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用《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现象
溶液为红色
结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或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3.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C、A两个烧杯(如 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想象吗?B烧杯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实验1 实验2
改进实验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物理变化)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隔的大小:固体 < 液体 < 气体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活动与探究
物质 O2 CO2
固体碘 碘蒸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相_同_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 不同
化学性质
能支持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能使淀粉变蓝 也能使淀粉变蓝
4.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思考:你看到物质的运动了吗?为什么?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想一想
阅读教材P48-49
苯分子 两图片说明了分子(或原子)小。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硅原子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分子的特点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如沙堆的构成实验)-常温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3×10-26 kg
例如: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 PPT课件 图文
水
酒精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酒精与水混合后
分子间存在间隔
气
体
固
体
液
体
巩固练习
1、下列例子能说明分子有哪些特征?
① 人类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 子的存在
② 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③ 水从液态变成气态,体积增大 ④ 把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储存 ⑤ 墙内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是可分的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D )
A.湿衣服晾干
B.糖块在水中自动溶解
C.校园内到处可嗅到桂花香
D.今年春季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首先是分子分解 成 原子 ,然后这些 原子 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直 接构成其它物质,因此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 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可再
不同点 分
分
联系
注意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 原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 但不能笼统认为分子比原子大。
小结: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1、很小,质量很轻 2、在不断的运动 3、之间有间隔
油不能解渴
油分子和水分子不同 水能解渴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微粒
O
H
H
H O
H
H2O 通电 H2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与原子 ( 28张PPT)
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移动原子画出来
13 比例尺为 l∶10
可见: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水分子的质 量约是:
3×10
-26
kg
一滴水中大约有 21 1.67×10 个 水分子
这些数字说 明了什么?
请猜想:1.67×1021个水分 子由10亿人日夜不停地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 多少年?
品红在热水 里扩散更快
脑筋急转弯
1+1在什么时 候不等于2?
哲理故事
一名徒弟跟随师傅学习多年,自以为学会了师傅的所有本
领,他提出要下山。师傅说:“行,你最后替师傅我办一件事。”
徒弟很高兴的答应了师傅的要求,师傅给了他一个桶,说:“你
到山上用石头把它装满了。”徒弟很快就用石头把桶装满了,提 到师傅的面前,师傅问他:“桶装满了吗?”“满了师傅。”师 傅顺手抓起一把沙子撒了进去,沙子进入没有漏出来,师傅问: “桶装满了吗?”徒弟提起桶出去,他把沙子装了进去,一会儿 回来,师傅又问:“真的满了吗?”“满了”师傅又把一瓢水撒 惭愧地低下了头。
了进去,一滴水都没有漏出来,这时,徒弟意识到师傅的用意了,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
10mL
水
20mL
10mL
酒 精
混合后的溶液
实验探究:水和空气的压缩
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筒末 端பைடு நூலகம்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A
学习反思,自我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
分子和原子说课ppt课件
三、教学策略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 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讨论及总结。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分子运动和分子破 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情 境激学、 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今天你有 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水结冰是由于( ) A、水分子运动停止了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变小了
2、如右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 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 A处推到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 间 。
实验探究1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实验探究2: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
酚 酞溶液,搅拌均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2:
从这一现象 中你可以得 出哪些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 来。”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 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 解释:( ) A、热胀冷缩 B、花香四溢 C、食物腐败 D、酒精挥发
分子和原子说 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化 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二课题的内容。本 节课是在物质的变化和混合物、纯净物等宏观概念的 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从本节课 开始将会接触到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确立物质是 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认识。这为以后学习化学 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做了准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课件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学以致用:
1.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C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无间隔 B.液态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C.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
3.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 是由于( C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1. 巩固本堂课知识点,预习下部 分内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课后习题1、3。
加油! ^_^
现象 空气容易压缩,水和沙子较难压缩
微观解释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比较小,气 体物质中,微粒之间间隔比较大。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通常情况下:
同一物质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二、分子的特性: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 也没有变。
加热
水
水蒸气
1、水的蒸发
观察水通电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思考在 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通电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重新 组合
氧分子 氢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 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学以致用:
1.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C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无间隔 B.液态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C.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
3.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 是由于( C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1. 巩固本堂课知识点,预习下部 分内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课后习题1、3。
加油! ^_^
现象 空气容易压缩,水和沙子较难压缩
微观解释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比较小,气 体物质中,微粒之间间隔比较大。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通常情况下:
同一物质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二、分子的特性: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 也没有变。
加热
水
水蒸气
1、水的蒸发
观察水通电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思考在 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通电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重新 组合
氧分子 氢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 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课件
原子的特点:小、动、有空隙
1、铜丝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宏观上: 物质的种类不同 微观上: 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2、我们身边接触过的物质,如水、氧气、二
氧化碳、氢气等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H2O
氧气(O2)
氧分子
O2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分子
CO2
氢气(H2)
氢分子
一、分子和原子
物质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他们的微粒不同。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H
H
O O
H
分解
O
H H
H
O
H
重新 组合Biblioteka O OH H+
H H
两个氢分子
H
两个水分子
交流讨论3: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呢? 你可以获得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H
H 两个水分子
四个氢原子 两个氧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两个氢分子
交流讨论2: 化学变化中原子能否再分?
结论: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 不可再分。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前后, 原子种类 和 原子数目 , 没有发生改变。
一、分子和原子
1、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一、分子和原子
1、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原子 构成的。 分子是由 2 、水的蒸发和水分解成氧气与氢气这两个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判断依据呢? 物质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他们的微粒不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共25张PPT)
采用高中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
创新点
验,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
能够较好的理解本节课微观抽象的知识;
疑惑点 从哪个角度来讲解氧化汞是由分子构成的?
感谢各位 专家评委的倾听!
利用分组教学(每四人一组),让学生亲 自动手拼出常见分 子的模型,并利用水 分子的球棍模型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进一步理解分 子原子的定义以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时20分21.11.913:20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时20分17秒13:20:179 November 2021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以上都不是
六、说板书设计
分 子
一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可
以
分
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为
原
子三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七、 说教学反思
对于分子概念的教学是难点,所以我采用
成功点 分组教学和动画演示水电解的过程,让学
生充分讨论得出分子的概念;
水蒸发
水蒸发时,只是分子 间的间隔变大,水分 子本身不变
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16张ppt)课件
C),理由是 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盐酸, 其运动速度快 。
B A C
甲:浓氨水
中点
乙:浓盐酸
实验探究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后小于 100 mL。
【得出结论】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 间隔 的; ②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 液体分子间的
间隔 大于 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在通常情况下: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 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D
)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 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
水就不存在了。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 是( B )
(2)原子总是 不断运动着
(3)原子间有 间隔 。
着;
三、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一:分子运动现象P49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实验一现象:溶液为无色 ; 结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 溶液为红色 ; (2)实验二现象: 结论: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
烧杯 A (3 ) 溶液逐渐变红。 现象
解释
溶液不变色。
烧杯 B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与水结合成氨水,溶液显碱性,从而使 溶液变红
【探索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氨水做实验呢?
氨水易挥发,能很快看到现象。 (2)为什么是氨水的微粒进入了酚酞中,而不是 酚酞的微粒进入氨水中呢?这说明了什么? 氨水易挥发,氨分子运动速度快;这说明不 同的微粒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 优秀PPT
比较一样,是因为 B (3)食盐放入热水中,很快整杯水都有咸味说明 __A__ (4)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__C__
3、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 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 下瓶颜色逐渐 变淡 ,最后,上、下两瓶 颜色 相同 此现象说明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 继续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再见
❖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积都很小
实验探究一: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
烧杯A
烧杯B
现 象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无明显变化
浓氨水有挥发性,酚酞没有挥发 B烧杯中的氨分 性,A烧杯中 解 子运动,进入 A 的酚酞分子没 释 烧杯中,形成氨 有运动到B烧 水使酚酞溶液变 杯中
3、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 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 下瓶颜色逐渐 变淡 ,最后,上、下两瓶 颜色 相同 此现象说明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 继续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再见
❖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积都很小
实验探究一: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
烧杯A
烧杯B
现 象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无明显变化
浓氨水有挥发性,酚酞没有挥发 B烧杯中的氨分 性,A烧杯中 解 子运动,进入 A 的酚酞分子没 释 烧杯中,形成氨 有运动到B烧 水使酚酞溶液变 杯中
人教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 课件
▪
8.我们要善于通过题目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 并通过 对诗中 意象及 其特征 的分析 ,知人 论世, 以及诗 中表达 诗人情 感倾向 的语句 来深入 理解诗 歌内容 ,领会 诗人情 感,把 握诗歌 主题
▪
9.诗的最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把 作者对 朋友的 同情和 思念寄 托给明 月,希 望自己 能追随 友人到 贬谪的 偏远之 地,慰 藉朋友 的孤独 ,表达 了对友 人牵挂 之情。
▪
Hale Waihona Puke 6.在神秘外星文明的指引下,主人公 发现了 关于宇 宙生命 的巨大 秘密。 业内人 士认为 ,该片 为盲人 开启了 科幻之 门,打 破了传 统电影 必须依 赖视觉 效果的 限制, 让盲人 也能感 受到科 幻的魅 力所在 。
▪
7.写景抒情诗中常见的情感有对自然 美景、 田园风 光的喜 爱和留 恋,对 祖国大 好河山 的赞美 和热爱 ,漂泊 在外的 羁旅之 苦和思 乡之情 ,对闲 适隐逸 生活的 向往和 追求, 依依惜 别之情 ,爱国 忧国之 思。等 等。
无色酚酞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 遇浓氨水变红色。
人教初中化学九上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课件
【学生探究】 要求:不让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接触你能
将圣诞树上的白花变成红色吗? 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 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
四人一组讨论出一套可行的实验方案。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水
酒精
混合后
【小结】 你本节课学到什么?你能用这些知 识介绍生活中的现象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踏 花 归 去 马 蹄 香
传播
实验1 品红的扩散
一、微粒真实存在的
初中化学实用《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不方便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 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 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意点:
1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 子 中子(不带电)
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由于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的电量相 等,但电性相反, 所以原子呈电中 性。 不 显 电 性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 数
电子(带负电)
(核外)
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
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 系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26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35 56
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本节小结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用一句话概括原子 的结构
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 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 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 质量;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的数,它们数量 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带电
表(1)
原子种类 氢 氧 碳 铁 原子质量(kg) 1.67*10-27 2.657*10-26 1.993*10-26 9.288*10-26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优秀课件
200ml
200ml
200ml
100ml
100ml
100ml
100ml酒精
100ml水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混合后<200ml
思考
为什么气体比液体、固体容易被压缩?
固态
液态
气态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 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
花香四溢-而改变 ×
课堂反馈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之和总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 (3)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 (4)气体比固体容易被压缩。
课堂小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2.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同分子)。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
课堂反馈
1.下列现象解释是否正确?
×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分子和原子》课件 (第1课时)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实验 品红的扩散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观察发生的现象。
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 看不见的微粒构成,这就是:分子、原子。
物质
扩散 凝聚
粒子
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扫描隧道显微镜
初中化学3.1 分子和原子公开课课件
本节课件是初中化学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公开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教学作用。课件详细分析了教材地位、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针对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模糊认识,设计了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激学、联想推理以及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探索新知,巩固并提升对分子、原子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解。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呈现的物质粒子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原子的存在。此外,课件还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演示,如通过设计实验证明微观粒子的不断运动,以及举例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分子的运动性。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
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 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 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 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 111 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 _____
表(1)
原子种类
氢 氧 碳
原子质量(kg)
1.67*10-27 2.657*10-26 1.993*10-26
铁
9.288*10-26
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不方便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一定质量的微粒,普 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 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 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子,其中 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电荷,从而形成 了中性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 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意点:
1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1.933×10-26千克)的1/12: = 1.933×10-26千克×1/12= 1.66 ×10-27千克 问题: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千克,一 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4×10-26千克。计算铁、氢的相 对原子质量。 解: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288×10-26千克/ 1.66 ×10-27千克≈ 56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74×10-26千克/ 1.66 ×10-27千克≈ 1 答:铁、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1。
原子的自白
课后作业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
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 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 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 行星原子模型):原子 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 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 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 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 运动。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本节课我们要知道
1、原子的内部结构 2、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回顾
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分子、原子、离子
水 水分子
通电 分解
氢气 + 氧气 氢分子 + 氧分子
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 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ALeabharlann 56克 B 56B)
C 9.288*10-26 Kg
D 1/56
B
3 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
A 质子
B 质子 电子
C 质子 中子 电子 D 质子 中子
课 堂 练 习 4 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核电荷 数为13,则铝原子由( 13 )个质子和 ( 14 )个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核外有 ( 13 )个电子作高速运动而构成.整个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一.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每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
(带负电)
原子
(不显电性)
原子核
(带正电)
质子(核电核数): 每个带1个单 位正电荷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你想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究竟有多大吗?
原子与乒乓球体积比相当于乒乓球与 地球的体积之比。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体育场 )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 度偏转几乎被弹回 少数α粒子发生 较大偏转 大多数α粒子没偏转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
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 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 层模型):当原子只有 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 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 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 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 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 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 道。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课堂练习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在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不一定 相等 C 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 高速运动 D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 可以不同
课堂练习
2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原子核(蚂蚁)
用一句话概括原子的结构
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 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 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 质量;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的数,它们数量 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带电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碳 氧 钠
1 6 8 11
0 6 8 12
1 6 8 11
氯
铁
17
26
18
30
17
26
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吗?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在原子中什么相等?
原子构成中的规律:
(1)、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氢原子不含) (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 系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26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35 56
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 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节小结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 子
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不 显 电 性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 电子的电量相等, 但电性相反,所以 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带负电) (核外)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 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 值,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却不能再分。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2、如果能再分,原子又由那些微粒构 成的?
他们……揭开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卢瑟福 汤姆生
道尔顿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
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 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练习1
正电 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 负电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 质子 中子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 _______和 ______构成。由于它们所 相等 相反_____,所以整个原子 不显______(填显 带的电荷 _______ ,电性 或不显)电性。 分子;化学变化中的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原子 ;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质子 原子核_; 最小粒子是______ _ _和_____ 电子 ;决定原 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中子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 原子核 。 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