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七周学校安全教育教案

第七周学校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交通安全知识2. 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交通安全知识2.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交通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我们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知识a. 遵守交通信号灯b. 穿越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c. 行人过马路时要左右看,确保安全d. 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e. 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2. 实际案例分析a. 教师展示一些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

b. 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条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展示自己的创意。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交通安全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二、教学内容1.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a. 火灾逃生1. 保持冷静,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2.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吸入。

3. 低姿态逃生,避免烟雾窒息。

b. 遇到陌生人搭讪1. 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2. 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

3. 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2. 实际案例分析a. 教师展示一些突发事件案例,让学生了解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

b. 学生讨论如何应对类似事件。

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突发事件应对模拟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方法。

中班第七周周计划

中班第七周周计划

中班第七周周计划
本周是中班的第七周,孩子们已经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接受。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继
续围绕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教学,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
作意识,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周,我们将围绕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展开教学。

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欲望,引导
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同时,我们将注重培养
孩子们的听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本周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对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
手工制作、搭积木、涂鸦等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动脑,培养他们的
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引导孩子们在动手
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社交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社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周,我们将通
过各种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学
会照顾自己,尊重他人。

总结。

在本周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培养他们的
综合能力和素质。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希望家长们能够和我们一起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
成长,让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收获快乐和收获成长。

小班教案第七周计划

小班教案第七周计划

小班教案第七周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周的教学内容基于幼儿教育教材《快乐成长》的第七章“美丽的自然”,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了解天气变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自然知识,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天气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植物、动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实物、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植物、天气,让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让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和回答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动物或天气现象。

4. 知识讲解与互动(10分钟)教师针对幼儿的画作,讲解相关的自然知识,引导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5. 游戏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大自然找找看”的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与自然相关的物品。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的自然2. 内容:常见的植物:花草、树木等常见的动物:小鸟、昆虫等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大自然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心中的大自然,包括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

2.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的自然物品答案: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自然物品,如植物、动物等,并进行简单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实地观察,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初中体育 第七周《投掷:助跑投掷垒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体育 第七周《投掷:助跑投掷垒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具的准备
20个垒球
课的顺序
时间分动
教具
活跃情绪
激发兴趣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
2、广播操。
3、专项准备活动。
1、教师语 言要清晰。
2、教 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讲解队列练习的要求。
2、指导学生进行无球的模仿练习;
3、安排学生分组,提醒投与捡的信号,强调安全;
4、开始练习,中途纠正错误。
1、学生认真听讲,仔细比较;
2、认真进行模仿练习,不懂就问;
3、清楚投与捡的信号;
4、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
课的顺序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学法与 要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具
育心强体
增智促技
二、小结;
三、下课
1、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精神饱满。
2、下课。
预计心率
强度:中
心率:130(±5)次/min
密度:40%
课后记载
学生上课积极,活动练习投入,因此课堂效果良好。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关查。
3、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
4、学生充分活动各关节。
育心强体
增智促技
一、投掷:助跑投掷垒球;
重点:改进投掷交叉步动作,做到动作连贯、协调;
难点:助跑与用力的连贯性;
组织:四列横 队迎面而立
1、教师讲解、示范助跑投掷垒球与上步投掷垒球的区别;
二、游戏:截住空中球。
组织:组成若干圆圈

五 年级上册 语文 备课教案(第七周)

五 年级上册 语文 备课教案(第七周)
钟山镇白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总第课时
课题
11新型玻璃
周课时数
6
备课人
邓先
执教人
邓先
第七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六、当堂训练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二、播放课件
1、观看课件中服务员的表现。
2、评一评,夸一夸。
三、分小组活动
1、选好各成员的角色、任务。
2、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要求。
注意:
(1)介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3)认真听介绍并提出疑问。
(4)耐心而有礼貌地解答顾客的提问。
(5)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画出课文在介绍五种新型玻璃时所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汇报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说说介绍五种新型玻璃时所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10.板书出示生字:你觉得哪些生字朋友的样子最难 记?大家一起想办法记住它。(重点讨论“熟”“街” “甜”“温”“尝”的识记)
11.它们摘掉拼音帽和大家见面,你们还能认出它们 来吗?(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
1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语全班读。
二、写字
2.师生互动猜词游戏,考查字词识记效果。
四、拓展总结
1.过渡:我们送一个绿绿的太阳给夏天,送一个金 黄的太阳给秋天,我们把美好的心愿送给每个季节。老 师也有一个心愿,送你们一个快乐太阳,希望同学们每 天都快快乐乐。
2.我想,你们也有很多心愿吧!那就说说你想画个什 么太阳送给谁,或是把太阳送到什么地方。(生交流心 愿,师发给一颗小小的心表示鼓励)
1.读“园”“因”“为”“脸”“阳”“光”6 个 字。
2.重点指导“为”和“光”的笔顺,注意“园”和 “因”是写完里面再封口。
3.写之前你觉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老师可以范 写“园”和“脸”,提醒学生“方框儿”不能写得太大, “脸”的月字旁要写得瘦一点。
4.学生描红,练写。
5.抽取学生作品展示,进行评议。
铺垫设伏——自主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展示交流——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教后反思


1 / 28
一年级第七周语文教案
教与学过程设计
备注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圈生字,认读字音。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娃 娃”。它们藏在课文里了,同桌的孩子比一比,看看谁 先把它们圈出来,然后练习读准字音。 3.板书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教全班读。 4.把自己认为难读的词语多读两遍。 5.分组抽读词语,看哪个小组的孩子读得最好。 6.齐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7.生字会读了,课文能读吗?同桌的孩子读给对方 听一听,互相评一评。 8.老师在投影仪上画出课文中的长句子,请学生多 读两遍。 9.全班齐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第7周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7周教案

语文教案
二年级第七周教案(10.18—10.22)整理人张艳鹏
一、周学习内容:课文《我有一盒彩笔》、《王冕学画》
二、周学习重难点:
1.生字:认识31个二类字,会写16个字。

积累两个新部首,掌
握多音字“藏、爪”的用法。

2.积累:读背古诗《惠崇〈春江晓景〉》,自读成语故事《画龙
点睛》。

3.作文:学写留言条。

三、周学科融合:让学生开始课外搜集资料,继续培养学生的
写话能力。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继续
熟练学记生字。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美术
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四、周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朗读这样琅琅上口的儿歌,成语故事。

而且这首儿歌中富有童趣的想象力,也是孩子们所喜欢的。

六年级上语文写字教案第七周呼应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写字教案第七周呼应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写字教案第七周呼应教案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呼应”;
2使学生明白怎样呼应;
3使学生会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呼应
2激发兴趣
什么叫呼应呢?为什么要呼应?
二新授
(一)什么叫呼应
1书写汉字时,要求笔画与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在写下一笔时,需和上一和有连续的运笔动作,这种方法叫呼应。

2出示带有呼应关系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什么叫呼应。

3根据例字讲解:
前一笔的收笔和后一笔的起笔为一呼应。

除运笔的方向外,笔画的位置也是呼应的重要内容。

4让学生琢磨一下例字有哪些笔画呼应。

(二)怎样呼应
1出示例字“小”
2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小”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小“字的竖钩和左点是一呼应,左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3出示“心”字
4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心”是怎样呼应的?
全班交流:
“心”字的左点和卧钩是一呼应,卧钩和中点是一呼应,中点和右点又是一呼应。

(三)呼应关系明显的字
通过“九”和“源”体会笔画的呼应关系。

(四)笔画未能呼应的字
这些字哪些笔画没有呼应?可以怎样处理?
三练习
写一写
练习书写心、源、九等字,体会笔画呼应的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读议法
课前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听老师介绍。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熟读课文,将课文分为三段。
板书课题:凡卡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
读议法
课前
准备
1、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资料。
2、朗读课文的录音磁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第四单元课题:15.凡卡课时:第一课时
内容
15.凡卡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想一想,你想说什么呢?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第四单元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时:第二课时
内容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教育
1.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和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情感教育
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重难点
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方法
读议法
课前
准备
词语卡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第四单元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时:第一课时
内容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教育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
读议法
课前
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学生介绍安徒生的生平资料。
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小组合作讨论,互相纠正补充。
认真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处境。
精读课文,读出感受。
听录音朗读。
思考并回答: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课后反思:教学这篇课文,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单元课题:15.凡卡课时:第二课时
内容
15.凡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