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6ef733014791711cd791726.png)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11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10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38150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0.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未来。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主要围绕古代中华文明展开,包括“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化”、“世界古代文明”、“中华古代王朝”、“中华古代思想家和科技文化”等主题。
以下是本篇文章中的具体知识点,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
一、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化1.什么是“华夏文明”?2.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3.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和特征。
4.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推动。
5.中华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二、世界古代文明1.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2.希腊罗马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3.世界各大文明的联系与交流。
三、中华古代王朝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兴衰及其历史贡献。
2.秦、汉两代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3.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等王朝的建立和历史事件。
4.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历史事件和特点。
四、中华古代思想家和科技文化1.孔子、老子、墨子等古代思想家及其思想。
2.中华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
3.科技和艺术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思维1.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2.历史思维的培养和运用。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应该注重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尝试运用历史思维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知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也是生活的经验和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学习历史,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纲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3f6a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6.png)
一、古代人类的进化和发展1.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了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以及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工具和语言等基本特征。
2.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认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兴起,了解青铜和铁器的制作方法,以及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二、古代东方文明1.中国古代文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如夏、商、周等朝代。
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3.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以及科技、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三、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兴起及影响:了解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兴起原因和特点,以及对西方世界的文化传播和政治制度形成的影响。
2.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认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公民权利和参政权的体现。
3.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帝国制度和军队的组织结构。
4.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熟悉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哲学、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四、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文明1.古代印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如吠陀时代和古印度教。
2.古代埃及的宗教和社会制度:认识古代埃及的多神教和法老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等级和职业特点。
五、东亚古代文明及其交往1.日本和韩国的远古文明:了解日本和韩国的远古文明及其文化交往。
2.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熟悉东亚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影响,如中国和韩国、日本的文化交流。
六、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作用: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背景、路线和作用,以及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七、早期伊斯兰世界1.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认识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教义和扩展,以及对西亚和北非的影响。
2.阿拉伯和阿拉伯文化: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制度、科技成就和文化艺术。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上册考纲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古代人类的发展,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59fd31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d.png)
七上历史提纲——必背部分一、远古居民1、元谋人:云南 170万年——我国最早2、北京人:北京 70—20万年打制石器、天然火3、半坡人:陕西粟(黄河流域)——世界最早4、河姆渡人:浙江稻(长江流域)三、传说时代1、人文始祖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禅让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尧舜禹传位。
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3、大禹治水六、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2、齐桓公称霸第7课春秋五霸八、社会变革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重农轻商)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甲骨文(第9课)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3、司母戊鼎(第9课)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十、孔子与百家争鸣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f05a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7.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大汶口原始居民3.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区:黄河流域三、华夏之祖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尧舜禹的“禅让”夏朝建立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79ab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b.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提纲
以下是部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必背提纲: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 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着群居生活。
3. 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在河姆渡遗址,人们发现了木结构的建筑,这反映了他们较高的生产水平。
4. 半坡居民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
在半坡遗址中,人们发现了用于储藏粮食的窖穴。
5.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大禹决定治理洪水。
他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将洪水引入大江大河。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使人民安居乐业。
以上只是部分必背提纲,建议查阅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或教辅,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七上历史复习提纲
![七上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b937dd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d.png)
七上历史复习提纲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学期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这些知识点,我特别准备了这份《七上历史复习提纲》。
希望通过这份提纲,能够对大家的复习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和支持。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发展1. 要点1:人类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1. 人类起源的理论2. 中国远古时期人类的起源3. 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2. 要点2:远古时期的历史1.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思想家们的贡献3. 秦朝的统一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起与传播1. 要点1:古代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1.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2. 古代中国文字的发展与演变2. 要点2: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1. 中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2.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3. 佛教的传入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中国古代政治的更替与社会变革1. 要点1:秦朝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确立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法家思想的倡导2.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措施2. 要点2:汉朝的兴起和辉煌1. 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和政治改革2.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3. 要点3:三国时期的分裂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1. 三国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割据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文化成就四、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的发展1. 要点1:农业的兴起与农民经济的发展1.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2. 农民社会的形成和农民经济的发展2. 要点2:古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1. 古代冶铁业的兴起与农业革命2. 造纸术、印刷术和其他科技的发明五、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1. 要点1:中国古代社会的分层和阶级1.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2. 社会等级制度和士农工商四职的形成2. 要点2: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思想观念1.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2. 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以上是这份《七上历史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78726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c.png)
七年级上必背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 元谋人。
-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
-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 距今时间:约70 - 20万年。
- 外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3. 山顶洞人。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 距今时间:约3万年。
- 外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与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二、原始农耕生活。
1. 河姆渡居民。
- 生活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 距今时间:约7000年。
- 房屋类型: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通风防潮,适合南方潮湿的气候。
- 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骨耜最为典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如猪、狗和水牛等;会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还会运用雕刻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2. 半坡居民。
- 生活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 距今时间:约6000年。
- 房屋类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适合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
- 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如石斧、石锄等;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饲养猪、狗等家畜;会制造彩陶,陶器上有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会纺织、制衣。
三、远古的传说。
1. 炎黄联盟。
- 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走向联合。
-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10da6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c.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石器生活,主要靠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和定居生活逐渐出现。
- 农业革命:人类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农业生产成为主要经济活动。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兴起-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开启了中国历史时期。
- 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流域,以法老统治和金字塔建筑闻名。
- 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发展了复杂的宗教体系和城市文明。
-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以汉谟拉比法典和巴比伦塔闻名。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古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奴隶是主要劳动力,分封制是政治制度。
- 商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王都城在黄河流域。
- 周朝: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分封诸侯。
- 春秋时期:周朝后期的分封制度衰败,各诸侯国争霸。
第四单元:希腊文化的传播- 古希腊:位于东地中海,以城邦制度和哲学、艺术等文化成就闻名。
- 亚历山帝:希腊的亚历山帝征服了希腊本土和亚洲一部分,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
- 亚历山大的希腊化政策:亚历山帝在征服后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五单元:罗马帝国的兴衰- 古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以城邦制度和法律制度闻名。
- 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后发展成的帝国,统治范围广大。
- 君主专制:罗马帝国采用君主专制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 帝国分裂: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六单元:与的传播- :印度的主要宗教,信奉多神教和轮回转世。
- :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脱轮回,追求解脱。
- 传播: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
第七单元:丝绸之路与汉朝的疆域拓展- 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
- 汉朝: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疆域拓展到中亚地区。
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539d4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6.png)
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 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170 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 北京人:距今约70 万—20 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3. 山顶洞人:距今约3 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 商朝:青铜器铸造技术高超,如司母戊鼎。
3. 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4.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先后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农业发展。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
-诸子百家争鸣,如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等。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 汉朝: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 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
2. 西晋短暂统一后,陷入分裂。
3.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
4.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完整版
![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3c677802d276a201292e0d.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4、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1929年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是裴文中。
6、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7、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称为新石器时代3、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4、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5、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1、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战争,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3、炎黄部落运用指南车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接触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5、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被尊称为“大禹”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朝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4、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列举出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暴君,并说出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建立者:夏禹、商汤、周武王暴君:夏桀、商纣、周厉王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成由勤俭败由奢。
6、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都城在亳,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7、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de70d4360cba1aa811dab5.png)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f21b91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5.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古代史1、夏商周史:(1)夏朝的缔结:夏启的而立,中国古代第一个封建朝代的缔结;(2)商朝的兴起:就王侯为主,从夏朝开始演变而形成的封建政府;(3)西周的新缔:大臣封分离朝臣,五霸之乱,晋国与秦国后秦统一中国;(4)春秋战国:春秋七国更名为六国,春秋战国兴起,齐国和楚国发展壮大;结束于秦国的伟大统一。
二、两汉史1、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以铁骑铸就的严密兵权,领导秦国统一战争,统一中国;2、汉武帝执政:汉武帝在太文帝之后,改革废除了贵族地位,重建中央集权机构,使得国力发展;3、两汉文化:两汉时期,文学艺术荣华蓬勃,《礼记》、《孟子》、《论语》、《左传》数不胜数;4、开普通话:三国时期,为了统一普通话,诸葛亮提出运用夏商周广用语言,统一普通话。
三、三国唐史1、三国分立:魏蜀吴分立,地方实力逐渐壮大;2、曹操统一北方:曹操在秦画蛇添足的局面下,利用兵谋之势,统一了北方;3、西晋的建立:继西汉后,西晋凭借其武将的力量,在中原缔立政权;4、唐朝的开创:继西晋后,唐太宗李世民等,在中原稳定平定统治,开创了盛唐时期。
四、宋元明清史1、宋朝创新:以范宽之才,兴办文学科举,国家藩镇由咸宁变结束,开创了宰相专制废除藩镇制度的政治;2、元改革:蒙古征服中国,在宋元之交,亡国之时,元朝保卫中国。
应由统治实行改革,废除九品官制,开创了封建社会的新纪元;3、明朝冲突:明朝的灿烂文化与弘扬的政治科举制度,造就了诸多的优秀人材,但也有内外压力极大的社会动荡;4、清朝灭亡:清朝从建立到衰落,历经多事之秋,先后遭受了北京八国联军入侵和思想腐化,最终也不及汗青、淪陷,满清灭亡。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7df99ae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一、史前人类的生活
1.史前人类的起源
2.史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史前人类的文化和艺术
二、古代文明
1.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
2.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
3.古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
三、中世纪欧洲
1.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2.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的影响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四、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
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2.秦朝的政治变化与社会影响
3.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五、世界各国的近代化进程
1.近代西方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变革
2.东亚各国的近代化进程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变革
六、现代世界的全球化
1.全球化的概念和背景
2.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3.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七、历史与我们的生活
1.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2.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3.如何学好历史,增强历史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考点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考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6ef6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8.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考点重点一、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人类开始在河流流域安家落户。
这种以农业为基础、建立在定居生活的经济形态被称为农耕文明。
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二、中国古代的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
三、上古时期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四、中古时期包括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中央集权制朝代,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分裂时期,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
五、近代时期包括隋唐、五代十国和宋元明清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制朝代,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
六、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点考点包括:1. 华夏文明的起源和上古时期的历史变迁。
2. 中国古代历史的时期划分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王朝。
3. 中央集权制朝代和分裂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4. 中国古代历史的特色文化和科技成就。
5.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七、通过对历史上册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八、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国家、文化和人民的传统和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历史的学习和了解,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的考点重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教材或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
祝大家学习进步!。
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a28f07a2161479171128b4.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云南省发现,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知道用火,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同洞里。
3、生产生活情况: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生活方式是群居。
三、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体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制造骨针。
会人工用火。
生活在“氏族公社”。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浙江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生活在长江流域。
3、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这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4、农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5、生产生活情况:河姆渡原居民住干栏式房子;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黑陶)和简单和玉器、原始乐器。
二、陕西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2、生活在黄河流域。
3、使用工具:磨制石器。
4、农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生产生活情况: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子;会制造彩陶和骨制箭头;饲养家畜;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
3、生产生活状况:出现黑陶和白陶。
4、贫富分化: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通过随葬品的多少,可看出贫富悬殊特别明显。
第3课华夏之祖一、炎黄战蚩尤:1、华夏族: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结合,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二、黄帝(轩辕氏):相传,黄帝制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考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5b9563a26925c52dc5bf06.png)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点东汉张仲景(医圣)写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7上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29.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识记七上P92—93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①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②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洛阳)。
③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可幸福。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宗教盛行原因:人们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以及统治者扶植利用。
佛教和道教都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深远影响30.司马迁和《史记》识记七上P94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31.秦始皇兵马俑识记七上P95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在陕西西安临潼,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7上第18课三国鼎立32.赤壁之战识记七上P103—104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历史意义: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识记七上P105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南京)。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7bf8b1abd64783e09122b55.png)
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谢金莉(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170万年。
2、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居住干栏式的房屋;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半坡出土了大量陶器,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使用的陶器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有图案,称为彩陶。
4、炎帝、黄帝是传说中黄河部落联盟首领,他们联合打败嗤尤后二部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主体,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尧、舜、禹成为黄河流域部落首领时部落联盟推举领袖的办法叫“禅让制”。
大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到殷,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打败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夏、商、西周三个暴君:夏的桀,商的纣,西周的厉王。
2、西周分封制的内容:(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定期朝见天子。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起来进行争霸战争,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公元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27b48d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78.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纲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上至天文地理,下到日常生活,都有它深远的影响。
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大纲吧。
第一章人类文明进程1.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2.文化和文明的关系3.中国古代文明第二章旧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的概括和表征2.旧石器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3.旧石器时代的特殊化石第三章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的概括和表征2.新石器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3.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创造第四章古代文明1.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2.古代文明的表征和影响3.中国古代文化的主题和特色第五章历史上的大动荡1.奴隶社会的解体和新生代的兴起2.罗马帝国的崩溃和中世纪的兴起3.印度教国家的繁荣和崩溃第六章中国的夏商周时期1.夏王朝的建立和衰落2.商朝的特点和文化谱系3.周朝的形成和历史地位第七章国家统一和繁荣的时期1.秦朝的建立和治理2.汉朝的成长和贡献3.三国的分裂和历史意义第八章元明时期的中国1.元朝的建立和治理2.明朝的兴起和巩固3.元明时期的文化成就和贡献第九章文化和宗教的交流与传播1.商代甲骨文的系统化和力量化2.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3.文化的交融和创新以上就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大纲,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掌握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也可以更好地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观。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同探寻历史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转化总结
2013级4班李国萍
转眼间,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特别是后进生工作,有付出也有收获。
每学期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我都把它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本学期的后进生转化也依然如故。
现将本学期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如下。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有品德不良行为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后进生人数虽少,而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大,如果不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以及日常生活常规就会受到影响。
一、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有爱心。
无数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经验表明,教师只有用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与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能感化后进生。
后进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需要爱。
班主任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从而点燃起希望之火,自觉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我们班的学生钟李,在学习上,我经常利用自习课时间帮助他辅导功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发现他有一定进步。
二、发现闪光点是激发后进生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俗话说:“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回有自己的闪光点。
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使其闪光点得到充分发挥。
而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
后进生大多数都有自卑感,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此,老师在转化中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不能厌弃,不能过多地公开批评。
要全面地、深入地、客观地了解他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帮助,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后进生不自暴自弃,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比如,在看作业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我经常在他的作业上写上批语:有进步;比上次有进步;书写很清楚、认真、工整;进步很大;如果再认真审清题就更好了;思路正确,如果再能答全面一点就更好了,等等。
效果很明显。
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为了后进生转化,我们教师需要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
平时,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后进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偏科的根源,了解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他们的家庭环境等等。
在各方面都竭力去关心、帮助他们。
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剖
析出后进生的具体原因。
我们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注意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我们就能力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四、与家长沟通要真诚,共同教育学困生。
后进生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因素,那么,后进生的转化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作用。
我每次和家长交谈时从来不挖苦家长,或是当家长的面说孩子如何的学习不好。
而是要让他们感觉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才是他们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并且教给他们一些好的教育和辅导的方法。
同时,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辅导好孩子的功课。
总之,后进生转化任务长期而艰巨,它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有一课赤诚的爱心,用自己的真挚的诚心去帮助学生,去打动学生,去感化学生,以使他们尽早走上学生正常的学习道路上来。
也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各有所获、学有所获。
一学期以来,在各科老师的努力下,大多数学生都有了进步,行为习惯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比较艰苦的事,但是只要老师有耐心,有信心,相信学困生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