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用《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现象
溶液为红色
结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或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3.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C、A两个烧杯(如 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想象吗?B烧杯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实验1 实验2
改进实验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物理变化)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隔的大小:固体 < 液体 < 气体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活动与探究
物质 O2 CO2
固体碘 碘蒸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相_同_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 不同
化学性质
能支持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能使淀粉变蓝 也能使淀粉变蓝
4.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思考:你看到物质的运动了吗?为什么?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想一想
阅读教材P48-49
苯分子 两图片说明了分子(或原子)小。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硅原子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分子的特点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如沙堆的构成实验)-常温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3×10-26 kg
例如: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 PPT课件 图文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 PPT课件 图文


酒精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酒精与水混合后
分子间存在间隔






巩固练习
1、下列例子能说明分子有哪些特征?
① 人类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 子的存在
② 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③ 水从液态变成气态,体积增大 ④ 把石油气压缩到钢瓶中储存 ⑤ 墙内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是可分的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D )
A.湿衣服晾干
B.糖块在水中自动溶解
C.校园内到处可嗅到桂花香
D.今年春季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首先是分子分解 成 原子 ,然后这些 原子 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直 接构成其它物质,因此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 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 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可再
不同点 分

联系
注意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分成 原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 但不能笼统认为分子比原子大。
小结: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1、很小,质量很轻 2、在不断的运动 3、之间有间隔
油不能解渴
油分子和水分子不同 水能解渴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微粒
O
H
H
H O
H
H2O 通电 H2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与原子 ( 28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与原子  (  28张PPT)

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移动原子画出来
13 比例尺为 l∶10
可见: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水分子的质 量约是:
3×10
-26
kg
一滴水中大约有 21 1.67×10 个 水分子
这些数字说 明了什么?
请猜想:1.67×1021个水分 子由10亿人日夜不停地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 多少年?
品红在热水 里扩散更快
脑筋急转弯
1+1在什么时 候不等于2?
哲理故事
一名徒弟跟随师傅学习多年,自以为学会了师傅的所有本
领,他提出要下山。师傅说:“行,你最后替师傅我办一件事。”
徒弟很高兴的答应了师傅的要求,师傅给了他一个桶,说:“你
到山上用石头把它装满了。”徒弟很快就用石头把桶装满了,提 到师傅的面前,师傅问他:“桶装满了吗?”“满了师傅。”师 傅顺手抓起一把沙子撒了进去,沙子进入没有漏出来,师傅问: “桶装满了吗?”徒弟提起桶出去,他把沙子装了进去,一会儿 回来,师傅又问:“真的满了吗?”“满了”师傅又把一瓢水撒 惭愧地低下了头。
了进去,一滴水都没有漏出来,这时,徒弟意识到师傅的用意了,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
10mL

20mL
10mL
酒 精
混合后的溶液
实验探究:水和空气的压缩
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筒末 端பைடு நூலகம்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A
学习反思,自我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

分子和原子说课ppt课件

分子和原子说课ppt课件

三、教学策略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 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讨论及总结。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分子运动和分子破 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情 境激学、 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今天你有 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水结冰是由于( ) A、水分子运动停止了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变小了
2、如右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 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 A处推到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 间 。
实验探究1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实验探究2: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
酚 酞溶液,搅拌均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2:
从这一现象 中你可以得 出哪些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 来。”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 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 解释:( ) A、热胀冷缩 B、花香四溢 C、食物腐败 D、酒精挥发
分子和原子说 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化 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二课题的内容。本 节课是在物质的变化和混合物、纯净物等宏观概念的 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从本节课 开始将会接触到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确立物质是 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认识。这为以后学习化学 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做了准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分子和原子》课件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学以致用:
1.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C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无间隔 B.液态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C.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
3.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 是由于( C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1. 巩固本堂课知识点,预习下部 分内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课后习题1、3。
加油! ^_^
现象 空气容易压缩,水和沙子较难压缩
微观解释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比较小,气 体物质中,微粒之间间隔比较大。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通常情况下:
同一物质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二、分子的特性: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 也没有变。
加热

水蒸气
1、水的蒸发
观察水通电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思考在 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通电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重新 组合
氧分子 氢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物理变化: 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课件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课件

原子的特点:小、动、有空隙
1、铜丝和金刚石的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宏观上: 物质的种类不同 微观上: 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2、我们身边接触过的物质,如水、氧气、二
氧化碳、氢气等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H2O
氧气(O2)
氧分子
O2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分子
CO2
氢气(H2)
氢分子
一、分子和原子
物质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他们的微粒不同。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H
H
O O
H
分解
O
H H
H
O
H
重新 组合Biblioteka O OH H+
H H
两个氢分子
H
两个水分子
交流讨论3: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是否发生了改变? 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呢? 你可以获得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H
H 两个水分子
四个氢原子 两个氧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两个氢分子
交流讨论2: 化学变化中原子能否再分?
结论:在化学变化中, 原子 不可再分。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前后, 原子种类 和 原子数目 , 没有发生改变。
一、分子和原子
1、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
一、分子和原子
1、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原子 构成的。 分子是由 2 、水的蒸发和水分解成氧气与氢气这两个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判断依据呢? 物质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他们的微粒不同。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共25张PPT)

采用高中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
创新点
验,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
能够较好的理解本节课微观抽象的知识;
疑惑点 从哪个角度来讲解氧化汞是由分子构成的?
感谢各位 专家评委的倾听!
利用分组教学(每四人一组),让学生亲 自动手拼出常见分 子的模型,并利用水 分子的球棍模型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进一步理解分 子原子的定义以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时20分21.11.913:20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时20分17秒13:20:179 November 2021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以上都不是
六、说板书设计
分 子
一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子三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七、 说教学反思
对于分子概念的教学是难点,所以我采用
成功点 分组教学和动画演示水电解的过程,让学
生充分讨论得出分子的概念;
水蒸发
水蒸发时,只是分子 间的间隔变大,水分 子本身不变
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16张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16张ppt)课件

C),理由是 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盐酸, 其运动速度快 。
B A C
甲:浓氨水
中点
乙:浓盐酸
实验探究二: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
50 mL的酒精和50 mL的水混合后小于 100 mL。
【得出结论】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 间隔 的; ②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于 液体分子间的
间隔 大于 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在通常情况下: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 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D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 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
水就不存在了。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 是( B )
(2)原子总是 不断运动着
(3)原子间有 间隔 。
着;
三、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一:分子运动现象P49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实验一现象:溶液为无色 ; 结论: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 溶液为红色 ; (2)实验二现象: 结论: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烧杯 A (3 ) 溶液逐渐变红。 现象
解释
溶液不变色。
烧杯 B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与水结合成氨水,溶液显碱性,从而使 溶液变红
【探索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氨水做实验呢?
氨水易挥发,能很快看到现象。 (2)为什么是氨水的微粒进入了酚酞中,而不是 酚酞的微粒进入氨水中呢?这说明了什么? 氨水易挥发,氨分子运动速度快;这说明不 同的微粒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 优秀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 优秀PPT
比较一样,是因为 B (3)食盐放入热水中,很快整杯水都有咸味说明 __A__ (4)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__C__
3、如图所示,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 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 下瓶颜色逐渐 变淡 ,最后,上、下两瓶 颜色 相同 此现象说明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述 、描写 结合在 一起。

4.借景抒 情又称 寓情于 景,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当两瓶气体混合后微粒 继续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再见

1.当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顶不住的时候 ,并不 是最后 的时刻 ,而是 我们的 精神崩 溃了。 那你只 要坚持 精神的 重整, 坚持精 神的出 发,其 实当我 们觉得 ,那是 万劫不 复的情 景,也 依然可 以去找 到它的 出口, 也依然 可以坚 持过来
积都很小
实验探究一: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
烧杯A
烧杯B
现 象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无明显变化
浓氨水有挥发性,酚酞没有挥发 B烧杯中的氨分 性,A烧杯中 解 子运动,进入 A 的酚酞分子没 释 烧杯中,形成氨 有运动到B烧 水使酚酞溶液变 杯中

人教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 课件

人教初中化学九上.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 课件


8.我们要善于通过题目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 并通过 对诗中 意象及 其特征 的分析 ,知人 论世, 以及诗 中表达 诗人情 感倾向 的语句 来深入 理解诗 歌内容 ,领会 诗人情 感,把 握诗歌 主题

9.诗的最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把 作者对 朋友的 同情和 思念寄 托给明 月,希 望自己 能追随 友人到 贬谪的 偏远之 地,慰 藉朋友 的孤独 ,表达 了对友 人牵挂 之情。

Hale Waihona Puke 6.在神秘外星文明的指引下,主人公 发现了 关于宇 宙生命 的巨大 秘密。 业内人 士认为 ,该片 为盲人 开启了 科幻之 门,打 破了传 统电影 必须依 赖视觉 效果的 限制, 让盲人 也能感 受到科 幻的魅 力所在 。

7.写景抒情诗中常见的情感有对自然 美景、 田园风 光的喜 爱和留 恋,对 祖国大 好河山 的赞美 和热爱 ,漂泊 在外的 羁旅之 苦和思 乡之情 ,对闲 适隐逸 生活的 向往和 追求, 依依惜 别之情 ,爱国 忧国之 思。等 等。
无色酚酞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 遇浓氨水变红色。
人教初中化学九上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课件
【学生探究】 要求:不让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接触你能
将圣诞树上的白花变成红色吗? 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 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
四人一组讨论出一套可行的实验方案。
3、分子之间有间隔

酒精
混合后
【小结】 你本节课学到什么?你能用这些知 识介绍生活中的现象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踏 花 归 去 马 蹄 香
传播
实验1 品红的扩散
一、微粒真实存在的

初中化学实用《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初中化学实用《分子和原子》教学课件

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不方便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 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 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意点:
1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 子 中子(不带电)
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由于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的电量相 等,但电性相反, 所以原子呈电中 性。 不 显 电 性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 数
电子(带负电)
(核外)
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
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 系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26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35 56
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本节小结
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用一句话概括原子 的结构
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 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 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 质量;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的数,它们数量 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带电
表(1)
原子种类 氢 氧 碳 铁 原子质量(kg) 1.67*10-27 2.657*10-26 1.993*10-26 9.288*10-26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优秀课件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优秀课件

200ml
200ml
200ml
100ml
100ml
100ml
100ml酒精
100ml水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混合后<200ml
思考
为什么气体比液体、固体容易被压缩?
固态
液态
气态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 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花香四溢-而改变 ×
课堂反馈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之和总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 (3)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 (4)气体比固体容易被压缩。
课堂小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2.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同分子)。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
课堂反馈
1.下列现象解释是否正确?
×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分子和原子》课件 (第1课时)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实验 品红的扩散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观察发生的现象。
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 看不见的微粒构成,这就是:分子、原子。
物质
扩散 凝聚
粒子
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扫描隧道显微镜

初中化学3.1 分子和原子公开课课件

初中化学3.1 分子和原子公开课课件
本节课件是初中化学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公开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教学作用。课件详细分析了教材地位、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针对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模糊认识,设计了探究式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激学、联想推理以及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探索新知,巩固并提升对分子、原子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理解。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呈现的物质粒子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原子的存在。此外,课件还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演示,如通过设计实验证明微观粒子的不断运动,以及举例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分子的运动性。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 (N.Bohr,1885~1962)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
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 数少,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 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 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 111 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 _____
表(1)
原子种类
氢 氧 碳
原子质量(kg)
1.67*10-27 2.657*10-26 1.993*10-26

9.288*10-26
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不方便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种带负电、有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J.J.Thomson ,1856~1940)
一定质量的微粒,普 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 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 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 正电荷的粒子,其中 镶嵌着许多电子,中 和了电荷,从而形成 了中性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 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意点:
1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1.933×10-26千克)的1/12: = 1.933×10-26千克×1/12= 1.66 ×10-27千克 问题: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千克,一 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4×10-26千克。计算铁、氢的相 对原子质量。 解: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288×10-26千克/ 1.66 ×10-27千克≈ 56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74×10-26千克/ 1.66 ×10-27千克≈ 1 答:铁、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1。
原子的自白
课后作业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
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 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 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 行星原子模型):原子 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 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 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 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 运动。
第二节
原子的结构
本节课我们要知道
1、原子的内部结构 2、表示原子质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回顾
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分子、原子、离子
水 水分子
通电 分解
氢气 + 氧气 氢分子 + 氧分子
结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 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ALeabharlann 56克 B 56B)
C 9.288*10-26 Kg
D 1/56
B
3 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
A 质子
B 质子 电子
C 质子 中子 电子 D 质子 中子
课 堂 练 习 4 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核电荷 数为13,则铝原子由( 13 )个质子和 ( 14 )个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核外有 ( 13 )个电子作高速运动而构成.整个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一.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每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
(带负电)
原子
(不显电性)
原子核
(带正电)
质子(核电核数): 每个带1个单 位正电荷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
你想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究竟有多大吗?
原子与乒乓球体积比相当于乒乓球与 地球的体积之比。
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原子(体育场 )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 (E.Rutherford,1871~1937)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 度偏转几乎被弹回 少数α粒子发生 较大偏转 大多数α粒子没偏转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
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 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 层模型):当原子只有 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 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 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 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 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 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 道。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
课堂练习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 在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与核外的电子数不一定 相等 C 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 高速运动 D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 可以不同
课堂练习
2 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原子核(蚂蚁)
用一句话概括原子的结构
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 带负电的绕核作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 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 质量;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的数,它们数量 相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带电
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碳 氧 钠
1 6 8 11
0 6 8 12
1 6 8 11


17
26
18
30
17
26
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吗?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在原子中什么相等?
原子构成中的规律:
(1)、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氢原子不含) (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 系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铁 质子数 1 6 8 11 17 26 中子数 0 6 8 12 18 3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26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23 35 56
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 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本节小结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 子
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不 显 电 性
由于原子核和核外 电子的电量相等, 但电性相反,所以 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带负电) (核外)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 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 值,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却不能再分。究竟原子能不能再分?
2、如果能再分,原子又由那些微粒构 成的?
他们……揭开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卢瑟福 汤姆生
道尔顿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
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 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
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练习1
正电 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 负电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 质子 中子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 _______和 ______构成。由于它们所 相等 相反_____,所以整个原子 不显______(填显 带的电荷 _______ ,电性 或不显)电性。 分子;化学变化中的 2、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原子 ;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质子 原子核_; 最小粒子是______ _ _和_____ 电子 ;决定原 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中子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 原子核 。 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