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教案3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
![高中语文精品导学案: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https://img.taocdn.com/s3/m/c74be989cc17552706220845.png)
第2课庖丁解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可以悟出真理。
那么,一个解牛的厨师在解牛的过程中,又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独树一帜、有独特性格的就是庄子。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庖丁解牛》,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庖丁解牛》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生之道。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需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会有好的效果。
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庖.丁解牛páo 肯綮.qìng膝之所踦.yǐ大gū砉.然向然huā新发于硎.xíng奏刀魙.然huō怵.然为戒chù批大郤.xì饡.然已解huò导大窾.kuǎn2.(1)砉然向.然向:通“响”,响亮(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怎样(3)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动词,做。
这里指解牛视为.止,行为迟连词,因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介词,被乎技盖至此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助词,表反问语气,吗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无意义进乎.技矣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良良.庖岁更刀形容词,优秀的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副词,甚,很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形容词,善良4.分古今依乎天理..古义: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因其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庖丁解牛(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庖丁解牛(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522ebddd88d0d233d46ae7.png)
《庖丁解牛》【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
【教学难点】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由此而探究“庄子之道”的内涵与启示意义。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二、解释题意: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三、课文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代表读)【课前准备】全文翻译四、整体感知(一)串讲课文1、第一段:译文:庖丁为文惠君宰牛。
手所触及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踩到的地方,膝盖所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进刀时(发出巨大的)騞騞的声响,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分析: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
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
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
这些富于节奏感受的声音非常美妙,和庖丁优美的动作相配合,就像奏乐,又像舞蹈,如同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优美。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四单元《庖丁解牛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四单元《庖丁解牛](https://img.taocdn.com/s3/m/03f709e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b.png)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四单元《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教案【教学思想】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结合这一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作品主旨,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3、理解庄子养生之道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重)2、对本文庄子之“道”的理解,探究其给我们的启示。
(难)【教法学法】1、教法运用(1)导学法(2)质疑法(3)点拨法(4)比较法2、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自主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训练。
(2)合作探究,完成对文章重点、难点的把握。
一、导入新课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看来道家崇尚举重可以若轻,以小可以喻大,难怪庄子要以庖丁解牛之刀传达博大精深之道啦,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庄子的庖丁解牛。
二、质疑问难,夯实基础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质疑问难,解决文言知识上的问题。
利用导学案当堂检测,加以强化,三、梳理分析,提升能力1、好的,明确知识后我们要理清文章思路,我们梳理文章的思路,往往从“头”开始,请看标题,庖丁解牛,什么意思?姓丁的厨师解剖牛。
杀牛得用刀,我们把目光聚焦那把杀牛刀,找出文中关于刀的描写。
——刀出现多次,分别是奏刀、释刀、他庖更刀、我之刀——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动刀甚微、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
2、奏,即进;释,即放下,进释之间庖丁很快完成了解牛工作,那么在奏刀与释刀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齐读第一、二段。
这就是杀牛的场面,他和我们想象的有什么不同?——庄子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庖丁解牛》说课稿 说课稿(含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庖丁解牛》说课稿 说课稿(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18f4810029bd64783e2ce8.png)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庖丁解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庖丁解牛》。
一、说教材《庖丁解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篇目。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
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继续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庖丁解牛》所属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古诗中形象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跳跃性大;散文中的形象具体,贴近现实生活。
在欣赏古代散文的时候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
《庖丁解牛》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学习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第一课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继续夯实积累文言字、词、句基础;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2.理解其寓意,用辩证的思维评价庄子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2.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反复实践,做事才会游刃有余。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文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637ec889eb172ded63b75c.png)
《庖丁解牛》教案《庖丁解牛》教案觅得好诗枕前读一、教材内容《庖丁解牛》出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在欣赏古代散文的时候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做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从而准确把握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的不同。
《庖丁解牛》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为了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明确性,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优秀的散文总能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艺术形象”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既要把握不同类型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受庄子散文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2、理解其寓意,用现代眼光发掘新内涵。
二、教法学法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结合这一理念,设计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教法把握:(1) 创设情境教学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为学生创设新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即在课堂上围绕授课内容,设置特定的场景,去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为《庖丁解牛》等这些远离现代生活的文言文注入了一股鲜活的生活气息,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3d591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4.png)
《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1《庖丁解牛》教案(人教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人教版选修教材《庖丁解牛》2.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教材3.教材内容: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的《庖丁解牛》一篇,讲述了庖丁解剖一头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哲学思考和领悟,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对于人生、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4.教材特点:(1)丰富的哲学思想:《庖丁解牛》是一篇以哲学思想为主题的文章,通过庖丁解剖牛的过程,探讨了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形与神等深刻哲学话题。
(2)形象生动的描写:作者通过对庖丁解剖牛的过程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牛的生命力和生命的价值。
(3)符号化的语言表现:作者通过运用符号化的语言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将抽象的哲学思考具象化,更加容易被读者所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庖丁解牛的主要内容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3)能够分析和讨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2.能力目标:(1)能够应用庄子哲学思想,对生命、自然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
(2)能够独立进行文献阅读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情感目标:(1)培养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心。
(2)促进对于人生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和探寻。
三、教学模式1.学生中心模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笔记、小组讨论、作文、课堂演讲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增强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取向。
2.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助互学,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逐渐形成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学习庄子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 教案2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 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677230e04a1b0717ed5dd89.png)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通过把握庖丁解牛的形象把握全文要阐述的事理。
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设计(1-2课时。
)一、复习导入:1、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2、《庄子》,又叫《南华经》,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作,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
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特丰富,善用寓言.3、庄子精神A以道为本(道是世界的根源,世界的普遍规律。
道是超越物我、是非与好恶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人生的一种体悟,达到这种境界,便可获得最大的精神快乐。
)B安命无为(安命无为的生活方式,又不完全是悲观无望的生活,而是一种乐观悠闲的生活。
)C万物一体(庄子认为天地万物之间都有共同性,否认了事物的差别,认为贵贱、贫富荣辱、是非、名利、得失乃至生死都是一体的。
)D逍遥而游(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这种心灵的遨游说穿了就是一种超越于喜、怒、哀、乐之感情的起伏与利害得失之价值的牵涉及是非真假之意识的冲突,达到一种无心无情,无思无虑,不动心的状态。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教学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11f5a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d.png)
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
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
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
而精神在活动。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 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
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一词多义:
善:
“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 “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筋骨)交错聚结之处
古今异义:
天 古:天然结构 “依乎
然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庄子,名 , 时期 国 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 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 为。
《庄子》,又名 ,共 ,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善于用 来说明道理。
庄子:庄子(前369-前286),名 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散文家、思想家 和哲学家,宋国蒙人,道家学说的主要 首创人之一。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 “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 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 有《庄子》。
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 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 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 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 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 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 ,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 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 一样。
怵然为戒
(助词,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b86e4f3169a4517623a349.png)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第四单元的篇目,本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体会先贤的深沉哲思,体会散文给我们带来的具体真实感受。
《庖丁解牛》采用寓言形式来阐明道理。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得到自己的理解是本课的题中之义。
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经过必修教材的学习,已经有了较扎实的文言基础和古代散文阅读方法。
在必修5中,学生也已经学过了庄子的《逍遥游》,对庄子思想有一定了解。
所以,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基础上读懂课文。
其次,本课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获得有益的启示,使学生通过领悟作品形象,获得个性化解读和独特的审美感受。
三、教学准备布置预习,让学生复习逍遥游的内容,重新回味庄子及其思想,并借助资料书和工具书大致读顺文章、疏通文意。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积累相关文言知识和成语。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代散文和从不同角度多元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文本、老师三者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六、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中,小事情往往蕴含大道理;文章中,小故事常常也包含大文章。
有一种文学体裁,特别擅长假托故事说明道理,它是什么?寓言。
中国古代有一位作家,特别擅长通过寓言表达思想,他是谁?庄子。
在《逍遥游》中,庄子借助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那么今天,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庖丁解牛》,再次领略庄子作品的独特魅力。
2.预习检查(1)回顾庄子其人:名周,字子休,战国蒙城人,漆园吏,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庄子》(又名《南华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庖丁解牛》教学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庖丁解牛》教学课件 (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a8e917852458fb770b56d0.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四单元 第二《 庖丁解 牛》教 学课件 (共34张PPT)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 求。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 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 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 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 处理。
欣赏庖丁解牛之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四单元 第二《 庖丁解 牛》教 学课件 (共34张PPT)
作者在描写庖丁解牛时连用五个动词—— “解”“触”“倚”“履”“踦”,这一系列的 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 技术的娴熟;而解牛时进刀发出的声音—— “砉”、“騞”以及两个比喻——“桑林之 舞”“经首之会”则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 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从来不骄傲 大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四单元 第二《 庖丁解 牛》教 学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四单元 第二《 庖丁解 牛》教 学课件 (共34张PPT)
寓言含义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 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 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 到游刃有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四单元 第二《 庖丁解 牛》教 学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第 四单元 第二《 庖丁解 牛》教 学课件 (共34张PPT)
探究一: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如 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探究二: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是什么?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2《庖丁解牛》word教案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2《庖丁解牛》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b0b359a0116c175e0e483b.png)
《庖丁解牛》教案
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达到可以较流畅的诵读要求;勾出“自读提示”及课文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主旨、好句好段等内容;记下疑难问题。
二、指导思想:
学生课外自读老师是看不见的,要掌握学生自读的情况,解决其疑难问题,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
既然是检查自读,当然就必须体现自读,不能搞成“讲读”,因此我采取了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
这个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你很难预测学生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可以说,这样的处理的确把“自读”二字落到了实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自读的一般方法。
2.时有高潮。
由于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始终主动参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例如,“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中的“三年”是不是正好三年?又如,“臣之所好者,道也”中的“道”与同一个单元《荷丈人》中“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中的“道”、《五蠹》中“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中的“道”一样吗?这些问题激起更多的学生参与争论,气氛热烈,不时形成高潮。
3.真实自然。
这堂课事先没有“排练”,也没有限制学生的发言,因此既展示了学生自学的真实情况,也暴露了教师个别不足之处。
4.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写作训练,但由于引导了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道”(事物的客观规律)与“技”(技术、技巧)的关系,使整堂课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第1页共1页。
《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726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5.png)
《庖丁解牛》教案《庖丁解牛》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
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对文本进行自主的阅读鉴赏。
二、教材分析《庖丁解牛》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教学赏析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別。
古诗中的形象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跳跃性大;散文中的形象是具体的,贴近现实生活。
《庖丁解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探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的课程目标有: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以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感悟来领悟本文所阐述的养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读和课堂的检测使学生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dee90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c.png)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庖丁解牛》是一篇非常有哲理的文章,讲述了庖丁解决砍牛的技术难题,其所达到的刀枪无眼的境界,成为了中国哲学上的一段传奇。
作为高二选修课的教材,教师应从哲学和文学两个角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中的各个问题和主题。
第一节:教学目标1. 学生能掌握《庖丁解牛》的内涵,理解道德准则和生命观,并大胆思考。
2. 学生能掌握《庖丁解牛》的格律、语感及其功能,互相启发,交流,讨论。
3. 学生能够综合本文的思想体系,将精神深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邏輯能力和独立思辨能力。
第二节:教学过程1.【导入】与学生讨论庖丁修补漏,慢慢引入“庖丁解牛”的话题。
学生发表一些对此情节的看法。
2.【分析】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的哲学、文学特点,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理解其中的理论内容,并将其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与自然和身心健康紧密结合。
同时,通过分析,学生还可以学习语感和意味深长的隐含,进一步分析“庖丁解牛”对文学的影响。
3. 【解读】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完篇幅,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大意,让学生在自己概括文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一些看法是有可取之处的。
更让学生理解文章中“道极于是至矣,乃可以为矣”的真谛的含义。
4.【启示】由于此篇文章带有较深的哲学思想,教师在此应渗透出道德准则和生命观,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
我们应重视学生对道德和生命观的情感认知,引导学生理解人的精神文化,展示人类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己的理解,达到个人规格的追求。
第三节:教学评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估,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课后应安排一些小测验,考核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可以通过写作专题或课外阅读,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
第四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此篇文章的哲学内涵,坚持启发学生,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教案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78e1c842312b3169a451a450.png)
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题 本节课课题 本节课重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环节 复习导入
任务·目标 诵读课文 突破重点难点 —— 扫除文字障 碍,准确翻译文 本 探究一:庖丁 的“解牛之道”和 文惠君感悟到的 “养生之道”有什 么相似之处? 探究二: 你如 何评价庄子的养 生之道。
合作学习
思考探究
科目:语文
授课时间:第 八
周
星期四
单元(章节)课题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为其以后的终身学生奠定坚实 的基础。 《庖丁解牛》属于自主赏析文章。学习课文过程中如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文 章大意等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同时,自主学习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 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互争互助局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 习效率。 《庖丁解牛》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逐步领悟 到庄子“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人生真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庖丁解牛》 (第一课时) 培养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文本的能力 重点:扫除文字障碍,逐句翻译文本 难点:字音及准确翻译文本。 PPT、 《新新学案》 教 学 实施方法 复旧导新:背诵《逍遥游》 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文本 ,并记录疑难问题;相互交流,互 助解疑;上交问题题签。为老师提 供讲课依据。 教师讲解一: 理解庄子借解牛来比喻 “ 保养生命 之道”,须按步骤走: 首先,要读懂庖丁解牛的三个 阶段的特点: (1)庖丁初解牛时,不熟悉牛 的生理结构,眼中看到的,是庞然 大物的牛,感到无从下手。 (2)三年后庖丁对牛的生理结 构了如指掌,对牛体各个部位的特 预设: 1.读音:如中、技、綮等 2.翻译:“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夫技矣” 过 程 备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4单元《庖丁解牛》 Word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4单元《庖丁解牛》 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3ac59b964bcf84b9d57bff.png)
《庖丁解牛》原创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②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③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的层次结构;学习本文用生动描写表达抽象道理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知识,方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学习重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2、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学习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说过:“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载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的,这绝无仅有的一个便是庄子。
”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学生回忆并介绍庄子后多媒体显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1、解题庖丁: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补充:关于养生主的解释①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牛的三种境界:
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布置作业
完成《创新学案》“预习新知”
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第八周星期四
单元(章节)课题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为其以后的终身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庖丁解牛》属于自主赏析文章。学习课文过程中如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大意等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同时,自主学习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互争互助局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庖丁解牛》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逐步领悟到庄子“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人生真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讲解一:
理解庄子借解牛来比喻“保养生命之道”,须按步骤走:
首先,要读懂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1)庖丁初解牛时,不熟悉牛的生理结构,眼中看到的,是庞然大物的牛,感到无从下手。
(2)三年后庖丁对牛的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对牛体各个部位的特点也都一清二楚,解牛时,面对的已不是整头牛了。
(3)十九年后,庖丁掌握了养生的道理,解牛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从容刀而无须要感官接触。
合作学习
突破重点难点——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翻译文本
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文本,并记录疑难问题;相互交流,互助解疑;上交问题题签。为老师提供讲课依据。
预设:
1.读音:如中、技、綮等
2.翻译:“臣之所好者道也。进夫技矣”
思考探究
探究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探究二:你如何评价庄子的养生之道。
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题
《庖丁解牛》(第一课时)
本节课课题
培养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翻译文本的能力
本节课重难点
重点:扫除文字障碍,逐句翻译文本
难点:字音及准确翻译文本。
教学手段运用
教资源选择
PPT、《新新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任务·目标
实施方法
备注
复习导入
诵读课文
复旧导新:背诵《逍遥游》
其次,还要读懂庄子借族庖、良庖和庖丁比喻的三种人:
(1)族庖,比喻做事固执蛮干的,他们的精神容易受到损害。
(2)良庖,比喻较会处事的人,但因执着于解决问题,不识变通,他们的精神也会受到损害。
(3)庖丁,比喻能够“缘督以为经”的人,他们懂得顺应自然之道,他们的精神不会受到损害。
接下来,庄子借“庖丁解牛”的寓言说明的“养生之道”才能迎刃而解了
教师讲解二: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人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