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科技及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与发展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和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并且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融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科技的异曲同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取得的宝贵财富,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表面上看,传统文化和科技似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注重内在修养;后者则强调技术研发、机器生产,强调实用性和效率。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们都在探求人类生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都在提高人类的智慧和能力。
例如,在传统文化中,易经、八卦等阴阳五行的理论,反映了古人对世界万物的深刻理解。
这些理论表面看似玄乎、离奇,但在现代科技的研究中,却以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现代科技在治疗一些疾病时,也再次证明了中医理论的临床价值。
此外,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文化艺术则通过创造美的方式,传递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精神追求。
而在现代科技的创新中,同样需要美学、人文和哲学思想的支撑。
因此,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非两个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我们应该重视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相互影响。
二、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现状与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都在探索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的新发展路径。
例如,文创产业在将传统资源进行数字化、跨界整合的过程中,也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和传承方式。
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如何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同时,在近年来的实践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融合产生。
在视听领域,VR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观众呈现更加真实的场景,使得传统文化体验更为直观。
在科技与文化交流中受到热捧的机器人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比如,开发一些适用于文物保护区的机器人,可以辅助文物的保护工作,保护文化遗产。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小高考要求: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了解贯彻双百方针后的优秀文艺作品;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教学难点: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基础知识:一.新中国科技成就: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2.新中国科技成就:(1)1958年,中国建成,中国进入(2)1964年,中国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3)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
(4)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中国进入时代。
两弹一星意义:(5)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6)1973年培育出被誉为的,为做出了贡献。
二.贯彻双百方针后的优秀文艺作品1.背景:在中国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2.时间:年提出3.内容:在上,在上4.作品:(1)文学:(2)电影:(3)戏剧:(4)大型音乐舞蹈史诗:(5)歌剧:(6)芭蕾舞剧:5.意义:是建设的和三.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1.1949年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的文化教育。
2.向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3.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4.1957年2月,毛泽东在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这成为。
5.为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
到年,中国教育事业。
五.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1977年中国2.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成为了3.1995年提出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1980年以来中国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初步(例如)5.20世纪末基本普及了,扫除了当堂检测:一、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标A,错误的标B,并在题中进行纠正)1、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是指中国近代以来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社会变革、文化品位提升影响的现代文化发展现象。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讲,它
聚焦于新的科学技术突破、新的产品技术创新、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新的
知识产权管理等。
从经济社会角度来讲,它致力于经济体制的、社会发展
的深化、社会矛盾分析的完善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等。
从文化品位角度来讲,它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发出更加先进、新颖、多元、富有创造力、有情怀的新文化。
现代科技文化的实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革新。
中国在机器研制、芯片设计、专利保护、智能信息
化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不断为人类提供技术支持,带来社会发展和
进步的历史性变革。
其次,社会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建设新型城镇化、电子政务、大数
据分析、互联网技术、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受到国际社
会的好评。
第三,文化传播。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促使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吸引、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丰富
多彩、异域情调、跨文明交流的文化现象。
综上所述。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教师补充
提出背景与目的
结合教材第一、第二自然段内容,以及对 “文化”的理解,组织学生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激发人民 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
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大 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为调动一切积极因 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设问探究:“双百”方针的实质?
思想解放,自由民主,以人为本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 的决定》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 新精神与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 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 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 义。 ——1999年6月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学重点:建国初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
立;新时期“科教兴国”及教育发展的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
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
切入主题 —引起兴趣与注意
展示我家被临海市政府评为“教育世家” 的照片,介绍前两代从教与我们这一代从教 情况:从年收入、评职称、获奖与荣誉。让 学生感受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变化之大。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实践;
文化事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及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理解“双百”方针的内涵;
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的辨证关系
师生探讨:
如何理解“文化”?
“文就是人思考的时空及内容,化就是人表达 出来的一切;文是一个人内在的一切,化是一个 人外在表达的一切;所以,文化就其内容来讲是 一个人内外结合的一个整体的概念,文化的这一 概念只有被当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才是有效的。”
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内容包括:
1.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领域的原创性突破,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
2. 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绿色环保科技发展,加强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和保护,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注重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4. 文化创新与传承:中国式现代化注重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 国际合作与科技交流: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开放合作与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和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进程,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内容包括科技创新、资源
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创新与传承,国际合作与科技交流等方面。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3、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成就:
文学:
《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电影和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湖州中学 孙 琦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的认识 1、专题内容 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 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 有关的经验教训。
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 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 2、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 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意见
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 学习 残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讨论 要求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体 说 明 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
三、内容的处理 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 内容 建国初 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以来 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2、整合与拓展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 文化事业 的矛盾。 知识内容 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 教育事业 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 整
专题16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题
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生机勃勃 百花凋零
1949 1956 1966
欣欣向荣
1976 1978
年份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知识整理
考点一
“ 双 百 ” 方 针 的 提 出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①新中国的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艺 工作者以澎湃的激情,讴歌人民共和国和祖国 背景 的革命和建设)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③目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提出 含义:艺术实行百花齐放,学术实行百家争鸣 成就:
知识整理
考点一
背景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 提出: 双 含义: 百 成就: ” 实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 方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性格局 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 针 的 意义 本保证 ②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繁荣、百花争艳的盛况 提 出
知识整理
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成就
类别 文学 创作
电影
作品名称
《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 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 歌》《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
《龙须沟》《茶馆》 《蔡文姬》《关汉卿》 戏剧 《文成公主》 艺术 精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洪湖赤卫队》歌 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研的起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走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动力 向 原因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 世 的实施 界 的 表现 中 国 科 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
专题五第1课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A.20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C.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因为“双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因为“二为”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
2.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
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答案】 B【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其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繁荣文学C.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D.繁荣艺术【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目的的掌握情况。
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 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课堂演练
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后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1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 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 但无处发表。为些,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 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 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
C
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 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 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 “神舟5号”宇宙飞船 D.籼型水稻培育成功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党和政府的重视;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3、中国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改革开放,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 7、…… 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 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 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 期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 技术的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与创新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与创新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华民族以其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在现代文明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本文将以不同领域的成就为切入点,揭示中华民族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成功与创新。
一、科技创新与技术发展中华民族在科技创新与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高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嫦娥”探测器成功实现月球着陆,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
中国的高铁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领先地位,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最安全的高铁网络之一。
二、文化艺术的繁荣与传承中华民族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传承亦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包括京剧、曲艺、书法、绘画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情趣。
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与此同时,现代中国的文艺创作也在勃发展。
诗歌、小说、电影等作品获得国际奖项,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当代文化领域的声音和创新。
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
这不仅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实质性的物质福利,也为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方式成为世界的典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同时,中国也在社会制度和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国致力于社会公平与公正,通过推进改革、开展扶贫工作等措施,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中国还通过不断发展教育、医疗保健等社会事业,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科学素质和健康水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事业中。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构建美丽中国。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点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I、考点和要求一、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二、要求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II、基础知识梳理一、第一个创作高峰(五六十年代) 1、指导思想:“双百”方针(1)提出背景:(2)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意义:P74-75 2、成就:P75二、“文革”中文化一片凋零 1、凋零原因: 2、凋零表现:▲为什么《海瑞罢官》会受到批判?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1)党内对“大跃进”错误及纠正错误所采取的调整措施等问题上的分歧有所发展(2)江青、姚文元等人的推波助澜(3)毛泽东的错误认识和对江、姚的支持说明了在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应如何评价“样板戏” 一方面,它是劳动人民和广大戏剧创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高水平的剧作;另一方面,过于呆板和其政治背景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三、第二个创作高峰(改革开放时期)(一)文艺繁荣1、指导方针:“二为”方向(1)提出背景:(2)提出: 2、成就 3、意义◆教训: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①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②要坚持“双百”方针,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为人民服务),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实质不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
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2)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十五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知识结构两弹一星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成就: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硕果累累 2号”出现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东方魔稻”年,“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 年,“银河——III ”巨型计算研制成功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地升入太空 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和政府重视扫盲工作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的项战略决策,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左”倾错误持续发展,“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进行 “文革”使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打击“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扫盲教育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双百”方针 的提出遭遇曲折文学艺术 的春天 新 中 国 的 科 技 成 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现 代 中 国 的 科 技 与 文 化研习课标课标1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梳理1、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苏联对核武器空间技术的垄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
3、水稻杂交技术(1)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4、“银河”系列计算机(1)1983年中国第一台计算程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
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
我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一、科技方面的成就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我国的核科技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国成功研发了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等核武器,并且成为全球五个拥有国际公认的核潜艇部队的国家之一。
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研发、建设自主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实现了自主发射卫星的能力,还成功研制并载人飞行发射载人飞船。
在信息技术、高铁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我国也有着巨大的突破和进步。
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更重要的是为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能够在高速铁路上畅快地穿行,得益于我国在高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我们能够使用遍布全国的无线终端支付系统,得益于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巨大发展;我们还能够享受到清洁的新能源,得益于我国在新能源技术上的成就。
二、文化方面的成就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而自1949年以来,我国在文化方面也有着许多非常值得骄傲的成就。
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共鸣,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举办了许多传统文化节日和活动,还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中,使更多的人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个人对我国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印象深刻。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精深的智慧,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许多宝贵的启示。
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使我更加关注和关心我国在文化领域的发展,我希望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我国的传统文化。
总结我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
在科技方面,我国取得了核科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众多领域的重大突破;在文化方面,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创作,加强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1. 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2. “双百”方针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
(3)经验教训:①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经验教训(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这段时间,中国的教育经过改革,加强了党的领导,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教育走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所谓的“教育改革”是依附“文化大革命”的政治行为。
整整一代人受到了影响,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事业走上了正轨,教育体制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4)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现代中国教育经过建国初期的发展、“文革”期间的曲折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辉煌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揭示了如下的经验教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深厚而丰富,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而且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开始了农业的发展,并于公元前21世纪左右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这一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古代中国还在纸张、印刷术和火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和传播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而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
此外,火药的发明也为军事和烟花爆竹的制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些科技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古代中国的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中国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著作如《红楼梦》、《水浒传》和《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不仅传达了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方方面面,还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的绘画、诗歌和音乐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并对世界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也为世界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崇尚仁爱和正直,强调个人和社会责任。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保持和谐,追求心灵的和平和平静。
而佛家思想则强调人生的苦难和解脱。
这些思想理念被无数人传承和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还在科学和数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例如,古代中国人开发了天文学、数学和农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浑天仪,并绘制了详细的星图以供导航和占星使用。
在数学领域,古代中国人创造了代数系统,提出了各类数学问题与推理方法。
这些科学和数学上的发明对整个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自从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科技和文化进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和文化强国之一、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仅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还对国际科技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现代的科技进步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铁、核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
中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如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等高科技公司的崛起以及5G技术的引领。
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世界进步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对于中国这个正在步入现代化大道的国家来说,科学技术更是至关重要。
科技的发展可以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变革与提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科学技术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一、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十分注重科技的创新。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也加大了对科技和创新的支持力度。
2015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制造业实现创新和升级,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该计划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着力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和人才。
2018年,中央财政拨付资金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不仅来自政府支持,更来自科技企业的耕耘。
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全球高科技产业的领导者之一。
例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海外并购,成为了全球重要的信息技术公司。
未来,中国科技企业还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并购等方式,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科技与城市的现代化城市是现代化的缩影。
科技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科技已经成为了城市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城市的交通、水电气、环保等各方面需要都需要使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生活质量。
例如,近年来,各大城市加大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
例如,深圳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推广共享单车,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此外,科技也在城市的建设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高科技设施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而且使得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例如,水利建设、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建筑领域的科技手段运用,使城市的建筑更加安全、节能、舒适,符合人们的需求和生活习惯。
三、科技与教育现代化教育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现在最先进文化科技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例
关于中国现在最先进文化科技制度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
例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国家,正在成为世界上先进的文化,科技,
制度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典范。
随着人民对现代化文明的追求,中国的经济
发展正在引领全球发展,正在迈向更高级的文化科技制度和社会生活方式,为世界提供了理想的范例。
从文化方面看,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以汉字为例,随着汉字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汉字也正成为许多外
国人学习的文字,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字脚本之一、再以古籍数量为例,截止2024年,中国世界上保留的古典文献已达100万种,为世界文化发
展贡献了辉煌的一页。
从科技方面看,中国正不断发展各种科技,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
2024年,中国通过科技领先的方式解决了新冠病毒的
传播问题,成功打造起先进的防疫体系,并推行了多项革新政策,包括大
数据技术,智能算法,智能学习和运筹学等,这一前沿技术对中国社会和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制度方面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从全国到地方党政机构,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定了高标准,严格的法律法规,充分保护了国民的基本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尊严和社会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时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一)措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背景 提出 意义) 2.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4.“863计划”、“火炬计划”相继实施 5.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成果:
核技术 空间技术 运载火箭研究(“神舟五号”、杨利 伟) 信息技术(“银河”计算机)
2.重大科技成果(国防科技领域、医学、农业领域)
重大科技成果: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年)
国防 科技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年) 医学: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三、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 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 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 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 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 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 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
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归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 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5.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社科院研制的鲁单十号 D.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促发展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 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D.国际上的帮助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 文化与科技
漳浦一中 郑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 文化与科技
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 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 中的主要作用。
阅读下表:
时 间
前6-前 1-400 401- 1001- 15011世纪 年 1000年 1500年 1900年
50% 62% 71% 58% 29%
重大科技成果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
“文革”期间,科技尽管有突破性进展, 但科技事业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 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①背景:文革结束,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 1985年,《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③意义:
二.新时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一)措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背景 提出 意义) 2.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4.“863计划”、“火炬计划”相继实施 5.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成果:
2009年在( A.1957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
2.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 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3.标志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A.银河Ⅰ型 B.银河Ⅱ型 C.银河Ⅲ型 D.“长征一号”
中国在世界科 技中的比例
思考: 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
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如四大发明 16世纪后,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 技取得较全面的发展
以下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经济是科技发展 的基础;科技推 动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成果
• • • • • 核技术, 空间技术. 运载火箭研究, 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
一.科研的起步、曲折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措施:
确立发展方针
成立科研机构 壮大科研队伍 编制远景规划
“自力更生”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员会 归国“游子”; 政府培养
一.科研的起步、曲折与国力的展示
文化?艺术? 1.新中国措施: 教育? 2.重大科技成果: ①文革前:进展显著,成就震惊世界 ②文革期间: 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 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新时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一)措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背景 提出 意义
重大科技成果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
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科技事业整体 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 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 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 力的竞争。 ——江泽民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 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 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
?
第三次科技 革命推动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对中国的影响?
探究
为了科研的起步,新中国采 取了什么措施?
一.科研的起步、曲折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措施:
确立发展方针
成立科研机构 壮大科研队伍 编制远景规划
“自力更生”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员会 归国“游子”; 政府培养
2.重大科技成果(国防科技领域、医学、农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