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天平天国运动》。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说教材。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教材必修一,也就是政治模块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第一课。
该课主要讲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不懈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既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同时也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一顺应世界潮流的要求,因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分析了教材地位以后,我们来看教学目标。
在说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准备先说总体的课程标准,然后说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对《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在这里课程标准提出了“了解”和“认识”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其实这也就说明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次重点。
在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我也会积极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引导学生去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问题,从而步步深入,彻底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来看具体的教学三维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首先通过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以及最终走向失败的基本史实。
主要史实有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等。
其次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使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一、教材简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一课。
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二、教学目标定位(一)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理解《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的积极性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法。
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归纳法。
通过对历史文献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1、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评价。
3、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难点分析:1、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主要侧重《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2、认识农民阶级阶级局限性;三、教法简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师生互动探究——结论与评价,这一模式主要特点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手段,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百多年过去了,天国的大厦已经倾倒。
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5篇范例)
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5篇范例)第一篇: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A 导入新课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鸦片战争的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什么变化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
我们知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农民阶级不堪忍受,终于揭竿而起,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平天国的具体情况。
翻开课本54页。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阅读课本第一段内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以后······空前激化。
”)嗯,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们用四个字“天灾人祸”就可以把它概括起来。
天灾呢,就是指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人祸呢,有两个。
一个是外国的侵略,另一个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这两个也就是课本里所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其中,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兴起的根本原因,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来说,根本原因是从内部原因去寻找的,因为内因才是决定因素是不是?(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费和赔款,加紧地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到1849年这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三百三十多万两,这就大大加重了农民身上已经非常沉重的封建剥削,同时农民又面临着大小地主、贪官污吏的另一层剥削。
农民无法生存了才起来反抗,于是就有了这场农民起义运动。
(1)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间接原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由鸦片战争而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所带来的影响还有阅读课本内容,我们知道了,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在不断加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这就进一步加剧农民的破产。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训练设计和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现在,我正式开始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主要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进行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和愿望,同时由于其处于中国近代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时代赋予了这场运动新的特征和意义。
因而这一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上承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突出。
同时,作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国悲剧”三个子目。
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为主线,主要包含了从金田起义到太平天国的全盛,以天京变乱为转折点的后期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后期的两大纲领三方面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比较长,本课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琐碎,要面面俱到的达到教学目标很困难,只能有所取舍。
因此,我将在简明地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所反映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问题。
具体的教学问题我在接下来的说课中展现。
【重点难点】(一)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以及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属于太平天国运动整个过程的一部分,鉴于这场运动前后历时13年,在教学中对运动过程不可能详细讲解,但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和对整场运动的情感把握是必须建立在对过程的熟悉的基础上的。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
教材分析尊敬的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
本课位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主题下,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洪秀全等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本课学习的主要对象是高一同学,他们热爱学习,勤奋努力,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也由于本课在初中阶段已经有学过,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都是了解不够透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拜上帝教的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东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后期防御战。
②、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③、能力: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学会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理解农民领袖在近代化冲击下观念转变及其对后人继续探索道路的借鉴意义;认识到农民必须在先进的力量组织领导下和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通过历史的学习,学会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教学过程运用教学媒体,插入图片、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带着兴趣,主动认真的进入本课主题, (1)首先通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理解,然后与学生互动,加上回忆初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课时主线——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的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后果,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作用尤大。
同时对于理解中国历代农民运动的特点和局限也很有帮助。
讲解清楚,对于学生把握近代历史的走向特别关键。
课程共有三个子目,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和天国悲剧。
分别从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过程,失败的原因、颁布的纲领多个角度去讲诉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始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比较两个文件的异同点。
3.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过程的学习,掌握识图和用图,学会归纳历史事件或现象发展进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北伐军征战过程的讲述,感受到以林凤祥为首的北伐军不畏强敌直至全部牺牲的惨烈悲壮,树立正确的爱憎观、道德观、英雄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3.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打开ppt,简单介绍洪秀全早期的经历。
洪秀全早年希望通过参加科举改变命运,但一连四次全都落榜,他开始阅读基督教书籍,并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洪秀全早期经历有基本了解,以理解洪秀全带领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个人意图。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1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1课。
由于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因而时代也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任务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列强的侵略。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②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了解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意义和局限性。
③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能力形成目标:通过运用史料分析,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文字材料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通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的学习,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同时感受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
3、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的重难点如下: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难点:农民起义的作用和局限性二、教学策略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增强教学直观性2、教学方法:组织讨论法:针对教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探究教学法:主要是将教材分为几个探究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6页)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中国古代史部分,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叶我国一场重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失败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成败原因,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思维碰撞。
2.课堂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课后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选择题、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受到已有观念的影响,难以客观评价。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展开所有知识点。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在课前提供预习资料,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背景知识。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堂的理解和感受。
1.撰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目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2.查阅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后世的影响,以备下节课分享。
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知识视野。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结构化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三个部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及教案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及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一课。
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任,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分析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加深对这两个纲领的理解、认识。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时代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2)教学难点: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二、教法学法(一)、教法讲授法、对比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本课内容学生已在初中粗浅学过,已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本课教学有利。
但如果不设臵“创新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就只是简单的重复以前内容,不能是学生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本课按照“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的主线展开,加上以上教学方法展开。
(二)、学法指导学生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对比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行问题探究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内容概述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一部分,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整个课程体系中,太平天国运动是学生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事件的学习。主要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建立,太平天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等。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提前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练习,并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进行调整。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更多辅助材料和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通过设置分层任务和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动机。
5.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讨法和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法则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探讨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情境教学法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方法均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一第 11 课《太平天国运动》讲课稿一、教材剖析(一) 教材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 11 课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叙述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有两大线索:一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研究史。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财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抗争研究史。
在近代中公民主革命期间,这些民主革命运动谱写了一篇篇动人的乐章。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它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历史重担,深重打击中外反动权力,揭开了中公民主革命的序幕,对此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突出。
(二)教课思路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其实不陌生,陈词滥调学生不感兴趣,照本宣科更是乏味。
鉴于这个前提,我准备打破惯例教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这节课设计为学生观光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学生则成为旅客;老师负责展现及讲解资料,能够经过不停的发问、议论,进而找出历史的真象。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及伟大历史伟绩。
(三)学情剖析依据高一学生现有学习负担和课余时间分派,以及从平常教课的实质出发,对太平天国运动迸发的原由采纳情形创建教课方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表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讲堂上做勤学习的组织者、参加者、指引者,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换学习踊跃主动性,使学生真实成为讲堂的主体。
(四 ) 教材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盛行的原由和主要史实。
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件并运用已学知识察看历史现象和剖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前后经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的学习方法。
2.经过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让学生学会列表概括法。
3.进行合作研究学习,发现问题,踊跃研究并解决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一、说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及其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概念: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等基本史实,构建时空观念。
2.唯物史观: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分析,培养唯物史观。
3.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对比解读,把握两个纲领性文件。
4.家国情怀: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分析,感受农民阶级不屈斗争的爱国精神;认识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的影响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二)课标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各项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目标达成: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引导学习,本节课比较好的达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顺利的贯穿了课标要求,提升了学生素养。
(三)结合教学实际准确、全面分析学习者特征3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作为平行班的学生大多数人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二、说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包括教案,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获得成功体验。
使教学思想和核心素养紧密结合,落实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三、说教学策略四、说教学过程1、本课教学紧扣学习目标,渗透核心素养,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预设效果。
2、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层次性,做到活动,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教师引领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统一3、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导入本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频繁互动,合理的教学情境,有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动机与情绪4、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有课前演讲,展示课标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堂检测,作业布置,分层次布置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诗歌作为结束语等,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体现了层次性,也符合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时间安排紧凑,五、说教学资源1.文本资料:教材;教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剑桥晚清史》等。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中的一篇重要内容,该篇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发展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篇文章,可以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特点以及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理解太平天国运动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
2.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获取、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理性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客观理性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前的历史背景。
2.学习篇章(3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一太平天国运动》这篇文章,重点关注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过程。
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补充。
3.学习关键词汇和人物(15分钟)–教师给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关键词汇和人物,并要求学生进行整理和记忆。
–教师可发放手册、小纸条等辅助学生进行整理和记忆。
4.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太平天国运动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重因素,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特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6.拓展与延伸(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或视频,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其他方面,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运动发生在 19 世纪中叶,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
教材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纲领、失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抗争,理解农民阶级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近代民主革命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相对较为浅显,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好奇心,对于新鲜的历史知识有着较强的求知欲。
然而,他们在历史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兴起和发展的过程。
(2)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3)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激发学生对农民阶级的同情和敬意。
(2)让学生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坚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2、教学难点(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2)备课稿姓名:潘春艳一、课标及教材分析1、新课标解读(一)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这就要求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感性的认识。
主要史实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运动的兴起,发展,全盛和失败。
(二)在了解主要史实的基础上,新课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这就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农民阶级反封建的作用以及存在着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了解教材的地位可以使教师在宏观上理解教材内容,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了解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意义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首先以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这段史实,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辩证的评价方法。
其次,通过合作式学习,到黑板上填写表格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同时感受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定位了以下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设计依据在于这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只有了解了主要的史实才能理清运动的发展脉络和进程,对这场运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深入理解领导者的思想,了解运动成败的原因。
难点:农民起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它每一步的发展都蕴含了农民阶级的思想,他们敢于同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作斗争,但是他们封王建制、确定尊卑等级制度、内部争权夺利等却是封建腐朽思想的体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一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将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安阳市洹北中学崔合庆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
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关注农业。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是农民阶级几千年来理想蓝图的完全体现,集中反映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
(2)、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本课的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依据: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具体做法:(1)、图示教学通过图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主要历史事件,掌握基础知识。
(2)、问题探究教学法: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问题,并将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实现重点、突破的难点。
(3)比较教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对照,判断异同,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3、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2、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学习法: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电脑、图书包括教案进行预习,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2)、比较归纳法: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横向、纵向联系至关重要,让学生有联系意识,掌握联系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采用情境创设,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主题曲和视频片段,调动学生情绪。
2、学习新课:㈠探源⑴探背景之源展示史料(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原因)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读史感悟:①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②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直接原因:自然灾害;(板书)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间接原因:外国侵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⑵探准备之源材料一: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材料二:材料二:最初加入拜上帝教的只有洪秀全的同学冯云山、族弟洪仁玕等几人,在洪秀全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宣传的同时,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开展反封建斗争,势力发展到周围数百里。
冯云山经过艰苦的努力,在紫荆山等地区发展了万余会众,并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有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组成的领导核心。
读史感悟:①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其目的是什么?②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理论准备:(板书)太平天国爆发的准备:组织准备:㈡感受⑴感受运动经过: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学生合作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请一位同学利用《示意图》说明太平军进军路线以及防御形势,并说明相关重大事件。
(板书)太平天国爆发的经过: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天京定都(正式建权)→三次军事行动(军事全盛)→天京变乱(转折)→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失败)⑵体会革命纲领(展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书影)要求同学们阅读课本的相关信息回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如果你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你更青睐与哪一个纲领呢?(同学们自由发言,老师做出适当的归纳总结。
)(板书)《天朝田亩制度》原则:“凡天下田……无人不饱暖”。
内容:(1)土地分配: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2)产品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3)目的: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不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总结1、由土地和产品的分配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天朝田亩制度》)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官吏富绅巧取豪夺,横征暴敛,形成土地高度集中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广大农民受剥削的根源。
因此,打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枷锁,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将土地夺回到自己手中,是千百年来农民的迫切要求。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平等,要求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并且将过去农民起义的口号做了具体的规划,将“均田”作为制度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它对贫苦农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下实行依然是小农经济,维系的依然是自然经济。
它所要建立的实际上是一个农民的理想社会,它是要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那么社会生产力必将停留在分散的小农经济水平上,不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因而它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在当时封建经济不断解体的情况下,仍迷恋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行不通的。
空想性—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
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
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有限的生活资料,无差别的平均分配,其结果只能是普遍贫困。
所以这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在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新中国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从而提高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深度。
《资政新篇》内容:政治上: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民主)经济上: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文教上:学习近代资本主义教育和先进技术。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总而言之: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不可能实现。
(总结2、由《资政新篇》的内容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认识)评价:进步性——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局限性——《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其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却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它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农民没有实施它的热情。
又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形成发展资本主义必需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无法保证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㈢回味1、失败原因(补充投影材料要求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后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哪里呢?材料一:“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