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小说理论发微

合集下载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论文题目: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启示姓名:陈芬芬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学号:12021404004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启示内容摘要:金圣叹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批《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故事的叙述等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金圣叹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方面的小说理论出发,把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与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来谈谈他这些丰富的小说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金圣叹;小说理论;小说教学;中学语文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学语文教材编选了相当分量的小说篇目,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小说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社会、历史、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还能获得巨大的教育意义。

那么,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应该具备一定的方法,如何在教学中既使学生对小说内容兴趣浓厚,又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这是十分重要的。

无疑,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是叙事等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我们更好的开展小说教学提供了方法,这对于学生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常说一篇理想的小说,关键是看它如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小说创作的命脉。

“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

”其实,一篇小说就是在讲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

金圣叹很重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与作家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分析来阐述自己的人物性格美学理论。

而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所要学习的小说篇,都是经过重重筛选出来的经典小说或者段落,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每一篇都体现在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这也是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的。

_因文生事_的文生逻辑_论金圣叹对明清小说虚构论的发展

_因文生事_的文生逻辑_论金圣叹对明清小说虚构论的发展

, 虚构 ” 而金圣叹则从文章 创 作 的 角 度 提 出 “ 文 的 虚 构” 的理念 , 与“ 事的虚构 ” 相对 , 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小说 的虚构理论 。 金圣叹提出 “ 因 文 生 事” 的 文 生 虚 构 论, 认为“ 事” 是根据 “ 文” 的 需 要 而 编 造 的, 文的发展逻辑决定了事 “ “ 的虚构内容 , 事” 的编造 要 符 合 情 理 真 实 的 原 则 , 文” 是全局 , 事 是 局 部。 因 而 其 虚 构 论 以 “ 文” 为 主 导, 以 “ “ 事” 为辅 助 , 虚 构” 的重心落在“ 文” 这 一 整 体 上。包 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 “ 首先 , 事为文料说 ” 是其 文 生 虚 构 论 的 理 论 基 础 。 “ 事为文料 ” 突出 “ 文” 的 主 体 本 位, 强调“ 事” 的客体辅 位, 其性质只是 “ 文” 之材 料 而 已 , 在贯本《 水 浒》 第二十 金圣叹 以 “ 史” 与“ 文” 的对照来说明“ 文” 八回总评中 , 的中心地位 : 夫修史者 , 国家之事也 ; 下 笔 者, 文 人 之 事 也。 国家之事 , 止于叙事而 止 , 文非其所 务 也。若 文 人 之事 , 固当不 止 叙 事 而 已 , 必 且 心 以 为 经, 手以为
④ 削高补低都由我 。
金圣叹以 “ 事” 的地 位 为 切 入 点 , 来对照“ 文” 和“ 史” 的 “ 不同 。 他认为 , 事” 在“ 史” 中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 原 因在于史书的 目 的 就 是 记 事 , 作史者以政治眼光来判 以其 重 要 程 度 的 大 小 来 决 定 书 或 不 书 。 但 是 断事件 , “ 事” 在“ 文” 中只是 其 材 料 而 已 , 作者可根据“ 文” 的全 “ 对事件的篇幅进 行 剪 裁 , 文” 对“ 事” 有绝对的 局要求 , “ 因为 “ 文” 的 目 标 不 是 记 事, 而 是 表 意, 文” 有 处置权 , 其自身的自 足 性 。 金 圣 叹 认 为 《 史 记》 虽 是 史 书 体 制, 其文却有独立性地位 , 因为 它 有 “ 为 文 计” 的意图, 所以 它以表意的需 要 来 决 定 事 料 的 取 舍 和 详 略 , 不因事大 而详之 , 事小而略之 。 对“ 文” 的看重使金圣叹 一 再 强 调 读 书 的 目 的 不 只 是记住事件本身而已 , 而是 要 注 意 其 文 的 精 彩 之 处 , 在 《 “ 读第五才子 书 法 》 中 他 不 满 地 说: 吾 最 恨 人 家 子 弟, 凡遇读书 , 都不 理 会 文 字 , 只 记 得 若 干 字 迹, 便算读过 、 《 一部书了 。 虽 《 国 策》 史 记》 都 作 事 迹 搬 过 去, 何况 《 ” , “ , 水浒传 》 旧时《 水 浒 传》 子 弟 读 了, 便晓得许多闲 《 事 …… 旧时子弟读 《 国策 》 史 记》 等书, 都只看了 闲 事,

浅析金圣叹小说理论

浅析金圣叹小说理论

浅析金圣叹小说理论作者:李德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11期摘要: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小说理论是较为薄弱的环节。

这是因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成熟较晚,不像诗文那样作为文学正宗受到人们重视。

这并不代表我国古代小说理论没有发掘的价值。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为后人留下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系建立在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水浒传》的评点中,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体系。

文章对其人物个性论、叙事角度论等小说理论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金圣叹《水浒传》小说理论金圣叹(1608-1661),苏州吴县人。

原姓张,名采,字若采。

后改姓金,名喟。

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

金圣叹幼年生活优裕,后来父母早逝,家道中落。

他为人狂放不羁,“倜傥奇高,俯视一切”,能文善诗,却决意仕进,终身以读书著述为乐。

他评点的古书甚多,称《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金圣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业绩,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金圣叹有着耿介清高的可贵品格,有着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他缺乏对封建政治黑暗酷虐的本质的深刻洞察,缺乏对贪官污吏残忍本性的清醒认识,以至于为民请命而惨死于刽子手的屠刀之下,他一辈子不曾参加任何重大政治事件,除临终前被卷入“哭庙案”之外。

纵观一个世纪以来金圣叹的小说理论研究,可大致分为三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是20世纪上半叶,学界已开始关于金圣叹小说理论的研究,有学者赞赏,也有学者极力批评,金圣叹当时被胡适称为“十七世纪的一大怪杰”,赞其小说“有何等眼光,何等胆气”,但对他的小说评论为“极迂腐”“八股”。

鲁迅的观点和他大致相同,也认为他的小说点评“八股”。

1949-1978年,这一时期学界对金圣叹较多的从社会性和政治性角度进行研究,时代思想的印记过于明显,对他的小说理论缺乏深入探讨。

1979年至今,这一时期金圣叹及其思想受到了学界的赞同,叶朗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呼吁“重新研究金圣叹及其思想”,学界对金圣叹的研究转向美学和文学的方向,与金圣叹理论有关的文章大量出现,金圣叹小说研究在数量上让人叹为观止,在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显示了金圣叹小说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深刻,并具有超越时空的巨大价值。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金圣叹,原名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和童话作家,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深受影响。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在其时代有着非常特别的东西,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了相当的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小说欣赏观的角度对金圣叹的小说进行研究,探讨其小说作品中的特色、主题、风格以及写作技巧。

一、金圣叹小说的特色金圣叹的小说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文学品味,他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趣味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体察和对人性的关注。

他的作品多以历史、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对人情世态的刻画,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观。

他的小说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特别是在小说《边城》和《童年》中这一特色表现得尤为突出。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在建构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也有其独特的特色。

他的小说情节紧凑有致,结构严谨,引人入胜,人物塑造生动鲜活,栩栩如生。

金圣叹擅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使其小说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深受读者喜爱。

二、金圣叹小说的主题金圣叹的小说作品主题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作品《边城》以及《童年》等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进行深入的刻画,反映了作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在小说中,金圣叹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勾勒出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画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魅力。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还关注人性的探讨。

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生活轨迹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中还不乏对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表现了作家对人道主义精神的执着追求。

三、金圣叹小说的艺术风格金圣叹的小说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他的小说语言流畅优美,行文简练明快,对古典文学遗产有着深厚的底蕴。

在小说中,金圣叹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感情,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文学氛围。

金圣叹的诗歌理论及其批评实践(一)

金圣叹的诗歌理论及其批评实践(一)

金圣叹的诗歌理论及其批评实践(一)自金批诸才子书问世,对金圣叹(1608-1661)的评价一直就毁誉参半。

褒之者许为“真古今以来谈文之极至者”[1],斥之者则说“律以孟子正人心,放淫词之义,罪固不容于诛也”[2]。

上世纪初,金圣叹一度曾颇为学界所轻[3],到今天再也没有人否认金圣叹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家的伟大,他的批评业绩正为海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他的著作近年也出版了多种版本。

应该说,作为小说批评家的金圣叹是很幸运的,他批点的《西厢记》、《水浒传》等书受到古典戏曲小说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发表了众多的论著;但作为诗评家的金圣叹却没那么幸运,他在诗歌评论方面的特点和业绩一直未受到重视。

1972年出版的王靖宇《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第六章专论杜甫诗评解,对其精读方法、创新精神和评语的个性化作了分析[4]。

此书出版后引起西方汉学界对金批小说的热烈关注,但金圣叹的诗歌评点并未因此而赢得更多的研究,从1976年出版的陈万益《金圣叹的文学批评考述》,到近年问世的陈洪《金圣叹传论》[5],虽分别有专门的章节讨论短篇诗文批评和律诗分解说,但相比戏曲小说批评都显得简略。

吴宏一《清初诗学中的形式批评》一文对金圣叹诗学著作的写作年代作了较为细致的考究,但对其诗学精髓的剔抉相对淡薄[6]。

总体看来,迄今为止对金圣叹两部诗评的研究远远少于他的戏曲小说批评,对律诗分解说更是少有问津者[7]。

这种重视其戏曲小说批评、轻忽其诗评的倾向可以说由来已久。

早在清代,人们虽也肯定金氏的批评成就,但具体到诗学,不过视为批戏曲小说的余沥。

申颋《耐俗轩课儿文训》曾说:“金圣叹批点《水浒》、《西厢》,言之滔滔,阅者不胜繁絮,而意犹若有未尽者。

及阅其评选古文唐诗,寥寥无所发明也。

”陈廷焯也说“圣叹评传奇,虽多偏谬处,却能独出手眼。

至于诗词,直是门外汉”,甚至于断言“金圣叹论诗词,全是魔道,又出钟、谭之下!”[8]见解比较持平的是山东人冯文炌,他著有《批金解唐才子诗》,自序说:“金圣叹解唐诗六百首,可谓善说诗矣。

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

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

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2006年第9期(总第188期)学术论坛A(EMICF0RUMN0.9.2006(CumulativelyNO.188)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论价值冯仲平[摘要]文章抓住《水浒传》评点所使用的基本概念,以宏观视角梳理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从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奠基,创作根本规律的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理论的深入聚焦三个方面探讨其价值和意义.[关键词】金圣叹;《水浒》评点;理论价值[作者简介】冯仲平,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6)09—0138—04 文学不但需要批评引导阅读,仰仗批评深入地揭示其艺术价值,同时还需要通过批评进行理论建构,以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创作实践.金圣叹《水浒》评点(以下简称"金批")即在作品批评和理论创造两个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在当时成为我国小说理论发展的里程碑,而且当前仍然具有阐发的理论空间和现实意义.本文即着重探讨金批的主要理论建树及其宝贵价值.一,因文生事——文本虚幻特性的深层奠基"金批"表面上虽然缺乏严整的文本样式和系统的逻辑结构,但其思想光芒却并不因此逊色.金圣叹独具慧眼,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相比较,认为《水浒传》已从史传的樊笼里脱颖而出,不再依托历史(史事和史传)而成为完全独立的存在.金圣叹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抓住了小说的虚幻文本特陛.(一)史书"以文运事".从时间流程来看,必须先有曾经发生过的真人真事,然后才有专门记述史实的着作;从内容联系来看,则后者是对前者的记录与摹写,并以前者为绝对参照.因此,评判史书的标准是"真实",它要求"史记"必须与曾经发生过的人,事,情,景如合符契,不能随意虚构,即史书之"文"仅能充当史实之"事"的工具.如司马迁《史记》所写之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都应当被视为"实有",即曾经真确地发生过.因此,《三国演义》以史书为基本依托,在历史的基础上丰富与拓展,一方面作为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着巨大的审美效应,另一方面也使历史从庙堂走向了民间,使庄重的历史通俗化成为其重要功能之一.虽然小说中或有虚构的成分,但作者和读者并未自觉地意识到其中的虚妄,如左慈,于吉,管辂138等带有神秘色彩和超凡能力的人物,这些本属于非人间的虚幻形式,则仍被视为真实的存在,故《三国》有所谓"七实三虚"之说."据史演义",强调的是故事本身,是对史迹(史记)进行的丰富,润色与重构,以写出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但也正因如此,小说不可避免地由史书之记事转向了写人这个重心.金圣叹指出史书"以文运事",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反面确立了小说艺术的本质特征.(二)《水浒》"因文生事".这是金圣叹从正面确立小说本质的一个重要命题.金圣叹认为,小说与史书有根本区别,它的基本方式"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皆由我".创作小说之目的,重点不在讲述故事,而是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金批第三十三回评:"(作者)胸中自有一篇绝妙文字……特无所附丽,则不能以空中抒写,故不得已旁托古人生死离合之事,借题作文.彼其意期于后人见吾之文而止,初不取古人之事得吾文而见也."[1](踟'明确指出, 小说重点在文,事为文料,而且先有文,后有事.与史书相较,4说中文与事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即文为主,事为宾,不是文表现事,而是事展示文.金圣叹之"因文生事",强调的是小说本体的虚幻特性.就人物而言,从《水浒》开头所言梁山英雄乃天罡地煞下界之虚幻预设与夫《三国演义》之历史分合规律引出{--国志平话》以"因果报应"解释显示着本质的区别.从不管佛教,道教还是历史循环论的观念而言,虽然三者都属于对人物命运的超验解释,但有一点需特别注意,即《三国演义》《三国志平话》都是先有史事后有解释,而《水浒》与金批则异于此,它是先预设而后发生,在深层体现着"幻由心生"的观念.金圣叹立足《水浒》实际,把原来带有"反映"色彩的文本态势扭向了"表现"的理论方向.那么,《水浒传》的创作虽有史的因由,即实事真人的依托,但更重要的是凭空杜撰.长篇巨制未必即是对已逝去的真人实事的追踪摹写,而是一种意识(即语言)的运作与展开.(三)小说胜似《史记》.明代李贽认为《水浒传》与《史记》的价值同样重要,清代的张竹坡认为应该把《金瓶梅》当作史记来读,甚至称其本身就是一部"史记".从中可以发现史学传统对艺术理论的深层影响,可以看到由李贽到金圣叹再到张竹坡的发展轨迹,其间既有贯穿始终的史学传统,更有对史学传统的摆脱与超越.金批言小说胜似"史记",道理何在?从史学传统看,小说继承了史传的"春秋笔法",将作者对社会人生以及人物性格的理解和评价寄托在字里行间,寓道德褒贬和是非判断于具体形象的叙述描写,使读者不仅可以增加社会知识和人生经验,而且可以获得道德提升和心灵净化.从小说与史书的区别看,则史书只能叙述人和事件的基本轮廓及主要梗概,而小说可以表现更复杂的层面和更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人物的面貌,事件的细节,事物的神理和生活的趣味等等.金批指出,施耐庵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基本性格与精神风貌,而且写出了人的性情,气质,形状,声口,栩栩如生,活脱灵现.《水浒传》不仅写出了人物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历史发展,而且写出了人物关系的深层内蕴,写出了细致入微的人情世态,读来令人趣味盎然,美感无限,这是史书难以企及的.(四)小说是心造的虚幻意象.金批关于小说"因文生事","胜似史记"等观点,多从与史书的比较中侧面提出,而对小说虚幻本质的界定则是从正面直接阐述的.金批第五回评:"耐庵说一座瓦官寺,读者亦便是一座瓦官寺;耐庵说烧了瓦官寺,读者亦便是无了瓦官寺.大雄先生之言日:'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人不造.'圣叹为之续日:'心如大火聚,坏种种五阴,一切过去者,无法而不坏.'今耐庵此篇之意,则又双用其意,若日:'文如工画师,亦如大火聚,随手而成造,亦复随手坏.如文心亦尔,观文当观心.见文不见心,莫读我此传.'吾读瓦官一篇,不胜浩然而叹.呜呼!世界之事,亦犹是矣.……一部《水浒传》悉依此批读."[1](P120) 佛之"心造诸法","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现象世界的生与灭都是主观精神的表现. 金圣叹借此说明《水浒传》文本的基本特性,小说意象的发生犹"如工画师,随手而成造".在小说中,瓦官寺的出现是施耐庵主观意识的产物,它的消失也是施耐庵巧妙构思的结果,它(法)的存与灭都是人的主观精神(心)活动的结果.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一切叙述和描写),都属于凭空杜撰,不必以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和客观存在过的人物做参照,因为小说的本质即是虚幻.金批贯华堂古本《水浒传自序》就认为小说是作家"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的产物.从这一角度来审视《水浒传》,当然可以说"一部书皆从才子文心捏造而出",因而具有虚幻的特性.二,因缘生法——创作根本规律的深刻揭示金批的理论价值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小说创作规律的揭示.金圣叹自以为把捉到了施耐庵的创作秘诀,自以为窥见了《水浒》获得巨大成功的深层奥妙,他要把"金针"度与世人,认为如此方不负作者的惨淡经营和良苦用心.他在总结《水浒传》的创作经验时,提出了一个核心论点,即以"因缘生法"为《水浒传》"文字总持"."因缘生法"是《水浒传》的创作纲领,读者只有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点,才能真正领悟《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和思想精华,他进而认为,这一"总持"具有广泛的普适性,把握了《水浒传》的"文字总持",就能掌握读通天下之书的不二法门. (一)"因缘生法".金批强调,创作必须做到"深达因缘",即把握"因缘生法"的根本原理.金批第五十五回评:"经日:因缘和合,无法不有.自古淫妇无印板偷汉法,偷儿无印板做贼法,才子亦无印板做文字法也.因缘生法,一切具足.……而耐庵作《水浒》一传,直以因缘生法为其文字总持,是深达因缘也.夫深达因缘之人……写豪杰,奸雄之时,其文亦随因缘而起,则是耐庵固无与也."[](v898)宇宙万物的生灭,都是内外相因彼此作用的结果,离开了一定的内因外缘,事物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世间的人与事体现了"因缘生法",小说中的人与事同样符合"因缘生法"的道理.作家的"亲动心"与"设身处地",就是以己之心体会人事的"因缘",从而使人物情节符合自身的逻辑关联,从而传神地展现出一个本质虚幻却给人以真实效果的艺术世界.所以金批认为,小说中的人和事似乎都有自己的行动逻辑,而与作家施耐庵没有任何关系.金圣叹用"因缘生法"分析了宋江杀惜的情节:"宋江之杀,从婆惜叫中来;婆惜之叫,从鸾刀中来.作者真已深达十二因缘法也."[1](P34)"十二因缘"指一系列因果关系形成的逻辑环节,金批借此分析小说情节发生,发展,结果之间的关联:宋江起初本】39不想杀阎婆惜,是婆惜的喊叫让他产生_r杀人的念头,而婆惜喊叫又是因为看到宋江的鸾刀.小说之"文"随着事件的内在规律,一环紧扣一环地铺陈开来,形成了一个连续运动,关联紧密的情节序列.这一分析强调了事物发展的深层规律和自身逻辑, 把批评的目光凝聚于小说文本,借"法"的假有性揭示了小说的虚构特征,削弱了作品与现实联系的纽带,将文本作为一个自足圆成的对象来观照,显然有利于发掘小说艺术的审美价值.(二)"格物"与"忠恕".金批认为,作家要使"其文亦随因缘而起",必须"深达因缘",要想"深达因缘",就必须"格物致知",便又涉及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即"格物之法,以忠恕为门"."格物"讲的是修齐治平之宏观程序的重要一环,是由内到外之逻辑序列的原初起点,"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㈣).金圣叹在这一儒学的命题中注入了佛学的内容,他说:"然则耐庵何如人也?日:才子也.何以谓之才子也?日:彼固宿讲于龙树之学也.讲于龙树之学,则菩萨也.菩萨也者,真能格物致知者也."[1](㈣认为施耐扁拘创作得益于龙树之学,即"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的缘起陛空论.格物的前鼹是掌握"因缘生法",格之于心就能获得良知,经过长朗的艰苦努力,逐渐由"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但金批之"格物",既非通常理解的考察客观事物,也不是主张文学源于社会生活,而是"为圣人身通六艺,非物物而格之,只是识得矩字",把"格"理解为"格式之格",指作家内心对于情理的揣度功夫,即对情理的开悟."忠"是指事物的具体性与特殊陛,"恕"则是指认同以及认识这种具体性与特殊性的根本途径,即"以物种的尺度来建造".佛典《中论》认为万事万物皆属假有,说它"有",是肯定其现实存在;说它"假",是从深层揭示其本质为虚无.金批的"忠恕"思想,深入地揭示了艺术作品与客观存在的辩证关系.金圣叹说:"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人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火亦忠,眼亦忠,故吾之见忠;钟忠,耳忠,故闻无不忠.吾既忠,则人亦忠,盗贼亦忠,犬鼠亦忠.盗贼犬鼠无不忠者,所谓恕也.……忠恕,量万物之斗斛也.因缘生法,裁世界之刀尺也.施耐庵左手握如是斗斛,右手持如是刀尺,而仅乃叙一百八人之性情,气质,形状,声口者,是犹小试其端也."[](一.他认为"忠"是反思自我的方法,先确证"吾忠",进一步14f】设身处地,于是延伸为"恕","忠恕"是前后相承的两个阶段.从"因缘生法"的角度看,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认识自我个性须考虑相关因缘,推及他人也要分析相关因缘.致知在格物,格物在忠恕,而忠恕又须掌握因缘生法这一格物与忠恕的前提. 作家进行艺术构思,必须充分考虑人物生存的条件以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己之心推及他人, "心"临其境,使笔下的人物能"尽人之性","任其喜怒哀乐",从而达到"各自人妙",于是就涉及另一个相关命题——"亲动心".(三)"亲动心".在揭示作家创作成功的奥秘时,金圣叹提出了"亲动心而为"这一着名论断."动心"一语,既有深远的儒学渊源(如孟子"动心忍性"之说),同时亦注入了佛学的内容(如六祖慧能关于风吹幡动的公案),当然还有明代心学的思想, 如"吾心即是宇宙"之论等.金圣叹综合多种思想,把它改造成了小说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金圣叹说:"其忽然写一豪杰,即居然豪杰;其忽然写一奸雄,即又居然奸雄也;甚至忽然写一淫妇,即居然淫妇;今此篇写一偷儿,即又居然偷儿也.……若夫既动心而为淫妇,既动心而为偷儿,则岂惟淫妇,偷儿而已.惟耐庵于三寸之笔,一幅之纸之间,实亲动心而为淫妇,亲动心而为偷儿.既已动心,则均矣,又安辩,?此笔点墨之非人马通奸, 溉笔点墨之非飞檐走壁耶?"[1](P898)萨特说,当演员登上舞台进入剧中的角色之后,他就被艺术文本的虚幻性非现实化了.演员如此,作家亦然.施耐庵自然不具淫妇,偷儿之性,但他能够灵魂出窍,在意识中化为淫妇,偷儿,将自己融人笔下的人物形象之中,在精神上进人忘我境界,幻化为描写对象,揣摩,体验其"性情","气质","形状","声口",塑造出逼真传神的人物形象.金圣叹的"设身处地"说,描述了小说创作过程中主客融合,忘我幻化的特殊状态.他分析施耐庵描写火并王伦时的林冲:"此节若便立起,却起的没声势;若便踢倒桌子立起,又踢得没节次;故特地写个坐在交椅上骂,直等骂到分际兴发,然后一脚踢开桌子,抢起身来,刀亦就势掣出,有节次,有声势.作者实有设身处地之劳也."[13(P313他还引用赵松雪画马的典故:"传闻赵松雪好画马,晚更人妙,每欲构思,便于密室解衣踞地,先学为马,然后命笔.一日管夫人来,见赵宛然马也."[](m70)说明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情节都是作者动心揣摩的结果:"今耐庵为此文,想亦复解衣踞地,作一扑,一掀,一剪势耶?"l](P370)此论的确揭示了想象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金圣叹凭借佛学,fi,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因缘生法"揭示了艺术创作的根本规律与审美特性,并用"格物","忠恕","亲动fl,"等命题阐述了艺术创作的独特fl,理和运作方式,建构了一个严密的小说创作理论体系.三,一心所运——人物性格理论的深入聚焦金圣叹的小说观念亦是人物性格理论的基础.它融合并代表了明代fl,学,佛学的思想意识,强调主观,精神的巨大作用,强调艺术创作的根本特性——虚构,虚幻,而又含有真实——情理,关系之真实,认为这是产生小说(人物,情节,价值)的根本依据. 金批丰富而深刻的人物理论,大致可以下方面把握.(一)人物性格是小说艺术价值的重要构成.中国小说受史传文学与古代神话的影响,"传奇"遂成为一个鲜明的特色,作家的追求和读者的关注集中于故事的出人意表和情节的曲折离奇,小说文本的基本构成不是人物而是故事.与此相联系,在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中,一方面过多关注作品对史传的补遗功能,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小说的道德教化作用,人物性格处于次要位置甚至被忽视.李贽的《水浒传》评点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金圣叹则进一步把目光瞄准了人物性格的塑造.金批高度赞赏《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并指出它令人百看不厌的主要原因."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P19又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直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P19)金圣叹首先使用"性格"一词,并赋以具体的理论内涵(个性化),抓住了小说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奠定了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核心地位. (二)人物的个性化是性格元素的合理配置.金批认为,施耐庵之所以能将一百八人刻画得"各自入妙",就在于通过长期的"格物"功夫掌握了人情事理的基本规律."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笔而写百千万人,固不以为难也."…)个性化不但要求人物的外在形貌能给读者以鲜明印象, 还要能够把握人物性格的深层结构与精神特质.对此,金批中有许多精彩论述,如他对带有同种性格元素的几个人物的剖析:"《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P2o)"粗卤"是抽象的相同点,而"粗卤"的深刻成因与具体表现却各式各样.因此,个性化的描写必须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微妙差异,要做到各种性格元素合理配置,才能塑造出独特的"这一个"来.作品无论写多少个人物,都必须服从个性化的需要,做到一人一样,绝不雷同或相似,这是成功作品的根本标志.(三)人物个性化需要使用多种表现方法."因缘生法"是人物性格的宏观成因和深层机制,因缘巨网的笼罩使人物形象带有宿命的色彩,但每个人物又因具体因缘而各具独特性.因此,必须在深入体察普遍的人情事理和准确掌握人物基本性格的前提下,借助多种艺术方法将其外貌,语言,fl,理,行为等具体地叙写出来.金批第二十五回总评鲁达,林冲,杨志等英雄好汉,说他们"各自有其胸襟, 各自有其fl,地,各自有其形状,各自有其装束",呈现出不同的情态面貌.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写西门庆见了潘金莲,像狗见了肉却吃不到口那样急得乱蹿,对此小说有一系列行动描写,金圣叹评道: "写西门庆接连数番踅转,妙于叠,妙于换,妙于热, 妙于冷,妙于宽,妙于紧……妙于忽迎,妙于忽闪,妙于有波揉,妙于无意思,真是一篇花团锦凑文字."[l(P376'在揭示人物深层fi,理状态方面,金批说:"通篇写西门庆爱奸,却又处处插入虔婆爱钞, 描写小人共为一事,而各为其私,真乃可丑可笑."[](P377揭露了西门庆与王婆狼狈为奸,谋划干同一件坏事但又各怀鬼胎的丑恶嘴脸,揭示了作品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金批还总结了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高超技巧,他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奇本事."_1I(P19)人物语言必须符合其身份,职业,性格特点,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此外,金批对水浒人物进行了等级划分,如说鲁达和武松等是"上上人物",卢俊义,柴进等是"上中人物",并简要地提示其性格特点,概括了突出人物性格的具体方法,如"夹叙法","绵针泥刺法","背面敷粉法"等,对于小说理论的丰富和阅读实践的指导也不乏积极意义.[参考文献][1]金圣叹评点,文生子校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2]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责任编辑:戴庆碹]141。

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金圣叹小说叙述理论研究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不止为后人留下了创建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还以其标新立异的学术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风貌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

而他的小说评点的叙事理论堪称别树一帜!在这里我主要谈谈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叙事理论,共有八个方面:其一,明确指出刻画人物个性是《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孔,三十六样性格。

中间便结撰得来。

”又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吧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了。

”以上论述都指出了刻画各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是《水浒传》的最大魅力。

其二,金圣叹非常注意人物的性格、品德的先天后天之别,推崇先天的自然的东西,相对轻视后天的成分。

比如他对李逵、鲁达粗鲁之区别。

还有另一种分析:第三十七回夹批“连粗鲁不知是何语,妙绝。

读至此,是指鲁达自说粗鲁,尚是后天之民,未及李大哥也。

类似说法还有还见于第三回夹批:“鲁达自知粗鲁,李逵不然。

(82页)”这是说鲁达是知道世间的礼节名教的,但他不愿意奉行,因而以粗鲁自嘲,李逵却是于所谓礼数斯文浑然不觉,一任天性,所以粗鲁的理直气壮,因此金圣叹认为鲁达的粗鲁是后天自知的,不及李逵的先天不自知。

重视先天固有的性格是金圣叹人性论的一个侧面其三,金圣叹向往建功立业。

由于金圣叹在现实生活中从未真正得偿所愿,他的建功立业之志在其著述中往往表现为英雄失意之悲,高才被屈之痛。

而在《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评点中“豪杰失意”之类的感慨俯拾皆是。

比如。

第三回于鲁智深“扑倒头便睡”下加夹批云“闲杀英雄,作者胸中,血泪十斗”,这是明显的借题发挥之笔:又如第十回于林冲“因感伤怀抱,问酒保借笔砚来”下加夹批道:“十二字写千载豪杰失意如画”此类在小说评点叙事时蕴含的感慨在我开来寄托了金圣叹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

其四,金圣叹在批注中运用的语言言简意赅,颇具知识内涵。

浅析金圣叹小说人物艺术理论【文献综述】

浅析金圣叹小说人物艺术理论【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浅析金圣叹小说人物艺术理论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离世三百多年的人,他的评点理论却不断地受到人们的争论,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位连出生、姓氏都有着疑问的人无数次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便是金圣叹。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

明末清初南直隶(清改江南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的金圣叹,早年读书至明末就取得庠生,入清后他绝意仕进,而以读书著述为务。

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参与反抗吴县县令贪赃枉法的“哭庙案”而遇害。

他博览群籍,一生主要致力于古代文学名著的批评:以《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逐一加以批注,但仅完成后两种,《杜诗解》未完成而遇害。

他所评点的著作,主要有《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唱经堂杜诗解》、《释小雅》、《古诗解》、《天下才子必读书》、《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等,其中尤以《水浒传》、《西厢记》的评点,影响最为深远。

此外,金圣叹又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才子,撰有《随手通》《语录类纂》《通宗易论》《圣人千案》等哲学方面的著作。

另有《沉吟楼诗选》刊行于世。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而其文学批评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艺术分析。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兴盛于晚明时期,这对于身处在历史过渡阶段的金圣叹来说,无疑会受到新旧文化之间的冲击,面临着诸多挑战,加上自己恃才傲物的个性,因而他的评点文字以其过渡的特殊价值,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使之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的诗文评比无特殊之处,如套用八股文“起承转合”的方法说诗更是被人所诟病,而他评《水浒》、《西厢》二书时的艺术则见解独特。

在金圣叹以前,如李贽、叶昼,对小说如何塑造人物,提出了早期的理论,如“同而不同”说,如“传神”说,都是很有价值的理论。

浅析金圣叹小说人物艺术理论【论文、开题、综述】

浅析金圣叹小说人物艺术理论【论文、开题、综述】

BI YE LUN WEN 论文题目浅析金圣叹小说人物艺术理论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导师姓名职称完成日期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关键词 (2)Key Words (2)一、人物性格论 (3)(一)“任凭提起一个,都似旧时熟识” (3)(二)“三十六个人,三十六样性格” (5)(三)“今昔正是一副事” (7)(四)“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 (8)二、人物技法论 (11)(一)“黑凛凛三字,不惟画出李逵形状”——肖像描写 (11)(二)“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语言描写 (11)(三)“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动作描写 (12)(四)“别借一人眼中画出”——侧面描写 (13)(五)“正衬法”“反衬法”——对比描写 (14)(六)“写得雪天精神,便令索超精神”——环境衬染 (16)三、金圣叹小说人物论的价值意义 (17)注释 (18)参考文献 (17)致谢 (19)浅析金圣叹小说人物艺术理论[摘要]金圣叹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

他通过评点《水浒传》,总结出一套关于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而人物性格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体系中的最富盛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金圣叹首次提出“性格”这一概念,探究出小说人物性格的多方面特征,总结了塑造人物性格的许多技法。

金圣叹的小说人物论在我国古典小说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Abstract]:Jin Shengtan was one of the famous literary critics in the tur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Through commenting on the Shui Hu Zhuan, he summed up a theory about how to create the characters which was the most famous and important part in his novel theory system. Jin Shengtan was the first one wh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about the character. In addition, he explored the characters about their various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 of the methods theory. The character theory had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our classic novel theory criticism history.[关键词] 金圣叹;《水浒传》;人物性格论;人物技法论;人物论价值[Key Words]:Jin Shengtan; Shui Hu Zhuan; Character theory; Methods Theory; Value金圣叹,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人。

虚空出生色相——从“极微法”理论看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佛学立场

虚空出生色相——从“极微法”理论看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佛学立场
法, 大乘 佛教 的空 、 二 宗 , 不 承 认 极 微 有 实 体 , 中空 宗 以“ 起 性 空 ” 有 都 其 缘 立论 , 性 不 生 不 灭 , 常 不 法 不
断, 皆属空性 , 一切 现 象都 是 因缘 和 合 而生 。 圣 叹 的极 微 思想 更 多来 自于 此 。 金 也有 学 者 以现 代科 学上 的
义。 以揭 示金 圣 叹评 点 背 后 的思维 方 式 及金 圣 叹在 《 西厢 记 ・ 韵 》 评 里提 出极 微 法 ,曼 殊 室 利 菩 萨好 论 极 微 , 者 圣 叹 闻之 甚 乐焉 。夫婆 酬 总 “ 昔 娑世 界 。 大至 无 量 由延 。 而其 故乃 起 于极 微 。 以至 婆娑 世 界 中间之 一 切 所 有 。 故 无 不一 一 起 于极 微 。此 其
学 色彩 。 出极 微 法 的根 本 特 点 在 于 “ ” “ ” “ ” “ ” 指 色 与 空 、 有 与 无 的统 一 。 以此 为 原 则 去 解 读金 评 中 一 些 基 本 的 并 文 法 理论 , 此 反 映 出金 圣叹 小说 评 点 背后 的 思 维 方 式 及 哲 学 意 蕴 。 由 [ 键词 ] 圣叹 ; 微法 ; 关 金 极 那辗 法 ; 斩 论 腰
难, 若此邻虚 , 析成虚空 , 当知虚空 出生色相……” 在这一段 经文 中 , 佛陀告诉 我们 , 把物质分析成极微 , 再细分成“ 邻虚尘” ——接近虚无的微尘 。 再分析下去“ 即实空性” ——就成为虚空。 最后告诉我们说 :当 “ 知 虚空 出生 色相 。 【 微 是构 成 万法 的基本 质 料 , 乘佛 教 以极微 为 实 在 、 ”】 2 极 小 为有 。 大乘 佛教 以极 微 为假 而
[ 中图分类号 ] 0 99 15 .
[ 文献标志码 ] A

试谈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试谈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文艺研究试谈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文/夏乙天摘要:金圣叹的小说理论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些理论主要融合在针对《水浒传》所作的评点里,包括关于创作动机的观点,格物与因缘生法的理论和小说创作方面的技巧。

其中格物与因缘生法的理论在作者设置情节、塑造人物和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运用。

关键词:金圣叹;小说理论;水浒传金圣叹没有创作过专门的文论作品,他的小说理论是融合在对小说的评点过程里的,分析详细、理论性强,其丰富的内容在多方面都体现出价值,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金圣叹针对作者为何创作小说,提出了文以载道、心闲试笔和怨毒著书三种创作动机论。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代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金圣叹从维护封建纲常的观念出发,对农民起义是不赞成的,然而他又对人民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苦难感同身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司马迁“发愤著书”观点的影响,所以怨毒著书是他持有的主要思想。

他认为这种著书动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感受,譬如对奸臣当道的愤懑和朝廷腐败的不满,表达的是作者对时代的思想感情。

[1]同时,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即格物与因缘生法。

“格物之法,以忠恕为门……忠恕,量万物之斗斛也;因缘生法,裁世界之刀尺也。

”[2]格物本是儒家的认识论命题,金圣叹所提出的则是要求观察生活,研究事物内在的道理,并以忠恕为法门。

所谓忠恕就是将自己对事物本性的理解推及其它事物。

因缘生法是一个佛教命题,认为世间万物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是因缘和合而成。

格物与因缘生法相结合,就是要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艺术想象。

这种方法在设置情节、塑造人物和阅读鉴赏方面有重要作用。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到:“《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3]显然他已经认识到小说剧情的虚构性。

试述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小说艺术思想

试述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小说艺术思想

试述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小说艺术思想金圣叹以一部《贯华堂本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奠定了他在中国《水浒》评论史,乃至中国整个小说批评史上最为杰出的地位。

这部《水浒》,是在删改袁无涯刊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的基础上,托称“古本”,再加以大量的批语,认真而详细地揭抉了《水浒》的创作精神和艺术特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风行了有清一代三百年。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的小说艺术思想及其理论批评的贡献主要表现为1.人物论金圣叹是从人物的互不雷同中,从《水浒传》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中,提出“性格”这一概念。

他从最根本处寻找到了小说审美特征的基础。

金圣叹把一部小说审美的成功原因归结为性格,表明了他对小说审美素质有了最准确的把握。

这在中国小说美学史上矗立起一座里程碑。

从此,“性格”便成为中国美学人物论的核心和审美评价的主要标尺,一直沿用至今。

因缘生法,设身处地。

这是小说美学性格论的审美体验问題,也是人物创造论的核心问题。

“因缘生法”论,由金圣叹提出与此相关的还有“格物”、“忠恕”、“动心”等。

2.开小说美学先河金圣叹在小说情节、结构论上,发表了一系列极具价值、开小说美学先河的见解。

在《水浒传序三》中,金圣叹提出小说结构精严论:“盖天下之书,诚欲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即无有不精严者。

何谓之精严?字有字法,向有向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也。

夫固以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

”金圣叹是用作文之法来规范小说之法的。

要有严谨的章法、精致的结构、通盘的构思。

他在第十三回总评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构思方式:一是“有全书在胸而始下笔著书者”,一是“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者”。

他在《水浒传序一》中把小说家之“才”训为“裁”。

这便为艺术构思的整体布局寻找到一个通俗化的喻体。

与此同时,他对全书叙事过程中的波浪起伏,前后照应,作者手中之针线,胸中之经纬,多有细心体会。

在这基础上,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小说创作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提出了“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绵针泥刺法”、“弄引法”、“獭尾法”等十几种“文法”。

论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国小说概况)

论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国小说概况)

论述金圣叹小说理论(中国小说概况)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我国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都作了独到而详尽的评点。

金圣叹评《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登峰造极之作,在继承与发扬前人的小说理论评论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理论。

金圣叹根据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探讨了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故事的叙述,即性格理论与叙事理论。

(1)性格理论——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小说创作即故事创作,而一个故事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物。

金圣叹重视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他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与作家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的分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性格美学理论。

对此,他提出了两方面的见解:①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形象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它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这在其他小说作品中是很难看到的。

与此同时,《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又有一定的类型化特征,例如李逵的直爽、林冲的隐忍、武松的刚毅等,读者能够从小说身上找到现实生活中此类人的共性,金圣叹所提倡的小说理论,正是追求这种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②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金圣叹总结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指出了很多具体方法,例如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水浒传》中李逵在得知他面前的黑矮汉子正是自己仰慕已经的宋江之时,立即“扑翻身躯便拜”,此种动作描写让人确信这确是李逵的形式风格。

除此之外,利用对比、细节描写也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③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金圣叹认为,只有不断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不断地从生活中积累经验,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中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才能够使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让读者产生有如亲眼目睹之感觉。

(2)叙事理论——故事的叙述①小说重在虚构叙事文学在中国最先使用于史传之中,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史传文学当中的很多叙事方法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滥觞,古典小说家在从事小说创作时,往往取法于史传文学。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

金圣叹的小说欣赏观研究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对金圣叹的小说进行欣赏观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还可以对国内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金圣叹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写实的创作方法。

比如他的小说《虎年》通过对各个角色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传统家族的底层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金圣叹的小说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反应也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的小说《庐山谣》和《突围》等作品通过对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境遇。

金圣叹的小说既有“写实”的特点,又注重通过文学手法的运用来展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这使得他的小说作品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金圣叹的小说还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他善于通过对主人公和配角的独特刻画和生动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他灵活运用情节的设置和叙事的方法,让读者随着故事的展开而产生共鸣和思考,这使得金圣叹的小说具有观赏性和思辨性。

金圣叹的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中日小说对比研究”,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使他的小说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小说作品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发展,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转化,这使得他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金圣叹因文生事的对应观点

金圣叹因文生事的对应观点

金圣叹因文生事的对应观点
金圣叹的文学风格以写实主义为特色,强调社会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

他重视描写真实生活背景下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尤其注重对女性形象的细腻描写和女性主义关怀。

因此,他的文学理念可以被视为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代表之一。

然而,金圣叹的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现实主义、女性主义以外的观点,例如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关注。

他通过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参考意义。

这一观点与现实主义有所区别。

另外,他的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灰暗、悲观的情绪和氛围,这一特点表现出对人性的质疑和思考。

因此他的文学作品也有着一定的文艺批判意义,对现实社会中的弊端和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反思。

总之,金圣叹的文学观点可以被概括为现实主义、女性主义、文化传承和文艺批判。

大学生汉语言期末复习文学批评第六章清代以及近代文学批评史

大学生汉语言期末复习文学批评第六章清代以及近代文学批评史

清代及近代文学批评一、金圣叹与清代小说评点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江苏吴县人。

顺治十八年因哭庙案而遇害。

金圣叹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称为“六才子书”。

他的《水浒》评点使其它评点黯然失色,他也成为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小说理论家。

(一)思想特点最重要的特点是既反对农民起义。

他认为“水浒”的含义是王土之外,是凶物和恶物的聚集之地。

以宋江首的起义军不是忠义的代表,而是凶恶的强盗。

腰斩水浒。

把一百二十回删去后四十九回,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

表现出对农民起义的仇恨。

乱自上作。

“高俅来而王进去矣。

王进去而一百八人来矣。

则是高俅来而一百八人来矣。

”谴责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

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

(二)论小说的创作原理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

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认为史书的写作是“以文运事”,即把已经存在的历史事实用有文采的笔写下来。

小说是“因文生事”,不受现实或历史中是否实有的限制而进行的想象和虚构。

(三)论小说的人物塑造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享盛誉的部分是有关人物塑造的理论。

他首次把“性格”引入小说批评范畴,认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成功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艺术形象。

《读第五才子书法》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侠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音迪),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金圣叹对《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总结。

论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的开题报告

论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的开题报告

论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金圣叹,中国现代小说先驱之一,其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金圣叹的小说作品以深刻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特点,涉及广泛的社会题材,又兼有个人思想、精神、人格等方面的深刻探讨,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高度评价。

而他的小说创作理论也为中国现代小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选题旨在探讨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深入分析其在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影响和价值,为今后的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选题意义1.充实了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内容金圣叹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小说创作理论对于中国文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充实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内容。

2.探讨当代小说创作方法的问题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虽然产生于上个世纪初,但是对于当代小说创作方法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研究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可以帮助当代的小说创作者深入了解小说的构造和技巧,提高小说创作的质量和水平。

3.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持续发展研究金圣叹的小说创作理论,可以为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吸取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中的精华,可以推动中国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的渊源通过对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的渊源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创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的主要内容传统小说创作中多重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方式在金圣叹创作中得到建构,他强调的视角创新、人物刻画、明暗对比等因素对于小说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内容将得到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3.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对中国小说事业的影响通过对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对中国小说事业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金圣叹小说创作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结合金圣叹小说创作实践,探讨其小说创作理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结合金圣叹小说创作实践,探讨其小说创作理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当代的小说创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最看中的是善于变体、 颇具首创性的作家, 及其独特的写作 个性与针脚绵密的手笔。故此称他们为才子和才子书。例如
去, 削高补低” 都由自己, 真可谓是潇洒地虚构情节。
( 除了写作方法与构思上的差别之外, 四) 金圣叹还认为 《 史记》 水浒》 与《 的创作动机与写作精神差别明显。他指出:
样性格, 中间便结撰得来” 。可见他说的性格, 必须要通过“ 出
身” 面孔” 与“ 具体表现出来。所谓出身, 是指人物性格借以 产生的具体环境, 包括家庭和周边社会的环境; 而所谓面孔 , 则应当是指符合其出身环境与教养的绝不雷同的人物外在形
首 金 先, 圣叹 在其《 水浒传》 批评中, 对小说描写的直接
目 标作了正确的揭示。他认为施耐庵创作《 水浒传》 的直接
目 标是“ 写一百八个人性格 , 真是一百八样。坚决反对小说 ”
主 要 作 者 简 介 : 虹 光 ( 93 ) 男, 西 五 台人 , 谢 15一 , 山 广播 电 影 电 视 管 理
干部学院, 图书馆馆长, 教授。

8 ・ 2
21 02年 9月
谢 虹 光 ,霍 慧 玲 :金圣 叹小 说 理论 发 微
“ 写一千个人, 也只是一样; 便只写两个人, 也只是一样” 的雷 同化倾向。小说必须塑造性格, 以性格描写为首要任务 , 并且
追求性格的各个不同的创作境界, 这始终是金圣叹小说人物 研究的主要着眼点。

同为叙事文学间的巨大差异, 增强了人们对于史传文学撰制 与长篇小说创作的 自觉意识。他说:《 “ 史记》 以文运事, 是 《 水浒》 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按史实、 ” 有框架限制的写 作; 所以“ 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 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 虽 是史公高才, 也毕竟是吃苦事。而施耐庵却是因文生事, ” 即借
( 金圣叹看到了造成上述这种继承、 三) 发展而又不断演 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写作方法上的根本不同, “ 即: 以文运 事” 因文生事” 与“ 的不同。为此, 金圣叹针对叙事性 的《 史
收 稿 日期 :02 0— 1 2 l— 3 5
“ 大凡读书, 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如《 史记》 须是太
史公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 ;一部《 史记》 只是‘ , 缓急人所时
有’ 六个字, 是他一生著书 旨意。《 水浒传》 却不然。施耐庵 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 只是饱暖无事, 又值心闲, 不免
伸纸弄笔, 寻个题目, 写出自 家许多锦心绣口” 。其实, 发愤著
书者, 容易重视现实与历史实况, 借以比照 自身遭遇来发愤。 而心闲弄笔者, 容易在想象与联想中虚构故事, 借此实现 自己 的人生价值。就这个意义上讲, 金圣叹的对 比分析还是很有
《 离骚》 诗经》 体; 对《 的变 《 庄子》 对诸子散文的 变体;史记》 《 对传统史著的 变体; 《 杜诗》 对盛唐气象的变体;水浒》《 《 、西 厢》 对正统文学以及它们之前同类文学的变体等等。六才子 书中, 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四体尽数囊括; 其中诗歌又分为 浪漫与现实的, 小说又分为据实的史传与虚构的传奇。 ( 金圣叹认为, , 二) 小说 尤其长篇小说, 是由史传文学发 展而来, 并且在写作技法上超越了史传文学。他指称:《 “水浒 传》 方法, 都从《 史记》 来, 出 却有许多胜似《 史记》 处。若《 史 记》 妙处, 《 水浒》 已是件 件有。同 ” 属于 叙事, 但叙事之间又有 不同;史记》 《 是后世小说的范本之一,水浒》 《 则是《 史记》 叙 事文体的必然发展。
出了人人眼中皆有的人物性格的普遍性与共性; 同时又具备 了人人笔下皆无的三十六个人物 , 就有三十六样性格的独特
性, 这就形成了“ 陌生的这一个”这就构筑起了小说描写的典 ,
其次, 金圣叹揭示了性格描写的关键要素。他说 :水浒 《 传》三十六个人, “ 便有三十六样出身, 三十六样面孔, 三十六
用巧妙文字独立构思故事, 了无拘谨和限制 , 完全“ 顺着笔性

金圣叹的文学理论涉猎面宽, 文体特性的揭示较为详备。
他的 理论探讨最集中地体现在对《 离骚》《 、庄子》《 、 史记》 、 《 诗》《 浒》《 杜 、水 、 西厢》 六部名著的 这 批评中 。 ( 金圣叹不仅认识到了文体的不同, 一) 而且发现了文体 代变的规则。从上自 先秦, 下至明代的两千年间的文学实绩,
道理的。他终究接触到了小说创作的本体论与实质性命题,
标志着古典小说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 二、 金圣叹人物性格的塑造理论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的独特贡献行了深入具体而系统化地研究与较为全面地揭示。 这些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 贯华堂批第五才子书 < 水浒传 > 及其与《 》 史记》 的对比分析中。
第 3期 ( 总第 8 8期)
21 0 2年 9月
山西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J unlo h n ia i o ra fS a x do& T nv ri V U ies
NO. 3 S p. 2 2 e 01
摘 要 :金圣叹认为文体代 变,小说 生事 ;属 于心 闲弄笔 ,个人独创。 因此小说创作 最紧要 的是人 各其面 ,绝不雷 同;各有出身,因缘生法;笔 墨之 能,出妙入神。 以此构成其独特的小说创作理论 。 关键词 :金圣叹;小说理论 ;叙事分 类;性格塑造 中图分 类号 :I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5 (0 2 3 0 2 2 27 1 0 8 -30 2 1 )0 —0 8 —0 8
金圣叹是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上独具特色的理论家。就
记》 水浒》 与《 做了较为全面的对比研究, 第一次提出了“ 以文
运事” 因文生事” 与“ 这两种不同的写作方法, 深刻地揭示了
其理论的深度而言, 主要体现在他对于传统的叙事类文体的 分类比较研究与小说人物的形象性格塑造这样两个方面。 金圣叹对叙事文体的分类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