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之小学

合集下载

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

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

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第1篇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

”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译文】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适合小学生国学经典第2篇就是国学的边界在哪。

国学并不能解决技术的问题(中国并不缺乏术,但是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自然会加入了很多障眼法),更多的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人、事、物,甚至包括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等等这些层面。

诸子百家,各种学说、西方哲学各个流派,其实都是我们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是各自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成发展的过程,很多时候来自于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批评国学是没有逻辑,都是一些空话、大话、玄之又玄。

国学知识小故事12篇适合小学生

国学知识小故事12篇适合小学生

于是,他马上回到了私塾里,向 老师保证今后一定要努力读书
从此以后,李白发奋地读书, 学业进步的很快
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后来人们用铁杵磨针来比喻只要有毅 力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做出 成绩来
雪中送炭
宋太宗, 是古代宋 代的皇帝
他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 俭朴,也很体恤百姓。
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 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
国学知识小故事12篇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2.一张 一弛,文物之道 3.对症下药 4.磨杵成针 5.雪中送炭 6.陆 绩怀橘 7.孟母断机 8.塞翁失 马 9.编蒲抄书 10.不贪为宝
11.程门立雪 12.管宁割席
一 屋 不 扫 , 何 以 扫 天 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汉语词 语,词语出自《习惯说》 刘蓉 (清),其中《后汉书》中第五十六 章《陈王列传》 《孟子》中也有记 载。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别人遇到 困难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及时地给予 他们帮助。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 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 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 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 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
老婆婆回答说:“我呀,要把 这根铁棍子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更惊讶了,这根 铁棒这么粗要磨到什么时候才能磨成 针呢
老婆婆见到李白有些疑惑,就向他解 释道: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这番话,很受感动,他 想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还满怀信心地 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能克服困难好好 地学习呢

小学生国学经典篇目

小学生国学经典篇目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城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上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

小学生的国学经典

小学生的国学经典

小学生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小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智慧、培养道德品质,并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关于小学生的国学经典的一些例子和指导。

1. 《三字经》:《三字经》是一本用韵文形式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物和道德教育的经典读本。

小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和解读《三字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

2. 《百家姓》:《百家姓》是一本介绍中国常见姓氏的经典读本。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和相关文化背景,增强对家族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千字文》:《千字文》是一本通过韵文形式介绍汉字的经典读本。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千字文》,掌握基本汉字的书写和意义,培养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4.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论语》,了解儒家思想、培养道德品质,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爱、诚信等美德。

5.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本收录了许多古代文学名篇的经典读本。

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古文观止》,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6.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合,包括风、雅、颂等部分。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诗经》,了解古代文学创作风貌,培养对音乐和诗歌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

7.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虽然内容较为复杂,但小学生可以通过简化版的阅读和讨论,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8.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108位英雄好汉在抗击压迫和不公正中的故事。

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水浒传》,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培养正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是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部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部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全部摘要:一、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的概述二、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的具体内容1.三字经2.弟子规3.论语4.唐诗5.宋词6.成语故事正文: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国学经典教育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孩子们可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为您介绍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的概述。

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包括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和成语故事等内容。

这些经典著作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以下是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的具体内容:1.三字经:这是一部以三个字为一句的启蒙读物,简短明了,易于背诵。

通过学习三字经,孩子们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地理、道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弟子规:这是一部关于礼仪规范的著作,教育孩子们如何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以及如何待人接物。

3.论语: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通过学习论语,孩子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唐诗: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唐诗,孩子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提高文学素养。

5.宋词:宋词与唐诗一样,都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宋词,孩子们可以进一步领略我国诗歌的魅力。

6.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一部讲述成语来历和寓意的著作。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孩子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育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学素养。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_古诗文100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_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一、幼儿园阶段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三)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国学小学二年级下

国学小学二年级下

国学小学二年级下1、克勤无怠。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撤豆》解释:能够勤劳不松懈。

2、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解释: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

3、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尚书·无逸》解释:他们的父母勤劳地耕种收获,他们的儿子却不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便安逸,便不恭。

4、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滕文公下》解释:士大夫不做事情而吃白饭是不行的。

5、不能耕而欲黍梁,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解释:不会耕作而想要得到粮食,不会织布而喜欢彩色的衣服,没有做事情而想要得到功劳,没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事情。

6、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解释: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7、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民非做力毋以致财。

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

——《管子·八观》解释:人民不种粮食没有饭吃,粮食不靠土地不能生长,土地没有人民不能耕种,人民不花力气就得不到财富。

财富的产生是出于使用劳力,劳力的产生是出于劳动着的身体。

8、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左传·宣公十一年》解释:没有德行,就只能勤劳;没有勤劳,如何能要求别人服从我?9、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国语·鲁语下》解释:民众通过劳动懂得思考,思考就能产生善良的心态.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汉·张衡《应闲》解释: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1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清·朱用纯《朱子家训》解释:天刚亮就起来,打扫庭堂院落,屋内屋外都需要整洁。

小学生应掌握的国学常识集锦

小学生应掌握的国学常识集锦

常见的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佝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市〗、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德品德、辞令、仪态、女工)【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第8页/共38页
小学是一条通向古典的路径,是打开中国 Nhomakorabea古代文化之门的管钥。
小学主要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块。 文字之学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纵 曲直之殊(《说文》之类);其二训诂,谓称 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尔雅》《方言》之类); 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沈约 《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
~17~
第17页/共38页
指事
所谓“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事的, 有可能是最早产生的一类文字。
相当多的指事字是在象形符号上加标识以表示所 指之事的。如 “木” ,“刀”
多是以强调、夸张某些事物的部位来指事的。 如“天”。
(天) (夨) (夭) (交) (卩) (尢) (见)
~18~
第18页/共38页
国学概念的意义
“汉学”、“中学”所指仅仅代表中国 学术,是一种知识形态。
“国学” ,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 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 种价值形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 载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
~2~
第2页/共38页
国学概念的发生
以上一轮世纪之交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民族 救亡意识为基础的。
——王应麟《玉海》
~9~
第9页/共38页
第一章 文字学
何谓“文字”?“文”指的是象 形字,因为是“错画”而成,故谓之 文。“字”指的是合体字。字有生的 意思,因是由“文”滋生出来的,所 以叫“字”。
《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 《说文》:“字,乳也。” 《广雅·释诂》:“字,生也” 《说文解字叙》说:“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 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10~
形声 形声字是由形与声两部分组成的文字, 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汉字中占得 比重最大。 表形的部分,都是与事物的类别相关的, 大多属于部首字,如手部字:捉、握、接、 招、掌等,“手”表示它们都与手有关,而 足、屋、召、尚等则表示读音。 表示声符的部分,往往是有意义存在的。 如包、卢、句、息等。
新国学运动在西方文化无法解决的 难题面前应用而兴。它关注的已不再是 民族文化的延续,更主要的是人类的继 续存亡问题。
“国学”中高扬着人类至善至美的 人格典范,并以数千年的历史证实着其 创造永久和平的基本素质,确定着人类 健康的发展方向。
~4~
第4页/共38页
“国学”在文化比较中展现价值
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是“万世太平”;西方 文化主张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 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 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 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
——章太炎 “全盘西化”论者关注的是民族政权的存亡, “国学立本”论者更看重的是民族文化传统的 存亡。
~3~
第3页/共38页
新国学运动兴起的意义
第10页/共38页
第一节 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一、汉字形义中蕴藏着一个世界。 《说文》说:“取,捕取也。从又从
耳。《周礼》:‘获者取左耳。’《司马 法》曰:‘载献聝。’聝者,耳也。”
(取) 、耻、娶、婚、 (妻)
~11~
第11页/共38页
比如“京”字,我们现在称首都为京 ,从古文字中看,京像是一个高大的建筑 物。古城中的鼓楼,其实就是古代的“京 ”。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蒋一葵《咏春》
咏春
蒋一葵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15~
第15页/共38页
晚眺
苏轼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笻。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16~
第16页/共38页
第二节 汉字六书
《说文解字叙》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 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 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 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 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 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 长是也。”
~7~~10~
第7页/共38页
第一编 小学
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因为是 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 《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 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 也。
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 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 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 御、书、数之文。”
~12~
第12页/共38页
“且”字就是巨大的男根模型, 这显然是生殖崇拜的反映。
~13~
第13页/共38页
第二、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其丰 富性、久远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第三、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 中华民族的伟大。
~14~
第14页/共38页
第四、汉字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以及 复杂的文化思想,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 无法比拟的。
世界现在最需要的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如 果中国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 的前途是可悲的。
——(英国)汤因比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公元前六世纪之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瑞典)汉内斯·阿尔文
~5~
第5页/共38页
“国学”与它种文化的关系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只能加大世界 的冲突。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谐与天下观念、 世界精神,就像是水泥,世界各民族的 文化像是砖瓦,只有用这水泥,才能把 这些砖瓦黏合起来,使新的文明大厦拔 地而起,创造人类丰富多彩的未来。
~6~
第6页/共38页
国学的基本分类
小学:开启中国文化之门的管钥; 经学: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史学: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 诸子:中国人的思想与生存智慧; 文学: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
象形
象形字指纯用点划描摹物体的字。 《说文解字叙》:“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人体方面:耳、目、口、手 天文方面:日 、月、云、气 地理方面的:山、水、回、永、 鸟兽草木方面:鸟 、燕、象、万 生活用具方面:丝、衣 、门、豆
~19~
第19页/共3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