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丁丁的三分之一定律

合集下载

三分之一计量原则

三分之一计量原则

•衡器计量培训讲义第一章概述一、衡器的概念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1992年公布的衡器的定义为:“利用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来确定该物体质量的计量仪器(该仪器也可用来确定作为质量函数的其它量值、数值、参数或特征)称之为衡器”。

根据国家标准GB/T14250—1993对衡器的定义:“利用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等各种称量原理,确定质量或作为质量函数的其它量值、数值、参数或特征的一种计量仪器”。

二、衡器的发展简史衡器名称由来可溯源于“度量衡”一词。

所谓“度量衡”,通常是指:用各种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称之为“度”;用各种容器(斗、升和量杯等)测量物体的容积称之为“量”;用各种秤测量物体的质量称之为“衡”。

据《辞海》解释:“测长短之器度;测大小之器为量;测轻重之器为衡”。

这里的“衡”就是指衡器。

第二章衡器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质量和重量一、质量衡器计量的对象是物体或物质的质量,衡器计量类属质量计量。

质量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主要、最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上国际单位制SI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

清楚地了解质量的概念是衡器计量的最基本要求。

(一)引力质量引力质量的理论依据是牛顿万有引力场的源泉,都能产生引力场,同时也都受到别的物体产生的引力场的作用。

物体的这一属性称为引力质量,它是通过著名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表现出来的。

不考虑物体几何形状和体积大小而将其质量集中于一点的物体称为质点,则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具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相隔距离的R的任意两个质点之间的力,是沿着连接该两质点的直线而作用的吸引力。

其大小为F=G (1—1)式中:m1,m2——分别为质点(物体)1和质点(物体)2的引力质量(kg);R——为两质点间的距离(m);G——比例系数(万有引力常数),G=6.6720×10 Nm /kg ;F——两质点间的相互引力(N)。

需要说明的是万有引力F是个矢量,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1)一、导论:1、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经济学+心理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并且变化很快。

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合作可以可能。

社会学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何以合作。

2、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多因多果,不是单因单果。

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公共社会现象是从个体行为相互作用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秩序。

3、物体运动是质点的几何运动。

行为是生命的行为,只有生命才具有行为。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4、选择:将各种可能的手段与方案作为一个集合,将可选方案对应的各种目标作为另一个集合。

在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一个映射,称为“选择”。

选择通常不是两难的。

5、判断:两难情境内作出选择。

在西蒙模型中,分为两种情况:(1)是在同一个类型中的选择,因为容易对比优劣,容易选择。

(2)是在不同的类型中的选择,因为不容易对比,所以通常难选。

比如:我是去旅游,还是换一份工作。

判断的目的:是追求价值。

企业家的职能,不是管理,而是判断,是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时作出的决断。

6、文学的特征:刻画了不可重复的人类经验,不可验证。

7、经济学千招万式化为一式,就是:在约束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

约束条件比如:道德、法律、诚信、幸福感。

将成本与收益实现均衡、道德与幸福实现均衡。

道德是一种成本,幸福是一种收益。

违反道德影响内心幸福感。

幸福感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组成。

道德、信仰,要么全有,要么全有。

不会有49%的信仰,51%的信仰。

8、关于“偏好”,怀特海有个三段论——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

表达是指:在自我意识中进行体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重要性。

我意识你的存在,我感受到你的重要性,我进行了理解。

9、价值:就是感受到的重要性。

故,每个人赋予同一事物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10、成本:就是在可选方案中被放弃的那些方案手段以及对应出现的目标与价值。

11、自我意识:外部的重要性在脑海中的表达与反应。

三分之一效应

三分之一效应

经典事例
购物店铺选择
剩男剩女现象
选择题倾向
抽奖
据婚介资深人士透露,很多大龄青年之所以成为“剩男”、“剩女”,是因为陷入了类似“三分 之一效应”的心理陷阱,不少青年,尤其是条件好的白领女性,本来有极好的机会,却一次次错过, 主要原因在于总认为前面的“店铺”还很多,“下一个”会更好,结果是不切实际地追求完美,“暮 去朝来颜色故”。
三分之一效应
心理科 刘海强


何谓“三分之一效应” 生活中的三分之一效应 三分之一效应的启示
何谓“三分之一效应”
所谓“三分之一效应”,是决策、选择中
的心理偏差。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要面临多种
选择,而受到传统思维或固定模式的影响,人 们做出的看似正确的选择,却不一定是正确的。
来 源
为了证实此效应,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如下实验。心理 学家邀请了一些自愿的受试者,让他们在自己做的三个阄中 进行选择。三个阄中有两个阄上写有“有”字,一个什么都
抽奖
经典事例
剩男剩女现象
选择题倾向
抽奖
在生活中,“三分之一效应”最典型的体现就是顾客购物时对于店铺的选择。当顾客走进一条商 业街的时候,通常是不可能在第一家店铺成交的,他总认为前方有更合适的。通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因为一旦前方没有了可供选择的店铺,顾客会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觉得前边看过的似乎更好一些。如 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到头的,通常情况下,分别处于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最好。
启 示
三分之一效应告诉人们:生活中原本看似第
一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东西,人们已经取得过
的成功做法也不一定是绝对成功的做法,所以, 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个思路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客观、冷静地分析事情,敢于打破常规旧俗,运 用崭新的眼光寻找最佳途径。

关于吉芬商品的争论

关于吉芬商品的争论

关于吉芬商品的争论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所谓吉芬商品就是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少,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需求的基本原理时,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进行研究时定义的。

摘要吉芬商品 (Giffen Goods),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

一些学者认为天下不存在“吉芬商品”。

我认为存在“吉芬商品”或者“吉芬现象”,但不认为它违背了需求定律。

汪丁丁、黄有光等先生将“事实”当成了“理论”;张五常等先生将“定律”当成了“公理”,并否认事实。

主要内容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就需求定律(或需求法则)展开了一场争论,参战学者之多,讨论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较为罕见。

至今,这场争端并无结果,对于广大读者或经济学界人士而言,还是一头雾水:需求曲线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倾斜?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吉芬商品”?张五常等先生坚持认为,需求曲线必定向下,现实世界不存在“吉芬商品”。

黄有光、汪丁丁等先生则认为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认为存在“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否存在,一直是经济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

即使在美国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

如2001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就有专文讨论这个问题,但依然没有定论。

在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学教科书上,“吉芬商品”都是作为需求定律的例外存在的。

现实世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学者们研究问题越深入,浅显的问题越难把握。

实际上,上述双方乃至中外所有学者所争论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容易——他们在处理逻辑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从教科书上看,需求定律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关系。

用坐标图表示,如果用横坐标表示需求量,纵坐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表示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就是“向右下倾斜”。

(好题)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测试卷(答案解析)(2)

(好题)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概率》测试卷(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在深入研究比例理论时,提出了分线段的“中末比”问题:将一线段MN 分为两线段MG ,GN ,使得其中较长的一段MG 是全长MN 与另一段GN GN 的比例中项,即满足512MG NG MN MG -==,后人把这个数称为“黄金分割”数,把点G 称为线段MN 的“黄金分割”点.在矩形ABCD 中,E ,F 是线段AB 的两个“黄金分割”点.在矩形ABCD 内任取一点M ,则该点落在DEF 内的概率为( )A .52- B .51- C .52- D .51- 2.从[]2,3-中任取一个实数a ,则a 的值使函数()sin f x x a x =+在R 上单调递增的概率为( ) A .45B .35C .25D .153.某市委积极响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鼓励各县积极脱贫,计划表彰在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杰出村代表,已知A ,B 两个贫困县各有15名村代表,最终A 县有5人表现突出,B 县有3人表现突出,现分别从A ,B 两个县的15人中各选1人,已知有人表现突出,则B 县选取的人表现不突出的概率是( ) A .13B .47C .23D .564.类比“赵爽弦图”,可类似地构造如图所示的图形,它是由3个全等的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等边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大等边三角形,设2AD BD =,若在大等边三角形中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小等边三角形的概率是( )A .14B .13C .17D .4135.甲乙两艘轮船都要在某个泊位停靠,甲停靠的时间为4小时,乙停靠的时间为6小时,假定他们在一昼夜的时间段中随机到达,则这两艘船停靠泊位时都不需要等待的概率为( ) A .916B .58C .181288D .5126.若即时起10分钟内,甲乙两同学等可能到达某咖啡厅,则这两同学到达咖啡厅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分钟的概率为( ) A .0.3B .0.36C .0.49D .0.517.已知0.5log 5a =、3log 2b =、0.32c =、212d ⎛⎫= ⎪⎝⎭,从这四个数中任取一个数m ,使函数()32123x mx x f x =+++有极值点的概率为( ) A .14B .12C .34D .18.已知三棱锥P ﹣ABC 的6条棱中,有2条长为1,有4条长为2,则从中任意取出的两条,这两条棱长度相等的概率为( ) A .815B .715C .45D .359.从分别写有1,2,3,4的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1张,放回后再随机抽取1张,则抽得的第一张卡片上的数不小于第二张卡片上的数的概率为 A .25B .35C .38D .5810.某校从高一(1)班和(2)班的某次数学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的成绩中各随机抽取了6份数学成绩组成一个样本,如茎叶图所示.若分别从(1)班、(2)班的样本中各取一份,则(2)班成绩更好的概率为( )A .1636B .1736C .12D .193611.素数指整数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典型例题解析(教师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典型例题解析(教师用))

度.
【答案】解:设道路的宽为 x 米, 由题意得:40×26﹣2×26x﹣40x+2x2=144×6 化简得:x2﹣46x+88=0 解得:x=2,x=44 当 x=44 时,道路的宽就超过了矩形场地的长和宽,因此不合题意舍去. 答:道路的宽为 2 米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中草坪的总面积=矩形场地的面积﹣三条道路的面积和+三条道路中重叠的两个小正 方形的面积,据此可得出关于道路宽度的方程,求出道路的宽度. 7.如果方程 x2+px+q=0 有两个实数根 x1 , x2 , 那么 x1+x2=﹣p,x1x2=q,请根据以上结论,解决下列问 题:
即△ =(2b)2-4(c-a)(a+c)=4(b2+c2-a2)=0,则有 b2+c2-a2=0,即 b2+c2=a2 ,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可以证明以 a、b、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当△ >0,方程有两个不相
等的实数根;当△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 <0,方程没有实数根。
∵ △ <0, ∴ 方程无解,
∴当t为
秒时,线段 PQ 将四边形 ABCD 的面积分为 1:2 两部分.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分析】(1)作 DE⊥BC 于 E,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线段 PQ 将四边形 ABCD 的面积分 为 1:2 两部分,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
5 / 14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到达点 D 时停止运动,点 P 也随之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 ts(t>0)

活学9:3:3:1 巧解遗传比例问题

活学9:3:3:1   巧解遗传比例问题

活学9:3:3:1 巧解遗传比例问题1 9∶3∶3∶1比例的来源及特点及理解来源 在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中,孟德尔他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用YYRR 来表示)与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用yyrr 来表示)杂交,得到杂种F 1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YyRr ),F 1(YyRr )的植株可形成YR 、Yr 、yR 、yr4种配子。

让F 1自交得到F 2,F 2的表现型有4种,且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把F 2中的所有基因型统计出来:要求学生能记住此表格。

1.2 特点 在两对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对F 2经观察总结得: ①F 2中有4种表现型。

②F 2代的表现型中两显性基因(简称双显)控制的表现型为9份(即9Y_R_),一显性一隐性基因(简称一显一隐)控制的表现型各为3份,共6份(即3Y_rr 和3yyR_),两隐性基因(简称双隐)控制的表现型为1份(即1yyrr )。

③F 2中基因型共有9种(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

④F 2的基因型中,纯合体均只有一份(YYRR 、YYrr 、yyRR 、yyrr ),其余均为杂合体;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简称单杂合)的表现型均为2份(即2YYRr 、2YyRR 、2Yyrr 、2yyRr );两对基因均杂合(简称双杂合)的表现型为4份(即4YyRr )。

⑤F 2中重组类型占6/16(亲本为YYRR×yyrr)或10/16(亲本为YYrr×yyRR)。

特别要求:必需记住②和④点。

理解 思考:F 2中为什么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F 2中为什么基因型共有9种,且每种纯合体均只占1/16,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的表现型均占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占4/16?两对基因(及其多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在分析上要学会一对基因一对基因的分析,然后把每一对分析的结果乘起来。

抽屉原理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抽屉原理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抽屉原理及其应用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抽屉原理又叫鸽笼原理、狄里克列原理、重叠原理、鞋盒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研究存在性问题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非常规解题方法的重要类型之一,在数论和组合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来解决几何、整除、染色、面积、数列等问题。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几种形式,便于了解抽屉原理的定义及其性质;然后着重对抽屉原理的运用及其构造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主要从解析几何、初等数论、不等式证明、高等代数以及概率论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抽屉原理,“抽屉”的构造,抽屉原理的应用目录1 引言.......................................... . (3)2 抽屉原理的概述.......................................... (3)2.1抽屉原理的简单形式.......................................... (3)2.1抽屉原理的基本形式.......................................... . (4)2.1抽屉原理的推广............................................ . (4)3 抽屉原理的应用.......................................... (4)3.1抽屉原理运用于解析几何............................................ (4)3.1.2抽屉原理运用于处理几何图形内若干点问题 (4)3.1.2抽屉原理运用于几何体的相交问题 (9)3.1.3抽屉原理运用于点线问题............................................ ..103.1.4抽屉原理运用于染色问题.......................................... ..3.2抽屉原理在初等数论的运用.......................................... ....3.2.1抽屉原理在整除理论中的运用..........................................3.2.2抽屉原理在同余理论中的运用..........................................3.3抽屉原理运用于不等式的证明............................................ ..3.3.1运用于代数不等式....................................................3.3.2运用于三角不等式............................................ ........3.3.3抽屉原理运用于数列不等式............................................3.4抽屉原理在高等代数中的运用.......................................... ..3.4.1抽屉原理在线性方程组的运用..........................................3.4.2抽屉原理在矩阵中的运用............................................ ..3.5抽屉原理在概率中的运用............................................ ......3.5.1概率为0或1的事件............................................ ......3.5.2小概率事件........................................................4总结................................ ................................5参考文献................................ ....................... ........1引言抽屉原理是离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在数论和组合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处理存在性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循环证明

三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循环证明

三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循环证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中有一条常见的运算规则是将一个数字除以三。

在这个规则中,我们知道如果将一个数字除以三,再乘以三,那么结果应该和原来的数字相等。

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字,这个规则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结果。

其中一个就是三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循环。

要证明三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循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指的是一个小数部分会一直循环重复的数字序列。

1/3这个分数是一个循环小数,它的小数部分为0.3333...,无限循环下去。

现在让我们来证明三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循环。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证明这个结论。

我们让x=1/3,也就是x代表了三分之一这个数。

接着我们将x乘以3:x * 3 = 1/3 * 3x * 3 = 1x = 1/3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分之一等于1/3。

接下来让我们将1/3换成小数形式,即0.3333...,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

现在我们来证明0.3333...等于1/3。

我们将0.3333...表示为x:接着我们将x乘以3:通过以上证明,我们可以看到三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循环。

这个结果可能会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但确实是一个数学事实。

在数学中,有一些看似简单的运算规则可能会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结果,而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通过以上的证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分之一等于零点三三循环。

这个结论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定理,更是数学世界的奥秘之一。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们可以对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兴趣。

第二篇示例:三分之一等于0.33循环是我们在学习小学数学时就会遇到的一种常见的知识点,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并不太理解为什么三分之一会等于0.33循环。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进行证明。

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分之一的数学表达式:1/3。

这个分数的意思是将一个整体分成三等分,其中的一部分就是1/3。

而0.33循环则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它表示的是无限不断重复的数字序列。

囚徒困境、交易费用与演化动力学

囚徒困境、交易费用与演化动力学

囚徒困境、交易费用与演化动力学作者:***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05期摘要:囚徒困境模型指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解是集体利益最小化,这与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核心思想背道而驰。

相比囚徒困境模型,鹰鸽博弈区分了策略H种群和策略D种群,这样就从两个体不合作分析转变为不同策略的群体间混合演化稳定策略分析,这个混合策略中包含一定概率的合作策略。

西格蒙德证明了均衡点存在,这些均衡点包含一定概率的合作策略,在其基础上,诺瓦克证明了当种群中合作策略的群体占种群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合作策略会成最优策略,囚徒困境被破解。

关键词:囚徒困境;交易费用;三分之一定律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5-0140-03一、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1928年,匈牙利裔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发表了他关于博弈论的第一篇论文,后来奥地利经济学家奥斯卡·莫根施特恩(Oskar Morgenstern)为逃避纳粹迫害到美国避难,在他的帮助下,冯·诺依曼对博弈论进行了完善,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经济领域。

博弈论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由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 Dresher)于1950年共同提出。

囚徒困境模型指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解是集体利益最小化,这与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核心思想——自由竞争的一般均衡解带来集体利益最大化——背道而驰。

假设你和你的同伙犯罪并已被警方缉拿归案,二人分别隔离囚禁不能互通信息,现在正面临检方的犯罪指控。

假设检方对二人分别进行审讯,并对每人只提供一次选择机会。

这个选择机会正是囚徒困境的核心:如果某人选择不合作,充当背叛者,坦白认罪并指控另一人的罪行,而同时另一人保持沉默(不认罪,不指控),那么坦白者被从宽处理,刑期1年,而保持沉默(不认罪,不指控)的同伙被重罚,面临4年监禁;如果二人都保持沉默,互相合作,不认罪不指控,检方由于证据不足只能轻判,二人分别获刑2年;还有一种情况,二人都选择背叛对方,互相揭发,因证据确凿都会被治以重罪,但考虑都有坦白表现,将会分别判处刑期3年。

让每一所学校“各美其美”

让每一所学校“各美其美”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更多的学生会涌入城镇优质学校就读,而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学校非常有限,导致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都面临很大压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地扩大传统的优质学校,或者由优质学校兼并其他学校,客观上会把其他学校边缘化,各学校失去公平发展的机会,会导致择校的恶性循环。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所学校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是破解入学难、择校热的关键,教育才能真正步入均衡的快车道。

好学校的价值取向在哪里好学校应该培养有教养的人。

现实中,人们往往以“升学率”“状元”作为判断好学校的标准,分数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思想道德被弱化。

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在《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一书中总结说:基于悠久“科举制”历史的应试教育,与迅速官僚化的教育体制,两者结合,正危险地培养出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缺乏基本教养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今天,整个社会都在呼唤诚信,呼唤社会责任,学校在培养“高升学率”“状元”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诚信、责任等价值观。

好学校应该培养有教养的人。

好学校体现在学术性和研究性。

在惯性思维里,好学校的规模一定很大,人数众多。

这让我们想到,好学校的学生数量一定多吗?在北京的乐成国际学校,学生800多名,校长认识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个家庭,每个人都得到重视。

在美国莱斯大学里,学生的人数永远不能超过学校里橡树的棵数,必须保证办学条件与人数的和谐,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

学校不同于工厂,不是生产整齐划一的产品,而是培育个性不同的学生,需要不断探索、研究。

好学校的品质,体现在学校的学术性和工作过程的研究性!好学校一定有独特的学校文化。

陶行知曾说:“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

文化体现在一所学校的制度、观念、器物上,体现在学科教师的精神气质上,体现在学生的面貌上。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独特的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浸润、影响,贯穿学校所有工作。

如北师大附小,特别重视活动文化:中午,学生开讲座,开展排球活动,自主阅读,学校活动为学生烙上一生的记忆!又如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小学重视教养文化:每天早上7:30,你都能看到学生在任何位置站立,向国旗敬礼;学生主动向客人打招呼,教师的工资平均水平为3000元左右,并不高,但很乐让每一所学校“各美其美”文/四川省巴州区第十小学校校长 王容华. All Rights Reserved.89教。

论需求定律的“例外”与两类需求曲线

论需求定律的“例外”与两类需求曲线

论需求定律的“例外”与两类需求曲线胡春阳【摘要】需求定律作为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术界关于需求定律是否一定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对Marshall、Hirshleifer、Alchian、Coase、Friedman、张五常、汪丁丁、王则柯等相关观点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探索其分歧根源,并通过商品需求和价格间动态关系的分析,得出两类不同的需求曲线,其中需求定律为一条仅考虑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必然向右下方倾斜的"理想中的需求曲线",而现实经济体系中的需求曲线,是包含价格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呈现出向下、向上、垂直,甚至任何二维曲线形状。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9【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需求定律;嘉芬商品;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作者】胡春阳【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6剑桥学派创始人Marshall继承和发展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Mill的经济理论,在边际学派效用论和Ricado社会主义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主要基于局部均衡分析的“新”的理论体系,其基础和核心是需求定律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均衡价格论(如图1)。

Marshall认为,人们对一种商品需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一种商品的供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是处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唯一交点上的价格[1]。

长期以来,该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嘉芬商品、炫耀商品、通胀商品和期货等不满足需求定律的“例外”①“嘉芬商品”即“吉芬商品”,此处仍沿用张五常教授称谓。

,以及Walras、Arrow、Debreu等的理论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鉴于此,本文拟在对前人相关观点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探索其分歧根源,并通过商品需求和价格的动态关系的分析,得出两类不同的需求曲线,以期实现需求定律及“例外”的辩证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教育政治学——“三分之一”定律
汪丁丁
杨格是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他研究“带有随机过程的博弈学习”,现在很有名,可能得到诺贝尔奖。

不论如何,我要介绍的政治学,与他的研究密切相关。

想象一群人,他们使用两种货币进行交易,金币和银币。

每一个人每天早晨出发之前,在口袋里装一些货币,在扁担里装一些商品。

游戏规则:每天从早到晚每一个人只能携带一种货币,金币或银币。

而且规定不能以物易物。

杨格的社会仿真,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他假设这群人最初是使用金币的,但有一个极小的概率,例如,千分之一的概率,会有人携带银币(偶然的错误或故意要创新)。

这样的随机性可能导致的后果是:这个偶然带着银币出门的人遇到的大多是只有金币的人,于是无法交易。

那些带着金币的人晚上回到家里想起第二天要带何种货币的问题,很自然,会有一些人从第二天开始带银币出门。

银币扩展的过程,开始的时候非常缓慢,可能需要等待两年,才有第二个人偶然携带银币出门。

但它引发的心理效应是可以累积的,直到某一天,相当多的人携带银币出门。

然后,杨格发现,当携带银币的人数占了某一比例之后,有一种“雪崩效应”,人们开始迅速从金币改为银币。

这样的实验,他做了成百上千次,结论是:哪一种货币成为“本币”,依赖于随机冲击的效应,或迟或早,当前流行的本币一定会被“颠覆”。

杨格这一发现,被称为“轮流颠覆”定律。

多年之后,大约2006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哈佛大学一位年轻教授的报告,标题是“三分之一定律”。

大致所言即杨格的轮流颠覆定律,只不过,更精确一些,他发现我们反复提及的那一“阈值”,通常就是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换句话说,如果制度诱使坏人的数目增加到占总人口比例的三分之一以上,则出现向坏人发展的雪崩效应。

反之亦然。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直到中期,例如1997年以前,为城里人供应食品的农民不懂得造假或懂得但不愿意造假。

为什么突然就有了这样多的造假农民?杨格的“轮流颠覆”定律,在特定的制度里,“好人”越来越少(持有金币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某一阈值,然后“坏人”迅速增加(雪崩效应),以致大多食品都是假冒伪劣的。

当然,也可有另一方向的颠覆:最初敢于供应优质食品的农民,引发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直到某一阈值,然后“好人”突然增多,雪崩一样地增多。

轮流颠覆,杨格发表的数据表明,“轮流”是什么样的周期?完全无法确定,没有周期性,只有“随机”颠覆。

我们能预言的仅仅是:坏人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不可能无限长,
同样,好人也不可能永远占统治地位。

甚至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制度与人性的协调与不协调之分。

人是可以变坏的,如果制度迫使他坏。

坏人也可以变好,如果制度迫使他好。

现代人性的强烈可塑性,是现代社会理论的一项基本假设。

所以,不要简单认为一个人坏,于是就永远坏。

以及一个人好,就永远好。

正确的态度是考察与人互动着的制度的各种性质。

一个好孩子被送到一个坏幼儿园里,迅速可以变为坏孩子。

这是从海外留学回国并且带着孩子的中国家长们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以致他们见了面就要提起这件事,以致他们许多人无法在国内继续工作,只能返回海外去找一份工作——为了孩子。

最近几年,甚至没有留学体会的国内家长们也纷纷要送很小的孩子去海外读书,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然后是,可预期地,幼童,或干脆在海外出生——为了孩子。

难道没有人想过改变制度吗?例如,改造一个坏的幼儿园?或新建一所好的幼儿园?或几位家长联合教育自己的孩子(上海“孟母堂”的实验)?当然可以,我周围就有这类家长,而且他们也有能力这样做。

但很艰难,因为官方的各种管制条例与审查——夹杂着腐败,最终,你受不了折磨,干脆一走了之。

留在国内或在国内生孩子,我明白,读者当中很多属于这类家长,你们面对的第一难题,就是“三分之一定律”。

你的孩子教养很好,不论以四书五经的伦理标准衡量,还是以百科全书的知识标准衡量,都非常优秀。

然后呢?你敢不敢送他上幼儿园?你知道那里的老师有意无意地常常引导孩子弄虚作假阿谀逢迎尔虞我诈,总之,诱使孩子们成为将来无恶不为的人。

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医院一样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