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1

合集下载

国学第一课

国学第一课

• 何谓智? • 智者,知道日常的 东西也。把平时生 活中的东西琢磨透 了,就叫智。 • 观一叶而知秋,道 不远人即为此。
• 信者,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 验技能均靠言传身 教。那时的人纯真 朴素,没有那么多 花花肠子,故而真 实可靠。
国 学
导 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奥妙无穷,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 着从封建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 炎黄子孙,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 雄和政治精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 支柱。并以卓异的风格,独特的魅力, 风靡全世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 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
1,什么是国学
儒家“五常”
• 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 “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 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 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 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 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 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 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 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 一点。在别人有难时 出手出头,能舍,帮 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 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 是非,在人家需要时, 及时出手,帮人家一 两下,即为义。
• 何谓礼? •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 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 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 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 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 在于曲。
2、继承国学的意义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 (宋)张载 •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 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 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 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章太炎) • “全盘西化”论者关注的是民族政权的存亡, “国学立本”论者更看重的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存 亡。 • “国学”高扬人类至善至美的人格典范,以千年 的历史证实其创造永久和平的基本素质,确定着 人类健康的发展方向。

国学文化 基础知识

国学文化 基础知识

国学文化基础知识
“国学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与道德观念,它是中华
文化的核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学复兴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学习国学文化,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然而,要深入学习国学文化,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下面,我将分步骤阐述这些基础知识。

一、国学的概念和历史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文学、语言、
历史、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

国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二、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论语》、《孟子》等。

这些经典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人们学习中华文
化的重要途径。

三、国学文化的精髓
国学文化的精髓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重要思想和观念,
如天人合一、以德治国、知行合一等。

这些观念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
个时期,对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四、国学的应用
国学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文化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和个人
发展中。

总之,学习国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
要一步。

只有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国学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册国学 (1)

第一册国学 (1)

国学经典朗读丛书第一册清徐县实验小学2015.9第一册目录一、古诗篇1.江南汉乐府2.敕勒歌北朝民歌3.咏鹅骆宾王4.风李峤5.咏柳贺知章6.凉州词王之涣7.登鹳鹊楼王之涣8.春晓孟浩然1.江南☆9.湛露(节选)《诗经小雅》☆10.蓼莪(节选)《诗经小雅》☆11.诗王梵志☆12. 蝉虞世南☆13.暮春即事叶采☆14.劝学(节选)孟郊☆15.神情诗顾恺之☆16.月夜忆舍弟杜甫二、古文篇1.放风筝☆2.乡村☆3.芦花☆4.荷5.菊☆6.雨7.雪8.日月星☆9.日时☆10.孔融让梨11.勿贪多☆12.文彦博树洞取球☆13.岁寒三友14.乡人15.诚实童子16.敬老一、古诗篇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湛露(节选)《诗经小雅》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10.蓼莪(节选)《诗经小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11.诗(唐)王梵志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12.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3.暮春即事(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4.劝学(节选)(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小学生国学1-离骚(节选)

小学生国学1-离骚(节选)

小学生国学1离骚(节选)离骚(名句摘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道路充满了艰辛。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注释:民生:万民的生存。

艰:难。

悔:怨恨漫漫:路遥远的样子。

修远:长远。

讲解: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屈原绝对是个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

他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创造了崭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这种以楚国民歌为基础、长于抒情与铺陈的诗歌形式,因其代表作品《离骚》的影响被称为“骚体”,后人将它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而诗人们又有一个新的称号“骚人”。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很多人习以为常地认为他姓“屈”名“原”。

其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屈原本姓“芈”(mĬ),“屈”为氏,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

《史记·屈原列传》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说明屈原是与楚王同姓的王室贵族。

楚王为芈姓熊氏,而屈原则同姓不同氏,为芈姓屈氏。

由于先秦时期姓氏还是分开的,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人们更习惯叫他屈原而不叫芈原。

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因此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当时正值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屈原对内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富足强盛,实力雄厚,威震诸侯。

于是秦国派出诡计多端、老谋深算的纵横家张仪,设离间计,贿赂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排挤、陷害屈原。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自己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最终死在异国他乡。

国学知识试题_1

国学知识试题_1

国学知识试题国学知识试题【文学类】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月亮B 、姻缘答案:A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贺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答案:C3.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答案:C4.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适宜的是: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答案:A5. 以下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答案:D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以下哪句话最相似?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答案:B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孟子》B、《庄子》答案:A8.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A、李贺B、李商隐答案:B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答案:A10.“水”字属于以下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象形字 B 、表意字答案:A11.如今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A、文章B、画作C、乐曲答案:C12.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桃花扇》 B 、《长生殿》 C、《牡丹亭》四D、《南柯梦》答案:B1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答案:D14.“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A、齐桓公B、蔡桓公答案:B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A、杜甫B、李白答案:B16.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答案:B1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答案:B18.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根底是: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答案:A19.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 B 、望梅止渴答案:B20.成语“白驹过隙”比喻:A、速度飞快B、光阴飞逝答案:B2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答案:B22.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C、玉玺答案:C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表达出:A、疑心精神B、辩证法思想答案:B2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A、李白B、杜甫答案:B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学低年级国学启蒙第一讲

小学低年级国学启蒙第一讲

我们再来跟着动画片学一学吧!
欢迎你!
感受、学习 我们伟大祖国的 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歌
伟大祖国了不起,历史悠久有奇迹。 诸子百家文璀璨,先贤智者思广远。 我是中华接班人,学好国学是心愿。 知书懂礼有遍 其意自见 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靠上山砍柴为 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 书学习,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日久,他的知识很 渊博,并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他。董遇的名声 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学习的窍门。他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人家说:‚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 说:‚学习要利用‘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 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才恍然大悟, 原来董遇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的学习,才来提高自己水平的。
你会读吗? 我们先来跟着动画片学一学吧!
孟母断机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 跑回家里。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 突然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子很 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 要一寸寸地织,才能织成。但如果把梭子折断 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吧?你的学业 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什么时候 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 恍然大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我们开始学习吧!
先来学习《三字经》
《三字经》是古时候教育小学童们 生活规范和道德品质的书。正好适合同 学们这样的小朋友们学习。
《三字经》第一讲“人之初”
人之初 昔孟母 养不教 玉不琢 香九龄 首孝悌 三才者 性本善 择邻处 父之过 不成器 能温席 次见闻 天地人 性相近 子不学 教不严 人不学 孝于亲 知某数 三光者 习相远 断机杼 师之惰 不知义 所当执 识某文 日月星 苟不教 窦燕山 子不学 为人子 融四岁 一而十 三纲者 性乃迁 有义方 非所宜 方少时 能让梨 十而百 君臣义 教之道 教五子 幼不学 亲师友 弟于长 百而千 父子亲 贵以专 名俱扬 老何为 习礼仪 宜先知 千而万 夫妇顺

1国学第1课始皇出游

1国学第1课始皇出游

秦始皇的故事和传说 交流会
焚书坑儒:指"焚诗书,坑术士",西汉之后称
"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 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
焚书坑儒并不是真的坑儒。 焚书坑儒的导火索,是因为始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但又怕被毒 杀,给他进献药丸的术士都必须同时做两颗药丸,专门有几个 试药的侍从试药。待一个月后如果没有什么异状,才服下药丸。 然后,某一天,试药的某个侍从,暴毙。 现代研究已经证明,古代炼丹术里含有的汞、矾等物质,是重 金属,对人体了有剧毒,积累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副作用。但 当时无人知道丹药从根本上就有毒。也无从查证到底那名试药 侍从是吃了谁做的丹药而死,再加之查出侯生、卢生等人贪赃 枉法,挥霍殆尽携款潜逃的事件,始皇帝决定杀掉有关的术士。 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骗取科研经费,带不了违法者四百六十 三人,人人证据确凿,其罪当诛,逐一斩首。只有这么一次坑 儒事件,准确的说实际上是坑术事件。在《史记》里,司马迁 也认为是坑术士,后世以讹传讹,添油加醋,才变成了坑杀无 数书生。
小结: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 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 大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 帝,功绩不可泯灭。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将影响较大的几项 罗列如下: ⒈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 ⒉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 千年之久; 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⒋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 ⒌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 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 烧秦都造成的; ⒍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 版图; ⒎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⒏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⒐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中国传统国学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国学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国学基础知识中国传统国学基础知识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和优秀传统思想的精髓,是我们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们分步骤来详细阐述一下中国传统国学基础知识。

第一步:明确国学的定义和内涵国学是指以古代文化经典和古代文人学者的研究和思想成果为基础,总结出来的有中国特色、具有中国古典文化传统气息的一门学问。

它包括了诸如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教经典、史书、文集以及各种文学作品等领域,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学问。

第二步:了解国学的发展历程国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汉朝到唐朝,这个时期的国学主要以《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为主,形成了儒家经学的体系。

第二个阶段是从宋朝到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学则更加丰富多彩,包括了儒家经学、道家思想、佛教经典以及文学作品等,成为了中国文化独有的一部分。

第三步:认识国学的核心思想国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分别是“仁爱、道德、儒学、诗词、书画”。

其中,“仁爱”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协助;“道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们应该追求道德的高度和品质;“儒学”则是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包括了孔子、孟子、荀子等经典和思想;“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强调语言的优美和文学的艺术;“书画”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线条的流畅和意境的深远。

第四步:掌握国学的学习方法国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读书、讲学、问答”。

其中,“读书”是指通过阅读经典,了解其中的思想和精髓;“讲学”则是通过听讲座、课程等方式,学习国学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问答”则是通过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和探讨,深化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国学基础知识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传承。

通过了解国学的定义和内涵、国学的发展历程、国学的核心思想以及国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国学的精髓,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国学基础
任课教师:周建昌
题目:浅谈孔子及其“仁”“礼”思想
学号:BUS09103
姓名:林川丁
年级:09级
专业:工商管理
提交日期:2013年4月8日评语:
1.论文?论文(+10)读后感(-10)
2.结构规范?题目(+2)内容提要(+3)关键词(+2)参考资料(+3)3.层次分明?大标题(+2)小标题(+2)段落(+2)分论(+2)总结(+2)4.论证得当?混乱(0)自圆其说(+5)有理有据(+5)
5.字数?1500字以上(10)字数不足(-10)
6.引文出处?标注清楚(10)无标注(-5)
7.原创性问题?原创(+10)抄袭(-10)大量引用(-5)
成绩:评卷人:
浅谈孔子及其“仁”“礼”思想
【摘要】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

他的伦理道德规范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他一生从事教育授业,传道等。

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的思想以礼仁为核,以和为贵。

接下来我们对孔子及他的“仁”“礼”思想进行讨论。

关键词:孔子儒家礼仁
一、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
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引用于百度百科】
二、孔子的“仁”“礼”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主要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包括众多在内的规范体系【引用于百度文库---孔子】。

他十分重视道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统治,他创立了统一的以”仁”为纲的完整的伦理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影响了他身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对于民族心理、民族风俗的形成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仁礼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点,也是儒家世代传承的理论基础。

(一)“仁”的思想
在现在社会中,孔子“仁”的思想影响很大,首先仁要求我们要自身的全面修炼及协调发展。

不仅要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加强道德素养的修炼、理想人格及社会终极关怀的感悟。

这也是现代的人在这社会上生存的基本需要。

而“爱人”正是孔子“仁”思想的重要内容。

以我的理解,在当今社会中“爱人”理解为要爱要关怀你身边的人,不仅是你的家人,身边的朋友同事等都具备。

孔子在教育学生时也提出:“泛爱众,而亲仁”【百度百科】。

其中“泛爱众”即广泛地爱大众,也就是前文说的博爱;“而亲仁”是指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句可以看出不仅要关爱自己的家人,还要爱朋友,爱他人,并且要注意与周围优秀、仁德的人加强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更好的发展。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了,为的只是自己更好地生存。

这种事件不仅在对外人方面就算对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兄弟,也出现了很多自相残杀的事例。

所以孔子“仁”的思想要加大普及,要更加的深入人心。

(二)“礼”的思想
“礼”是中国人重视的思想道德,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而孔子所提出的礼是广义的礼,在社会关系中他将礼与道德相等同起来。

把礼当作约束人在社会上各种行为的准则以及道德标准。

他要求人们的各种行为都要按照礼来进行,事事要符合礼的标准和要求【百度文库---孔子思想】。

其实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道德的约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所不断完善的,而人们的行为也越来越按照道德进行规范。

在这一点上是与孔子的礼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我个人始终认为,应该把道德中的精华提纳出来,其重要性要与法律所等同,对老百姓不断的进行道德教育,毕竟道德对人的约束在前,法律对人的惩罚在后。

不过在孔子关于社会关系的礼思想中似乎有点刻板,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在条条框框中来做,基本上毫无变通的可能,这一点是很难被接受的,而且也是容易束缚人民的思想与创造性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在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比如他要求
人们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

三、结论
无论如何我认为孔子仁礼思想的提出对于中国的政治、道德发展还是推动作用为多。

其思想中的精华正在一代代传承着,不断的融入我们整个民族灵魂中。

我们也要加大孔子核心思想“仁”“礼”的普及,使它更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孔子
2.百度文库----孔子
3.百度文库----孔子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