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中国古代酒器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5苏轼词两首77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 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 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 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 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 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旧唐书》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 夷里巷之曲” ,可知民间词唱比文人词作要早。 今存敦煌曲子词也可佐证。词初多写情爱,被 视为诗余小道。宋城市繁华,酒肆多以唱词为 娱。经几代词家经营,词气象廓大,有了“诗 言志,词抒情”的对峙格局,词风也由婉约走 向豪放。苏轼开创豪放先河,突破词为艳科的 传统束缚,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放出来。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 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 (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 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 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 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走 近 作 者
一 、 人 物 简 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上, 四川眉山人。嘉佑年进士。苏轼政治上比较 保守,却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宋神宗时,反 对王安石新法,出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 州等,为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 有政绩。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 尚书。后谪惠州、儋州等地。北还时 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调音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4精品
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所写:“瑜长壮 有姿……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 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
周瑜vs苏轼
家庭:小乔初嫁→屡遭不幸。 外表: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神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事业: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被认为是宋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词的方面,与南 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被公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和主要代表人物;在散文方面,与其老师欧阳修,并称 “欧苏”,被认为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书法上,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苏轼排 第一;绘画方面,与其表哥文同都是“湖州竹派”的代 表人物;在哲学方面,他是蜀学的代表人物;在史学方 面,也颇有见地。
以上学习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你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瑜的风流?
1.“初嫁”VS“出嫁” 小乔是三国时著名的美女,周瑜是东吴名将,英雄
抱得美人归,羡煞旁人。 “初嫁”比“出嫁”,在英雄美人的基础上,多了
“新婚燕尔”的内涵,因而就使文本多了一分浪漫的气 氛,足以衬托周瑜之“风流”。
2.羽扇纶巾,谈笑对战 羽扇纶巾一般是儒生形象,谈笑之间就把敌军消 灭,看似不费吹灰之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种有才华的、轻松的、 胸有成竹的形象充满了“风流”之感。
(3)人生际遇 二十一岁入京参加科举,从此名满天下。继而陷入变 革派与守旧派的政党之争,被变革派中的一些小人陷害, 身陷囹圄,即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三个多 月的牢狱之羁,苏轼终于获释,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念奴娇 赤壁怀古》便是苏轼在贬官黄州时,游览赤 鼻山所作。
“风流”,原本有稳定而且丰富的内涵,或指文采 风流,或指艺术效果,或指才智超凡,品格卓尔不群, 或指高雅正派,风格温文,或与潇洒对称。所指虽然 丰富,但是大体是指才华出众、不拘礼法、我行我素、 放荡不羁,当然也包括在与异性情感方面不受世俗约 束。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课文 导读
定风波
《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
栏
重政治迫害后的这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
目 链
接
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
境。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 拨 栏目链接
手法,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
的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映衬也,就是利用事
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村来突出
栏 目
链
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学习这种手法,分析齐
接
已《早梅》中这种手法的运用。
探究 与点
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栏
目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
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
栏 目
险遭杀身之祸。但作者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
链 接
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两首词格调是豪壮的,跟失
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探究 与点
拨
(2)烘托和映衬。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 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 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 栏
木jǐn(槿 ) 吝sè( 啬)
栏 目
链
呼 xiāxoi(ào(啸 萧
) )瑟
ɡ天ulāúnn((伦纶
)巾 )
接
xiāo(潇 )洒 lún( 轮)番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素材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公元 960年赵宋政权建立后,先后兼并了各地割据的势力。
耐人寻味的是,西蜀、南唐政权虽为北宋所灭,可是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及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及大臣冯延巳的词风却深深影响着北宋词坛。
特别李煜入宋以后所作,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鹏运说李煜是“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所以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在词坛那么无愧为开创一代风气的魁首。
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如张先、晏殊、宋祁、欧旭修以至晏几道等,都是承袭南唐、《花间》遗韵的,晏欧之词,甚至有与《花间》《阳春》〔冯延巳词集名〕“相杂〞者。
然而试读他们的代表作,其气象高华而感情深沉,也各具个性,“士大夫之词〞的风格成熟了。
尤其是晏殊之子晏几道,贵介公子而沉沦下位,落拓不羁,其词“清壮顿挫〞,更胜乃父,故论者以晏氏父子比较南唐李璟、李煜。
柳永那么是其时进一步开展词体的重要作者。
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更能表达一局部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
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根底,形成宋词的新潮。
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
他不仅倡导豪放词风,“指出向上一路〞,〔王灼《碧鸡漫志》〕,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的境界更大为拓展。
苏门弟子及追随者秦观、黄庭坚、贺铸等都能各自开辟蹊径,卓然成家,在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
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
前代论者或谓周邦彦是词艺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与柳永并称“周柳〞,主要是指他们在词中的情意缠绵;与南宋姜夔并称“周姜〞,那么主要指他们对音律的精审,故也有称周姜为格律派的。
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以至柳永的。
2019高中语文 第2单元 5 苏轼词两首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
5 苏轼词两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浪淘.尽( ) 公瑾.( ) 樯橹.( ) 酹.江月( ) 料峭.( ) 吟啸.( ) 蓑.衣( ) 故垒.( ) 【答案】 táo jǐn lǔ lèi qiào xiào suō lě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一尊.还酹江月 ( )【答案】 “尊”,同“樽”,酒杯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 )向⎩⎪⎨⎪⎧回首向.来萧瑟处 ( )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促织》) ( ) 且⎩⎪⎨⎪⎧何妨吟啸且.徐行 (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 )却⎩⎪⎨⎪⎧山头斜照却.相迎 ( )却.与小姑别(《孔雀东南飞并序》) (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 ) 【答案】 形容词,旧的 名词,交情,旧 名词,原因,缘故 副词,故意/副词,刚才 连词,如果,假如 动词,面朝,面对/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递进 副词,将要 副词,将要,接近/连词,表转折 动词,退出来 副词,还,且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大江东.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而遂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竹杖芒鞋轻胜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 4.名词作动词骑马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大江..东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国..神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回首向来..萧瑟处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长江。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供大家学习参考!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当掌控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潇洒。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挺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扼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知道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知道。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受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挺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愿意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23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
杜牧有诗曰:
•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予周朗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首诗中有两个人,他们和《三国 演义》的主题歌联系在一起,让我们 想起了一首词,这首词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 请问、是谁能够写出如此有气势的文章 ?
提示:先写江岸,再写江水。高 耸入云的乱石,怒涛澎湃,雪浪 千迭。既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 ,又勾勒古战场景象,真可谓是 有声有色。
三、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 提示: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 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壮景过渡到述 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 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 ”,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背景介绍
•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其时苏轼 由于以诗文讽喻新法,他的政敌就摘取他诗 文中的句子,罗织罪名,把他送入监狱,欲 置之死地。但再三审讯,无法结案,终于以 黄州团练副使之衔,把他贬到黄州。这首词 是他刚从监狱放出来,游赏黄州城外的赤壁 矶而作。
反复朗读体味豪放
自由朗读并思考:
1、本词在上片中,作者看到了什么?这些景呈 现出怎样的特点?又想到了什么?
一、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与其他描写“水”的诗句 相比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提示: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 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 业绩。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抒发 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二、“乱石穿空……千堆雪。” 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作业:
1.背诵这首词,完成书后的习题。 2.预习下一课。
谢谢大家!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4(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轼词两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
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二首》选了苏轼作品中豪放婉约者各一,二首都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
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定风波》以路上突遇大雨却未带雨具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淡定自适的人生态度。
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
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
在本课教学上根据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
二,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
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在于以定风波为例了解文人在人生低谷时的心灵指向与文化成因。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一共选入两首苏轼词,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
教学侧重也各不相同,我考虑分为三个课时进行授课。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
”这是孟子有关知人论世的名言。
在必修二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曾经向学生较详细的介绍过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风格。
因此,第一课是着重于走进苏轼本人。
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复习苏轼生平、作品风格,并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酒器(1)尊(zūn):古代盛酒礼器,用于祭祀或宴享宾客之礼,后泛指盛酒器皿。
敞口,高颈,圈足。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说文》:“尊,酒器也。
《周礼》六尊: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宾客之礼。
”段玉裁注:“凡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王国维《说》:“尊彝皆礼器之总名也……然尊有大共名之尊(礼器全部),有小共名之尊(壶卣罍等总称),又有专名之尊(盛酒器之侈口者)。
彝则为共名而非专名。
”《诗·鲁颂·閟宫》:“白牡骍(xīng,赤色马)刚,牺尊将将。
”(2)壶(hú):器名。
古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后也用于盛其他液体,如酒壶、茶壶、油壶、喷壶;也指某些盛固体的容器,如冰壶、鼻烟壶。
用作酒器,多为长颈、大腹、圆足。
《周礼·秋官·掌客》:“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
”郑玄注:“壶,酒器也。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何休注:“壶,礼器。
腹方圆口曰壶,反之曰方壶。
有爵饰。
”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3)爵(jué):古代酒器,青铜制,有流、鋬(pàn)、两柱、三足,用以盛酒和温酒,盛行于商代和周初。
《说文》:“爵,礼器也。
象爵之形,中有鬯(chàng,黑黍)酒,又持之也,所以饮。
”段玉裁注:“古说今说皆云爵一升。
《韩诗》说爵、觚、觯(zhì)、角、散,总名曰爵。
”《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郑玄注:“凡觞,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4)觚(gū):青铜制。
喇叭形,细腰,高圈足,腹和圈足上有棱。
盛行于殷代及周初。
陶制的多为随葬器物。
《说文·角部》:“觚,乡饮酒之爵也。
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
”(5)觯(zhì):用陶、木、兽角或青铜等质料制成。
形状最多,通行者多为圆腹侈口,圈足有盖。
容三升,一说容四升。
盛行于殷代及周初。
《说文·角部》:“觯,乡饮酒角也。
觯受四升。
”(6)角(jué):青铜制,容四升,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
用以温酒和盛酒,出现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角部》:“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故觚、觯、觞、觥等字多从角。
”角由盛酒器发展为饮酒器。
早期的角,细腰、平底、圆足有圆孔,宽把手。
角的口部呈前后两只尖角形,前角略高,后角稍低,下有一个带附饰的筒形流,宜酌而不宜吸饮。
其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但无柱,也无便于吸饮的流。
角用于盛酒、温酒和饮酒,同时它又是一种量器。
(7)散(sǎn):容量为五升,除以漆涂面外,不用别物装饰。
《周礼·春官·鬯人》:“庙用脩,凡山川四方用蜃,凡裸事用概,凡副事用散。
”郑玄注:“脩、蜃、概、散皆漆尊也……概尊以朱带者,无饰曰散。
”(8)觥(gōng):即觵。
酒器。
《说文》:“觵,兕牛角可以饮者也。
从角,黄声。
”王国维《说觥》:“是于饮器中为最大……”。
古代酒器。
初用兽角,后亦多用铜、玉、木、陶等制作。
青铜制品器腹椭圆,有流及鋬,底有圈足。
有兽头形器盖,也有整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
容五升,一说容七升。
盛行于商代及西周初期。
后世用指酒器。
常被用作罚酒。
如《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9)杯(bēi):桮的简化字。
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
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
(10)卮(zhī):巵的简化字,一种圆筒状的有把手和三个小脚的饮酒器。
《玉篇·巵部》:“巵,酒浆器也,受四升。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
”《史记·项羽本纪》:“卮酒安足辞”。
(11)彝(yí):古代青铜祭器的通称,“皆盛酒尊,彝其总名”(郭璞语)。
杜预注《左传》:“彝,常也。
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
”其形状长方有盖,器身有觚陵。
(12)卣(yǒu):古代专门用以盛放祭祀用香酒“秬鬯”(jùchàng)的青铜酒器。
器形一般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有的上下一样大,像个直筒。
卣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chīxiāo)形甚至虎吃人形的。
主要盛行于殷商和西周。
在大祭典礼结束后,用卣把酒洒在地上,以享鬼神用的。
(13)罍(léi):盛酒器。
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形制有两种:一种方形有盖,有两耳;一种圆腹,两耳,器身下部有个鼻,类似大坛子。
邢昺注《尔雅·释器》云:“罍者,尊之大者也。
”(14)瓿(bù,旧读pǒu):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
(15)缶(fǒu):盛酒浆的瓦器。
也有铜制的。
圆身,大腹,有盖,腹部有四个环,可用于结绳提取。
《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
”王筠句读:“凡器皿字,惟缶壶有盖,皆盛酒者也。
”缶原作汲水之用,后也常用来盛酒。
(16)豆(dòu):一种形似高足盘的盛器,有盖,也有无盖的,有木制的,也有青铜制的;豆本是一种盛肉盛菜的重要器皿,但也有用于盛酒的。
(17)斗(dǒu):古代酒器。
《说文》:“斗,十升也。
象形,有柄。
”《诗·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耉(gǒu,高龄)。
”毛传:“大斗,长三尺也。
”陆德明释文:“三尺,大斗之柄也。
”有的人认为斗与豆通,也是一种盛酒器,不过它是一种容量比较大的酒器。
(18)斝(jiǎ):古代酒器。
圆口,有流、柱、鋬(pàn,把手)与三足,供盛酒与温酒用。
后借指酒杯。
《说文·斗部》:“斝,玉爵也。
夏曰醆(zhǎn),殷曰斝,周曰爵。
”古书中也称为“散”,其形状像爵,但比爵大,有把手,圆口双柱,平底之下有三个尖足;也有侈口、下腹扁圆,三足中空,或呈棱形或呈圆柱形的;还有四尖足、带盖、呈方形而圆其四角的。
斝可温酒和饮酒,类似现在的大酒杯。
(19)盉(hé):是用水调酒的器具。
青铜制,圆口,深腹,三足,有长流、鋬和盖。
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
当时举行大典礼时,喝酒必须卒爵,不能喝酒的人,就喝掺了白水的酒,叫做“玄酒”。
盉的形状一般是大腹、敛口,前面有长流,后面有把手,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春秋战国时期的盉呈圈足式,很像后来的茶壶。
(20)觞(shāng):原指盛满酒的酒杯,后泛指酒器。
《说文·角部》:“觞,觯实曰觞,虚曰觯。
”段玉裁注:“《韩诗》说爵、觚、觯、角、散五者总名曰爵,其实曰觞。
”后来,觞的意思引申为向人敬酒或自饮。
(21)觛(dàn):圆形小酒器。
古代礼器的一种。
《说文·角部》:“觛,小觯也。
”又为古代常用器。
《说文·巵部》:“巵,圜(yuán,环形)器也。
一名觛。
”段玉裁注:“觛,巵也……爵觯,礼器也;敦牟巵匜(yí),常用器也。
”(22)舟(zhōu):三种释义。
一是古代祭器。
《正字通·舟部》:“舟,古彝器有舟,设而陈之,为礼神之器,以酌以裸,皆挹(yì,舀出液体)诸器中而注之。
舟与彝二器相湏(m ǐn,同潣,水流貌),犹尊之于壶、瓶之与罍。
”看来,舟与彝、尊与壶、瓶与罍是配套使用的。
一说为祭器的托盘。
《周礼·春官·司尊彝》:“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
”郑玄注引郑司农云:“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
”二是酒器。
苏轼诗:“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三是指一种像洗而有耳的古器物。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七:“古器之名,则有钟、鼎、尊、罍、彝、舟……之属。
”原注有:“类洗而有耳。
”(洗,古代盥洗器皿,形似浅盆,多青铜制,或有陶制)(23)钟(zhōng):锺的简化。
盛酒器。
现也称盅,不过现代的盅一般很小,远比不上古代。
《说文·金部》:“锺,酒器也。
”《正字通·金部》:“锺,壶属。
汉大官铜锺,即壶也。
俗谓酒巵。
”另,锺为容量单位,称量粮食;作乐器名。
(24)钫(fāng):方形壶,断面方形,制有盖和纽、环,为青铜或陶制品。
始于先秦而盛于西汉,又称为。
《说文·金部》:“钫,方鐘也。
”朱骏声通训定声:“鐘当为锺,酒器之方者。
”《广雅·释器》:“谓之钫。
”亦指锅类炊器。
(25)钘(xíng):酒器,似钟而颈长。
《说文·金部》:“钘,似钟而颈长。
”段玉裁注:“锺者,酒器……用此知古酒锺有腹有颈,盖大其下小其上也。
”另为盛羹器。
同“鋞”,则为温器(为食物保温之物)。
唐颜师古:“鋞,温器,圆而直上也。
鋞,字或作钘。
”(26)匜(yí):盛水、盛酒器。
形如瓢,有流和鋬。
《说文·匚(fāng)部》:“匜,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
”《仪礼·公食大夫礼》:“小臣具盘匜,在东堂下。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怀嬴)奉匜沃盥。
”宋佚名词《西江月》:“酒满蚁浮金匜,烛残泪滴铜荷。
”(27)罂(yīng):瓶一类的容器,比缶大,腹大口小。
《说文·缶部》:“罂,缶也。
”段玉裁注:“罂,缶器之大者。
”《广雅·释器》:“罂,瓶也。
”《论衡·谴告》:“酿酒于罂,烹肉于鼎,皆欲其气味调得也。
”由此观之,罂当为酿酒器。
(28)罏(lú):盛酒的小口瓦器。
(29)区(ōu):有资料认为区是商代的酒器,不可考。
实应为容器(容量单位)。
《集韵·侯韵》:“区,量名。
四豆为区。
”《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
”杜预注:“四豆为区。
区,斗六升。
”可见,至少在春秋以后,区已经成为量器。
类似的还有皿,为盛饭的器具;斛(hú),量器,主要盛米,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之后五斗为一斛;瓮,盛物陶器,腹部较大。
《礼记·檀弓》:“醯醢百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