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画赏析PPT课件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044e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f.png)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探讨山水画的意境, 层层阐述,思路清晰。文章一开始首先提出中 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阐释了意 境的含义,引用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阐释了古诗中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又以 《十六字令三首》为例阐释了毛主席的诗句意 境很深。然后以设问句提出怎
样才能获得意境,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 证,说明了意境产生的条件。最后阐述画画既 要有意境,还要有意匠,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这样,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 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艺术作品往往融合了创作者自 身的情感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 不论是写诗还是绘画,要站得高于现实,才会拥有客观的景 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才能全面深入观察、认识现实。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我们的课文 中运用了哪些例子,又是怎样来论证作者 的观点的。
课后作业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 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意匠和意境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意匠即表 现手法,二者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 境也就落了空。诗人、画家要想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必 须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课文精讲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与核心概念相关的有哪些概
山水画的意境
学习目标
掌握“惆怅”“胸有成竹”“浮光掠影”等重点词 01 语;把握“意境”的内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
解作者的观点。(重点) 02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
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重点)
03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 作。(难点)
诗歌精讲第二讲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诗歌精讲第二讲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9d97bd172ded630b1cb6b5.png)
盛唐诗人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玄宗开元(713-741) 、天宝 (742-755)年间 盛唐(诗之盛) 肃宗(756-761) 代宗大历(766)前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诗歌方面,有《王 右丞集》传世,其现 存的诗歌有四百多首, 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和孟浩然一起被誉为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这类诗最能代表王维 的艺术风格。
王维:伏生受经图(日本大阪美术馆藏)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盛唐(诗之盛)
➢王 维: 701-761 孟浩然: 689-740
➢高 适: 702-765 岑 参: 715-770 王昌龄:698—757
➢李 白: 701-762 杜 甫: 712-770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苑咸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唐代宗说是“天下文宗。” 《旧唐书》称他“天宝中诗名冠代”。 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 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后世诗论家称他“诗佛”。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 中否?(《杂诗》其一)
诗歌精讲 第二讲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课件(21张PPT )
小学语文王维诗中画主题探究公开课说课稿内容PPT演示
![小学语文王维诗中画主题探究公开课说课稿内容PPT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d924596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9.png)
一、课程目标
01
02
03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2、“美读”策略
“美读”能引领学生感悟文本、鉴赏文本,形成语感。《王维.诗
中画》广泛运用美读策略,根据诗文特点,设计了不同的美读方
式,有古今对译读、情境赏析读、师生问答读、格律赏析读、解
文赏析读等。学生在学习诗文过程中,按照这样别具匠心的设计,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基础型)
王维 (拓展型)
盛唐文化、山水田园诗 (研究型)
一、课程目标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 它生活在沙漠里,不需要水源也可以 生存, 它的形 状像手 掌一样 ,并且 满身长 着细细 的像针 一样的 刺。记 得上次 妈妈刚 买回的 仙人掌 ,不知 道是谁 把它放 在凳子 上了, 我也没 注意一 屁股坐 上去了 疼得我 嗷嗷大 叫。Βιβλιοθήκη --钱锺书王维.诗中画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df042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3.png)
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如双钩、没骨等,可以表 现出树木的不同品种和季节特征,增强画面的意 境。
云雾的表现与意境
云雾的形态
通过勾勒、渲染等技法表 现云雾的轻盈、飘渺和流 动感,营造出神秘、幽远 的意境。
云雾与构图
云雾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浓 淡变化,对构图起到烘托 和掩映的作用,能增强画 面的空间感和朦胧感。
彰显个性
03
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构图布局风格,通过构图布局可以展现画
家的个性和艺术追求。
不同构图布局对山水画意境的影响
“之”字形构图
具有动态感,能够表现山水的 层次和深远感,使画面更加生
动。
“甲”字形构图
具有张力感,能够表现山水的 险峻和奇特,使画面更加惊险 。
“由”字形构图
具有稳定感,能够表现山水的 宽广和雄伟,使画面更加庄重 。
《溪山行旅图》
采用立轴式构图,以高山峻岭为背景,将行旅人物、树木、溪流等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形成了高远、深邃的画面效果。其中运用了“之”字形和“由”字形构图,表现了山水 的雄伟和深远感。
06
山水画创作实践与体会
创作前的准备与思考
深入生活,观察自然
在创作前,要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山水的形态、色彩、光影 等变化,感受自然的韵律和气息。
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 的气势、质感和神韵 ,追求“意境”的表 达。
山水画的历史与发展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成
熟。
唐代是山水画的黄金时期,出现 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画大师。
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在技法、 题材和审美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
展。
山水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
与人物画相比,山水画更注重 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 。
唐代山水画赏析(课堂PPT)
![唐代山水画赏析(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7de673b8f67c1cfbd6b837.png)
5
《江帆楼阁图》
• 《江帆楼阁图》绢本,纵101.9厘米,横54.7 厘米,青绿设色。图的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 处满勾细密的鱼鳞纹,渐远渐渺茫。近岸有一 叶渔舟,天边则有二片风帆远去。下方是江边 坡岸,山峰耸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径 层叠,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间。画七人,一人于 廊内,二人于坡岸赏景,另四人则沿山径而来。 主人骑马,三仆或挑担、或提物,簇拥前后。 人物描绘工致,形神兼备,延续唐代绘画的辉 煌。而用色上也沿用人物画优秀的重彩法,在 石面及松叶上着浓厚的石绿色,在廊檐及木柱 上着明艳的朱砂色,将隋以来的金碧山水演绎 成一种以青绿为主的青绿山水。然而树木山石 的刻画则比以前细密、老成。山石有勾而无皴, 杂树或枯枝,或有叶,枝叶都用双勾线描,而 松树则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 只用绿色点染,画法古朴,而此图则先用石绿 点染,而后又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示 松针。这种表达方式,如今的人们也许会觉得 希奇,但却正是一种“古怪”。这与北宋李成 开创的描绘松针的“攒针”法相比较,自然会 显得比较古拙,但也正因为这一点,让后来的 学者确认这幅未署名款的古画为处于承上启下 时期的李思训所作。
12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录王维诗。 丙寅秋九月,
增先。
13
• 竹里馆 • 独坐幽篁里
,
• 弹琴复长啸 。
• 深林人不知 ,
• 明月来相照 。
• 独自坐在幽深 的竹林里,
• 一边弹琴一边 对天唱歌。
• 深林中没有人 与我作伴,
• 只有天上的14明
15
和一枚双面印章为象牙质,印面约(3×3cm),厚度2.5cm
,阳面为“右武卫大将军”字样,阴面字已不清楚,此印现
南画之祖王维画风浅谈及画作赏析
![南画之祖王维画风浅谈及画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0be870a417866fb84a8e29.png)
南画之祖王维画风浅谈及画作赏析关键词:南画之祖破墨山水禅宗精神雪溪图辋川图正文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亦工书画。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他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其诗大多为表现山水田园之作,在对自然美景地描绘中,流露出生活中闲适恬静的情趣。
不仅如此,王维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
他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被后人尊其为南画之祖。
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山水画可能同时受到吴道子与李思训的影响。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评之“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说他“笔力雄伟”,吴道子的笔法也以“雄壮”见称。
这都可视作他承受吴道子画风的证据。
画史上又载王维画“皆如刻画”,其工谨细丽之处,显然又有与李思训相近之处。
但总的来说,王维的画风显然更加倾向于前者。
王维在画史上的重大影响是他的“破墨山水”。
所谓“破墨”,即以墨加水调成浓淡不同的层次,用以渲染,代替青绿设色。
以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是从从六朝的青绿山水画法中继承而来并完善的,而水墨渲染则启发了此后皴法的出现。
经过了唐代的发展成熟,到了宋代,山水绘画达到顶峰。
因为王维的山水画笔意清润,诗画合一,与当时的文人意趣不谋而合。
于是开始备受推崇。
至明末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更是把王维尊为“南宗”始祖。
应该说,王维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并不在于他的艺术成就,而在于他的艺术思想。
王维是唐代山水画家中诗名最大又通禅理的一个,而王维半官半隐的身份,更成为了后世画家的理想典范,正是这种共同的思想基础,造就了王维画作在后世画家心目中的广泛共鸣。
王维很强调“自然”两字,自然中取情境,自然中取乐趣,心中之意也是自然,王维的意境就是为自然而生的。
他的诗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自然流露出了一种平日生活中的自然之美。
人物介绍王维PPT课件(图文)全文
![人物介绍王维PPT课件(图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e0c3a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f.png)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层次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巧妙地运用了艺术构图手法,在诸多诗歌中均得到了体现。例如 《终南山》,诗人首先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终南山的大轮,而这一轮廓只可远观,却不可近视,不然将使终南山丧失云雾缭 绕的神秘美感;然后诗人身处终南山中,描绘了仿佛走在云端的景象;接着诗人又置身于终南山中,眺望远处景色已经发生了 变化,阳光照射下若隐若现的景象尽收眼底;最后诗人笔锋急转去找寻投宿的居所,并找寻到对岸山间樵夫的身影。诗人与樵 夫的出现,与终南山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烘托出诗作的层次美。另一方面是色彩美。王维深知色彩的奥妙,用于创新,不为 文体、题材所拘泥,吸纳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例如《积雨辋川庄作》,诗人将大片浓绿的“漠漠”与葱葱浓绿的“阴阴” 作对比,表现出极强的色彩对比效果。
人物生平
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隐居于嵩山。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官拜右拾遗,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冬十月,随唐玄宗回长安。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赴凉州河西节度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自河西回长安,仍官监察御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迁殿中侍御史。冬,因公务赴南方,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自岭南北归,曾经过瓦官寺谒璇禅师。 天宝元年(742年),在长安,转左补阙。 天宝三载(744年),开始经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745年),迁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曾经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 天宝五载(746年),转库部员外郎。 天宝七载(748年),转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750年),春,母亲去世守丧,离朝屏居辋川。 天宝十一载(752),三月初,守丧期满除服,官拜吏部郎中。当年吏部改为文部,为文部郎中。 天宝十四载(755年),由文部郎中转给事中。
古诗《画》课件
![古诗《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3eae4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c.png)
古诗《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画》。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王维的《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 能够背诵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对画与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难点: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古筝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画面,从而引出本课《画》。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古诗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学生自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
3. 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1)教师展示山水画,让学生对照诗句,感受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体会画与诗的交融。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古诗的句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画王维山水的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画》。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幅山水画,体会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3. 家长协助孩子上网查找王维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王维的《画》,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中的意境美,初步体会了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创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王维的诗作,体会其诗画一体的风格。
2. 邀请画家走进课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画与诗的相互补充。
3.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画》。
第十四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PPT
![第十四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f4ebfc8bd63186bcebbc6e.png)
(3)请结合上述分析,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作出解答。 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 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 入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最后还谈到 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 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交流点拨]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这个 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 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 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 是那样真实。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四课 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 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通过对山水画家的认识 、所处时代的分析及画面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 ,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2.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 式上的不同点,学会运用笔墨表现意境。
五、反馈训练 尝试完成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意境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 获得方法: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写景时 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苦心经营意匠。
【字词梳理】
2.重点字音 惆.怅.(chóu chànɡ) 暮霭.(ǎi) 意匠.(jiànɡ)
真挚.(zhì) 掠.影(lüè) 峨.眉(é)
赋.予(fù) 渲.染(xuàn)
3.词语积累 ①惆怅:伤感、失意。 ②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③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④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境地。临:到。 ⑤全马在胸:在画画前心中有全马的形象,比喻在所画的对 象前已有了整体把握。 ⑥胸有成竹:在画竹前要在心里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 前已经通盘的考虑。 ⑦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 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⑧惨淡:本文指下笔之前竭力的意思。形容艺术创作艰苦。
山水ppt课件
![山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e71b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5.png)
总结词:无为而治
详细描述: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不刻意强求。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简洁的笔触和留白,表现出山水的自然之美,不施加过多的人为因素,体现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VS
总结词:中庸之道
详细描述:儒家主张中庸之道,强调适度与和谐。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运用适度的笔墨和色彩,表现出山水的和谐之美,体现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
详细描述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山水画作品展示
06
总结词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展现了古代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和技巧。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古代山水画作品通常采用传统的绘画技巧和材料,如毛笔、墨汁和宣纸等,画面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构图严谨,笔墨精妙,展现了古பைடு நூலகம்山水画的高超艺术水平。
总结词
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
山水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山水画简介山水画技法山水画鉴赏山水画创作山水画与文化山水画作品展示
山水画简介
01
中国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随着中国道家思想、佛教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起源时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寄情于山水,以表达内心的苦闷和追求自由。
起源背景
宗炳、王微等。
总结词: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儒家认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出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统一,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直指人心
详细描述:禅宗主张直指人心,强调通过直觉和顿悟来认识真理。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简洁明快的画面和构图,引导观众直接感受到山水的内在美和禅意,体现禅宗直指人心的哲学思想。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b0a4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0.png)
确定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通过相互呼应和协调,形成画面的和谐统一。
宾主朝揖
起承转合
疏密相间
通过画面的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引导观者的视线,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
合理安排画面的疏密关系,形成有节奏的视觉效果,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03
02
01
构图基本法则与运用
拓展题材
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可以探索新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手法,如泼墨、撞水、撞色等,丰富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
创新技法
在创作中注入当代审美和时代精神,使山水画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更好地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注入时代精神
对未来山水画创作展望
THANKS
02
意境理论解读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是艺术家的创造,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产物。
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特征,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深思。
意境定义及内涵
意境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而成,通过意象的交织、叠加、渗透等方式营造出特定的艺术氛围和境界。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山水画概述 意境理论解读 山水画构图技巧与意境表现 色彩运用与意境营造 笔触肌理与意境传达 创作实践与体会分享
01
山水画概述
定义
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分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点
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段表现山水的神韵和画家的情感;同时,山水画强调笔墨技巧的运用,包括勾、皴、擦、点、染等。
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方法,表现山水的辽阔和深远。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模板)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6bf81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7.png)
传递品牌理念
通过借鉴山水画的意境和美学特征,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 视觉效果和深刻内涵的广告作品,从而传递品牌理念和价 值观。
增强视觉冲击力
将山水画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强 烈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画面,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提升品牌形象
在广告中融入山水画元素,可以彰显品牌的文化底蕴和艺 术气息,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理解画家的审美追求
分析画家在创作中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理解其对自然和 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共鸣与自我反思
在欣赏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画家的情感表达相共鸣,同时反 思自己的审美偏好和艺术追求,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05
山水画意境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
室内设计领域应用
1 2
营造室内空间氛围
其他领域应用探讨
城市景观设计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借鉴山水画的构图和意境等元素,可以打造出具有中式风格的城市景观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服装设计
将山水画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文化内涵的服装款式,彰显 穿着者的文化品位和个性魅力。
包装设计
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山水画元素,可以使产品包装更具艺术感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 值和市场竞争力。
山水画继续发展,元代黄公望、王蒙等创 造了浅绛山水,明清时期则出现了浙派、 吴门画派、华亭派等不同的流派。
代表作品欣赏
展子虔《游春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描绘了贵族春游的情景,以青绿勾填 法描绘山川树石,体现了朴拙而真切 的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峰峦起伏 ,林木葱茏,笔墨简远逸迈,苍茫浑 厚,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14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20张PPT)
![14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52cc9f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4.png)
5.(黄冈中考)将下面几句话正确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②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③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有感情才能产生意境。 ④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 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⑤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⑥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 A.②④⑤⑥①③ B.③④⑥②⑤① C.②④⑥⑤③① D.③④⑥⑤②①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 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 沉静默的,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 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 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 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 追求。
(一)(内江中考改编)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6.请用原文回答意境与意匠的关系。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 山水画的两个关键。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有了意境,没有意匠, 意境也就落了空。 7.请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接着阐释了“什么是 意境”,“为什么要有意境”两个问题,然后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最后论 述意匠和意境的关系。
8.作者谈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却引用了大量的诗词? 强调画和诗都要创设意境;以广大读者熟悉的诗词的意境来论述不太熟悉的 山水画的意境,起到便于读者理解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还增 添了文章的文学气息。 9.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 匠。 过渡(承上启下)。先总结上文画画要有意境,再开启下文,提出意匠的问题。
14山水画的意境(授课课件17张PPT 作业课件24张PPT)1
![14山水画的意境(授课课件17张PPT 作业课件24张PPT)1](https://img.taocdn.com/s3/m/f10284f05022aaea998f0fdb.png)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9 分) ( jiě )图解 解 ( jiè )押解 ( xiè )姓解 暄(xuān) 寒暄 喧(xuān) 喧闹 渲(xuàn) 渲染 真挚 挚(zhì) 擎起 擎(qíng) 掣(chè) 掣肘
3.下列句中加点词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3 分)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 的 ....
第四单元
14.山水画的意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0 分) 惆怅 ( chóu chàng ) 夔 门( kuí ) .. . 暮霭 ( ǎi ) .
朝 mù( 暮 ) 歌 sòng( 颂 ) 关 jiàn(键 ) 情 yù( 寓 )于景 浮光 lüè( 掠 )影 身临其 jìng( 境 ) 金 bì( 碧 )辉煌
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
不仅仅是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C.①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⑤④ D.①③④②⑤
【解析】⑤中“个中缘由”“不仅仅”“情趣使然”提示,之后
进一步的阐释,所以⑤不做尾句,排除D;②中提到竹“深受古 ⑤句中举郑板桥和苏东坡的例子,所以②后为⑤。
A.央视节目《朗读者》受到广泛观众的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 丰富。
B.“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
C.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地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 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D.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苦心经营意 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解析】A.语序不当,应把“广泛”调至“好评”前;B.成分
应在句末加“的意识”;C.搭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的破墨法。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特别是他首先采 用“破墨”山水技法,大大的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还 是 翻 录 于 《
”
“
王 维 雪 溪 图
36.6
墨 , 纵 厘
》 皆 视 征 坡 景 有 皑 中 . 米
中异.石冷茅皑国原,
规常令有漠屋一名作横
30
矩精人渍萧四片画不
.确感染瑟五冰宝知厘
,到似.间雪鉴存米
无惊无画,世》何,
论讶勾家溪界图处无
比的皴用中,录,款
例是,墨有树.我,
、全这色一木图们有
角图正染叶凋下所宋
他作青绿山水似李思训,作水墨山水近吴道子。同时他首 创了破墨山水,尽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仅用水墨 渲淡而成,把原先以勾线为主的山水画,向水墨发展推进
了一步。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考 , 该 卷
, 村 庄 房
术 学 院 藏
全 图 纵
王 维 《
28 8
为 宋
度采是溪篷零方见徽
,用唐水船,一的宗
山圣绢 环福本 抱寺设 ,.色
《 辋 川
林此, 木图纵 掩是
图 》
29.8
映王
,维厘
亭晚米
台年,
楼隐横
481.6
榭居
,辋
古 朴 端 庄 .
川 时 所 作 . 画 面 群
厘 米 , 现 藏 于 日 本
• 王维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并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极为 重大的响。
舍 ,
. 图
.
人 落绘厘
长 江
仿 雁大米
王 维
平 滩
江 之
横
积 雪
449 3
画 ,上
图
风 俱,.
之 作
沉 浸 在 茫 茫
两 岸 群 山 绵
厘 米 ( 美
局 部 》
雪延 )
意 之 中 . 椐
, 枯 树 寒 林
火 奴 鲁 鲁 艺
动 静 结
31.3
纵
王 维
合米《
, 充 满
. 厘 米
江 干
禅 意 .
, 横
雪 霁
207.3
图
厘卷
》
即俯代,,人座图赵绢
王 使 视 山 以 有 烟 木 片 佶 本 维 以 法 水 映 船 稀 拱 恐 题 ,
焦,画衬夫少桥怕签水
《 点 雪 透
视
溪 质
之
图 ,
所 画 场 景 之 透
的 一 大 典 型 特
两 岸 之 白 雪 ,
撑 篙 而 行 . 情
, 小 溪 的 两 岸
将 观 者 引 入 白
• 从此绘画已不再完全依赖色彩,一种以水、墨作为表现 手段的“写意画”逐渐取代了浓艳富丽的重彩,中国画 家们更是以毕生的精力研究笔、墨的审美因素,并赋予 了原本单纯的表现形式以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美感。
• 他一生把所有的感情尽情挥洒于山水之间,寄情造意, 诗从胸发,画由意出,情景交融,诗画同工,达到了诗 画相融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