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俄汉熟语翻译
浅谈中俄文化差异与翻译
浅谈中俄文化差异与翻译黄怡红,吴淑华(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的差异存在可译性。
为了两个民族之间思想的沟通,必须了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中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背景、国际背景和文化结构以及习语的差异。
当文化差异现象在翻译中需要保留或无法求同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解释或注释、加词或减词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中俄;文化差异;翻译方法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承载文化信息的多方面内涵,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翻译是译者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藏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是一种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而不是简单地将词和句生搬硬套地进行转换。
要科学地、合理地从事翻译这门工作,就必须要了解中俄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中俄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文化既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思维定势和情感方式,又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
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进程,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类型,因此彼此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方面: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国际背景和文化结构的差异及习语的差异。
(一)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阎王,还有神话中的龙王。
从汉朝起,儒、道、佛教这三大宗教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
其中影响最大和最持久的当属崇尚通过修养心性来解除烦恼和摆脱苦难的佛教。
在林世敏教授之《佛教的精神与特色》中,强调了佛教最大一个特色就是:佛是人而不是神。
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自居。
这个神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和万物的生死荣辱,仿佛他的才能上至天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汉译俄中词汇空缺的翻译方法
浅析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汉译俄中词汇空缺的翻译方法摘要:翻译作为语际交际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文化信息的传递。
而在交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语言空缺现象。
因此,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去分析并掌握一些空缺现象的处理方法能够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并掌握一些翻译方法,并对翻译实践作出指导。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词汇空缺翻译方法一、引言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
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现象已是普遍,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难免会遇到空缺现象,因为语言之间的空缺现象是普遍存在,且给翻译带来诸多困难。
本文拟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简要分析汉译俄译中词汇空缺的处理方法。
二、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是普遍。
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建立起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码、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
(贾玉新,1997:17)而翻译实践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历史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宗教的传播等等都有翻译活动参与其中,但是翻译的概念又该如何理解呢?奈达曾指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安顺市转学报,2001:2)从上述几个定义可以看出:第一,翻译是一个语际转换过程,是语际交际的桥梁;第二,翻译是文化间的交流;第三,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以信息传递,交流思想为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行为。
三、空缺理论空缺现象是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与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random holes patterns”(偶然的缺门)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空缺”理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
20世纪80年代,ю. а. сорокин和и. ю. марковина从民族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针对异文化文本的理解(пониманиеинокультурноготекста)中出现的民族文化特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即空缺法(методлакун)。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俄中之间的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
俄罗斯和中国作为大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其之间的翻译工作不仅要求准确地传达语言信息,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对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俄汉两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在翻译中经常出现意译的情况。
俄汉翻译中常常会出现对于历史事件、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第二,俄汉两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这也会在翻译中产生一些文化差异。
在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而俄罗斯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
这些价值观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因此译者需要在翻译中考虑到这些差异,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俄汉两国的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俄语中常常使用被动句,而在汉语中则偏爱使用主动句;俄语中的文学性和形式主义较强,而汉语则更注重实用性和朴实的表达。
在翻译中需要考虑到语言形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使之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风格。
在面对这些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译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翻译技巧。
译者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深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并准确地传达信息。
译者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传达意思。
为了提高俄汉翻译的质量,有必要加强对文化差异的研究和探讨。
可以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找出两国之间的文化共性和差异性,为翻译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可以加强对俄汉两国语言的比较研究,找出二者之间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为翻译工作提供更多的语言支持。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
同志 。 ( 9 ) 老或小+ 姓+同志 。 例如。
①“ 雷 锋 脸一 扳 , 严 肃起 来 : “ 乔 安 山同 你停车! ”( 《 离 开雷 锋 的 日子》 ) 样 的 人 际关 系。 从 而 一定 会产生 这 样 那 样 的 两 个用 来 区 别 人 性 别 的 原 始 词 汇 就 随 之 逐 志 , ②车逢 宽 笑 了:“ 副局 长 同 志 , 你的爱国 称呼语。 下 面 我们 对 跨 文化 交 际 中的俄 汉 社 渐被 人 们 用作 目前 常 用 的称 呼 语 , 来称 呼 陌
r O C Y I OⅡa ! A K L 工I 4 O I - I e p H O e
O 6 m e c T B O P Y c b F i P H r J i a山 a e T
赵 丽 丽
(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俄 语教师
陕西杨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1 2 1 0 0 )
摘 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 , 能否 正 确使用称呼语, 是交际成功与否的曩直接 因素。 在 社会中 要进行人际交 往, 在交往中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 际关 系。 从 而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称呼语。 该文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里的通称和职衔 称呼语的称呼形式和使 用规 则的异 同加以对
Ⅸ 开 拓者 》) 到 了2 0 世 纪7 0年代 ,“ 师 傅 ”一词 又 渐 渐取 代了 “ 同志”成了广 受欢 迎 的 社交 用语 。
I - I ⅢHI - I a 用 作比 较 常用 的 称 呼 语 , 以此 份 和 地 位 来 使 用 的称 呼 语 。 其中, 地 位 指 对 永 e 方的职务、 职称 、 学 衔或 其它 头 衔 等 。 根 据 表 明 俄 罗 斯 社 会 的 男女 平 等 关 系 以 及 人们 人 们 的 交 往 关 系, 我 们 把 社 会 称 呼 语 分 为 思 想 观 念 的逐 渐 改变 。 通称 、 职 衔 称 呼语 等。 该 文 主 要 从 这 两方 面
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理解与翻译
2412018年46期总第434期ENGLISH ON CAMPUS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理解与翻译文/解玲【摘要】在进行跨语言文化交际时,不同语言本身和文化给交际带来了许多障碍。
对语言表达含义的适当把握与理解,是消除类似障碍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翻译;交流;障碍【作者简介】解玲(1985-),女,满族,辽宁人,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大学俄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1.本文来自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省青年专项课题《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高校俄语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GBD1317027)成果;2.2016年度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俄交际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W201611。
人与人之间需要借助语言进行交流,用同一种语言沟通尚且时常会出现歧义、表达不清晰、理解有误等情况,更何况用非母语的外语交流,更是经常会出现各种沟通不畅的状况。
对于汉俄语两种语言差异巨大的中国人来说,学习和理解起俄语来是十分有难度的。
俄语中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变格,动词变位等变化常常会导致词形和发音发生很大变化,给听力和阅读造成了很大困扰和障碍;固定词组和短语的意思、谚语俗语等熟语的含义也给交流带来了很大困扰。
谚语格言等形式是广大民众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俄两国和汉俄双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给理解带来了很大障碍。
此外,发音的清晰度、语速快慢、吞音程度、方言口语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给口译、笔译都带来了很大挑战。
以下按词类对各种可能影响沟通交流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说明。
首先是名词。
在这部分,本文选取кино和власть两个词来分析说明。
一、кино该词的基本含义为“电影,影片<口语>” 以下是取其基本含义的词组和例句:①звуковое кино 有声цветное кино 彩色电影。
小议俄汉成语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l l r s e E d u c a 蚰R 船 e a r c h
2 0 1 5 年5 月 上旬 刊
小议俄 汉成语 互译 中的“ 不可译 ” 现 象
梁 洪琦
( 上海外 国语大学 上海 2 0 0 0 8 3 )
【 摘要】 本文 介 绍了 俄汉成语互译中的直译, 意译和“ 不可译” 现象。 并探究 了 俄- 2 K 成语互译 中某些“ 不可译” 现象存在 的原因. 即俄
汉成 语 中的先例 现 象不 同、 俄 汉语 言文化 共 同体 成 员的 “ 语 言文化 能 力 ” 不 同、 “ 不 可译 ” 现 象的跨 文化 交际本 质 【 关键词 】 成语 “ 不可译”先例现 象 文化语言能力 跨文化交际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5 ) 0 5 — 0 1 1 2 — 0 2
“
汉 民族 对 “ 铁” 的属 性 以及 “ 铁 在 烧 红 的 时候 捶 打 更容 易定 型 : 做 事要抓住有利的时机” 的认识一致. 有着共同的文化共相 , 这决定 了该成 语在 俄 汉互 译 时采 用“ 直译 ” 法 的可行 性
2 . “ 意译 ”
2 . 俄 汉语 言 文化 共 同体 成 员的 “ 语 言文化 能 力” 不同 语言文化能力0 " I H H F B O K y / / b T y p H a q , K O M I I e T e H R H ¥ 1 ) 的 实质 在
第二种情况是“ 意译” . 这 里的意译只停 留在对源语成语的 理解上 . 源语成语 带有本 民族特有的文化 源渊及涵义. 翻译 时只 将它们表示的意义表达 出来.目的语译文并不 以成语的形式体 现 这 种现 象的根 源在 于源语 成语 中显 示 的该 民族 的 “ 语 言世 界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俄汉习语翻译
Russian-Chinese Idiom Translation from a View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 刘炳山[1]
作者机构: [1]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出版物刊名: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3-115页
主题词: 习语;文化;翻译;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
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受文化制约。
俄汉语中的习语生动地表现各自文化的面貌、习惯和特征。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俄汉语中的习语大多数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相对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
有时习语在表面形象和意义上或多或少出现相似之处。
正是这些表面上的相似,常常为翻译习语设下了陷阱,使译者出现跨文化交际错误。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研究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俄汉翻译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但是,俄汉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俄汉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影响。
因此,研究俄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俄汉两种语言的差异1.语音差异俄语语音丰富,有较多的元音和辅音,而汉语则相对简洁。
例如,俄语中有7个元音和17个辅音,而汉语中只有5个元音和21个辅音。
这导致在翻译过程中,有些俄语音节难以用汉语表达。
比如,俄语中有许多含有浊音的词,而汉语中却没有相应的浊音,如“телефон”(电话)、“ресторан”(餐厅)等。
俄语的语法比汉语更为复杂,例如,俄语中有六种格,而汉语只有主格和宾格。
在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不同,译者可能会出现翻译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俄语中的动名词与汉语的不同,俄语中动名词是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的复合体,而在汉语中通常是一个动词+地/得/着结构。
3.词汇差异俄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也比较明显。
俄语中有许多和汉语无直接对应的词汇,如“алкоголь”(酒精)、“кружка”(杯子)等。
同时,汉语的词汇也比俄语丰富,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
“年年有余”等等,这些表达在俄语中一词难以表述。
除了语言上的差异之外,俄汉两种文化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也会对译者产生不小的影响。
1.历史文化差异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
而我国也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度。
在翻译过程中,这些历史和文化因素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翻译的思路和语言表达。
2.社会相关差异俄罗斯和我国虽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社会体制、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在翻译中,这些差异也会牵扯到译者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习惯用语等方面。
3.生活方式差异两国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巨大差异。
如在饮食、娱乐、休闲方面,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的习惯和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俄汉翻译策略研究
( 陆永 昌, 《 俄 汉文学翻译概论 》 )
这段 话 中 C e M b p a z n p H M e p b ,a o 皿 H H p a a
使各类读者都能够接受原文 的语 境与语义 。既要
保持原汁原味 , 又要 为读者所 明了 , 因此在翻译过 程 中有许多方法被译者采纳 , 常用的有直译、 意译 、 释义、 改换等等。本文针对翻译 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问题 , 总结了三种处理方法 , 即引用 、 阐释、 替代 。
扰 。如 何 正确地 理解 原文 的 意思 , 如 何 消除文 化差
者展示了源语言的精彩。例如:
HI  ̄ K H T a ,a n o q e M y 6 h i H a M H e H a q a T l , c p a s y C O B e n , i ?
A HO T OMy H T O, a py r MOn, H TO T b l B OT HHK a K He x o qe mb HO HH T b O ⅡHy Oq e H b B a H ) ∞ Py C C K y I O HOC / I O B HH y:
语 言是 一 面镜 子 , 反 映 出一 个 民族 的文 化 ; 语
言是一种工具 , 促进 了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 ; 语 言 是 一种 载体 , 承 载 了一 个 民族 的发展 与未 来 。在跨
文化交际中, 因为理念 文化 、 物质文化、 器物文化 、 制度文化差异 的存在 , 给翻译者造成 了极大 的困
个 问题 : 竭力使它归化 , 还是尽量保持洋气 呢? 日
本 文 的译者 上 田进君 , 是 主张前 一法 的 。他 以为讽
刺作品的翻译 , 第一当求易懂 , 愈易懂 , 效力也愈广 大 。所 以他 的译 文 , 有 时就 化一 句 为 数 句 , 很 近 于 解释。我的意见却两样 的。只求 易懂 , 不如创作 , 或者改作 , 将事改为 中国事 , 人也化为中国人 。 ”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 具有超前 的意识性。俄语精准繁杂 , 法语优雅艺术 , 西班牙 语华丽热情 , 每一种语 言都是这个 民族性格 的反 映, 都是通过长期社会历史沉淀积累而逐步完善与
浅谈俄语翻译与文化
浅谈俄语翻译与文化翻译综述浅谈翻译与文化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语言植根于文化,又是文化的写照,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每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每种语言文字都是文化的反照,所以,我们也可以将翻译理解为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手段。
翻译不仅仅涉及到语言问题,也涉及到文化问题。
王佐良先生说过:“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王佐良:1984, 1)是的,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族传统及思维行为方式。
对于译者而言,若想准确传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要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大致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如饮食、建筑、服饰、器物等。
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原作所蕴含的语言文化信息,然后才能从这些文化信息入手,准确贴切地翻译。
例如дача一词,字典的解释是“别墅”,但它与汉语意思中富丽堂皇的别墅大有不同,是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木质小房子。
дача是俄罗斯人夏天避暑休息的好去处,若只译成“别墅”就无法感受到俄罗斯的风情。
又如,сарафан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一种女士无袖上衣”。
在普希金的作品《上尉的女儿》中, 当普加乔夫农民起义军即将围攻要塞时,要塞司令对妻子说:——Ну, довольно! ступайте, ступайтедомой; даколиуспеешь, наденьнаМашусарафан.若将此句的сарафан直接译成“无袖上衣”是不妥当的。
сарафан是俄罗斯农村妇女套在衬衫外面的一种无袖连衣裙。
此时要塞司令要妻子给女儿穿上сарафан,是指不要穿得仍然像个贵族小姐,要土气一些,这样才安全。
对俄语熟语的基本认识及其翻译方法
262对俄语熟语的基本认识及其翻译方法魏丽萍 黑龙江东方学院摘要:俄语熟语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校俄语教材中没有系统地介绍俄语熟语的基本知识。
致使很多俄语学习者对俄语熟语的基本认识模糊。
关键词:俄语熟语;基本认识;翻译一、俄语熟语的概念对于熟语的概念俄语学者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一些学者认为熟语包含所有的固定搭配,另一些人认为熟语只包括固定词组。
包括В.В.Виноградов在内的一些语言学家认为熟语不应该涵盖谚语、俗语、警句,因为它们在语义和句法结构上与熟语单位是不同的,它们结构上同于句子。
[1]以尚斯基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熟语是结构固定的词语的搭配组合,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名言和其他具有转义的词组。
俄罗斯语文学家茹科夫(В.П.Жуков)将熟语定义为,是按照并列和主从关系构建的固定短语,具有完整的意义,当熟语构成成分的意义失去独立性时,熟语便获得了意义。
[2]显然,茹科夫对熟语的定义是狭义的,没有包括成语、谚语、俗语等。
二、俄语熟语的特点和分类(一)俄语熟语的特点大多数的熟语具有民族性,熟语包含的语言单位揭示的是该民族文化中的事物和现象。
俄语熟语在结构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构成,他们在句子中共同做句子成分。
在意义上,俄语熟语用于转义,它们大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或文学作品。
在构成上,熟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由一个词语构成的熟语是不存在的,如:собаку съел(老练),водой не разольешь(如胶似漆);也有一些结构更长的词组,如:ждать у моря погоды(守株待兔),семь пятниц на неделе(朝三暮四)。
在句子中,熟语是不能拆分开的,如:работали до седьмого пота(干活儿到汗流浃背),在句子中整个词组共同作谓语,类似的还有считать ворон(溜号),умыть руки(撒手不管,摆脱责任)等。
跨文化交际中俄汉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对比
2012.07学教育70跨文化交际中俄汉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对比阎岩(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经常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所有语言中,意义都是相同的,语言之间的差异仅仅存在于语言的形式上。
事实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种语言是互相区别的。
在一种语言中存在的语义,在另外一种语言里可能并不存在。
我们在最开始学习外语时,经常认为两种语言之间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太阳—,公鸡—。
事实上,各种语言都存在很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这对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关键词]汉语俄语;内涵意义;差异;跨文化交际在《语义学》中著名语言学家力奇区分了七种意义: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其中五种(除了概念意义和主题意义)都被包含在联想意义之中。
本文研究对象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的语义差别,这种差别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1概念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不同的词汇(2表面意义相同而实际语义有很大差别的词汇(3语义缺项,即一种语言的某种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无专门对应的词。
一、概念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不同的词汇对下面概念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不同的词汇我们主要讨论动物词汇。
人们经常会将人的一些品质或特质与某些动物联想到一起。
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会将不同的品质赋予相同的动物。
这种不同的对应意义在汉俄两种语言中可分为两类:第一,一种动物在一种语言中可能引起某些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能引起特定的联想;第二,某些动物在两种文化中会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
第一类主要以“鹤”和“鲸鱼”为例在中国道教文化中,鹤象征长寿。
中国常常把传统年长的人去世称为驾鹤西游。
在中国及汉文化圈,仙鹤经常和挺拔苍劲的古松放到一起象征着延年益寿。
鹤在中国的文化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俄语中则不会产生特定的联想。
鲸鱼在俄语中除了本意之外还有支柱,重要人物的意思。
如大军火商。
在汉语中,鲸鱼没有任何特定的联想意义。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24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是交际成功与否的最直接因素。
在社会中要进行人际交往,在交往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从而一定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称呼语。
下面我们对跨文化交际中的俄汉社会称呼语加以论述。
我们所说的社会称呼语主要是指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人,在交际时,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来使用的称呼语。
其中,地位指对方的职务、职称、学衔或其它头衔等。
根据人们的交往关系,我们把社会称呼语分为通称、职衔称呼语等。
该文主要从这两方面来对比分析俄汉社会称呼语形式和使用规则的异同。
1 通称通称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员,不考虑他们的职业、职务和年龄,所使用的称呼语。
1.1 俄语通称俄语中的通称常用的有:Товарищ、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 Девушка、Парень、Друг、Мужчина、Женщина、Господин、Госпожа、Дама等。
在19至20世纪时,Товарищ一词作为称呼语被赋予了一些政治色彩。
十月革命时期,该词用来作为社会民主党人之间的常用称呼语。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时期,Товарищ一词正式成为普遍使用的称呼语。
现在Товарищ一词作为称呼语也只是偶尔用在俄罗斯军队和俄共党中。
而Товарищ一词也由原来的通称词变为只限于对军人、警务人员等的称呼中。
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等一些称呼语也随之开始慢慢消失。
现在Гражданин、Гражданка,除了在宪法、司法机关中,依然还在使用,而在其它场合早已不再用作称呼语。
旧的称呼语逐渐被历史淘汰,而短期内,又暂时没有比较适合的词语用作称呼语,但又迫于交际的需要,因此Мужчина、Женщина这两个用来区别人性别的原始词汇就随之逐渐被人们用作目前常用的称呼语,来称呼陌生的中老年人。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俄语用翻译研究
2019年第03期基金项目:2019年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青年培育项目: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俄语用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354MSYQN007作者简介:关茗竺(1986-),女,黑龙江双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俄语、俄罗斯文化学。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19日。
当前中俄关系不断深化,交流更加成熟,尤其是文化交往更为频繁,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下,语用翻译超出了简单的语言转化,实现了从消除语言差异向文化融合的成功转型。
整体上看,跨文化交际环境下,中俄语用翻译时,所选择的合适策略,主要在于具体语言交际与交流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能够更精准、更有效、更科学的传达翻译原文的内容、是否与读者的认知水平和阅读期望,以及文化习惯等相匹配。
1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语用翻译与交流要求分析在翻译理论中,翻译语用学研究是核心内容之一,大多翻译活动都要注重对语用翻译进行综合研究。
在具体的翻译理论应用和实践活动中,语言意义表达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和关系到翻译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因此,良好的语用翻译,能够为翻译活动的有效实施和专项研究提供重要意义。
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出发,研究中俄语用翻译,也为当前创新翻译体系,推进翻译实践发展奠定基础。
客观的看,在目前所实施的俄语应用与研究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俄语词汇、文本的转化,其中更多指的是一种翻译思想,未能真正从文化交流与应用的角度来开展应用。
目前跨文化交际日益成熟,其中所追求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完善。
它逐渐从简单的语言转化,升级为基于文化认同与语言交流等多种视角的整体活动。
与一般语言翻译不同,语用翻译更多是从实际应用和文化视角来构建语言翻译之间的全新关系。
特别是从语言特征、思维习惯,乃至语言表达主客体之间关系等视角来探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关联性,这既与跨文化交际的时代要求相关,同时也与目前做好俄语翻译应用有着重要融合点。
从本质上看,翻译是一种基于不同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交际行为。
在语用翻译过程中,它包含了极为复杂的内容,其中既有译者对翻译原文内容的理解,也有译者根据对原文内容的交际意图进行合理把握。
浅析俄汉成语对比翻译
浅析俄汉成语对比翻译
俄汉成语对比翻译是指在外语和汉语句子中,将一个汉语句子的意思用另一个特定的外语句子来表达。
这种翻译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汉语语义,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般情况下,俄汉成语对比翻译会把汉语中的比喻、拟人比喻、比拟等用外语句子来体现。
例如,“马到成功”可以用俄语翻译成“一跃即成”,而“春暖花开”可以用俄语翻译成“闪亮春光”。
此外,俄汉成语对比翻译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汉语成语的真正含义。
例如,汉语成语“磨刀霍霍”,可以用俄语翻译成“没有任何结果”,从而更清晰地表达出这句成语的真正含义。
总之,俄汉成语对比翻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翻译方法,它能够很好地体现汉语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汉语成语的真正含义。
俄汉同传翻译
俄汉同传翻译(实用版)目录1.俄汉同传翻译的概述2.俄汉同传翻译的重要性3.俄汉同传翻译的技巧和方法4.俄汉同传翻译的发展前景正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俄汉同传翻译在促进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俄汉同传翻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两国关系的发展。
俄汉同传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俄汉同传翻译有助于推动中俄两国政治互信。
在高层访问、政治谈判等场合,准确的俄汉同传翻译能够确保双方领导人的沟通顺畅,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关系紧张。
其次,俄汉同传翻译对促进两国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环节,专业的俄汉同传翻译能够帮助双方企业更好地沟通合作意向,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
最后,俄汉同传翻译对于加深两国民间友谊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中,高质量的俄汉同传翻译可以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对方的文化,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俄汉同传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俄语和汉语基本功,熟悉两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其次,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各个领域的新知识、新动态。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翻译技能,如快速反应能力、口译技巧等。
在实际工作中,俄汉同传翻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确保在政治场合的翻译准确无误;二是要善于处理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三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翻译过于繁琐。
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俄汉同传翻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我国需要更多优秀的俄汉同传翻译人才,为促进中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俄汉同传翻译工具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翻译工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持。
总之,俄汉同传翻译作为中俄交流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俄汉熟语翻译
语 言 是 跨 义化 交 际 的最 主 要 手 段 。 运 用 语 言 进行 交 际 时 , 在
避免 不 了要 遇 到 具 有鲜 明 的文 化 特 征 的熟 语 及 其 应 用 、翻 译 等
问题 。而 熟 语 翻 译 实 际 上是 如 何 在 译 人语 中处 理 译 出语 表 现 出
这 类 熟 语 翻译 采 取 直 译 的方 式 ,保 留了 熟 语 鲜 明 的形 象特
Xo o H Ⅱ B a 冷 战 。 Ⅱ Ⅱa oH一
p a lma~ 黑 心 。 H HJ y .
3 Ⅱ H H H bX一 一 口气 。 a o H p R l.
理 、 史 、 教 信 仰 和 生 活 习 惯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汉 熟 语 承 载 了 历 宗 俄 不 同 的 民族 文 化 特点 和文 化 信 息 , 们 与 文 化 传 统 紧密 相 连 . 他 不
言完 全 对 等 的 熟语 毕 竟 很 少 , 以还 得求 助 于 其 他 方法 。 所
2 半 对 应 关 系
对 应 关 系指 的 是 俄 汉 两种 语 言 的熟 语 在 意 义和 形 象 上 都 是 相 应 一致 的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者 之 间便 可 以进 行 互译 。 如 : 两 B e a 一  ̄ H r . 时 间 就 是 金钱 。 pM e b H一
事在天。
K ge e o O a r p o一 趁 热 打铁 。 n 3 ,H K o  ̄ . K K p ia B B R . 如 鱼得 水 a b o e 6 一
He r K 3 la b B A . 不 露 声 色 。 I a bB T H y一 O
3a R yM- 3  ̄Ka IO O B q a MH I F HHIIC , H Ib f l O O  ̄HOF He O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口译中的熟语翻译
在 全球 化 浪 潮 中 ,活 动 , 以分 为 直 接和 间 接两 种 可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大部分 国家) 交流 日益密切。在
中西跨 文化交 际 中 , 育 和文 化 差 异 成 为 阻碍 交 流 语
Vo . No 4 17- .
De . 2 0 c 06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 口译中的熟语翻译
周 育 琦
( 北京 外 国语大 学 西班牙葡 萄牙语 系, 京 1 0 8 ) 北 0 0 9
摘要 : 以熟语的 口译为例 , 出口译 中应遵循的基 本原则和熟语 口译 的基 本方 法, 提 如借 用 同义词、 直译 、 意 译、 直译加 解释 等 。 明在垮 文化交际 中。 员必须在克服 语言差异 的同时, 说 译 灵活应对文化 障碍 。这不仅 要求译
维普资讯
第7 卷 第 4期 20 0 6年 1 2月
福 建 医科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n l f ui dcl i r t S c l c n eE io ) o ra o j nMe i v i y( oi i c dt n F a a Un e s aS e i
c n l d st a n i tr u t r lc mm u iai n h n e p ee h u d fe il o e wi u — o cu e h ti n e c lu a o n c t ,t e i tr r trs o l lxb y c p t c l o h
形式 。外交官、 出 口商人、 进 留学生与外 国人进行 面对面的交流, 这是直 接的跨文化交 际; 我们买麦 当劳, 看好莱 坞大 片 , 也是 跨 文化交际 , 但是 间接 的。从其名 称来 看 , 跨文 化交 际涉及 两个重 要概
略议俄汉熟语翻译中难点及翻译方法
略议俄汉熟语翻译中的难点及翻译方法摘要:中俄语言文化相差甚远,熟练掌握俄汉熟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不仅有助于正确运用熟语,而且有助于两种熟语更准确更有效的互译。
对于完全对等的熟语比较好翻译,但对于不对等的熟语,翻译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关键词:熟语对等语翻译词汇空缺词义冲突语义联想俄汉熟语在结构、修辞和文化方面都是异多同少,一种语言的熟语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形义完全相对应的,语体色彩和文化内涵也一样的熟语。
因此,本文将针对我们在俄汉熟语互译中遇到的难点及其翻译方法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俄汉熟语完全对等的熟语虽然有,但数量不多,对于这类熟语就直接用对等熟语翻译,不会构成翻译的难点。
如:祸不单行。
掉在井里面的时候,上面偏又来了一块大石头。
беданеприходитодна. упадёшьвколодец, таксверхунатебясвалитсяещёикамень.上例中成语“祸不单行”的汉俄语含义及形象完全相同,译文直接套用同义成语。
但“нипуханипера”要译出格律就很难了,一般也只是用“祝你成功”译出其功能意义。
但像“开诚布公откровенно”,“赏心悦目радоватьдушуиглаз”等互文式的语义结构翻译起来,要达到同等效果就非常困难。
下面主要从词汇空缺、词义冲突、语义联想等三个方面进行浅析,并寻找与其相应的翻译方法。
一、词汇空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
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较多困难的现象,由于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及语言因素而引起的词汇空缺。
对于这种现象,大概有下面几种处理方法:1.保留形象直译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情况下,保留形象直译,不仅能传达出原语的风貌和色彩,还能让读者了解原语民族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能达到文化交流、开阔视野的目的。
好的直译往往是一种新的创造和新的表现手法。
俄汉文化翻译方法探究
俄汉文化翻译方法探究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科技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学习汉语。
汉语也成为继英语之后使用最广泛的第二外语。
所以,掌握一定的汉语知识和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进行俄汉文化翻译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对外宣传中文化翻译策略的应用俄汉民族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国家,他们拥有共同的人文、社会价值观念,因此两国人民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增进相互间的友好关系。
所以,我国政府及对外机构可借助于翻译,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
以2014年俄罗斯大型水电站项目中国分包商集团“俄兴力波公司”为例,该公司的董事长陈立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前往中国谈判时,我们希望尽量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聘请了精通中国文化的翻译。
”这个案例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有广泛的影响力,还说明了运用文化翻译的方式能够促进两国友谊,也是中俄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二、高等教育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高校教学与管理部门,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可以将语言文化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
同时,这也是大学生语言水平、思想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学习俄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自身的俄语水平得到提升,还可以了解俄罗斯人民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从而增加文化底蕴,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各院校可以开设有关的选修课或辅修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探索出适合中俄两国人民的交际方式,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在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文化翻译的具体操作文化翻译是双向性的,它并非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
文化翻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抓住核心概念和词语进行翻译。
只有将文化意义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文化信息才能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完美地呈现。
以公司进行的公益活动为例,虽然是在俄罗斯进行,但是中俄两国都有其特殊的风土人情,这就需要通过翻译,将文化意义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俄汉熟语翻译作者:王乐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7期摘要: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会遇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熟语及其运用、翻译问题。
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熟语翻译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024-02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培根曾说过,从一个民族的俗语和谚语里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
中俄两国各自都有丰富的熟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俄汉熟语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文化信息,他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避免不了要遇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的熟语及其应用、翻译等问题。
而熟语翻译实际上是如何在译入语中处理译出语表现出的各种不同文化特征。
两种语言在交际时,熟语所表现的文化特征课划分为三种关系: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
1 对应关系对应关系指的是俄汉两种语言的熟语在意义和形象上都是相应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便可以进行互译。
如:Время –деньги.—时间就是金钱。
Лучше один раз увидеть,чем сто раз услышать.—百闻不如一见。
Человек предполагает,а бог располагае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Куй железо,пока горчо.—趁热打铁。
Как рыба в воде.—如鱼得水。
Не показывать виду.—不露声色。
Глух и нем.—装聋作哑。
Остановиться на полдороге.—半途而废。
Открывать свою душу.—敞开心扉。
Покидать свет.—撒手人寰。
Старый и малый.—老老小小。
Называть белое чёрым.—颠倒黑白。
Старый лис.—老狐狸。
Ловить рыбу в мутной воде.—浑水摸鱼。
Поджать хвост.—夹起尾巴。
Спустить шкуру(с кого).—剥下谁的皮。
Черепашьим ходом.—像乌龟爬。
Стоять одной ногой в могиле.—一条腿已迈进棺材。
Копать самому себе могилу.—自掘坟墓。
Идти под уклон.—走下坡路。
Висеть на волоске.—千钧一发。
Любой ценой.—不惜任何代价。
На каждом шагу.—每走一步。
На высоте.—站得高,看得远。
Зарывать талант в землю.—埋没人才。
Связать по рукам и ногаь.—捆住手脚。
Горячее сердце.—火热的心。
Цены нет.—无价之宝。
Играть с огнём.—玩火,冒险。
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冷战。
Чёрная душа.—黑心。
За один придых.—一口气。
Один конец.—一样的下场。
С первого взгляда.—乍一看。
Старый воробей.—老麻雀。
Крылия выросли.—长出了翅膀;有了能力。
Перья полетят.—铩羽而归。
这类熟语翻译采取直译的方式,保留了熟语鲜明的形象特征,使文化意象得以直接传达,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
但两国语言完全对等的熟语毕竟很少,所以还得求助于其他方法。
2 半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是指熟语的意义相同,但是修辞手法不同,使用的形象也不一致;有的意义相近的熟语,却用于不同的场合或上下文中;有的只是字面意思相近,内涵意义却相差甚远;感情色彩也不尽相同。
俄汉语熟语毕竟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们只是部分地传达相应的文化特征。
翻译这些熟语时,有时可以选择相当的熟语对译,更多情况则要根据上下文意思灵活处理。
互译的基础是熟语含义,内涵一致,所指相同。
За двумя зайцами погонишься,но одного непоймаешь.—心不可二用。
Глухому песен не пой.—对牛谈琴。
На языке мёд,а под языком лёд.—笑里藏刀。
Не видеть дальше своего носа.—鼠目寸光。
Гром не грянет,мужик не перекрестится.—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У кого совесть числа,у кого подушка под головой не вертится.—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Все яйца в одной корзине.—孤注一掷。
Отдыхать душой.—心平气和。
Раздирать душу.—心如刀割。
На ночь глядючи.—摸黑。
От слова в слово.—一字不漏。
Кошки скребут на душе.—心乱如麻。
Ломать голову.—伤脑筋。
Попасть в цель.—正中要害。
Режет ухо.—刺耳。
Волосы становятся дыбом.—毛骨悚然。
С дальним прицелом.—深谋远虑。
Дать зелёную улицу.—开绿灯。
Играть первую роль.—起主要作用。
Из одного теста.—一路货色。
Как один человек.—万众一心。
Одни как перст.—孑然一身。
Одного поля ягода.—一丘之貉。
С пятого на десятое.—颠三倒四。
Генерал без войска.—光杆司令。
Ни рыба ни мясо.—非驴非马。
Убить вдух зайцев.—一箭双雕。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有些熟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句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另一形象,从而传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
3 非对应关系还有的成语在表面形式或意思上显出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然而它们的实际意义却大相径庭。
比如:метать бисер перед свиньями.有人译为“明珠暗投”。
表面上,这两个成语的确有相似之处,俄语成语用бисер指有价值的东西,而бисер的汉语意思正好是“珠”,也是指珍贵的东西。
另外,метать动作又与“投”的动作一致。
行为动作一致,字面形象一致,两者都有“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的意思。
实际上,两个成语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色彩。
首先,它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俄语的метать бисер перед свиньями照字面直译是:“把珍珠投在猪的面前”来自《圣经》“不要把神圣的东西丢给狗,它们会转过来咬你们;它们会把珍珠践踏在脚底下”。
汉语的“明珠暗投”来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
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在俄语中бисер一般用来指事物,而汉语中的“明珠”主要指有才能的人。
因此两个成语并不对应。
其他还有: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一窍不通。
从字面上看这两个成语毫无相关之处,俄语“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字面意义为“汉字”,在口语中转义为“很难理解的东西”。
因为中国的汉字对于斯拉夫语系和拉丁文语系的人来说感到很难理解。
“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很形象地比喻了某种难懂的、无法理解的东西。
Тришкин кафтан.—拆东墙补西墙。
“Тришкин кафтан”的字面意义为“特里施卡的外套”,源自克雷洛夫的寓言,反映了俄罗斯的服饰习俗,很难直译成对等的汉语成语。
Белая ворона.—白乌鸦;与众不同的人。
В три этажа.—到三层楼;不堪入耳的谩骂。
Денег куры не клюют.—鸡不啄;十分富有。
Ловить мух ртом.—用嘴捉苍蝇;心不在焉。
На чаёк.—吃茶钱;小费。
Ни свет ни заря.—不是天亮,不是朝霞;一大早。
От жилетки рукава.—背心的袖子;不翼而飞。
По горло.—到喉咙;事情很多。
Подступать с ножом.—拿刀子走近;强烈要求。
Полоскать зубки.—漱漱牙;喝点酒。
С воробьиный скок.—麻雀一跳;很短。
С солью и перцем.—带着盐和辣椒;尖刻。
Тише воды,ниже травы.—比水静,比草低;谨小慎微。
Шубы не сошьёшь.—做不了皮大衣;没有用处。
一般来说,汉译俄时碰到的背景知识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但是俄译汉时,因为我们对其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对原文的语句中的文化因素构成的隐含意义很难领会到。
这种文化差异明显地反映在成语上。
在翻译的时候不仅仅是翻译语言的意义,更是传达另一种文化,因此我们在进行俄汉熟语翻译时,要充分尊重各语言层次文化特点,始终把隐含意义的传达发在首位,然后再考虑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
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更要具有双文化甚至多文化的知识,从而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有效交际需要。
参考文献:[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贾淑芬.简明俄汉谚语辞典[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3]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