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讲义
2020届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 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最新考纲命题角度备考分析宋明理学1.2015·全国卷Ⅰ,40:从与先秦、汉代儒学的比较入手,考查宋代儒学的新发展2.2014·全国卷Ⅰ,26:从人性出发考查“存天理,灭人欲”所体现的人性论3.2014·全国卷Ⅰ,25:从唐代佛儒道三教地位的变化考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4.2014·大纲卷,17:从明清普遍纂修族谱现象出发,考查理学的社会影响1.高频考点: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
2.教材空白点:宋代理学的世俗化。
3.备考策略:(1)宋明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特征是本考点的教学重点,建议在复习时既要关注历代儒学各自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不同时代儒学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理解儒学近两千年占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地位的原因。
(2)结合理学的内容理解其社会影响。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011·课标卷,26:从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的言论入手,考查其思想特色1.高频考点: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教材空白点:(1)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
(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3.备考策略:(1)通过对比明清思想家与宋明理学的主张,概括其反传统、反教条的思想特色,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2)把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近代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作比较,掌握其思想主张、影响的异同,并从两国社会状况出发分析理解造成不同的原因。
佛教三教合一朱熹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南宋四书章句集注内心反省致良知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孔孟学说君主专制反专制经世致用物质思维方法辩证法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相同点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结束
(3)陆九渊提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 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提示: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的,而不 是外物给的,他提出“心即理也”,意即本心即天理,心是 天地万物的本原, 并用自己的体验予以印证, 便于人们接受。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结束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夫治天下犹曳 大木然, 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 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 „„ 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解析
(
)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结束
[知识点二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基点盘查]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 空前尖锐。吏治 腐败,奸佞当道。 (2)阶级: 江南的 市民工商业者 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栏目索引
自主学习课 师生共研课 冲关提能演练 课下仿真训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结束
(3)发展——心学 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的学说。 3.历史影响 (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产生深远影响。 (2)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 成果”“在传统儒学寻找”体现出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 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2)史料二中“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 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 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等信息, 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 国社会影响的认识。
答案:C
2.(2013·全国卷Ⅰ,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 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 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 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 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
答案:A
考向2 从对后世的影响及社会进步角度命题 宋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影响。解题时 往往需要根据具体史料,从社会进步性方面分析。 [对点训练 2] (2019·武汉调研)《宋史》载:宋徽宗 宣和三年(1121 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 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述北宋以宋江等人由
8.了解一本经典名著
问:黄宗羲的著作《明夷待访录》在清代曾经被列为 禁书,近代又受到进步人士的推崇,其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该书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其思想为近代反对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提供了有力武器。
9.误记为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当时占据了主流地位 [辨识] 明清之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空 前强化,批判思想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占主导 地位的仍是理学。 10.图示解史——明清之际的活跃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doc
第12单宛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潢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琛遞樋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握(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6-江西赣州高三模)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指岀:“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胥:全,都)而为夷也?”这锐他()A. 主张将儒、释、道融合,三教合流B. 在思想上带有极端狭隘的民族勺C. 提倡儒学复兴运动,力图重儘仰D. 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解析:B '‘今也举夷狄之法…… 儿何其不胥而为夷也?”意思为:现在,鹹礼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们不是全都要沦为夷狄了?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举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故D项正确。
2. (2016-武汉高中毕业攥'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檢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询,“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A. 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 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 佛教融会儒学伦理D. 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解析:弦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的信息,可知佛教融合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3. (2016-江西鹰潭高三揍)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
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B 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 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 项正确。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练习
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
这表明()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解析:选C材料中北魏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革(总原则是“以礼度为首”),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表明道教积极融合吸收儒家思想理论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
2.“乡绅”,即士大夫居乡者,《道咸宦海见闻录》载“绅士居乡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
”这主要说明“乡绅”()A.主要由致仕官员组成B.在教化方面的作用C.在乡间拥有巨大威望D.维系地方治安的重任解析:选B材料中对“乡绅”团体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阐述,“主要由致仕官员组成”的说法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绅士居乡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可知,材料中所提及的乡绅功能主要为教化,故B项正确;乡绅的教化功能并不代表其拥有巨大威望,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有对乡村风俗教化而并没有对治安的提及,故D项错误。
3.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
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
材料意在说明()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解析:选D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变革,也没有强调经济动因,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商人政治地位低下,材料也不能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故C项错误;根据“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等可知当时形成了士商互动的风气,故D项正确。
4.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通的市民、商贩、农民。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人民版
纲五常,故B项正确。
答案:B
返回
2.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
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
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
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
()
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性修养
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
解析: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以吾心之是非为是
非”,体现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
答案:B
返回
3.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
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说明( )
A.强调伦理道德
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伦理道德的解读更应该围绕人与人的关系,材料围
绕忠君这一事件阐述心与理的关系,故A项错误,D项正
返回
概念阐释——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 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 “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返回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明末清初 思想活跃 局面出现,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 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突。 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 等思想家挑战正统、 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 近代进步思想 的先声。 ③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 儒学正统 受到冲击,但没有 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张“ 心 ”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因此“心学”也是“理
学”,二者本质相同。
③理学是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 道 思想而进行
高考历史新一轮总复习(核心突破+真题研析+命题视角)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第十页,共38页。
C 核心 考点突破
考点(kǎo diǎ真n)题突破研析(yá命n题x(īm) ìng tí)视课 微角课时助训学练
考点一 宋明理学
基础梳理
史料印证
要点突破
真题对接
1.理学的内涵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 (2)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存天理,灭人欲。 (4)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第四页,共38页。
C 核心 考点突破
考点(kǎo di真ǎn题)突研破析(yán命xī题) 视角 课 微课时助训学练
考点(kǎo diǎn)一 宋明理学
基础梳理
2.思想主张
史料印证
要点突破
真题对接
主张 代表
实践
3.地位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第八页,共38页。
C 核心 考点突破
考点(kǎo di真ǎn题)突研破析(yán命xī题) (mìng tí课 微)视课时角助训学练
考点一 宋明理学
基础梳理
史料印证
要点突破
真题对接
史料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
答案 C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第十四页,共38页。
C
核心 考点突破
考点(kǎo diǎn)二 思想
考点(kǎo diǎ真n)题突研破析(yán命xī题) 视角 课微课时助训学练
明清之际的儒家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教材补遗】 孔孟之道 “孔孟”并提,是取其思想的一致性。孔子思想的核心之 一是“仁”,强调“仁者爱人”,引申到政治领域就是“为政 以德”;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则是“仁政”,进而提出“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 承性和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认 为它们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理念。
[知识梳理·巧学妙思]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 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3)唐朝:奉行__三__教__并__行____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 挑战。
(4)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 融合__佛__道____思想解释儒家义理。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1)史料一阐述“二程”儒学主张。史料说明“二程”主 张万事万物来源于“天理”,在社会中,“天理”即封建伦理 道德。
(2)史料二主要系统阐释了心学理论。史料说明王守仁特 别强调“知行合一”。
(3)史料三主要论述了理学的特点。史料认为理学家们吸 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改造了儒学,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 特点。
——王阳明《传习录》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史料三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 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在传统 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 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 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 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五)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 •魏晋时期,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道教学者葛洪认为:“道者,万殊之源也。
儒者,大淳之流也。
三皇以往,道治也。
帝王以来,儒教也。
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尊道贵儒质疑儒学的独尊地位B. 道儒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C. 道本儒末改造传统的道教思想D. 援儒入道实现多元思想的融合A [从材料“何独重仲尼而轻老氏乎”可知,葛洪认为道教与儒家思想都是对统治有用的思想,不能独尊儒学,故A项正确;从材料“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可知魏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但儒道并重是葛洪的思想,不代表儒道并重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材料“道者,万殊之源也。
儒者,大淳之流也。
三皇以往,道治也。
帝王以来,儒教也”,可知没有体现道本儒末改造传统道教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儒学和道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思想,没有体现二者要进行多元融合,故D项错误。
]2 . (2018 •蚌埠模拟)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这说明两位思想家()A. 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 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 具有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 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B [根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得出在对“理”的看法上,两位思想家观点一致,都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A项错误, B项正确;二程的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得出对外部认识方法不同,故D项错误。
]3. (2018 •天津高考)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
考点二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 内在矛盾 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一带的 市民工商业者 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 道学家 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
立地纪”的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
官场 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答案:D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
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 新认识”不符,A、B两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 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 理,灭人欲”,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述: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 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 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 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 之。
思考:材料的名言名句和事例集中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材料中官员体现出这种精神的原因。 提示:精神: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心系民生、敢于担当的精神。 原因:知识分子崇尚儒家,具有重义轻利、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北宋重用文 臣、崇尚文治、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围激发了士大夫一心为民忠君报国的责任感; 北宋理学将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
开一代 朴实学风 的 先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 维方法,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讲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2)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
(3)理学是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4)宋明时期理学出现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5)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
(6)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经世致用、批判专制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知能强化课Ⅰ儒学世俗化—宋明理学一、魏晋南北朝、唐代儒学的发展情况1.儒学危机(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
(2)唐代“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
2.儒学的发展(1)韩愈对佛教进行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以继道统为己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
韩愈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愈、柳宗元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会“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后经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朱熹时这一“学说”正式形成。
二、程朱理学1.背景(1)政治条件:经历唐末五代的分裂动荡,纲常松弛,道德式微(传统伦理道德遭到破坏),不利于国家大一统,为巩固政治局势,整顿人心;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有利于儒学的发展。
(2)物质条件:宋朝建立后,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科学文化取得巨大成就。
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思想条件:魏晋南北朝以来,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局面;宋代儒学既继承了儒学道统,又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独立思考,大胆立论,吸收了佛、道的思辨哲学来阐释儒学,是儒、佛、道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
2.内容3.地位及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4.理学的世俗化(1)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
(2)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
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
[史学者说]理学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三、陆王心学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
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理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1)核心思想:“心即理也”。
“理”就是内在的“心”,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所以被称为“心学”。
(2)求“理”的方法(方法论):“发明本心”。
因为“理”在“心”中,所以穷理不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
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烦琐,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2.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1)“心即理”。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存在于心,是头脑中固有的。
王阳明吸取了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即佛”思想,在陆九渊心学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什么是心。
(2)“致良知”。
达到心中固有的良知,并加以推广。
反对程朱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
认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良知(即天理)是每个人心中所固有的(人人皆有成圣的潜能);但容易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3)“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要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影响(1)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2)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3)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之后心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
[史学者说]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
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史学家侯外庐、邱汉生一、宋明理学的特点和影响1.宋明理学的三大特点2.宋明理学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二、“理”与“心”的激辩——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性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歧之处聚焦主题宋明理学一、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1.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解析:选B注意关键信息“忠孝之意,表于经文”,把儒家的孝道与佛家的经文相连接,体现了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融合,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
这反映了()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解析:选A唐代的道教经典中提出“不杀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出儒、道、佛融合的趋势,故A项正确。
[思维升华]以上两题考查了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出现了佛教的“本土化”现象(如第1题);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如第2题),这为“理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唐朝时儒学正统地位遭受佛、道思想的冲击,但儒学正统地位并未失去。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随着西汉末年佛教的传入、东汉末年道教的兴起,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统治者倡导佛教,李唐王朝尊崇道教,佛、道思想在社会上弥漫。
但从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直到明清,儒学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
二、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说明理学已经为普通民众所接受,成为民众的生活准则,从而也就体现了宋代理学实现了世俗化、生活化,故C项正确;A、B、D三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南宋朱熹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做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并且为“建祠堂”“祭祖先”等旨在巩固伦理纲常的宗族活动制订了行为规范。
同时,他还专门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这反映出朱熹()A.注重儒家伦理世俗化、普及化B.坚持“三纲五常”与封建统治结合C.维护宣扬周代以来的礼乐纲常D.高度重视宗族和儿童教育工作解析:选B解答此题的突破口在于紧扣材料,切实理解材料中的两处“善意提醒”:一是“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二是一系列行为规范都旨在巩固伦理纲常。
“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做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等是儒家伦理世俗化、普及化的表现,但“反映”应该涉及实质,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C项错误,朱熹维护的是“三纲五常”;宗族和儿童教育工作只是表现,故D项错误。
[思维升华]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宋代儒学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如第3题);程朱理学在社会关系上是儒家伦理,在自身表现为道德修养,它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南宋后的官方哲学,维护了专制统治(如第4题)。
但这些纲常名教束缚了人们思想,扼杀人的自然需求。
三、把握唯物史观,力求“辩证看待”5.鲁迅的《我之节烈观》中指出:“古代的社会,女子多当作男人的物品。
或杀或吃,都无不可;男人死后,和他喜欢的宝贝,日用的兵器,一同殉葬,更无不可。
后来殉葬的风气,渐渐改了,守节便也渐渐发生……但看周末虽有殉葬,并非专用女人,嫁否也任便,并无什么裁制,便可知道脱离了这宗习俗,为日已久。