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计时双基练25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试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含解析

【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试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_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解析:选C材料意在说明“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C项符合题意。

精神实体、万物的总根源、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2.(2018·苏州调研)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言论()A.主张“格物致知”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强调“心外无理”D.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选C材料通篇强调的都是一个“心”字,主张“心外无理”,很明显是陆王心学的唯心哲学观点,该哲学流派在方法论方面的主张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而“格物致知”则是程朱理学的方法论主张,故A项错误,C项正确;陆王心学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较先前的程朱理学更有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非禁锢,故B项错误;陆王心学亦是对儒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

3.萧公权在评述某思想家时指出:“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朝廷官吏视为邪说,东林首领顾宪成亦斥其不守礼教,一任心裁。

”该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黄宗羲解析:选C王阳明提出“良知学说”,同时材料中“东林首领顾宪成”表明是明朝,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中“良知学说”不符,故排除。

4.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等主张。

据此可知,王阳明()A.主张“格物致知”B.反对“天人合一”C.关注人的主体地位D.主张克服私欲解析:选C根据材料“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地没有我的灵明……”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故C项正确。

2022高考历史复习练习: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22高考历史复习练习: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22高考历史复习练习: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朱熹《近思录·致知》:“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理”是指()A.宇宙万物的本原 B.三纲五常C.事物进展的客观规律D.良知[答案] B[解析]朱熹所说的“理”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规范,即三纲五常。

2.(2011·湖南联考)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适应提出具体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他对儒学进展的要紧奉献是() A.树立严谨认确实治学态度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答案] C[解析]本题要紧考查朱熹对儒学进展作出的奉献。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儿童”“适应”“行为规范”等词语,能够得出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其言论反映出朱熹()①主张“格物致知”②提倡研究具体事物,包括研究自然界事物③具有怀疑、创新的科学精神④主张“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D.①③[答案] A[解析]材料表达了朱熹对事物不懈探究的精神,但未表达出“天理和人欲”的关系。

4.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阻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夫君岂有理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答案] B[解析]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宣扬气节、忠义,题干中张飞、孔明的话表达了这种理念。

而曹操的话注重自我,李恢的话反对愚忠,都与三纲五常相悖。

5.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表达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答案] C[解析]“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反映的是天地万物皆在心中,心即是理、是本源、是宇宙万物之本,A、D两项强调的是外在客观的自然景色,B项强调的是市井繁华,唯有C项突出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内在感受,因此选C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提能训练(含最新模拟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提能训练(含最新模拟题)

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海淀模拟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解析:材料体现了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融合。

答案:B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反复强调这种(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改造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宗教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解析:从材料中朱熹反复强调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可以看出,朱熹的贡献是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答案:C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开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A是理学的积极影响;C与董仲舒的新儒学相符;D是理学与传统儒学的相同之处。

只有B符合题意,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答案:B4.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依据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综合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综合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版含解析

综合检测(二十五)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 分,共48分) 1.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

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

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思想格局的根本转变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C •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D •面临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解析:选B 材料“魏晋时期”“ 门阀士族”“ 批判名教礼法”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门阀士族势力壮大,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故门阀士族敢于批判名教礼法,故B 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但思想格局并未出现根本转变,故A 项错误;“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信仰仍然存在,并未被破坏,且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不利于封建信仰的巩固,故D 项错误。

2.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

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

这体现了理学()A .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C •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D .包含一定的自然观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一定的自然观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故A 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精密的体系和三纲五常,故B、C 两项错误。

3•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据此可知,朱熹()A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C .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D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选A 材料反映朱熹的主张是通过格物、达到“穷理”、实现“致知”,即材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A项。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宋明理学。

2.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一、程朱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 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思想主张3.地位及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二、陆王心学1.形成背景⎩⎪⎨⎪⎧(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3.地位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

三、李贽的离经叛道1.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 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 的伪善。

2.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 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高频考点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例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B【变式探究】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高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2020届高考一轮总复习历史(必修部分)练习: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宜宾模拟)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

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

这表明当时()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解析:据材料“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知佛教受到儒学排拒从而吸收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2.(2019·泉州模拟)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

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解析:根据“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佛学冲击儒学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儒学缺乏思辨,利用《孟子》对抗佛学是因为其较强的思辨性,故A项正确。

答案:A3.(2019·怀化模拟)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在此强调() A.回归儒学本原B.儒释道三合一C.儒学传承断绝D.儒学传统久远解析:“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可得出作者以儒学传承人自居,回归古代儒学的本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专练: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押题专练: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析版)

1.《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

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作者此作意在(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

故选C项。

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C2.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答案】B3.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

”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 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明天理,去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知行合一【解析】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达到良知,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为后来追求平等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发展,故C项正确。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故排除A项;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明天理,去人欲”,故排除B项;“知行合一”强调道德实践,并不包含具有思想启蒙的内核,故排除D 项。

【答案】C4.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

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

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

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

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

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 A.知行并重的关系B.只格一物便通万理C.认识的渐进性D.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知与行的关系,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跟踪训练25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跟踪训练25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

课时跟踪训练(二十五)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2015·某某月考)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玄学的出现反映了( )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从题干中“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的信息分析,玄学的出现反映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答案] B2.(2015·某某摸底)X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是理学的核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的文化性格”的作用,故A错误;B体现的也是世界本原,故B错误;C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本性的关系,也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C错误;从D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正确。

[答案] D3.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发明本心”;王守仁主X“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 )A.净化个人心灵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源[解析]本题考查三位理学家思想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可知,三人只是论述掌握“理”的方法,B、C、D项与三者均不符;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5·某某摸底)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衡,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索,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答案)

计时双基练25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广东十校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全新的创造”是指有别于以往的思想观点,是这一时期全新的创造,依据所学可以看出这是指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答案 B2.《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据题干可知,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克服私欲归于“仁爱”,后半段所说的“克己复礼”指的是“克服私欲也就能复归于天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但是受到后天欲望的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选B。

答案 B3.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理”是世界的本原B.格物才能穷其理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解析理解题干的内涵,题干大意是克制私欲就能复“礼”,这样就“事皆天理”,德也就归于自身,这就是为仁,故D正确;A、B、C在题干中无从反映,排除。

答案 D4.“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 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天理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为儒学的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思想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融合道家思想的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A2.有学者认为:“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解析:“辟佛的宋儒”表明宋儒对佛教是有批判态度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介绍宋朝儒学和佛教地位相当,故B项错误;“批判的佛学者”意思是宋儒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或汲取了佛教的部分精髓,并将之融入了儒学,故C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道家学说,也没有呈现三教合一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解析:材料中“若公时……若不公”表明是公或不公,而非为不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相符,故C项正确;不畏权贵,与材料中“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不符,故D项错误。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含解析

最新版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 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天理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为儒学的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材料与佛教思想无关,没有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故B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其融合道家思想的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A2.有学者认为:“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解析:“辟佛的宋儒”表明宋儒对佛教是有批判态度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介绍宋朝儒学和佛教地位相当,故B项错误;“批判的佛学者”意思是宋儒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或汲取了佛教的部分精髓,并将之融入了儒学,故C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道家学说,也没有呈现三教合一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解析:材料中“若公时……若不公”表明是公或不公,而非为不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相符,故C项正确;不畏权贵,与材料中“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不符,故D项错误。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

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D.宋朝C.隋唐解析:选 B 从题干“三教殿”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教)、孔子(儒家)、老子(道教)的现象,反映“三教合一”现象,这一现象出现时间最早是魏晋南北朝。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 C 材料中对“传统的重新发展”即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全新的创造”指的是适应时代的创新,宋代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就是创新。

3.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B.格物致知A.理是宇宙万物本原D.知行合一C.致良知解析:选B 从材料“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说明追求“理”,这是求理的方法,故B正确。

4.有学者指出,宋代知识分子要实现独善其身,需要有三个空间:生活空间、学术空间和政治空间。

其中“学术空间”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稳定,人口增加B.贸易兴盛,城市繁荣D.重文轻武,理学盛行C.君权加强,相权削弱解析:选 D 宋代知识分子地位得以提高,学术氛围空前发展,文学、艺术、思想等领域出现了大批杰出历史人物,都与宋代理学的发展、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故选D项。

5.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高考历史一轮热点强化特训: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热点强化特训: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训练: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认为,隋文帝开创了统一局面,又成功巩固了统一局面。

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同时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百姓反感的教训,倡导乐善好施。

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A.以儒学作为维护统一的意识形态B.厉行节俭,减轻百姓负担C.轻徭薄赋,与民休息D.注重发挥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1.答案D据材料“隋文帝致力于提高儒学思想的地位,以维护统一,他认为治乱世必须用法”可得出隋文帝注意用儒法两种思想进行统治;据材料“吸取了北周武帝灭佛引起百姓反感的教训,倡导乐善好施”可得出隋文帝治国带有一定的佛教色彩,因此可以说隋文帝注重发挥混合意识形态的作用,故D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隋文帝注意用混合思想进行统治,不是以儒学作为维护统一的意识形态,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厉行节俭,减轻百姓负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等思想,排除B、C两项。

2.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2.答案B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故选B项。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而治,排除C、D两项。

3.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3.答案B根据题干中“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可知,陆九渊主张向内求,主张心灵净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C项,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答案

计时双基练25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计时: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广东十校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非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进展。

它部份是对传统的从头进展,部份是全新的制造。

”“全新的制造”是指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进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保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全新的制造”是指有别于以往的思想观点,是这一时期全新的制造,依据所学能够看出这是指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进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答案B2.《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说明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说明为 ( )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据题干可知,孔子的“克己复礼”确实是克服私欲归于“仁爱”,后半段所说的“克己复礼”指的是“克服私欲也就能够复归于天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以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可是受到后天欲望的蒙蔽,因此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选B。

答案B3.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那么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理”是世界的本原B.格物才能穷其理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要紧途径解析明白得题干的内涵,题干大意是克制私欲就能够复“礼”,如此就“事皆天理”,德也就归于自身,这确实是为仁,故D正确;A、B、C在题干中无从反映,排除。

答案D4.“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时双基练25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广东十校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全新的创造”是指有别于以往的思想观点,是这一时期全新的创造,依据所学可以看出这是指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答案 B2.《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据题干可知,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克服私欲归于“仁爱”,后半段所说的“克己复礼”指的是“克服私欲也就能复归于天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但是受到后天欲望的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选B。

答案 B3.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

”朱熹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理”是世界的本原B.格物才能穷其理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解析理解题干的内涵,题干大意是克制私欲就能复“礼”,这样就“事皆天理”,德也就归于自身,这就是为仁,故D正确;A、B、C在题干中无从反映,排除。

答案 D4.“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据题干材料,材料含义是要穷尽天下之物,探寻其理,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探寻“天理”途径,即格物致知,故选B。

A、C、D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B5.(2015·广东三校模拟)“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解析据材料中“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可以说明,这与理学重忠孝、讲廉耻的气节相一致,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故选D。

A说法与题干不符;B、C片面或者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D6.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道:“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材料观点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解析理解题干材料,材料认为理学“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说明材料认为理学空谈误国,但很明显材料没有认识到理学的积极意义。

比如励气节、提高社会责任感等,故选C。

答案 C7.(2015·徐州高三期中)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宋代理学兴起,强调人们要遵守封建纲常伦理,对妇女束缚非常严格。

特别要求妇女遵守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故出现题干中的现象,C正确。

答案 C8.(2015·宝鸡质检)下列言论与李贽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C.“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迁移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选项言论,A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否定理学家宣传的传统神圣观,符合题意。

B、D均强调“良知”,属于王阳明的观点;C是对孔子的尊崇,李贽反对将孔子奉为神圣,排除。

答案 A9.(2015·贵州七校高三联考)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下列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意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结合题干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等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建立都是为帝王加强统治服务的,没有一项是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因此他认为应该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为天下人立法,答案为C。

答案 C10.(2015·衡水中学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故先王弗为之禁。

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

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

”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 ) A.鼓励发展私欲B.突出个性自由C.主张实行分封D.反对理学禁欲解析顾炎武论证了人的私欲产生的合理性和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形成天下之公的努力,是对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否定,D项符合题意。

“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是举例说明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的做法和目标,并非是鼓励发展私欲和实行分封制,排除A、C两项;材料论述的是对公私关系的处理,不涉及个性自由的问题,排除B项。

答案 D11.(2015·衡水中学模拟)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这表明顾炎武( ) 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解析顾炎武批判王学与孔子之学的宗旨相违背,认为王阳明的学说偏离了学以致用、关心国家政治的儒学传统,故答案为B。

答案 B1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选A。

B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D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答案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

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

遂至于无可奈何。

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

……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

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12分)(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8分)(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题第一问回答儒家在秦代、汉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第二问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思考。

第(2)题从“佛法为中国惠千余岁”“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的信息分析概括。

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问从理学的形成角度来思考。

答案(1)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学。

(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

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14.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色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看法与自由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

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贽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8分)问题二主题与原因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8分)问题三影响与来源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