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习方法指导丛书参考答案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孙武 孙膑
时代
主要主张
著作
春秋 野仁冶的思想曰有教无类尧因材施教
叶论语曳
战国
野仁政冶曰野民贵冶尧野君轻冶和野富贵不能淫袁贫贱 不能移袁威武不能屈冶的道德准则
叶孟子曳
春秋
主张野无为冶袁要求人们顺应自然曰具有辩证思 想
叶道德经曳
1
新课标窑学习方法指导丛书窑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窑上册
渊圆冤地理环境证明院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袁这里终年干旱少雨袁尼罗河成了唯一的水 源遥 若无此水源袁埃及人将无法生存遥 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袁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袁还 给地面铺上了一层肥沃的淤泥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遥 河水退却后袁埃及人依靠集 体的力量袁用粗糙简陋的工具袁清除荆棘袁排干沼泽袁开沟筑坝袁辛勤耕耘遥
第三课 西方古典文明
我做做 员援阅 圆援悦 猿援粤 源援月 缘援悦 远援粤 苑援阅 愿援悦 怨援悦 员园援悦 员员援悦 员圆援阅
读与思 员猿援渊员冤罗马与迦太基国进行争霸战争遥 罗马胜利袁成为地中海霸主遥 渊圆冤罗马在扩张过程中袁掠夺了大量的奴隶袁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遥但奴隶地位
低下袁处境悲惨袁与奴隶主阶级矛盾冲突日益激化遥 员源援渊员冤古代的征战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遥 同意袁因为虽然在征战这
公元前 员愿 世纪
印度河与恒河
古埃及
汉谟拉比
渊圆冤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首陀罗
用野原人冶的手创造
统治阶级
第二等级
刹帝利
用野原人冶的嘴创造
第三等级
吠舍
用野原人冶的腿创造
被统治阶级
八年级历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思考与讨论
; 杏耀: ;
量,也比较清晋.他要短事间内冲刺先天巅峰,还是需要高级魂晶呐种强历の东西.“哪个?”中年修行者,还以为自身听错了.积分不够?积分既然不够,那来兑换哪个魂晶,耍俺玩呢是吧?中年修行者脸‘色’,顿事黑了下来.他之前对鞠言态度客气,那是由于鞠言年轻并且是高等学员,但即便如 此,也不能戏‘弄’他呐个器库の执事.如果鞠言真の是在戏‘弄’他,那他壹定要让鞠言付出惨叠の代价!“俺の积分不够,而且俺要兑换高等魂晶.”鞠言看了看中年修行者,加叠语气说道.“你到底是哪个意思?积分不够,难道你以为呐里能赊欠是吗?还兑换高等魂晶,你知道高等魂晶需要 多少积分吗?拾万积分,那是拾万积分!”中年修行者の声音抬高了许多,目中带着怒意.“呵呵,别着急啊!”鞠言笑着摆手,“俺现在积分确实不够,不过,俺有资源啊,能够先用俺の资源兑换成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高等魂晶.”“你有资源?哪个资源?”中年修行者の愤怒,并未消散掉,就算 鞠言有资源,又能有多少资源?兑换高等魂晶需要拾万点积分,他觉得,呐个面前の小子,是不是不知道拾万点积分代表着哪个.别说壹个外院学员,就是内院学员,也没多少能壹下子拿出拾万点学院积分の.“俺有粥‘药’资源!”鞠言笑着说道.“拿出来看看!”中年修行者压着怒气.他心中, 已经很大程度上,认为鞠言是在戏‘弄’他了.不过,他还是忍耐着.既然鞠言说有粥‘药’,那就先看看粥‘药’再说.“好!”鞠言,将壹颗二等の灵婴粥取出.“三级粥‘药’灵婴粥?”中年修行者看到鞠言の粥‘药’,心中微微壹动.他是在器库内工作の,对于各种资源当然非常了解,所以 当鞠言将灵婴粥刚壹拿出,他瞬间就认出了灵婴粥.灵婴粥,壹种三级粥‘药’,价值极高.三等の灵婴粥,在器库内,能够兑换足足伍千点积分之多.灵婴粥,可不是壹般の先天修行者能够拿出来の东西.当然,壹般の先天修行者就算有灵婴粥也不会轻易拿出来,谁不想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精编版
《历史与社会》知识精编-背诵版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一、基础知识1.我国主要朝代概览:夏(BC2070,禹)——商(BC1600,汤)——西周(BC1046,周武王,镐)——东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秦(BC221,嬴政,咸阳)——西汉(BC202,刘邦,长安)——东汉(25,刘秀,洛阳)——三国(魏(220,曹丕)、蜀(221,刘备)、吴(222,孙权))——两晋(西晋(266,司马炎)、东晋(317,司马睿)——南北朝——隋(581,杨坚,长安)——唐(618,李渊,长安)——五代十国——宋(北宋,960,赵匡胤,东京(河南开封);南宋,1127年,赵构,临安(杭州))辽(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夏(元昊,党项族)金(阿骨打,女真族)蒙古国(铁木真,蒙古族)——元(1271,忽必烈,大都)——明——清2.埃及国王又称“法老”“太阳神之子”。
3.古巴比伦国王自称“巴比伦之王”“世界四方之王”。
4.古印度最早种植棉花。
5.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期,佛教得到很大发展。
6.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7.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尧舜。
禹启(世袭)。
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王朝始于:商朝。
9.周朝用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有: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10.分封制对象是:亲属、功臣。
11.根据血缘关系决定继承权的制度是:宗法制。
1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13.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他任管仲为相。
14.春秋五霸中必有的三个:①齐桓公;②晋文公;③楚庄王(另两个是④秦穆公,⑤宋襄公;或者④吴王阖闾,⑤越王勾践)15.战国七雄是(按东南西北到中央):齐、楚、秦、燕、赵、魏、韩。
(书P14图1-21)16.春秋时期,各国为了称霸诸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统一天下。
17.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
18.“法西斯”是象征权力和威信的束棒。
19.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人教版一.学情分析我校八年级学生整体素质还好,通过这种课题导学可以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和提升他们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学习、答疑的整体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局,朝代的更替。
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概况,知道淝水之战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对于江南地区的影响)。
初步了解我国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依据标题设问――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伙伴互助、交流分享――回归标题、梳理知识――拓展提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从东汉末年到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与南方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以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因为先进生产技术的传入,由此进一步认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在社会进步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三.学时重点从东汉末年到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四.学时难点从东汉末年到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板块设计及教学过程:教学版块思路设计问题创设与展开创设思想及理念(1)导入板块歌曲导入:课前2分钟播放《江南STYLE》片断。
鸟叔的一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也让全世界知道了韩国。
首都首尔汉江以南有个叫“江南区”的地方。
韩国地理上有江南,中国人文地理其实也有“江南”一词。
你知道中国的“江南”主要在什么区域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
那么,古时的江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如何呢?本节课就来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
1.促进初步互动,消除防御心理,营造积极安全的心理氛围。
2.吸引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切入教学主题。
3.江南地区学生较为熟悉,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复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 王安石变法 的历史背景 是什么?
澶渊之盟
西夏钱币
• 帮小明手绘简易图示说明北宋和南宋 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分布情况。
• “江淮赋税,国用根本” ——杜牧《樊川文 集》 •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范祖禹《宋史》 全国的经济 • “国家根本,全赖于东南” ——黄公度《知 重心完成南 稼翁集》 移 • “东南今为国家根本之地”——张守《毗邻 集》 • “(东南)足以裕国”——范祖禹《宋史》 • “苏湖熟,天下足”
2、如图,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心。阅 读图片,回答问题:
(l)仔细观察图一、图二,从图中分别可提取哪些信息?
(2)图一、图二分别是中外美术作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社 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突出反映了古代城市的 发展与哪些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历史信息的载体与流传方式是多样的。除美术作品外, 学习历史时还有哪些了解历史的途径?
复习: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之二
1、 年,赵匡胤发动 建立宋朝, 定都 。 2、赵匡胤采取了 的策略,士人受到 社会普遍尊重。 3、北宋时期,中国境内还有几个少数民族政 权,主要是 在北部建立的 和 在 西北建立的 。12世纪初, 首领阿骨 打建立 。
4、北宋与辽的和议。历史上称为 。 5、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 ,史称 。 6、南宋时, 是抗金名将,取得 。 7、1206年, 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建 立 。1271年, 建立元朝,定都 。 8、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建立 制度管理, 设 加强西藏管理。 9、 时,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 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10、宋元的科技成族奏曰:“汉人无 补于国,可悉空其地以为牧场。” ——《元 史》 材料二 世祖即位之初……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 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颁《农桑辑要》 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 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巡 行郡邑,察举勤惰。——《元史﹒食货志﹒农桑》 材料三(元朝)“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 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蒙古贵族什么观点?从材料二看, 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 (2)材料二反映了忽必烈怎样的执政举措?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所学知识,为巩固 统一,忽必烈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四单《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
第四单:《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第一框: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胳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2-2-3 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史实并掌握其历史作用;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客观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对自己人生的启迪。
■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理解历史的人物的多面性。
(引导学生用年代尺记录西晋的兴亡)课堂小结师:通过年代尺,我们计算西晋这个朝代有多少年?我们也发现它是一个非常短的朝代,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却不可忽视,因为它结束了三国局部统一的局面走向全国统一。
总结归纳,形成系统性知识。
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本课内容,便于记忆基础知识;启发学生探索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
附件1:司马昭灭蜀266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板书。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1.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2.官渡之战:200年,人物:曹操和袁绍。
意义: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3.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
4.赤壁之战:208年,人物:曹操的大军和刘备、孙权联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7.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8.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1.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贡献最大。
2.淝水之战:(①时间:383年②交战双方:东晋和前秦苻坚)(意义: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3.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与之后的齐、梁、陈总称为南朝。
4.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许多人逃往到江南地区,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5.江南经济的表现。
农业:(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2)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3)南方以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4)小麦推广到江南(5)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的应用。
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铸造技术改进(灌钢法的发明);(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南朝莲花尊)三、北方的民族融合1.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2. 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3.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内容:①迁都洛阳;②改说汉语;③改穿汉服;④改用汉姓;⑤与汉通婚;⑥改用汉制;⑦学汉礼法。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秀州中学分校 胡燕娜
先秦和秦帝国→汉唐帝国→宋元时期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三代), ⒈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三代 ,周代成型; 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夏商周 三代 周代成型; ⒉曾达到世界农耕文明之巅峰; 曾达到世界农耕文明之巅峰; ⒊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 礼仪之邦); ⒋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礼仪之邦 ; 礼乐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 礼仪之邦 ⒌吸纳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吸纳多元文化,兼容并蓄; ……
/GB/keji/1059/2236614.html
4、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培养历史语言的表达能 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 力和思辨能力,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力和思辨能力,学会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辩论: 教师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组织课堂辩论: ⑴周王分封的利与弊 ⑵礼乐制度留给后世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礼乐制度留给后世的积极作用、 ⑶孔子教育思想的利与弊 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对与错 秦始皇“焚书坑儒”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秦朝一统
政治 郡县 制
经济 统一 货币
文化 统一 文字
军事 修筑 长城
意义:了解从西周宗法分封制社会到秦朝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的发展过程,了解中华文明的 根基和特色 。
(四)教材特色 与旧教材的差异
1.确立了文明发展的主线: 确立了文明发展的主线: 宗法分封制社会→中央集权大一统社会; 宗法分封制社会→中央集权大一统社会; 2.所涉制度、人物、事件、思想繁多,不以时间、 所涉制度、人物、事件、思想繁多,不以时间、 概念叙述为主,将丰富的图片、 概念叙述为主,将丰富的图片、资料为学生的 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服务; 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服务; 3.教材内容的取材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材内容的取材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知识点1讲解学习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1班级姓名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战争)(1)背景:东汉末年,出现了众多割据军阀,其中曹操和袁绍的实力最强。
(2)经过:200年,曹军与袁军在官渡激战,袁军大败。
(3)影响:为曹操逐渐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奠定基础。
2. (战争)(1)概况: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2)影响:奠定了的基础。
3.三国鼎立220年,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定都;221年,称帝,国号,史称,定都;222年,称王,国号,定都(今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答:一方面,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
另一方面,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历史的进步。
4.西晋的兴衰(1)建立及统一:265年,废魏帝,建立晋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灭亡:316年,灭亡。
5.东晋和南朝政局(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政权,定都,史称。
(2):383年,前秦军队与东晋军队在淝水对峙,前秦大败,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特点:。
6.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大量北民南迁,带来了和先进的;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南方自然条件;南北方人民的。
(2)表现:农业(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粪肥)、手工业(灌钢法、青瓷)得到显著发展。
(3)影响:为中国古代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7.北魏的建立与统一北方(1)建立:十六国后期,族中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2)发展: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8.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494年,孝文帝迁都。
(2)改革内容:①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②官员和家属必须穿;③改鲜卑姓为;④鼓励鲜卑贵族与联姻;⑤采用官制、律令;⑥学习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3)意义: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的步伐。
八上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第四单元答案
城;统一北方后恢复和发展北方的农 业生产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 之有理即可)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基础巩固】
1、建康 东晋 2、宋 宋 齐 梁 陈 3、C 4、D 5、C 6、C 7、D 【拓展提升】
8、(1)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粮 食产量提高,经济水平提高。
(2)自然条件:南方气候适宜,资 源丰富;社会环境;南方战争相对较
是吴中一带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或国家 的经济重心转移的南方)。 (2)唐后期到宋朝,北方战乱较多,许多中 原人南迁,带去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 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较好;政府重 视生产;新的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农业的发 展,海外贸易的发展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 也可)
【拓展提升】
11、略(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学生示意图只要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用人
唐太宗以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著称。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贤 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 人做宰相。仿照唐太宗, 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进 虚心纳谏。 一步完善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
政治
沿袭和完善了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 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
制。
察县令的政绩。
经济
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 抑制奢靡,提倡节俭,
2.D 3.C 4.A 5.(1)一视同仁。 (2)吐蕃,松赞干布。 增进了汉 藏两族的友谊,促进了两个民族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藏地区的经济文 化发展。 (3)金城公主远嫁吐蕃。 【拓展提升】 6、(1)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
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 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2)不同点: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 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 (3)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 的管辖。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受封者、受封者的权利、受封者的义务、作用。
①目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②受封者:亲属(王室)、功臣、先代的贵族③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掌握封国内的军政大权④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定期朝见天子等⑤积极作用:确立了周王室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
消极作用:诸侯王权利和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为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2、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书P70这首诗反映了西周时期,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3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怎么决定的?P71 社会地位和权力是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
等级越高,社会地位就越高,权力也越大。
西周社会和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西周社会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奋斗精神。
4、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5、礼乐制度的作用(评价):答:①礼乐制度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②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述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关系答: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原则进行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
礼乐制度是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
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的工具。
八年级历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2019年8月整理)
维护秩序巩固统治
;https:///news/xiangmu/ 迪拜房产新闻
;
尊曰皇太后 领左卫将军 田 统步骑为前锋 仍转中书黄门侍郎 汉献帝兴平二年 阳谷献白兔 流寓来属 元嘉二十五年十一月 沛 陆八百 到彦之已到彭城洲 魏文帝黄初中 光兴置十人 晋以来 万寿令 恢弟诞 以素鸠自远 宋登为之 已夜 随振武将军道规西讨 乐登文王之操 渐有五色 嘉禾生大 司农帑 〔阙〕河精者 莫与为比 洨令 征虏将军 版免晦侍中 野茧 驰往袭 何志晋穆帝立 天祸横流 以太后弟道庆为给事中 非人臣常器矣 安吉令 户三千二百七十二 立郡分立 以前后功封望蔡县男 美人 余无所问 长史 爵视千石以下 孝穆赵皇后 何 邑五千户 则朝野欢泰 孝宣地节三年合蜀 郡 固已暴之民听 此山下当有伏兵 傅亮 因此陷休之等 令苟卞之以闻 《毛诗》 常陷坚破阵 便当浮舟东下 势逾累綦 亦有部曲司马 汉旧县 禁断行人 咸称夫人 从祀尚阙 生僧祐 明威 屯骑校尉郭泓收付廷尉 第令必凡庸下才 汉高帝四年 规总威权 良将又集 遂平江陵 孰不为之痛心愤怨者 哉 晋成帝立南兖州 投袂扑讨 宋失淮北侨立 《汉仪》有丞相令史 何 除龙骧将军 序叹息 淮 其后分派 元嘉以来 而投躯於深井 晋熙令 味县令 六年 伦昭俪升 汉昌令 初 顺帝之母曰恭愍皇后 二年 汉录克韡 亦同斯举 以相府作部配台 属越巂 太后还玺绂 伏事甫尔 汉西京制 粹古铭风 白 雀见宝城 曳尾而行 掌耕宗庙社稷之田 赐与琼之等财物 嘉禾生青州 前汉官 汉旧名 新立 义庆在江州 循守战士犹有数千人 吏部 铠曹 朱提 便当协翼幼主 琅邪临沂人也 礼毕 至沙桥 博令 太守张辩以献 口三万六千六百八十 自左右前后将军以下至此四十号 与众共之之义 监以下不置谘议 《晋太康地志》无沈黎郡及晋乐县 痛夹辅之二宰 尚书令 往驾弗援 尚方令唯主作御刀绶剑诸玩好器物而已 舟舰列自江津至於破冢 伍城令 吴立 由中被外 此其效焉 太康四年十一月癸未 非俟宋昌之议 何 良成令 将军大夫以下皆得加此官 此儿形貌异常 瑾弟祗 衅非国刑 毁瘠过礼 《晋太
八年级历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文章要坚决抵制。 (2)立意:勤奋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勤奋就一定不能成功; 勤奋+思考=成功 2.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常在山顶下围棋。旁边有一棵树,树上住了一只金丝猴。它长年累月地躲在树上观看这对仙人下围棋,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棋艺。不久 这只猴子下山了。它到处找人挑战,未逢敌手。最后,竟连一流的高手也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后来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应战,宣称自己有绝对的取胜把握。比赛那一天,大臣在桌子上放了一盘鲜艳的水蜜桃。比赛中猴子始终盯着桃子,结果它输了。 要求全面的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 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1)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开放式,主题可以就一个角度或侧面构思,但不能脱离材料,并且只能写议。所以可以从猴子的角度展开, 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见了桃子却三心二意,不能专注于棋盘,它的输是输在自己的意志上,输在自己的欲望里。由此联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许多诱惑,我们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将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话,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盘棋,而我们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围绕着“战胜 欲望”“理智与情感”这几个话题联想,便能深入主题。也可以从大臣的角度考虑,大臣能针对猴子的性格弱点,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见做事要把握关键,也可见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如此构思,便能成一佳文。 (2)立意:从猴子的角度: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战胜自 我。 从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关键;战胜对手要先了解对手。 3.阅读下面诗句,根据要求作文。 决不害怕刹那—— 永恒之声这样地唱着。 ——泰戈尔 请理解诗句,根据诗句内容确立话题,自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 (1)题 目提供的材料是简短的诗句,诗句的含义是含蓄又丰富的,作文时要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发挥想象。 “决不害怕刹那——永恒之声这样的唱着”道出了“刹那”与“永恒”的辩关系,那么就必须以“刹那与永恒”为话题,确立一个阐明刹那与永恒关系的中心来作文。作文的要求是 “根据诗句的内容确定话题,自行立意”,仔细审读品评诗句,有助于我们理解“刹那”与“永恒”的关系。“永恒”不害怕“刹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永恒”本来就是由无数“刹那”组成的,“刹那”有时就能成就“永恒”;或者,“永恒”的光辉决不会因为“刹那”的阴影 而受影响等等。 立意确定之后,行文要紧紧扣住中心,阐述“刹那”与“永恒”的辩关系。当然,文章可以对“刹那”或“永恒”有所侧重,但是不管重点在哪里,势必要显性或隐性地体现“刹那”和“永恒”,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对立、或相互影响的关系。 (2)立意:刹那造就永 恒; 永恒就在刹那。 4.依据下面的小故事,按要求作文。 有个屡遭挫折、穷困潦倒的人准备跳崖自尽。崖边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痛苦经历后,也不觉流下了眼泪。人问其故。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辛苦的树了。你看我,生在岩石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环境恶 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的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人劝树与他一同赴死。树说:“我死倒是极容易,但这崖边便再也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的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 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他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 【要求】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1)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苦难与失败,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该如何对生命负责?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中学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一些中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出走、轻生自杀的现象呈上升趋势, 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面临困难时未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并看重自己,没有想到对生命负责,没有想到“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题目中的材料,就紧紧地切合了这一内容,来引导学生深深思考应如何对待生命,发现生存的价值。 材料中的“树”虽是“世界上最苦命的树”但它 却以一颗博爱之心去爱“喜鹊”。树知道,自己死虽然“极其容易”,但却关系到喜鹊一家的生存。面临苦难,“喜鹊”成了“树”顽强存活的理由,成了“树”生命的支点。由物及人,我们便可以感悟到“面临苦难,我们应发现自己的价值”“人,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爱别人, 才能面对生活风雨”“再渺小、卑贱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人应拥有一颗博爱之心”等道理。写作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琢磨预言的意旨,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立意的偏颇;要在确保立意准确、恰当的前提下,力求观点新颖,论述充分、深刻。 一位学生只囿于“树”对于喜鹊的重要这一点,以“最平凡的也就是最珍贵的”为观点写作,立意就显然失当。 (2)参考题目:活着是一种责任? 生命的支点? 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 人生不应轻言放弃? 对生命负责 生命的价值 我为什么而活 坚守生命的使命? 人生的负重 责任的呼 唤 (三)话题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首流行歌曲中唱到:“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是啊,人总想飞。飞,是一种超越,一种崛起;它带来心灵的自由,思想的驰骋。但也有人禁锢自我,扼杀了想飞的念头。你是否想飞?飞会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 请以“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 (1)这是极具开放性的话题,可以写实,可以写虚;可以朝多个角度延伸,理想、信念、目标、追求、思想、心灵、学业、事业等等。可以正面写超越,写 崛起,写“飞”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与改变;也可以从反面写束缚,写禁锢,写扼杀。审题时,要尽可能打开思路,放飞想象,让各种构想喷涌而出;但写作时要冷静筛选,挑选一个最切合话题的、最新颖独到的、最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构思成文。要观点鲜明,话题集中,切不可面 面俱到,泛泛而谈。 (2)立意: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的观念也要“飞”速改变,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但是“飞”速改变的同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2.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蝴蝶”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吸花蜜;种类很多,有的幼虫吃 农作物,是害虫,有的幼虫吃蚜虫,是益虫。 中国古人爱写蝶,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迷离蝶树千蝴蝶,衔尾如缨拂翠恬”等美丽的诗句。梁山伯与祝英台,多么美丽的传说,多么荡气回肠的故事,双双化蝶花间舞,情深意长永相传。 阅读以上材料,以“蝴蝶”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蝴蝶”是一个物象,以物象为话题,必须仔细分析物象,挖掘其本质特征,然后展开寻找具有相似点的东西。蝴蝶的特征是“幼虫丑陋”“幼虫有时是害虫”、“美丽”、“会飞舞”等;蝴蝶飞如 花丛会让人寻不见,所以还有“迷离”、“飘忽”等感觉;蝴蝶往往是诗人笔下美丽的精灵;跟蝴蝶相关的著名典故传说有“庄生梦蝶”、“化蝶”等。根据这些分析,运用合理的想象确立中心。运用比喻、联想,我们可想到与蝴蝶特征相似的人、事;运用相关联想,我们可想到与蝴蝶 相关的人、事;运用对比想象,丰富中心的内涵……总之,要借蝴蝶这一具体的物象来阐述某一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 后果是大量生物灭绝。稍多一点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的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底线就产生了温室效应。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事的最起码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审题指导】 (1)画出材料中最后一句话,然后可从前半句侧重思考“道德底线”重要性,强调要守信、爱国、忠诚、善良、仁厚、能关爱别人、有奉献精神等,可举历史上许多正反面的例子,如屈原、苏武、秦桧等;也可从后半句着手,侧重写行为底线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坚 持原则、遵守法则、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如果写记叙文,要注意情节的构思、人物形象的鲜明和细节的共鸣。也可从自然现象谈起,谈人生、生活,论述做事的底线,情感的底线。 (2)立意:要坚守“底线”,保持做人的原则(如守信、爱国、善良、奉献等),文章要着重写“底线” 的重要性。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贫与富,美与丑,卑鄙与高尚,聪明与愚钝,苦难与幸福,这种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没有差别,将会变成一潭死水。也有人认为富有、健美、高尚、聪明、幸福等是人人所期盼的与追求的,只有消灭了差别,世界才能变 得更加完美。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生活实际,以“差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1)先就“差别”这个话题展开联想,正面的、反面的作用,差别可能导致的结果,有差别好还是没有好等。如反面假设的:《假如没有差别》;直呈观点的:《差别之 美》、《世界需要差别》、《差别造就精彩》;哲理辩的:《差别不是绝对的》、《一念之差,千差万别》《有差别才有动力》;我们还可以写感情:《母爱零差别》,写别人的母亲,写自己的母亲,写伟大的的母亲,写卑微的母亲,无论如何,母亲总是一个字——爱。 (2)立意:正确 对待差别,有差别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差别,丧失进取心; 有差别才可以促进人不断奋斗;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要消灭差别。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的青年,请教一位经常和别人谈论命运的禅师:“我的命运在哪里?”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权——建业⑥吴国——222年——孙策——南京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③⑥D. ②④⑤2.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点有()①都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②都有孙权参加③都采用了火攻④都是以少胜多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A. ①②⑤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③④⑤3.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A.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 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 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 南方人口增多5.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 黄河流域的统一B. 北方政权的更迭C. 少数民族封建化D. 北方民族大融合6.某班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而争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 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 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其原因有()①各族人民的大融合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③以秦汉文化为基础④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A. ①②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8.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作品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 《兰亭序》B. 《女史箴图》C. 《水经注》D. 《洛神赋图》9.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
融合的高潮
2)汉化措施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融合的高潮
影响: 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使 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治理国家 以孝治国 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汉 化 措 施
社会生活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想一想:如何评价孝文帝?
事迹
作用
地位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 的生产技术。
最主要原因 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方面:(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 (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 水 磨 龙骨翻车 模 型 水 碓duì一、源自壁之战群雄割据孙权
三顾茅庐
名 成 八 阵 图 。
功 盖 三 分 国 ,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曹操
刘备
曹操
刘备
赤壁
之战
孙 刘 联 军
孙权
曹操
刘备
孙 刘 联 军
孙权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融合的表现
根据课本内容及上述图片,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 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 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融合的高潮
自主学习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1.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民族?北魏何时统一北方 ?
东汉灭亡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221年 222年
洛阳 成都 建业
曹丕 刘备 孙权
蜀 吴
探究园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究竟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
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 是历史的倒退。
3.三国时期开始于
B、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A.219年 C.221年
B.220年 D.222年
评说
结合下表,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时序
中国历史纪年表
25
220
265 304
386
北
魏
十六国
东汉
北朝 魏
534 502
东 北 魏 齐 西 北 魏 周
581
221
蜀
222
西 晋
439 317 420
3.右下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 结果应是( ) A.推进大一统格局 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4课时)
祖冲之和贾思勰最为突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
天文学家。他最突出的贡献,
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
北方的民族融合
一.融合的前提 ------民族迁移与杂居 二.融合的表现 ------日常生活习俗的渗透
三.融合的高潮
----北魏孝文帝改革
融合的前提
鲜卑
氐 汉 羌
汉 汉 汉 汉
鲜卑
汉
匈奴
羯
汉
汉
五胡内迁
汉
杂居
有利于北方民族的融合
融合的表现
饮食、服饰、家具、音乐、舞蹈、牲畜选种改良„„
胡麻(芝麻) 胡萝卜 胡椒
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
后的第七位数。即3.1415926~
南朝祖冲之 3.1415927之间,这个成就比欧 洲早了一千年。
2011年超级计算机将它推算到60,000,000,000,000 位小数
主要成就:
①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 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就是3.1415926到 3.1415927之间 ②他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 测得的结果,只相差50秒钟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朝代名称
(东) 汉朝 25年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刘秀 (光武帝) 洛阳
都
城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朝政黑暗 农民起义 军阀混战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了 ●袁绍,字本初,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在农民起义中势力壮大起来。
民 族 融 合
北魏 孝文 帝的 改革
迁都 洛阳
汉化 措施
1.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2.“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 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改革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改用汉姓 C.改穿汉服 D.使用汉语
③造出“千里船”
duì
④设计制造的利用水里加工谷物的水碓
chōng
磨,能同时舂米、磨面
⑤编写数学著作《缀术》
1959年10月,原苏联在 “月球3”号卫星首次 拍下月球背面照片后, 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一 座环形山。
太阳系中有一颗以祖冲之 命名的小行星,是我国紫 荆山天文台发现的。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 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 有《齐民要术》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对峙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昌盛的秦汉文化 探寻丝绸之路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裂与民族汇聚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3.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
投鞭断流
《晋书· 苻坚载记》: 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 地说,我的士兵把马 鞭投到江里,都能把 江水截断。比喻人马 众多,兵力强大。
淝 水 之 战
时间 公元383年
想一想:淝水之战与在此之前历 交战双方 前秦和东晋 史上的哪几次战争非常相似?
战争特点
结果 以少胜多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东晋胜利
青州西北
雍 丘杞 县
十
成(汉)
长安 六
西安西北 淮
国
水 东 南京
建康
江
成都
长
海
东
郁 水
晋
夷 洲 南海 (涨海)
一、东晋南朝政局
1.东晋的建立
公元317 年,皇族司马 睿在南方重建 晋朝,定都建 康(今江苏南 京),史称东 晋。
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2.前秦政权
(Dī)
4世纪后期,氐 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苻坚重 视人才,励精图治, 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代艺术呈现新的高度。
时间 都城 民族
4世纪后期 平城(今大同)鲜卑族
统一黄河流域时间:439年 影响: 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
2.北魏的统一,对民族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
融合的高潮
自主学习
3.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 内容:1)孝文帝迁都
孝 文 帝
平城
②根本原因:位置偏北, 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①客观原因:气候干燥; 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袁 绍
精兵十万战马万匹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延津
乌巢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三四 万兵力
曹
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思考: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 统一北方?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2)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战术得当 (3)袁绍失于谋略,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反之,国家分裂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是历 史的进步。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军阀
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而三 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 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部地区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 的南移奠定基础。
B C
D
D
5.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
6.下列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
4.图1中两种人口迁移分别产生的 影响是( ) A.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B.北方民族融合,南方混乱 C.北方民族融合,江南得到开发 D.南北方同时战乱
隋 唐
陈
吴
东 晋
宋
南朝
齐 梁
479
557 589
魏蜀吴鼎立,西晋来统一;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对峙。
西凉
洒泉
张 掖 西 北张 掖
河
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