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3

合集下载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知识点总结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的生殖1.有性生殖(见本资料的第4页)2.无性生殖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

天竺葵、葡萄、月季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芽接砧木枝接关键:确保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组织培养:(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2)组织培养的过程:人工配置的营养物质分化出根和芽移栽植物组织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3)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可以培育出无病毒的植株;不受季节的影响;易于诱导变异,有利于科研与生产。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史:卵、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2.昆虫的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

2)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有性生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1.鸟卵的结构:卵壳保护内部结构卵壳膜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卵黄膜卵细胞卵黄:提供胚胎发育用的养料胚盘:含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系带:固定卵细胞气室:提供空气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画线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形状。

高一生物课本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课本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课本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在高一生物课本的第三章中,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该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位于细胞的外部,起到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2. 细胞质:细胞内的液体基质,包含细胞器和溶质。

3. 细胞器: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负责细胞内的各种生物活动。

4.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5. 线粒体:负责细胞内的能量转化,产生ATP。

6. 内质网:通道系统,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

7. 高尔基体:储存、加工和分泌物质。

8. 溶酶体:参与细胞内的物质降解。

二、细胞的功能1. 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过程,包括物质合成、能量转化和废物排泄等。

2. 细胞分裂: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3. 物质吸收和排泄:细胞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内外环境的平衡。

4. 蛋白质合成: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合成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 能量转化:线粒体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ATP),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6. 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核中的DNA携带了遗传信息,通过细胞分裂传递给后代细胞。

三、细胞的特殊功能1. 核糖体的合成:核糖体位于细胞质中,负责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 细胞骨架的支撑:细胞骨架由微丝、中间丝和微管组成,维持细胞形状和细胞器的位置。

3. 细胞的运动:通过细胞骨架和鞭毛、纤毛等结构实现细胞的定向运动。

4. 细胞间的粘附和通信:细胞通过细胞间连接、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等结构实现粘附和通信。

四、细胞的生命活动调控1. 基因的表达:细胞通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

2. 信号传导: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和信号分子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3. 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的进行由多个细胞周期素和相关蛋白质的调控。

生态学复习材料

生态学复习材料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一单选10个(20分)二名词解释5个(都是英文的,要求先翻译成中文,然后解释,20分)三简答4个(40分)四论述一个(20分)第一章绪论(P1-28)1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P112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P123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P16第二章生物与环境(P30-70)1物种(Species)的概念: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

P322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P333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

P35概念: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点)。

P37(1) 物种生物量(2) 物种属性(3) 物种库(种质库)(4) 输入环境的总能量(能量-多样性假说)(5) 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 生物地化循环(7) 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稳定性关系)5 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P40(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的作用。

(2)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

(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

(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6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P47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学好高中生物,要学会总结归纳,对于章节性内容要善于总结复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篇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H别在于R基的不同。

《环境生态学》第三章:生物圈的生命系统 (2)

《环境生态学》第三章:生物圈的生命系统 (2)

图(a) 生态位的重叠
——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
• (a) 两条资源利用曲线完全分隔, 表示必定有某些资源没有完全 利用;
• (b)部分重叠,表示两个物种都 能从未利用的资源中获得利益;
• (c) 重叠度很大,表示两个物种 取食同样的食物,竞争非常激 烈,有可能导致一个物种灭绝
图(b) 生态位的重叠
有利于群体的生存和增长。但是随着个
体数的增加,密度过高、繁殖过剩时产 生有害的拥挤效应。
阿利规律
在一定条件下,当种群密度(数量)处 于适度的情况时,种群的增长最快,密 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种群的增长起着限 制作用,这就叫做阿利规律(Alice’s principle)。种群的适度密度在生态学 上也称为繁殖适度(bonitation)。
实例:
在温室中进行的大麦和燕麦竞争实验的结果见表。 不论大麦的输入比例如何,其输出比例总是大于输入比例。
表 大麦和燕麦竞争实验的结果
播种种子/ (106粒·hm-2)
收获种子/ (106粒·hm-2)
大麦
燕麦
输入率
大麦
燕麦
输出率
0.0
1.0
-
0
162
-
0.2
0.8
0.25
42
113
0.37
0.4
0.6
第三节
种群关系
一、种内关系
1.集群
集群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 少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 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是一种 重要的适应性特征。
分类 根据集群后群体持续的时间长短,集群 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种类型。
同一种动物在一起生活所产生的有利作 意义 用,称为集群效应。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课教案附分层练习题教学反思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课教案附分层练习题教学反思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目标】 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三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繁殖。

2、碳循环、氮循环过程。

【复习方法】通过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知识的遗漏点,以便课后及时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法、图解法帮助复习。

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病毒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1、病毒的形体极其,通常只能借助于_______才能观察到它们。

2、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SARS病毒是状。

3、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__ 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

4、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在寄主细胞内,病毒是以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5、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7、病毒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知识点二:细菌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1、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菌。

2、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个细胞构成。

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等结构,但没有_____。

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的结构。

3、观察细菌的形态,写出细菌细胞的各结构名称[1],[2],[3],[4],[5],[6]。

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营腐生生活的如,营寄生生活的如。

5、繁殖方式:繁殖。

分裂时,首先进行的复制,当环境不利时,细菌还能形成,非生殖结构,对、、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环境时,能萌发出新个体。

6、细菌和人类的关系: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分类复习知识点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分类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病毒、细菌、真菌的比较:病毒 细菌酵母菌 霉菌青霉 曲霉【注意】1、异养分为:腐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获取有机物的营养方式)和寄生(从获得动植物体上获取有机物的营养方式)。

2、抗生素:微生物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一种物质。

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了解)1、生物圈中的“清洁工”: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分解生物遗体、粪便为生,可将生物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归还到大自然中。

2、生物圈中的“氮肥厂”:生物圈中的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可把氮气转变成氮肥,供植物利用。

【例题】病毒: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 )A.个体十分微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里生活和繁殖D.可以独立生活2、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乳酸细菌B.衣藻C.草履虫D.肝炎病毒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的是( )A.烟草花叶病B.痢疾C.鸡瘟和猪瘟D.流行性感冒4、2003年1—5月,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SARS(非典型肺炎),这种病原微生物属于()A.细菌B.病毒C.酵母菌D.曲霉5、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危害人体健康的绿脓杆菌的病毒是()A.动物病毒B.人类病毒C.植物病毒D.细菌病毒6、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A.自养腐生 B.异养腐生 C.异养寄生 D.自养寄生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8、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A.痢疾杆菌B.结核杆菌C.痢疾杆菌噬菌体D.大肠杆菌。

9、下列生物的生活方式属于寄生的是()A.噬菌体和痢疾杆菌B.流感病毒和醋酸杆菌;C.酵母菌和烟草花叶病毒D.大肠杆菌和青霉。

10、噬菌体属于下列哪一种病毒类型()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微生物病毒。

11、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12、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是( )A. 烟草花叶病B. 流行性感冒C. 鸡瘟和猪瘟D. 痢疾13、下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片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是[ ]________,它的结构组成是。

环境生态学导论

环境生态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1、生态圈: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他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生态圈中,有生命的部分共同构成生命系统,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空间称作生物圈。

生态圈中的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环境生态学定义: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关于生态学发展的三本书《增长的极限》《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4、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环境科学:从广义上说是研究人类周围大气、土地、水、能源、矿物资源、生物和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科学。

从狭义上将讲它是研究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和改进环境质量的科学。

6、全球性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种的性状可分两类:基因型与表型。

(前者是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后者是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性状。

)2、什么叫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方面定义: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一般包括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①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剖析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剖析

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寂静的春天》是哪位科学家所著?()A、Rachel CarsonB、Meadows DennisC、Lynn WhiteD、Baulding K K2、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组成环境科学的三个主要学科?()A、环境物理学B、基础环境学C、应用环境学D、环境学3、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B. 郝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4、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二、填空题1、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食物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后者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狐狸外耳的这种变异可以用()解释。

A. Bergman规律B. Allen 规律C. Jordan规律D. Gause假说3、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B.增强C.不变D.略增强4、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5、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6、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

环境生态学课程习题集

课外作业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寂静的春天》是哪位科学家所著?()A、Rachel CarsonB、Meadows DennisC、Lynn WhiteD、Baulding K K2、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属于组成环境科学的三个主要学科?()A、环境物理学B、基础环境学C、应用环境学D、环境学3、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 奥德姆B. 郝克尔C. 达尔文D. 高斯4、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B. HaeckelC. ClementsD. Tansley二、填空题1、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沙漠狐的耳朵比极地狐的耳朵大得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食物2、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后者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狐狸外耳的这种变异可以用()解释。

A. Bergman规律B. Allen 规律C. Jordan规律D. Gause假说3、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减弱B.增强C.不变D.略增强4、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

A.生理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对高温的适应5、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C.阳生植物D.阴生植物6、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八年级生物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三章知识点生物是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生物、探究生命,是我们生存世界的必要知识。

在八年级生物的第三章,我们开始探讨细胞和组织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

一、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的最小结构。

而所有生命现象都是在细胞内发生的。

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其中细胞核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核心器官。

1.细胞的两种类型大部分生物的细胞被分为两种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三部分。

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四部分。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器则分工协作,完成不同的功能。

2.细胞的构成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组成。

(1)细胞膜:包裹在细胞外层,为细胞提供保护。

同时,它也起到了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作用。

(2)细胞质:细胞膜内部的物质,包括胞质固体和胞质液。

一些细胞器悬浮在细胞质中。

(3)细胞核: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由核膜、核仁、染色体三部分组成。

(4)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叶绿体、微观鞭毛等,它们分工协作完成不同的生命活动。

二、组织组织是细胞在功能上的进一步相互协作。

一个单一的细胞也能完成一些功能,但通过组织化,各种细胞可以有更高效率地完成他们的特定任务。

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通常作为身体表面的保护层或内部器官的表面,起到分泌、吸收、排泄和感觉的作用。

(2)结缔组织:由结缔组织细胞和胶原等组成,为身体提供机械强度,也为其他组织和器官提供支持和结构。

(3)肌肉组织:由肌肉细胞组成,可以收缩和放松,从而产生生物运动。

(4)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生成神经系统,进行传递和储存信息。

2.植物的组织植物有三种基本组织: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基本组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思维导图和知识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思维导图和知识要点

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物的进化思维导图和知识要点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 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 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15
(一)种群的群体特征
3.生命表 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 一览表,是研究种群动态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动态生命表
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 这类生命表称为同生群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
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的调查,并根据其结 构而编制成的生命表。
1
二、基因
基因是所有生物表现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也是所有生物 用来维持其种属遗传性的关键。 一切生物的所有遗传信息都存在于组成基因或基因组的核 苷酸序列,即核酸中。
2
二、基因
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包括DNA(基因组) 的复制(生命的存在和种群的延续所系),多种RNA的 转录(遗传性表达的关键步骤)和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决 定生物的形态构架和生命活动的生理功能)。 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生物种类的构型基础,是当前 条件下,生物圈所有生物种系生命活动规律的共同分子机 制。 基因隶属于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临时性集群 永久性集群
集群的原因
对栖息地的食物、光照、温度、水等环境因子的共同需要 对昼夜天气或季节气候的共同反应 繁殖的结果 被动运送的结果 个体之间社会吸引力相互吸引的结果。
34
一、种内关系
(一)集群 集群的生态学意义:
在一定的密度下,群体密度的增加能够有利于群体的生存和增长。但 是随着个体数的增加,密度过高、繁殖过剩时产生有害的拥挤效应。
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逻辑斯谛方程
比无密度效应模型增加两点假设: ① 存在环境容纳量(K),当Nt= 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 = 0; ② 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按比例降低。

《环境生态学》第三章:生物圈的生命系统

《环境生态学》第三章:生物圈的生命系统

第二节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一、种群概念及特征
1. 种群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空间 中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是物种在自 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从进化论的 观点看,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从生 态学观点来看,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 基本组成单位。
2. 种群特征
种群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
微生态学 微生态学是以单细胞为中心与环境 关系的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 分子生态学是以生物活性分子特别 是核酸分子为中心与分子环境关系 的生态学。
下图是生态学研究的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层次划分:
基因 细胞 器官 生命体 群体
社会
生物成分 +
非生物成分
物质
能量
|| 生物系统 基因系统 细胞系统 器官系统 机体系统 群体系统 生态系统
r对策者和K对策者种群增长曲线
N(t+1)
S′ K-对策
S
r-对策
X Nt
四、种群调节
1.气候学派
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种群参数受天 气条件影响,强调种群数量的变动,否定稳 定性。
2.生物学派
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生物过程对种群调 节起决定作用,认为只有密度制约因子才能 调节种群的密度。
3.食物因素
dN dt
rN 1
N K

其积分式为:N
t

K 1 e art
式中:a——参数,其值取决于N0,表示曲 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逻辑斯谛曲线可划分为5个时期:
① 开始期,也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 很少,密度增长缓慢;
② 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 加快;
③ 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 (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A、B、A二、填空题1、环境、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三. 简答题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C、B、A、A、C、A、A、D、B、B、D、B、B、A、C、A、D、A、B、B二、多项选择题1、A、B、C;2、B、C、D ;3、 B、C、D;4、B、C、D三、名词解释题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2、限制因子:生物的存在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3、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4、生态幅: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5、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6、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1分;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2分..7、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2分;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1分..四、填空题1、遗传、生态系统;2、复合、环境四、判断题1、×;2、√;3、×;4、√五、论述题1、试述光的生态作用..答:光是太阳的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谢到地球表面上的辐射线..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后;一部分被反射到宇宙空间;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其余部分投射地球表面2分..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称为总辐射;其中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作为太阳全部辐射的47%;其中直接辐射平均为24%;散射辐射为23%;光质在空间变化总的趋势是随纬度增加而减弱;随海拨升高而增加;一年中夏季光照最强、冬季光照最弱;一天中以中午最强;早晚最弱3分..从生态学上要特别注意光周期的变化;如一昼夜中光照和黑暗1分..光的生态作用有四个方面;即1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太阳光;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1分;2制造有机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从植物中获取营养1分;3光是生物的昼夜周期、季节周期的信号1分;4光污染对生物和人类带来危害1分..2、论述温度的变化规律..答:太阳辐射使地表受热;产生气温、水温和土温的变化..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而且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样温度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1分..1空间变化纬向变化:纬度决定一个地区太阳入射高度的大小及昼夜长短;因此也就决定了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也大;昼夜长短差异小;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在北半球随着纬度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渐降低..纬度每增加1度;年均温度大约降低0.5℃..因此;从赤道到极地一般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1.5 分..海拔变化: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水蒸气和CO2含量低;地面的辐射散热量大;所以尽管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还是较低..通常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温度降低0.5-0.6℃;相当于纬度北移1度1.5 分..2时间变化时间变化分为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是一年四季温度变化的原因..根据气候的冷暖、昼夜长短的节律;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10-22℃为春秋季;10℃以下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四季长短受纬度、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差异较大1.5 分..温度的昼夜变化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日出后温度逐步上升;一般在13-14点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直到日出前降至最低值..此外;纬度高、海拔高以及远离海洋;昼夜温差也大1.5 分..3土壤和水体中的温度变化土温变化:白天土壤表面受热后;热量从表土向深层输送;夜间土表冷却后;热量从深层向表层流动..土壤热量正反两方面的输送量及流动速率决定了土壤温带的状况..土壤温度的变化比大气要缓慢且稳定;所以冬暖夏凉1.5 分..水体温度变化:光线穿过水体时;辐射强度随深度的增加呈对数值下降;因此太阳辐射增温仅限于水体最上层..由于暖水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小;在高温季节或者白天在静水体内形成一个比较稳定、明亮的表水层;在距表层水较深处有一个较冷、密度较大的静水层;在两层之间是温度剧烈变化的变温层..夜晚;特别在寒冷季节;水面温度下降;表层水密度增加而下沉;深层温暖的水上升;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交换充分混合1.5 分..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一、选择题B、C、B、B、A、A、D、D、B、C、B、B、C、B、D、D、D、A、D、A、C、A、A、A、A、B二、名词解释1、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生活型是不同生物对相同环境趋同适应的结果..2、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1分..种群是由相同的个体组成;具有共同的基因库;是种族生存的前提2分..3、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tion: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2分;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个过程称生态入侵1分..4、生态对策ecological strategy:又称为生活史对策life-history strategy;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3分..5、生态位niche: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3分..三、填空题1、微观、分子;2、出生、死亡;3、繁殖、第三;4、种内、种间;5、资源利用性、相互干涉性;6、个体、群体;7、性比、年龄;8、暴发性、过多;9、临时性、永久性四、判断题1、×;2、×;3、×;4×五、论述题1、当前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有的人认为应该植树造林;有的人认为应该封山育林..试用群落演替的有关原理;阐明您的观点..恢复和重建林草植被有两种基本方式;一个是利用自然力的封山育林;一个是人工造林种草.在当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着重强调人工造林;但是;对封山育林重视的不够;应用的不广. 2分已有许多实践证明;在大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封育来恢复林草植被;但恢复的时间要长一些;有时要经历若干个演替阶段;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组成结构;但都是比较稳定的.人工造林种草见效快;但要较多投入;在技术掌握不当时;人工林草植被有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不相适应而呈现不稳定状态. 2分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修复能力.在地形较破碎且草灌植被发育良好的宜林荒山;可采用封禁治理模式;适当种植地带性树种;通过采取封禁措施让那些抗逆性强的草本植被、木本植被;通过天然繁衍演替恢复生态. 2分这种模式虽然成林较慢;但其物种丰富、结构复杂;这是人工林所不能比拟的;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分退耕还林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认真探索、研究、总结退耕还林试点示范阶段的植被建设布局;分析和解决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分2、论述裸地上群落形成的过程..答:1侵移或迁移:是指植物生活在繁殖结构进入裸地;或进入以前不存在这个物种的一个生境过程;繁殖结构主要是指孢子、种子、鳞茎、根状茎;以及繁殖的植物的任何部分..植物能借助各种方式传播它的繁殖体;使它能从一个地方迁移到新的地方;繁殖体的传播;首先决定于其产生的数量..通常有较大比率的繁殖体得不到繁殖的机会..实际的繁殖率和繁殖体产生率之间差异是很大的;能作为传播的繁殖体;在其传播的全部过程中;常包括好几个运动阶段;也就是说植物繁殖体到达某个新的地点过程中;往往不只有一次传播;繁殖体迁移的续性决定于可动性、传播因子的传播距离和地形等因素..侵移不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群落变化和演替的重要基础..4分2定居:是指传播体的萌发、生长、发育;直到成熟的过程;植物繁殖体到达新的地点;能否发芽、生长和繁殖都是问题;只有当一个种的个体在新的地点上能繁殖时;才算定居过程的完成..繁殖是定居中一个重要环节..如不能繁殖;不仅个体数量不能增加;而且植物在新环境中的生长只限于一代..开始过入新环境的物种;仅有少数幸存下来繁殖下一代;或只在一些较小的一些生境存活下来;这种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称之为先驱种或称先锋植物..这种初步建立起来的群落;称先锋植物群落;对以后的环境的改造;对相继侵入定居的同种或异种个体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这一阶段物种间相互关系方面;是互不干扰;这个阶段物种的数目少;种群密度低;因此;在资源利用上没有出现竞争..3分3竞争:随着已定居的植物不断繁殖;种类数量的不断增加;密度加大;资源利用逐渐由没有充分的利用;而出现了物种间的激烈竞争..有的物种定居下来;并且得到了繁殖的机会;而另一些物种则被排斥..获得优势的物种得到发展;从不同角度利用和分摊资源;通过竞争达到相对平衡;从而进入协同进化;更能充分利用资源..3分3、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答: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裸地可以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1分..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1分..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2分二者的共同点: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1分..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1分..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1分二者的不同点: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1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1分;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1分..4、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哪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答: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1分..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1分..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包括:1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1分;2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1分;3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1分;4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1分;5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1分;6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1分;7人为因素1分..第四章生态系统生态学一、选择题A、A、 C、D、D、 A、C、A、A、B、D、C、D、A、D、 B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3、A、B、C ;4、 A、B、D三、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的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1分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分..2、冗余种species redundancy 或 ecological redundancy:在一些群落中有些种是冗余的;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2分;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1分;这样的物种称为冗余种..四、填空题1、同等重要、丢失灭绝;2、链索、网络;3、较低、较高;4、营养、食物链;5、顶位、基位;6、较低、较高五、论述题1、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特点..答:1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森林的垂直成层现象形成的各种小生境;发展了种类繁多的动物群落和其他生物群落.. 2 分2系统稳定性高:森林生态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各类生物群落之间协同进化;使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成分与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保持着相对平衡状态.. 3分3物质循环的封闭程度高: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健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无机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完全在系统内部正常进行;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很小..3分4生产效力高: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它的生物量最大;生产力最高.. 2 分2、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答:1生物生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过程;前者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故又称之为植物性生产;2分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络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2分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生命成分的生存和繁衍;除需要能量外;还必须从环境中得到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3分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功能整体性除体现在生物生产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方面外;还表现在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习惯上称为信息流..3分3、影响生态系统初级净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何影响初级生产量有哪些主要测定方法答:光、CO、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的基本资源;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2主要因素2分;而食草动物的捕食会减少光合作用生产的生物量1分..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而言;一般有充足的光照和CO供应;但对林下植物而言;可能存在光照2不足的情况1分;水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特别是干旱地区1分;营养物质的缺乏;不会光合作用造成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1分;对水域生态系统而言;水和CO2影响;光、营养物质和食草动物的捕食是主要的限制因素..1分测定法、放射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精度和适用情况3分..4、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答: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地球表面是不同生态系统的镶嵌;任何一自然环境单元就是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自然结构单元2分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首先是能量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在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现是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果..2分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要素结合而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集中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进行的基本单位..2分最后;生态系统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消失会影响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生态系统中某一要素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生态系统其它耍素的支持;离开生态系统的谈某一要素的功能是不完全的..2分另外;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功能发挥都以生态系统的讯息传递相关的..以讯息传递为基础建立起了正负反馈调节功能;保障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稳定2分5、请论述生态系统中四个基本成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答:1生态系统的四个基本成分;在能量获得和物质循环中各以其特有的作用而相互影响;互为依存;通过复杂的营养关系而紧密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这个功能单元2分..2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缺一不可的..倘若没有环境;生物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也得不到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因而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但仅有环境而没有生物成分;也就谈不上生态系统2分..3从这种意义上讲;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绿色植物则是核心的核心..绿色植物既是系统中其它生物所需能量的提供者;同时又为其它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而且;就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言;绿色植物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如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状态;除决定于环境条件外;更主要决定于绿色植物的种类构成及其生长状况3分..4生态系统中还原者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各类微生物;正是它们的分解作用才使物质循环得以进行..否则;生产者将因得不到营养而难以生存和保证种族的延续;地球表面也将因没有分解过程而使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整个生物圈就是依靠这些体型微小;数量惊人的分解者和转化者消除生物残体;同时为生产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营养原料3分..6、论述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答:群落和生态系统究竟是生态学中两个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还是同一层次的研究对象..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把两者分开来讨论;但也有不少学者把它们作为同一个问题来讨论3 分..但我们认为;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两个概念是有明显区别的;各具独立含义 2 分..群落是指多种生物种群有机结合的整体;而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生态系统强调的是功能;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 分..但谈到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时;确实是很难区分..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这恰恰也是生态系统生态学所要研究的内容..随着生态学的发展;群落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必将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生态学分支3分..第五章生态系统服务一、单选题D、A、D、B、C、B、C、B、A、B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三、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效用..2、替代花费法:某些环境效益和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可买卖交易;但具有这些效益或服务的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环境效益或服务的价值..3、市场价值法:以生态系统提供的商品价值为依据;例如;森林每年提供的木材和林副产品的价值..4、费用支出法:常常用于评价环境或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它以人们对某种环境效益的支出费用来表示该效益的经济价值..5、消耗性使用价值:是指没有经过市场而被当地居民直接消耗的生物资源产品的价值2分;如薪柴和野味肉品等1分..6、遗产价值:指当代人为将来某种资源保留给子孙后代而自愿支付的费用2分;如为保护大熊猫自愿捐献钱物1分..7、生产性使用价值:是指经过市场交易的那部分生物资源产品的商品价值;如木材、药材、鱼、蔬菜等..8、选择价值:指个人和社会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潜在用途的将来利用;这种利用包括直接利用、间接利用、选择利用和潜在利用..四、填空题1、市场价格法包括市场价值法和费用支出法两种方法..2、在GDP中扣除由于经济增长造成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初步形成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被称为“绿色国民账户”..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4、某些环境效益和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可买卖交易;但具有这些效益或服务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环境效益或服务的价值;称为替代花费法..5、生态代价包括直接代价和间接代价;前者指利用活动中资源和生态系统自身付出的代价;后者指由于外部不经济性而导致受影响区域所付出的生态代价..6、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对人类产生净效益的同时;亦存在因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带来的生态影响;即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以及为消除这些损失而须支付的费用;统称“生态代价”..7、可持续收入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平;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五、判断题。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酸雨:PH值小于5.65的降水。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什么是生物的协同进化?举例说明。

生物的协同进化主要是由于生物个体的进化过程是在其环境的选择压力下进行的,而环境不公包括非生物因素,也包括其他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 平衡时,群落演替渐渐变得缓慢,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 落。
29
《环境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
经典的演替模式
弃耕地上的 一年生 群落演替:演替 树木
30
• 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 (1)世纪演替 延续时间相当长久,一般以地质年 代计算。常伴随气候的历史变迁或地貌的大规模改造 而发生。 (2)长期演替 延续达几十年,有时达几百年,云 杉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作为长期演替的实例。 (3)快速演替 延续几年或十几年。草原弃耕地的 恢复演替可以作为快速演替的例子,但要以撂荒面积 不大和种子传播来源就为条件;不然弃耕地的恢复过 程就可能延续达几十年。 • 以下照片是一块林地被采伐后几十年的演替过程。
C B A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 氧等因素有关。
20 A草本层;B灌木层;C乔木层;D林冠层
群落的水平结构
•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mosaic)。镶嵌性是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分 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 (microcoense)。 • 小群落的形成是由于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如小 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渍化程度的 差异,群落内部环境的不一致,动物活动以及人 类的影响等。分布的不均匀性也受到植物种的生 物学特性、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群落环境的差异 等因素制约。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 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5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单个数量指标
多度: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相对密度:某一物种的个体数点全部物种个体数的百分
比。
密度比: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物种密度
的百分比。
6
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
百分比。分种盖度(分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 总盖度(群落盖度)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
7
频度: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高度和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种的高度
的百分比。
重量和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
重量点全部物种重量的百分比。
体积:胸高断面积、树高、形数(可查获)三者
的乘积。形数是树干体积与等高同底的圆柱体体积 之比
8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综合数量指标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义和计算方
法不统一。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综合优势比:在密度比、盖度比、频度比高度比和重量比中
个种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其所适应环境 分化出来的性质,在遗传中固定下来而产生的 类型称为生态型。它是同种中最小单位的种群, 位于生态种之下。生态型强调植物与环境的适 应,一个生态型的个体,与属于同一生态种的 另一生态型的个体能够自由地交配。
16
• 生长型(growth form):反映植物生活的环境条 件,相同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的生长型,是趋同 适应的结果。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错区的特 在种;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较复杂,两类群落中的生物能够通过迁移而交流, 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地隐 蔽条件。
26
边缘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1. 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 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积, 提高野生动物的产量。
植被的镶嵌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气候影响:微气候、径流 土壤影响:营养物质、土壤质地、地形特点 植物影响:他感作用、遮荫作用、繁殖特点 动物影响:喜食情况、种子散布、食物贮藏、
排泄物、践踏、挖洞

23
群落的时间格局
• 如果说植物种类组成在空间上的配置构成 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话,那么 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 就导致了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配置, 形成了群落的时间结构。在某一时期,某 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而在另一时期,则是另一些植物种类在群 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 例如,生活于非洲、北美、澳洲和亚洲的 许多荒漠植物,虽然它们可能属于不同的 科,却都发展了叶子细小的特征。细叶是 一种减少热负荷和蒸腾失水的适应。
• 生活型是描述不同种类的生物对相似环境 的趋同适应,有相同的适应特点。 • 生态型物种在特定生境中的变异群 • 生长型根据植物的体态进行划分,可以看 做是生活型的一种划分。
•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开始于次生裸地(原有植物被去除 )上的 群落演替。
• 3.按基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 (1)水生演替(hydrorarch succession)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 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 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2)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 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 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昼夜相:与环境因子的昼夜节律有关 季节相:与环境因子的季节节律有关 年际间变化

25
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ecotone)(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两个或
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
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
13
群落的结构单元
生活型 生态型 生长型 层片
14
生活型(life form):生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对综 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植物表示它们对环境的适 应途径和适应方法相同或相似。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

多样性指数
属于种i 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 的比例
D=1-∑Pi2
2. 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
多样性指数
属于种i 的个体在全部个体 中的比例
H′=-∑Pilog2Pi
第i 个物种
12
群落的物理结构 群落的结构单元 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物。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
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
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15
生态型(ecological equivalents ):是指同一
• 4.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 (1)内因性演替 这类演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群落中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首先使它的生境得到改 造,然后被改造了的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 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展。一切源于外因 的演替最终都是通过内因生态演替来实现,因此可 以说,内因生态演替是群落演替的最基本和最普遍 的形式。 (2)外因性演替 这种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 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其中包括气候发生演替 (由气候的变动所导致)、地貌发生演替(由地貌 变化所引起)、土壤发生演替(起因于土壤的演 变)、火成演替(由火的发生作为先导原因)和人 为发生演替(由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所导致)。

2
群落的基本特征
1. 2.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 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发展(种 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 形成群落环境: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具有一定的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 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10
丰富度指数
1、Gleason指数
(格利森)



群落中物种数目 单位面积
D=(S-1)/lnA
群落中总物种数目
2、Margalef指数 (马加利夫 )
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D=(S-1)/lnN
11
多样性指数 1.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取任意二项求其平均值,再乘100%。

9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决定的。 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指一群落或生境
中物种数目的多寡。 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指一群落或生境 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 数目的分配均匀程度。
1.
2. 人类活动而形成的交错区有 的有利,有的是不利的。
1.
27
四 生物群落的演替
1.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 2. 演替的类型 3. 生物群落演替理论 4. 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因素
28
1.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记)
群落演替(community succession):自然群落中,一种群落
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层片
层片: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态生物学一致性和一
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 包括三级: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的个体组合; 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第三级层片是不同生活型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
19
群落的垂直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