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保障住房
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保障性住房是指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等无力购买市场住房的人们,以满足其基本居住需求的住房。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满足城市发展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更能促进社会公平,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而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则是其落地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一、保障性住房规划保障性住房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针对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等建立符合其经济实力和居住需求的保障性住房的规划。
规划应以城市居民收入和住房成本为基础,结合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根据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和经济运行模式制定,具体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策略对于城市居民,保障性住房是改善和保障自身住房品质的必要途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策略在保持可持续发展和住房质量的前提下,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实现:(1) 加强人民群众参与意识,实现保障性住房的社会化建设。
(2) 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
以市场化手段,建立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和需求双重体系。
(3) 加强政府职能,降低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完善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和建筑规范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2. 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在保障性住房规划中,建设模式的选择是关键一步,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从而满足不同收入层的居民的需求。
建设模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1) 公共建设模式:由政府出资,自行建设公共住房,或委托第三方建设住房,出租或出售给需要保障性住房的人士。
(2) 直接补偿模式:低收入家庭形成一定规模后,直接获得政府或社会的财政补贴,以便选择自行购买或租赁房屋。
(3) 公共租赁模式:政府或第三方机构选择土地,自行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出租给拥有保障性住房资格的居民。
3.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规划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必须兼顾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及空间匹配问题。
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安排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让保障性住房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互匹配,避免社会排斥现象的出现。
保障住房设计方案
保障住房设计方案
保障住房设计方案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的住房问题,并提供一个稳定、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保障住房的目标受众群体。
这些人群通常是低收入家庭、离退休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在住房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设计方案。
其次,要考虑保障住房的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多层建筑或者小区的形式,以提高住房利用率和社区管理效率。
建筑材料应选择环保、耐用的材料,以保证住房的安全和舒适。
此外,要合理规划住房户型和使用面积。
对于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往往需要一些特殊设施和空间布局,如无障碍设施、养老设施等。
在使用面积的规划上,充分考虑住户的实际需求,并尽可能提供一定的储物空间,以提高住房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另外,保障住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住房的管理和服务。
可以提供住房的物业管理服务,确保住户的生活环境整洁和安全。
同时,为住户提供社区服务,如医疗、教育、文化等,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保障住房的投资和运营也需要考虑。
在投资方面,可以
引入政府、社会企业和居民共同投资的模式,以降低建设和运营的成本。
运营方面,可以通过出租或售卖住房,通过租金或销售款项来维持住房的运营和维护。
总之,保障住房设计方案需要从目标受众群体、建筑设计、户型规划、服务管理和投资运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和限制条件,才能设计出满足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需求的保障住房。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建筑设计篇)1一般规定1.1.1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应坚持“控制面积、完善功能、精细设计、基本装修”的原则,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要求。
1.1.2保障性住房应根据地块条件选择经济合理的住宅类型,不应建低层住宅。
1.1.3保障性住房应采用平面和竖向较规则、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
宜选用有利空间灵活分隔、方便改造的结构形式。
1.1.4保障性住房立面造型应简洁、美观,建筑风格宜反映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色彩和谐且宜与周围环境协调。
1.1.5保障性住房宜立面设计宜采用成本较低、能耗较少的造型和材料,减少飘窗、落地窗的使用。
1.1.6保障性住房宜采用多套住房组合的单元。
单元平面布局应合理紧凑,减少公摊面积,提高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保障性住房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不宜低于70%。
1.1.7保障性住房的平面应规整,并控制体型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综合考虑节能和日照、通风、安全要求。
1.1.8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应综合考虑住宅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家庭人口、代际关系、风俗习惯等因素,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生活需求。
套型组合应尽量避免相互遮挡和视线干扰。
1.1.9保障性住房应设置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无障碍住房。
1.1.10廉租住房的无障碍住房比例不宜少于10%,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的无障碍住房比例不宜少于5%。
无障碍住房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无障碍设计标准的规定。
1.1.11保障性住房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系统时,应满足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要求。
1.1.12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应符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等规范的规定。
2套型标准1.2.1除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外,保障性住房应按套型设计,套型功能应分区明确、合理,每户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等基本空间。
1.2.2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可按表6.2.2选取。
上海市保障房设计标准
上海市保障房设计标准是为了确保保障房建设的质量和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保障受援家庭的合理住房需求,规范保障房建设,提高保障房的社会效益。
以下是上海市保障房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建筑面积和使用功能:保障房建筑面积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现行规定,根据各类保障对象的需要,设置不同类型和面积的保障房,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公共服务、商业设施等功能。
2. 布局和朝向:保障房建筑布局应合理,既满足保障对象的住房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本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布局,保障房建筑的朝向应根据建筑位置和保障对象的生活习惯合理设置,确保室内采光和通风条件良好。
3. 建筑自然环境:保障房建筑应考虑周边景观因素和生态环境,如公园、绿地、水系等,力求减少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4. 建筑安全性:保障房建筑应满足相应的抗震、防火、防盗、防腐等安全性标准,确保建筑的安全。
5. 环境卫生:保障房建筑内部的环境卫生应符合卫生标准,保障房建筑周边的环境卫生应做到清洁整齐,垃圾清运及时,确保保障对象的身体健康。
6. 能源设施:保障房建筑应具备一定的节能和智能化设施,如太阳能、地源热泵、智能家居等,实现节能减排和智能管理。
7. 建筑标识:保障房建筑的标识应明确、规范化,明示详细的业主信息、建筑物管理情况、公用设施等信息。
总之,上海市保障房设计标准通过规范保障房建设,提高住房质量,确保受援家庭住房需求的满足,促进了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房的形式及特征
保障房的形式及特征1.保障房是相对应于商品房的一个概念, 指政府通过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 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的住房。
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棚户区改造五个部分。
2.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或政府委托各种社会主体, 通过新建或长期租赁等方式, 向城市中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及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且有稳定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供应的保障性住房。
3.公共租赁住房的建筑面积低于经济适用房, 单套建筑面积要低于60㎡。
其供应的对象是家庭收入高于享受廉租房标准, 但又没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困难家庭。
承租家庭每月可享受政府支付的相应标准的补贴。
公租房的租赁期只能是5年以下。
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
4.廉租房廉租房是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 向最低收入困难家庭供应的保障性住房。
5.廉租房的建筑面积一般小于50㎡, 主要以租金补贴的形式分配, 辅之以租金减免及实物配租。
廉租房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特困人口, 只收取少量的、象征性的房租。
租户一般只有使用权。
6.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以划拨的方式提供土地, 按照一定的建设标准, 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 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 以微利价向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可以出售的住房。
7.经济适用房的单套建筑面积一般为60㎡左右, 出售价格一般低于当地商品房市场价格的20%至30%, 具有经济性、保障性、实用性的特点。
2007年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 不得出售、出租、出借或闲置。
8.限价房限价房也称“两限”商品房, 是指政府限定套型(面积)标准、销售价格, 以房价限定低价的思路, 限制土地出让金, 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商品房。
9.限价房的建筑面积控制在90㎡以下, 其中1居的60㎡以下, 2居的75㎡以下。
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标准
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标准住房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住房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确保人们居住的环境安全可靠。
本文将就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住房的结构安全是保障住房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
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住房的安全性。
因此,在建造住房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房屋结构牢固、耐久。
其次,住房的电气安全也是重要的标准之一。
电气设施的安全性关系到住房内电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住房的电气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安装合格的电路、开关、插座等设备,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电气设施的正常运行。
另外,住房的防火安全也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之一。
防火安全是保障住房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住房内应安装合格的烟雾报警器、灭火器等设备,并保持通道畅通,确保居民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疏散和逃生。
此外,住房的环境卫生和室内空气质量也是保障住房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
住房的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必须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此外,住房内装修材料和家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使用甲醛等有害物质,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
最后,住房的安全管理也是保障住房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
住房安全管理包括居民的自我安全意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
居民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演练,了解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住房安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住房安全的全面保障。
综上所述,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标准涉及建筑结构、电气安全、防火安全、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住房安全可靠。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人们对住房安全的重视,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EPC总承包方案
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EPC总承包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许多城市面临着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开始推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提供可负担的住房给低收入人群。
本项目旨在通过以EPC总承包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二、总承包方案制定1.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由政府牵头,设立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力资源调配、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等工作。
2.招标筛选:确定总承包商时,要充分考察其资质、经验和信誉度,确保能够胜任大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的总承包工作。
3.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由建筑设计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确保项目设计和实施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技术方案设计1.选址和规划:根据市政府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项目建设,并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包括建筑布局、设施配套等。
2.建筑设计:根据市政府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设计住宅建筑的户型、外观等,并考虑实际建设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结构设计:进行强度、稳定性和抗震性等设计,确保建筑的整体结构安全可靠。
4.机电设计:确定供水、供电、通风、空调等设备的布置和设计,提高住宅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5.环保设计:考虑水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废物处理等环境因素,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管理1.合同签订:确定总承包商和相关供应商时,签订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益,确保施工和供应的顺利进行。
2.进度管理:项目办公室应及时与总承包商沟通,关注项目的进展情况,并通过进度安排表、工程检查等手段,实时掌握项目进度信息。
3.质量管理: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应设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验收、质量把关等,确保项目施工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资金监管:项目办公室应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合理和透明。
五、项目收尾1.工程竣工验收:总承包商完成工程建设后,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
住房保障保障措施
住房保障保障措施住房保障措施:建立稳定的居住环境并保护房屋安全引言住房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
为了保障公众的住房需求,各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一些重要的住房保障措施,包括规范建筑标准、加强房屋维护与安全等方面。
一、规范建筑标准建筑标准的规范是住房安全保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1 加强建筑设计与监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有严格的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的结构、材料和建造质量符合安全要求。
同时,应加强对建筑施工方的监管,确保施工过程合法合规、质量可靠。
1.2 加强抗震设防地震灾害是威胁住房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
因此,在地震多发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包括地基处理、加固墙体结构等,并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
1.3 促进节能环保住房保障不仅要考虑安全性,还要重视节能环保。
应推动建筑行业采用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性。
二、加强房屋维护与安全除了规范建筑标准,保障住房安全还需要加强房屋维护和安全措施。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2.1 定期检查与维护房屋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是确保住房安全的重要环节。
包括房屋结构、水电设备、消防设施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保证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强化公共空间安保公共空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住户的生活环境。
因此,应加强公共空间的安保措施,包括安装监控设备、加强物管力量、提供专业安保人员等,以确保住户的人身安全。
2.3 加强火灾预防与逃生措施火灾是住房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
应提高住户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消防设备的配置和维护,确保住户及时疏散和安全逃生。
三、提供财政支持与住房政策除了加强建筑与维护方面的措施,政府还应提供财政支持和制定相应住房政策,以解决住房保障的实际问题。
3.1 住房财政补贴政府可以通过住房补贴、租赁补贴等方式,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发布时间:2021-04-15T02:46:35.790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6期作者:李薇薇[导读] 对于保障性住房来说,保障性住房是政策性住房,它是建筑行业在建造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节奏逐渐加快,我国的经济也在不断的进行可持续发展。
考虑到人们的收入水平的问题,我国已经对其进行了考量,为了解决一部分低收入者暂时的居住问题,国家已经推出了保障性的住房政策,对此类人群进行政策倾斜。
对于保障性住房来说,由于其价格相对比较低,经济适用性比较强,也因此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申请得到保障性住房的,只有符合相对应的条件的人才能够申请入住和使用保障性住房。
近年来伴随着保障性住房在住房数量上的增加,我们对于保障性住房也提出了更为多的要求。
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要求主要还是以绿色建筑为主,用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对保障性住房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设计。
我们可以在节约用地上,以及对于节约用水上进行设计,这样对节能环保和各个方面都有相对较为明显的优势,绿色建筑设计也逐渐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赞同。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引言对于保障性住房来说,保障性住房是政策性住房,它是建筑行业在建造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对于绿色的建筑来说,建筑行业也是我们未来在绿色建筑领域需要进行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个可以实施绿色建筑,全领域的绿色组成部分,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也是在绿色建筑标准下全面进行执行的,这也是我们对于绿色的保障性住房进行建设的重点。
同时,在当前的发展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力开展绿色建筑的大环境背景之下,我们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绿色建筑,一定要在建造过程当中对提及的设计方案与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与探讨,这样做是具有极为明显的现实意义和极为重要的作用的。
一、保障性住房及绿色建筑的含义(一)保障性住房的含义所谓的保障性住房,其实主要就是指国家为了一些中等或者较低收入的人群以及相关的家庭提供的较为价格低廉的相关住房。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是指为了满足广大住房困难群
体的住房需求,提高城市住房供应保障水平,推进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规
划和建筑设计指导性文件。
下面将从规划目标、重点措施、建筑设计导则
等方面对该导则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的规划目标主要包括:
提高低收入者住房条件;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数量;提高保障性住房建筑
质量和居住环境;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创新;促进社会公
平和谐发展。
其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导则提出了以下重点措施:加快土地供应;提高建设和财政资金投入;创新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积极推进住房
租赁市场发展;加强刚性需求群体保障;提高保障性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
最后,该导则还给出了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导则,主要包括:合理规
划设计保障性住房布局;注重节能环保,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合理设计住
房户型,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注重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服务;
加强住房安全设计,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体来说,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旨在通过提高低收
入者住房条件,增加住房供应量,改善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探索建设模
式和运营机制创新,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同时,在建筑设计方面注重
合理规划、节能环保、多样化需求、社区配套和住房安全等因素。
通过这
些规划和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城市住房供应保障水平,促进
城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障性住房建筑的规划设计分析
保障性住房建筑的规划设计分析摘要:积极完善全国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全面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建设以及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房屋建设机制,是中国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和"两个一百年"目标完成的必要条件。
本文首先就现阶段保障性住房规划实施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加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怎样实施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工作,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理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分析一、引言保障性住房的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规划是一个统筹全局的过程,其中面临着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保障性住房规划与设计时就需要提前考虑到对未来的深远影响,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让政府职能部门能更方便我保障性住房政策服务,在此基础上协调民生政策与城市发展,使城市住房建筑在各方面资源均衡一致,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适性。
二、保障性住房建筑的概述保障性住房,是指中国政府向城市中低人均收入及房屋困难所供给的规定条件、限定价格或以及租赁形式的房屋。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以公租房为主导,多种类型并存的供给结构。
近年,由于各政府部门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保障性住房工程也开始作为地方政府施政的重要一部分。
从政策出台到工作推进,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发展项目,我国发改委认为,在未来的五年里,全国要实现三千六百万套的城乡政府保障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同时,保障性住房的总面积涵盖率也应达百分之二十以上。
但是针对中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保障性住房无论是在建筑设计或是适用性能上都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从普遍认识上,建筑设计上也都面临着明显的缺陷。
而面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考虑,采用了开放建筑设计理论的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已成为了工作重心,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的保障房发展现状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市民的总体生活水准得到提高,住房条件也大大提高。
尽管宏观上来说中国人民的住房问题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及其管理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某些困难和缺陷。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是北京市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
该导则主要包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的目标、原则、要求和措施等内容,旨在投资、推进和建设北京市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一、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的目标是:满足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住房需求,实现居民住房的普惠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二、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的原则是: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公平合理、可行性、可持续性、社会和谐等。
三、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的要求包括:住房类型和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功能配置和基础设施、绿化环境和景观设计、交通与停车等方面的要求。
四、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的措施主要包括:统一标准和规范、优先用地和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财务支持、项目评估和综合评价、监督和管理等。
根据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的要求,北京市政府要求各地区、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住房的类型和布局应该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例如老年人、残疾人、单身人士等,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
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要符合国家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功能配置和基础设施要配套完善,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和医疗设施等。
绿化环境和景观设计要注重营造宜居的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与停车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停车。
为了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北京市政府将优先用地和政策支持给予符合条件的项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还将提供资金保障和财务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住房建设,增加住房供给量,改善住房短缺的局面。
对于已经建成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政府将定期进行评估和综合评价,确保住房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另外,政府还将加强对住房项目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保障住房项目的合法合规。
保障性住房工程文明施工方案
保障性住房工程文明施工方案
一、前言
保障性住房工程是社会公益性质的重要项目,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制定科学规范的文明施工方案。
二、施工现状
当前社会保障性住房工程施工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环境脏乱差、施工噪音扰民、施工垃圾乱堆乱放等,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文明施工方案
1. 环境保护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挡,并及时清理施工垃圾,保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
•控制施工噪音,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尽量选择在白天进行施工。
2. 安全管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3. 文明施工
•组织开展文明施工宣传活动,提倡施工人员文明施工行为。
•设立文明施工奖惩制度,鼓励文明施工,惩罚违规行为。
4. 垃圾处理
•实行分类收集垃圾,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定时清理施工垃圾,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四、总结
保障性住房工程文明施工方案的制定是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举措,需要全体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共同遵守方案,推动文明施工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以上为保障性住房工程文明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通过该方案的实施,促
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建设进程,让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目标。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北京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一、规划目标和原则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逐步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提供安全、健康、有尊严的住房,实现住房分配的公平和市场化的管理。
在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注重社会公益,保障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合理住房需求。
二、保障性住房规划的内容1.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和规模:根据北京市的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需求,确定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和规模,建立合理的用地规划和分配机制。
2.住房分配和管理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住房分配和管理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分配机制应考虑家庭收入、户籍情况、住房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住房资源的分配。
3.住房建设和设计标准:制定住房建设和设计的标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设计应注重住房的实用性、居住舒适度和环境友好性,提供相应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4.保障性住房与城市规划的衔接:保障性住房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和住房供需的关系,合理规划住房的布局和分布。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应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不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生态环境。
5.配套设施和服务:确保保障性住房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完善,包括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基础设施的配置,提高住房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1.设计原则: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居民的需求和权益。
设计应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简洁实用、经济适用的住房设计方案。
2.功能布局:合理规划住房的功能布局,提供充足的卧室、客厅、厨房等功能区域。
要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3.空间设计:住房空间应充分利用,提供充足的储物空间和生活空间。
设计应注重通风、采光和隔音等方面的考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建筑材料和技术:选择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提高住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设计应注重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5.绿色环保:住房建设应注重绿色环保,提供绿化景观和生态环境。
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基本标准
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基本标准1.1 一般规定1 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住宅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家庭人口、代际关系、风俗习惯等因素,满足本地区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生活需求。
2 保障性住房设计充分考虑节地、节能,根据地块条件宜选择多户型的多单元或通廊式等经济合理的居住平面类型。
3 保障性住房的建筑平面布局应合理紧凑,降低套外交通空间、减少公共空间的公摊面积,提高使用面积系数。
4 保障性住房建筑外形应简洁美观,减少凹凸、转折,外门窗洞口不宜过大,降低体形系数及窗墙比。
5 保障性住房应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
中小套型、大套型的住房应设卧室、起居室(或过厅)、独立式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单室套型住房应设兼起居的卧室、敞开式简易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6 保障性住房的无障碍设计应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的有关规定。
7 保障性住房应积极推广建筑产业化技术,推进成品住房交付。
1.2 保障性住房套型标准1 公共租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应不大于60m2,套型可按单室套、小套和中套三种类型设计,并符合表1.2-1 规定。
表1.2-1 公共租赁住房(人才住房)的套型标准注:1、表中建筑面积指标中应包括阳台面积(按一半计入)。
2、表中居住空间数指卧室、起居室。
2 经济适用住房的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90m2 以内。
经济适用住房的套型可按照大、小套两种类型设计,并符合表1.2-2 规定。
表1.2-2 经济适用住房的套型标准注:表中建筑面积指标中应包括阳台面积(按一半计入)。
3 保障性住房应独立成套,套内功能分区明确、合理。
各种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应不低于下列规定指标:卧室:双人9.00 m2 单人5.00 m2起居室(厅):10m2 兼起居室的卧室:12m2 独立封闭式厨房:3.50m2 三件套卫生间:2.50 m21.4 保障性住房使用要求1 保障性住房基本空间使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卧室的短边净宽度:双人卧室不应小于2.80m;单人卧室不应小于2.20m;2)起居室(厅)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不宜小于2.40m;3)中小套型和大套型的厨房应为独立封闭空间,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
保障性住房建设程序
保障性住房建设程序:保障性住房建设涉及到四个群体:政府部门,设计方,建筑方,购房者。
保障性住房建设程序及各个群体所要做的工作如下:00. 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内容。
01. 政府部门公开保障房建设规划,以项目为单位,在官方网站上公开该项目的规划要求,包括:项目用地位置及尺寸,容积率,建筑类型,建筑功能划分,建筑方位,户型设计,面积控制,配套要求等等。
02. 全社会有意该项目的设计公司根据政府部门公开的该项目设计要求,给出自己的详细设计方案。
并由政府部门在官方网站上该保障房项目栏下公开。
03. 该项目规划公开一定时间后,政府部门开始接受购房者登记。
购房者提供材料。
政府部门审核材料之后,剔除不符合要求者,并将其余人员的信息在官方网站上该保障房项目栏下公开。
04. 购房者对公开的诸多设计方案,以户为单位进行第一轮实名投票。
得票最多的三份设计方案进入第二轮实名投票。
最终得票最多的设计方案即作为该项目的设计方案。
05. 通过投票确定了的设计方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最终的完整的设计方案,并由政府部门在官方网站上该保障房项目栏下公开。
06. 政府部门公布所有栋所有套房子的单价及总价。
07. 最终的完整的设计方案公开之后,政府部门组织摇珠分房。
分得住房的购房者必须预交一定比例的首付款,并在统一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剩余房款。
08. 分得住房的购房者预交的全部房款由政府指定的银行保存。
以后银行将根据政府部门对建筑方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阶段检验结果,按合同向建筑方支付建筑费用。
09. 与07和08项同时进行的是,最终的完整的设计方案公开之后,立即进入建筑方的招标阶段。
政府部门公开质量要求。
全社会有意该项目的建筑公司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该项目的招标,并最终由报价最低的建筑公司承当该项目的建筑工程。
10. 政府部门与建筑方签订协议,确定质量要求,竣工日期,以及违约赔偿方案。
11. 分得住房的购房者可以组织业主协会。
住房高质量保障措施有哪些
住房高质量保障措施有哪些住房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住房质量对于人们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住房的高质量,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住房高质量保障措施,包括建筑安全、环境保护和居民权益保障等方面。
首先,建筑安全是保障住房高质量的首要任务。
在住房建设中,必须遵守相关建筑法规和标准,确保结构安全、防火安全和抗震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材料的选用要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和认证,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此外,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确保施工符合规范和要求。
其次,环境保护是保障住房高质量的重要方面。
住房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包括噪声、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的要求。
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污染,例如合理布局、降噪设备的使用等。
空气质量方面,应注重室内通风和净化,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避免含有有害物质。
此外,要保证住房周围的水质安全,避免污水、工业废水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第三,居民权益保障是保障住房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加大对住房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房地产市场的不正当行为,保证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住房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住房建设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对住房质量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
此外,应加强对住房贷款和租赁市场的监管,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另外,建立住房维修和维护机制也是保障住房高质量的关键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住房维修和维护的经费投入,确保住房的正常维护和修缮。
同时,鼓励居民组织形成住房维修和管理的自主力量,建立住户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加强对小区和住房的管理和维护。
最后,加强住房安全教育也是保障住房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居民正确使用住房设备和器具,并学习简单的维修和维护知识,提高住房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综上所述,保障住房高质量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建筑安全、环境保护、居民权益保障和维修维护机制的建立,以及住房安全教育的加强,都是保障住房高质量的重要措施。
农村住房建设保障措施
农村住房建设保障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住房建设保障成为重要议题。
为了实现住房的安全和质量,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障农村住房建设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别从土地政策、建筑质量监管、投资渠道和政策引导等方面,详细阐述农村住房建设保障措施,以期为解决农村住房问题提供参考。
一、土地政策方面的保障措施1.1 定向用地政策:建立人民农场和合作社的宅基地制度,明确土地权益归属,提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稳定性和确权登记制度的完善性,为住房保障提供法律保障。
1.2 优先供应政策:制定相关法规,明确将一定比例的土地供应用于农村住房建设,以优先解决住房困难户的问题,确保农村住房建设的公平和稳定。
二、建筑质量监管方面的保障措施2.1 建筑工艺规范:制定农村住房建设的技术标准和建筑工艺规范,包括基础设施的施工和选材等,确保住房的质量和安全。
2.2 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住房建设监管机制,包括对建筑施工和装修过程的实施监督,对住房建筑质量的抽查和评估,以及对施工单位和个人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取缔,从而提高住房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投资渠道方面的保障措施3.1 财政支持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增加住房建设的投资。
3.2 拓宽渠道:改革金融体制,鼓励创新金融产品,以提供农村住房建设的资金保障,如发行低风险金融工具、发展农村住房专门信贷等方式,拓宽住房建设的投资渠道。
四、政策引导方面的保障措施4.1 优惠政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住房建设补贴政策,为有住房需求的农民提供经济支持,如购房补贴、装修补贴等,引导和鼓励农村住房建设的积极性。
4.2 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住房问题的认识和意识,让农民了解住房政策和相关资助项目,以增加住房保障的有效性。
结论:农村住房建设保障是解决农民住房问题的关键,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建筑设计篇)1一般规定1。
1.1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应坚持“控制面积、完善功能、精细设计、基本装修”的原则,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基本要求。
1.1.2保障性住房应根据地块条件选择经济合理的住宅类型,不应建低层住宅。
1。
1。
3保障性住房应采用平面和竖向较规则、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
宜选用有利空间灵活分隔、方便改造的结构形式。
1.1.4保障性住房立面造型应简洁、美观,建筑风格宜反映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色彩和谐且宜与周围环境协调。
1.1。
5保障性住房宜立面设计宜采用成本较低、能耗较少的造型和材料,减少飘窗、落地窗的使用。
1。
1。
6保障性住房宜采用多套住房组合的单元。
单元平面布局应合理紧凑,减少公摊面积,提高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保障性住房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不宜低于70%。
1。
1。
7保障性住房的平面应规整,并控制体型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综合考虑节能和日照、通风、安全要求。
1。
1。
8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应综合考虑住宅使用功能与空间组合、家庭人口、代际关系、风俗习惯等因素,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生活需求。
套型组合应尽量避免相互遮挡和视线干扰。
1.1.9保障性住房应设置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无障碍住房。
1。
1。
10廉租住房的无障碍住房比例不宜少于10%,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的无障碍住房比例不宜少于5%。
无障碍住房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无障碍设计标准的规定。
1.1。
11保障性住房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系统时,应满足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要求。
1.1。
12保障性住房建筑设计应符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等规范的规定。
2套型标准1。
2.1除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外,保障性住房应按套型设计,套型功能应分区明确、合理,每户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等基本空间。
1.2.2保障性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可按表6.2。
建筑适用住房管理制度
建筑适用住房管理制度一、引言建筑适用住房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建筑适用住房的管理和使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适用住房的定义、分类、管理要求、使用限制等内容。
二、建筑适用住房的定义建筑适用住房是指为满足特定群体的住房需求而建造的特定类别的住房。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工人住房、学生宿舍、公务员住房、农民工宿舍等多种类型。
建筑适用住房通常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负责建设和管理。
三、建筑适用住房的分类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建筑适用住房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工人住房工人住房是指为工业企业的员工提供的住房。
这些住房通常位于工业区附近,方便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工人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相关的标准,确保员工的合理居住权益。
2. 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是为大中小学、高校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提供的住宿设施。
宿舍的管理应当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学习环境为首要任务,配备必要的设施和服务,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质量。
3. 公务员住房公务员住房是为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提供的住宿设施。
这些住房通常位于公务员工作的地区,方便公务员履行工作职责。
公务员住房的分配和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公务员的合理居住需求。
4. 农民工宿舍农民工宿舍是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住宿设施。
这些住房通常位于建设工地或农村劳动密集地区,用于满足农民工的短期居住需求。
农民工宿舍的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相关的标准,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条件。
四、建筑适用住房的管理要求建筑适用住房的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质量要求建筑适用住房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确保房屋的安全、舒适和耐久性。
建筑材料的选用、施工质量的监督等都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 环境卫生要求建筑适用住房周边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无噪音、臭气和污染物的干扰。
建筑物本身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确保住户的生活环境卫生和健康。
3. 设施设备要求建筑适用住房应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公共设备,如供水、供电、供暖、排水等,确保住户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简介
世界上佷多发达国家都在开放住宅市场的同时,也都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
下面介绍几个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
(一)德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德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房价和租金。
过去十五年,德国的房价每年平均上涨百分之一,而物价每年平均上涨百分之二,相比较,房价每年实际缩减百分之一。
自一九七八年以来,德国的房价上涨百分之五十,而居民个人收入却增长了3倍。
目前德国的平均房价每平方米在2000欧元到3000欧元之间,而家庭平均净资产已达20万欧元。
在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同时,德国房地产市场不仅保障了居民的住房,同时也有效地抵御了金融海啸的冲击。
德国目前有住房3000万套,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套住房。
每年有25万套公寓竣工,地方政府拥有公房250万套,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房价。
德国房价房租这种稳定状态:关键是有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1、提供福利住房向居民。
所谓福利住房,是指由个人、非营利住宅公司、自治团体建造,向多子女家庭、残疾人、低收入者以及养老金少或领救济金的居民出售或出租的住宅,包括大中型企业用自有资
金建造并在税收方面得到国家优惠的住宅。
2、房租管制。
为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政府采取了租户权益保障措施,要求各地政府按照不同结构、不同区位、和质量的房屋,分别提出相应的指导租金水平,作为住房出租人和承租人确定住房租金时的执行标准。
3、住房储蓄。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是为实现购建住房筹资而形成的互助合作融资系统,主要特点是:一是政府积极实行储蓄奖励;二是贷款利率比较固定,低息互助;三是先存款后贷款。
此外,政府对住宅价格的有利控制保证住房价格稳定,使住房储蓄资金不出现贬值。
4、建立住房的税收优惠条件。
首先,鼓励私人建设房屋;;第二,政府对非营利性建房企业建设的福利性住宅给予佷大资助;第三,鼓励私人按市场价购房。
第四,一些企业还给予将要购房的职工提供比较优惠的购房贷款,缓解职工购房的压力。
5、补贴房租制度。
根据政府规定,本国人民凡家庭收入不足以租赁适当住房者,有权享受住房补贴,以保证每个家庭都能够有足够的住房支付能力。
房租补贴的资金由政府承担百分之四十。
(二)美国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
美国住房政策的目标是“为全体美国人民提供合格的、安全的、能负担得起的住房”。
目前,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下列方式参与房地产市场的运作,来实现这一目标。
1、金融政策的支持
早在一九六三年,美国政府就根据《住房法》成立了联邦住宅管
理局(Federal Housing Adiministration,FHA),向符合标准的中低收入者直接发放住房贷款或者提供全额担保,以及退伍军人管理局(Veteran Administration,VA)也为退伍军人申请住房贷款提供全额保险。
一九六六年,联邦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成立,旨在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公共住房建设。
这些措施降低了银行在住房贷款领域面临的信用风险,确保了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的顺利运行。
2、参与建造经济适用住房
美国不但每年在城市发展项目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低收入居民住宅的建设,而且还通过优惠措施,大力鼓励开发商建造经济适用住房,从而增加了面向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应量。
3、对购房者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
一九八六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低收入者购房和租房税收抵扣法案,并在一九九三年成为永久性法令。
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大大刺激了居民购房的意愿。
4、实施公平住房政策
美国政府要求确保住房问题上的公平性,严禁在租房、买房以及申请贷款时对有色人种或穷人的歧视。
(三)俄罗斯的住房保障措施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发展,住房市场也出现较大的波动,近几年房价增涨加快。
为了保证居民的住房需求,逐步开始实施住房保障制度。
当前,俄罗斯的住房保障制度尚比较简单,处于逐步发展、完善的时期。
其主要内容是:
1、税收优惠。
依靠自有资金或专项信贷建房或购房者,其相应资金免交所得税,企业用于帮助本单位职工建房的资金免交利润税。
2、发放住房补助金。
根据俄罗斯《住房政府原则法》,在新旧制度过渡期,国家向部分居民发放补助金,以帮助其支付房租及公共费用。
对象包括已列入地方政府、企业和军队的改善住房条件登记薄的公民以及按现立法权享受建房、购房优惠、按揭贷款而尚未利用这项权利的人,发放数额依据家庭人数总收入与法定工资最低额之比以及排队等房年数而定。
3、新旧租金过渡安排。
自一九九四年起六年内,居民应渐渐承担住房的全部租金和公服费用。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五年,租金和服务费用不超过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九,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不超过百分之十四,自一九九八年起不超过百分之十九。
二、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我国国情与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因而他们的制度我们不能简单照搬。
然而,他们的政策和做法还是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我们可以适当参考和借鉴,以加快我国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进程。
(一)我国的住房保障方式应是多元的、综合的。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
国家幅员广阔,汇聚人口佷多。
据初步推算,目前通过统计得知,仅有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居民有能力通过市场获得适当的住房,其余百分之六十五至百分之七十五的居民都是住房保障的对象。
在这些住房保障对象中,由于家庭收入和住房情况等差异,对住
房的需求多种多样。
譬如,有些户收入很低,住房条件很差,急需廉租房;有些户(如刚毕业的学生和刚工作的职工),目前收入不高积蓄也很少但是急需住房,所以对租金较低的公租房有佷强烈需求;有些户收入较高,目前已拥有私房或租房,由于很多原因想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价格低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有购买的能力;还有些居民,因城市建设、危旧房改造和棚户区拆建等自住房屋被拆迁,从而对定向安置房有急迫的需求;等等。
面对这些住房需求,采取佷单一的住房保障方式,无法得到全面妥善地满足。
所以说,我国的住房保障方式必须是综合的,多元的。
目前我国已有的几种保障房都是需要的,而且随着我国的发展还可能出现新形式的保障性住房。
(2)我国的保障房需求很大,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保障房的供给。
在我国目前的现有户籍人口中,虽然已经有一部人通过一九九八年房改售房且拥有一部分住房,但其中还是有大多数人仍然希望通过政府的住房保障性住房制度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
在外来人口中,通过市场购房租房能够较好解决住房的仅是少数,多数人仍是无房而租住较差的住房。
从住房保障角度分析,政府对这两部分居民的住房是有欠账的。
与此同时,每年还有一大部分人流入城市。
综上可见,我国保障房的需求量十分巨大。
根据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制定了“十二五”保障房的建设、收购计划。
计划规定,今后五年新建和收购各类保障房三千五百万套,其中包括公租房、限价房和经适房,各类定向安置房,力争五年后做到应保尽保。
(3)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涉及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管理的方方面面,如城市规划设计,土地制度和土地供给,保障房的建设运营体制,保障房建设收购的资金来源、保障房使用中的经营和管理等。
(4)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这些实践经验,对保障房的建设规划设计、融资、建设经营主体,保障房的类别及各类保障房的准入和退出制度、保障房运营及管理等问题,提出统一规范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出台各市的住房保障地方法规,经过若干年实践检验和修正,当制定国家《住宅法》的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将其作为制定国家《住宅法》的一项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