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_090902修改-张砦
电路理论题库(附答案)
电路理论题库(附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网孔电流方程左边是网孔电流引起的沿网孔电流方向的电压降,右边则是独立电源引起的电压升。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对称三相电路中,任何时刻,三相负载吸收的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都是一个常数。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换路定律反映了能量不能跃变。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独立结点之间的电压为结点电压()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如果在换路瞬间储能元件有初始储能,称为非零初始状态。
外加激励作用在非零初始状态的电路所产生的响应称为全响应。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三要素法适用于一阶电路且外加激励必须为直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仪表本身消耗的功率越小越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两个无源元件串联在正弦电流电路中,若总电压小于其中一个元件的电压值,则其中必有一个为电感性元件,另一个为电容性元件。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理想变压器反映阻抗的性质与负载阻抗的性质相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电流所做的功称为功,其单位有焦耳和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理想变压器可以变换阻抗,阻抗变换中会改变模值和幅角()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空心变压器的反映阻抗Z1r与原边阻抗Zn1为并联关系。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视在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电路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之和。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戴维南定理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定理。
它的特点在于可将电路中某一部分电路简化,以利于分析剩下来的那部分电路。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方波和等腰直角波相比,波形的平滑性要比等腰三角波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6.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后的傅里叶级数中的高次谐波幅值一定小于低次谐波幅值()A、正确正确答案:B17.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后的傅里叶级数中截取项数的多少,取决于级数的收敛速度和电路的频率特性两方面()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8.在计算电路的功率时,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可选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功率。
电路理论基础(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九章
2f C 2 C1
所以
C
答案 9.8 解:(1)根据题意,电路发生谐振时,存在下列关系:
1 / LC 10 4 rad/s I U / R 1A U LI 10V L
解得
R 0.1 L 1 mH C 10 F
品质因数 U 10 Q L 100 U 0.1 (2) I (j C ) 10 10 90 V 10 90 V U C 即有 uC 10 2 cos( t 90)V
不随频率变化得 R1 R2 R ,式(1)简化为
1
LC ( jL 1 jC ) 2 R L C R ( jL 1 jC ) R Z ( j ) 2 R LC R L C R( jL 1 jC ) R ( jL 1 jC ) R 由 Z ( j ) 为实数得: LC LC L 2 R , R2 R R C 故当 R1 R2 L C 时端口电流与端口电压的波形相似, 此时 Z ( j ) L C 。 答案 9.4 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 R / jC R Z RC R 1/ jC 1 jRC Z RC /U H ( j ) U 2 1 jL Z RC R 1 2 R jL(1 jRC ) 1 LC jL / R 幅频特性 1 H ( j ) (1 2 LC ) 2 (L / R) 2
| Z ( j ) |
1 0.7
( )
O 1 2 3 4
/ c
45
1 2 3 (b) 4
O
/ c
90
(c)
答案 9.3 解:等效输入阻抗 R j L R jC Z ( j ) 1 2 R1 j L R2 j C
电路理论习题库+参考答案
电路理论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欧姆定律可表示成U=RI,也可表示成U=-RI,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后的傅里叶级数不一定是一个收敛的无穷三角级数()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由于假定各节点电压的参考极性总是由独立节点指向参考节点,所以,各节点电压在相连电阻中引起的电流总是流出该节点的。
因此,节点电压方程的等式左边是各节点电压引起的流出相应节点的电流,而右边则是电流源和等效电流源注入节点的电流。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电阻混联是指电阻连接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理想变压器反映阻抗的性质与负载阻抗的性质相反。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三相电路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复杂电路,因而仍可采用一般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计算。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支路分析法适用于分析支路数较少的电路()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正弦电路中,若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超前电流(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则此电路一定呈感性。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造成系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操作者粗心大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一个线性含源二端网络和其外部负载所构成的电路无唯一解时,此二端网络就可能无等效电源电路()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电工指示仪表准确度的数字越小,表示仪表的准确度越低。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2.对称三相电路Y-Y系统中不管是否含有高次谐波分量,U1=√3U()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3.工程上将同向耦合状态下的一对施感电流的入端或出端定义为耦合电感的同名端()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4.三相电路中,对称负载Y接无中线时,发生一相断路故障后,非断开相的相电压降低到电源线电压的一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5.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电源提供的无功功率为0,电路中无能量交换。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陈希有)习题答案(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答案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
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 由分流公式得:23A 2A 23I R Ω⨯==Ω+解得75R =Ω (b) 由分压公式得:3V 2V 23R U R ⨯==Ω+解得47R =Ω答案解:电路等效如图(b)所示。
20k Ω1U +-20k Ω(b)+_U图中等效电阻(13)520(13)k //5k k k 1359R +⨯=+ΩΩ=Ω=Ω++由分流公式得:220mA 2mA 20k RI R =⨯=+Ω电压220k 40V U I =Ω⨯=再对图(a)使用分压公式得:13==30V 1+3U U ⨯答案解:设2R 与5k Ω的并联等效电阻为2325k 5k R R R ⨯Ω=+Ω(1)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32113130.05(2) 40k (3)eqR U UR R R R R ⎧==⎪+⎨⎪=+=Ω⎩由方程(2)、(3)解得138k R =Ω 32k R =Ω再将3R 代入(1)式得210k 3R =Ω 答案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1820mA 8mA (128)I Ω=⨯=+Ω2620mA 12mA (46)I Ω=⨯=+Ω由节点①的KCL 得128mA 12mA 4mA I I I =-=-=-答案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b)。
图 题2.5120Ω(a)(b)图中1(140100)240R =+Ω=Ω2(200160)120270360(200160)120R ⎡⎤+⨯=+Ω=Ω⎢⎥++⎣⎦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211210A 6A R I R R =⨯=+及21104A I I =-=再由图(a)得321201A 360120I I =⨯=+由KVL 得,3131200100400V U U U I I =-=-=-答案xRx(a-1)图解:(a )设R 和r 为1级,则图题(a)为2级再加x R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遵循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公式是:A. V = IRB. V = I/RC. I = V/RD. I = VR答案:A2. 电路中电阻的单位是:A. 欧姆(Ω)B. 伏特(V)C. 安培(A)D. 瓦特(W)答案:A3.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公式是:A. R_total = R1 + R2B. R_total = R1 * R2C. R_total = R1 / R2D. R_total = R1 - R2答案:A4.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的计算公式是:A. I_total = I1 + I2B. I_total = I1 * I2C. I_total = I1 / I2D. I_total = I1 - I2答案:A5. 电路中的功率计算公式是:A. P = VIB. P = V^2/RC. P = I^2RD. P = V/I答案:A6. 交流电路中,电感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是:A. 阻抗与频率成正比B. 阻抗与频率成反比C. 阻抗与频率无关D. 阻抗与频率成二次方关系答案:A7. 电路中,理想电压源的内阻是:A. 有限值B. 零C. 无穷大D. 负值答案:B8. 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是:A. 恒定值B. 零C. 无穷大D. 负值答案:A9. 电路中,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通常为:A. 0.7VB. 1.5VC. 2.5VD. 3.3V答案:A10. 电路中,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是通过控制:A. 基极电流B. 集电极电流C. 发射极电流D. 电源电压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电路中,以下哪些元件是无源元件:A. 电阻器B. 电容器C. 电感器D. 电源答案:A、B、C2. 电路中,以下哪些元件是被动元件:A. 电阻器B. 电容器C. 二极管D. 晶体管答案:A、B、C3. 电路中,以下哪些元件可以存储能量:A. 电阻器B. 电容器C. 电感器D. 二极管答案:B、C4. 电路中,以下哪些元件具有非线性特性:A. 电阻器B. 二极管C. 晶体管D. 电容器答案:B、C5. 电路中,以下哪些元件可以作为信号放大器:A. 电阻器B. 二极管C. 三极管D. 电容器答案: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电路中,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及答案电路分析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研究的是电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通过习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路分析的基础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串联电阻电路假设有一个由三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电阻值分别为R1、R2和R3。
求整个电路的总电阻。
解答: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所以电流在每个电阻上的大小是相等的。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U = I * R1U = I * R2U = I * R3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将这三个等式相加,可以得到总电阻的表达式:U = I * (R1 + R2 + R3)所以,总电阻为R1 + R2 + R3。
2. 并联电容电路假设有一个由两个电容并联而成的电路,电容值分别为C1和C2。
求整个电路的总电容。
解答:并联电路中,电压在每个电容上的大小是相等的。
根据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Q = C1 * UQ = C2 * U其中Q表示电容器上的电荷量,U表示电压。
将这两个等式相加,可以得到总电容的表达式:Q = (C1 + C2) * U所以,总电容为C1 + C2。
3. 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假设有一个由电阻R和电感L串联而成的交流电路,电源的电压为U,频率为f。
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解答: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和电感器的阻抗来表示。
电感器的阻抗公式为:Z = 2πfL其中Z表示电感器的阻抗,f表示频率,L表示电感。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U = I * (R + Z)将Z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可以得到:U = I * (R + 2πfL)所以,电流的大小为I = U / (R + 2πfL)。
通过以上习题的分析与解答,我们可以看到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电路分析是电气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电路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解:W 40 10 3 5 30 (6 度);每月需要的费用: 6 0.45 2.( 7 元)
1-7 已知一电烙铁铭牌上标出“25W,220V”。问电烙铁的额定工作电流为多少?其电阻为 多少?
解: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
3-10 电路如图所示。试用:(1)戴维南定理;(2)诺顿定理,计算电流 I 。
解:(1)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
(2)诺顿等效电路如图
3-11 试用诺顿定理求下图所示电路中 4Ω电阻中流过的电流。 3Ω
+
24V
3A 6Ω 4Ω
-
将 4Ω电阻短路如图:
3Ω
+
24V -
3A 6Ω Isc
① 20Ω ②
+
27V -
4Ω 5Ω
6A
1Ω
③
解法一:节点电压法 以③为参考节点
u u (1 1 1 ) 1 27
对节点①:
4 20 n1 20 n2
u u 1 ( 1 1) 6
对节点②: 20 n1 20 5 n2
u u 上两式联立解得 n1 =20V
n2 =-20V
u 27 n1
所以 uab=ua-ub=7-11=-4V
2-9 用节点电压法求解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流的 Is 和 Io。
Is ① 3Ω
5Ω 9Ω
+ - 48V②
2Ω I0 ③
6Ω
1Ω
④ 1Ω
解:以④为参考节点
u 对节点①: n1 =48V u u u 1 (1 1 1) 1 0
《电路理论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图示电路0<t 时处于稳态,0=t 时开关断开。
求初始值)0(+C u 、)0(1+i 和)0(+C i 。
题图10.110Cu解:0<t 时,电容处于开路,故V 20k 2mA 10)0(=Ω⨯=-C u 由换路定律得:V 20)0()0(==-+C C u u换路后一瞬间,两电阻为串联,总电压为)0(+C u 。
所以mA 5k )22()0()0(1=Ω+=++C u i再由节点①的KCL 方程得:mA 5mA )510()0(mA 10)0(1=-=-=++i i C题10.2图示电路0<t 时处于稳态,0=t 时开关断开。
求初始值)0(+C u 、)0(+L i 及开关两端电压)0(+u 。
ΩΩ题图10.2解:0<t 时电容处于开路,电感处于短路,Ω3电阻与Ω6电阻相并联,所以A 3)363685(V45)0(=Ω+⨯++=-i ,A 2)0(366)0(=⨯+=--i i L V 24)0(8)0(=⨯=--i u C 由换路定律得:V 24)0()0(==-+C C u u ,A 2)0()0(==-+L L i i 由KVL 得开关电压:V 8V )2824()0(8)0()0(-=⨯+-=⨯+-=+++L C i u u图(a)所示电路,开关原是接通的,并且处于稳态,0=t 时开关断开。
求0>t 时1u 的变化规律。
(a)图题10.3解:0<t 时电容处于开路,0=i ,受控源源电压04=i ,所以V 6.0V 5.1)69(6)0()0()0(1=⨯Ω+Ω===--+u u u C C0>t 时,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等效电阻Ω=++-==5)36(4i ii i i u R时间常数s 1.0i ==C R τ0>t 后电路为零输入响应,故电容电压为:V e 6.0e )0()(10/t t C C u t u --+==τ Ω6电阻电压为:V e 72.0)d d (66)(101t C tuC i t u -=-⨯Ω-=⨯Ω-=)0(>t题10.4图(a)所示电路,开关接通前处于稳态,0=t 时开关接通。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电路理论是电子工程的基础学科,它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电学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给出一些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的答案,希望对读者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电阻器串联和并联的计算(1) 串联电阻器的计算方法是将各个电阻器的阻值相加,得到总电阻。
例如,如果有三个电阻器,阻值分别为R1、R2和R3,则它们的串联总电阻为Rt = R1 + R2 + R3。
(2) 并联电阻器的计算方法是将各个电阻器的倒数相加,再取倒数。
例如,如果有三个电阻器,阻值分别为R1、R2和R3,则它们的并联总电阻为Rt = 1 /(1/R1 + 1/R2 + 1/R3)。
2. 电压和电流的计算(1)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V)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
即V = I * R。
因此,如果已知电流和电阻,可以计算电压;如果已知电压和电阻,可以计算电流;如果已知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电阻。
(2) 电路中的电流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来计算。
欧姆定律是指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 = V / R。
基尔霍夫定律则是指电流在一个节点(连接点)的总和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的总和。
利用这些定律,可以解决复杂的电路问题。
3. 电路功率的计算(1) 电路功率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来计算,即P = V * I。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2) 对于直流电路,功率的计算比较简单。
但对于交流电路,由于电流和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功率的计算需要考虑相位差。
在交流电路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功率因数,它等于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
有功功率是指实际产生功率的部分,视在功率是指电流和电压的乘积。
4. 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1) 电感是指电流变化时,由于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压。
它的单位是亨利(H)。
电感的计算需要考虑电感的自感和互感。
自感是指电感对自身电流变化产生的电压,互感是指电感对其他电感或电阻的电流变化产生的电压。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3-5(1) , ;(2)u3=100sin(ωt+50°)V
3-6(1)i1=14.1 sin(ωt+50°)A;(2)u2=300 sin(ωt-60°)V
3-8(1)R;(2)L;(3)C;(4)L
3-9i=2.82sin (ωt-30°)A,Q=19.88var
第4章习题参考答案
4-1(a) , ;(b) ,
4-2Y=(0.06-j0.08) S,R=16.67Ω,L=0.04Ω
4-3
4-4
4-5 , , , ,
4-6 , , , ,
4-7 ,
4-8(a)30V;(b)2.24A;(c)14.49V
4-9(a)10V;(b)10A;(c)10V
4-10US=15.65V
2-17I1=4/5A,I2=-3/4A,I3=2A,I4=31/20A,I5=-11/4A
2-18I1=0.5A,I2=-0.25A
2-19I3=1A
2-20I5=-1A
2-21(1)I5=0A,Uab=0V;(2)I5=1A,Uab=11V。
2-22IL=2A
2-23IS=35/3A,R0=2Ω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2-12.4Ω,5A
2-2(1) 4V,2V,1V;(2) 40mA,20mA,10mA
2-31.5Ω,2A,1/3A
2-46Ω,36Ω
2-52A,1A
2-61A
2-72A
2-810A
2-9I1=1.4A,I2=1.6A,I3=0.2A
2-10I1=0A,I2=-3A,P1=0W,P2=-18W
3-10u=44.9sin (314t-135°) V,Q=3.18var
电路分析基础 习题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答案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答案在学习电路分析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解答习题,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电路分析原理的理解。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请计算以下电路中电阻R1、R2、R3所受到的电压和电流。
习题一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压(V)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
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电压和电流:V1 = I1 * R1V2 = I2 * R2V3 = I3 * R3假设电流I1 = 5A,电流I2 = 3A,电流I3 = 2A,电阻R1 = 10Ω,电阻R2 = 20Ω,电阻R3 = 30Ω。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V1 = 5A * 10Ω = 50VV2 = 3A * 20Ω = 60VV3 = 2A * 30Ω = 60V所以电阻R1所受到的电压为50V,电阻R2所受到的电压为60V,电阻R3所受到的电压为60V。
习题二:请计算以下电路中电阻R1、R2、R3所受到的总电压和总电流。
习题二解答: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电压源的电压之和,总电流等于电路中的电流之和。
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总电压和总电流:Vtotal = V1 + V2 + V3Itotal = I1 + I2 + I3假设电压源的电压为V = 100V,电流I1 = 5A,电流I2 = 3A,电流I3 = 2A。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Vtotal = V1 + V2 + V3 = 50V + 60V + 60V = 170VItotal = I1 + I2 + I3 = 5A + 3A + 2A = 10A所以电阻R1、R2、R3所受到的总电压为170V,总电流为10A。
习题三:请计算以下电路中电阻R1、R2、R3所受到的功率。
习题三解答:根据功率公式,功率(P)等于电压(V)乘以电流(I)。
所以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功率:P1 = V1 * I1P2 = V2 * I2P3 = V3 * I3假设电压V1 = 50V,电压V2 = 60V,电压V3 = 60V,电流I1 = 5A,电流I2 = 3A,电流I3 = 2A。
电路基础习题答案
i1 4 A , i 2 2 A
i1 4 A , i 2 2 A , i 3 5 A, u 8V
§3-2 结点分析法 3-7 3-9 3-11
1 . 667 V ,1 V , 2 . 333 V
3-8 3-10
3 V , 2 V ,3 . 5 V
u 1 2 V, u 2 4 V
《电路基础简明教程》习题答案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1几何尺寸d<<2.78m的收音机电路应视为集总参数电路。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1-3
u ( t ) sin π t V, u ( 0 . 5 s ) 1 V , u (1s ) 0 V, u (1 . 5 s ) 1 V
i1 2 A , i 2 6 A , i3 8 A
1 mA 5 mA ; 4 . 9 V 1 . 7 V
1-23
二、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2-1 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 u u 2-1 (a) u 1 2 V , 2 4 V , 3 6 V 2-2 i 2 A, R 3 6 , P 180 W 2-4 5 V 10 V, V a 3 . 75 V 7 . 5 V 2-5 2-6
3 3
) ( u 10V) (3 i 1 mA u 5 V
2-23 (1V,2.5A),(-3V,4.5A);(0V,0A),(-2V,1A);(-1V,-0.5A),(-1V,-0.5A) 2-24 (2V,1A),(-4V,4A)
三、网孔分析法和结点分析法
§3-1 网孔分析法 3-1 3-2 3-3 3-4 3-5 3-6
1-6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
电路原理习题习题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29分)1、(本小题6分)电路如图所示, 若、、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B.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C.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D. 电阻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电压源无法确定答( )2、(本小题9分)若电流表A读数为零, 则与的值分别为A. 6 , 2.5 AB. 8 , -2.5 AC. 6 , 1 AD. 0.66 , 15 A答( )3、(本小题14分)用叠加定理可求得图示电路中ab端的开路电压为A. 8.5 VB. 7.5 VC. 6 VD. 6.5 V答( )二、填充题:在下列各题中,请将题止所要求的解答填入题干中的各横线上方内。
(本大题共2小题,总计31分)1、(本小题12分)图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2、(本小题19分)图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V,电源向电路提供功率P=200W,的有效值为50V,求R和L。
三、非客观题( 本大题40分 )电路及外施电压波形如图所示,求电感贮能的最大值,并表明时电阻所消耗的能量等于该值。
习题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4分)1、(本小题9分)电路如图所示, 若、、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答( )2、(本小题8分)用叠加定理可求得图示电路中电压为A. VB. VC. VD. V答( )3、(本小题17分)图示电路中a、b端的等效电阻为A.B.C.D.答( )二、填充题:在下列各题中,请将题止所要求的解答填入题干中的各横线上方内。
电路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分)1)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2)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3)电压和电流的负值,表明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不一致。
4)若P>0(正值),说明该元件消耗(或吸收)功率,该元件为负载。
5)若P<0(负值),说明该元件产生(或发出)功率,该元件为电源。
6)任一电路中,产生的功率和消耗的功率应该相等,称为功率平衡定律。
7)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出)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8)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巡行一周,各元件的电压代数和为零。
u(t),与流过它的电流i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压源。
9)端电压恒为S10)输出电流恒为u无关的二端元件称为电流源。
11)几个电压源串联的等效电压等于所有电压源的电压代数和。
12)几个电流源并联的等效电流等于所有电流源的电流代数和。
13)某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其等效关系为该理想电压源。
14)某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其等效关系为该理想电流源。
15)两个电路的等效是指对外部而言,即保证端口的伏安特性(VCR)关系相同。
16)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图,必有n-1 条树枝和b-n+1条连枝。
17)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图,其独立的KCL方程为n-1个,独立的KVL方程数为b-n+1。
18)平面图的回路内再无任何支路的闭合回路称为网孔。
19)在网孔分析法中,若在非公共支路有已知电流源,可作为已知网孔电流。
20)在节点分析法中,若已知电压源接地,可作为已知节点电压。
21)叠加定理只适用线性电路的分析。
22)受控源在叠加定理时,不能单独作用,也不能削去,其大小和方向都随控制量变化。
23)在应用叠加定理分析时,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而其他独立电源为零,即其他电压源短路,而电流源开路。
电路理论基础潘双来第二版习题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1-1. (a)、(b)吸收10W ;(c)、(d)发出10W. 1-2. –1A; –10V; –1A; – 4mW.1-3. –0.5A; –6V; –15e –tV; 1.75cos2t A; 3Ω; 1.8cos 22t W. 1-8. 2μF; 4μC; 0; 4μJ. 1-9. 9.6V,0.192W, 1.152mJ; 16V , 0, 3.2mJ.1-13. 供12W; 吸40W;吸2W; (2V)供26W, (5A)吸10W.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7. (a)2V;R 耗4/3W;U S : –2/3W, I S : 2W; (b) –3V; R 耗3W; U S : –2W, I S :5W; (c)2V ,–3V; R 耗4W;3W;U S :2W, I S :5W; 1-19. 0,U S /R L ,U S ;U S /R 1 ,U S /R 1 , –U S R f /R 1 . 1-22. 2V; 7V; 3.25V; 2V. 1-23. 10Ω.1-26. 12V , 2A, –48W; –6V, 3A, –54W . ※第二章2-1. 2.5Ω; 1.6R ; 8/3Ω; 0.5R ; 4Ω; 1.448Ω; .2-4. 400V;363.6V;I A =.5A, 电流表及滑线电阻损坏. 2-8. 38k Ω;1/3 k Ω 2-9. 10/3A,1.2Ω;–5V,3Ω; 8V ,4Ω; 0.5A,30/11Ω. 2-11. –75mA; –0.5A.2-12. 6Ω; 7.5Ω; 0; 2.1Ω. 2-14. -24V; 1.6V ^2-15. 2.5W 2-15.2A;-20W 2-14. (a) –1 A ↓; (b) –2 A ↓, 吸20W. 2-17. 3A. 2-18. 7.33V .2-22. 50W; 1050W 2-24. 7V , 3A.2-25. 4 V 、2.5 V 、2V 2-26. 2Ω 2-29. –18V . 2-32. 2.5A 2-38. 5.5※ 第三章3-1. 44V; 8V. 3-3. 190mA.3-5. 左供52W, 右供78W.3-7. 3A; 1.5mA; 2/3A. 3-9. –1A; –17.3mA. 3-14. 10V , 5k Ω. 3-16. 22.5 V3-18. 3Ω,44W.1Ω,2.25W. ※第四章4-3. 3m U , 7.75mA .4-4. 10/53.13o A, 10/126.87o A, 10/–126.87oA,10/–53.13oA ;各瞬时表达式略。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1-1. (a)、(b)吸收10W ;(c)、(d)发出10W. 1-2. –1A; –10V; –1A; – 4mW.1-3. –0.5A; –6V; –15e –t V; 1.75cos2t A; 3Ω; 1.8cos 22t W.1-4. u =104 i ; u = -104 i ; u =2000i ; u = -104 i ; 1-5.1-6. 0.1A. 1-7.1-8. 2F; 4C; 0; 4J. 1-9. 9.6V,0.192W, 1.152mJ; 16V , 0, 3.2mJ.1-10. 1– e -106t A , t >0 取s .1-11. 3H, 6(1– t )2 J; 3mH, 6(1–1000 t ) 2 mJ;1-12. 0.4F, 0 .1-13. 供12W; 吸40W;吸2W; (2V)供26W, (5A)吸10W. 1-14. –40V , –1mA; –50V, –1mA; 50V , 1mA.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6. 10V ,50W;50V ,250W;–3V ,–15W;2V ,10W. 1-17. (a)2V;R 耗4/3W;U S : –2/3W, I S : 2W; (b) –3V; R 耗3W; U S : –2W, I S :5W; (c)2V ,–3V; R 耗4W;3W;U S :2W, I S :5W; 1-18. 24V , 发72W; 3A, 吸15W;24V 电压源; 3A ↓电流源或5/3Ω电阻. 1-19. 0,U S /R L ,U S ;U S /R 1 ,U S /R 1 , –U S R f /R 1 . 1-20. 6A, 4A, 2A, 1A, 4A; 8V, –10V , 18V . 1-21. K 打开:(a)0, 0, 0; (b)10V , 0, 10V; (c)10V,10V ,0; K 闭合: (a)10V ,4V ,6V; (b)4V ,4V ,0; (c)4V,0,4V; 1-22. 2V; 7V; 3.25V; 2V. 1-23. 10Ω.1-24. 14V .1-25. –2.333V , 1.333A; 0.4V , 0.8A.1-26. 12V , 2A, –48W; –6V , 3A, –54W . ※第二章2-1. 2.5Ω; 1.6R ; 8/3Ω; 0.5R ; 4Ω; 1.448Ω; . R /8; 1.5Ω; 1.269Ω; 40Ω; 14Ω. 2-2. 11.11Ω; 8Ω; 12.5Ω. 2-3. 1.618Ω.2-4. 400V;363.6V;I A =.5A, 电流表及滑线电阻损坏. 2-6. 5k Ω. 2-7. 0.75Ω.2-8. 10/3A,1.2Ω;–5V ,3Ω; 8V ,4Ω; 0.5A,30/11Ω. 2-9. 1A,2Ω; 5V,2Ω; 2A; 2A; 2A,6Ω. 2-10. –75mA; –0.5A.2-11. 6Ω; 7.5Ω; 0; 2.1Ω. 2-12. 4Ω; 1.5Ω; 2k Ω. 2-13. 5.333A; 4.286A. 2-14. (a) –1 A ↓; (b) –2 A ↓, 吸20W. 2-16. 3A. 2-17. 7.33V . 2-18. 86.76W. 2-19. 1V , 4W. 2-20. 64W.2-21. 15A, 11A, 17A. 2-23. 7V , 3A; 8V ,1A. 2-24. 4V , 2.5V, 2V. 2-26. 60V . 2-27. 4.5V. 2-28. –18V .2-29. 原构成无解的矛盾方程组; (改后)4V ,10V . 2-30. 3.33 k , 50 k . 2-31. R 3 (R 1 +R 2 ) i S /R 1 .2-32. 可证明 I L =-u S /R 3 . 2-33. –2 ; 4 .2-34. (u S1 + u S2 + u S3 )/3 . ※第三章3-1. –1+9=8V; 6+9=15V; sin t +0.2 e – t V. 3-2. 155V . 3-3. 190mA.i A0 s 1 12 3 1-e -t t 0 t ms i mA 410 0 t ms p mW 4 100 2 25i , A 0.4 .75 t 0 .25 1.25 ms -0.4 (d) u , V 80 0 10-20 t , ms(f ) u , V 1000 10 t , ms (e)p (W) 100 1 2 t (s) -103-4. 1.8倍.3-5. 左供52W, 右供78W. 3-6. 1; 1A; 0.75A.3-7. 3A; 1.33mA; 1.5mA; 2/3A; 2A. 3-8. 20V , –75.38V.3-9. –1A; 2A; –17.3mA. 3-10. 5V , 20; –2V, 4. 3-12. 4.6. 3-13. 2V; 0.5A. 3-14. 10V , 5k .3-15. 4/3, 75W; 4/3, 4.69W. 3-16. 1, 2.25W. 3-18. 50. 3-19. 0.2A. 3-20. 1A. 3-21. 1.6V . 3-22. 4A; –2A.3-23. 23.6V; 5A,10V . 3-24. 52V . ※第四章4-1. 141.1V , 100V , 50Hz, 0.02s,0o , –120o ; 120 o.4-2. 7.07/0 o A, 1/–45 o A, 18.75/–40.9 oA. 4-3. 3mU , 7.75mA .4-4. 10/53.13o A, 10/126.87o A, 10/–126.87oA,10/–53.13oA ;各瞬时表达式略。
电路理论基础孙立山陈希有主编第6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 6 答案答案解:所以频谱图如图 (b) 所示。
答案略答案解: (1)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2)均匀功率说明:非正弦周期量分解成傅里叶级数后,某端口的均匀功率等于直流重量和不一样频次沟通重量独自作用产生的均匀功率之和。
答案解:基波电压独自作用时,阻抗基波电流相量为:刹时价为:三次谐波独自作用时刹时价为:由叠加定理得电流刹时价:电流有效值电压有效值电压中所含三次谐波百分数为电流中所含三次谐波百分数为答案解:直流独自作用时,电感短路,电容开路,故电压的直流重量为:基波独自作用时,由分压公式得:刹时价二次谐波独自作用时,由分压公式得:刹时价由叠加定理得:V电源供给的均匀功率等于电阻汲取的均匀功率,故答案略答案解:直流电流源独自作用时,电感处于短路。
由分流公式得电流 i 的直流重量为:正弦电压源独自作用时,由欧姆定律得:电流 i 的有效值答案解:图(a) 电路中不含电感和电容,不存在与频次相关的阻抗,所以,不用将非正弦周期电流睁开为傅立叶级数形式。
在第一个周期内,电流源可表示为将图 (a) 电路化为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c) 所示。
图中,电阻耗费的均匀功率为答案略答案解:(1)等效电路见图(b) 。
此中整个电路为电阻性电路。
(2)等效电路见图 (c) ,此中对基波,对三次谐波当基波独自作用时,由理想变压器特征方程和分压公式得:三次谐波独自作用时,由理想变压器特征方程和分压公式得:由叠加定理得。
《电路理论基础》选择题判断题及答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1: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的相位差等于()之差。
1.初相位2.频率3.振幅2: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1.电源2.电流3.参考点3:并联的负载电阻越多(负载增加),则总电阻越()。
1.大2.小3.不定4:以假想的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KVL定律列出必要的电路方程,再求解客观存在的各支路电流的方法,称()电流法。
1.回路2.节点3.支路5: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应()该设备额定电压值。
1.大于2.小于3.等于6:电容元件的电压相位()电流相位。
1.同2.滞后3.超前7:电气设备开路运行时()。
1.电流无穷大2.电压为零3.电流为零8:正弦量一个周期内的最大值叫()。
1.相位2.频率3.振幅9:二端网络等效是对外等效,对内()等效。
1.不2.也3.可能10:电压的单位是()。
1.欧姆2.千安3.伏特11:对外提供恒定电流,而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无关的电源叫()。
1.电压源2.瓦特3.电流源12:关联参考方向是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1.一致2.相反3.正交13:回路电流法适用于()数较多但网孔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1.回路2.节点3.支路14:KCL和KVL阐述的是电路结构上()的约束关系。
1.电流2.电压3.电流和电压15:电路的参考点选得不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随之()。
1.不定2.变化3.不变1:理想电源只提供电能,不消耗能量。
()正确错误2:交流电可通过变压器任意变换电流、电压,便于输送、分配和使用。
()正确错误3:只有确定了三要素,正弦量才是确定的。
()正确错误4:应用KCL定律解题事先标出的是结点电流的实际方向。
()正确错误5:二端网络等效是对外对内都等效。
()正确错误1:电位是相对的量,其高低正负取决于()。
1.电源2.电流3.参考点2:电气设备短路运行时()。
1.电压为零2.电阻为零3.电流为零3:某点电位是该点相对于()的电压。
1.结点2.参考点3.电阻4:三相对称电路中,()可以省略。
电路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 试题库一、填空题(建议较易填空每空0.5分,较难填空每空1分)1、电流所经过的路径叫做 电路 ,通常由 电源 、 负载 和 中间环节 三部分组成。
2、实际电路按功能可分为电力系统的电路和电子技术的电路两大类,其中电力系统的电路其主要功能是对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进行 传输 、 分配 和 转换 ;电子技术的电路主要功能则是对电信号进行 传递 、 变换 、 存储 和 处理 。
3、实际电路元件的电特性 单一 而 确切 ,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则 多元 和 复杂 。
无源二端理想电路元件包括 电阻 元件、 电感 元件和 电容 元件。
4、由 理想电路 元件构成的、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 电路模型 ,这类电路只适用 集总 参数元件构成的低、中频电路的分析。
5、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称为 稳恒直流 电,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称为 交流 电,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和电流被称为 正弦交流 电。
6、 电压 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数值上等于电路中 两点电位 的差值。
7、 电位 具有相对性,其大小正负相对于电路参考点而言。
8、衡量电源力作功本领的物理量称为 电动势 ,它只存在于 电源 内部,其参考方向规定由 电源正极高 电位指向 电源负极低 电位,与 电源端电压 的参考方向相反。
9、电流所做的功称为 电功 ,其单位有 焦耳 和 度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称为 电功率 ,其单位有 瓦特 和 千瓦 。
10、通常我们把负载上的电压、电流方向称作 关联 方向;而把电源上的电压和电流方向称为 非关联 方向。
11、 欧姆 定律体现了线性电路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 基尔霍夫 定律则是反映了电路的整体规律,其中 KCL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结点上汇集的所有 支路电流 的约束关系, KVL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回路上所有 元件上电压 的约束关系,具有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答
案
6(1–1000 t ) 2 mJ; 1-12. 0.4F, 0 .
网
1-11. 3H, 6(1– t )2 J; 3mH,
1 2
ww
t (s)
w.பைடு நூலகம்
kh
t, ms
da
w. c
t 1.25 ms
om
4-3. U m
3 , 7.75mA .
后 答
案
第四章 o o o 4-1. 141.1V, 100V, 50Hz, 0.02s,0 , –120 ; 120 . o o o 4-2. 7.07/0 A, 1/–45 A, 18.75/–40.9 A.
课
-10 1-13. 供 12W; 吸 40W; 吸 2W; (2V)供 26W, (5A)吸 10W. 1-14. –40V, –1mA; –50V, –1mA; 50V, 1mA.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6. 10V,50W;50V,250W;–3V,–15W;2V,10W.
o o o 4-4. 10/53.13 A, 10/126.87 A, 10/–126.87 A, o 10/–53.13 A;各瞬时表达式略。 4-5. 67.08V, 30V, 25V; 12V, 0, 12V, 0; 0, 0, 12V. 4-6. 7.07A; 10A, 50A. 4-7. 173.2ς. 4-8. 4ς, 1.5H. 4-9.11V 4-10. 5ς, 0.1F. o o 4-11. 5A; 20/–53.13 ς, 0.05/53.13 S. 4-12 4-13. 5ς, 0.0577F; 3ς, 29.33H; 3ς,0.125F; 0ς,0.02F 4-14.-Z 4-15. 4-16. 10A, 141V.
(2) 仍不变,因为 S 闭合时各相负载电压未变,电流表所涉 及的两个 A 相负载也未变。
o o o 4-57. 38/–53.13 A, 38/–66.87 A, 33.59/75 A; o o o 64.41/–77.35 A; 9.09/–150.0 A; 67.68/95.29 A. o o
4-17. 3.47ς, 53.2µF. 4-18. 0.316 2 cos(1000t + 108.4°) A . 4-19. 26.3ς, 78.8mH, 34.6µF. 4-20. 118.0V, 0.252µF. 4-21. 0.751µF. 4-22. 40.53pF. 4-23. 4-24. 10/0 A, 10/0 V, 200W,1; 20A, 0;5A. 4-25. 21.26A,1800W,0.846; 10.2ς,2778W,0.926; 26.04µF. 4-26. 495W, 0.375. 4-27. 4-28. 20 + j10ς, 2.5W, 0.894. 4-29. 1.99ς,31.99ς或 6.11ς, 11ς,–19.05ς. o 4-30. 30+j10=31.62/18.43 V, 300W, –300Var. 4-31. 2 cos(t + 75°) A;2VA, j2VA,2VA, –j2VA, –4VA. o o 4-32. 2/–90 A; 13.3/11.9 V, 7.97–j2.16ς, o 3.16/63.4 V, 1+j1ς. 4-33. 4-34. 5A, 11.09A, 10.83A, 1066W. 2 4-35. 1 (ω − 1 − j 6ω ) . o 4-36. 200/–150 mA. 4-37. 10H. 4-38. 5ς, 27.57mH, 367.75µF. 4-39. 0.5ς, 0.5H; 0.25W. 4-40. 1.86 + j0.56ς, 8.10W. 4-41. 0.8 + j0.4ς, 0.125W 4-42. 4-43. 100ς, 0.667H, 0.167µF, 20.. 4-44. 10ς, 0.796mH, 3183pF; 50. 4-45. 0.1µF; i = 0.2 2 cos 5000t A; 4-46. 0.02H, 50. 4-47. 100.5pF, 0.091V. 4-48. 25µF, 180V. 4-49. 0.253µF, 0.760µF. 4-50. 4.12A. 4-51. 4-52. 30.09(-65.8)A, 17.37(-35.8)A. 4-53. 2850W;1425W 4-54.4.84ς 4-55. 9077 W;7942W 4-56. (1) IA 不变,因对称时中线不起作用。
4-64. 0.1103H, 91.89µF. 第五章 5-1. cos t V, − 0.25 cos tV; 2 sin t V, 0.5 sin tV; ※
4-62. P(a) =P 左 +P 右 ; Q(b) =
第六章 6-1. (a) 非线性、定常、单向、流控; (b) 线性、定常、双向、单调; (c) 非线性、定常、单向、单调; (d) 非线性、时变、单向、 cos2t≠0 时单调(否 则流控); (e)、(f) 非线性、定常、单向、单调; (g) 线性、时变、双向、cos2t≠– 1 时单调(否则 压控); 6-2. 1.25 × 10 (3 cosωt + cos 3 ωt )V.
ww
w.
课
kh
da
u L = 400 2 cos(5000t + 90°) V.
w. c
om
4-58. 190W, 380W. 4-59. 1kW. 4-60. 6.06A. 4-61. 871.2W, 1161.6Var; 290.4W, –668.5Var.
3 PW . ̇ ̇ 4-63. 3E A ( Z + 3Z 1 ) , ZE A ( Z + 3Z 1 ) ; 可.
−5
om
U
0 US
0.25e −t − 2e −2t V, 0.5e −2t − 0.25e −t V. di di di di 5-2. 根据 u1 = 4 1 + 2 u1 = 1 + 2 2 绘出. dt dt , dt dt o 5-3. 15 2 cos(2t − 143.13 ) V.
5-4. (b)读数大。 −t −t 5-5. − 5e V , 10.5e V 5-6. 52.83mH. 5-7. 5-8. 20mH, 2.2V, 4.4V, 4.4V, 44mA, 22mA, 66mA. o 5-9. 1.59/– 12.7 A. o o 5-10. 13.42/– 10.3 V; 1.69/– 61.3 V. 5-11. 1 ( 2 π MC ) . 5-12. j0.75ς. 5-13. 5-14. 50mH. 5-15. 20µH, 2.5W, 250V. 5-16. 4.06/– 20.98o A, 0.406/– 9.05o A, 8.903/– 157.8o A. 5-17. 2kW, 3.2kW. 5-18. 0.09W; 3, 0.25W. 5-19. 1.414A. 5-20. U2 /U1 从 3.356 降为 0.0239. 5-21. 20 – j15ς, 2.8125W. 5-22. 80.0W, – 20.0W, 100W.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a)、(b)吸收 10W;(c)、(d)发出 10W. 1-2. –1A; –10V; –1A; – 4mW. – 1-3. –0.5A; –6V; –15e t V; 1.75cos2t A; 3Ω; 1.8cos22t W. 1-4. u =104 i ; u = -104 i ; u =2000i ; u = -104 i ; 1-5. mW p mA i 100 10 0 1-6. 0.1A. 1-7. 0.4 .75 0 -0.4 u, V 100 .25 (d) 80 0 10 t, ms (e) 1-8. 2µF; 4µC; 0; 4µJ. 0 1-9. 9.6V,0 .192W, 1.152mJ; 16V, 0, 3.2mJ.
4 i, A
t ms
25 0
2 4
t ms
u, V
10 -20 A i 1 0 10 0 1-e t t 1 2 3 µs p(W)
-
(f )
1-17. (a)2V;R 耗 4/3W;US : –2/3W, IS : 2W; (b) –3V; R 耗 3W; US : –2W, IS :5W; (c)2V,–3V; R 耗 4W;3W;US :2W, IS :5W; 1-18. 24V, 发 72W; 3A, 吸 15W; 24V6电压源; 3A↓电流源或 5/3Ω电阻. 1-19. 0,US/RL ,US ;US/R1 ,US/R1 , –US Rf /R1 . 1-20. 6A, 4A, 2A, 1A, 4A; 8V, –10V, 18V. 1-21. K 打开:(a)0, 0, 0; (b)10V, 0, 10V; (c)10V,10V,0; K 闭合: (a)10V,4V,6V; (b)4V,4V,0; (c)4V,0,4V; 1-22. 2V; 7V; 3.25V; 2V. 1-23. 10Ω.
6 1-10. 1– e-10 tA , t >0 取 s .
1-24. 14V. 1-25. –2.333V, 1.333A; 0.4V, 0.8A. 1-26. 80V. ※ 第二章 2-1. 2.5Ω; 1.6R; 8/3Ω; 0.5R; 4Ω; 1.448Ω; . R/8; 1.5Ω; 1.269Ω; 40Ω; 14Ω. 2-2. P低=484W , P高 = 484 × 4W . 2-3. 1.618Ω. . 2-4. 400V;363.6V;IA= 5A, 电流表及滑线电阻损坏. 2-6. 5kΩ. 2-7. 0.75Ω. 2-8.R1=38KΩ,R2=10/3KΩ 2-9. 10/3A,1.2Ω;–5V,3Ω; 8V,4Ω; 0.5A,30/11Ω. 2-10. 1A,2Ω; 5V,2 Ω; 2A; 2A; 2A,6Ω. 2-11. –75mA; –0.5A. 2-12. 6Ω; 7.5Ω; 0; 2.1Ω. 2-13. 4Ω; 1.5Ω; 2kΩ. 2-14.1.6V,-24V 2-15. (a) (b) –2A↓, 吸20W. 2-16. 2-17. 3A. 2-18. 7.33V. 2-19. 86.76W. 2-20. 1V, 4W. 2-21. 64W. 2-22.电压源发 50W,电流源发 1050W 2-23 2-24. 7V, 3A; 8V,1A. 2-25. 4V, 2.5V, 2V. 2-26.2Ω 2-27. 60V. 2-28. 4.5V. 2-29. –18V. 2-30. 原构成无解的矛盾方程组; (改后)4V,10V. 2-31 2-32.2.5A 2-33. 3.33 kς, 50 kς. 2-34 加法运算 u 0 = −(u i1 + u i 2 + u i 3 ) 2-35. R3 (R1 +R2 ) iS /R1 . 2-36. 可证明 I L =- uS / R3 . 2-37. –2 ; 4 . ※ 第三章 3-1. 44V;–1+9=8V; 6+9=15V; sin t +0.2 e – t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