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呼吸衰竭病病人的护理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病人,需给予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护士应熟练掌握呼吸机的 使用方法,加强呼吸机的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变化。
病情观察与记录要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 浅度及有无发绀等缺氧表现;监测动 脉血气分析结果,了解病情变化和治 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记录出入量
做好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 及效果等,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包括尿量、 大便量、呕吐物及引流量等;注意保 持水电解质平衡。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 需求和恐惧感;给予关心、支持和鼓 励,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戒烟限酒,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 刺激和损害。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增加 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摄入。
适当运动
保持良好心态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以增强身体素 质和免疫力。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 郁情绪对康复的影响。
呼吸衰竭病病人的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呼吸衰竭概述 • 呼吸衰竭病人基础护理
呼吸衰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的症状
呼吸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
自我护理指导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
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期排痰,避免痰 液堵塞气道。
告知患者避免接触烟雾、油烟等刺激 性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正确使用氧气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氧气,注意氧气湿 化,避免干燥刺激。
出院指导与随访
呼吸衰竭护理诊断及 护理措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CONTENTS
• 呼吸衰竭概述 • 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 • 病情观察与监测 • 健康教育
01 呼吸衰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在静息状 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碳酸血症 ,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清理呼吸道无效
总结词
患者无法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详细描述
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无力、痰液粘稠等症状,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加重。
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总结词
患者因呼吸衰竭而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如意识障碍、昏迷等。
详细描述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性格 改变等症状,血气分析显示PaCO₂明 显升高。
03 护理措施
05 健康教育
呼吸衰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 引言
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异常。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因此及时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呼吸衰竭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患者的护理需求。
2. 呼吸衰竭的护理诊断
呼吸衰竭的护理诊断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的。
2.1 乏力
患者呼吸衰竭时常常会出现乏力的症状,此时的护理诊断应包括:•活动耐力下降
•精力不足
•心理疲乏等
2.2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的主要症状之一,护理诊断应重点关注:
•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增加
•咳嗽等
2.3 氧合功能障碍
呼吸衰竭导致氧合功能障碍,护理诊断应包括:
•低氧血症
•心率增快
•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3.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3.1 呼吸治疗
呼吸治疗是呼吸衰竭患者的核心治疗措施,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
•监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给予氧气治疗
•推荐或辅助呼吸治疗等
3.2 气道管理
正确的气道管理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措施包括:
•维持气道通畅
•定期清洁气道分泌物
•安全使用气道支持设备等
3.3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呼吸衰竭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原发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护理措施包括:
•给予合理的药物治疗
•积极管理原发疾病的并发症等
3.4 心理护理
呼吸衰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护理,包括:
•和患者进行交流,缓解其紧张情绪
•给予情绪支持和关怀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需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若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低氧血症,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参与肺通气的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包括:①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和CO2潴留,发生呼吸衰竭;②肺组织病变如重症肺炎、肺气肿、肺水肿等,均可导致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缺氧和CO2潴留;3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呼吸衰竭;④胸廓与胸膜病变如胸处伤造成的连枷胸、胸廓畸形、广泛胸膜增厚、气胸等,造成通气减少和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⑤神经肌肉病变如脑血管疾病、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重症肌无力等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导致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制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各种病因通过引起肺泡通气不足、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五个主要机制,使通气和(或)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护理计划
呼吸衰竭的护理计划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生缺氧或
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神志异常、心律失常、头痛多汗、低血压震颤、运动失调、胸廓扩张无力、呼吸抑制、鼻翼扇动、瞳孔缩小、动脉血气分析:PaO2下降,低于8kPa(60mmHg),PaCO2升高,超过6.67kPa(50mmHg)等。
其主要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放,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泡通气及肺组织血液循环,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不能维持自主呼吸;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语言沟通障碍;④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⑤活动无耐力;
⑥知识缺乏。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相关因素]
代谢性因素,肺泡通气不足,肺泡通气与肺泡血流比例失调。
呼吸肌疲劳。
肺泡弥散功能减退。
[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代谢率增加。
烦躁不安,忧虑。
利用辅助呼吸肌增多,协同作用下降,呼吸频率增快,节律异常,鼻翼煽动。
血气分析: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
[护理目标]
呼吸困难减轻,表现为呼吸平稳,未使用辅助呼吸肌。
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即PaO2>8kPa(60mmHg),PaCO2<6.6kPa(50mmHg)。
[护理措施]
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并保持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半坐卧位,以利呼吸。
遵医嘱吸氧,给氧过程中观察氧疗效果,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下降,紫绀减轻,面色红润表示给氧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重,提示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应通知医生,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和辅助呼吸器。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护理措施
一、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二、给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人;
三、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指标:
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有无呼吸抑制;
2、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六标本送检;四、氧气疗化;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
背,促使痰液引流;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钟,防止缺氧窒息;
六、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如给药过多、过快,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震颤、抽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呼吸衰竭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 引言
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功能明显受损,导致氧
合功能下降或二氧化碳排除障碍。呼吸衰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康复。本文将探讨呼吸衰竭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 呼吸衰竭的护理问题
2.1 氧合功能下降
氧合功能下降是呼吸衰竭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患者往往出现低氧血症、呼吸
困难、发绀等症状。其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氧合情况:护士应经常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时发现氧合功能下降的状况。
•维持通气道畅通:护士应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气道阻塞。
•给予辅助氧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可以给予不同形式的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氧气头罩等,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
2.2 二氧化碳排除障碍
二氧化碳排除障碍是呼吸衰竭另一个常见的护理问题。患者往往出现二氧化碳
潴留、呼吸性酸中毒等症状。其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二氧化碳水平:护士应经常监测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时发现二氧化碳排除障碍的状况。
•促进通气:护士可采取鼓励深呼吸、鼓励咳嗽、进行体位调整等方式,促进患者的通气,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气。
•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护士可协助医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以增加患者的通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排除障碍。
2.3 导致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受损,往往导致其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异常,进而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1.概述: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
气和或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病因:参与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以导致呼吸衰竭,包括: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与胸膜病变,神经肌肉病变
分类:I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二氧化碳潴留。血气分析特点:Pa02<60mπι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血气分析特点:Pa02<60πιπιHg,PaCO2>50mmHg,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临床表现:
A.呼吸困难:急性呼衰严重时出现三凹征,慢性呼衰严重可并发CO?麻醉,出现潮式呼吸。
B.发弟:缺氧的典型表现,当SaOz低于90%,出现口唇、指甲和舌发弟,贫血病人不明显。
C.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紊乱、狂躁等,慢性呼衰出现先兴奋后抑制。
D.循环系统表现:CO?潴留者出现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等“醉酒貌”,因脑血管扩张,病人常有搏
动性头痛。
E.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尿量减少。
1.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aO2V60mπι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2.治疗要点
A.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昏迷病人用仰头提须法打开气道;缓解支气管痉挛;建立人工气道
B.氧疗:I型呼吸衰竭给予较高浓度(>35%)吸氧,II型呼吸衰竭应给予低浓度(V35%)吸氧;急性呼衰的给氧原则:在保证,PaOz迅速上升到60mmHg或SaO2达90%以上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吸氧浓度。
老年人呼吸衰竭护理
04
呼吸衰竭的病因
2
1
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气肿、肺纤维化等
药物中毒:如镇静剂、麻醉剂等过量使用
心肺功能衰竭: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等
神经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脊髓灰质炎等
其他:如溺水、电击等意外事故
4
3
5
呼吸衰竭的症状
01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浅表、呼吸频率增加
03
胸闷、胸痛:胸闷气短、胸痛加剧、呼吸困难
05
心理护理: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06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吸氧设备,保证氧气供应
体位: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压迫呼吸道
饮食: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心理治疗: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感染药物等
谢谢
0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抗感染药物等
04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6
护理措施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呼吸衰竭
一、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急性脑炎、颅脑创伤、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②周围神经传导系统及呼吸肌疾患: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颈椎创伤、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③胸廓狭窄、胸创伤、自发性气胸、手术损伤、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等。
④呼吸道疾患:上呼吸道异物堵塞、喉头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等。
⑤肺血管性疾患:急性肺栓塞等。
⑥溺水或电击。
⑦安眠药中毒或吸入有害气体。
2.发病机制现已发现急性呼吸衰竭共有6种病理生理机制,其
中最主要的3种机制为肺泡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或肺内分流。肺泡通气不足是造成低氧血症最主要的原因。
(1)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量大约为4L/min,肺泡通气不足的机制主要有:
①呼吸及驱动不足:如安眠药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②呼吸负荷过重:死腔通气量增加,见于机械通气时,致使肺泡通气量下降及气管阻力增加、胸肺顺应性下降。
③呼吸泵功能障碍:如呼吸肌疾患、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2)通气/血流比值失调(V/Q)正常肺泡通气量(V)为4L/min,肺血流量(Q)为5L//min,V/Q为0.8。V/Q为0.8时可以发挥最佳气体交换效率;如果V/Q<0.8,由于肺泡通气量相对低于肺血流灌注量,致使部分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未经氧合返回左心,产生静脉分流效应,引起低氧血症;如果肺泡毛细血管灌注不足,由于肺泡通气量相对超过肺泡血流量,进入肺泡内的部分气体不能与相应的肺血流进行变换,形成无效通气,也可引起低氧血症。
老年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老年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机体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
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采用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下,测动脉血氧
分压(PaO2)低于8.0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7kPa(50mmHg),可诊断
为呼吸衰竭。前者为I型呼吸衰竭,后者为Ⅱ型呼吸衰竭。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2009年我科收治慢性呼吸衰竭病人21例,男18例,女3例;
年龄58~89岁,平均76岁。PaO2<60mmHg,PaCO2>70mmHg,经查血氧饱和度SaO2 58%~79%。均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史10余年,因感染、劳累、心衰等诱发原
有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表现为重度缺氧、指端紫绀、呼吸困难,其中部分有神志恍惚,昏迷,给予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性机械呼吸。
1.2 治疗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及支持对症吸氧等综合治疗。
2 护理
2.1 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注意保暖。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鼓
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呼吸困难加重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昏迷患者定时翻
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压疮。
2.2 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病情危重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
应给予鼻饲营养,按鼻饲护理常规护理。胃肠功能差的患者,可用静脉高营养。
2.3 合理用氧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应持续性低浓度吸氧(浓度低于30%~35%),纠正缺氧又能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吸氧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减轻心脏负荷。应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合理给氧。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疗效,预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最新版
实用文档
病例分析
1.诊断分析 该病人咳嗽、咳痰伴气喘15年,桶状
胸,符合COPD诊断。有CO2潴留表现, 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aO2降低、PaCO2增高, 符合慢性呼吸衰竭(Ⅱ型)的诊断。有神 志改变,符合肺脑诊断。初步诊断为: COPD、慢性呼吸衰竭(Ⅱ型)、肺性脑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实用文档
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实用文档
概述
呼吸衰竭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
严重障碍,以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 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或)二氧 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实用文档
慢性呼吸衰竭★
实用文档
病例导入
急性起病,有致病的高危因素,呼吸窘迫
PaO2在氧疗的条件下进行性下降,氧和指 数在300或以下。
X胸片显示两肺浸润阴影。临床排除左心 衰或PCWP≤18mmHg。
实用文档
四、治疗与护理
实用文档
(一)治疗
1.氧疗。高浓度(>50%)氧疗。氧疗 无 效时,应辅以机械通气。
2.消除肺水肿 (1)控制液体入量。一般以每日不超过 1.5~2L为宜。 (2)使用利尿剂。促进水肿消退。 (3)输入血浆白蛋白。在ARDS后期进行, 以提高胶体渗透压。
呼吸衰竭的护理 (修改)
肌肉系统症状
由于酸中毒等原因,患者 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或肌肉
痉挛等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呼吸衰竭患者可能出现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呼吸衰竭的护理
肾功能不全
长期缺氧可能导致肾功能 不全,表现为尿少、水肿
等症状
6
5
7
电解质紊乱
呼吸衰竭可能导致电解质紊 乱,如低钾血症等
4
8
其他症状
如发热、出汗等
8
呼吸衰竭的护理
诊断学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患者会感到胸闷、憋 气、呼吸急促,并常 有过度换气等表现。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 者甚至无法正常呼吸
神经精神症状:由于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 疼、嗜睡、烦躁不安 、神志不清等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由于缺 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患 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 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 导致心衰或休克
呼吸衰竭的护理
预防
预防呼吸衰竭的关键是预防和治 疗各种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疾病 和因素。对于已经存在呼吸衰竭 风险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 的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 吸烟和空气污染等有害因素也是 预防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
预后
呼吸衰竭的护理
2024.1.18
呼吸衰竭的护理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第一篇: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一)合理用氧
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呼吸中枢抑制。如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二氧化碳潴留。
(二)通畅气道,改善通气
1.及时清除痰液。清醒病人鼓励用力咳痰,对于痰液黏稠病人,要加强雾化。稀释痰液,咳嗽无力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对昏迷病人可机械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按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等。
3.对病情重或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呼吸器。
(三)用药护理
1.按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按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四)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及神志改变。及时发现肺性脑病及休克;注意尿量及粪便颜色,及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
第二篇: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予以鼻饲饮食)。
⒉保持呼吸道通畅
⑴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⑵危重患者每2~3h 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给予吸痰。
⑶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⒊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低流量(1~2L/MIN)持续鼻导管吸氧。如果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老年呼吸衰竭护理课件
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与伦理规范
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
护理人员的勤勉义务
遵守职业道德,保持专业性和诚信,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尽职尽责,认真执行护理计划,确保 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人员的保密义务
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予以保密, 不得随意泄露或向外界透露。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01
老年呼吸衰竭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VS
实施方法
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下,逐步实施康复 护理计划,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效果 ,及时调整计划。
长期家庭护理与随访
家庭护理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日 常护理、病情监测、紧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
定期随访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 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情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问题。
01
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应
及时处理。
监测血氧饱和度
02
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缺氧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
03
监测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氧疗与机械通气护理
氧疗护理
根据患者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氧 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 氧等。
机械通气护理
详细描述
心力衰竭时,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 短、乏力等症状。护理时应控制活动 量,保持低盐饮食,遵医嘱使用强心 、利尿药物,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护理难点与讨论总结
呼吸衰竭护理难点与讨论总结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其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呼吸衰竭患者存在许多难点,需要医护人员认真面对和解决。本文将就呼吸衰竭护理的难点进行讨论,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一、呼吸衰竭护理的难点
1.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
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
2.氧疗管理: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接受氧疗,但氧疗的浓度和流量需要根据患者
的病情进行调整。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氧疗方法,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氧疗。
3.呼吸道管理:呼吸衰竭患者常常出现痰液增多、咳嗽无力等症状,需要医护
人员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心理支持:呼吸衰竭患者往往因为病情严重而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二、有效的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频率、深度和
节律等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2.氧疗管理: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疗的浓度
和流量,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氧疗。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氧疗方案。
3.呼吸道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
痰液较多的患者,可以采取雾化吸入、叩背排痰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
4.心理支持: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
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共同关心和支持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4-20T14:55:16.8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武梦姝[导读]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
武梦姝(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366-02 【关键词】老年慢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机体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采用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下,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0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7kPa(50mmHg),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前者为I型呼吸衰竭,后者为Ⅱ型呼吸衰竭。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2009年我科收治慢性呼吸衰竭病人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58~89岁,平均76岁。PaO2<60mmHg,PaCO2>70mmHg,经查血氧饱和度SaO2 58%~79%。均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史10余年,因感染、劳累、心衰等诱发原有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表现为重度缺氧、指端紫绀、呼吸困难,其中部分有神志恍惚,昏迷,给予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性机械呼吸。
1.2 治疗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及支持对症吸氧等综合治疗。
2 护理
2.1 环境与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注意保暖。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呼吸困难加重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压疮。
2.2 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病情危重不能进食或昏迷的患者应给予鼻饲营养,按鼻饲护理常规护理。胃肠功能差的患者,可用静脉高营养。
2.3 合理用氧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应持续性低浓度吸氧(浓度低于30%~35%),纠正缺氧又能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吸氧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减轻心脏负荷。应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合理给氧。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疗效,预防二氧化碳麻醉和氧中毒。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二氧化碳潴留,可能是痰液阻塞呼吸道或吸氧浓度过高引起。如患者出现胸痛和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头昏等症状时,可能发生氧中毒,应马上降低氧流量,给予适当处理。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人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时经常保持强迫体位,动作迟缓或无力将痰液咳出,护理人员要经常为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从下而上并鼓励患者用力咳嗽,每次咳嗽前可饮少量温水,再拍背,这样反复叩拍帮助病人将痰排出。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应注意补充液体量,尤其对老年患者应耐心给予少量多次喂水,房间保持温湿度适宜,室温18~20℃;湿度60%左右,使用加湿器湿化时应注意何持湿化液的温度在32~35℃为宜。必要时给予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药物雾化吸入。选择粗细合适、透明、柔软的吸痰管。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气道黏膜损伤或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引起患者剧咳。检查吸痰管通畅后在无负压情况下将吸痰管轻轻插入10~15cm,必要时一直插到不能插入为止,退出时边旋转边退出,吸痰时切忌上下多次重复提插,吸管应一次一换,同一根吸痰管应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鼻腔内分泌物,决不可重复进入气道。吸痰前后应给予纯氧吸入1~2分钟,以保证足够的血氧饱和度。
2.5病情观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直接影响预后,错失时机的过晚抢救可造成被动局面,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对于如败血症、肺挫伤、多发性长骨骨折、大量输血(6h内输入超过1000ml的血)低血压持续2h以上等高危人群均应密切观察,防止成人呼吸窘迫症的发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病人,一旦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高度警惕发生呼吸衰竭的可能。
2.6 机械通气护理包括经鼻、口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需专人看护。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末梢循环、血气分析,老年人皮下脂肪及供血减少,皮肤变薄,易发生褥疮且不易愈合。应加强翻身皮肤护理,口腔及会阴护理,神志不清病人要注意保持静脉插管、导尿管、胃管等管腔通畅,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为保证机体需要应常规鼻饲匀浆饮食。
2.7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霉菌感染,若出现感染表现为舌质红、口腔黏膜充血有白色点状菌落样物,及时通知医生并加强护理,预防口腔菌下延至气管十分重要,护理上可根据口腔pH值使用口腔清洗液嗽口,必要时遵医嘱全身给予氟康唑纠正菌群失调。
2.8 心理护理老年慢性呼衰病人心理负担较重,对病情和愈后有顾虑,心情忧郁,对治疗丧失信心。应多了解和关心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进行心理疏导,教会病人自我放松,以减轻焦虑。讲解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充分调动病人积极性,要抽时间多与病人交谈,讲明病情和愈后情况,打消其顾虑,激发其以坚强的意志去战胜疾病,增强康复的信心。特别是对建立人工气道和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更应加强巡视,增进交流,可借助卡片、笔、纸、本子、手势、图片等,提供简单的双向交流方式。参考文献
[1]王红,杨爱春.老年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实用临床医药,2007,3(1):69-71.
[2]那丽秋,吴立静,邓淑仙.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4):200-201.
[3]夏建辉.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1947.
[4]王士雯.老年重症多器官衰竭[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7,12(5):340.
[5]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