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红旗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5年,怒江--东方大峡谷,一座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在这里建成。

旅缅华侨梁金山特意从缅甸赶来了一头大象踩桥。

在东南亚各国,象是吉祥、幸福的象征。

按当地习俗,凡第一位过桥的人,都必须讲几句吉利话,以示庆贺。

从龙陵回施甸的老农杨有义有幸做了"走"过怒江的第一个踩桥人。

朴实的农民一边走一边说着即兴编出的顺口溜:"梁金山,好心肠,修座吊桥通四方。

此桥本是金山桥,一个修好万年牢。

"听了此话,桥上的人发出一阵笑声,梁金山对他奖赏了300块银元。

有人建议以建桥的主要捐资人梁金山的名字命名,就叫"金山桥"。

可梁金山不同意。

他认为,建桥的目的是便利中国和缅甸的交往,施惠交通,因此定名"惠通桥"。

梁金山,1884年生于云南保山。

自幼家贫,帮人赶马往来于滇西与缅甸之间。

早年马帮下缅甸,在眉苗停留时,听当地人讲,在缅甸只要肯吃苦,容易找钱。

少年梁金山凭着一股冒险精神,辞去赶马,徒步行走10来天到了腊戍。

少年梁金山先后修过铁路,当过火车司炉,也做过公路道班,码头搬运工,最终,梁金山在腊戊的帮海银厂当了矿工,开始了他的银矿工人生涯。

一天,梁金山发现火炉因长期不检修,有的耐火砖已经烧坏,他建议停工检修,可是工头却漠然视之,果然,不几天炼银炉里的耐火砖断裂走火,滚滚浓烟遮没了整座炼银炉,若不及时抢修,不仅这炉银子要报废,而且炼银炉有坍塌危及工人生命的危险,紧要关头,梁金山将棉被浸湿顶在头上,胁下夹起几块耐火砖,数次冒死冲进熊熊烈焰炽烈的炉膛去抢修。

炉膛修好之时,他也被火烧伤,倒在火炉门外。

"好样的,几百度高温他都不怕。

"这时总管和美国督办恰好来此检查工作,他们对梁金山大为赞赏,请他接任工头一职。

梁金山虽然不识字,但他刻苦好学,担任工头期间,从勘探矿源、选矿、洗矿直到冶炼的整个过程,以及机械性能,他都了如指掌。

1903年,23岁的梁金山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冶炼技术,而且有了一定的财力,于是在腊戍南渡与英方合资开办银厂。

他一边率印、缅、华工修筑厂区的铁路和公路,一边以马帮驮运,从事滇缅之间的商业贸易。

梁金山辛勤经营3年,铁路和公路先后建成,银厂正式投产,月产白银30余万两,大获其利。

1916年,梁金山32岁,南渡银厂购回英制新式机械扩大生产后,月产白银激增到1200余万两。

梁金山成为缅甸华侨中的巨富。

加上梁金山性格豪爽;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称誉,遂成为缅甸很有声望的华工领袖。

一天梁金山抱病照例到工地探查,他从矿洞顶棚籁籁淌下的土块,觉察到矿洞崩塌的先兆。

于是,他不顾英方督办对他"以故意煽动矿工罢工"的指责和阻挠,毅然撤出3000余名矿工,从而避免了一场井毁人亡的巨大惨剧。

此事惊动了英伦三岛。

当英国副首相奉女王之命,赶往现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以后,不禁拍着梁金山的肩膀,大加赞赏地说道:"梁先生有先见之明,不愧为人中俊杰,侨领楷模。

"
英国女王对梁金山的远见卓识十分佩服,亲自在白金汉宫召见这位华人实业家,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

"奖赏他蓝光熠熠的左轮手枪一对,崭新的猎枪一支,大银刀一把。

同时委任他为银厂总经理。

在怒江上修一座桥,这是梁金山青年时代就有的梦想。

当年修建惠通桥,估计需要费用30余万卢比,而龙陵县只拿得出10万左右,还有20万卢比要梁金山一人承担。

而当时老银厂增添设备,他的存款和股票大都支付出去了。

钱不到位怎么办?梁金山毅然将两个商号和一个公司降价出卖。

于是,他手中便有了现款。

先请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大桥,而后赶修腊戍至南坎的公路,又将建桥器材用火车由仰光运到腊戍,然后又用汽车将庞大的铁件、粗长的铜缆和重型机械运至南坎,再组织骡马硬拉强拽弄到怒江边的建桥工地。

梁金山全身心的投入,苦熬了3年,一座全长123米,宽6米的铜缆吊桥终于建成了。

当年,由于没有汽车道,这座西式吊桥仍是为古老的骡马运输设计的。

负重的驮马,一次仅能过7匹(约重两吨),多一匹都不行。

抗日时期,滇缅公路修到桥头。

为了能过汽车,人们又对桥增多和加粗了钢索和吊杆,桥的负重也由2吨升为10吨。

抗日战争时期,身为缅甸华侨总会会长的梁金山先后捐白银9000两,汽车80辆和一架飞机,以助抗战。

当时国民党中央派给云南全省的救国公债,梁金山一人就认购了总额的一半。

1942年3月,日军大举南侵,缅甸告急,梁金山无偿动用自己金光公司的120辆卡车,昼夜抢运积压在仰光的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

当人缅中国远征军连连失利时,日军也知道梁金山积极抗日,又是华侨领袖实业家,把他列为捕获对象,妄图利用他的声望和资产征服缅甸,进攻云南。

于是,梁金山只能收拾细软,抛弃了他在缅甸辛苦经营了几十年的全部家产,星夜兼程回到祖国的怀抱。

梁金山回国定居时已58岁,那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1942年,日军进犯西南边边陲。

5月5日,日军先头部队混人我北撤的车辆之间,妄图偷越惠通桥,千钧一发之际,守桥工兵立即炸毁惠通桥。

后续赶到的大批日军不得不改用橡皮艇渡怒江。

危急关头,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三十六师先头部队乘汽车从样云赶到东岸,在空军的配合下,经3昼夜的激战,渡江日军大部被歼,其余逃回西岸,从此敌我形成隔江对峙局面长达2年,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也暂告中断。

听到惠通桥炸断的消息,梁金山老泪纵横,但他深明大义,说:"现在不得已炸断了,我相信,抗战胜利,惠通桥是要修复的。

"1944年,随着滇西大反攻的胜利,惠通桥果然重新修复,它与滇缅公路一道,共同担负起抗战运输大动脉的重任。

或许早年赶马的艰辛,在梁金山心中留下深刻记忆,他的一生都与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以极大的热情为修筑保腾公路而奔波。

这条连结保山到腾冲,全长156公里的公路,须经过酷热烟瘴的怒江和龙江河谷,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高黎贡山。

梁金山顶烈日、冒霜雪、风餐露宿,以古稀之年操劳奔波在这条险恶艰苦的线路上。

保腾公路于1953年4月全线竣工。

公元1977年,梁金山与惠通桥写完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这年8月,93岁的梁金山在他的家乡--保山蒲缥方家寨去世。

同年,光荣的惠通桥也宣告退役。

因为在它的一侧,一座新建的钢骨水泥大桥已横跨于怒江之上。

梁金山走了,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惠通桥也成为文物。

可人们还总想着那桥。

今天,当你驱车踏上滇缅公路,行驶在横跨怒江的这座1977年新建的"红旗桥"上时,总有人会告诉你,这,便是"惠通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