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
1)减少中枢致热介质:减少PGE、CA 2)抑制Na+-K+-ATP酶活性,减少A
的生成,减少产热。
抗炎 对一般性炎症早、晚期均有效
1)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PG合成; 2)减少炎症介质白三烯(LT)的合成。
免疫调节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
谢谢!
寒积便秘无效
泻下机制
结合型蒽苷
口 服
小肠
小部分
肝脏
大 部
大肠

细菌水解
转化
苷元
苷元
苷元刺激肠粘膜及肠壁肌层神经丛,促进肠蠕动泻下 大黄酸抑制Na+-K+-ATP酶抑制水份吸收溶积增大泻下
保肝: 1)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经细胞 再生 2)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繁 殖 3)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利胆:
止血
有效成分:儿茶素、没食子酸。 作用机理: 1)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 2)增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量,
缩短凝血时间; 3)降低抗凝血酶活性; 4)降低纤溶酶活性,加速血液凝固; 5)收缩受损局部血管。
2、改变血液流变性
1)大黄可升高血浆渗透压,组织水 分向血管转移,血液稀释,血液 粘稠度降低,改善微循环障碍;
功能与主治 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
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
咽肿、肠痈,痈肿疔疮
瘀血经闭,跌打损伤
主要成份
1、蒽醌衍生物 结合型蒽苷(蒽醌苷,双蒽酮苷):泻下 游离型蒽醌(大黄酸,大黄素):抗菌 2、大黄多糖、鞣质,没食子酸等
二、(1)泻下 有效成份: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作用最强 作用特点:泻下作用与炮制有关
利尿
以峻下遂水为明显
抗菌
抗炎
抗肿瘤

大黄泻下的实验报告

大黄泻下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大黄的泻下作用。

2. 了解大黄泻下作用的机制。

3. 评估大黄泻下作用的强度和安全性。

二、实验原理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蓼科大黄属植物,其根茎富含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酸、大黄素等,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大黄泻下作用主要通过刺激肠道平滑肌,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成年小鼠(体重20-25g)。

2. 实验药物:大黄粉末(市售,经鉴定为正品)。

3. 试剂与仪器:生理盐水、体重秤、排便计数器、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与给药-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

- 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g/kg、1.0g/kg、2.0g/kg的大黄粉末,灌胃给药。

- 给药后,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排便情况。

2. 组织学观察- 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肠道组织,制作切片。

- 使用显微镜观察肠道平滑肌的形态变化。

3. 生化指标检测- 取小鼠血清,检测电解质、尿素氮等生化指标。

五、实验结果1. 排便情况- 对照组:未见明显排便。

- 低剂量组:出现少量排便,排便次数约为2-3次。

- 中剂量组:排便明显,排便次数约为5-8次。

- 高剂量组:排便效果显著,排便次数约为10-15次。

2. 组织学观察- 对照组:肠道平滑肌形态正常。

- 低、中、高剂量组:肠道平滑肌形态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和扩张,且随着剂量增加,变化越明显。

3. 生化指标检测- 对照组:电解质、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正常。

- 低、中、高剂量组:电解质、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且随着剂量增加,异常程度加重。

六、讨论与分析1. 大黄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肠道平滑肌,增加肠道蠕动有关。

2. 大黄泻下作用的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高剂量组泻下效果更明显。

3. 大黄泻下作用可能导致肠道平滑肌形态变化,进而影响肠道功能。

大黄泻下实验报告

大黄泻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黄的泻下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了解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大黄泻下作用的强度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体重20-25克。

2. 药材: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3. 试剂:蒸馏水、盐酸、乙醇、氨水、苯、石油醚等。

4. 仪器:电子天平、恒温恒湿箱、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三、实验方法1.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1)称取大黄粉末5克,加入50毫升70%乙醇,超声提取30分钟。

(2)提取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大黄提取物。

2. 小鼠泻下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小鼠灌胃大黄提取物(0.5克/只),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

(3)观察小鼠排便情况,记录排便次数和排便量。

3. 大黄泻下作用机制研究:(1)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肠黏膜变化。

(2)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肠道内水分含量。

(3)采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肠道内电解质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实验结果显示,大黄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番泻苷和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主。

2. 小鼠泻下实验:实验组小鼠灌胃大黄提取物后,排便次数和排便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大黄泻下作用机制研究:(1)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小鼠肠黏膜皱襞变浅,绒毛变短,绒毛上皮细胞脱落。

(2)分光光度法:实验组小鼠肠道内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

(3)组织化学方法:实验组小鼠肠道内电解质(Na+、K+、Cl-)含量显著增加(P<0.05)。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如番泻苷、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刺激肠道平滑肌,增加肠蠕动,导致排便。

2. 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可增加肠道内水分含量,降低肠道内渗透压,促进排便。

硫酸镁导泻实验报告

硫酸镁导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硫酸镁对肠道的作用,了解其导泻作用原理。

2. 掌握硫酸镁导泻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硫酸镁导泻作用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硫酸镁(MgSO4)是一种常用的导泻药物,具有以下作用:1. 刺激肠道平滑肌,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2. 使肠道内的水分不易被吸收,增加肠道内容物体积,起到软化粪便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硫酸镁(MgSO4)片剂。

2. 肠道平滑肌生理盐水溶液。

3. 肠道平滑肌实验动物(如小鼠)。

4. 灌胃器、手术剪、眼科镊、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健康的小鼠,进行适应性饲养,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硫酸镁组(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

3. 灌胃:用灌胃器将硫酸镁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灌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体内,剂量为0.5g/kg体重。

4. 观察记录: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排便情况,记录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等指标。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动物排便情况差异。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动物在灌胃硫酸镁溶液后,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性状较对照组动物更为稀软。

2. 对照组动物在灌胃生理盐水后,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

六、实验分析1. 硫酸镁具有刺激肠道平滑肌、增加肠道蠕动的作用,导致实验组动物排便次数增多。

2. 硫酸镁使肠道内的水分不易被吸收,增加肠道内容物体积,软化粪便,从而起到导泻作用。

3. 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镁在导泻作用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七、实验结论硫酸镁是一种有效的导泻药物,通过刺激肠道平滑肌、增加肠道蠕动和软化粪便等作用,达到导泻效果。

本实验成功观察了硫酸镁的导泻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动物饲养环境适宜,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2. 灌胃时,应避免药物进入呼吸道,确保灌胃剂量准确。

3. 观察记录时,应详细记录实验数据,便于后续分析。

小鼠大黄泻下实验报告

小鼠大黄泻下实验报告

一、摘要本实验旨在探讨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通过给予小鼠大黄提取物,观察其胃肠蠕动情况,分析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够显著促进小鼠胃肠蠕动,具有泻下作用。

二、引言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泻下通便等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大黄酸、大黄素等,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应用大黄提供实验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2. 实验药物:大黄提取物(由大黄粉末制成,浓度为0.5g/mL)。

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手术显微镜、显微镜、定时器、灌胃器等。

4.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

(2)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大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1mL、0.2mL和0.3mL大黄提取物。

(3)观察指标:在给药后1小时、2小时、4小时和6小时,分别观察小鼠的胃肠蠕动情况,记录蠕动次数。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鼠胃肠蠕动次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6小时后蠕动次数为(30±5)次。

2. 大黄低剂量组:小鼠胃肠蠕动次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6小时后蠕动次数为(45±8)次。

3. 大黄中剂量组:小鼠胃肠蠕动次数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6小时后蠕动次数为(60±10)次。

4. 大黄高剂量组:小鼠胃肠蠕动次数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6小时后蠕动次数为(75±12)次。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够显著促进小鼠胃肠蠕动,具有泻下作用。

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等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泻下作用:1. 刺激肠壁神经末梢,增加肠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收缩频率,促进胃肠蠕动。

2. 抑制肠道吸收水分,使肠道内容物体积增大,增加肠道压力,促进胃肠蠕动。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药理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药理学设计性实验:中药大黄的泻下作用研究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大黄的泻下作用;2. 掌握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大黄是一种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大黄酸。

大黄酸能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从而产生泻下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黄对小鼠泻下作用的影响,探讨大黄的泻下作用机制。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30只,体重18-22g,雌雄不限;2. 实验药品:大黄粉末(100mg/g)、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3. 实验器材:电子秤、灌胃器、试管、量筒、秒表、显微镜等。

五、实验方法1.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大黄组、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2. 大黄组:灌胃大黄粉末(100mg/kg),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3. 灌胃后,观察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4.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2.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10±2)次,泻下量为(2.5±0.5)g;3. 对照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3±1)次,泻下量为(0.5±0.2)g;4. 生理盐水组小鼠的泻下次数为(2±1)次,泻下量为(0.3±0.1)g。

七、实验分析1. 大黄组小鼠的泻下次数和泻下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2. 大黄泻下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大黄酸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有关。

八、实验结论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黄酸刺激大肠黏膜,促进大肠蠕动有关。

九、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与文献报道相符;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合理使用实验动物;3. 在实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硫酸镁导泻实验报告

硫酸镁导泻实验报告

硫酸镁导泻实验报告硫酸镁导泻实验报告导言:导泻是一种常见的治疗便秘的方法,其中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导泻剂。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硫酸镁导泻的原理及其对大肠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本次实验选取健康的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药物:硫酸镁溶液。

3. 实验设备:注射器、天平、实验笼等。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实验组小鼠口服硫酸镁溶液,剂量为体重的10%。

3. 对照组小鼠口服等量的生理盐水。

4.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排便情况,并记录时间和次数。

5. 实验结束后,将小鼠进行解剖,观察大肠的情况。

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组小鼠在口服硫酸镁溶液后,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时间缩短,而对照组小鼠则无明显变化。

2. 解剖观察显示,实验组小鼠的大肠蠕动活跃,肠壁表面粘液分泌增加,而对照组小鼠的大肠无明显变化。

3. 硫酸镁导泻的机制是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和水分分泌,从而增加排便次数和缩短排便时间。

4. 硫酸镁导泻的剂量应根据个体体重来确定,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腹泻和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5. 硫酸镁导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便秘等疾病,但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结论:硫酸镁导泻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和水分分泌,从而增加排便次数和缩短排便时间。

然而,在使用硫酸镁导泻剂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本次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硫酸镁导泻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致谢:感谢实验小鼠的参与和配合,以及实验设备的支持。

感谢实验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和讨论。

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实验报告

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实验报告

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实验报告硫酸镁的导泻作用实验报告引言:导泻作用是指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速排便的过程。

硫酸镁是一种常用的导泻药物,它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腔内液体的分泌,从而起到导泻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硫酸镁的导泻作用,探究其机理。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2.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3. 实验药物:实验组口服硫酸镁悬液,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

4. 实验观察: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排便情况,并记录排便时间和排便次数。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实验组小鼠在口服硫酸镁悬液后,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排便时间缩短,而对照组小鼠的排便情况无明显变化。

这表明硫酸镁具有明显的导泻作用。

导泻作用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肠道蠕动的促进:硫酸镁可以刺激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增加肠腔内液体的运动速度,加快排便过程。

2. 液体分泌的增加:硫酸镁可以刺激肠道黏膜细胞分泌液体,增加肠腔内液体的量,从而使粪便更加湿润,易于排出。

3. 渗透性的增加:硫酸镁可以增加肠道黏膜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使肠腔内的水分增加,从而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此外,硫酸镁的导泻作用还与剂量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适量的硫酸镁悬液,能够产生明显的导泻效果。

但如果剂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过度蠕动和水电解质的丢失,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硫酸镁作为导泻药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硫酸镁具有明显的导泻作用,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腔内液体分泌,从而促进排便。

硫酸镁的导泻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肠道蠕动的促进、液体分泌的增加和渗透性的增加。

然而,使用硫酸镁作为导泻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控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主要通过动物模型进行观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人体和动物的生理差异,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类。

泻下药实验报告

泻下药实验报告

泻下药实验大黄提取液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经管学院10国贸2班小组成员:布茵2010092145 李哲琦2010092167 毛小迪2010092162 陈远见2010092178郑伟文2010092097 李建波2010092169 陆旭2010092168 廖贞政2010092161一、实验目的:1、学习肠管运动研究的实验方法。

2、观察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回肠推进活动的强度和速度会影响粪便的形成和排除。

大黄为泻下要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现代医学用于便秘,急腹症,各种出血,肾功能衰竭,急性菌疾,肠炎等症。

本实验以色素(墨汁)为标志,用含有色素(墨汁)的泻下药给小鼠灌服,观察色素(墨汁)在肠道推进的距离,反映泻下药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从而判断泻下药对肠道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动物:NIH小鼠,18~22g,雌雄各半,清洁级,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器材:手术剪、眼眶镊、直尺、灌胃针头、注射器、烧杯、天平。

药物及试剂: 50%炭素墨汁生理盐水溶液、1g/ml大黄水煎液(含50%墨汁)。

四、实验方法:取健康小鼠10只,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大黄组,给药前禁食24小时,给药组以0.2ml/10g灌胃给予含墨汁的大黄水煎液,空白组给予等量50%墨汁生理盐水溶液。

给药后30分钟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测量从幽门至墨汁前沿的距离作为“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

用公式计算墨汁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差异。

推进率(%)=)小肠全长()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cm cm×100%五、实验结果:大黄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Sx±)组别剂量g/kgN 推进距离推进率(cm)(%)对照组0.410.420.4150.4250.423150404040大黄组0.435 0.4 0.42 0.43 0.4六、讨论: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泻下、止泻、止血、抗菌、抗病毒、活血祛淤、降压、降血脂、保肝、利胆排石、增进消化、利尿、抗肿瘤、抗氧化、参与免疫调节等功效。

大黄的泻下实验报告

大黄的泻下实验报告

大黄的泻下实验报告1. 引言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是一种传统草药,具有泻下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为了探究大黄的泻下作用机制以及其安全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大黄在实验动物体内的泻下作用,探究其对肠蠕动的影响,并研究是否存在副作用和药物安全性问题。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 大黄粉末- 实验动物(小鼠)3.2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 实验组:给予实验动物灌胃大黄粉末溶液。

- 对照组:给予实验动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3.3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动物和实验材料。

2. 将大黄粉末溶于适量生理盐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将实验组动物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大黄溶液灌胃。

4. 对照组动物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

5. 观察动物排便情况,记录泻下作用和副作用表现。

6. 统计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实验组排便次数泻下作用表现副作用表现-低剂量组10 明显泻下无中剂量组15 显著泻下轻微腹痛高剂量组20 剧烈泻下腹痛、腹泻对照组 5 无泻下无5.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黄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剂量越高,作用越明显。

2. 中剂量组出现轻微腹痛,高剂量组出现腹痛和腹泻,说明大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3. 对照组未出现泻下作用和副作用,说明观察到的结果与大黄本身的药理作用相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仅在小鼠实验动物体内进行,对人体的泻下作用和安全性如何仍需进一步研究。

6. 结论大黄具有泻下作用,作用明显且剂量相关。

然而,在使用大黄时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剂量过高可能会引起腹痛和腹泻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大黄时应慎重,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7. 致谢感谢实验所用的大黄粉末和实验动物提供者对本次实验的支持。

参考文献。

泻下药实验报告

泻下药实验报告

泻下药实验大黄提取液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经管学院10国贸2班 小组成员:布茵2010092145 李哲琦2010092167 毛小迪2010092162 陈远见2010092178 郑伟文2010092097 李建波2010092169 陆旭2010092168 廖贞政2010092161一、 实验目的:1、 学习肠管运动研究的实验方法。

2、 观察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回肠推进活动的强度和速度会影响粪便的形成和排除。

大黄为泻下要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现代医学用于便秘,急腹症,各种出血,肾功能衰竭,急性菌疾,肠炎等症。

本实验以色素(墨汁)为标志,用含有色素(墨汁)的泻下药给小鼠灌服,观察色素(墨汁)在肠道推进的距离,反映泻下药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从而判断泻下药对肠道的作用。

三、 实验材料动物:NIH 小鼠,18~22g ,雌雄各半,清洁级,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器材:手术剪、眼眶镊、直尺、灌胃针头、注射器、烧杯、天平。

药物及试剂: 50%炭素墨汁生理盐水溶液、1g/ml 大黄水煎液(含50%墨汁)。

四、 实验方法:取健康小鼠10只,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大黄组,给药前禁食24小时,给药组以0.2ml/10g 灌胃给予含墨汁的大黄水煎液,空白组给予等量50%墨汁生理盐水溶液。

给药后30分钟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测量从幽门至墨汁前沿的距离作为“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

用公式计算墨汁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差异。

推进率(%)= )小肠全长()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cm cm ×100%五、实验结果:大黄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Sx±)组别剂量g/kgN 推进距离推进率(cm)(%)对照组0.410.420.4150.4250.423150404040大黄组0.435 0.4 0.42 0.43 0.4六、讨论: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泻下、止泻、止血、抗菌、抗病毒、活血祛淤、降压、降血脂、保肝、利胆排石、增进消化、利尿、抗肿瘤、抗氧化、参与免疫调节等功效。

泻下药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泻下药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引言在医学领域,泻下药作为治疗便秘、肠道积滞等疾病的重要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泻下药实训,我对泻下药的种类、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过程回顾本次实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们详细学习了泻下药的分类、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实践操作阶段,我们亲自动手,学习了不同类型泻下药的使用方法、剂量计算以及患者用药指导。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泻下药的分类及作用机理泻下药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刺激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药等。

刺激性泻药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达到通便的效果;渗透性泻药通过改变肠道渗透压,增加肠道水分,使粪便软化,便于排出;容积性泻药通过增加肠道内容物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润滑性泻药通过润滑肠道,使粪便易于排出。

2. 泻下药的临床应用泻下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治疗便秘、肠道积滞、肠道感染、药物中毒等。

在治疗便秘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泻下药,并注意调整剂量,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依赖。

3. 泻下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泻下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痛、腹泻、电解质紊乱等。

在使用泻下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心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泻下药;- 长期使用泻下药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应尽量避免;- 使用泻下药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4. 实训实践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学习了不同类型泻下药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注射剂型泻下药在使用前应充分摇匀,确保药物浓度均匀;- 对于老年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应适当调整剂量;- 使用泻下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大黄导泻实验报告

大黄导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黄导泻的药理作用;2. 掌握大黄导泻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 观察大黄导泻的效果,分析其作用机理。

二、实验原理大黄是一种具有泻下、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酸、大黄素等蒽醌类化合物。

大黄导泻作用主要通过对肠道平滑肌的直接刺激,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起到导泻的效果。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大鼠10只,体重200-220g;2. 实验药物:大黄粉末,浓度为0.5g/kg;3. 实验器材:电子秤、灌胃器、玻璃管、温度计、计时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为大黄组与对照组。

2. 给药:大黄组大鼠灌胃大黄粉末,剂量为0.5g/kg;对照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观察指标:记录给药后大鼠的泻下次数、泻下量、腹泻程度等指标。

4. 实验步骤:(1)称量大鼠体重,计算大黄给药剂量;(2)将大黄粉末与生理盐水混合均匀;(3)用灌胃器将大黄溶液或生理盐水灌入大鼠胃内;(4)观察并记录大鼠的泻下情况,包括泻下次数、泻下量、腹泻程度等;(5)统计各组数据,分析大黄导泻效果。

五、实验结果1. 大黄组大鼠在给药后2小时内出现明显的泻下现象,平均泻下次数为8次,泻下量为120g,腹泻程度为轻度;2. 对照组大鼠在给药后无明显泻下现象,平均泻下次数为0次,泻下量为0g,腹泻程度为无。

六、实验分析大黄导泻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导泻作用。

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通过刺激肠道平滑肌,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达到导泻的效果。

大黄导泻作用的特点是泻下速度快,效果明显,适用于治疗便秘等肠道疾病。

七、实验结论大黄导泻实验表明,大黄具有明显的导泻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对肠道平滑肌的直接刺激,促进肠道蠕动。

大黄可作为治疗便秘等肠道疾病的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八、实验建议1. 在进行大黄导泻实验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在给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大黄剂量,避免过量给药导致的副作用;3.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4. 进一步研究大黄导泻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二泻下药、祛风湿药饮片识别

实验二泻下药、祛风湿药饮片识别

理化鉴别:
药 理:
功效应用
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 不一
外面棕褐色至黑 棕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 较松软,略具弹性。棕色 茯苓块 炮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状或片状 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 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
少,痰饮,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
悸失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9~15g。
贮 藏:
置干燥处。






茯 神 木
土茯苓和茯苓不是同一种药材。 土茯苓:属高等植物药类,为百合科
植物土茯苓的干燥根茎。(解毒、除湿、利关节) 茯苓:属低等植物药类,为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 燥菌核。呈不规则的块状、条 形、类园形或扁块状。表面邹 缩或有瘤状突起,灰褐色或棕
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棕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沉于水中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棕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实验二 泻下药、祛风湿药饮片识别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饮片标本,掌握其性状特征和功效。
实验内容: 1、大黄、芒硝、威灵仙、秦艽、茯苓、猪苓
茯 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 “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 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失散后, 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 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茯 苓块”“茯神”。 性状: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 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 棕褐色至黑棕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 坚实,沉于水中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 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 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粘牙。

泻下药药理研究

泻下药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
1.泻下药可通过不同的方式使 肠蠕动增加产生不同程度的泻下 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主要刺激肠 道黏膜或黏膜下神经丛,使结肠蠕 动显著增加而产生刺激性泻下作用; 芒硝主要在肠内不被吸收,使肠腔 内形成高渗状态,从而保留大量水 分,扩大肠容积,机械刺激肠壁使 肠蠕动增加而产生容积性泻下作用;
缓下药多富含油脂,使肠道润滑, 粪便软化,加之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 分解产生脂肪酸,对肠壁产生溫和的 刺激作用,使肠蠕动增加而产生润滑 性泻下作用。
2. 此外,大多数药物还具有利尿、 利胆、抗菌、抗炎、抗肿瘤及增 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项目三泻下药祛风湿药药理实验技术分析

项目三泻下药祛风湿药药理实验技术分析

[药理作用]
1.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 衄,目赤,咽肿,肠痈,痈肿疔疮,淤血经闭,跌打
损伤
(1)泻下
• 致泻成分
结合型蒽苷
番泻苷A (Sennoside A)---- 作用最强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六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六分。
• 作用部位:大肠
• 注意:
▸ 煎煮和炮制方法
▸ 继发性便秘
蒽苷的水解
鞣质、“泻剂结肠”
“泻剂结肠” 指长期应用泻剂(接触性泻药为主)损害结肠神经系统导致肠动力障碍,对
泻剂反应性明显下降,使病人对泻剂产生依赖性的一种状况,是慢传输性便秘的 一种重要的临床类型。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六 分。
改善血液流变性 ▸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 ▸ 血液稀释作用
(6)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
抗病原体 ▸ 致病菌、病毒、真菌、原虫等 ▸ 致病菌----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抗炎 ▸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COX、PGE、LTB4)
镇静、镇痛、抗应激作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六 分。
2.其他药理作用
降血糖、抗溃疡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六 分。
防已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湿疹疮毒、风湿痹痛
主要成份
粉防己碱 、粉防己碱
汉防已丙素、轮环藤酚碱等。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六 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三十六分。

方剂学实验报告(大承气汤泻下)3

方剂学实验报告(大承气汤泻下)3
记下给药时间。
4.30分钟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白鼠,并立即打开腹腔取出肠管,剪开附着在肠管
上的肠系膜,将肠管拉成直线。
5.以幽门为起点,用皮尺测量出两组小白鼠活性炭复合液移动的距离及肠管的总长度
(从幽门至直肠末端)。
6.计算并比较两组小白鼠活性炭复合液在肠内移动的距离占肠道全长的百分率(推
进率或推进平均值)。
把、电子天平1台、皮尺1条、1ml注射器2只、磨平的16号针头2只。
实验过程
1.将空腹小白鼠随机分为2组:a.大承气汤煎液组;b.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每
组3只。分别称重、编号。
2.按0.5%的比例,在大承气汤煎液及生理盐水中分别加入活性炭阿拉伯树胶液体,并搅
拌均匀。
3.按0.3ml/10g的剂量分别给a组灌服大承气汤煎液,给b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并
2.各组小鼠灌胃量与小鼠处死时间必须准确,否则将造成结果误差。
3.剪取肠道时不要用力牵拉,也不要直提起来,以免影响长度测量的准确性。
4.取出肠道后,先用水浸湿肠管,在平铺手术台上,以免肠管与台面粘着。
5.注意安全:
(1).严格按照捉拿小白鼠的操作方法进行以免被小白鼠咬伤;
(2).持注射器时针尖向下,以免伤人;
推进率=活性炭复合液在肠内移动的距离/肠道总长度×100%
实验结果与分析
分组
编号
体重
给药量
给药时间
率均值(%)
a组
1
2
3
b组
1
2
3
分析
1.此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2.试述大承气汤的功效。
3.大承气汤临床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1.抽复合液时应不停搅拌,以防活性炭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下药实验
大黄提取液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
经管学院10国贸2班 小组成员:
布茵2010092145 李哲琦2010092167 毛小迪2010092162 陈远见2010092178 郑伟文2010092097 李建波2010092169 陆旭2010092168 廖贞政2010092161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肠管运动研究的实验方法。

2、 观察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二、 实验原理
回肠推进活动的强度和速度会影响粪便的形成和排除。

大黄为泻下要药,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现代医学用于便秘,急腹症,各种出血,肾功能衰竭,急性菌疾,肠炎等症。

本实验以色素(墨汁)为标志,用含有色素(墨汁)的泻下药给小鼠灌服,观察色素(墨汁)在肠道推进的距离,反映泻下药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从而判断泻下药对肠道的作用。

三、 实验材料
动物:NIH 小鼠,18~22g ,雌雄各半,清洁级,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器材:手术剪、眼眶镊、直尺、灌胃针头、注射器、烧杯、天平。

药物及试剂: 50%炭素墨汁生理盐水溶液、1g/ml 大黄水煎液(含50%墨汁)。

四、 实验方法:
取健康小鼠10只,雌雄各半,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大黄组,给药前禁食24小时,给药组以0.2ml/10g 灌胃给予含墨汁的大黄水煎液,空白组给予等量50%墨汁生理盐水溶液。

给药后30分钟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测量从幽门至墨汁前沿的距离作为“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

用公式计算墨汁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差异。

推进率(%)= )
小肠全长()
墨汁在肠内推进距离(cm cm ×100%
五、实验结果:
大黄对小鼠肠推进的影响(S
x±)
组别剂量
g/kg
N 推进距离推进率
(cm)(%)
对照组0.41
0.42
0.415
0.425
0.42
31
50
40
40
40
大黄组0.435 0.4 0.42 0.43 0.4
六、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泻下、止泻、止血、抗菌、抗病毒、活血祛淤、降压、降血脂、保肝、利胆排石、增进消化、利尿、抗肿瘤、抗氧化、参与免疫调节等功效。

大黄泻下作用确切,临床常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小鼠用药后40min 后可催进排便。

我们小组取禁食24h N 2 H且体重20±2g相近的小白鼠10只,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5只,用苦味酸做标记。

分别用2种炭末液灌胃。

给药40min后脱颈椎处死,切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肠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炭末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取各组小鼠平均值,用公式计算炭末推进百分率。

结果显示,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明生大黄和制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而制大黄的泻下作用缓和。

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及二蒽酮类衍生物,大黄为泻下药的代表,临床发现病人大量服用大黄后会产生继发性便秘,在中医治疗中,常以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应用,以减轻此副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是因为大黄同时含有泻下作用的蒽苷及止泻作用的鞣质所致,蒽苷泻下作用强而作用时间较短,鞣质止泻作用强度较弱而作用时间长,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致泻强度亦不同,生大黄的致泻强度高于熟大黄(九蒸九晒品、热压次品及热压三次品)和制大黄酒(或醋)炒后泻下效力降低30%左右。

有研究表明,大黄煎煮时间越长,致泻作用愈小,以热水浸50℃以下减压浓缩为好。

本实验以小肠推进实验观察了大黄的泻下作用,证明了大黄能增强小白鼠胃肠道推进功能,提高炭末推进率,同时也证明了大黄对小白鼠小肠推进作用与临床作用相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