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汇编:人民解放战争测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教学文档

考点 17 解放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45年8月,毛泽东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曾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

”这反映了当时( )A.蒋介石放弃了民主谈判 B.国内和平形势复杂C.国共两党谈判破裂 D.国民党乘机发动了内战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3、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4、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

”这个战略行动()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5、1949年4月20日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闯进三野部队防区江面,双方展开激烈炮战。

这说明()A. 解放战争陷入胶着状态B. 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C. 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D. 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

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

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

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

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

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

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需要,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为阶级矛盾为主;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胜利在即;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了新兴的人民政权;(2)用法律维护和保障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解放区人民去支援解放战争,加快战争的胜利;对建国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解放战争时期。

据材料一“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训练题——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解析版)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训练题——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解析版)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训练题一、选择题(共24题)1.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当晚就收到一封由多人签名的致敬信。

信中说:“您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污蔑完全粉碎了,这证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

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A.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广泛支持B.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实力C.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诚意与决心D.顺应了民众追求和平民主的呼声2.1946年1月,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其中规定: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可以制定省宪等。

这些规定( )A.仿效美国确立了联邦体制B.客观利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存续C.推动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D.使地方机构改革实现重大突破3.下面是根据《中国现代史统计资料选编》统计的国共双方力量对比(1946年7月)。

由此可知( )A.C.国民党方面拥有政治上的主动权D.国统区人们对蒋介石抱有相当大幻想4.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的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5.1949年4月,毛泽东接见华北局同志时指出:“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错误、原则错误”。

该政策立足于( )A.实现战争的全面胜利B.争取经济的恢复发展C.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D.赢得广泛的国际援助6.1943年太行区从事纺织的妇女人数约为65000名,1947年发展到约900000名,妻子纺纱,丈夫在家做饭并帮助妻子到合作社去领花、交钱的现象极为普遍。

1946年,有边区妇女代表指出:“他(丈夫)好几个月也不抽烟了……俺给卖了布,他就买了包烟,这会他伸着手向俺要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解析)人民版

综合检测(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士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积极组织抗日活动C.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解析:选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渐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根据题干时间可知,《指示》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主张在东北建立游击队和开辟游击区,这是组织抗日活动的体现,故B项正确;1937年,八路军115师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项错误;1937年9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丹麦作家何铭生认为:“在1937年初之前,‘城市战’对于世人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但是这年秋天在上海进行的战役改变了这一切。

”这次战役( ) A.使东三省逐步沦陷B.是国共两党携手抗战的成果C.是正面战场的胜利D.宣告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解析:选D 时间是1937年秋天,地点在上海,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为淞沪会战,故A 项错误;淞沪会战没有共产党的参与,故B项错误;会战失败,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使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故D项正确。

3.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些书籍。

这表明( )A.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B.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C.国民党重视对持久抗战的理论研究D.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持久抗战战略解析:选B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方针,影响到国民党,故A项错误;材料“毛泽东论持久战”“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怎样进行持久抗战”反映出持久抗战得到国共高层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国民党借鉴了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的理论,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推断“毛泽东论持久战”“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怎样进行持久抗战”出现的先后,故D项错误。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24练人民解放战争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24练人民解放战争

第24练人民解放战争1.[2021·广东卷]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

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

”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2.[2021·江苏苏州市高三模拟]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

”这说明()A.国共两党走向和平建国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中共力争建立联合政府D.国民党失去了执政党地位3.[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1945年9月,蒋介石为了向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迫使中共代表团在谈判桌上让步,向各战区下达向解放区进攻的密令,国民党军队在粤、苏、浙、皖、鲁、晋、绥、察等省向人民军队发起进攻。

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将国民党军的各路进攻打退。

这反映出()A.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B.国民党撕毁了政协协议发动内战C.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4.[2021·银川市高三模拟]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泽东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中国共产党有利5.[2021·日照市高三模拟]1947年4月,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

下列与之有关的事件是()A.重庆谈判B.转战陕北C.战略大决战D.渡江战役6.[2021·陕西榆林市高三模拟]如图为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24讲人民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24讲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讲人民解放战争课时规范练一、选择题1.(2022山东枣庄二模)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和川东的广大农民到处传扬着“毛主席来了”的喜讯,发出了“农村要实行民主”的怒吼;进步知识分子说,毛主席“全心全意地领导中国走向独立、自由和富强的道路”。

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矛盾有所缓和B.社会舆论左右政局C.民众渴望国家新生D.中国革命胜利在望,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众多的普通民众普遍要求在中国建立一个新型的民主政权,以实现民主政治的愿望,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在农村中阶级矛盾比较尖锐,而不是“有所缓和”,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局势,但是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之后签订了“双十协定”,不久,国民党于1946年6月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据此可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结束,排除D项。

2.(2022湖北高三期中)1936年,国民政府铁道部决定修筑平汉铁路老河口支线,计划由花园和广水经随县、枣阳、樊城至老河口。

经过连续几个月的经济调查和勘测,正当准备动工修筑时却停止下来。

1946年,省参议会曾提出恢复修筑这条铁路的议案,虽获得通过,但这项议案也没能付诸实行。

这表明( )A.政府迫于财政危机无力修建B.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建设C.西方列强阻碍中国铁路修建D.铁路建设技术力量不足,受日本加紧侵华和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的影响,修筑平汉铁路老河口支线的计划两次被搁置,表明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建设,B项正确;阻碍老河口支线建设的是政治环境,并非财政危机,排除A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阻力并非西方列强,排除C项;20世纪前期,中国铁路建设技术已有较大发展,排除D项。

3.(2023湖南名校联考)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三人民解放战争(附答案)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三人民解放战争(附答案)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十三:人民解放战争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抗战胜利后,在国内存在着一年多的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

之所以存在过渡,而未直接发生战争原因不包括()A.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B.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C.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D.阶级矛盾尚未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

”此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A.国共两党内部的派系之争B.内战与和平之争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年8月,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目的是()A.尽力争取国内和平B.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C.揭穿蒋的假和平阴谋D.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A.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B.建立一个联合政府C.将内战的责任加于共产党D.武力进攻解放区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 A.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B.为发动内战做准备C.降低中共的威信和地位D.为了实现独裁统治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对国民党最具制约性的一项是() A.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决定迅速实行宪政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没有就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达成协议的根源是() A.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对立B.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C.二战后冷战局面的消极影响D.民族矛盾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25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训练25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

人民解放战争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樟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

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已经完结。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毛泽东有关工作重点转移论断的依据是A.国民党军队主力的基本消灭B.中共结合实践首次提出的重要论断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提升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如图为1946年邵宇创作的连环画《土地》的封面。

《土地》讲述了地主霸占农民土地,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得解放的过程。

这本连环画A.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C.有助于激发群众反封建热情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3.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突出肯定了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现代工业中目前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应当认真贯彻执行统战政策的要求,主张团结尽可能多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使大多数民主人士在各自岗位上做到有职有权。

这一主张有利于A.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B.城市接管后经济秩序的稳定C.缓解社会主义改造阻力D.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4.1945 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东北局,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我党还从各解放区和延安调往东北2万名党政于部和11万部队。

同时,国民党军队也相继攻占山海关、营口、本溪,接收了长春、沈阳、哈尔滨3个大城市。

这反映出A.国共两党联合接受东北日军投降B.东北成为解放战争主战场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东北D.和平建国面临严峻的形势5.1949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指出:工人阶级要团结民族资本家,劳资双方订立集体合同,以便双方安心生产。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 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     人民解放战争    含答案及解析

人民解放战争[直击高考]本单元包含的章节为《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被列入高考的考点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①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②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③全面内战的爆发(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①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③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等从1945抗战胜利后到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这一段历史,主要内容是人民解放战争。

这一时期又称作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458月至19466月为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66月至19476月为战略防御阶段;19476月至194910月为战略反攻和决战胜利阶段。

贯穿这三个阶段的两条基本线索为:国民党假和平及发动内战失败的过程,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过程。

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把握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北平谈判等重大事件,掌握国共两党政治斗争情况及结果。

从背景、目的、内容等方面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二是归纳、整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不同阶段为什么实行不同的战略方针。

并从国共两党自身方面的情况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是了解、掌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的两次转移与标志。

第一次是由城市转向农村,标志是毛泽东率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军井冈山。

第二次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标志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特别注意结合历史背景掌握转变的原因和结果。

[本卷概要]本套试题涉及的考点包含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一系列重要知识点。

本套试题立足于课本章节基础知识,努力通过系统化习题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驾驭本单元知识的能力。

本套试题的特点:(1)突出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努力通过习题训练勾勒出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决战、七届二中全会等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把握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2-28人民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2-28人民解放战争

第十二单元第二十八讲1.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要和平,争民主”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人民普遍要求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新型国家,实现和平与民主。

答案:B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重大政治事件,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各党派之间的民主协商精神②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愿望③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④政治文件都得到了很好的执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解析:由于蒋介石坚持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签署的政治文件都没有得到执行。

因此,④的表述是错误的,应予以排除。

①②③都是关于这两次会议的正确表述。

答案:B3.针对1946年7月敌我力量对比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略思想是() A.持久抗战方针B.建立统一战线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人民战争路线解析:1946午7月,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这使党内许多人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忧心忡忡。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增强了全党的信心和勇气。

答案:C4.下图为《孟良崮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表明()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对国民党展开了战略进攻D.将战争引向了国统区解析: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区军民执行正确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1947年春国民党开始对山东和陕北进行重点进攻。

图中反映的孟良崮战役即是人民军队粉碎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答案:B5.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A.没收地主的土地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解析: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D项是1956年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实现的;C项应改为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福建省福鼎六中2010年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一阶段测试(人民版必修一专题1-4)

福建省福鼎六中2010年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一阶段测试(人民版必修一专题1-4)

某某省福鼎六中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阶段测试题(必修一专题1-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内,否则不得分。

)1、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B.明C.汉 D.秦4、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5、“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三藩之乱6、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

”“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鸦片战争7、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

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9、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10、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3.4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答案)

3.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放弃“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合作,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故选C项,排除D项。

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土地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苏维埃政权,A项不正确;从材料信息看,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B项不正确。

答案:C2.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

”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解析: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对日本侵华的态度由1935年的不轻言开战到1937年的“准备应战”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从“攘外必先安内”逐渐转向“抗日”,主要原因是1937年7月发生了七七事变,日军由局部侵华转变为全面侵华。

答案:C3.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

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

高三历史复习:(1-4)期中测试

高三历史复习:(1-4)期中测试

2010届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课课练 (1-4):期中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据此回答1—4题。

1、战国时期,曾经在理论上提出要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2、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有利于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C.有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巩固封建统治D.有利于消除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防止分裂割据3、北宋时期,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首要措施是A.削夺大将兵权 B.削弱丞相权力C.削弱地方权力 D.扩大科举规模4、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其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厂卫特务机构,加强控制C.颁布《大明律》 D.设军机处5、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制度遭到了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其中提出要以“法治”取代“人治”的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6、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C.作者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7、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完整理解是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B.清政府在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威胁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完全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马关条约》的内容和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使中国丧失的领土最多C.中国赔款数额巨大 D.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9、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10、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抗日战场的共同点是A.积极抗战 B.进行会战C.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D.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方法11、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事件是A 金田起义 B洪秀全称天王 C 永安建制 D 定都天京12、《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A 太平天国军情紧急,无暇顾及B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平均主义是一种空想C 封建势力的阻挠D 未能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13、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对革命形势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A. 帝国主义借以扶植新的代理人B.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 革命潜伏着失败危机D. 推迟各省的独立1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个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其共同的缺点是A.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对封建主义势力妥协C.对帝国主义分子妥协 D.未同封建军阀作斗争15、1948年,蒋介石曾气愤地说:“我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一)第课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一)第课解放战争

第 17 课解放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抗日战争成功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中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争取和老百姓主、反对内战专制B.进行重庆谈判,商议建国大计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公民政府D.揭穿美蒋阴谋,防止全国内战2. 1945 年,在努力求取和老百姓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劝告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全部为了和平B.不第一挑起内战C.防备国共合作再次破碎D.对公民党要做两手准备3.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目的是A.将发动内战的责任加在共产党身上B.借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C.成立一个联合政府D.借谈判之机,攻击解放区4.抗战成功后,国共两党没有就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完成协议的根来源因是A.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B.二战后冷战场面的悲观影响C.民族矛盾已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一样5.标记着全面内战迸发的事件是公民党军队攻击A.陕甘宁解放区B.中原解放区C.晋冀鲁豫解放区D.大别山区6.以下不切合中共解放战争期间拟订的《中领土地法纲领》规定的是A.充公地主的土地B.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乡村人口均匀分派土地D.取销土地私有制7.“解放战争的成功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密不行分”。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土改打击了封建地主,削弱了蒋介石统治的基础B.土改促使认识放区经济的发展C.土改调换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踊跃性D.经过土改成立了宽泛的一致战线8.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扑B.三大战斗的成功C.南京解放D.中国人民政治磋商会议召开9.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与公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谈判,其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和平 B .赶快结束内战C.共建联合政府D.为战争作准备二、非选择题:10.阅读以下资料:资料一:内战迸发前后美国对公民政府救助统计装备军队45 个师训练军事人员15 万人贷款和物质59 亿美元资料二:战争早期国共两方军事实力对照公民党方面共产党方面军队数目430 万人130 万人装备状况美国援建空军、舰艇8 亿美元节余物质小M加步枪回答:(1)依据资料一归纳抗战成功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和目的。

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十二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精

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十二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精

2010 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精品资料--第十二单元人
民解放战争(精
第十二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33 讲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迁移1】抗战胜利后国内局势的焦点问题是
()
A.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地位问题
B.建设什幺样的国家问题
C.国共两党合作能否坚持下去的问题
D.和平建国发展经济医治战争创伤问题
答案 B
【迁移2】毛泽东在1945 年8 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

”这段话表明的中共的主要政治意图是()
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
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
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
答案 C
【迁移3】1946 年6 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

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考点 17 解放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45年8月,毛泽东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曾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

”这反映了当时( )A.蒋介石放弃了民主谈判 B.国内和平形势复杂C.国共两党谈判破裂 D.国民党乘机发动了内战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3、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C. 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D. 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材料主要阐明(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致性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C.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7、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 “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8、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3 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后限时集训(十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某某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B.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C.已经赢得长征的胜利D.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A[“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的做法和“不抵抗”政策完全相反,积极抗日,说明重视民族利益,故A项正确;中共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是1927年的某某起义,故B项错误;长征的时间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故C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陕北洛川会议上制定的,故D项错误。

]2.《敌机飞临某某》为《拉贝日记》的某某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某某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X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

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B.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C.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D.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C[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与材料中“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后,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敌机飞临某某”“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某某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关于某某大屠杀的史实,而非国共两党合作的史实,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模拟)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举国自救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C.提出统一战线主X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D[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反对妥协,故A项错误;“幼稚走向成熟”指某某会议,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宣言中号召民族抵抗,故D项正确。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三复习历史人教版《人民解放战争》同步练习27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三复习历史人教版《人民解放战争》同步练习27

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2010·临沂模拟)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面临的国内形势是()A.百团大战胜利,振奋全国人民精神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国共进行重庆谈判D.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2.(2010·韶关模拟)今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赫然写着: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落款是: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

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如何坚持抗战B.决定实行土地改革C.建立何种国体政体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作为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过一次难得的会见并合影(右图),这次合影是在 ( )A.五四运动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胜利后4.(2010·河北模拟)有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石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

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敲诈勒索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C.兵勇恶霸不敢随便冒犯外国代办D.美国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靠山5.(2010·北京模拟)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

”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6.(2010·洛阳模拟)某次战役的作战方针是:“从本日起的两个星期内(1948年12月11日至12月25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人民解放战争测试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20小题60分)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A.国共两党的矛盾B.国内阶级矛盾C.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D.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2.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振奋人民斗志,消灭国民党反动派B.反对美国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D.民主党派积极参加政权建设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基本方针是①和平建国②独裁统治③反共反人民④消灭人民军队⑤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D.①②④4.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中最重要的是A.国民政府实行宪政B.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方针C.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D.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5.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的焦点问题是①政治民主化②国家前途③国家的性质④军队国家化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6.从国民党方面来说,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国民党打内战,不合民意,不合潮流B.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开始崩溃C.国民党军队自身的腐败D.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7.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目标是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C.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D.争夺重要城市8.解放军能够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主要原因在于A.正确的战略战术B.土地改革获得农民拥护C.国统区第二条战线形成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9.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D.举行战略决战10.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的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这里的“最基本条件”是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B.建立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C.取得占人口最多的广大农民的拥护、支持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1.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12.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其战略意图是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1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最大意义是A.决定了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14.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剿共”总司令是A.傅作义B.杜聿明C.白崇禧D.卫立煌15.三大战役的胜利,最主要的战略意义在于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解放了北平C.直接威胁南京和武汉D.使华北、华东、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17.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内容不包括A.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移到城市B.党的工作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C.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D.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18.1949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这句话的意思是①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②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③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④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下列关于1949年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②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③谈判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④谈判双方代表达成了文字协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20.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导因素是A.战争的正义性B.中共的正确决策C.国民党的腐败D.人民群众的支援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小题40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的目的固在和平,即动员戡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

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

……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材料二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产)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

——引自蒋介石《新年文告》中的几段话(1949年1月1日)(1)“政治商谈”和“戡乱”分别指什么?(2分)“今日时局”是一种怎样的时局?(1分)(2)蒋介石提出所谓“和议”条件的要害是什么?(1分)(3)蒋介石提出的“和议”的目的是什么?(1分)(4)据以上材料,判断蒋介石提出“和议”是否真诚(1分)?从材料中找出两个证据加以简要说明(2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材料三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实……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1分)?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分)(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1分)?如何做出这一选择的(2分)?(4)材料三是在怎的背景下提出的(1分)?其中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你是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的(1分)?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于政府,亦非我同胞对政府政片面的希望所能达成……只要共党一有和平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蒋介石《新年文告》(1949年1月1日)材料二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位给李宗仁或者国民党内其他较有前途的政治领袖。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材料三两条路摆在南京国民政府及其军政人员的面前,“一条是向蒋介石战犯集团及其主人美帝国主义靠拢。

这就是继续与人民为敌……一条是向人民靠拢,这就是与蒋介石战犯集团和美帝国主义决裂,而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立功赎罪,以求得人民的宽恕和谅解。

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摘自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1949年4月4日(1)蒋介石为什么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1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2)司徒雷登为什么建议蒋介石下台(1分)?结果怎样(2分)?(3)毛泽东1949年4月4日文告发展的背景是什么(2分)?李宗仁南京政府选择了哪一条道路(1分)?标志是什么(1分)?24.(12分)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表明党和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1)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上述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历程(5分)(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被国务院列入红色旅游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这些景点所反映的史实,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特点(2分)。

(3)江西省正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革命遗址游),请你为旅游者选择三个必游景点,并说明必去的理由。

(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结合实际分析主要矛盾变化。

2.C 从内战前夕的政治斗争特点思考。

3.B 从本质上看蒋介石的基本方针。

4.B 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方针,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5.A 识记重庆政协会议的斗争焦点。

6.A 从民心向背思考。

7.A 识记课本相关知识。

8.A 重点强调解放军在实力对比居劣势情况下的军事胜利。

9.C 结合课本材料思考。

10.C 结合中国国情思考。

11.B 从时间上进行对比。

12.D 从战略态势上进行思考。

13.D 解放军从防御转为进攻,国民党军则相反。

14.A 识记平津战役中国民党军的重要将领。

15.A 从战略形势上思考其意义。

16.A 回顾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

17.D D项为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18.C 结合农民斗争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

19.D ①②两项均有错误之处。

20.B 中共的正确领导是取胜的核心。

二.非选择题21.答案要点及解析:(1)(联系抗战结束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思考)“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戡乱”: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今日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战略大决战,蒋介石面临解放军摧枯拉朽的军事攻势。

(2)(指出和议的核心)保存伪宪法,保留反动军队。

(3)(从阶级实质分析其目的)取得喘息时间,保存反革命力量,维护反动统治。

(4)(从统治利益、阶级立场等方面分析)“和议”是虚伪的。

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动军队等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三是推卸内战责任,叫嚷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

22.答案要点及解析:(1)(明确战略反攻方针,联系其历史背景)方针:提出全国性战略反攻方针。

背景:当时尚未完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但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

(2)(重点在战场形势)主力进行外线作战,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

(3)(指明主攻方向,联系实际分析)方向:中原地区。

选择理由:中原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群众基本较好等。

(4)(简述背景和转折点,从战略态势变化去理解)背景: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揭开战略反攻序幕,各解放区也相继转入反攻,形成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