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
广东名家----梁鼎光-小楷-《洛神赋》
广东名家----梁鼎光-小楷-《洛神赋》
作者:李志兵书法
个人简介
1938年出生于广东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
书法家、动物解剖学家。
退休前任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动物解剖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后受聘为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主要贡献
其艺术创作勤奋,作品多而精,曾入选全国书展、国际展。
作品被海内外公、私藏家收藏。
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有《浅谈书法》、《小楷书法》和《书法创作》等专著或字帖问世,其中肯的书论和高雅的书艺为广大读者欢迎,对书法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曾荣获全国钢笔书法字帖大赛的最佳字帖及最佳作者两项大奖的头名、广东省最高文艺奖项——鲁迅文艺奖。
中国书法术语
中国书法术语书法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
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
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
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
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
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
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
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
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法书书法术语。
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
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金石古铜器、石刻的总称。
三字经楷书作品
三字经楷书作品《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可谓家喻户晓。
以下是一段《三字经》的片段,以楷书作品展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树,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豈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盘溪伊尹,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
缵绥管维,陈规载明。
孟康傅佑,班固求贤。
访烈遗言,抚孤贻芳。
江直容判,赵笪咸宁。
坐薪尝胆,泽被讨饰。
广智远谋,多艺多才。
罗横折狱,开文翰牍。
十二位清代状元的书法对联欣赏
十二位清代状元的书法对联欣赏点击上方的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哦傅以渐傅以渐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一甲一名进士,为清朝开国后第一位状元,授弘文院修撰。
历官国史院侍讲(顺治八年)、左庶子(九年)、秘书院侍讲学士、少詹事、国史院学士(十年)。
1655年因“条上安民三事”,获得顺治赏识,加太子太保,改国史院文学士。
先后担任《明史》、《太宗实录》纂修,以及太祖、太宗圣训并通鉴总裁。
又被指派作《资政要览后序》,撰《内则衍义》,复核《赋役全书》。
顺治十五年,和学士李霨一起主持会试。
不久,加少保,改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傅以渐官至一品又加封太子少保,成为封建皇朝中极其少见的“超一品”官员。
后不断上书请求退休,回归故里。
终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解任。
逝世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此贴是傅以渐写的杜甫诗《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一部分,实在没找到这位清代第一个状元的对联书法,见谅)于敏中于敏中(1714年-1779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中国江苏金坛人。
出身簪缨世家,山西学政于汉翔之孙。
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历官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以户部右侍郎在军机处行走。
对同在军机处的和珅极度反感,书法风格近于董其昌,奉旨敕书《华严经》宝塔。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卒,《清史稿》怀疑于敏中是饮鸩自尽,乾隆帝曾赐他陀罗经被[2]。
谥文襄。
于敏中生前号称廉洁,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月,家族内发生争产纠纷,于敏中之孙于德裕控告堂叔于时和拥赀回籍,三月转移回金坛。
皇帝下令调查于氏财产,竟高达二百万两之多。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冒赈案发,布政使王亶望和王廷赞被处死,于敏中的牌位被撤出贤良祠。
晚年于敏中纂修《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爆发江南文汇、文宗、文澜三阁《四库全书》“舛谬丛生,应删不删,且空白未填者竟至连篇累页”,本当治以重罪,“因业已身故,不加追究”。
崔寒柏:写小楷,随意就好
崔寒柏:写小楷,随意就好书法日课2020-08-02 09:50:09崔寒柏老师书风专用笔崔寒柏小楷作品11种1金墨小楷作品,13.5*18cm,瓷青宣纸。
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金墨小楷作品,13.5*18cm,瓷青宣纸。
黄庭坚《品令·茶词》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3金墨小楷作品,13.5*18cm,瓷青宣纸。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金墨小楷作品,13.5*18cm,瓷青宣纸。
黄庭坚《归田乐引》对景还销瘦。
被个人、把人调戏,我也心儿有。
忆我又换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
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
是人惊怪,冤我忒撋就。
拚了又舍了,一定是这回休了,及至相逢又依旧。
5金墨小楷作品,13.5*18cm,瓷青宣纸。
苏轼《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水东流。
晚烟收。
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转星眸。
月花羞。
捧金瓯。
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6金墨小楷作品,13.5*18cm,瓷青宣纸。
秦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偶相逢。
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
莫匆匆。
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7金墨小楷作品,13.5*18cm,瓷青宣纸。
有关书法的介绍PPT模板
隶
始创于秦,盛行于汉,由小篆
书
减省快写而成的一种应急字体,
的
隶书最初的含义是徒隶(管狱讼
发
之事的小官)所用的字体。隶书 的形体略成扁方,笔画讲究波磔
展
挑法,笔势舒展,结构匀称。用
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
篆书而发生的变化叫做“隶变”。
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汉字史上极其重要的变革。
它使汉字完全脱离了图画的性质,
书法爱书法爱好者学习平 台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 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 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 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 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 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 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 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 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 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 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 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2)笔势流动: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 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 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 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 “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 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 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需 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 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 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 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 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 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 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 《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 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 等
续修四库全书总集书目(DOC)
集部第1578-80冊:唐寫本文選集注一百二十卷(存二十四卷) 影印唐寫本集部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八卷(清)汪師韓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集部第1581冊:文選理學權輿補一卷(清)孫志祖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刻讀畫齋叢書甲集本集部第1581冊:文選考異四卷(清)孫志祖撰影印遼寧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四年讀畫齋叢書甲集本集部第1581冊:文選旁證四十六卷(清)梁章鉅撰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道光刻本集部第1581冊21-410集部第1582冊:文選笺證三十二卷(清)胡紹煐撰影印清光緒劉世珩刻聚學軒叢書第五集本27-481绩溪胡绍煐。
紹煐病李选择焉不精,而欲补段玉裁、王念孙治文选所未及者,二十余载,最后厘为三十二卷,,有朱右曾序以及自序。
咸丰间刻即毁,仅存钞本同治十二年。
其子小泉以钞本伪夺,属族父培系为校勘。
集部第1582冊:文館詞林一千卷(存三十卷)(唐)許敬宗撰影印民國三年張鈞衡刻適園叢書第三集本152卷诗十二人部9赠答一:四言亲属赠答,夫妇赠答156-158卷157卷诗十七人部十四赠答六杂赠答三158卷诗十八人部十五赠答杂赠答四160卷诗廿礼部二释奠下四言346卷颂十六礼部五巡幸347卷414卷七四七体452卷碑三十二百官二十二将军二453卷碑三十三百官二十三将军三457卷碑三十七百官二十七都督一459卷碑三十九百官二十九都督三662卷诏(伐)664-670卷664卷诏(抚)665卷诏三十五赦宥一666卷诏令三十六赦宥二667卷诏三十七赦宥三668卷诏令(赦诏)669卷诏三十九赦宥五670卷诏四十赦宥六691卷(敕)诫励贡举除授黜免695 卷移都毁废祭祀崇学田农政事举士赏罚军令赦令杂令(令)699 卷教四恤亡裒贤显节终复毁废祷祀崇法残简敕表集部第1582冊:文苑英華纂要八十四卷(宋)高似孫輯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元修本集部第1583-88冊:七十二家集三百四十六卷附錄七十二卷(明)張燮輯影印國家圖書館藏明末刻本提要:明张xian 是编凡七十二家。
虞世南--小楷 《破邪论序》
虞世南--小楷《破邪论序》虞世南--小楷《破邪论序》-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
自幼跟智永和尚习书法,所谓”深得山阴真传”,就是指他深信王羹之的笔法。
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
唐代自文宗以下,历朝皇帝都以 ...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入妙选,罕有失辞。
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当时虞世南的声望便在欧阳询之上。
他的书法圆融遒逸,外柔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冠剑不可犯之势。
用笔沉粹、典丽,以风骨逆劲著称书史。
他创立的“虞体”流派,刚柔并济,方圆互用。
人们称颂“虞体”,“得右军之美韵,而失其俊迈”。
刘熙载《书概》说:“永兴书出于智永,故不外耀锋芒而内涵筋骨。
”所谓得“右军之美韵”,是说得于王氏嫡传;所谓“失其俊迈”,是说他并非纯属“王书”一体,而是自立门户。
独创新格。
与欧阳询“险劲”一路并称“欧虞”。
与褚遂良、薛稷一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虞体”流韵纵观书法史,从汉末钟(繇)、张(芝)开楷则草法之先,到晋末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立,经南北朝隋朝到唐初四大家出,使楷法臻于完备极致。
所以多以“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唐人用法谨严”称之。
中国书法艺术就技法层面而言,其核心是笔法。
据传,早在汉代,蔡邕在嵩山石室中,学到了“八角垂芒”的秘法,成了笔法传授的始祖。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有《传授笔法人名》一文,附在《古来能书人名》文后,记述了笔法传授的谱系,共有二十三人。
他们是:由蔡邕传给崔瑗和女儿蔡文姬(琰),文姬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王羲之传子王献之,献之传给羊欣,羊欣传给王僧虔。
王僧虔传给萧子云,萧子云传给智永,智永传授给虞世南。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颜真卿〕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虽然如此,初唐四家也各有自己的面貌。
虞世南的字继承多于创造,从东魏《高归彦造像记》一类作品中可以找到他的楷法之源。
历代小楷精品书法琴赋
历代小楷精品书法琴赋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楷作为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体例,因有清秀俊逸的特点,在历史上有许多精品佳作。
而琴赋则是以琴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自汉代始有,自晋代以来更是盛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小楷和琴赋,为大家介绍历代小楷精品书法琴赋。
1、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的小楷以行书为主,其中重要的代表性作品有曹全碑和王羲之的《兰亭序》。
《兰亭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楷书篆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而琴赋则有琴颂和琴歌两大流派,其中琴颂以崔瑗的《琴颂》为代表,自此流传至宋元时期;琴歌则以裴迪的《琴歌》为代表,成为琴赋中的又一流派。
2、唐宋时期唐宋时期的小楷发展成为以楷书为主的一种书法体系,其中著名的小楷作品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柳公权的《九成宫醴泉铭》等。
而琴赋在唐代也迎来了黄庭坚和苏舜钦的黄钟大吕体琴赋,至于宋代则出现了杨万里和颜鲁公的文人琴赋,广受欢迎。
3、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小楷发展成为更加干练利落的文体,其中著名的小楷作品有赵孟、邓石如、董其昌的作品。
而琴赋则有了袁宏道、陈维崧的代表作,《玉梧清商》和《琵琶行》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传世佳作。
4、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的小楷发扬光大,出现了许多新颖的书法作品。
在琴赋方面,中国民间音乐家务本芳的珠帘寺雅集琴曲成为代表琴赋作品。
而刘胡兰、王蒙等文人也以琴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琴赋。
总之,历代小楷和琴赋都是中国文化瑰宝,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给后人带来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精品小楷和琴赋不仅是艺术家们的杰作,更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它们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欣赏研究,更要传承发扬。
梁鼎光绝妙小楷《古赋十八篇》高清完整版,超越当代所有书法家
梁鼎光绝妙小楷《古赋十八篇》高清完整版,超越当代所有书法家
梁鼎光先生的小楷《古赋十八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代所有书法家几乎都无法写出这么尽善尽美的小楷书法。梁鼎光的书法必须在古人眼里来衡量。文征明、王羲之的小楷才能和梁鼎光先生并驾齐驱。说梁鼎光是当代的文征明、王羲之一点都不为过。在整个书法界也没有一个人能来挑战的。连田英章也甘拜下风。何况是这个书法家协会了!记得点赞关注收藏。
古代经典书法小楷合集(收藏版)
古代经典书法⼩楷合集(收藏版)在中国古代,⼩楷是⽂⼈⼠⼤夫科举从政、治学为⽂的基本⼿段,也是⼀种最为常⽤和实⽤的字体,因此,历代书家中,善⼩楷的⼤家很多,下⾯是从各朝代中选出了⼀些书法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供⼤家欣赏。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出⽣于汉末名⼠之家,官⾄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向楷书的转变,创⽴了楷书这⼀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表》最能体现其⼩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势开阔,每⾏字的⼤⼩、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然之趣,体现出⼀种雄浑厚朴、沉着⾼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官⾄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楷主要取法钟繇,⽽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朔画像赞》《孝⼥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三⾏》王献之(344—386),字⼦敬,王羲之第七⼦,善书⼜与其⽗⼀脉相承,并称“⼆王”,有⼩楷作品《洛神赋⼗三⾏》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个新⾼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楷第⼀”“⼩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法要诀,但⼜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欧阳询《⼼经》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初学⼆王,⼜远承魏、晋、六朝⾪书、楷书的特点,⽤笔险劲,法度严谨,独树⼀格,被誉为欧体。
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适宜书法写小楷的文章
适宜书法写小楷地文章千字文原文全文〔梁〕敕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撰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弔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贊羔羊景行維賢克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穀傳聲虛堂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臨深履薄夙興溫凊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淵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篤初誠美慎終宜令榮業所基籍甚無竟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存以甘棠去而益詠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堅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據涇宮殿盤郁樓觀飛驚圖寫禽獸畫彩仙靈丙舍傍啟甲帳對楹肆筵設席鼓瑟吹笙升階納陛弁轉疑星右通廣內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聚群英杜稿鐘隸漆書壁經府羅將相路俠槐卿戶封八縣家給千兵高冠陪輦驅轂振纓世祿侈富車駕肥輕策功茂實勒碑刻銘磻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綺回漢惠說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甯晉楚更霸趙魏困橫假途滅虢踐土會盟何遵約法韓弊煩刑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九州禹跡百郡秦並岳宗泰岱禪主雲亭雁門紫塞雞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曠遠綿邈岩岫杳冥治本于農務資稼穡俶載南畝我藝黍稷稅熟貢新勸賞黜陟孟軻敦素史魚秉直庶幾中庸勞謙謹敕聆音察理鑒貌辨色貽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譏誡寵增抗極殆辱近恥林皋幸即兩疏見機解組誰逼索居閑處沉默寂寥求古尋論散慮逍遙欣奏累遣戚謝歡招渠荷地曆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陳根委翳落葉飄搖遊鶤獨運淩摩絳霄耽讀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屬耳垣牆具膳餐飯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饑厭糟糠親戚故舊老少異糧妾禦績紡侍巾帷房紈扇圓絜銀燭煒煌晝眠夕寐藍筍象床弦歌酒宴接杯舉觴矯手頓足悅豫且康嫡後嗣續祭祀烝嘗稽顙再拜悚懼恐惶箋牒簡要顧答審詳骸垢想浴執熱願涼驢騾犢特駭躍超驤誅斬賊盜捕獲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嘯恬筆倫紙鈞巧任釣釋紛利俗並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顰妍笑年矢每催曦暉朗曜璿璣懸斡晦魄環照指薪修祜永綏吉劭矩步引領俯仰廊廟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孤陋寡聞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賣柑者言劉基(字)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幹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幹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禦,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予默默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於柑以諷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解題】《賣柑者言》是劉基作於元末地一篇寓言,假借賣柑者地口,對外表貴盛嚇人,而內在空虛卑陋地文武大臣進行了辛辣地嘲諷,對元朝統治階級地腐朽沒落本質進行了尖銳地批評.此文一出,傳誦至今,因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八字具有高度地概括性和普遍意義.文章提醒我們面對人和事要注重考察內在品質,不要為表像所蒙蔽.寓言採用了設辭問答地方式,末尾又使用自問地口吻進行強化,都利於表現和傳達主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注釋】[]涉:經過.潰:腐爛.[]這二句是說,把儲藏地柑拿出來時,果實鮮豔耀眼,質地像玉,色澤如金.之:指柑.燁(è)然:鮮豔耀眼地樣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這三句是說,把柑拿到市場上,價格是原來地十倍,人們卻爭相購買.賈(à):同“價”.鬻(ù):賣,這裏是買地意思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貿得:買到.[]敗絮:破棉絮.[]這段是說,我感到很奇怪,問賣果子地人說:“你所賣給人地柑,是要裝在籩和豆裏,用來供奉祭祀和招待賓客呢,還是誇耀它地外表以欺騙愚人和瞎子呢?騙人騙得太厲害了!”若:你.市:賣.實:裝滿.籩、豆:古代高腳容器名,籩用竹制,豆用木(或陶、銅)制,在宴會上用來盛裝食物.炫(à):誇耀.瞽(ǔ):盲人.甚矣哉為欺:即“為欺甚矣哉”,句式倒裝是為了加強語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業是:以此為業.“是”代指賣柑,下句同.有年:有許多年.[]賴:依靠.以食吾軀:用來維持我地生活.食(ì):餵養,供養.軀:身體.[]獨:唯獨.不足子所:不能滿足你地心意.[]這句說,世上行騙地人不少.寡:少.[]吾子:對對方地稱呼.未之思:即“未思之”,沒有想過這個.[]這段是說,當今佩著兵符、坐在虎皮上地人,堅決勇敢像是能保衛國家,真能拿出孫臏、吳起那樣地謀略嗎?虎符:虎形地兵符.皋比(āí):虎皮.洸(ā)洸:堅決勇敢地樣子.幹城之具:保衛國家地將才.孫吳:此處指著名地軍事家孫武和吳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這段是說,那些戴著高高地帽子、拖著長腰帶地人,高傲不凡像是朝廷重臣之才,真能建立伊尹、皋陶地功業嗎?峨:高,這裏作動詞用,意為高戴.紳:士大夫系在腰間並垂下一段作為裝飾地大帶子.昂昂:高傲不凡地樣子.廟堂之器:指朝廷重臣之才.伊皋:指伊尹和皋陶(á),伊尹輔佐商湯,皋陶輔佐虞舜,是古代賢臣地楷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這段是說,他們不懂得抵禦盜賊,不懂得解除百姓困苦,不懂得制止官吏地奸詐邪惡,不懂得整治法律地敗壞,只會不知羞恥地徒然浪費國家倉庫裏地糧食.斁(ù):敗壞.縻(í):當作“糜”,浪費,耗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這段是說,看著他們坐高堂,騎大馬,享用著美酒佳餚,哪個不是高大可畏,又顯赫得令人嚮往.醇醴:美酒.飫(ù):飽食.肥鮮:魚肉之類.巍巍:高大地樣子.赫赫:顯赫地樣子.象:效法,取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這二句是說,又哪里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呢?又何往而不:又哪里不是……,意為哪里都是.[]這二句是說,你不追究這些,而來苛求我地柑.是之不察:即“不察是”,是,代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地人和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無以應:無言以對.應即回應、回答.[]類:像是.東方生:即東方朔,漢武帝時文人,善詼諧諷諫.[]這二句是說,莫非他是憤世嫉俗,借著柑來諷刺嗎?托:假借.南昌滕光閣聯石淩鶴(字)物華天寶著宏篇.紫電青霜,祥祓豐城劍氣;萍鄉煤礦,景德瓷都;萬頃鄱湖,寶藏鎢砂;千疇香稻,湖港漁歌,何如遠沂春光.雲飛南浦,樂得胸懷浩蕩;選勝登樓,擊鼓唱高腔.笑談古今,不免難免憤世嫉俗;驚心動魄,格理致知.斯裕民浴德,自是扁擔日月,力圖富國強兵.斯尚也,毋嗟毀譽知寒暖.守半窗楊柳,十裏晴沙,閑吟秀向題紅葉人傑地靈銘史冊.陳蕃下榻,禮端孺子儒宗;栗裏桃源,瀧崗阡表;三番變法,邪氣文章;四夢玉茗,黍離畫卷,從此長暉春色.雨注西山,居然好景倘佯;尋幽遣興,抒情頌烈士.漫話賢愚,尤宜把酒當風;披襟狂嘯,揮拳振筆.仰先賢殊勳,還須腳踏雷霆,方可鋤奸伐暴.勇為哉,不計浮沉任去留.看九夏芙蓉,二行大雁,清詠古詩賦朝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桃花源记陶渊明(字)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á)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è)儼(ǎ)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ā)陌(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ò)作,男女衣著(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á),並怡然自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ā )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陽劉子驥(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岳阳楼记(字)慶曆四年春,滕(é)子京謫(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ǔ)予(ú)作文以記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予觀夫(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ā),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若夫霪(í)雨霏霏(ē),連月不開,陰風怒號(á),濁浪排空;日星隱曜(à),山嶽潛(á)形;商旅不行,檣(á)傾楫(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ǐ),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ǐ)汀(ī)蘭,鬱鬱青青(ī).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嗟(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煌煌大观121帖—史上最全的柳公权碑帖汇集
煌煌大观121帖—史上最全的柳公权碑帖汇集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柳公权,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提起他的书法作品,可能大多数人只能说出《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
众所周知,与同为四大家的欧、颜、赵三家和同时代的其他书法大家相比,柳公权知名的传世作品确实非常稀少,能供大众作为书法范本学习的,也就数这两种碑帖了。
但是,柳公权一生的作品,数量其实也是非常可观的。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其中大多数都湮灭在了历史的尘烟之中。
还有一部分,在千年的日月轮替、斗转星移中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不为人所瞩目。
为了还原柳公权恢弘的书法图谱,让广大书友和普罗大众了解柳公权一生所创作的书法作品体系,笔者经搜集甄别前人所整理的柳公全作品资料、查阅古今文献典籍,并广泛查览网上信息,存真去伪,悉心考据,历时一年有余,整理出了柳公权所创作的,以及与其相关的书法作品121种。
当然,柳公权一生的作品可能远不止这121种,但从现有能查阅到的资料中,或者笔者个人能力范围内能查到的资料中,能窥探到蛛丝马迹的,也就这121种。
希望这个数量在持续的发掘整理中能不断增加。
这121种作品中,有108种是公认为真品或经笔者考证确为真品的,有11种为主流观点所判伪的(笔者存保留意见),另有2种为后世集柳作品。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其中《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柳公权只作了篆额,主碑文为裴休所书;《韩复墓志》和《柳愔愔墓志》也并非柳公权所书,只是撰文,但这两方碑,都是柳氏子弟所书,且都有柳体风格,书者应该是跟随柳公权学书的晚辈,且柳公权所撰文字中处处流露出真切情感,对于了解柳公权生平有一定价值,因而姑且列在其间。
然而,不忍谈及却不得不谈的还是让人痛惜的存轶问题。
柳公权121种碑帖名录中,当前存世的仅有43种(这还包括11种为世所判伪的作品,2种柳公权仅撰文非书碑的作品,及两种后世集字碑。
算下来真正存世的也就28种)。
所谓存世,并非作品完整保留到了现在,而是只要有痕迹存留就算。
【doc】行书写碑的绝致——李邕
行书写碑的绝致——李邕行书写碑的绝致李邕白鹤[内容提要]从历史文化和审美的角度,对李邕行书写碑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在历史上的地位,作了较为客观而生动的分析与描述.并对李邕传世的各类作品进行艺术上和审美上评述的同时,揭示书法艺术的内在本质与特性.[关键词]铭石之书空灵华美浪漫主义自唐太宗李世民作《晋祠铭》至怀仁《集王圣教序》出,行书写碑在唐便蔚然成风.李邕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历史背景中脱颖而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行书写碑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如果没有他和颜真卿就很难想像宋代的书法.1?李邕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是盛唐着名的学者和最杰出的书法家.父李善,以博学着称,官至兰台郎,曾注《文选》六十卷,大行于世,至今仍为学者称赞.李善在注《文选》时,李邕虽年少,曾提出不少疑义,几乎均被李善采纳.李邕少时以博学善文知名,并深得大学者内史李峤的赏识.长安四年(704)内史李峤,监察御史张廷琏共同向朝廷推荐李邕,认为他"词高行直,堪为谏诤之官",由此召拜左拾遗.李邕尽管才气横溢,为人刚正不阿,不拘时习,同时代的卢藏用称他"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这不仅称他的书法,更是他的为人.当时朝中的派系斗争十分激烈,一人所败,往往殃及党羽.正因如此,李邕在仕途上屡遭贬斥.唐中宗时,李邕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唐隆元年召拜左台殿中御史,改户部员外郎,又贬崖州舍城丞.开元三年(715),擢为户部郎中.不久因受到张廷琏的牵连,和中书令姚崇的嫉恨,左迁括州司马,后征为陈州刺史.开元十三年(725),唐玄宗车驾东封回,李邕在汴州谒见,累献词赋,深得玄宗赏识,由此颇为自矜,自云当居相位.当时张说为中书令,对李邕的骄奢深为厌恶.不久,贬为钦州遵化县尉.后又累转括, 溜,滑三州刺史.天宝初年,为汲郡,北海太守.李邕性格豪侈不拘细行,疾恶如仇,不容于众,邪佞为之侧目.然晚年鬻文章,好功名,纵求财货,驰猎自恣,不免为人所乘.时李林甫擅权,嫉贤妒能,力排异己,对李邕早已嫉恨在心.天宝六年(747),李林甫派刑部员外郎祁顺之和监察御史罗希爽,罗织罪行,将李邕杖杀于北海就郡,时年73岁.后大诗人杜甫知李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旧唐书》记:"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2.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又相传李邕生前曾书碑八百通,虽不可信,但写碑之多在历史上却希有所闻. 李邕为政刚正,独立不移的性格和博学多才为世人所敬仰.早在任左拾遗不久,御史中丞宋璩弹劾侍臣张昌宗,张易之兄弟. 初武则天不应.李邕不顾自己官职卑微,阶下极力进言,使武则天不得不采纳了宋璩之请.事后宋璩提醒他:你"名位尚卑,若不称旨,祸将不测,何为造次如此!"李邕却回答道:"不愿不狂,其名不彰.若不如此,后代何以称也."唐中宗即位,重用方士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李邕立即上书力谏.认为像郑普思这种妖人,只要给他一餐的恩惠就会丧失七尺之躯.如果,郑普思如真能致仙,致鬼,那么,秦皇汉武或墨翟早已永拥天下了,还会有您陛下的天下吗? 自古明君贤臣是"敦睦九族,平章百姓,不闻以鬼神之道理天下" 的.虽没有被中宗采纳,却也可见其胆识和为政刚烈的作风.最有意思的是开元十三年(725),陈州赃污事发,李邕下狱,竟然有一位与其素不相识的许州人孔璋情愿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回李邕的死罪,声称:"臣闻生无益于国,不如杀身以明贤臣.朽贱庸夫轮辕无取,兽息禽视虽生何为?况贤为国宝社稷之卫,是臣痛惜深矣!臣愿六尺之躯,甘受膏斧以代邕死.臣之死,所谓落一毛;邕之生,有足照千里!然臣与邕生平不款,臣知有邕,邕不知有臣,臣不逮邕明矣!夫知贤而举,仁也;代人任患,义也.臣获二善而死且不朽……臣闻士为知己者死,且臣不为死者所知,甘于死者,岂独为惜邕之贤,亦成陛下矜能之德."可谓惊鬼神,动天地之举,全国为此震惊.李邕也因此免遭一死.这位孔璋也为此被流放岭南,不久客死于该地.李邕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威望也可想而知.同时代的张鹜《朝野佥载》中称他:"文章,书翰,正直,辞辨,义烈皆过人. 时为六绝."当时来说,李邕是举世共论的文化泰斗,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都曾以后学晚辈的身份游于他的门下.3李邕传世的作品主要有:《李思训碑》,《麓山寺碑》,《李秀碑》和《卢正道碑》等.《晴热帖》李邕尺牍,刻于《淳化阁帖》与《大观帖》.从书风上看,是典型的"二王"旧格,但用笔和结构,更接近于王献之.历史上虽"二王"并称,其实在艺术风格上和对书体上的贡献是各有千秋的.唐张怀瑾《书议》:"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从字体上看,此帖将楷书,行书和草书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典雅中时时透露出一种豪放的气息,而这正是王献之的传统.这一点我们只要将它同《淳化阁帖》卷九,卷十中王献之的行草作一比较,便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王献之是以草法人行,故转折常用"外拓法",使其圆畅,增强笔势上的流动感和韵律感;王羲之是以楷法人行,故转折喜用"内撅法",使其精紧,在笔触上表现得更为稳重淳厚,故有古质而今妍之说.从书风上讲,李邕此件作品还没有完全摆脱小王对他的笼罩,还没有形成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风格.尽管如此,在这笔情墨趣中已流露出盛唐期问所特有的奔放豪逸和华丽的色彩,一种在笔墨的流动中所散发出的抒情韵味.时放时收,开合妙在情性;或如奔流而直下,或顾盼而得姿;似斜反正,以正见拙;媚而不俗,气格空灵;骨力洞达,直逼子敬,是一篇极为优秀的行草作品.同样学"二王",初唐的陆柬之尽管名声很大,所写的《文赋》曾被赵孟频评为"不在四子之下",但气格媚俗,笔力又逊,实远不如李邕.《叶有道碑》全称《唐故叶有道先生神道碑并序》,又名《追魂碑》,《叶国重碑》.唐开元五年(717)立.李邕撰并书,时43岁.今人王壮弘认为,所署官衔年月与史实不合,定为伪刻.原石在山d.东金乡县,宋绍兴十四年(1144)为雷击碎,明嘉靖间(1522--1566)重刻.既然是重刻,原有的神韵自然也就失去八九.尽管如此,此碑在历史上名声极为煊赫,明安世凤《墨林快事》称:"李字之瘦硬有骨力者,莫过于此."此碑对宋蔡襄影响更大,欧阳修《集古录》: "《有道先生叶公碑》,李邕撰并书.余《集古》所录李邕书颇多,最后得此碑于蔡君谟.君谟善论书,为余言邕之所书,此最为佳也."从整个北宋时期看,除颜真卿外,李邕的影响是最为潜在的.王羲之尽管在宋仍有巨大的影响,但经过多次的战乱以后,所存的书迹已是凤毛麟角,而大多为宫廷和私人收藏.李邕不仅传世的作品多,大多为铭石之书,又能传王羲之行书之神韵.故不管从传播的角度,还是学习的角度都是最便利的.宋四家中除了黄庭坚外,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李邕的影响.米芾虽称学"二王"的,但骨子里更多的是褚遂良和李邕的血脉.对此我们只要将他34岁时所写的《方圆庵记》同李邕的这件作品相比较便能看出彼此的血脉关系.同样,苏东坡每当得意处,不是自比杨凝式,就是自比李北海.苏东坡也曾自言,其运笔的痛快处得之李邕《法华寺碑》.而杨与李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后再述).此碑虽神韵几乎不存,但从其气格上看,仍处于继承"二王"传统的阶段,这对他以后风格的形成打好了根本性的基础.《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日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唐开元八年(720)刻.李邕撰并书,时46岁.此碑为李邕作品中最为煊赫,历代评为李书中第一.明杨慎《舁庵集》:"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第一.其融液屈衍,纡徐妍溢,一法《兰亭》,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集."当然也有微词,清梁《承晋斋积闻录》:"李北海《云麾碑》,横逸已极,弊在太偏."这些评述均有其合理的因素.李邕此碑一出,便奠定了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其影响一直延伸至今.就唐而言,有宋儋,苏灵芝,张从申,''徐浩,甚至包括颜真卿和五代的杨凝式.从书风上看,是李邕作品中最为瘦硬险绝的,并带有一定的夸张性,这也就是梁嵫不能接受的地方.然而,在书法的进程中,总是有一个从平整到险绝的过程,聪明者往往会采用矫枉过正的方式,最终再来一个中和,达到寓险绝于平正之中.而李邕此碑正处于这一环节,加上还处于中年,写得过火一点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没有这环节,就不可能有其晚年像《麓山寺碑》,《卢正道碑》那样的辉煌杰作.也正是如此,李邕才有可能摆脱早年"二王"对他的束缚,最终自立门户.从技法上看,李邕已融合了"二王"的最重要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明显地投入了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理想,那便是一种冲击回荡的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华丽的色泽.也正是这一点,李邕最终同"二王"书风拉开了距离,在书法史上找到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位置.此碑可以说是李邕书法创作上的里程碑,从此以后,李邕便开始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创作自己的艺术品.当然,这种创作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开前人,也不意味着用一种肆无忌惮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形象.创作则是在艺术本身自律性的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化的自我实现.如果,我们将这门艺术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等抽掉,那这门艺术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书法也是如此.故赵孟烦有"用笔千古不易"之说.从此碑上看,李邕用的是一支弹性极好的硬毫笔,故落笔处往往锋芒毕露,节奏明快,加上刻工又精,笔与笔之间的贯穿一目了然.或外拓或内撅,从容徘徊,意气轩昂;或上开下合,或左紧右松.以侧取势,似斜而反正;刚严磊落,提按分明, 疏密伸缩,穷尽变化,笔势往来,或如千里长云,舒展明丽,或如瀑布挂虹,激越而澎湃,时如凌空坠石,锵然有声,时虽细如毫发.犹有千钧之力;或纵横牵制,左右顾盼,或游刃纸背,暗藏波澜,骨力洞达,神采照人."二王"的那种温文尔雅的情调已被一种充满自信和高昂激越的气质所取代,与李白的诗有着极为相似的情感形象.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缺憾,如运笔有时过于直来直去,缺少其6?晚年深厚苍茫的意趣,在笔画上有时也显得较为单薄.但这种气格历来为文人书家所倾倒,除苏东坡外,很少有人在这一点上能同他并驾齐驱.尤其是自赵孟频以后,书家往往拘泥于法而不知法为书之韵,书之品,书之气所用,技存而道失也就成了书道衰退的最直接原因.《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刻.碑在湖南衡山县岳麓书院.李邕撰并书,时56岁.额篆书"麓山寺碑"四字.在行书写碑中堪称千古绝唱.碑末纪年后有"江夏黄仙鹤刻"六字,大多学者认为黄仙鹤是李邕的托名,果真如此,此碑当为李邕手刻.此碑在李邕书中是最为苍雄浑厚者,是他完全成熟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不管从哪一个角度上讲,远在前碑之上, 也是学李字的最佳范本.黄庭坚《山谷集》:"字势豪逸,真复奇崛, 所恨功力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这个评价应该是非常之高的,也带有一点微词.在黄庭坚的眼里,李邕此碑的功力几乎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只是少了几分古拙,不然即便王献之复生也不过如此而已.然古拙而今妍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李邕生在盛唐,不能不染上华丽而浪漫的时代气息.也正是这一点,艺术才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才有真正的艺术生命力,才能为时所用.也就是说,不管评论哪个艺术家,必须要把他放到一个与此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中,才能真正发现与其相应的艺术价值. 此碑与"二王"书相比较,虽少了几分江南式的含蓄儒雅与空灵,却处处给人一种苍茫凝重的强劲感,并以其特有的铭石之书宏大正气,展示出对人格的自信与肯定,一种生命力的存在意识.这种感觉只有到了蓬勃向上的盛唐才有可能在艺术的层面上出现.这不仅对稍后颜真卿,对当时的日本书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被称之为日本王羲之的空海的名篇灌顶历名》,几乎是此碑的另一种方式的显现.此碑一出,历代效法者屡屡不绝,其中尤其是赵孟,一生写7.碑均效此法,但其格远不如此.今人林散之曾孜孜于一身,在创作中竞不能得其仿佛,可见其精深之绝.从其用笔上看,凌空取势,甚有魄力,无意于方圆之变而自变之,不计较于藏露之分而锋芒自然入于画心;横毫直入,笔力雄强,轻重缓急,如壮士击鼓,节节锵然有声.刘熙载《书概》:"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骄之意拟之."左右映带,似断还续;虽名为行书,但处处示人以楷则,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地方.结体以欹侧取势,险崤苍健,如对五岳,或左低右高,或斜左或依右,或紧收一侧,或峻拔一角,中宫紧收,四周开张,不以平整为法,而以重心为正,左倾右倒,气脉一贯,每一个字似乎均有一种膨胀力.到了行笔的中截,笔势越加紧结圆畅,似顺还逆,似逆还顺,中截古厚,首尾圆浑,纵横相称,体势宽博.李邕这种雄才大略,奔放豪逸的性格,一一见于毫端.在这里,李邕完全超越了所谓技法对他的左右,任何一种运笔方式几乎已成了潜意识的反映,一笔而下,气象混沌.清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云麾》颇嫌多轻悦处,惟此碑沉着劲道,不以跌宕掩其朴气,最为可贵.碑阴字肃穆劲实,与《李秀碑》近."何绍基平生对此也用心不疲,是有清学李最成功的书法大家.《法华寺碑》全称《秦望山法华寺碑》.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刻.李邕撰并书.时61岁.原碑在山阴(今浙江绍兴)秦望山天衣市.久佚.清何绍基曾以宋拓孤本摹刻于济南,此孤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因系李邕书,历代翻刻者甚多.何绍基所藏虽称是原石宋拓孤本,但观其点画的衔接处,尤其在转折的微妙处气脉不畅又过于光洁,恐是宋初翻本.但何绍基对此评价甚高,他认为其他诸碑均各有特色,"而纯任天机,浑脱充沛则以《法华寺碑》为最胜."从风格上看,我们不由地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前两件作品在同"--I"拉开距离的同时,已形成了他自己很明显的艺术风格,而这件作品为什么又会如此接近小王呢?是他有意这样去做?还R.是通过这种有意味的回顾使作品增加更深的内涵?我想这些因素都存在.我们都知道,古人作书并不像我们现在那样为创作而创作,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在求得自立门户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即便到了晚年也是如此.像可被称之为"现代书法的鼻祖"的王铎,隔天I艋帖的习惯几乎至死不变.这也正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在学习方法的最大异处.此碑乍看近小王,这是现象中的气息的相似,但在本质上有它的独特性.此碑是李邕所有作品写得最为华丽,宽博,平和沉静者,虽为行书,但用笔全为楷法.既不像《麓山寺碑》凌空取势,按如大桩;也不像《李思训碑》锋芒毕露,节奏明快.而是落笔非常严谨,运笔缓中求急,意如打太极拳,讲究笔笔充沛到位.这是在追求小王书风的同时,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在作新的尝试.《李秀碑》全称《云麾将军李秀碑》.唐天宝元年(742)立.李邕撰并书,时68岁.石已久裂,明末被人制为六础,后仅存二础,今存北京文天祥祠.有宋拓全本.此碑与《卢正道碑》同为李邕晚年的杰作.因精拓传世者甚少,故名声远不及前两碑.明沈榜《宛署杂记》:"书法之妙,出入'二王'.而奇伟倜傥,类其为人.杜工部所谓'碑版照四裔',李集贤以为'书家仙手',其流品可知己.是虽摧剥之余,见之犹令人起敬,况其解衣盘礴时邪."清梁嵫《评书帖》:"北海《李秀碑》比《云麾》更紧,有大令笔意."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是碑北海书之最遒美者,远在陕北《云麾》之上." 梁,翁的评述最为中的.书法与其他艺术有所不同,它的顶峰期往往是在书家的晚年,故有"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说法.从上述几件作品中我们便能看出,李邕是一个不甘心寂寞的人,每写一碑均各有异趣,他似乎总是在不断的思考中创作自己的新作品,这不由使我们想起颜真卿书碑.其实在唐代一流书家中,没有一个人曾经重复创作过相似的作品,都具有一种"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与纸上"(《书谱》)内在的个性化的显现特征.如果,我们将书法仅仅9.看成是写字,看成是一个不断可以重复创作的过程,那么,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存在是不可思议的.李邕此碑所展示的也正是那种在不同的时空中,自我对书法的不同的艺术感受与显现.也就是说,书家所表现的是一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自我对这门艺术的审视与显现.此碑与前诸碑在书写格式上的最大的不同是,前诸碑基本上按界格,一字为一格,行列分明;而此碑虽也有此迹象,但由于字的大小,开合度等变化较大,基本上采用有行无列的方式,显得更为灵活流畅,气势恢宏,更具有雄恣豪逸的气度.虽然碑磨损得非常厉害,即便是宋拓本,字口也已不清.如果,我们通过其表面的现象用想像去回复其本来的面目,我们便会发现,此碑在笔触上与《麓山寺碑》十分相近,只是多了几分寓苍茫于匀净之中的淳厚感. 苍茫源于他原有的秉性,而匀净则与《法华寺碑》有着前后的内在的联系.古人所以要不断临池,不断地向前人学习,就是为了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点什么,改变一下原有较为熟腻的因素, 不断提高深层的内涵,这一点已在此碑中得到了证实.古人这种治学的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从书势上看,此碑明显不同于《麓山寺碑》,《麓山寺碑》是力取横势,故气势恢宏;此碑以纵势为主, 有瀑布飞挂之气;而后篇有复归横势,在理智中又透露出李邕潜在的本性,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般说来,取势纵向与横向在视觉心理上的感受是不同的,取横势的往往给人一种翩翩欲飞或向横向膨胀的厚重感;取纵势的则给人一种上下飞动的颠逸感和险绝感.故横者宽厚沉雄而纵者颠狂奔放.在章法上,此碑趋于茂密,字里行间显得十分紧凑,这样便突出了字内空间的变化,更增强了章法的统一性与完整性.更有趣的是,时而取势十分欹侧,峻拔一角;时而写得十分平整古拙,在节奏上,始终给人一种在华美中又克制不住自己对古拙的向往.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李邕晚年在书法审美上矛盾冲突和那种强烈的个性表露的现实,这】0?正是此碑最令人深思,令人回味的地方.《卢正道碑》全称《唐故鄂州刺史卢府君神道碑》.唐天宝元年(742)刻.碑在河南洛阳许家营.李邕撰并书.石剥落十分严重,残存不足五百字.何绍基藏有刘彦冲旧藏本,何曾跋云:"如此小字而豪纵之气不可掩,可知戒台铭之伪."此碑与前碑在创作的时间上仅晚两个月,但在艺术手法上是何等的不同,并由此开创了另一个全新的创作格局.从风格上讲,此碑介于《麓山寺碑》和《法华寺碑》之间,又多了一点"二王"的成分,写得极为的精到宏逸,为李邕书中最为紧结疏瘦的一路.结体力去横势,从容大度,笔意矫健,处处似有飞动摇曳之姿,空灵洒脱,高贵典雅,骨气洞达,气韵生动.最有趣的是此碑的章法,每个字几乎只写了界格的九分之一,行列的空间几乎占一个半字到两个字之间,如此疏法可谓前无古人.一般来说,密便于贯气而易写,疏者易空脱而气不易相续,故一般书家大多避免用大疏法,即便疏也不会超过一个字的空间. 李邕能不避书家所忌,反而一疏到底,而且疏得又是那样的空灵,仿佛是群星璀璨,星罗棋布,又似原野春发,点滴红绿,笔势往来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贯穿全体.这不仅需要胆识,更需要杰出的艺术天才.这一方法对后世影响最大,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五代的杨凝式和明代的董其昌.书史上一般以,为杨凝式主要源于欧颜,但我们从他所写的名篇《韭花帖》看,实源于李邕此碑,从用笔, 结构到章法,几乎是同出一辙.而董其昌在章法上几乎始终保持着这一作风.《任令则碑》全称《陇关游奕使任令则碑》.唐天宝四载(745)刻.李邕撰并书,时71岁.石在陕西武功县.此碑埋没甚久,亦不见着录.清嘉庆二十年(1815)为段嘉谟所访得,吴荣光,聂铣敏刻题识于后.碑文有一千五百余字,因漫漶颇甚,可辨者仅八百余字.这是自今能看到的李邕最晚年的作品.尽管漫漶严重,但通过带有沧桑感的碑迹中,我们似乎能清晰地看到雄浑豪荡11?的艺术风采,一种由里而外放射出来的恢宏卓绝的艺术的光芒.难以想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竟然能写出如此笔力苍雄的作品, 可见其当时的体力与精神状况是如此的好!如果不是被杖死,他的寿命肯定不会在欧阳询之下.从书风上看,此碑为《李秀碑》非常接近,属于纵逸的一路,但笔致更显老辣.横毫入纸,意如逆水行舟,笔中力强,这是李邕用笔典型特征.一般来说,轻重缓急往往在笔迹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尤其是初唐的褚遂良,观其点画的边缘线,便能知道它的运笔中轻重缓急和调锋等过程,故线条显得特别的优雅绰约;而李邕则以直按直提法,即便是转折,也是意如画沙,锋尖直立于纸面,在点画的内部完成提按顿挫等运笔的过程,故线条之间始终洋溢着苍茫之气,所谓笔不离纸.这一技法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简化,其实,则增强了运笔的难度.这一点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但大多因可知又难以学成而望而却步,其中发挥得较为完美的,可能就是徐浩的《朱巨川告身》和苏东坡的《赤壁赋》了. 《四言古诗卷》录束皙,东方朔,张衡,湛方生,陶潜,陆云,郭璞,嵇康,曹植诗十七首.麻纸本.行书.卷末署"天宝五载十月书北海李邕",以郡守署衔显然是伪托.卷中"宣和","政和"等印皆伪.卷后有解缙,王世贞等人题跋亦靠不住.今此迹不知流落何处.从结体和格局上看,与李邕的字十分相近,但笔道与李邕相差实在太远.书法虽是视觉艺术,结体与章法等空间形式在其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这仅仅是个表层的艺术现象,书法最终是趋于"韵律"化的艺术,即唐张怀罐所谓的"无声之音",按我们现在的语言讲,就是"凝固的音乐"——这才是书法艺术生命的最深沉的本质.如果,抽掉这一本质,就没有书法的艺术.也就是。
当代书圣梁鼎光,奠定传统书法美学,《唐诗百首》字帖尽善尽美
当代书圣梁鼎光,奠定传统书法美学,《唐诗百首》字帖尽善尽美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之家。
当代书法家中梁鼎光才是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无论毛笔还是钢笔都走在前列,为中国传统书法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钢笔书法融入传统的毛笔书法,在美工钢笔的表现下,更具有传统毛笔书法的韵味。
在硬笔书法中,当以美工钢笔为最佳。
毛笔书法已经不再实用,只能挂在墙上去欣赏。
硬笔书法是当代的书法主流,我们必须适应当代的书法环境,如果一味地普及毛笔书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毛笔对于古人是最重要的书写工具,所以古人传承毛笔书法没有问题。
当代是以硬笔书法为主,最为实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还是其他群众都在将硬笔作为日常书写工具,没有看到谁整天用毛笔来写字的?现在很多书法教学还在教授毛笔,不知道这些孩子们学习毛笔就可以学以致用了吗?写作业考试都可以用毛笔了吗?如果不是,学习毛笔有何意义呢?一切技术的掌握都以实用为前提,不然就是在浪费时间。
梁鼎光无论是软笔还是硬笔都是最棒的,硬笔也要符合传统书法规则,如果失去了传统,书法就不叫书法了,从毛笔到钢笔也是时代演变的过程,这也是大势所趋的,为了更好地学习硬笔书法,梁鼎光先生已经出版了很多钢笔书法字帖,每一本都是梁鼎光先生优秀的书法作品。
这本钢笔书法《唐诗百首》我已经制作成PDF电子版,在书友需要的时候可以分享,来共同学习梁鼎光钢笔下的艺术风采。
在当代的书风以丑为美的环境下,梁鼎光先生独树一帜,可以说与丑书泾渭分明,清者自清的文化素养让后辈膜拜,通过梁鼎光的书风可以感受到古代书法的魅力与惊艳,希望这种书风能继续传承下去,让王羲之等老祖宗开创的经典传统能后继有人,不至于毁在以沈鹏、曾翔为首的这些人的手中。
我们一起来欣赏梁鼎光先生的钢笔书法《唐诗百首》吧!未全部刊出:。
序《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
序《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第一篇《咏怀》千里空山宿青冥,萧瑟寒月满夜色。
淅沥飘落新雨霁,断幡无累素重裾。
往年风光谩隐叹,无事此夜有何袂。
斯人杪杪掩朱门,一枕清吟半夜啼。
第二篇《秋思》秋来九天雨尘际,行行凉景扑天紫。
重叠澄静新秋声,夜游湘浦收少棠。
雁阵南北去莫算,晓霜萧萧忆旧园。
淡淡青岸悠悠思,夕阳来时梁鼎光。
第三篇《望江南》如醉如痴江湖之夜,冰调酒兴闻笙歌清。
烟浦漁火未曛夕,空心望归帆叹息声。
江中秋水如墨染,微风露边潇洒清。
梁鼎光思乡不能返,望江南夜色凄清。
第四篇《忆山河》谁复记得山河旧时,残色余象宿故园。
掩面壶浆蹙惊魂,一叶泛尽天地间。
思君心上无新丝,落梅难堪西风起。
迴旋攀山望故里,梁鼎光愁绪悠悠。
第五篇《瀚海》斜阳照瀚海,碧色涌波澜。
修长江河流,无尽漩涡眩。
竹节秋水静,天地沧桑霜。
荒原皓月宿,梁鼎光忆乡思。
第六篇《燎原》纷纭山中燎原上,冷风烟雨吹又送。
唯见芒稞临风舞,猿鸟伴火陪夜歌。
烽火连夜四望边,沙塞鼓角慢行声。
梁鼎光思乡千里,心事不禁沾衣衿。
第七篇《早春》ife早春芳草萋萋,碧落潇湘近高堂。
莓苔蒙台出尘纱,明月密密湛湛光。
细箆飞鸟藏深树,迴景绿荫临清流。
谁知梁鼎光空愁,只有春风一断续。
第八篇《夜宿山寺》明月照临尘世中,静夜宿山寺无声。
俗尘不到禅洞中,诵经仰首晴碧空。
剔律管磬满翠庭,碧树翠阴噤烟虹。
愿此乘禅坐历经,梁鼎光登此山寺。
第九篇《江上春日》垂柳闻钟把烟锁,江上春日回舟游。
莺鸣兰采芳草野,碧波翻涌满江流。
楫舟潜入云暮里,行行萧瑟月凉愁。
流水入怀难分离,梁鼎光思乡情收。
第十篇《宴桃园》千重桃浦影无计,芬芳通夜春色留。
穀阳下头花偏艳,宴桃园中莺花绽。
东风吹酒仙共醉,夜来月满芳草碧。
翠朱纷纭行客愁,梁鼎光思乡心绪。
第十一篇《葛陵》云蒙葛陵重重叠,伤怀芳草旧题诗。
碧岩夹石拥江流,狂猿岁岁攀峭壁。
烟霞映苔影肃肃,松柏簇地凉风曙。
静夜但见山行色,梁鼎光心犹未收。
第十二篇《焚香芳》春雨绿叶笼野岸,幽风吹动花簇间。
岭南著名书法家梁鼎光先生自幼痴迷书法,对书法有一定天赋,加上后天
岭南著名书法家梁鼎光先生自幼痴迷书法,对书法有一定天
赋,加上后天
岭南著名书法家梁鼎光先生自幼痴迷书法,对书法有一定天赋,加上后天不懈努力,成就一代书法奇才。
他就读华南农大,毕业后留校任较,从事解剖专业教学,大学期间,拜麦华三为师学书法,对历史上不同时期各家书法深度临习,对楷书情有独钟,尤精小楷。
1996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的《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从中可较全面欣赏到他的不同风格的小楷佳作,清逸典雅、潇洒出尘。
全书120多页,限于篇幅,这里翻拍其中《风赋》和《吊屈原赋》两篇,小楷爱好者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
曹宝麟
小楷是古时读书人的必修课程。
正书成熟之后
至印刷精密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小楷一直是公私场
合的正规书体。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一篇由名
公书写的小楷,即三国魏钟繇的奏章,距今已经1700
余年了。
小楷易於辨识又不占篇幅的优点,是在实用
中充分显示出来的,礼册、奏章、经史、辞赋等等,
无一不是小楷的用武之地。
科举盛行以后,欲求功名
的儒生,尽管经纶满腹,但若不能写一手小字端楷以
应用于行卷和试卷,很可能面临因字劣黜落,从而不
得踏上仕途的厄运。
反之,即使落魄不遇,无所聊赖,
但凭一手好字,屈尊庸赁抄经录文,仍不失一种求得
温饱的谋生手段。
可见穷达与否,小楷终是读书人的
宠儿。
然而,后来小楷名声颇有些不妙起来。
唐人吴通
微得“院体”卑名于前,明清两代又获“台阁体”、
“馆阁体”恶谥于后。
清中叶碑学兴起,首以扫荡
“馆阁流毒”为号召。
以致于写小楷的人或多或少难
免惴惴不安。
唯恐招致“馆阁体”的骂名。
我以为,
提倡碑学的人必然要拿其对主面帖学来当靶子,而
无情感可言的馆阁体也必定首当其冲,这就是所谓
“不破不立”。
当时或有其震聋发聩的革命意义,而自
今观之则不无偏激。
因为事实胜雄辩,写得精彩的明
清奏本和试卷尚未绝迹,其惊绝的功力岂不要让当今自诩为大师的浅人愧杀?正因为如此,启功先生还为有人讥笑他为馆阁遗老而逊谢不敏哩!总之,任何一种书体,写得好环,只存乎其人,与该书体丝毫无涉。
在今日社会心态表现为急功近利的普遍狂躁的现状下,能够对书法乐此不疲的人本已不多,何况还能平心静气,一丝不苟地去写小楷的人呢!在岭南这块充斥商业气息的扰攘热土上,匪夷所思地却有一位安坐冷凳、黄卷青灯般苦行的、数十年如一日钻研小楷且不知老之将至的高士,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解剖学副教授、广乐省书协副主席梁鼎光先生。
我居北方时对梁先生心仪已久,南迁后得以经常请益。
对于各体毕精的梁先生,我最钦佩的还是他的小楷。
但是以前所见不广,直到梁先生向我展示他的力作古名赋小楷十八篇时,我对他小楷的功底和真正水平才有了全面的认识,梁先生不愧是从事解剖学的(他刻有一方“庖丁门下”的闲章),专业的严格训练,磨砺了他条分缕析的敏锐感觉。
如果说,在其笔下点画的果决肯定,只是体现了轮扁郢匠的熟能生巧的话,那么若非切中肯綮的准确解析和纯
以神运的充分自由,他不可能深谙历代小楷巨匠的各异风格并贮诸胸臆,更不可能游刃有余地驱遣于腕底而再现其神韵了。
这十八篇古赋,几乎是一篇一种面目,某篇出于何家风范都能历历指认。
这确是超凡的手段、惊世的悟性。
梁先生虽是农科出身,但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他善于体味作者的情感流宕而作随手的生发。
有好几首篇末隙地还缀以感想,皆可目为我诠释的注脚。
正因为出于思古幽情的共鸣,笔走意到,元气淋漓,因此备极古雅,令人赏叹不止,这自然与经生书吏的“照本宣科”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果容许我将梁先生小楷与其本师麦华三先生作一比较,窃以为非但不忝,且当有出蓝之慨,这谅为先生所不乐闻,但我想麦翁若有知,必为培养出这样杰出的弟子而含笑九泉。
小楷古赋十八篇的问世,不容置疑,它势必匡正时人对岭南书坛的藐视,更重要的是,它亦将功被后世,丰富祖国书法艺术的宝藏。
为此,我非常乐意为它作序。
□附记 《梁鼎光小楷古赋十八篇》 6开(半精装) 定价56元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5
书法篆刻
1
:.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