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端午的鸭蛋
17.端午的鸭蛋(浅层阅读+深层阅读+语文积累,共39张PPT)
5、在这些特有的风俗中,作者为什么 只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这其中融入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高邮咸鸭蛋出名,是家乡的特产,挂
“鸭蛋络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很
多乐趣,所以对小小的鸭蛋感兴趣。
语文积累——我国一些地方的端午风俗
• 江苏:不论贫富,必买石 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各家皆以清水一盆,加入 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 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
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 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四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A“平淡而有味”: ①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
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
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
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
却疑账主怕灵符。
平淡而有味
语言特色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端 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 端阳
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 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
”为句式说一段话来感受
一下作者的赞美与自豪之情
①名声远播
你肃然起敬
居然让苏南、浙江的人因此对
②与众不同 居然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
③令人惊喜 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奇不已
④历史悠久(“老品牌”、“老字号”)200
多年前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就有了记载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全套教案+图片+素材(人教新课标初二下)粽子由来久花样多doc初中语文
第17课《端午的鸭蛋》全套教案+图片+素材(人教新课标初二下)粽子由来久花样多doc初中语文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世界各地的华
人,不管是本地、中国、台湾、香港,依旧海外
的唐人街,都会按传统,在农历五月初五前预备
各式粽子应节。
但你明白吗,粽子的由来已久,汉代许慎
的?讲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 的记
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
只是,在古代,粽子但是称为角黍。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
角黍,而称粽子了。
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专门大的差不,连”裹" 的形状,也有专门
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
此外,一样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而粽子的口味,也依地点的不同,而有差异,唐代时,长安街有许多粽子铺,有多种果仁馅。
粽子的名称变化
西晋周处?风土记?讲,端午节用菰叶裹黍米栗枣,叫做筒粽,也叫角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晰讲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因此称”角黍〃或。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端午的鸭蛋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17《端午的鸭蛋》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 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 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 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学习课文
学习第二部分。
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 了哪些内容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 尤为别处所不及。 这段文字写法上的特点是轻松幽默,流露出 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明确: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 尤其是双黄鸭蛋,因此作者对 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
小结:
文章介绍 高邮鸭蛋,写 得有声有色, 跌宕起伏,对 家乡的自豪之 情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
•学习第三部分
提问3
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你是如何理解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的东晋车胤“囊萤” 夜读的故事的
明确: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 的习俗,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 选到孩子们的吃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 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和在故乡时的少年 人的视觉交织在一起,以童趣写出了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乡的依恋和热爱。 课文结尾,作者写了东晋车胤”囊萤” 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 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 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 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整体现了汪曾 祺闲适自由的风格。(不求统一的答案。)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门楣(méi )
苋菜( xià n )
籍贯( jí ) 硝药(xiāo ) 腌腊(yān ) 大襟( jīn ) 车胤(yìn )
解释下列词语。
门楣: 门框上的横木。 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 奇怪,使人不明白。 籍贯: 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 迷信传说中指主管某个城的神。 肃然: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 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
17端午的鸭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 午佳节。然而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 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 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你对此有何看法?
甲:人家申报成功了,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尽管这节日的“出生证”在我们这里,但谁叫 我们这几年连粽子都懒得吃了,而人家却有 “规模和气派”地发展起端午节文化了呢!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汪曾祺
与攸县的端午风俗相比,作者 家乡的风俗有哪些独特之处?
速读课文,在下面 括号内填上一个动词, 以表明“端午”与“鸭蛋” 之间的联系。
端午( )鸭蛋
请你联系文章,以高邮人的身份来 说几句广告语,向来宾推销一下高 邮咸蛋。
感情
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 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感受
乙:端午节等会不会被“端”走,根本 还在于我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问题, 那就是我们对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 热爱,以及热爱到何种程度。
丙:与情人节、圣诞节等一系列洋节近 年来在中国的火爆热闹相比,端午等中 国传统佳节实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丁:我们看看屈原是怎么死的,人们 为什么纪念他,就会明白端午节一旦 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求:平淡 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 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 出来吗?
1、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 子蠢,有的秀气。
2、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 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
3、只有一点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香包除外形活泼多样之外,也
有趋吉避凶的含意。 这一天,家家 户户门口都挂艾草或蒲草,小孩子身 上挂着「艾虎」的香囊,男人喝雄黄 酒,传说有避邪、求吉祥的作用。 端午节包粽子、吃 鸭蛋洋溢着中国传统文 化的特色。
。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 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 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 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 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 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 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 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 成后来的粽子样。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
1997),江苏高邮人, 作家。代表作有《受戒 》、《大淖记事》等小 说,《蒲桥集》等散文 集。他的行文如同随意 聊天,于自然而然中写 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 活的妙处。文风闲适自 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 工,不刻意追求结构的 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 了整体的严谨与谐。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
例: 1、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
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 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 2、这是远近闻名 的鸭蛋,因为‚我在苏南
、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 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通过这些反映出作者满怀着自 豪和喜爱之情介绍高邮的鸭蛋。 • 作者用这些事实,通过平淡而 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 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源于作 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源于那深 深的故乡情节。
课文小结
端 午 的 鸭 蛋
活情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的感 怀: 端午的风俗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想对 。故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乡 的 名声(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自 久远)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豪 家乡的鸭蛋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 、 质细而油多 引袁枚文 热 爱 特色 作证 之 蛋白而柔嫩 以北京鸭蛋相比 情 , 挂“鸭蛋 囊萤映雪的故事 对 端午的鸭蛋 络子” 童 敲破“空 年 联想 头吃 鸭蛋壳装萤 生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的散文风格
汪曾祺的行文如同随意聊天,于自然而 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 文风闲适自由,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不 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中体现了 整体的严谨与和谐。
关键词: 闲适自由
端午的风俗 端 午 的 鸭 蛋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这种层层递进、环 环相扣的结构,你在 文中还能找到一例 吗?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高邮大麻鸭 是著名的鸭种。鸭 多,鸭蛋也多。高 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 了名。
端 午 的 鸭 蛋
名声
家乡的鸭蛋
特色
挑鸭蛋 挂鸭蛋
端午的鸭蛋
吃鸭蛋
玩蛋壳
情感: 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对童年生活 的怀念。
课文以什么样的线索展开的?你认为这样的行文 线索严谨吗?为什么?
线索-------作者从端午的风俗写到家乡的鸭蛋。 行文------作者行文自然,如同随意聊天,但自由 之中透出严谨和谐。 作者写端午的风俗是介绍总体背景-----由其中一 个风俗十二红引出家乡的鸭蛋-------自然引出端 午节的鸭蛋,环环相扣,徐徐道来,一丝不乱。
与有荣焉: 因而也感到荣幸。
囊萤映雪: 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 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后形容 读书刻苦勤奋。
整体感知
根据内容,你觉得课文写了哪 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 端午风俗(1) 家乡鸭蛋(2、3) 端午鸭蛋(4、5、6)
一、家乡端午风俗
预描 设绘 背端 景午 气 氛 , 为 介 绍 鸭 蛋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 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 上的追求:
1.平淡而有味,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 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
1.“平淡而有味”例
17、端午的鸭蛋
贴五毒
喝雄黄酒,画“王”字
忆端午 说鸭蛋
作者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
请用“这是 的鸭蛋,因为 (找出文中相 关的语句)”的句式说一段话,谈一谈你读到的高邮 鸭蛋。 例如: 这是与众不同的鸭蛋,因为“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 输出。”
忆端午 说鸭蛋
①名声远播的……,因为‚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 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 蛋’ 。‛ ②吃法多样的……,因为‚‘可以带壳切开吃’‘可以用筷子挖 着吃’‘可以和豆腐炒着吃——朱砂豆腐’‛…… ③令人惊喜的……,因为‚鸭蛋‚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喜不已。‛ ④历史悠久的……,因为 ‚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就曾在他的 《随园食单·小菜单》里提到‘高邮腌蛋’。注意有关袁枚的注解: 1716-1797。袁枚写随园食单中的腌蛋一节距离现在少说也有 200年 了,可谓‘老品牌’、‘老字号’了。 ‛ ⑤质细而油多的……,因为‚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 来了。‛
ng 粽子 zò 门槛 kǎn
蝎子 xiē
肃然起敬 sù
囊萤映雪 ná ng 城隍庙 huá ng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地表示敬意。 与有荣焉:因而也感到荣幸。
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 囊萤映雪:
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后形容读书刻苦 勤奋。 曾经沧海 看过沧海之后,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 难为水: 了;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 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2、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什么特点? • 作者家乡的鸭蛋有三个特点:质细、油多、蛋 黄红。 • 3、作者笔下的端午的鸭蛋引发了哪些趣事? 挂“鸭蛋络子”、挑鸭蛋、吃鸭蛋、做鸭蛋 灯。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端午的鸭蛋家乡的端午,特别多风俗与外地一样、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依然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不?喝雄黄酒。
用酒与的雄黄在小孩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特别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能够熏五毒。
小小孩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因此我们那儿的小孩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只是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因此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您们那儿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能够成批输出。
双黄鸭蛋味道事实上无特别处。
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快乐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只是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与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
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 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 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
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
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 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 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 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答有关与无关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参考答案:
答:有关。作者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 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荧,很自然,很随意, 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结 构 提 2.阅读第二~三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示
3.阅读第四~六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首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都写了哪些习俗?
答:写了“系百索子”、“作香角子”、“贴五毒、贴 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七种习 俗。
2、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 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认识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 从唐代以来规定的重要节日。 又称端午节。古人把五月也 称作“午月”,五日又常写 作“午日”,“端”又是 “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 五就叫“端午”;还有叫 “重午”,或者是“端阳” 节的。
端午的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 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 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 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 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 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 屈原 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佩香囊:端午
节小孩佩香囊,不 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 风。香囊内有朱砂、 雄黄、香药,外包 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 成索,作各种不同 形状,结成一串, 形形色色,玲珑夺 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课件
一、课前导入
1.观察图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
2.问学生们: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学生可以围绕传统风俗、节气、食品文化等方面进行回答,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二、课文探究
1. 初读课文
1.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2.让学生自读,找出生词、熟悉课文。
2. 文本解读
1.教师逐段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和主旨。
3.可以进行一些补充知识,如端午节由来、赛龙舟等。
3. 课文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课文练习,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 创意活动
1.学生小组阅读消夏的《粽子怎么煮》,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点,探究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2.学生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端午节各种物品,如五彩丝线、香囊等,了解端午节风俗习惯,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常规学习
1.教师布置相关的语文作业,如默写、课外阅读、作文等。
2.常规作业完成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拓展
1.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过端午节的情景。
2.学生可以参考其他来源的素材,如传统非遗文化、历史知识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个人立场。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端午节的节俗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难解析
1、 作者为什么要在高邮的鸭蛋上大做文 章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家乡的怀念,为 家乡自豪。而高邮的鸭蛋给他的生活带来的不 仅仅是生活情趣,更是人生意味。本文写对儿 时生活的怀想,既是对故乡的热爱,也是对生 活的热爱。
品味语言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 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 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 特色,有淡淡的幽默。
口语色彩浓厚。 首先表现在好用短 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 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 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 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 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 “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 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 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均是信 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导入新课
元宵节
清明节
七夕节
春节
中秋节
吃粽子
系百索子
赛龙舟
包五彩香
贴五毒
喝黄酒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
期望和美好追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
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
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3、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读准字音
腌( yān )腊 苋( xià n)菜 i) 门楣( mé 籍贯( jí )
城隍庙( huá ng )
硝药( xiāo )
囊萤映雪( ná ng )
2.“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 色”例:
这一点在本文中体现得不太明显, 但也有所体现。例如,“一般是敲破空 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 头”“白嘴”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 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 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 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 和趣味。
汪曾祺曾说过:“我 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 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 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 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 点,家常一点的。”因此 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 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 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 平常,但饶有趣味。
整体感知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 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 家乡的怀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描述家乡最有 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写孩子们如何 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有几个得意的拿手好菜汪先生在自己的 数篇文章中提到:“台湾陈怡真到北京来, 我给她做了几个菜,有一道是烧小萝卜。我 做的烧小萝卜确实好吃,因为是用干贝烧 的。”这道菜主料不罕见――萝卜而已。萝 卜是萝卜,但是汪先生要的萝卜难得。“北 京的小水萝卜一年里只有几天最好。早几天。 萝卜没长好,少水分,发艮,且有辣味,不 甜;过了这几天,又长过了,糠。”
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也吃过汪先生的佳肴: 干丝 “吃得非常开心,最后来汤汁都端起来 喝了 茄子还是那个茄子,萝卜也还是那个萝卜, 但进了大观园的茄子与到了汪先生家的萝卜, 就不是那个茄子、萝卜了。
七律· 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第一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 地一样”开都,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 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 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 的风俗。七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 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通的心理。儿时的一切, 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 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几编三绝
程颐程门立雪
讨论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在现 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已经逐日淡化,倒是 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 越来越重要。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 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 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 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 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韩国 方面对江陵端午祭非常重视,1967年将其列入 国家重点无形文化财产第13号,并拟于2005年 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世界无形遗产”, 学习本文后,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二、1.“平淡而有味”例: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有孩子自己去挑 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 的。鸭蛋壳有百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 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 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 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 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 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 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 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第二自然段最后作者采用多层转折、层层 铺垫的手法,说明家乡鸭蛋的“好”。 第三自然段具体点明高邮咸蛋的口味特点, 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表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
3、第三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 事? 这部分作者介绍了“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具体写了做鸭蛋络子的鸭蛋的挑选到孩子们的吃 法,吃完后的用途等等。作者将现在的成人立场 和在故乡时的少年人的视角交织在一起,以童趣 写出了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
随机应变: 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 灵活应付。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 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 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 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 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 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发表小说《受戒》、《大淖 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 祺自选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 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解析:B项是引用,A、C、D三项都 是表示特定称谓。
3、仿写句子。
(1)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滋润的细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草长, 花开,莺飞……
(2)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 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
课文讲解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
与 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作者先介绍端午节的一般习俗:① 系百索子②做香角子③贴五毒④贴符⑤喝 雄黄酒。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 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 家 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 俗。
2、 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 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因此作者对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第二自 然段开头,作者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 乡盛产咸鸭蛋。接着用“肃然起敬”和“特别 标明”两个短语,说明家乡咸鸭蛋的出名。
高邮鸭蛋多出双黄鸭蛋,作者在这里采用 对比的方法,说明家乡双黄鸭蛋“多”。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 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奇不已。”这里用多重转折方法说明家 乡双黄蛋的“奇”。
络子( là o ) 车胤( yì n )
大襟( jīn )
词语解释
门楣: 莫名其妙: 门框上的横木。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 看上眼了。 囊萤映雪: 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 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
苦读书的故事。
此环节让我们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并能 联系文化背景和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作出自 己的评价。使我们对中国传统习俗、传统文化 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珍 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避免一些盲目崇洋思潮 的侵蚀,从而达到道德教育与审美熏陶的双重 教育目的。
课堂小结
生活中是到处都有美的,只有充分感受生 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 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端午的鸭蛋》一文,作者在平淡的生活 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成鸭蛋里尝出 生活的滋味,我们也应学会从一片叶、一粒沙、 一滴水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
平淡而有味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 挑淡青壳的。”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一般是敲破空头”“白嘴吃也可 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 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有淡淡的幽默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 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 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 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 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 幽默和趣味。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争议?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 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 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 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 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 格。你看呢? 认为是赘笔者,主要是为保证结构严谨,这 对于中学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而认为“自然、 随意”者,实际上已经到对作者风格的品评了, 正体现了汪曾祺闲适自由的风格。
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胤 车yì n____ 拧 绳 ní ng____ 苋 菜 xià n____ 斋 简zhāi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