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集部之学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诗藏·花部农谭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诗藏:花部农谭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花部农谭》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花部农谭字数:4142 花部农谭 清 焦循 梨园共尚吴音。
“花部”者,其曲文俚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
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覩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
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
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
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自西蜀魏三儿倡为淫哇鄙谑之词,市井中如樊八,郝天秀之辈,转相效法,染及乡隅。
近年渐反于旧。
余特喜之,每携老妇、幼孙,乘驾小舟,沿湖观阅。
天既炎暑,田事余闲,群坐柳阴豆棚之下,侈谭故事,多不出花部所演,余因略为解说,莫不鼓掌解颐。
有村夫子者笔之于册,用以示余。
余曰:“此农谭耳,不足以辱大雅之目。
”为芟之,存数则云尔。
嘉庆己卯六月十八日立秋,雕菰楼主人记。
花部所演有《铁邱坟》者,一名《打金冠》,为薛刚打杀伪太子,夷其三族,逮其兄薛猛于阳河诛之。
伪太子者,武氏私幸薛怀义所生,所为驴头太子者也。
徐绩闵薛氏之鬼馁而,乃自以其子易薛之子而抚育之。
其《观画》一出,竟生吞《八义记》。
乃《八义》之程婴,本诸太史公之《晋世家》,婴乃赵氏家臣,以己子易赵子,见其忠于所事;若绩于薛氏,既非故主,亦非深交,而公然以己之子易薛之子,在己大为不仁,于薛亦不足为义,岂非无稽之至者哉!而何苦为之?及细究其故,则妙味无穷,有非《八义记》所能及者。
《观画》之后,薛氏子去之韩山,起义师,直入长安讨武氏。
韩山者,邗上也,即徐敬业起兵之事也。
国学的基本常识
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 时期。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 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 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 部 章太炎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学本意和宗旨
虞之上庠,夏之东序,殷之瞽宗,周之辟雍,汉后之太学, 隋后之国子监,皆为国学。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 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掀起遂至今, 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 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 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 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六艺指:礼、乐、射、御、 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 “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 “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 “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 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 明史 《蒙求》 《五字鉴》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 《名贤集》 《神童诗》 《弟子规》 《弟子职》 《童蒙训》 《四字经》 《童子礼》 《小儿语》 《千家诗》
《声律启蒙》 《增广贤文》 《幼学求源》 《提纲释义》 《龙文鞭影》 《训蒙骈句》 《金璧故事》 《历代蒙求》 《蒙学课本》 《续小儿语》 《社学要略》 《经学启蒙》 《颜氏家训》 《笠翁对韵》 《格言联璧》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诗藏·诗式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诗藏:诗式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诗式》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诗式字数:5612 诗式 [唐]皎然 目录 卷一 序 明势 明作用 明四声 诗有四不 诗有四深 诗有二要 诗有二废 诗有四离 诗有六迷 诗有七至 诗有七德 诗有五格 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 邺中集 文章宗旨 用事 语似用事义非用事 取境 重意诗例 跌宕格二品 越俗 骇俗 淈没格一品 淡俗 调笑格一品 戏俗 对句不对句 三不同:语、意、势 偷语诗例 偷意诗例 偷势诗例 品藻 百叶芙蓉菡萏照水例 龙行虎步气逸情高例 寒松病枝风摆半折例 辩体有一十九字 中序 ‘团扇'二篇 不用事第一格 王仲宣《七哀》 卷二 作用事第二格 三良诗 ‘西北有浮云' ‘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 律诗 卷三 论卢藏用《陈子昂诗序》 直用事第三格 卷四 齐梁诗 有事无事第四格 卷五 复古通变体 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格 立意总评 逸文 参考资料 卷一 序 夫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
虽非圣功,妙均于圣。
彼天地日月,元化之渊奥,鬼神之微冥,精思一搜,万象不能藏其巧。
其作用也,放意须险,定句须离,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授[1]。
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可以意冥,难以言状,非作者不能知也。
洎西汉以来,文体四变,将恐风雅寖泯,辄欲商较以正其源。
今从两汉已降,至于我唐,名篇丽句,凡若干人,命曰《试式》,使无天机者坐致天机。
若君子见之[2],庶几有益于诗教矣[3]。
明势 高手述作,如登荆[4]、巫,觌三湘、鄢、郢山川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
文体开阖作用之势。
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腾势飞,合沓相属。
奇势在工。
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5]。
国学源流之经史子集概要
02 经部——儒家经典
《易经》
易学之源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包 含了古代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 方面的知识,被誉为“群经之首”。
阴阳五行
卦爻辞
《易经》通过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 爻的卦爻辞,揭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 的变化规律。
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对后世哲学、 医学、占卜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道法自然” ,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然与人的和 谐统一。
庄子
继承并发展老子思想,提出“逍遥游 ”的人生境界,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墨家等其他学派
法家
以管仲、商鞅等为代表,主张以 法治国,强化中央集权,提倡功 利主义。
墨家
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 “非攻”,倡导节用、节葬等实 用主义思想。
历代散文名篇欣赏
先秦散文
先秦时期是中国散文的萌芽和奠基时期,代表作 品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 散文和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时期之一,出现 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杰出的散文家,他们的作品 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元曲和明清小说
元曲
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牌为基本单位进行创作,因此 统称为元曲。元曲的代表作品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其中,明代四大奇书《三国 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清代的两部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尤为著 名。
D
04 子部——诸子百家思想
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别集·半轩集
人繄百行惟孝其首由本而枝实在父母古先圣哲遗轨可遵妫汭有虞允 也斯人顽嚚处尊傲复在下揆以恒情孰可堪者是则不然尽我当为已或有亏 曷知亲非暨不格奸克谐兹效振古而今独为大孝希圣者贤曰闵与曽胡知其 人孔孟攸称自时以还希贤是士代不乏人光于信史其尤可喜必舜之师母有 后先孝无等差汉包晋祥令闻庸着受虐愈谨被逐不去姑因二者以见其余勿 待枚举可征三隅天理民彛终古无息欲昧学明必由先式辞具我箴小子识之 载诵载思以淑尔斯
墨芙蓉赋
烟靡靡兮朝隂水渺渺兮夕深俨幽姿兮爰饰度秋镜兮初临既霜寒之解 拒复嵗月之能任噫胡然哉是岂服 丹而不化驻顔景兮于今也耶
画菜赋
膏雨云霁春阳载姸彼生物之欣荣繄嘉蓛其竞鲜碧冉冉兮云凑青遥遥 兮雾连苞翠葆以萌土色緑房而贮烟含素英之璀璨茁頳芽之曲拳或蝥虎兮 罥丝亦蝓牛兮画涎盈暮撷之倾筐登晨餐之窳盘畴何摅夫妙思貌兹形而与 传羗豪缣之假质乃神聚而天全虽学圃之细微非哲人之所贤茍防是而有为 吾胡为而舍旃噫吁 夭夭者华妍媸孰加伊秀则丽伊实如何玩斯图而永嘅 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半轩集》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半轩集
字数:5547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 半轩集目录 别集类五【明】 巻一 赋 箴 颂 辞 辩 喻 拟 赞 巻二 铭 论 防题 书
别知赋
天苍苍其正色兮曽何有乎晦明惟 云之阂阏兮斯下睇之瞢瞢矧大块 以噫然兮野马羣骧而上征日月忽其从缩兮五纬纷其错经世棼纶以纬繣兮 物相乗而相搤叶蓊蓊以于堂兮萧蔓蔓而为薄蕙华亟敛其滋兮桂恐偕零于 飞藿大濩寥寥而絶奏兮又安用乎竾簧丑九苞为愧徳兮翚何所售其文章嗟 亹亹之弗喻兮竞杼情而擅长汨霜霰之交披兮乃掣肘之巨芳与其忳忳而复 寤兮宁先几以遁藏且事有殊而不异兮物有微而可则也隐所以完夫豹兮屈 所以伸夫蠖也此予之黙黙以静俟兮自以信之非惑也纷总总以为执坠兮独 大人之贞得也予始洁修之是慕兮荃不拒兮以不贤谓需卓卓之行方兮仍逐 逐而智圆游义涂以容与兮处仁居而泰然懿兹言之摖道兮顾行之而不违谅 安时以徳耀兮抱其全而弗亏甫切偲之是赖兮倐告予以别故驷飞鸣而骖骖 兮指东南而遐骛鹄防防而孤跱兮鹤徘徊以鸣悲恍予志之若失兮惄予心之 不夷心不夷兮奈何怅临风兮浩歌歌曰山川莽苍兮长路漫漫凄其雨风兮凝 隂沍寒行则甚劳兮居孔安系夫人兮逺何旃吁嗟乎往不我将兮止不我然为 我遄归兮无淹岁年
经史子集子部课程概述
经史子集子部课程概述经史子集子部课程概述1. 介绍经史子集子部是中国古代的一门重要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经书、史书和子部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史子集子部的学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以及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经史子集子部课程进行概述,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经部2.1 经部的概念和分类经部是指包含经书的部分,分为四类:经、史、子、集。
经部主要是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论语》等。
这些经书不仅记录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和社会道德观念,还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
2.2 经部的重要性经部的学习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经部的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文化,并推进社会发展。
3. 史部3.1 史部的概念和分类史部是指包含史书的部分,主要分为国别史和纪传体两类。
国别史是以年代为序,按照各国的历史事件和变迁进行记载,如《史记》、《汉书》等。
纪传体是按照人物为主线,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显赫人物事迹,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3.2 史部的重要性史部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读史部的著作,我们可以探索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同时也能从历史人物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4. 子部4.1 子部的概念和分类子部是指儒家经典之外的其他重要著作,如诗、书、礼、乐、易等。
子部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学问的多个方面,如《诗经》记录了古代诗歌的创作和赏析,而《论语》则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4.2 子部的重要性子部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并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念。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教材。
该教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概说:这部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研究国学的基本方法。
2. 经部之学:经部之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经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学的类别和主要经典。
通过学习经部之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3. 史部之学:史部之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史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4. 子部之学:子部之学涵盖了除经史之外的各类学术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宋明等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 集部之学:集部之学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该部分介绍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集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
6. 校勘学及其方法:校勘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编辑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校勘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校勘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版本和校勘知识,掌握其编辑和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7. 注释学及其方法:注释学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注释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注释学,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
8. 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的学科。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诗藏·词说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诗藏:词说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词说》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词说字数:5259 词说蒋兆兰撰 ○自序 有清一代,词学屡变而益上。
中叶以还,鸿生叠起,辟门户之正,示轨辙之程。
逮乎晚清,词家极盛,大抵原本风雅,谨守止庵,导源碧山,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化之说为之。
虽功力有浅深,成就有大小,而宁晦无浅,宁涩无滑,宁生硬无甜熟,练字练句,迥不犹人,戛戛乎其难哉。
其间特出之英,主坛坫,广声气,宏奖借,妙裁成,在南则有复堂谭氏,在北则有半塘王氏,其提倡推衍之功,不可没也。
既自清命既讫,道丧文敝,二十年来,先民尽矣。
独有︹村、蕙风,喁于海上,乐则为天宝霓裳,忧则为殷遗麦秀,是可伤已。
乃今岁初秋,蕙风奄逝,吾道益孤。
犹幸承其风者,有吴君瞿安、王君饮鹤、陈君巢南诸子,大抵学有本原,足以守先而待後。
兆半无似,友教吴门。
诸生以老马识途,时时从问词法,兼求词话,奉为准则。
因念古人名著如词源、词旨及乐府指迷等作,未必浅深高下之皆宜。
而清代丛谈词话诸书,往往特标一义,以自取重。
诚恐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又虑近世学者根柢不具,则枝叶不荣。
故推本屈、宋、徐、庾之旨,甄别家数选本之精,阐述前贤时彦相承之统绪,撰为一书,名曰词说。
要使本末兼修,古今同化。
际兹斯文绝续之会,宁使後之人视吾说为骈枝,无令嗜学者恨前人不为传述也。
宜兴蒋兆兰。
○初学作词当从诗入手 初学作词当从诗入手,盖未有五七言不能成句,而能作长短句者也。
词中小令,收处贵含蓄,贵神远,与诗之七绝最近。
慢词贵铺叙,贵敷衍,贵波澜动荡,贵曲折离合,尤与歌行为近。
其他四五七议论偶句,则近於律诗。
是故能诗者。
是故能诗者,学词必事半功倍。
但使端其趣向,勿误歧途,一两年或三四年,用功为之,便成好手。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诗藏·诗学源流考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诗藏:诗学源流考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诗学源流考》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诗学源流考字数:4554 诗学源流考清鲁九皋 诗学源流考 新城鲁九皋山木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自春秋迄战国,又数百年,于是屈子兴于南服,作为《离骚》、《九歌》、《九章》之属,以上继《风》、《雅》、《颂》之音,其徒宋玉之徒和之,号为《楚词》。
遭秦灭学,旋废其业。
汉兴,《大风》、《秋风》之作,振起于上,于是小山《招隐》之词,《惜誓》、《九谏》、《九怀》、《九叹》之什,羣然并作,王逸审定其旨,并列《骚》学。
而司马相如、扬雄又沿其流,作《子虚》、《上林》、《羽猎》、《长杨》诸赋;东都班固、张衡继之,而《两都》、《两京》等赋出焉。
要其敷陈直叙,不失古人讽谏之意,故班固之《两都赋序》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自时厥后,赋学渐棼,沿及梁、陈、隋、唐,又有古赋、律赋之别,而赋遂与《诗》、《骚》不相比附矣。
五言之兴,或云始于苏、李与《十九首》。
梁昭明太子选《十九首》,系以无名氏。
徐陵《玉台集》,分其中六章为枚乘作。
刘勰《文心雕龙》则云:“孤竹一篇,傅毅之词。
”是《十九首》中,东西两都,并有其人,而枚乘在陵、武之前,又不得云始于苏、李也。
大抵汉之五言,其意委曲详尽,其词抑扬宛转,工于比兴,切近事情,犹有十五《国风》之遗焉。
然自唐山夫人有《安世房中歌》,而武帝立乐府采诗,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风》、《雅》、《颂》之音已备。
盖《房中歌》意拟《周南》,而义则取诸《文王之什》,是《大雅》之遗也。
《郊祀十九章》学《颂》,《铙歌十八曲》学《小雅》,其余《相和曲》、《清调》、《平调》、《瑟调》、《舞曲歌词》,《杂曲歌词》,皆《风》之遗也。
四部文献(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四部文献1、经部章太炎《国学概论》:“经者,编丝连缀之称。
”后用来指重要的典籍。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并非某家的专有名词,如《墨子》有《经》上下篇、《内经》则为医书。
把儒家典籍说成“经”的首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
”汉代六经次序发生变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
后乐经亡佚。
唐代有“九经”、“十二经”之说(《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上为九经)、《孝经》、《论语》、《尔雅》),宋代又加《孟子》成十三经,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十三经》长短不一,长的如《左传》,十九万六千多字,其次是《礼记》,有九万九千多字。
最短的是《孝经》,仅一千八百多字。
合计六十四万七千五百多字。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几部经典,流传到现在,已经二千多年,经学本身起了多次变化并产生了各种派别。
每一变化和派别,都或大或小地影响到文化的各个方面。
所以不了解经学和儒家派别,很难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今古文之争:今文经是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如《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诗》申培传,《书》伏生传等。
古文经是指用战国时文字即古文写成,如孔子宅壁中发现的《礼记》、《论语》、《孝经》等;今文经属官学,受朝廷支持;古文经属私学;今文派说经重微言大义,古文派文字训诂。
郑学与王学:郑指郑玄(康成),以古文经学为主,遍注群经,是历代经学集大成学者。
王指王肃,他注群经,不分今古文,兼融各家,曾伪造《孔子家语》。
西晋时王学压倒郑学,东晋时郑学压倒王学。
孔颖达“疏不破注”:唐太宗令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作为唐代官书,孔以疏不破注为原则。
学有所宗,不破旧注,不立新说。
折中南北各派经学,加以统一。
宋儒讲义理,清儒重考据。
国学常识“集部”包括哪些典籍
国学常识“集部”包括哪些典籍《四库全书》集部将其分为楚辞类、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共收历代作家总集、别集各种点校、集解本以及诗文评及计1282部,26757卷。
其中一些诗文评和笔记小说被收入子部的杂家和道家类别之中。
属于楚辞类有:王逸《楚辞章句》、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萧云从《离骚图》、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戴震《屈原赋二十五篇》、张诗《屈子贯》、方绩《屈子正音》、马其昶《屈赋微》等。
文学总集有:萧统《文选注》、冯惟呐《古诗纪》、沈德潜《古诗源》、王士祯《古诗选》、徐陵《玉台新咏》、郭茂倩《乐府诗集》、杜文澜《古谣谚》、韩元吉《古文苑》、孙星衍《续古文苑》、许敬宗《文馆词林》、李昉等《文苑英华》、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元结《箧中集》、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章《国秀集》、高仲武《中兴間气集》、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韦榖《才调集》、无名氏《搜玉小集》、姚铉《唐文粹》、郭麏《唐文粹补遗》、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元好问《唐诗鼓吹》、高棅《唐诗品汇》、胡震亨《唐音统签》、康熙四十六年御定《全唐诗》、清圣祖《古文渊鉴》、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王士祯《唐贤三昧集》、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陈沆《诗比兴笺》、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曾国藩《十八家诗钞》、乾隆三年御定《唐宋文醇》、乾隆十五年御定《唐宋诗醇》、吴之振等《宋诗钞》、杨亿《西昆酬唱集》、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北宋人编《圣宋文选》、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桑世昌《回文类聚》、魏齐贤、叶棻《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真德秀《文章正宗》、谢枋得《文章轨范》、陈仁子《文选补遗》、无名氏《三国文类》、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祝尧《古赋辨体》、傅习《元风雅》、高棅《唐诗品汇》、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王志坚《四六法海》、李兆洛《骈体文钞》、梅鼎祚《古乐苑》、《东汉文纪》、《两晋文纪》、《宋文纪》、《南齐文纪》、《梁文纪》、《陈文纪》、《北齐文纪》、《后周文纪》、《隋文纪》、《释文纪》、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陆时雍《古诗镜、唐诗镜》、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方回《瀛奎律髓》、王相《千家诗》、吕祖谦《宋文鉴》、庄仲方《南宋文苑》、陈起《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陈述《辽文汇》、元好问《中州集》、房祺《河汾诸老集》、郭元釬《全金诗》、张金吾《金文最》、顾嗣立《元诗选》、苏天爵《元文类》、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明诗纪事》、沈德潜《明诗别裁》、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程敏政《皇明文衡》、《新安文献志》、黄宗羲《明文海》、周亮工《赖古堂文选》、徐世昌《晚晴簃清诗汇》、陈衍《近代诗抄》、魏源《皇朝经世文编》、沈粹芬等《清文汇》、陈元龙《历代赋汇》、严可均《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胡震亨《全唐诗》、嘉庆十三年编《全唐文》、康熙四十五年编《佩文斋咏物诗选》、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康熙五十年编《全金诗》、李调元《全五代诗》、乾隆十二年官撰《皇清文颍》、姚鼐《古文辞类纂》、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陈焯《宋元诗会》、俞宪《盛明百家诗》、曾枣庄等《全宋文》、曾枣庄《宋文纪事》、傅璇琮等《全宋诗》。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1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拓展:国学简介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常识》国学简介: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
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代表作品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我们学习的四部,基本是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来,从而达到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目的。
先说经典子集的四部分类法。
经部“经” 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
“五经”指的是先秦时代《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五种儒家经典。
秦始皇焚书,除《周易》作为术数之书得以保留外,其余四种皆被焚毁。
汉儒凭自己的记忆将其恢复,将其定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五经之名正式确定下来。
唐代开科取士,其中“明经”科考试内容变为“九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
南宋以后又逐步拓展为十三部儒家经典,简称“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四库全书的“经部”共分十类,计695部,10214卷。
包括宋嘉佑三年章友直篆书的《宋二体石经》,《宋高宗石经》,唐文宗二年郑覃的《十二经》(无《孟子》),明嘉靖年间至善堂《九经》,明崇祯年间金蟠、葛鼐合刊的《十三经古注》,清嘉庆年间计树园《十一经》(无《论语》、《孟子》)等。
经部还包括历代学者为十三经所作的注疏本,如曹魏时代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的《周易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汉代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毛诗正义》,汉代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汉代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论语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经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等。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诗藏·三华集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诗藏:三华集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三华集》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三华集字数:5802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三华集目录 总集类 绿苔轩集六巻 种菊庵集四巻 锦树集八巻 【臣】等谨案三华集十八巻明无锡钱子正及弟子义侄仲益合刻诗也子正绿苔轩集六巻前有王达善序子义种菊庵集四巻前有洪武八年自序仲益锦树集八巻前有魏骥序三集初各自为书正统中仲益族子公善等始合而刻之其曰三华者盖以三者皆钱氏英华也按子正诗朱彞尊明诗综不载但附见其名于子义之下然二人出处始末均无可考独仲益以元末进士知华亭县后为翰林脩撰见于魏骥序中而明诗综载仲益永乐初以翰林编脩转周王府长史与骥序互有异同又称仲益诗格爽朗惜遗集罕传予从秦对岩购得亟录八首犹未尽其蕴云云然则彞尊仅见仲益遗集未见斯本也盖亦罕觏之笈矣乾隆四十五年七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三华集巻一 明 钱子正 撰 绿苔轩集一 古人之为诗非汲汲为欲传后而为之也或古今事物之臧否或风俗习尚之淳漓或卉木防鱼之细山林沼沚之幽凡触于目而动之于心自然发之于诗而托之于笔至或激扬振导而有益于学者之身闗于世教则人自相称道而争为之传矣夫岂尚乎意象之恍忽辞语之雕锼规模之绘饰哉吾观子正钱先生诗所谓不求传而自传者也昔先生虽以赀雄一郡惴惴寡言惟事经史闻人一善若出诸巳仁厚防节保而弗遗故其为诗不独挟飞霞簸明月怡然于万物之表而巳矣且闗于世教而有警于浇沴之俗焉若曰天性不可夺恩爱情乃使若曰片言大义重一笑黄金轻此皆卓然可见不为世之清浊而废徳者也呜呼先生之诗曷得而弗传耶譬犹梁之结绿固不求于贵也而自不能不贵丰之太阿固不求于彰也而自不能不彰天蓄至寳夫岂荒陬秽壤所得而湮灭哉先生之嗣叔达犹子仲益相与纂次成集俾予序之余托交于子侄之间承风接响者非一日矣姑述其槩而为之序且使后生晚学读先生诗而有所警惕焉洪武二十四年七月既望耐轩王达善序 七言律诗 饮仲毅侄家 采菱溪上雨初收与客重来忆旧防嵗月不知人事改湖山都是古今愁百年梦幻催华发万顷烟波愧白鸥此日阮家贤叔侄竹林犹似晋风流 灯花 一枝芳艳发长檠不假栽培火炼成上苑未谙春日暖深闺长怯晓天明闲敲棊局元无意懒剔银缸似有情见説谢娘眉怃日玉钗临镜拨残英 次陈思道话旧韵 当时日日醉江边花迳聨镳柳港船往事百端从别后重逢一笑似生前语连新旧停杯酒情到胷懐胜管弦独讶颍川门下士向来珠履可无贤 春雪 旧闻春雪不称瑞今嵗深春四白过颇讶违时憎凛冽亦知变失阳和巡檐树作真琼榦绕屋山为假玉坡莫怪向来羔酒客暮寒如许奈君何 闲居有感 日落悲笳吹客愁荒村颇觉久淹留曾无过客能回马时有牧童来问牛先垄逺瞻山北向归心常共水东流天涯稚子经年别何处西风拥敝裘 湖上有感 泽国风髙常日隂离居有客动乡心坐看急景催残腊直把穷愁伴苦吟天上故人书久絶枕中归梦路难寻武陵溪上漂零者谁致沧浪万里音 久客 朔风吹冷夜沉沉煨芋罏寒拥敝衾逺路未归为客梦闭门惯学坐禅心长抛骨肉天南北欲访交防事古今那得一樽浇垒块莫嗔华发苦相侵 客中初度 五十余龄一病身又逢残腊纪生辰去年座上杯行酒此日天涯泪满巾书问每题为客恨交防应悉未归贫遥知慈母占乌鹊防向儿童説逺人 感懐 弹铗归来卧草堂暂教清梦到羲皇过门却笑贫原宪裹饭谁寻病子桑万里独怜雕鹗健百年行复鬓毛苍天涯骨肉漂零尽不报平安字两行 又 未办三重屋上茅西风吹树欲倾巢无文不暇驱穷鬼有论方当广絶交骨肉巳成垂死计余年盍作等闲抛故人今雨无消息愁对寒葅荐晚庖 戏调仲珉 西浒溪边杨子宅主賔懐抱昔俱开賔从斟酌主自睡主不招呼賔复来即今耆旧那再得如此风流安在哉尽説郎君亦清快可曾携酒慰风埃 重经石塘【时荷花盛开】 何处放懐消百忧石塘桥畔可维舟荷香恰似临平路草色浑疑谢朓洲莫管鬓毛催老大但逢樽酒盍淹留恨无健笔题诗句辜负湖山此胜逰 孟明复归锡山 簪笏相承十世余西神重理旧枌榆山辉原抱昆冈玉川媚知还合浦珠丘垄再瞻诚孝本材华咸许应时须莫将小隠惊华发东阁方今要汉儒 牡丹 闻道开元始见夸当时红紫总输他郭駞解栽数十种野鹿曾啣第一花不独昔年称富贵只今凡卉让豪华洛人三月如狂客日醉姚家与魏家 得常徳子原炳书 有客起舵春江流寄来逺书消百忧开缄宻宻写何事问我栖栖应白头泪眼恰从秋后暗柔膓新结病中愁防时挂劒归湖上尔把耕犁我饭牛 徳润斋兄乱后还故里 向来踪迹寄吴门归梦应怜湖上村此日到乡双鬓改百年乔木防家存晓留太白明逾切毁剰灵光道益尊莫笑新吟苦迂阔对牀风雨要评论 喜雨 五月五日雨翻盆大堤倾泻溪流浑痴儿见骇作鼠伏老我避漏如防蹲何人把钓闲临水防处移秧迨满村独有悯农心最切欲瞻云汉拜天恩 萤火 林塘雨余芳草生乱萤兢飞如自矜傍衣却照青衫旧防鬓应怜白发增数斛散为逰辇火一囊聚作读书灯儿童扑得无情甚一抹争夸月半棱 话旧 话旧忽忆少年事畴昔逢春多赏音长竿钓鱼临水曲携酒听莺来柳隂白发防何浑满鬓青衫送老负初心只今尚可须防乐此后情懐转不禁 经宜逺楼故址 宜逺楼荒念昔逰断云零雨入清秋柳依曲岸溪仍在藓合纹楸石尚留百罚觥船春酩酊一篝灯火夜赓酬登临倦客皆零落独向西风叹白头 秋日对酒 病骨支离五十过亦知去死已无多緑樽不与黄花共青镜争如白发何霜后水光饶滴沥雨余山色更嵯峨相逢此景良不恶欲倩蛾眉伴醉歌 医士施仲模种杏轩 绀芽红甲两三畦争似山房杏满枝万树春花亲手植百年隂隲老天知防垂坛上空闻道香绕江头谩纪诗独有此轩浑种徳功名留待后人为 送仲谟侄还常徳军中 北风萧萧日色薄嵗阑逰子欲何之此行逺道防千里况复思亲十二时巫峡月明猿呌早洞庭波迥鴈归迟经过若向滕王阁为我登临好寄诗 求王彦昭菊 寄问西庄王给事若为一别半年余到门谁下留賔榻把笔还抄种树书见説深杯犹未怯不知华发近何如可能念我秋萧瑟賸乞黄花映草庐 有懐杭州西湖 不向西湖理钓蓑分明山色与湖波路经鹫岭峰头逺云傍龙洞口多花坞把杯成梦寐竹冈题句定消磨林逋旧有梅边约孤负年华奈尔何 感事 膓断挈家辞故园途穷那敢问苍天三防未卜山中垄十口空耕汶上田云散楚台无旧梦鹤归华表是何年荒林破屋稀来客风雨谁知絶午烟 梦伯诚侄 懐思只似离羣久黙想方知隔古今漫有仪容能入梦更无踪迹可相寻仙逰此日归蓬岛隽饮何年向竹林老去自来多感慨不堪触事易沾襟 澂源虞兄见访 一别琴书又八年重来疑是隔生前君须照眼白如许我齿逢人豁可怜京国宦逰无复梦儿曹灯火有残编何时却向溪东去把酒论文夜对眠 七夕 七夕凉生枕簟秋故园归计尚淹留一从踪迹随车马防向儿童説斗牛自是冯唐元易老非干宋玉独多愁深闺怨女吟防扇吹笛何人倚画楼忆得桂堂賔客醉更来花底按梁州 陆仲防过访【予连袂陆仲防别去十年洪武二年来访留连数夕送诗纪别】 东蠡维舟又十年重来空记旧山川死生契阔干戈后骨肉漂零涕泪前沽酒买羊多慰问检书烧烛好留连如何又踏东吴路白发西风上客船 连日为风雨所困 飘风甚雨经三日茅屋无奈受相欺翻檐注盎岂能忍大厦髙楼浑不知省事水车归卧早移家钓艇去嫌迟男儿未了安身防田里栖栖良可悲 挽曹文茂乡老 梧叶惊秋自有因霜风行复陨灵椿世间岂少竒男子乡里今亡一善人三径漫荒元亮菊故园空老季鹰莼年来每堕交防泪此泪于君更满巾 秋暑 每愁酷暑望秋节岂料秋阳尤更骄君看火云苦相虐孰谓金风行可招何处池亭人迹少谁家门径竹隂饶便须枕簟眠清昼不羡轮蹄趂晚朝 寄旧馆人张徳祥 诗酒曾同十五年我今顦顇尔茫然亦知久涤相如器不复归耕季子田宋国有人收燕石丰城无客斸龙泉交情若共春冰薄管鲍相看却自贤 闻促织络纬有感 孰云络纬最喧聒试聴不类秋防号机上织梭才轧轧车头缲絸复嘈嘈我方作客贫难倚尔为何人苦服劳嵗晚倘能成束帛幸分寻尺及吾曹 又 縁知促织乃微物感此哀音泪满裾庭砌露凉应诉恨沅湘人去未收书青衫不讳饥寒迫白发潜惊嵗月除回首交防在京国盍因揺落问何如 露坐有所思 清秋独坐夜沉沉月傍浮云每带隂人静草檐双杵急露凉莎径一蛩吟老逢景运蒙天意贫欲干时损道心谩有故园归未得防回弹铗思沾襟 中秋 仲秋八月十五夜河汉无云月自圆天柱峰头还有客广寒宫里是何年故人忆别应添恨逺戍思归可得眠底事髙楼又横笛苦吹清泪到愁边 湖上 湖上秋深也可怜杖藜常日到湖边荻花防处雪初霁枫叶满川红欲燃老去扬雄元有宅归来陶令岂无田渚苹汀蓼相牵挽我欲移家理钓船 对菊 荒村黄菊不知爱而我来看岂惮劳彭泽有人谁送酒齐山无客负登髙任教白日催身世何必青铜照鬓毛但愿对花强健在年年相赏莫轻抛 送仲谟侄自常徳移役赴京以医药奉职事 老年本自多愁思骨肉那堪在别筵屈指到家能防日此行为客又经年禁城花柳恩光近药笼参苓雨露边有弟武陵溪上客幸分春色惜芳妍 闻子义弟预选赴京 鹤怨空山蕙帐寒征衫随例拜春官蔽尘曾障元规扇新沐俄弹贡禹冠厐老只闻耕陇上杜陵未始厌江干瞿塘日夜风湍急切莫中流倚舵看 复寄子义兼简王季昭【后闻子义此行为有司发遣至京因诉以事蒙恩准放还山喜而赋此复寄】 不向南宫射防勲圣恩特许纵穷鳞乞骸此日归因病捧檄当年喜为亲筑室浣花宜白昼买田阳羡及青春若逢王翰烦多问十载无诗慰逺人 题仲毅侄煑茗轩 旋拾荆薪涧底归深清自汲瀹枪旂风生石鼎浪三级烟防柴门玉一围多事君谟非易办求全鸿渐岂忘机大瓢小杓乌纱防相伴卢仝到落晖 秋热 今年七月热可畏试问老人经见稀秖合三秋多爽气翻如五岭肆炎威祝融秉政忘归久风伯无言与世违闻道灵台冰井好羽翰那得往相依 观倪云林恵麓小隠图有感 二老久为泉下客旧题图画未消磨燕泥句好空名在鹦鹉才髙奈尔何两晋风流能有防前朝人物固无多当时却笑云林子尤幸迂踈絶网罗 寒食祭扫 垄上新松个个青我来祭扫雨初晴丰年岂是无欢意此日唯闻有哭声膝下近归前日梦闺中空忆向时情一盂麦饭三杯酒谁与重泉达姓名 有感寄友 白发升堂愧俊髦曳裾应笑事逰遨旅懐久负冯驩铗友谊难忘范叔袍斸劒何时望牛斗遗弓空复念乌号南湖嵗晚行人少欲寄相思首重搔 蠡桥故园有感 禾黍髙低遍野田家园一到一潸然向来花竹迷芳榭今见荆榛蔽断砖赖有故人能话旧独怜遗俗不如前王维老作漂零客魂梦时时在辋川 红瓤 珍果相传自汴京南人初识未分明看来外类碧码碯剖破中含赤水晶五色旧闻良有以一抔曾种恐虚名欲知此品何年出持向青门问邵平 秋后苦热得雨稍凉 暑当八月犹遗热风雨今朝喜暂凉幸得凄清到户不胜沾湿向衣裳萧斋夜读伤时暮南畆秋成报嵗穰千古五湖烟月在一舟归去水云乡 七月三日先妣逺讳之辰痛伤记此【时洪武六年也】 忆母南城夀诞归因看憔悴即惊疑谁知一旦欢迎际却是终天痛别时五载又当初度日百年那得再来期若于地下能相见早入黄泉亦展眉 途经仲兄常翁故居感而赋此 仲兄懐抱从来好苦忆当年起居小圃每倾重醖酒晴牕时写八分书事同沤灭云飞后人是生存死别余欲寄哀吟数行泪九泉无路漫欷歔 种 我欲种消白日竹林南畔是阳坡初从谷雨培来细直待薫风长渐多硎谷祸根空磊磥青门隠蔓更婆娑如何当日唐天子不悟黄台四摘歌 谢王彦昭恵紫竹杖 斫得西园紫玉枝多君赠我要携持尚迟同往登髙日每借相扶欲醉时常挂百钱因换酒曾挑一巻为看诗青云失步縁抛尔垂老危途敢暂离 九日 风雨相欺奈尔何杖藜路滑断经过菊花有约时时发鬓影无情种种多莫向少年夸俊健且容老子独婆娑瓦盆杜酒今朝熟细看茱萸一醉歌 话旧 花月侵堦跃紫骝露华香湿粉绫裘笑迎翠袖擎银蜡半卷珠帘上玉钩白发腐儒今洛下春风歌馆古扬州凭君莫话当年事老梦无情覔旧逰 客中风雨江南二月多风雨况是羇愁老病身酒有时曾入梦药囊无日不相亲谁家吹笛闗山怨何处开花烂漫春辜负东园归。
国学学习的步骤与技巧
国学学习的步骤与技巧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历史、音乐等知识。
想要系统地学习国学,不仅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材料,还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步骤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国学学习的步骤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国学学习。
一、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与范围在开始学习国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与范围。
国学是指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经典是指《易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史书是指《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子书是指《孟子》、《荀子》等思想著作;集部是指《全唐诗》、《古文观止》等文学作品。
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与范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二、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国学经典文字繁多,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非常重要。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明易懂的国学读本,如《国学入门》、《中国文化通识读本》等。
这些读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国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较为友好。
对于进阶学习者来说,可以选择原著进行深入学习。
经典著作如《庄子》、《老子》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材料。
在选择原著时,建议选择有注释的版本,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
三、掌握好读书的方法国学的学习需要通过读书来进行,掌握好读书的方法对于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首先,要有选择性地读书。
不要急于涉猎所有的国学著作,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进行选择。
其次,要有系统性地读书。
可以按照作者或者内容进行分类阅读,这样有助于提高对于国学知识的整体把握。
在读书过程中,还要善于做笔记。
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可以帮助我们加深记忆与理解。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多思考,尽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参加书友会等方式来加深对国学知识的理解。
四、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国学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还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古镇等方式来对国学知识进行实地学习。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古代乐器、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来加深对于国学的理解。
集部之学 与中古别集体例研究的拓展
集部之学与中古别集体例研究的拓展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可以说最为重要的一系列学术文化都和“集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谓“集部”,就是指一部由多个独立著作集合而成的文集,古代文人酝酿思想、启迪智慧、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
在中国文化中,最早的集部之学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墨家。
墨家的集部《墨子》由其创始人墨子及其门徒汇编而成,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墨子》作为一部政治、哲学、修身的综合性文集,展示了墨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丰富了战国时期的文化。
进入汉代,集部之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在政治上,汉武帝为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控制,大力举办经学、史学的考试,因此经学、史学成为学术之尊。
而在文化上,汉人热衷于编纂各种文集,如《左传》、《史记》、《汉书》等等,这些集部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更为后世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基础。
到了唐代,集部之学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的文学繁荣,集部之风更是盛行。
唐太宗时期编纂的《全唐诗》和《文苑英华》均为诗歌和散文方面的大型集部,成为文人们崇敬的经典。
集部之学在唐代尤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那就是“中古别集体例”的创设。
所谓“中古”,是指唐代以前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而“别集”,与“选集”类似,是指作者在多年间所写作的部分著作的选择而成的文集。
中古别集体例则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设的一种文体,它要求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寄托多种情感和思想,以体现作者的深厚修养和丰富人生阅历。
以杜甫为例,他的《杜工部集》被誉为唐代诗歌中的巅峰之作,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春夜喜雨》便是以“别集体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
集部之学所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的“整体性”。
它将多种文学作品整合在一起,展示出作者的全貌,也为后人的研究贡献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而中古别集体例的创设,则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更为立体化和深度化的展现,使得文学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人性关怀。
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集部之学”已经不再是独立的一个文化形态,也不再被新的文学形态所接受。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别集·斐然集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别集:斐然集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斐然集》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斐然集字数:5098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 斐然集 别集类三【宋】 提要 【臣】等谨案斐然集三十巻宋胡寅撰寅字宋史作明仲此集题曰仲虎楼钥序又称曰仲刚盖有三字也崇安人本胡安国弟之子其母以多男欲不举安国妻取而育之遂为安国之子宣和三年登进士甲科南渡后官至徽猷阁直学士忤秦桧谪新州桧死乃复故官绍兴二十一年卒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是集端平元年冯邦佐刻于蜀楼钥序之嘉定三年郑肇之又刻于湘中章頴序之宋史本传作三十巻与此本相合盖犹从宋椠缮録也寅父子兄弟笃信程氏之学寅尤以气节着其晚谪新州乃右正言章复劾其不持生母服寅上书于桧自辨其文今载第十七巻中大意谓遗弃之子不同于出继之子恩义既絶不更以本生论之然母子天属即不幸遘人伦之变义无絶理章复之劾虽出于迎合秦桧假公以济其私而所持之事则不可谓之无理寅存此书于集中所谓欲盖弥彰也至于秦桧之罪罄竹难书而集中上桧第一书苐规其不当好佛其细已甚又寅作崇正辨三卷辟佛不遗余力资善堂崇奉佛像寅至形之缴奏载此集十五巻中而三十巻末乃有慈云长老开堂疏严州报恩长老开堂疏光孝长老请疏光孝抄题疏龙山长老开堂疏龙山长老请疏六篇尤未免自乱其例然靖康元年金人议立张邦昌寅方为司门员外郎与张浚赵鼎均不肯署议状邦昌立遂弃官而逃建炎三年为起居郎时诏议移跸之所上万言书力争其文今载第十巻中绍兴四年为中书舍人时议遣使往云中又抗疏力谏其文今载第十巻中并明白剀切楼钥序所谓引谊劘上往往有敌已以下所难堪者殆非虚语又上言近年书命多出词臣好恶之私使人主命德讨罪之词未免玩人丧徳之失乞命词臣以饰情相悦含怒相訾为戒故集中十二巻至十四巻所载内外诸制并秉正不阿史称所撰诸制词多诰诫至寅之进用本以张浚后论兵与浚相左遂乞郡以去其父安国与秦桧为契交桧当国日眷眷欲相援引寅兄弟三人并力拒不入其党寅更忤之至流窜其立身固具有始末者其文亦何可废也乾隆四十四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斐然集原序 长沙呉德夫间为予言胡仲刚氏学业行谊为世楷则出一编书名斐然集以授予曰其为我广诸蜀予识之弗忘后守广汉将以刻诸梓未皇然也厥二十又七年予归自南旋起家渡泸叙州冯侯邦佐已栞之求一言冠篇子又取而熟复之葢自公游庠序已深诋王氏专尚闗洛诸儒之学举宣和三年进士教授西京国子监与忠献张公同被荐召入掖中书靖康改元金人深入与张公为当路防守御甚着京师围解始得省亲荆潭建炎再造首以记注召还极陈三诏之不同论七事六条之利害娓娓数万言如必罢和议必用君子必退小人必明赏罚必固本支必建藩辅必择守令必讨盗贼大抵监耿李汪黄误国之不可再引谊劘上往往有敌巳以下所不能堪者高皇帝虽听奉祠而简注不忘既狩钱塘申命记注首论四维不张帷刑是从利在尼雅满则欲释怨以悦其心利在刘豫则欲友邦以通其好文定亟称其得敷奏体张公以右相视师尝议遣使公辩遏恳至谓堂堂天朝相率而为敌国之陪臣葢视胡公邦衡后日之疏有过之寻贰春卿兼掌书命如追废王安石配享孔庙追谪章蔡诬谤宣仁后及褒表谏臣等事高文大笔大抵皆公发之暨赵张去而桧再相则公逺徙炎荒几陷五十三家罗织之狱至桧死后得复官还里迹其平生任重道逺之死不渝实由文定为之父仁仲为之弟谋之家庭者固如此至其述崇正辩以辟异端纂伊洛绪言以阐正学著论语説以明孔门传授之心法读史管见以扶资治通鉴数千百家褒贬之实最后传诸葛侯世以寓其讨贼兴汉之心葢公自宣靖炎兴四十年间虽颠沛百罹而终始一説所以扶持三纲者其不谓大有功于斯世矣乎因冯侯之请摘其闗于世教者着于篇端平元年九月戊申鹤山魏了翁序 天之生圣贤也岂偶然哉昔者洪荒之世人物混并贤不肖淆乱尧舜禹臯防稷契所以致力于此 者亦云尽矣叙典秩礼命德讨罪皆天意也天之所以命圣贤者孰大于此五品之未逊五教之未敷五刑之未明是虽饱食暖衣果能保其生哉由唐虞至于商周天下事亊物物凡当正名而辨分者无一之或阙及周之季圣贤之泽微矣圣如孔子不得位而无以行其志于是春秋作焉故曰春秋定天下邪正迹其功用不特被之当年实为万世法程由汉迄唐大乱而后小治极危而后粗安饥渇者之于饮食以为得是不啻足矣而圣贤用力之地鲜致意焉故朝夕之安不能销百年必至之患斯须之快不能偿他日无穷之忧昧者安之智者惧焉皇宋作兴文治灿然百余年间贤人君子所以推明乎是者固已昭昭乎心目之间遏人欲之横流彰天理于既冺士生斯时抑何幸也兵革纷纭天下学者涣散而莫之统一文定胡先生始以春秋鸣而其子致堂继之见于辞章着于赋咏陈于论谏莫非极治乱之几谨名分之辨黜邪而与正尊王而贱伯明义利之分辨枉直之实取而诵之凿凿乎五谷之可以疗饥断断乎药石之可以治疾由其言以推其行事即其文以究其用心使其功化得尽显于时则拨乱而反之正三光明于上民物育于下犹反掌也世方交竞于利禄之途角胜负于得失之际滔滔驰骛不可救止古之圣贤所以孳孳焉者固已与之背驰矣此愚之所以中夜而起抱书而叹也三山郑君肇之持节湖湘得是文于致堂之犹子大时遂取而刋之木夫致堂之为是文夫岂知后世有扬子云哉葢其露緼奥而寓诸言发愤懑而形诸书有不得已焉者郑君之好尚亦岂为文章之美哉天理之明人心之正是书其标的也嘉定三年八月望日南郡章颖序 钦定四库全书 斐然集巻一 宋 胡寅 撰 原乱赋始予纳履于重围兮期汗漫而遐征又眷眷而踌躇兮观国光于广陵方郊禋之先庆兮祥云郁乎帐殿忽黒帜之连林兮朔吹激夫鸣箭瞻日陨于武林兮又浴光于秦淮何羲和之鞭车兮与吾愿以或乖吊夫差于姑苏兮望句践于会稽送龙旂之翩翻兮怒云气之淫裔俯潮海之洋洋兮蹇吾行之不济伤春心乎江南兮怀九辨乎三湘莽苍梧之愁予兮顾洞庭而浩汤计北归之几时兮誓南征而徊徨星攸拱必北辰兮客子怀惟故乡虽山川之信美兮非吾土以安翔结湘云以为庐兮揽明月而为袂煑涧石以考槃兮乐琴书而卒嵗曷敛迹之遥遥兮道未昧而孰睹鲸鲵翻于陆海兮旷野嘷夫兕虎扫欃枪于紫清兮翳黄道以榛莽蹙四方而靡骋兮民曷罹此怒也岂天运抑人事兮吾未闻其故也悼厉阶之方梗兮谁不仁而落基泝颓波以讨源兮我有云君其听之监自古与在昔兮懿哲后之御极俨动作于威仪兮起风化于衽席故妺喜妲己兮灭夏商之祀飞燕太真兮倾汉唐之国何覆辙之荒忽兮迩声色而纵极曼三十六宫之蛾眉兮承倩盼而弗怿惭栢谷之主人兮托富平之贵客朝贳酒乎新丰兮暮更衣乎绮陌湛露瀼瀼乎草茨兮孔鸾雍雍乎枳棘九侯争宠以迅众兮五家竞丽于淫泆靡夜宴而絶缨兮姱大庭而衷衵宠光烂以相纷兮莫敢指乎东霓【入声】故沬乡采葑菲于要期兮溱洧赠芍药于戏剧三纲荡而沦胥兮此所以啓乱萌者一也人才不足以屹柱石兮法度不足以斥丽敝崇倾宫与瑶台兮鸠班输与工倕土贾埒于粟帛兮木林蔽于河渭粲珠宫与贝阙兮耀金涂而玉砌沙堂方连以蛾绿兮网户缥缈而朱缀矗穹窿而交翚兮界夭邪而鳞次前钟鼔之未移兮后绳墨已新制曾步游之几何兮又改图而更缔眷苍头之下陈兮锡歌儿之外嬖近皇宫之秀色兮峙北阙之大第毁孤耋之室堵兮快狐鼠之凴祟激宏侈以交夸兮纷渠渠之莫计嗟赤子之流离兮或风雨之无庇竟不得以托处兮此所以失土宇者二也事逺畧于四陲兮辟疆境而孔贪收夜郎于已弃兮指青海而必戡建石泉于成都兮置真播于巴灊防振武于河外兮开古平于瘴岚军旅动而绎骚兮民呻吟而弗堪窃弄兵于潢池兮绣衣斧以断斩又使讲于强敌兮航东海以扬帆遂渝盟而北师兮授兵符于老阉罄大农之陈陈兮饱虓虎之饥馋乃计口而调庸兮吏疾视而欲芟乖皇祖之仁术兮换幽蓟以帑缣府廐何知于璧马兮称庆之觞犹未衔通烽火于甘泉兮突骑已漫乎闗南隳庙祏其何救兮猎九土而血染微道德之安强兮此所以不戢而自焚者三也举籍包于四至兮辟提封于禁地视昆阆之规模兮壮天都之形势作崔嵬之艮方兮六五岳曰万嵗笑祖龙之驱石兮惮瑶池之骋辔斵瑰特于太湖兮浮巉岩于汴泗役嵗星其两周兮崇嶪峩于天际望峯峦之连娟兮瞰洞壑之遐邃跨玉梁于瀑下兮漾金沙于涧涘珎林日以剑拔兮嘉卉蔼其云萃移西域之蒲萄分转南海之丹荔空檀栾于江湖兮牛曳辇以道瘁扛绮槛及雕笼兮殚文毛与彩翅岂中贵人之未称兮又应奉焉有相使耸福威以享上兮十五里而传置尽动植之怪竒兮夫乌识其称谓畴若予之虞衡兮日千斛为鸟饲宜便嬖之自忠兮忍暴殄之滋炽或荡析其家巷兮咸此物之攸致胡为阱于国中兮失一而与死比彼佞巧之偷乐兮方腰束夫金赐通权科于私门兮窃挥霍以如志边尘坌其既扬兮山犹覆乎一篑子及汝以偕亡兮此所以不能独乐者四也海上燕齐之士兮神奸变化之语投耽肆以易惑兮遂服行而莫悟上天安得而矫诬兮曰李耳乃吾祖积气何有于基扃兮曰神霄其有府夫孰为此诙谲兮幻羽客慧名而姓楮握符箓之小技兮骇恍惚于呼吐神光炜其炳夜兮雷隆隆而在户赤剑铿然电焱兮堕梨枣以如雨按神变之是则兮谓天地之神只亦可覩降玉皇于圜丘兮出方泽之后土接万灵于明庭兮纷肸蠁之延伫惕羣臣之荐恭兮闵下俗之聋瞽皇自跻于上帝兮七庙曷其孔俯敞千柱之琳宫兮两帝君之攸处腾步虚之希声兮广袖飒以翻舞遂覃风于八纮兮黄冠纷其鹤举排阊门游禁内兮户者莫之敢御日再中不可兮鼎金饵而何补渺三山之安在兮奚用神之巨武岂闻异教之驳杂兮正座讲于黉宇六籍危其不焚兮学士窘而如鼠痛人纪之俶扰兮强邻固宜予侮既彞伦之大斁兮此将亡而听于神者五也朝既列夫高位兮国又赋于重禄圣王所以俟天下之豪杰兮为亿兆而作牧彼刀锯之残人兮祗阍寺之役畜一身而二任兮达内外而妾仆资惨刻而厉荏兮示柔靡而含毒任巾车而秦败兮殿国师而齐辱仰前古其一律兮祸必发于所伏悼崇观之已还兮乃卒践于往躅班辅国之王爵兮建承宗之旄纛踵澄枢师傅于南汉兮睎令孜总兵于西蜀根盘据于紫闼兮夺万乘之心腹以小善要君之谂已兮以巧思逢君之多欲外攘擅以肆行兮况奉承而加肃从媟狎于闺閤兮事缮营于土木揽尚方之工技兮筦灵囿之花竹司防扞于城闉兮导津梁于河渎籍稻亩于塘水兮领修宫于洛卜资文武之二柄兮将相涵其恩育称门生其未厌兮又申义子以敦笃口天宪而惨舒兮胁不附已以赤族沛恩泽之四渐兮走货赂而上黩逮僣乱之引咎兮势已迫于指鹿昭广阳之双节兮飞燕颔以食肉帷筹蠢其无良兮百万挫于一衂皇匆匆而内禅兮孽隶凛而颈缩就斧质于仓卒兮罪未书于狱牍虽少纾天下之愤兮已无益于颠覆木蠧尽而自及兮此亲小人所以倾頽者六也姑置此而勿论兮敢请循夫厥初河源可以滥觞兮下流忧其为鱼曾议道以持世兮申商术而施诸昔愿治而更化兮荆舒秉夫国政诋先后之持循兮肇欲新夫邦命憎鼎鼐之敦古兮工凿之而锻销悦郑衞之利耳兮罢希夷之咸韶陈王度以法律兮兴太平于聚敛恶私藏之削国兮曰民富尔何僣日剥割而月朘兮民岌岌其愁阽城高危而复隍兮此损下而为渐饰六艺以文奸言兮假皇威而敷之示好恶以同俗兮防一世而愚之标荣利以为诱兮敕罚法以为驱何中人之敢桀兮谨迪率而取模又憺威于西戎兮拔将军于利口俄斩将而军没兮终兀擦于羌丑考氓利于畎洫兮嗣泾漳之古功茗荈而夺商兮掘五金于地中璅碎逮于手实兮籍釡甑与彘狗坐市吏以龙断兮列贾肆而窭薮何下渔之竭悉兮皇自富以九有行荦然而弗恤兮捩万情而力揉夫孰与羽翼斯化兮裒细德之险巇斥忤恨之异已兮羣刺天而高飞久咸喻乎僻志兮般新进之合党黜諌説之忠辩兮谓以私智非其上辅累叶之遗老兮吁昊穹以血诚皇中疑而未决兮雱欲杀而示惩势崇成而权一兮换斗魁而自斡阖辟汹其雷风兮乔木萎而先拔鳯知几而高逝兮翔枭鸱而来巢赤麟不屑于好畤兮纷孽狐之在郊緜七闰而弗绩兮皇晚悟而瘝恫罢轮台以富民兮授马吕于震宫彼柏充亦何忍兮迷德意而弗将顺忽龙胡之不可攀兮纷须厉以吾刃虽任姒之黄裳兮席晏粲于九载惨钟山之死属兮惎婿卞以无改卞先登而拔帜兮京背水而力攻一战胜而夺国兮此蔡方之崇墉诡丕承之前修兮谓遂非为达孝进兴亡之大规兮曰汝詈大宗庙皇不核其损益兮埀衣裳而听之枭与狐其彚昌兮迄进退而证之洽韦布之美誉兮修礼乐之弥文兹诵播于要荒兮殍瘠惠之宰坟铸九金以聚粹兮图忠良为魑罔辟三雍而旌伐兮植衞辅以自广刼特操以犴狱兮钳民口以诽谤裒善类而网举兮聨祖孙而流放袭貂蝉于幄内兮玩圭组于乳婴着籍通于永巷兮家人纷纭以紫庭夹城洞以澓流兮轻舟飏而小辇角与征其合奏兮閟谖慝之非浅总六害以自躬兮益蛊疾乎皇衷阿瞒肝膈之有要兮巨君肯休乎汉公冠沐猴于岩廊兮豺狼防其相牙飞亷舞以夷羊兮白昼号乎鬼车歌桃李之成隂兮乃杂族而此等也迫荒耄而未试兮韬匕首而心猛也兵气躔于岱华兮横彗孛于太微载头颅而遽南兮前星升而阐威披穴窟于城社兮逐鲛鳄于潮海式拂除夫氛曀兮或碪镬以俎醢予以天为可恃兮网不漏而恢恢岂霜霰之既零兮杳阳春之不回少皇鋭而致理兮升陆沉之髦杰俾投戈于瀚海兮奠弨笴而未发士云兴而踊来兮愿为皇而捐躯忍城下之盟辱兮谁出口而矢谟约质以皇之介弟兮约盟以朝之台衮献服以国之冕辂兮输器以庙之圭瓒周赫赫之南仲兮实猃狁之于襄我旧学之老傅兮何执计之不臧皇洞监其不任兮割邦寄于爰立傅忿怼而愎戾兮怵自营而增急终故恩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诗经》概说 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
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公元前 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 世纪)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又称为“诗三百”。被称为“诗 经”是到了汉代,儒家学者把 《诗》尊为经典以后的事。
诗经版本
• 1、《诗经注析》程 俊英,中华书局
• 2、《诗经选》,余 冠英,中华书局
• 3、语言特色: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绘色
第五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 二、风雅与文学革新 三、比兴的垂范
第二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楚辞”定义
•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 诗体。所谓“楚辞”,其本义即指楚地的 歌辞。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 楚物”(宋·黄伯思《翼骚序》),具有浓 郁的地方色彩
二、汉乐府的保存
• 南朝宋人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是搜集乐 府诗最完备的一部总集, 汉代的乐府诗主要保存在 “鼓吹曲辞”、“相和歌 辞”和“杂曲歌辞”中。
第三章 汉代乐府民歌
• 第一节 “乐府”探究
• 一、乐府涵义的演变 •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音乐机关,乐即
指音乐,府即官府——原始意义。魏 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做“乐府”, 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而为一种 带有音乐性质的诗体的名称。至唐, 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具体的社会内 容,于是乐府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 的讽刺诗。宋元以后,单从入乐这一 点出发,称词曲为乐府。
(2)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 《离骚》以现实主义为基调, 而以浪漫主义为特色。
• 诗人为了写心抒情,从古代流 传着的大量神话传说中,汲取 丰富的形象,然后通过自己奔 腾不羁的想象把它们交织在一 起,构成了层出不穷的生动情 节和美丽的画面。是中国古典 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中浪漫主 义的源头
(3)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 在《离骚》中,还有一个
兴在《诗经》通常用于一首或一 章的开头。例如: 《关雎》:“关关 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三、体裁(句式)、章法、语言
• 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 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 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 2、重章叠句的章法特征(如:《芣苢》、《蒹 葭》)。
• 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奇诡的幻想,描写了诗人苦闷 彷徨及对未来道路的索和艰难的选择。
• 1、《离骚》解题
(1)遭受忧患之意。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 者,犹离忧也。” (2)离别的忧愁。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 也;骚,愁也;经,经也。 (3)牢骚之意。 游国恩先生认为:从音乐上来说,《离骚》 与《劳商》“同实而异名”,亦是楚歌曲名。 从意义方面来说,“离骚”二字又有牢骚不 平的意思。(《楚辞论文集》)
奇异而绚丽多彩的“香草 美人”的世界。出现了一 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香花美 草的意象。
(4)形式和语言的创新
• 《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 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 式,后人称之为“骚体”。并扩大了结 构,增加了容量,有助于增强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
• 《离骚》大量吸收富有地方特色的楚地 方言口语入诗,显示了新的风采。至于 “兮”字的运用,则更引人注目,可说 是“骚体”的标志之一。
• 2、《离骚》思想内容(情感内涵)
• 第一,诗中完整地表现了屈原崇高的政治理想 (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和对这种政治理 想的执着追求;
• 第二,诗中表现了诗人炽热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3、《离骚》的艺术成就
• (1)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 形象(“灵均”)
• 诗人以自己为原型,成功塑造了一位 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的高大形象: 高贵的家世,奇特的诞生,非凡的气 度,美好的品格,高尚的志趣,缤纷 的服饰,独特的爱好,凸现了“灵均” 形象的超群拔俗。
• 西汉成帝时,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 集录屈、宋诸作以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 统题为《楚辞》,于是《楚辞》又作为一 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一、屈原生平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 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出身于 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屈原一生经历了楚 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 于楚怀王时期。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屈 原的楚辞作品共25篇,现比较确定的有: 《离骚》、《天问》、《九歌》(11篇)、 《九章》(9篇)和《招魂》,共23篇, 《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 学术界尚有争议。
第二节《诗经》的编集
一、采诗说 班固《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
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 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 二、献诗说
• 《国语·召公谏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 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 矇诵”。
• 三、删诗说
•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二、创作情况 ——《离骚》概述
•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 近二千五百字。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 就,成为矗立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块丰碑。
• 《离骚》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主要是叙述诗人在现实中的遭遇,反映了 楚国现实的黑暗和屈原美好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节 《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 分为风(160)、雅 (105)、颂(40)三类。
• “风”即音乐曲调,国
是地区、方域之意。 •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西周王畿(ji)的乐调。 •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 较舒缓。
第四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中国现实主 义的开端)
•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南宋朱熹从“诗言志”的观念出发,认为: “赋者,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其中,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 现手法。
《诗经》中比的用法也很广泛。 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 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 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