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
细胞内物质的合成运输
DNA
细胞核
蛋 白 质 的 合 成
mRNA
细胞质
mRNA 核孔
核糖体
蛋白质
二 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 2、脂滑面内质网能合成几乎所有细胞生物膜需 要的脂质,即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2)粗面内质网:加工合成分泌蛋白。
第3 节
物质在细胞内的转运
问题
核糖体正在合成蛋白质
二 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 1、蛋白质的合成
多个核糖体可与mRNA连接起来,犹如 一串念珠,这种链珠状的复合体称为多聚 核糖体,行使合成蛋白质的功能。
二 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
• 1、蛋白质的合成
(3)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用来构建细 胞自身; (4)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 加工后,按照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 胞膜的方向运输到细胞外。 附着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抗体,蛋白 类激素,某些酶等。
1、核糖体
①存在部位:普遍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 胞内。有些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 离在细胞质中。 ②分类
A.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
B.游离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 ③特点:非膜性细胞器 ④功能: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核糖体
⑤形状:呈椭球 形的粒状小体。 ⑥组成:由大 小两个亚基组 成,其化学组 成是RNA和蛋 白质。
2.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
在内质网腔进行初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和修 饰,经过分选后运输到细胞的各个部位: (1)运输到溶酶体,参与溶酶体的形成; (2)形成分泌颗粒,经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 (3)直接运送到细胞膜和细胞外。
三 细胞内的膜泡定向运输
四 胞质溶胶与物质运输
1、胞质溶胶: 又称为细胞质基 质,是包围在细 胞器外面的半流 体物质。 2、细胞质分为 胞质溶胶和游离 在其中的细胞器。
影响植物细胞胞质环流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植物细胞胞质环流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观察并了解细胞质流动现象2.了解影响细胞质流动的因素3.验证探讨胞质环流有关机理4.提高实验设计、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二实验原理在植物细胞和其他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是围绕中央液泡进行的环形流动模式,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cyclosis)。
在胞质环流中,细胞周质区(cortical region)的细胞质是相当稳定的不流动的,只是靠内层部分的胞质溶胶在流动。
在能流动和不流动的细胞质层面有大量的微丝平行排列,同叶绿体锚定在一起。
胞质环流是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引起的。
在胞质环流中,肌动蛋白的排列方向是相同的,正向朝向流动的方向,肌球蛋白可能是沿着肌动蛋白纤维的(-)端向(+)端快速移动,引起细胞质的流动。
胞质环流对于细胞的营养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不断的分配各种营养物和代谢物,使它们在细胞内均匀分布。
在多种植物的细胞中能观察到植物细胞质流动现象,它是细胞活动强弱的重要指标。
细胞质流动现象的产生,是细胞骨架中微丝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滑动的结果。
细胞质流动要消耗能量,受到各种因素如温度、渗透压及各种离子的影响。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现象(主要以叶绿体的移动来判断原生质体流动)。
三实验用品1.材料:新鲜菠菜叶2.器材:光学显微镜、滴瓶、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培养皿、恒温水浴锅3.试剂:蒸馏水、0.25mol/L NaCl(aq)、0.50 mol/L NaCl(aq)实验步骤1、胞质环流现象的观察(空白对照)(1)取清洁载玻片一片,在中央滴一滴蒸馏水,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胞内所含叶绿体数量少,体积大、液泡大、细胞质环流明显,便于观察),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取下表皮的方法:首先用蒸馏水洗净叶片灰尘,在下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固定住,再用镊子撕下字中方块,一层几乎透明的薄膜就是下表皮,需取稍带叶肉的下表皮(2)在低倍镜下观察寻找有原生质体流动的细胞,转换高倍镜下仔细观察。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报告引言:溶胶是由胶粒均匀分散于溶液中而形成的胶体系统。
溶胶具有高度分散性和较小的粒径,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溶胶和进行电泳实验,探究溶胶的性质和应用。
一、溶胶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是通过将固体胶粒悬浮于溶液中而形成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氧化铁(Fe2O3)作为胶粒,以水作为溶液。
制备溶胶的步骤如下:1. 首先,称取适量的氧化铁粉末,并将其加入到一定体积的水中。
2. 使用磁力搅拌器将溶液搅拌均匀,使氧化铁粉末完全悬浮于水中。
3. 继续搅拌溶液,直到观察到溶液呈现均匀的红棕色。
4. 最后,用滤纸或滤膜过滤溶液,以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胶。
二、电泳实验电泳实验是利用电场对溶胶中带电颗粒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和观察。
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泳槽、电源、电极和凝胶。
电泳槽用于容纳溶胶样品和电解液,电源用于提供电场,电极用于连接电源和电泳槽,凝胶则用于分离溶胶中的带电颗粒。
2. 实验步骤(1)首先,将制备好的溶胶样品置于电泳槽中,并加入适量的电解液。
(2)将电极连接至电源,并将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至电泳槽的两端。
(3)调节电源的电压和电流,使其维持在适当的数值。
(4)开启电源,开始电泳过程。
根据溶胶样品中带电颗粒的性质和电场的作用,颗粒会在电场的驱动下向正极或负极移动。
(5)根据不同颗粒的迁移速度和移动距离,可以对溶胶样品进行分离和观察。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电泳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溶胶样品中不同颗粒的分离情况。
带电颗粒的迁移速度与颗粒的电荷量、大小和形状等因素有关。
通过观察颗粒的移动距离和分离程度,可以对溶胶样品中的颗粒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溶胶的应用溶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溶胶可用于药物输送、基因传递和疫苗制备等领域,利用其分散性和稳定性,实现药物和基因的高效传递。
基础化学溶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2. 掌握制备Fe(OH)3溶胶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学习电泳法测定溶胶电动电势的技术。
4. 探讨不同因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分散体系,其分散相粒子的大小一般在1nm~1000nm之间。
溶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是将较大的物质颗粒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凝聚法是先将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制成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
Fe(OH)3溶胶是一种常见的溶胶,其制备方法通常采用凝聚法。
在实验中,通过加热氯化铁溶液,使其水解生成Fe(OH)3胶体。
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会向相反电极方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泳现象。
通过测定电泳速度,可以计算出溶胶的电动电势。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烧杯、酒精灯、石棉网、玻璃棒、电泳仪、电源、量筒、滴管、pH试纸等。
2. 试剂:氯化铁(FeCl3)、蒸馏水、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FeCl3溶液:称取0.5g氯化铁,溶解于50mL蒸馏水中,配制成0.01mol/L的FeCl3溶液。
2. 制备Fe(OH)3溶胶:取一只烧杯,加入10mL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将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停止加热,取下烧杯,观察其与氯化铁溶液的外观差异。
3. 观察电泳现象:将制备好的Fe(OH)3溶胶滴入电泳仪的样品池中,接通电源,观察Fe(OH)3胶粒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情况。
4. 测定电动电势:根据电泳速度和实验数据,计算Fe(OH)3溶胶的电动电势。
5. 探讨不同因素对电动电势的影响:改变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观察电动电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制备得到的Fe(OH)3溶胶呈红褐色,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深入研究细胞质流动的机 制
进一步探讨细胞质流动的驱动力和机制,了 解其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拓展研究范围
将研究范围拓展至不同类型和状态的细胞,了解细 胞质流动在不同细胞中的差异和特点。
加强应用研究
探索细胞质流动在医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的 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细胞样品
细胞样品是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对 象,可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细胞样品, 如人体或动物组织细胞。
细胞样品需保持活性,以便观察到真 实的细胞质流动情况。
荧光染色剂
荧光染色剂用于标记细胞质流动,通过荧光染色剂的染色,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选择适当的荧光染色剂对于实验结果至关重要,需确保染色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且不影响细胞质流 动的观察。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
01
CATALOGUE
实验目的
理解细胞质流动的原理
细胞质流动是细胞内物质和结构的一 种动态过程,它涉及到细胞内物质的 运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等重要生命 活动。
细胞质流动的原理主要涉及到细胞骨 架、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分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细 胞质的流动性和物质运输。
CATALOGUE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
1 2
细胞质流动现象观察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细胞质确实存在流动现 象,且流动速度与细胞类型、环境条件等因素有 关。
荧光标记技术的应用
利用荧光标记技术,成功地对细胞质进行了标记 ,并观察到了荧光标记物的分布和流动情况。
实验观察细胞质流动
【实验三】观察细胞质的流动一、实验目的1.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
2.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质的流动是一种生命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生活的细胞之中。
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还有很多种酶。
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质的流动能够促进细胞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能够为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及内部环境。
细胞质的流动非常缓慢,由于它可以带动细胞内叶绿体的移动,因此,可以取有叶绿体的、生命活动旺盛的材料进行观察。
增进细胞新陈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
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
细胞质流动方式包括细胞质的环流、穿梭运动和布朗运动等。
三、实验准备(一)材料:黑藻叶,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或南瓜、黄瓜等瓜类茎尖上的表皮毛。
(最好用黑藻幼嫩叶片:叶片扁平、薄;含有叶绿体,容易观察。
)(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瓶,清水,镊子,250 mL的烧杯(或玻璃杯)和一盏100W 的台灯。
四、方法步骤(一)取水生植物黑藻嫩叶,制成水装片,进行镜检观察。
在取材前的20 min左右,将材料置于20~25 ℃的温水中*,或将浸有黑藻的水杯置于100 W的灯光下照射并加温(一般在25 ℃左右)*,照射20 min后再取材制片,或切伤一小部分叶片(以提高细胞质的流动性)。
先在低偌显微镜下观察,寻找叶片上退化的叶脉,置于通光孔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可以看见叶脉周围具叶绿体的细胞内的细胞质带动叶绿体缓缓流动的现象。
由于大液泡在细胞的中央,而细胞质只是贴壁的一层,因此可以看到叶绿体是环绕中央大液泡循着同一个方向旋转式流动着。
(二)取鸭跖草花丝(或瓜类茎尖的表皮毛),制成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或瓜类茎尖的表皮毛)是由单列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内都有多条细胞质丝穿过液泡。
细胞膜流动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荧光探针法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了解细胞膜脂质成分和蛋白质在维持细胞膜流动性方面的作用,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面,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特性。
本实验采用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观察荧光强度变化来反映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的变化。
荧光探针法利用荧光探针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与细胞膜脂质成分相互作用,DPH分子在脂质双层中顺反异构体的转换受到抑制,从而产生荧光。
通过测定荧光强度,可以反映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细胞样品:小鼠成纤维细胞- 荧光探针: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 细胞培养液:DMEM培养基- 其他试剂:生理盐水、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甲醇等2. 实验仪器:- 荧光分光光度计- 离心机- 倒置显微镜- 电子天平- 移液器四、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细胞裂解:用生理盐水洗涤细胞,加入细胞裂解液(含有荧光探针DPH的生理盐水)处理细胞,使细胞膜破裂,释放细胞内物质。
3. 离心分离:将细胞裂解液在离心机上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待测样品。
4. 荧光强度测定:将待测样品加入荧光分光光度计样品池中,设置激发波长为340nm,发射波长为430nm,测定荧光强度。
5. 结果分析:根据荧光强度变化,计算细胞膜流动性变化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重复3次,得到细胞膜流动性变化率分别为:5.6%、6.2%、5.9%。
平均值为5.9%。
2. 结果分析通过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结果显示细胞膜流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这可能是因为细胞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等)的影响,导致细胞膜脂质成分和蛋白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细胞膜流动性。
关于“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的几点补充
方 法 步骤 :
① 从花上取一枚雄蕊 , 摘去花药 , 迅速将花丝放
入 滴有 l %葡萄 糖溶 液 的载玻 片 上 , 上盖 玻 片 。 盖
23 用黄瓜 幼 茎表 皮毛 观察 细胞 质 的流 动 .
① 剪下一段 0 ~ I 的带有根毛的小麦根 , . lI 5 C1 纵 剖为二, 将剖面向下 , 放在载玻片上。 ② 加一滴质量分数 l %的葡萄糖溶液 , 盖上盖玻 片 , 轻压 一 下 , 成 临时装 片 。 轻 制 ③ 在低倍镜下找到成熟 区, 选取一骤 :
③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花丝上的表皮毛 ,选定表 皮 毛 上 的一个 细胞 , 用高倍 镜 观察 。 换 注 意事项 : ① 紫鸭跖草又名美洲鸭跖草 , 花期虽然很长 , 但 冬 季不 能在 室外 越冬 , 以进行 盆栽 , 可 以便 随时备 用 。 ② 紫鸭跖草花丝表皮毛 由多个细胞构成,呈念 珠状 排 列 , 个念 珠 即一 个表 皮 毛细 胞 。它 们 的细胞 一
注 意事 项 :
实 验课 的前 三周左 右 , 将黄 瓜 种子 种在 盛 有 土壤 的花 盆 中 , 在温 暖 的地方 , 持 适宜 的湿 度 。 放 并保 待种 子萌 发 长 出幼 苗 后 , 镊子 撕 下茎 和 叶上 的 表皮 。把 用 表 皮放 在载 玻 片的水 滴 中 ( 可滴 加 质量 分数 为 l 也 %
里 有小 油滴 和其 他颗 粒状 内含物 , 些物 质 随胞 质溶 这 胶 流动 。 色液泡 能 与细 胞质 区别 开来 。 紫 9月 间 , 在温 室 2 ~8 6 2 ℃条 件下 , 不用 葡 萄 糖溶 液 处理 也 能 观察 到 胞 质 溶胶 的流 动 。 最好选 择 细胞 中部 呈细线 条 的细 胞 来 观察 , 以看 到小 的 颗粒 像鱼 的红 细 胞通 过 毛细 血 可 管那 样流 动 ,0 2 内从细 胞 的一端 流 动到 另一 端 。 l~ 0s
实验报告溶胶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溶胶的制备方法。
2. 了解溶胶的性质,如稳定性、吸附性、电荷性质等。
3. 掌握溶胶的表征方法,如电导率、粘度、光谱等。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分散质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均匀分散的胶体体系。
溶胶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本实验采用化学法制备溶胶,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物反应生成金属有机络合物,进而形成溶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氯化铁、氢氧化钠、乙醇、苯、硫酸铜、硝酸银等。
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搅拌器、电导率仪、粘度计、光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氯化铁溶胶的制备(1)将一定量的氯化铁溶于少量乙醇中,形成氯化铁乙醇溶液。
(2)将氯化铁乙醇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3)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氯化铁充分反应,形成溶胶。
2. 硫酸铜溶胶的制备(1)将一定量的硫酸铜溶于少量乙醇中,形成硫酸铜乙醇溶液。
(2)将硫酸铜乙醇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3)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硫酸铜充分反应,形成溶胶。
3. 硝酸银溶胶的制备(1)将一定量的硝酸银溶于少量乙醇中,形成硝酸银乙醇溶液。
(2)将硝酸银乙醇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
(3)继续搅拌一段时间,使硝酸银充分反应,形成溶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胶的外观观察氯化铁溶胶为红褐色,硫酸铜溶胶为蓝色,硝酸银溶胶为白色。
三种溶胶在制备过程中均出现红褐色、蓝色、白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溶胶。
2. 溶胶的稳定性通过观察溶胶在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发现氯化铁溶胶、硫酸铜溶胶、硝酸银溶胶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静置一段时间后未出现沉淀。
3. 溶胶的电导率使用电导率仪测量溶胶的电导率,发现氯化铁溶胶、硫酸铜溶胶、硝酸银溶胶均具有一定的电导率,说明溶胶具有离子性质。
4. 溶胶的粘度使用粘度计测量溶胶的粘度,发现氯化铁溶胶、硫酸铜溶胶、硝酸银溶胶的粘度依次增大,说明溶胶的粘度与分散质粒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溶胶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溶胶的基本概念和制备方法;2. 掌握制备溶胶的实验操作步骤;3. 观察溶胶的制备过程,了解溶胶的特性;4.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分散体系,由分散质和分散介质组成。
分散质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粒径一般在1-1000纳米之间。
溶胶具有稳定性、可逆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制备溶胶的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分散法包括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等;凝聚法包括沉淀法、盐析法、冷冻法等。
本实验采用沉淀法制备溶胶,通过将难溶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溶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难溶物质:FeCl3、NaOH- 分散介质:蒸馏水- 辅助试剂:HCl、NaCl2. 实验仪器:- 烧杯- 玻璃棒- 量筒-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 移液管- 镜子- 滤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准备好实验材料。
2. 制备溶胶:a.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60℃;b. 将FeCl3固体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c. 将NaOH固体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d. 继续加热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直至溶液呈红褐色;e. 停止加热,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溶液,滴加少量HCl,观察溶液变化;f. 将溶液过滤,得到溶胶。
3. 溶胶特性观察:a. 用镜子观察溶胶的色泽;b. 用玻璃棒搅拌溶胶,观察其稳定性;c. 用滤纸过滤溶胶,观察滤纸上的残留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溶液呈红褐色,说明已成功制备出溶胶;b. 溶胶稳定性较好,搅拌后无明显分层;c. 滤纸上的残留物较少,说明溶胶过滤效果较好。
2. 分析:a. 溶胶的颜色变化说明溶胶的形成;b. 溶胶的稳定性较好,可能与制备过程中加入的NaOH有关;c. 滤纸上的残留物较少,说明溶胶的过滤效果较好。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出了溶胶,并观察了溶胶的特性。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2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授课)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一、教材分析这个实验属于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中的内容。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本实验可通过高倍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叶绿体的颜色、形态和流动方向,进而判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器是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是溶胶状、能流动,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二、教学目标(注意:按照核心素养写,具有可操作性)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到细胞器是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是溶胶状、能流动,从而理解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2.通过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二)教学难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四、教学策略探究实践策略五、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观察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材料准备1. 可选用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需要撕取带有少许叶肉的下表皮。
2. 可选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新鲜的黑藻是理想的观察材料,叶片薄、细胞内叶绿体多且体积大;新鲜黑藻幼嫩叶片比老化叶片的细胞活力高,细胞代谢速率快,易观察到胞质环流现象。
同一黑藻的茎尖、茎中部和根部细胞的胞质环流速度也存在差异。
因此,建议选择茎尖、茎中部幼嫩的叶片。
二、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一)制作临时装片: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滴加1~2滴清水,用镊子将黑藻的一片叶放在水滴中展开。
然后用镊子取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水滴边缘,大约成45度角,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二)观察: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一般物镜选择40x ),轻轻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即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细胞溶胶拓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溶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细胞溶胶的提取方法;3. 探究细胞溶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4. 分析细胞溶胶的组成成分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细胞溶胶是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主要由水、离子、有机分子和蛋白质等组成。
细胞溶胶在维持细胞代谢、生长、分化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通过提取细胞溶胶,探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其组成成分及含量。
三、实验材料1. 细胞:大肠杆菌;2. 试剂:Tris-HCl缓冲液、SDS、甘氨酸、苯酚、氯仿、无水乙醇等;3. 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胞溶胶的提取(1)将大肠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2)收集菌体,用Tris-HCl缓冲液洗涤;(3)加入等体积的SDS溶液,充分振荡,使菌体破碎;(4)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溶液,充分振荡,静置;(5)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蛋白质;(6)离心,收集沉淀,用Tris-HCl缓冲液溶解,得细胞溶胶。
2. 细胞溶胶的稳定性探究(1)将细胞溶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4℃、25℃、37℃)下,观察其稳定性;(2)将细胞溶胶分别置于不同pH值(pH 4、pH 7、pH 10)下,观察其稳定性;(3)将细胞溶胶分别置于不同离子强度(0.1M、0.5M、1.0M)下,观察其稳定性。
3. 细胞溶胶的组成成分及含量分析(1)苯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2)火焰光度法测定核酸含量;(3)电导法测定离子含量;(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分子含量。
五、实验结果1. 细胞溶胶的稳定性(1)在4℃下,细胞溶胶稳定性较好;(2)在25℃下,细胞溶胶稳定性较差;(3)在37℃下,细胞溶胶稳定性最差;(4)在pH 7条件下,细胞溶胶稳定性较好;(5)在pH 4和pH 10条件下,细胞溶胶稳定性较差;(6)在0.5M离子强度下,细胞溶胶稳定性较好;(7)在0.1M和1.0M离子强度下,细胞溶胶稳定性较差。
溶胶的保护实验报告
1. 了解溶胶的性质和保护方法;2. 掌握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3. 探讨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一种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的分散体系,其分散相粒径一般在1-100nm之间。
溶胶具有稳定性差、易聚沉的特点,为了提高溶胶的稳定性,常采用高分子化合物对其进行保护。
高分子化合物在溶胶中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1. 形成保护膜:高分子化合物吸附在胶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胶粒之间的相互靠近和聚结,从而提高溶胶的稳定性;2. 溶剂化作用:高分子化合物在溶胶中起到溶剂化作用,增加胶粒的溶剂化程度,降低胶粒的表面能,从而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溶胶:Fe(OH)3溶胶、AgI溶胶;(2)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3)电解质:NaCl、KCl、MgSO4。
2. 实验仪器:(1)电子天平;(2)量筒;(3)烧杯;(4)磁力搅拌器;(5)滴定管;(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 制备溶胶:按照实验要求,分别制备Fe(OH)3溶胶和AgI溶胶。
2. 加入高分子化合物:向Fe(OH)3溶胶和AgI溶胶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PVA和PAM,搅拌均匀。
3. 测定溶胶稳定性:向溶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电解质,观察溶胶的聚沉现象,记录聚沉时间。
4. 分析结果:比较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保护机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Fe(OH)3溶胶保护实验结果:(1)PVA对Fe(OH)3溶胶的保护作用:加入PVA后,溶胶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聚沉时间延长。
(2)PAM对Fe(OH)3溶胶的保护作用:加入PAM后,溶胶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聚沉时间延长。
2. AgI溶胶保护实验结果:(1)PVA对AgI溶胶的保护作用:加入PVA后,溶胶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聚沉时间延长。
(2)PAM对AgI溶胶的保护作用:加入PAM后,溶胶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聚沉时间延长。
某溶胶在电渗时液体向负极移动,说明胶粒带
某溶胶在电渗时液体向负极移动,说明胶粒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细胞和分子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电渗实验观察细胞活动成为了当前关注的热门话题。
溶胶在电渗实验中是一种常见的电源,它的行为是由极化的细胞上的多种变形特性来决定的。
这种极化后的变形特性会使胶粒带起作用,使溶胶在电渗实验中液体向负极移动。
胶粒带的作用是当溶胶在电渗实验中时,胶粒带会将电渗时的阴阳极联系起来,使溶胶液体向负极移动,向正极移动时胶粒带会受到阻挡而不被拉动。
另外,当液体出现渗透压时,胶粒带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也就是说,当液体出现渗透压时,胶粒带会藉由抗阻的力作用,将液体的正负电荷比例得到调整,从而使液体向负极移动。
胶粒带的行为受到电极间的影响。
当液体从负极向正极流动时,胶粒带就会受到抵抗力;反之,当液体从正极向负极流动时,胶粒带就会受到电极间斥力的作用,从而拉动液体向负极移动。
因此,在液体极化后,胶粒带会因斥力而拉动液体向负极移动,当液体极化失去平衡时,胶粒带也会受到阻挡,从而阻碍液体向正极的移动。
电渗实验的实验方法也常常用来观察胶粒带的行为。
在实验中,将一次性盒子内的溶液装入电渗容器,将溶胶装入容器中,并给溶胶加上电极,然后观察它液体的移动情况。
之后将一种可以用来调节溶胶浓度的溶液滴加到溶胶中,再观察它液体的移动情况。
观察结果发现,当溶胶浓度增加时,液体移动的速度会加快,说明此时正在作用的正是胶粒带,将溶胶向负极移动。
胶粒带在溶胶在电渗实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使液体向负极移动,这一变形特性也使电渗实验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
然而,胶粒带也受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胶粒带的作用,从而影响溶胶在电渗实验中的移动。
总之,胶粒带在溶胶在电渗实验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液体向负极移动,而且在液体出现渗透压时,胶粒带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从而调整液体的正负电荷比例,使液体向负极移动。
然而,胶粒带也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当进行溶胶电渗实验时,要注意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实验的实施与拓展
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实验的实施与拓展发表时间:2020-10-23T15:12:31.4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作者:汪敏杰[导读] “观察胞质环流实验”是生物教材的一个活动,汪敏杰浙江省平湖中学 314200摘要:“观察胞质环流实验”是生物教材的一个活动,本实验效果明显,现象有趣,本实验作为观察类实验除了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发现本实验还可适当拓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生物学素养的达成。
关键词:胞质环流;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201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已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1]。
观察胞质环流这一实验是否只能作为观察类实验,能否挖掘其更多的价值,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展开了以下探索。
一、实验开设意义(一)教材分析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细胞质》部分主要讲述细胞溶胶和细胞器两方面的内容。
细胞溶胶是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是多种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关于细胞器的内容,重点讲了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主要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在动植物体中存在的部位、在细胞内的分布、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此外,还简要讲述了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这 5 种细胞器。
在活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细胞溶胶和细胞器是相互协调的,各种细胞器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
紧接着就安排了《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流》实验,以便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学校附近水域里收集了实验材料黑藻。
作为观察类实验之一,本实验操作不复杂,效果十分明显。
学生在经过亲手制作装片,使用显微镜,并且看到了清晰的叶绿体存在时体验到了生物学实验的乐趣,感受到生物学的媒力,激发了学习动力。
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课堂PP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速细胞质流动的方法有
.
16
3、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 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①
②
③
④
⑴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
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
(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
的倍数为 。
12、A下、列胞关质于溶胞胶质流溶动胶的流标动志的是叙叶述绿中体,等不颗正粒确位的置是的D移动
B、胞质溶胶流动的速度,在不同的温度等环境条件下有所不
同
C、胞质溶胶流动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的沿细胞膜作环形流动,
也有管状或线条状细胞质的流动。
D、有的植物的胞质溶胶能流动,有的不流动,所以实验时应
选好材料。
2
材料用具:
菠菜叶(或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 镊子、刀片、培养皿、台灯、铅笔
3
教学过程:
一、实验原理讲解:
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叶绿体一般是 绿 色的,扁平的 椭球
形
或 球 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
布。
2.活细胞中的胞质溶胶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可用胞质溶胶中的叶绿体 的运动作为标志。
中,盖
上
。
⑵先用
观察,旋转
,再用
仔细观察。
⑶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随着
流动,其流动
方式是
。
⑷叶片各个细胞中叶绿体的流动方向是否一致?
⑸细胞中这种流动状态,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
动的意义是
.
18
1、显微镜的构造
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
25
各种电镜与光学显微镜参数比较表
光学显微镜 OLM 分辨本领(nm) 200 透射电镜 TEM 0.2 扫描电镜 SEM 3.5(1.5) 扫描隧道显 微镜 STM X,Y:0.1; Z:0.01
放大倍数
视野 样品尺寸 样品环境 主要成像及 成分分析信 号 图像处理 仪器价格
2 千倍
中
100 万倍
“Einstein布朗运动”公式 : X = RT NA
t 3 r
式中各变量均可由实验确定,故利用此式可以求出微粒半 径r,也可求得Avogadero常数NA。 适用条件:主要用于胶体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中粒子布 朗运动不明显。
6
一、 溶胶的运动性质
Einstein 第二扩散公式:
X
2 2
n n 2 1 cos n 2n
2 2 2 2 2 1 2 1
2
21
二、 溶胶的光学性质 2. 显微镜及其对粒子大小和形状的测定
(1) 超显微镜(ultramicroscope)
普通显微镜的分辩率约为200nm,不能直接观察胶体粒 子。 超显微镜是在普通显微镜的基础上,采用了特殊的聚光 器,使光线不直接进入物镜,背景是黑的。可在黑暗的 背景下看到胶粒因光散射而呈现的闪烁亮点。 不能直接看到粒子的大小和形状,但结合其它数据可以 计算出粒子的平均大小并推断出胶粒的形状。
RT ln(x2 / x1 ) M 2 D(1 V 0 )(t2 t1 )
17溶胶的物理化学Fra bibliotek质一、 溶胶的运动性质 二、 溶胶的光学性质 三、 溶胶的电学性质
18
二、 溶胶的光学性质
综合学科(高中7)
序号 市(县)
学校
姓名 参赛学科
参赛题目
指导教师 均分
1
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蛋白质的合 成加工过程》的教学设计
靳晏
93.7
2
盘州市
盘州市第十二中学
宁斌
高中生物
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以泡菜中亚硝酸 盐检测为切入点的教学案例的研究
刘发念
92.3
3
水城县
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
卜东帅
高中生物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改 进
龙文静
91.3
4
钟山区 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李蕊霞 高中生物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
黄敏
90
等次
备注
一等奖 推荐参加省赛
一等奖 推荐参加省赛
一等奖 推荐参加省赛
一等奖
5 六枝特区 六枝特区第一中学
兰义 高中生物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胡兆庆 76.3 三等奖
13 六枝特区 六盘水市第二中学
龙蓉 高中生物
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
龙雪 75.3 三等奖
14 市直学校 六盘水市民族中学 冯耀玲 高中生物
15 市直学校 六盘水市第一中学
张乐 高中生物
16 市直学校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毕涛 高中生物
血糖平衡调节模型 有子番茄与无子番茄产生的小秘密
彭伟 高中生物
模拟膜的通透性
王翠翠 90
一等奖
6
盘州市
盘州市第七中学
冯高魁 高中生物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模拟实验
王丽 86.3 二等奖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镜观察,并且细胞含水量较高
直接烘烤处理
(4)加温或
第三章SC键退出全屏播放
3.加快胞质溶胶流动的措施
(1)将实验材料放在阳光或灯光下15~20 min; (2)适当升高温度(20~25 ℃);
(3)切伤部分叶片。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实验演练 1.把叶绿体作为胞质溶胶流动的标志物是因 为( 向光源 ) A.叶绿体在不同强度的光下会以不同的面朝
B.如果没有标志物,胞质溶胶的流动就难以
察觉 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胞质溶胶不
流动
D.胞质溶胶是流动的,细胞器是不运动的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解析:选B。胞质溶胶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 果没有标志物,胞质溶胶的流动就难以察觉。
A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叶绿体作为标志物的原
因,叶绿体等一些细胞器,是随着胞质溶胶 的流动而运动。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2.关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含叶绿体少而小的细胞来观察 B.活细胞中,胞质溶胶中的叶绿体是静止不 动的
C.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的细胞来观察
D.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解析:选C。选材时应选用含叶绿体大而少
的细胞,如菠菜叶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叶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实验
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实验原理
(1)活细胞中的胞质溶胶是不断流动着的。
(2)可选择胞质溶胶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 标志观察胞质溶胶的流动。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操作流程
选材:事先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的黑藻
取载玻片→滴一滴质量分数1%葡萄糖溶液放入 制片一片嫩叶→盖上盖玻片 如图
最好选择图中的________作为参照物。
(2)图中箭头表示________。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3)联系该图,说明为什么黑藻叶片是做胞质
溶胶流动的观察实验的理想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加速胞质溶胶的流动,可在制作装片时,
做________处理(不用化学试剂)。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先低倍镜:找到黑藻叶片细胞, 移至视野中央 观察 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随胞 质溶胶绕液泡定向流动
绘图: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实验点拨 1.选材要求 应选择自由水含量高、胞质溶胶流动快且含叶 绿体的细胞。 2.观察的最佳部位 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 处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
绿体在叶的上表皮分布多,下表皮分布少。 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以便叶
片保持正常生活状态。活细胞中,叶绿体会
随着胞质溶胶的流动而运动,并且叶绿体可 根据光的强弱调整其椭球体的方向。
第三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3.下图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看到胞质溶胶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