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导学案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人教新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人教新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班级:姓名:座位号: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的学习,初步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对汉朝鼎盛的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的措施。
【学习难点】学会按照内容分类:三项措施分别属于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措施。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推恩令的实施”;第二部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部分“盐铁专卖”。
一、“推恩令”的实施1.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2.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措施:(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
3.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三、盐铁专卖1.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的控制。
2.措施: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导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
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
这说明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这些诸侯王的存在,令谁最为担忧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1.展示图片: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2.教师讲述:图片说明在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这种尾大不掉的隐患,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到文景之时,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公元前154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对抗中央的叛乱,这使得中央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来看汉武帝是怎样做的!3.教师提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4.教师讲述:通过“推恩”这种相对缓和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管理。
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诚。
5.教师提问:除了“推恩令”的措施外,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提示:设刺史,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6.教师讲述: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
那么,“推恩令”和“设刺史”的实施有怎样的影响?提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历史再现:欣赏历史话剧——“诸子百家”论治国(旁白:时间:汉武帝时期;地点:长安皇宫;人物:四位学生,一个扮演汉武帝,另外三个扮演诸子百家继承人)生A: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治理国家,可永保江山呢?生B:启奏陛下,恕臣直言。
七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带答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点1.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措施是:①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农桑;③提倡节俭;④重视“以德化民_____ ”知识点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解决了王国问题。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济上、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大一统措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知识点3.东汉的统治公元九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最终导致农民战争爆发。
一、精挑细选,了解历史1、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A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削弱诸侯国势力的目的是(C )A.分封刘家子弟,巩固统治B.平定叛乱,保持稳定C.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彻底铲除诸侯,消除割据3、2011年4月,我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
你知道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D -)A.大学B.儒学C.郡国学D.太学4、孔子的学说被统治者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开始于(C )A.春秋B.秦朝C.西汉D.东汉5、七年级新生王刚同学想了解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情况,你建议她观看(D)A.《封神榜》B.《秦王李世民》C.《康熙王朝》D.《汉武大帝》6、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B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二、思考领悟,以史明今阅读下列材料:“田地悠悠,人事悠悠,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课题: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时:1主备人:张敬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能力目标:思考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3、情感目标: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鼎盛局面。
知识链接:自年,陈胜吴广起义至年,刘邦建立西汉,历时7年。
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
自主研学:(对照提纲尝快速浏览教材找准答案,若找不到,组内交流,然后疯狂背诵没记住的知识)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轻徭薄赋,重视农业。
文帝景帝还提倡,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2、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
接受的建议,“ ,”。
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均受到排斥。
武帝还大力推行,在长安举办。
以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和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合作探究:1.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铃木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检测反馈:1、西汉的建立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 B 公元202 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206 年2、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出现于()A、孔子创办私学时B、秦朝统一后C、汉武帝时期D、隋朝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4、“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A、根本目的B、实施背景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5、西汉的最高学府是()A、太学 B 、大学 C、中学 D、小学6、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
(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思想上的大一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经济上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知识构建】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措施影响(作用)经济方面
思想方面
政治方面王国问题监察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落,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情感目标:大一统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能力目标:培养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问题意识教学法教学过程:1、提问:西汉建立的时间?2、导入:汉接秦之弊,经济困难。
3、新授:一、自主学习1、文景之治提问:“休养生息”的原因?内容?结果?先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发现疑难点,提出小组讨论,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好精讲准备,以确定答案。
2、、汉武帝的大一统提问:汉武帝大一统的条件、措施、意义?先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发现疑难点,提出小组讨论,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好精讲准备,以确定答案。
3、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文景之治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第二子目:汉武帝的大一统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一、二。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第三子目:东汉的统治自己阅读,不展开讲述三、自主检测1、阅读下列材料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
他非常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
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
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
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标准解读:1、把秦汉时期定位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
它不仅仅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甚至是中国文明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换言之,把统一国家建立作为学习主题,是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为背景和学习目标的,是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的。
2、如何在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上“评价”古代帝王?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一统”,这是古代人的说法。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了《公羊传》的说法,是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以此来评价汉武帝,可保证这个评价的基本方向是沿着统一国家建立的学习主题进行的。
同时也可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因而这个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
3、单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能否提供评价的全部资料?但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任务是复杂的,他的历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历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
因此,除了在历史发展潮流的主流之外,还应考虑通过其他方面对历史任务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
比如汉武帝,增加些有关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文学修养、过而能改、家庭不和、残酷杀戮等方面的小资料,可丰富其人物形象,有助于对他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准备1、多媒体2、学生编排历史小品“洛阳庆功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收集汉武帝的历史人物资料教学设计新课导入汉初庆功宴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那么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怎样的后果?文景之治“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新人教版
大一统的汉朝
年级七学科历史制案人:第 3 单元(章)第3节第 1 课时检查人:自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复习提问:1、秦的暴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阅读课文,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汉初出现“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
2、“文景之治”的表现?
3、阅读“汉武帝的大一统”,回答下列问题:
(1)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大一统
(2)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3)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4、东汉开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课堂自测
1.西汉时期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书院
B.翰林院
C.大学
D.太学
2.东汉建立在 (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5年
3.西汉鼎盛时期出现在谁统治时期()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4.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5.儒家思想在我国居于统治地位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6、下列几位皇帝在位的顺序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知识拓展:从秦朝灭亡的教训中,你认为应该怎样治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
【检测提升稳固新知】1、〔2021•定西〕使儒学居于独尊位置,成为尔后整个汉代以致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情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推行〝免除百家,独尊儒术〞C.隋唐创立科举制D.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2、〔2021•济宁〕铁穆在«中国历史研讨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挤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了解正确的选项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位置,异已遭到排挤B.秦汉以后,儒学失掉丰厚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3、〔2021•天门〕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气的对比〞,判别其反映的社会效果〔〕A.诸候国权利弱小要挟着中央王朝B.王国数量大大添加C.推恩令增强了中央对中央的控制D.西汉王朝支离破碎4、〔2021•福建〕建构表示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下图是小文同窗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一致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5、〔2021•郴州〕某校历史兴味小组预备展开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求活动,以下契合主题的是〔〕①公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一致车轨③〝免除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2021•蒙阴县一模〕〝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推恩之令〞〔〕A.扩展了汉朝的疆域B.增强了中央对中央控制C.促进了经济的开展D推进了思想文明的兴盛7、〔2021•海州区一模〕〝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兴太学〞后,〝士〞接受的教育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8、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免除百家,〝独尊儒术〞B.一致货币、度量衡C.国度一致铸币,盐铁官营D.公布推恩令,削弱封国权利。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历史功绩。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大一统”;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势力强大,地方发展起来,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内容:提出,规定诸侯王除以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影响: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措施(1)接受董仲舒“ ,”,把儒家学说立为,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1.背景: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平抑物价;3.作用:使国家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四、北击匈奴1.汉初与匈奴关系(1)背景:匈奴首领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袭扰;汉初国力疲弱。
(2)关系:对匈奴实行“ ”。
2.汉武帝时北击匈奴(1)原因:西汉强盛起来,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
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稿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了解西汉的兴衰,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西汉是谁在什么时候建立的?都城在哪里?新授:一、文景之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节,分析汉朝的经济状况如何?问: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么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刘邦和其后继者颁布法令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阅读课文,请学生找出刘邦和后继者文帝、景帝采取哪些措施:(1)(2)(3)让学生看书列举文帝,提倡节俭的事例。
并结合课本"动脑筋",说说你的看法什么是文景之治呢?让学生看书归纳。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板书)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1、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着哪些严重考验呢?政治上:诸侯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呢?怎么削弱诸侯国势力呢?请同学们看书,议一议诸侯王的封地和以前相比变小了对国家政权的巩固有什么好处?这样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2、诸侯国的威胁解决了,当时诸子百家各家学派的思想很活跃,经常指责中央,不利于中央政策的统一实行,思想上不统一怎么办呢?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教师强调:汉武帝推尊的“儒术”,它以儒家学说为主,又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这样汉武帝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盛世局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含答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巩固措施2、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目的与影响3、理解大一统的含义,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二、【重难点】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难点:正确评价汉武帝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4-56,用笔划出关键词)1、概括汉武帝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巩固大一统措施有哪些?2、说说汉武帝推行这些巩固措施有何目的?产生了哪些作用和影响?3、请正确地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汉武帝?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锦衣卫B.刺史C.太尉D.节度使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景帝7.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半两钱B.五铢钱C.铲币D.刀币8.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
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盐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A.秦始皇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9.“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导学案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堂导入:
1、你知道西汉共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吗?最为有名的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2、以电视剧《汉武大帝》导入。
3、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怎样治理天下?)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文景之治
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
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
三、东汉的统治
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
5、东汉瓦解
合作探究:
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精讲点拨:
1、解释休养生息的含义。
2、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文景两帝----节俭治国----盛世
秦始皇-----奢侈残暴----亡国
3、汉武帝摧尊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以儒家学说为主,
又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从此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6. 阅读下列材料: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
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阅读材料回答: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C
6.(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
7.(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2)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
拓展提升:
联系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一个建议。
课外作业:
必做题比一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选做题 1、以史为鉴,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成由俭,败由奢》的短文。
2、看到下列词语你会想到什么说说理由。
节俭“以德化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大一统
★相关链接
唯才是举的汉武帝
古训: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汉武帝时代人才辈出,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这与汉武帝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分不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武故事》里记载这样一件事:汉武帝到郎署见一老翁,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衣衫不整。
武帝奇怪,一般郎官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这位须鬓皆白为什么还当郎官呢?于是就问他:“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
”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
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
”听颜驷这么一说,武帝深为震惊,这么一位三朝为官的老者,就是因为碰不上皇帝所好,总也得不到提拔重用,干了大半辈子还是个郎官,这不是颜驷的过错,而是用人上的疏误,武帝考察了颜驷的才识,即任命他为会稽都尉,也就是会稽郡的军事首领。
从此出来一个“颜郎老”的典型,成为生不逢时、老而不遇的代名词。
汉武帝即位后对汉初的用人政策作了大刀阔斧的调整。
汉初用人看重资历,担任一定的官职还要有相应的财产标准,凡是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都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
这种近亲繁殖的制度,造成了人才的退化,压制优秀人才的崛起。
元朔元年,他下了一道“兴廉举孝”的诏书,宣布不讲出身门第,“唯才是举”,并把它制度化,哪级官吏“不举孝、不察廉”就免职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