南花灯的基本动律“崴”,并配合各种扇花及步伐展开训练。引导学生在朴实自然的自娱状态下尽情舞动,体会和提现云南花灯舞蹈声情并茂的审美要求。
课 型
新授课、复习课
课 时
24节
教学重点
强调由膝部的左右兼上下的动势带动胯部的运动,在一种“自由状态”的基础上再深入训练。
教学方法
以“口传身教”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示范动作,从单一元素------短句-----组合逐一示范、讲解。
教 具
无
教学过程:
内容:A.稳相组合
B.颤顿步组合
C.缠花组合
D.鼓相与走场组合
要求:通过对以上组合的学习,注重心态特征的提示,强调“以情带动”。表现出东北秧歌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主体风格。
I.缠花组合
J.鼓相与走场组合
K小崴动律组合
L正崴动律组合
N跳颠崴动律组合
M反崴动律组合
要求:在注重动作要求的基础上,要将云南花灯的风格特点表现出来。过程:以体态与元素动律开始-----短句----组合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
过程:以体态与元素动律开始-----短句----组合方式,循序渐进的进行单一练习到综合练习。
课 型
新授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习课
课 时
24节
教学重点
稳相是秧歌中的静态性动作。掌握静态动作中静而不止,静中孕育着变化的特点。鼓相与走场,使学生从动作和节奏的变化中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这是一种将强烈的外在动作瞬间转化为内心节奏的训练,要学会反映灵敏,善于掌握分寸、恰当的体现放与收、动与静、强与弱鲜明对比的能力。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提到东北的民间风俗,你一定会想到东北的秧歌吧。
扭秧歌是东北农村逢年过节时必有的民间娱乐活动。
下面是店铺精心收集的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1、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
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
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如提压韵:正步位,双手叉腰。
腰部为轴,身体一肋带动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动律,重拍在下;划圆韵:正步位,双手叉腰。
腰部为轴,左右两肩交替由1点向后面8字立圆,胯保持不动,重拍在下。
(此动作在东北秧歌中即常用的“稳相”动律.);前后韵:正步位,双手叉腰。
头有节奏、干净、利索地向斜上方甩头,要求有停顿,眼神先到。
同时,压脚跟随动。
(前后韵也称向阳式,表示迎着太阳)。
2、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
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艮、俏特点。
如快屈快直: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快屈慢直:快屈,有韧性的慢直,重拍在下;慢屈快直: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音乐重拍重心向下,双膝快直。
3、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
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
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
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所以,在进行压脚跟的训练中,脚跟要抬得低,压得快,压在正拍上,要有艮劲,即“踩在拍上,扭在腰上”。
二、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东北秧歌的动律风格可概括为“稳中浪”,具有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情感特征,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北方特色的舞蹈,而舞蹈中的艮劲儿、美劲儿给这一舞种增色不少。
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与习俗,东北秧歌行成了稳中带艮,艮俏相融的审美特征。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是指在东北地区传统的秧歌舞蹈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和规律。
这些基本动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奏鲜明:东北秧歌舞蹈注重节奏感,动作会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进行编排,使得整个舞蹈节奏感明显,有规律的起伏和转折。
2. 跳跃扬腿:东北秧歌舞蹈以跳跃和扬腿为特点,舞者以跳跃的形式展现出秧歌的独特韵味。
跳跃可以是直线跳,也可以是弧线跳,灵活多变。
同时,舞者还会通过扬腿的方式表现出力量和灵巧。
3. 大背景、大动作:东北秧歌舞蹈注重表现力,舞蹈动作通常具有大幅度、大挥动的特点。
舞者的动作要求力度十足,表现出豪迈、阳刚之气。
4. 纵向和横向的舞蹈步伐:东北秧歌舞蹈中常见的舞步包括纵向和横向的移动。
纵向动作多表现出骄傲、挺拔的形象;横向动作则体现出舞蹈的欢快和活泼。
5. 齐步走、并肩行:在东北秧歌舞蹈中,舞者常常以齐步走的方式前进,或者以并肩行的方式舞动。
这种行进的方式,既注重整齐划一,又能够更好地配合动作和音乐进行表演。
以上是对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的简要介绍。
随着舞蹈的不同类型、不同编排和不同表演者的特点,这些基本动律可能会有所变化和发展。
在具体的舞蹈作品中,舞者会通过更多的细节和技巧展现出东北秧歌舞蹈的独特魅力。
例如,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台风感、手势表演等方面都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总之,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包括节奏鲜明、跳跃扬腿、大背景大动作、纵向和横向的舞蹈步伐、齐步走和并肩行等特点。
这些基本动律是东北秧歌舞蹈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舞者展现舞蹈魅力和情感表达的基础。
东北秧歌的基本律动
陕北 秧歌及河
东北秧歌要求要 扭得
、
浪
要
。
“
浪
”
就必 须 特别 要
:
,
就必 须 先把握住东北抉歌独特的舞 蹈 决 定了它的独 特
。
使动作有大 与小
强 与弱
、
上与下的对 比
。
正是这个独特的基本律动
注意 两 个 动 作相接之 间的连接与安排
、
的风 格和特点
我常常采用以下 几 种具体方法进 行 训 练 一
1
什 么 是 东 北 秧歌 的 律 动 ?
我认为
“
,
下 身的 几种基本律动 压脚 跟
,
、
东北秧歌的律动
。
,
是 由身体的几个尝
,
两 腿 伸直 心 向前倾
2
、 。
重拍 向下
,
脚跟起落要有控制
,
重
位的 有机配合形成的 求的 劲”
在动时要 区 分主次
,
它 所要
( 法儿 ) 是从膝盖开 始
来源 于 腿 和 膝
。
通过 上身的手臂 及肩的摆动
,
身体 前后 划
。
脚掌 向外侧 方向经过碾 保持脚的 自 然形 态 ④阵 踢步 两腿 半 阵 快
, . ,
。
用小 腿 的力踢 出
井
字
”
的左右扭身
:
,
是上身的主要律 动
。
它是构成东 翻 点 甩、
、 、
北 秧歌律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如
。
( 此种训练适用于男性 )
上身动作 中的手胃动作绕
,
悠久 的历史
。
在漫长的历史流程 中它伴随着东北人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东北秧歌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激情四溢的表演而著称。
它是东北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团结的美好愿望。
本文将探讨东北秧歌舞蹈的基本动律,包括动作形态、节奏感和舞蹈技巧。
一、动作形态东北秧歌舞蹈的动作形态继承了传统的中国舞蹈元素,注重表现力和舞台效果。
其基本动作包括手臂舞蹈、跳跃和蹬腿动作。
手臂舞蹈是东北秧歌舞蹈的核心,舞者们以扩展、下垂、挥舞和旋转手臂的方式表演,以展示力量和舞蹈的美感。
跳跃动作体现了东北秧歌舞蹈的欢快和活力,舞者们高高跃起,以身体的力量和柔韧性展现舞蹈的魅力。
蹬腿动作则强调舞者的力量和协调性,舞者们以腿部的动作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技巧,展示舞蹈的灵动和独特风格。
二、节奏感东北秧歌舞蹈具有浓厚的节奏感,舞者们通过动作和音乐的结合,展现出动感和韵律的美。
舞者们在舞台上以鲜明的节奏完成各种舞步和动作,呈现出一幅活力四溢的画面。
从快速的踢腿和扭动的身体,到缓慢而优雅的转身和手臂舞蹈,节奏感贯穿于整个舞蹈过程中。
东北秧歌舞蹈的节奏感不仅仅表现在舞者的动作上,还表现在音乐的鼓点和节拍上,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力。
三、舞蹈技巧东北秧歌舞蹈注重舞蹈技巧的运用,舞者们通过练习和训练,掌握了许多高难度的舞蹈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跳跃、转身、抬腿和手部动作等。
跳跃动作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和力量控制,以保证跳跃的高度和准确性。
转身是东北秧歌舞蹈中常见的动作,舞者们以优美的姿态完成旋转和转身的动作,表现出舞蹈的柔美和舞台的魅力。
抬腿动作需要舞者具有良好的平衡感和灵活性,以完成高度抬腿和保持动作连贯性。
手部动作则需要舞者掌握准确的手臂动作和手指的表现力,以展现舞蹈的凝聚力和形象感。
东北秧歌舞蹈的基本动律在舞者的表演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舞蹈的形态、节奏感和舞蹈技巧,展示出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
东北秧歌舞蹈的动作形态丰富多样,节奏感强烈,舞蹈技巧高超,使得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沉浸其中,感受到舞蹈的力量和美感。
东北秧歌基本体态动律知识考核
东北秧歌基本体态动律知识考核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北秧歌则是其中的一支独特而受欢迎的表演形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北秧歌,对其基本体态动律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东北秧歌的基本体态动律知识进行考核,以期提高读者对东北秧歌的认识和理解。
一、基本概述东北秧歌起源于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以动作矫健、舞姿豪放为特点,通常由团队合作完成,其中包括跳舞者、鼓手和歌唱者。
东北秧歌通常表现主题丰富多样的民间故事和传说,通过舞蹈、歌唱和音乐的结合,展示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和民俗风情。
二、基本动作要求1. 步伐稳健:东北秧歌以步伐稳健、匀称为基础,跳舞者需要在舞台上保持平衡,步伐要有力度,但也不宜太过夸张。
2. 身体协调:跳舞者需要灵活运用身体各部位,包括头颈、上肢、下肢等,以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和节奏感。
3. 手部动作:手部动作是东北秧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能够丰富舞蹈的表达和情感。
手部动作应该流畅、有力,但也需要注意节奏和协调性。
4. 面部表情:东北秧歌注重表情的传递,通过面部表情来诠释舞蹈的情感和内涵。
跳舞者要学会用微笑、愠怒等表情来准确地表达角色的心情和情感。
三、动律要求1. 节奏感:东北秧歌的节奏感是其独特之处,因此跳舞者需要准确把握节奏,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 跳跃力度:东北秧歌中常有跳跃动作的出现,跳舞者需要充分发挥身体的力量,使跳跃的动作自然流畅。
3. 转身旋转:东北秧歌中的转身旋转动作也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跳舞者需要灵活应对转身的角度和速度,保持舞蹈的整体协调性。
4. 动作编排:东北秧歌中的动作编排需要符合舞蹈的主题和情节,跳舞者需要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将故事和情感准确地展现出来。
四、知识考核为了测试读者对东北秧歌基本体态动律的掌握程度,请回答以下问题:1. 东北秧歌以什么样的动作特点而著名?2. 东北秧歌中的手部动作的作用是什么?3. 东北秧歌中的转身旋转动作要求跳舞者具备哪些能力?4. 东北秧歌的节奏感在舞蹈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五、解答1. 东北秧歌以动作矫健、舞姿豪放为特点而著名。
舞蹈东北秧歌-公开课教案
舞蹈《东北秧歌》教案授课教师:唐舒雯授课课程:舞蹈舞蹈名称:东北秧歌计划课时: 1授课班级: 15 学前 8 班上课人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各个地域的民间风俗习惯来理解东北秧歌舞蹈。
能力目标:掌握东北秧歌基本动律的动作要领和训练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正确的训练。
素质目标: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舞蹈艺术。
教学重点:学习东北秧歌动律组合,亚脚跟、上下扭、左右扭、划圆扭,把握训练的步骤与要领。
教学难点:由于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克服动作僵硬,音乐节奏感问题。
教学设计:教学程知识点教法详细设计序课前准学生课前自行查阅相关制定针对性教备资料,了解东北秧歌舞蹈学方案、学生自的风格特点,学习动作学、分组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时间学法详细设计分配打好理论知识的0基础,以理论促进实践教学过一、鼓相 : 一、鼓相 : 双插腰节奏动律:程和内双插腰1、右手单手绕花5—8 双手绕花插腰容用手腕带动手绢花逆时针绕,左手相反2、双手绕花插腰双手拿手绢从下拿起25度,双手绕花后双插腰。
二、基本动律二、基本动律压脚跟节奏动律:1、压脚跟1、双插腰,双脚并拢,身5—8 双手绕花插腰体微微前倾,脚后跟抬起,1—4 压后脚跟再往下压,重心力量在压5—8 重复的时候。
上下扭节奏动律:2、上下扭1、身体上下扭动,头部随1—4 身体往左下扭着身体上下扭动而左右倾5—8 身体往右下扭头,眼睛看向前方,同时2—4 重复压脚跟动作配合。
前后扭节奏动律:3、前后扭1、身体前后扭,左边身体1—4 身体右前方扭往前,右边身体就往后,5—8 身体左前方扭相反右边身体在前面,左2—4 重复边身体往后;2、眼睛看向一点方向,跟着前后动律左右倾头,同时压脚跟动作配合。
划圆扭节奏动律:4、划圆扭1、身体划圆扭动,在前后1—4 身体右侧向前扭的基础上划圆扭,右边划圆扭身体从前往下至上划圆的5—8 身体左侧向前同时,左边身划圆扭体和右边相反方向动作。
秧歌舞步基本走法
秧歌舞步基本走法
秧歌舞步基本走法:
一、步法: 1. 前进步:双腿并拢,前脚向前,后脚跟进,两腿交替上下走。
2. 后退步:双腿并拢,前脚向后,后脚跟进,两腿交替上下走。
3. 旁边移步:双腿并拢,前腿向旁边,后腿跟进,两腿交替上下走。
4. 折腿步:双腿弯曲,前腿向前,后腿跟进,两腿交替上下走。
5. 抖腿步:双腿弯曲,前腿向后,后腿跟进,两腿交替上下走。
6. 转身步:前腿转向,后腿跟进,两腿交替上下走。
二、节奏:节奏分为快慢两种,快慢主要取决于歌曲的节奏,根据歌曲的节奏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
2009-01-13 19:25:12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682 [收藏此页] 复制
a) 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
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
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
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b) 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
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c) 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
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
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