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借鉴意义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借鉴意义概要: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不仅对世界的道德教育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且对我们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科尔伯格道德理论的局限,我们理当引以为戒。
但对于科尔伯格道德理论的有益成分,我们还是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加以引用和借鉴。
科尔伯格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校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德育也象其他教育一样,应该以促进学生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的积极的思维为基础。
学生的道德意识及道德行为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道德推理的发展。
学生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基于这一道德教育观点,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一、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科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承担两大任务:一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二是要注重道德行为的培养,并最终使二者结合。
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道德问题讨论法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
它不仅在合适的水平上使儿童的道德发展提升一个层次,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道德行为产生了间接影响。
但是,科尔伯格也看到这一方法的缺点和不足,于是他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法,就是将道德讨论与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道德讨论中增加一些对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讨论,使道德判断的发展能更多更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感染获得的”,公正团体法产生于集体农庄的德育方法,在实验中也取得了相应的结果,这一发现,是科尔伯格对杜威关于学校是社会和皮亚杰活动思想的继承创新,使德育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改造社会改造人的伟大实践,这是教育中的伟大事件,是科尔伯格划时代的贡献。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启示x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启示x通过整理的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启示x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一、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劳伦斯• 科尔伯格( 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道德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指出: “我的道德研究是从皮亚杰的阶段概念和他认为儿童是一个哲学家的看法出发的。
”[1]在此基础上,科尔伯格建立了自己的道德发展理论,其道德教育理论是其道德发展理论的扩展、延伸和实践,他主张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儿童的积极思维,发展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使道德思维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以推进道德行为的完善。
批判之上的建构科尔伯格在对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品格教育和价值澄清学派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发展儿童的道德水平为目的的道德教育模式。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是可教的,但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道德条目,不能以权威身份向学生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
正确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冲突进行基本判断,在积极的思索中,使学生不断发展或建构自身的道德观,将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
他对价值澄清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批评。
价值澄清学派的基本出发点是,现代青少年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容易陷入价值混乱。
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帮助青少年澄清和形成自己的价值。
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价值是个人关心、反省和选择的个人经验之结果,而不是社会外部力量强加和影响的结果。
科尔伯格对这种价值相对论和个人主义立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首先,他从道德心理学和道德哲学的研究出发,指出无法证明“一切价值都是相对的、个人的”这个条件成立;其次,他认为,如果接受一切价值都是相对的相对主义价值观,学校则无法也不应该将任何特定的价值教给学生。
因此,科尔伯格指出:“道德发展的方法――一方面不同于相对论的个人主义,另一方面又不同于灌输方法。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摘要:柯尔伯格在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具有多学科的整合性、鲜明的民主性、德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对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我国的道德教育理论、方法和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中国道德教育;启示一、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20 世纪60 、70 年代的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造成的美国社会对道德教育的迫切需求。
首先,20 世纪50年代末,在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刺激下,美国为了在军事与政治舞台上与苏联一比高下,将扩展它的军事与政治实力放在首要地位,从而对学校教育进行重大改革。
只强调学习知识和发展技能,当时流行的看法是,学校必须减少柔性课程的时间并相应增加自然科学课程的时间,道德教育退居其次,道德教育服从于科学与技术训练的目的。
于是,美国自五十年代后便进入了道德教育的荒凉时代。
其次,美国六十年代不断高涨的各种民主思潮和运动冲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人们主流意识逐渐变得淡薄,思想越来越发散,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与价值不再为人们所接受。
加之美国特有的多元主义文化也极大地冲击美国青年一代道德价值观,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呈现在儿童面前,需要儿童去选择,而在多元主义的文化气氛中这些价值观似乎都找得到合理的依据。
面对着众多的价值观选择,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学校的德育该如何进行?最后,二战后,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不仅传统的美国主流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美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机构及其它们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富裕的后工业社会中家庭的道德功能日趋削弱,同时,学校对德育也逐渐放松,学校在巨大的社会变革面前疲于应付,伦理相对主义与放任主义在学校中盛行。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当代德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当代德育的启示张倩【摘要】道德认知发展论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吸收20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所创立的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有影响的德育理论,至今仍被各国道德理论家和德育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实践中,并被证明是有效的。
中国当前道德教育存在高调低效的特征,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为我们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诸多启示,我们应变传统的灌输型德育模式为引导型模式,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moral theory in the modern western moral education schools, founded by Lawrence Kohlberg, a famous American moral psychologist, by assimilating John Dewey' s progressive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and Jean Piaget' s theory on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s moral cognition. Lawrence Kohlberg' s theory has been widely and effectively practiced by moral theorists and educators all over the world. In China, the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is featured by lofty tone but low efficiency. Lawrence Kohlberg' s mor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revelations on changing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 stuffed moral educational mode be changed to the guided one. The student -centered teaching mode is also advocated to foster and improve students' moral judgment.【期刊名称】《唐都学刊》【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中国;当代德育;启示【作者】张倩【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广州51042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州5104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2-05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有影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摘要】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指导学校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道德教育。
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做出道德决策。
柯尔伯格的理论为学校提供了启示,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道德发展中不断进步。
通过遵循柯尔伯格的理论,学校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公民。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教育、学校、学生、道德思考能力、独立思考、道德决策、参考、指导1. 引言1.1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简介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在道德认知发展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特点。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道德认知的发展是逐渐向着更高层次、更成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层次: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认知主要受到外部规则和权威的影响,他们的道德取向主要是出于对外部规则和权威的顺从。
而在传统阶段,个体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并在道德冲突中开始考虑不仅是法律和规则,还有他们内心的良知。
在后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认知逐渐转向更加普遍的伦理原则和道德价值,关注社会公正和人类价值。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个体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也为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了解个体在道德认知中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正文2.1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柯尔伯格将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前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和道德发展阶段。
在前前道德阶段,儿童主要以个人兴趣和需要为中心,他们的行为取决于惩罚和奖励。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启示作者:曹仕燕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6期【摘要】科尔伯格在继承皮亚杰道德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
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是科尔伯格整个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西方道德心理学和德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我国德育也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德育一、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方法是由约翰·杜威提出的,并在后来的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得到发展。
科尔伯格在继承皮亚杰道德发展三阶段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
这一模型科尔伯格最初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而后经过多次修订。
1981年,科尔伯格提出了最新的、最全面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型,道德发展阶段模型在《道德教育的哲学》中是这样阐释的:第一水平为前习俗水平。
在这一水平,儿童已具备了用来辨别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与道德要求,但是,处于这一水平上的儿童,主要是以行动的结果和自己的利害关系来做辨别的。
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二是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儿童会以权威人物的选择为辨别标准,权威人物赞扬的就是好的,权威人物批评的就是不好的。
儿童们是依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来做道德判断,在这一阶段,儿童们不会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而是仅以自己的水平作出了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
在第二阶段中,儿童的道德判断发生了改变,主要是以自己的需要为准则,有时也会考虑到他人的需要。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作为判断的准则,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不利的就是不好的。
第二水平为习俗水平。
在这一水平,儿童已经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进而较为关心他人的需要。
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或称为“好孩子”定向阶段,二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包含两个特定的道德阶段。
1、前习俗水平。
关注行为引起的结果,着眼于从行动的具体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的,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
阶段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权威人物选手的就是好的,遭到他们批评的就是坏的。
他们道德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
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在做有关道德判断时,仍会受行为结果的驱使,但也关注互惠性的想法。
如果遵守规则的结果是他们能获得积极地东西,他们就推论出这个行为是道德的。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儿童不再根据直接的具体结果来看待行为,而能考虑到更多的社会性因素来做出道德问题的决定。
他们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
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反一般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他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说来,这一阶段是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
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的基本伦理上面提到我国的德育课现在还是灌输知识,因此,我们不仅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还有明确德育课的授课内容,像以前的照本宣科,仅讲授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因材施教,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德育现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后科尔伯格时代道德发展心理学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深厚的理论基础 , 然而 , 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实践中并 [ 7] 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以实现。 从科尔伯格到后科尔伯 格时代的道德发展心 理学为我国 道德教育 目标、 道 德教育 方法和道德教育观念都带来了新的启示。 1 以公正和关爱为主题的双重道德教育目标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长期以来比较关注个人品格修养和 思想道德素质 , 其根基在于相信由 个人至善达到社会至善。 这种传统的道德教育 , 一方面 , 无法满足新兴市民社会对公 民精神的要求 , 另一方面 , 由于采 用直接道 德教育手段 , 往 往容易形成道德 灌输 , 实效性不强。道 德认知发展 心理学 以发展为道德教育的 目的 , 有 利于促进 学生道德认 知能力 的发展 , 强调理性是道 德教育的核 心。 后科尔伯格 时代道 德心理学进一步 提出以 公正 与关爱 为主 题的道 德发 展阶 段, 这丰富了我国道德教育的主题 , 公正观念有利于培养学 生在市民社会中的公 民意识 , 关爱观念 让学生不仅 学会竞 争, 更学会关心, 从利己主义走向 我与你 的和谐共处。 2 道德两难讨论法与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方法 我国中小学道德 教育采取的 主要模式 是德育课 , 由于 大部分思品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 如常常由班主任兼职, 其道德教育方法基本上采取讲授法 , 传授基本的道德知识, 而这与学生道德发展的本质不相匹配。后科尔伯格时代的 美国道德心理学家莱斯特 ( R es, t 1995) 把道德发展划分为四 个基本方面 : 道德敏感性、 道德判断、 道德动机与道德品质。 综合发展学生的 道德品 质必 须把道 德两 难法引 入德 育课 中, 思品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 帮助学生在道 德两难讨论过程中培养其道德敏感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同 时, 学校德育要引进公正团体法模式 , 这有利于学生在个人 道德发展中不会走向 道德相对主 义, 通 过民主参与 公正团 体决策培养学生的道德动机与道德品质。 3 应注重社会常规 、 习俗与道德领域的区分 我国有伦理本位 的文化传统 , 这造成 了学校道 德教育 中的泛道德主义倾向 , 在学校 中常常把 一切问题归 咎于道 德问题。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有利于学校德育中划清社会常 规、 习俗与道德的不同领 域, 一方 面, 这 有助于道德 实践中 避免假大空的道德教育目标 , 另一方面 , 也有利于学生在社 会常规、 习俗与道德方面更有实效地得到发展。例如, 有些 学校要求女生剪掉长发 , 否则以违纪处理 , 这样不剪长发的 女生常常被认 为不道德。其实 留长发是学 生个人的 偏好, 属个人领域的问 题, 与 学生的道德 无关。如果教师 把这样 的问题一概视为道德问题 , 武断地处理 , 往往会引起学生的 心理对抗。如果教师 合理地引导 学生 , 帮助学生认 识长头 发需要花时间去梳理 , 不利于认真学习 , 这符合学校的常规 与习俗 , 可能更有利于 学生的认同 与接受。社会认 知领域 理论有利于在学 生真实 的生 活世界 中关 注学生 的道 德发 展, 并有效地防治道德教育的僭越。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我国开展德育工作的启示
杜威 和皮 亚杰 等 人在 道德 发展 方 面 的研 究都 对 科 尔 展 具有普 遍性 。 伯格 理论 的形 成 产生 了影 响 。如 : 尔伯 格正 是 以鲍 科 德温 所描 述 的道 德发 展第 三 阶段 ,伦 理 的或 理 想 的
( ) 四 道德 判 断是道德 发展 的核 心
在博 士 论文 中 ,科 尔 伯格 就 把道 德 判 断视 为 道
科 尔伯格 的道德认 知发展理论
及对 我 国开展德育工作 的启示
史 颖
( 沈阳师范大学 , 辽宁 沈 阳 10 3 ) 10 4
[ 摘
要】 科 尔伯 格在 道德 认知 发展 和道德 教 育研 究等领 域取 得 了丰硕 的研 究成 果 , 对世界 各
国的道德教 育理 论 产生 了广泛 而 深远 的影响 , 绍科 尔伯 格道 德发 展 的主要 内容 , 介 分析 科 尔伯格 理
(a rne oleg 这种正义精神使得科尔伯格一直饱含激情投身于道 L wec K hbr,
12 ~ 97 97 18 )是美 国 当代著 名 ' 学家 和教 育 家 , 1理 5 也 德 问题 的研 究 ; 次 , 大 学期 间 , 尔 伯 格 学 习 十 再 在 科
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的创立者 ,他继承了皮亚 分刻苦 , 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 并选修 了很多著名教授
杰儿 童 认 知发 展 观 , 构建 了关 于道 德 发展 的哲 学 、 道 的课 程 , 些使 他 打 下 了 良好 的 理论 基 础 , 知 了 当 这 熟 德发 展 的心理 学 以及 道 德教 育 实 践策 略 的庞 大理 论 时美 国的 主 流心 理 学 ,为将 来 的研 究做 了积 淀 。并
的影 响 。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启示摘要:我国道德教育一直处于不够独立的状态,混杂于智、体、美等各育中没有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足够重视,发展不成熟。
具体表现在有关道德教育的理念不清晰、容不明确、方法不科学。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阶段系统结合起来,明确指出个体在各年龄段的道德发展水平和为实现道德发展而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对我国相对不科学的道德培养现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德育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概述(一)产生背景西方教育界将近现代的道德教育流派主要分为三个:一是浪漫主义流派,以卢梭为代表,这一理论流派的学者将道德的起源归结于个体心深处判断善恶是非的本性,他们认为儿童有先天的善,道德教育只是为这一本性的发展创造出适宜条件,让儿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本性就可以达到效果;二是文化传递主义学派,以洛克为代表,主要观点是把道德的形成看做社会环境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认为人的行为和思想能够被外在环境影响和控制,教育就是运用各种方法把知识和价值传递给学生;第三个流派是以杜威为主要代表的进步主义,该学派强调儿童依靠自己形成稳定的道德观。
科尔伯格在其研究和著作中都表明观点:前两种理论是有缺陷的,或者说是不完全正确的[1]。
首先,浪漫主义和文化传递主义者们都将道德看成可变的、相对的,那么不管是把道德看成个人成长的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都需要一个最终的、固定的标准,这两种学派的理论都缺乏这样的标准。
其次,这些理论都有陷入自然主义误区的危险和倾向,他们都直接从“是”推出了“应”:“是”指的是人类身心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心理学规律,“应”指人对教育的期望。
浪漫主义学派将孩子道德的形成等同于孩子身心规律性发展,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让受教育者展开自我道德教育,这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取消教育。
文化传递主义以行为主义为心理学基础,主行为在受到外在刺激的情况下会得到强化,品德正是由于受到正面刺激形成的。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德育教育的启示-模板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对当代德育教育的启示一、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科尔伯格在杜威和皮亚杰等人思想的影响下,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校道德教育理念。
他认为,德育也象其他教育一样,应该以促进学生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的积极的思维为基础。
学生的道德意识及道德行为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道德推理的发展。
学生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基于这一道德教育观点,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二、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科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承担两大任务:一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二是要注重道德行为的培养,并最终使二者结合。
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道德问题讨论法在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
它不仅在合适的水平上使儿童的道德发展提升一个层次,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道德行为产生了间接影响。
但是,科尔伯格也看到这一方法的缺点和不足,于是他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法,就是将道德讨论与课程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在道德讨论中增加一些对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讨论,使道德判断的发展能更多更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感染获得的”, 公正团体法产生于集体农庄的德育方法,在实验中也取得了相应的结果,这一发现,是科尔伯格对杜威关于学校是社会和皮亚杰活动思想的继承创新,使德育从课堂走向生活,走向改造社会改造人的伟大实践,这是教育中的伟大事件,是科尔伯格划时代的贡献。
总之,科尔伯格所提出的一整套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德育实践,它比较完整地回答了道德教育几个方面的问题。
他所倡导和运用的“道德两难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模式”是在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基础具体的实践基础上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德育教学的启示
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德育教学的启示作者:李娜来源:《湖南教育·上》2012年第08期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cnce Kohlberg)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提出并建立的。
科尔伯格将心理学的研究与哲学观点联系起来,整个研究过程遵循着“心理学理论一教育实践一哲学反思”的逻辑顺序,建立起一套有独特见解的德育理论体系,并提出了道德类型的三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道德判断从他律到自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个假设又包括两条特殊的具体假设。
首先,个体的道德类型与年龄有关,个体的年龄越大,越会做出自律的道德判断;其次,道德类型与道德阶段有关,道德判断从他律类型向自律类型的发展过程,与道德判断的个体自然成长过程即道德阶段的向上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第二个假设,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关系,对道德的判断和自律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在合作与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有利于形成道德自律,反之,在限制或单方面尊重的环境中,则易于导向道德他律。
第三个假设,从道德类型与道德行为的关系上看,获得自律道德的个体比他律道德的个体更能够做到言行一致,自觉地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在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中,道德的实施主要依靠自律。
但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他律发挥作用。
依据科尔伯格道德类型的三个假设,我们认为它对德育课教学有着以下六个方面的启示作用。
(一)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第一,采取因人而异的德育教学方法。
第二,采取逐步引导式的德育教学方法。
第三,采取讨论的方法,这一点至关重要。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两难讨论策略,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
我们可以大胆借鉴这种道德两难讨论法,将课堂上的“独白”转变为“对话”。
由教师针对课程中的道德价值观点,选择道德两难故事,交予学生充分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与比其自身道德发展水平高的个体相接触,产生认知冲突。
科尔伯格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科 尔伯格 ;德 育思 想;借鉴 意义
中 图 分 类 号 : G4 0 1 文 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2 12 0 ) 4 0 3 - 3 o 6 5 6 (o 8 0 - 1 8 0
劳伦斯 ・ 科尔伯格是美 国当代著名 的道德心理学家 和道 德教育学家 , 也是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的创立者 。他在接
此 ,他认为不应将教 育者视 为 “ 尚道德 ”的代 表者 ,以居 高 高临下 的姿态来教育那些 “ 知”的受 教育者 ;也不应该将 无
学上对理论 和实践 的结 合进行 总结和反思 , 取得 了卓 越的学 术成就 。 的德育理论对新时期我 国的德 育建设有着一定 的 他 借鉴和指导作用 。
维普资讯
李振堂 :科尔伯格德育思想 对我国德 育的借鉴意义
味要求学生 去执行规定 的各种道德规范和准则 , 这样是 收效 甚微 的。因此 , 他主 张应该 在活动中通过反思与思考 以发展 学生 的品德 。“ 道德两难故 事法 ”通过设 置 “ 两难故事 ”或 “ 两难情境 ” ,通过儿童 的积极思维 、讨 论与争辩 ,并将 自 身置于具体 的角色 中 , 从而 可以有效地发展儿童 的道德判 断
维普资讯
第0 3卷 2 2 8月 4期 0 8年 第
天 中 学 刊
J un l f in h n o r a a z o g oT
、 . N o. b123 4 Au g.2 8 00
科尔伯格 德育思想对我 国德 育 的借鉴 意义
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道德发展是渐进 的、具有 阶段性 的。
科尔 伯格 的道德发 展 阶段模 型把个 体 的道德发 展划 分为三 个水平 、六个阶段 :前世俗水平 ,它分为两个 阶段 ,第一 阶 段 以惩 罚和服从 为定 向, 第二阶段 以行为是否对 自己或别人 有 利为定 向 ;世俗水平 ,即第三 、四阶段。第三阶段 以 自己 的行 为是否得 到别人 的喜爱 或赞 扬为定向 , 四阶段 以维护 第 权威和秩序为定 向 ; 世俗水平 ,即第五 、六 阶段 。第五阶 后
探究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探究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的启示发表时间:2019-11-20T11:06:13.95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作者:任苗苗[导读]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由于我国的国情、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具有其特殊性,与外国不大相同,因此,外国的理论我们不能直接地照搬照用。
任苗苗(天津市滨海新区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天津 300450)摘要: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由于我国的国情、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具有其特殊性,与外国不大相同,因此,外国的理论我们不能直接地照搬照用。
如今,我们既要借鉴外国教育理论的同时,应该注重研究本土儿童的心理,将外国的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真正地适用于我国,依据事实或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实践模式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总的来说,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给我国的道德教育工作很多启示。
关键词: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德育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70-01一、变灌输教育为重视学生主体性教育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品德形成是在他与其社会道德环境(包括各种教育因素)的积极交互作用中逐步发展或建构起来的,而不是道德规范从内部自然出现的过程,更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灌输的结果。
在他看来,灌输教育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客。
德育的意义被禁锢在认知的层面,柯尔伯格强烈反对灌输方式,他批判这种方式为“美德袋”式的教育,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式,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育方式,说他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式,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包括对那些可处于冲突中的价值的审慎的决定。
我们审视一下目前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所常用的方法。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第一篇: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通过研究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包含两个特定的道德阶段。
1、前习俗水平。
关注行为引起的结果,着眼于从行动的具体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的,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
阶段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凡是权威人物选手的就是好的,遭到他们批评的就是坏的。
他们道德判断的理由是根据是否受到惩罚或服从权力。
他们凭自己的水平作出避免惩罚和无条件服从权威的决定,而不考虑惩罚或权威背后的道德准则。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在做有关道德判断时,仍会受行为结果的驱使,但也关注互惠性的想法。
如果遵守规则的结果是他们能获得积极地东西,他们就推论出这个行为是道德的。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儿童不再根据直接的具体结果来看待行为,而能考虑到更多的社会性因素来做出道德问题的决定。
他们有了满足社会的愿望,比较关心别人的需要。
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
阶段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意识到了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儿童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求别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上的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反一般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
他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看待法律较为灵活,认识到法律、社会习俗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说来,这一阶段是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幸福的,但并不同意用单一的规则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摘要】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指导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包括若干个发展阶段,从简单的遵守规则到内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层次。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可以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学校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提供道德冲突解决的机会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在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解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内在的道德标准。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行为表现。
【关键词】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学校道德教育,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启示,重要性1. 引言1.1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简介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个体逐渐成熟,其道德观念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和提升。
柯尔伯格将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两个子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认知阶段,包括顺从和惩罚的避免阶段,以及自我利益的追求阶段。
第二阶段是传统道德阶段,包括社会规范与条例的维护阶段,以及社会秩序和法律的维护阶段。
第三阶段是后传统道德阶段,包括社会契约与法治的维护阶段,以及普世伦理原则的追求阶段。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个体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发展,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柯尔伯格的理论,教师和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从而促进他们成为具有道德责任感和积极行为的公民。
2. 正文2.1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道德认知的发展中会经历一系列不同的阶段。
这些阶段包括:前道德阶段、预传统道德阶段、传统道德阶段、后传统道德阶段以及超越道德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我国德育培养的启示
课程论文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我国道德培养的启示姓名武卫兵学号 ************ 指导教师冯海英教授培养单位教育学院学科领域教育学原理论文提交日期二○一二年十二月四川·南充二○一二年十二月摘要:我国道德培养的一直处于不独立状态,混杂其他各育中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具体表现在理念不清晰、内容不明确、方法不科学。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阶段结合起来,明确的指出了个体各年龄段道德水平和具体任务,对我国当前相对不科学的道德培养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培养借鉴意义Abstract:Moral cultivation in China stays a quite backward state. It have been ignored for a long time.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it are the breezing idea, undefined details and the unscientific methods. The theory of the moral development stage which is raised by Lawrence Kohlberg could offer valuable suggestions to the moral cultivation of our country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概述(一)产生背景在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教育流派主要有三个:一是以法国思想家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二是源于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文化传递主义,三是开创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进步主义。
浪漫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认为道德其实是源自于个体内心深处判断善恶是非的本性,儿童本身就有先天的善,道德教育只是为人这一本性的发展壮大创造出适宜的条件,之后让儿童自己发现和发展壮大自己的本性。
试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著名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描述了人类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两个子阶段。
第一阶段是后动性道德认知阶段,也称作社会型道德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道德认知是建立在社会规范和约束的基础上的。
人们相信,遵守社会规范和约束是正确的,并且把遵守社会规范和约束作为道德行为的唯一标准。
这个阶段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子阶段是奖励与惩罚阶段,人们相信,遵守社会规范和约束是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第二子阶段是社会同情阶段,人们相信,遵守社会规范和约束是为了帮助他人或者使社会保持和谐。
第二阶段是协调性道德认知阶段,也称作公正型道德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道德认知不再仅仅建立在社会规范和约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公平和正义的理解基础上。
在这个阶段,人们相信,道德行为应该基于对公平和正义的理解,而不是单纯地遵守社会规范和约束。
这个阶段也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子阶段是规范合约阶段,人们相信,道德行为应该基于一个公平的、适用于所有人的规范合约;第二子阶段是哲学原则阶段,人们相信,道德行为应该基于道德原则,这些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道德决策。
第三阶段是自我统一道德认知阶段,也称作个人型道德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道德认知建立在对个人道德价值的理解基础上。
人们相信,道德行为应该基于个人的道德价值和自我的统一,而不是单纯地遵守社会规范和约束或者道德原则。
这个阶段也分为两个子阶段:第一子阶段是个人道德价值阶段,人们相信,道德行为应该基于个人的道德价值;第二子阶段是自我统一阶段,人们相信,道德行为应该基于自我的统一。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柯尔伯格的理论提醒我们,道德认知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认知水平。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课堂讨论法”“公正团体法”道德教育方法、“学生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以及提倡注重“隐性课程”道德教育内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道德教育工作探讨提供借鉴作用,提高其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标签:柯尔伯格;道德认知;道德发展;道德教育柯尔伯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人物。
柯尔伯格在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道德的发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道德教育方法、“学生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以及提倡注重“隐性课程”道德教育内容。
其理论在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学校道德教育的时间中产生了极为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在我国现阶段,道德教育不断地发展和得到完善,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借鉴作用和意义。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柯尔伯格等人把皮亚杰的经典对偶故事发展为两难故事法,以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讨论,并回答提出的问题,以此判断儿童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
根据对典型的“海因茨偷药”故事的回答,对儿童的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水平,具体可将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1)第一水平:前世俗水平,主要特征是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利害。
这一水平又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阶段二,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阶段,以自己的利益为根据来评价行为的好坏。
(2)第二水平:世俗水平,满足社会的期望,较多地关心他人的需要。
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三,人际协调取向阶段;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 继 超
( 大 理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云南 大 理 6 7 1 0 0 3 )
摘 要: 我 国道 德 教 育一 直 处 于 不 够 独 立 的 状 态 , 混杂 于智、 体、 美等 各 育 中没 有 得 到 教 育 者 和 受 教 育 者 的 足 够 重 视 , 发 展 不 成 熟 。具 体表 现在 有 关道 德 教 育 的理 念 不 清 晰 、 内 客 不 明确 、 方 法 不科 学 。科 尔伯 格 的 道 德 发 展 阶段 理 论 将 个 体 的 道德 发展 与 认 知 发 展 阶段 系统 结合 起 来 . 明确 指 出 个 体在 各 年 龄段 的 道 德 发 展 水 平 和 为 实现 道 德 发 展 而 需要 完成 的 具 体 任 务 . 对 我 国相 对 不 科 学 的 道 德 培 养现 状 具 有 重要 的借 鉴 意 义 。
析 一 只 白色 的公 羊 和 一 只 白 色 的 母 羊 生 了 一 只黑 色 的 小 羊 , 问 学生 为什 么亲 代 都 是 白 色 的 而 会 生 一 只 小 羊 是 黑 色 的 ? 学
生 认 为 很好 奇 , 但 这 样 简 单 的 例 子却 能说 明遗 传 规 律 。
4 . 前 置 作 业 应 该 具 有 趣 味 性 。 学 生 能 不 能 充 满 激 情 地 完 成 前 置 作业 , 重 要 的 是 看 该 前 置 作 业 是 否有 趣 味性 ,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完 成 。 如 在 细胞 的 衰 老 与 凋 亡 、 癌变 的教学中 , 让 学 生 课 前 上 网 查 找 有关 细胞 的 衰 老 与 凋 亡 的 特 点 、 癌 细胞 的 特 征 、 癌 变 的 原 因 如何预防肿瘤的发生等? 课堂上 , 学生踊跃发 言, 学 生 交 流 许 多 关 于 细胞 衰 老 与 凋 亡 、 癌 变 的 知识 , 课 堂 成 了学 生 展 示 的 舞 台 .还 有 学 生 展 示 了许 多 图片 — — 抽 烟 诱 发 癌 症 的 图 片 让 大 家感 到 震惊 , 纷 纷 表 示将 来不 能 抽 烟 。 5 . 前 置 作 业 要 为 下 一 节课 高效 教 学做 好 铺 垫 。 如 在 光 合
理 论 就 应 该 是 以严 谨 的 心 理 学 为 基 础 的 。
生 既不 会 对 前 置 作 业 有反 感 的 负 面 效 应 ,又 能 在 作 业 完 成 后 有 一种 、 喜悦感 、 成功感 ,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自信 心 与 保 持 极 大 的 学 习 兴趣 。 如在 分 离 定 律 教 学 中 , 创 设 这 样 的情 境 : 让 学 生 分
教学 . 效果明显。 3 . 前 置 作 业 的 难 度 要 适 宜 。前 置 作 业 是 在 教 师 没 有 上 课 前 学 生 自主 完成 的一 项 作 业 .不 仅 要 考 虑 学 生 现 有 知 识 水 平 和 生 活 经验 ,不 宜 太 难 ,还要 考 虑 学 生 对 所 学 新 知 识 的 好 奇 心. 难 度 设 计 要 像 摘 树 上 挂 着 的桃 子 , 跳一跳就摘 到 , 这 样 学
和 价值 传 递 给学 生 ; 第 三 个 流 派 是 以 杜 威 为 主 要 代 表 的道 德 观 。
科 尔伯 格 在 其研 究 和 著 作 中 都 表 明 观 点 :前 两 种 理 论 是 有缺陷的 . 或 者说 是 不 完 全 正 确 的 [ 1 ] 。首 先 , 浪 漫 主 义 和 文 化 传 递 主 义者 们 都 将 道 德 看 成可 变 的 、 相对 的, 那 么 不 管 是 把 道 德 看 成 个人 成 长 的需 要还 是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都 需 要 一 个 最
关键词 : 科 尔伯 格 道德发展 德 育 终 的、 固 定 的标 准 , 这 两 种 学 派 的理 论 都 缺 乏 这 样 的 标 准 其 次, 这 些 理论 都 有 陷 入 自然 主 义 误 区的 危 险 和倾 向 . 他 们 都 直
一
科 尔 伯格 道德 发展 阶段 理 论 概 述 ( 一) 产 生 背景
、
西 方 教 育 界 将 近 现 代 的道 德 教 育 流 派 主 要 分 为 三 个 : 一 是 浪漫 主 义流 派 , 以卢梭为代表 , 这 一 理 论 流 派 的 学 者 将 道 德 的 起 源 归结 于个 体 内 心深 处判 断 善 恶 是 非 的 本 性 ,他 们 认 为 儿 童有 先 天 的善 .道 德 教 育 只 是 为 这 一 本 性 的 发 展 创 造 出适 宜 条件 , 让 儿 童 发 现 和 发 展 自 己的 本 性 就 可 以 达到 效 果 ; 二 是 文 化传 递 主 义学 派 . 以洛克为代表 , 主 要 观 点 是 把 道 德 的 形 成 看 做 社 会 环 境 和 文 化 相 互 作用 的 结 果 ,认 为 人 的 行 为 和 思 想 能 够被 外在 环 境 影 响 和控 制 ,教 育 就 是 运 用 各 种 方 法 把 知 识
接从 “ 是” 推 出了“ 应” : “ 是” 指 的 是 人 类 身 心 发 展 过 程 巾 客 观 存在的心理学规律 . “ 应” 指人对教育的期望 。 浪 漫 主 义学 派 将 孩 子 道 德 的 形 成 等 同 于孩 子 身 心规 律性 发 展 ,在 完 全 自 由 的 状 态 下 让 受 教 育 者 展 开 自我 道 德 教 育 ,这其 实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讲是取消教育 。 文 化 传 递 主 义 以行 为 主 义 为 心 理 学 基 础 . 主张 行 为 在 受 到 外 在 刺 激 的情 况 下 会 得 到强 化 .品 德 正 是 由于 受 到 正 面 刺 激 形 成 的 。科 尔 伯 格 认 为 进 步 主 义 是 三 个 理 论 中相 对 完 美 的一 种 , 它克服了两者的缺点 , 把 道 德 形 成 过 程 看 做 儿 童 和 社 会 相 互 作 用 的结 果 .道 德 是 人 的 主 观 世 界 在 与 社 会 文 化环境相互作用下主动改变的过程 . 是发展的过程。 它 是 把 人 的心 理 是 一 种 以水 平 不 断 增 加 为特 征 的 内 部 结 构 的 发 展 过 程 作 为 理 论 发 展 的 心 理 学 基 础 的 ,将 道 德 形 成 与 发 展 看 做 内外 作 用 的结 果 。科 尔 伯 格 认 为真 正 的道 德 形成 理 论 及 道 德 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